最新《动物药理一》-PPT文档.ppt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16659 上传时间:2019-01-22 格式:PPT 页数:182 大小:1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动物药理一》-PPT文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2页
最新《动物药理一》-PPT文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2页
最新《动物药理一》-PPT文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2页
最新《动物药理一》-PPT文档.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2页
最新《动物药理一》-PPT文档.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动物药理一》-PPT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动物药理一》-PPT文档.ppt(1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绪 论,一、动物药理的定义及其内容 1. 药物 用于治疗、预防或诊断疾病的物质。 2. 动物药理学 研究药物与动物机体(包括病原体)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是一门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兽医基础科学。,2,机体,药物,一、动物药理的定义及其内容,3. 药物效应动力学 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的规律,阐明药物治疗疾病的机理,称为“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3,一、动物药理的定义及其内容,4. 药物代谢动力学 研究机体对药物处置(吸收、分布、转化、排泄等)的动态变化规律,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药物,机体,吸收,转化,分布,排泄,4,二、学习动物药理的目

2、的与任务,全面掌握药理基本知识,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动物疾病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从实际出发,将药理学基础理论与畜牧兽医生产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学好动物药理学。 达到能够合理选药,合理用药、提高药效、减少不良反应。,5,二、学习动物药理的目的与任务,不了解药物,就无法使用药物,就更无从谈起防治动物疾病。 搞药物推销、或售后服务,首先要了解你所销售的药物的性能、防治疾病的机理。 若不懂药理知识,就无法开发或研制新产品,你的事业就无法发展。 你想掌握良好的动物疾病防治技能吗? 你甚至想当老板吗?,6,养殖业前途无限光明,畜牧兽医业的未来属于你们,需要你们来发展 宝马车也在等你来驾御 但需你刻苦的

3、学习与不懈的努力 奔驰吧它是属于你的,7,三、学习动物药理的方法,1.抓基础、找共性掌握药物作用的基本理论,熟悉按药理作用进行药物分类、每类药物的共性。知道什么药物属于哪一类,就能知道他的基本药理作用。 2.抓重点、细比较对重点药物要掌握其作用原理、适应症;与其他药物的比较与鉴别。 比较与其他药物的不同,就能把这一类的药物掌握,并能进行选择使用。,8,三、学习动物药理的方法,3.理论、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容易学习,掌握也快。 4.勤动手、细分析培养动手能力,善于实事求是,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 药物的一般知识,10,一、药物的概

4、念,兽药应用于动物的药物为兽药。 书上讲的兽药还包括促进动物生长、提高生产性能的物质、 动物保健品、药物饲料添加剂等。这些东西可以归为兽药。 但现在兽药管理规定,兽药、饲料添加剂、饲料预混料是截然分开的,不能相混。 饲料添加剂? 饲料预混料?,11,一、药物的概念,有关的药物术语: 1、普通药 在治疗剂量时一般不产生明显毒性的药物为普通药。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大部分都是普通药。,2、毒药 毒性很大,极量与至死量十分接近,稍用大量就会引起动物中毒或死亡的药物。就是有毒的药物。 这里的毒药与农作物杀虫的毒药不同。它在合适剂量可以治疗疾病,而只是毒性强,量大可中毒。如硝酸士的宁。,12,一、药物的概念,

5、3、剧药 毒性较大,极量与至死量比较接近,超过极量也可引起动物中毒或死亡的药物。 有的需要有关部门审批才能生产、销售、使用。又称:限剧药。 如安钠咖、杜冷叮等。,4、麻醉药品 能成瘾的毒性药品。属毒药、剧药。与普通的麻醉药不同,普通麻醉药不能成瘾。吗啡、杜冷叮等。,13,一、药物的概念,5、毒物对动物体产生损害作用的化学物质。这类物质,无论剂量大小,对动物体都是有损害的。 它不同于毒药。如各种农药等。 利用毒物可以治疗一些动物疾病,如治疗动物体内外寄生虫病。 注意:是药三分毒! 药物使用超过一定剂量或使用方法不当,也会对动物体产生损害,所以,中毒剂量的药物也属于毒物。,14,二、药物的来源,天

6、然药物,人工合成、 半合成药物,药物,15,二、药物的来源,1. 天然药物 利用自然界的物质,经一定的加工处理用作药用的。 各种中草药(黄连、龙胆等)、 来源于动物的生化药物(胰岛素、胃蛋白酶) 血液制品(血清、抗血清等)、 来源于矿物的无机药物(硫酸钠、硫酸镁等)、 来源于微生物的抗生素(各种抗生素如青霉素) 生物制品(疫苗)。,16,二、药物的来源,2、人工合成及半合成药物 是完全或部分用化学的方法,人工合成的化合物。 (1)完全由人工合成的药物为人工合成药物。如磺胺类药物等;其中包括根据天然药物的化学结构,用化学的方法人工合成的药物,如肾上腺素、麻黄碱等。 (2)在原有的天然药物的化学结

7、构的基础上,人为地引入不同的化学基团(活性基团),衍生出新的化学药物,即半合成药物(不是完全人工合成的)。如氨苄青霉素等半合成抗生素。,17,三、药物的制剂与剂型,无论药物来源于何处,是天然还是人工合成,有些不能直接使用,而且直接使用也不方便。 为了使用安全有效、便于保存运输、将原料药加工成一定形态、一定规格的药品的过程,就叫“制剂”。 药物经过加工后所呈现的各种物理形态就叫剂型,18,三、药物的制剂与剂型,药物剂型的分类: 1、液体剂型 2、半固体剂型 3、固体剂型 4、注射剂。,19,三、药物的制剂与剂型,(一) 液体剂型 1、溶液剂 多为药物的澄明水溶液,非挥发性药物为多,少数是挥发性药

8、物,其溶媒(溶剂)以水为多。出场出售的液体药物多为此类,用于内服、饮用居多。 2、合剂 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的澄明水溶液或均匀混悬液。内服为主。,20,三、药物的制剂与剂型,(一) 液体剂型 3、乳剂 利用乳化剂,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相混合的液体或部分混合的液体,经一定处理加工,制成的乳状混悬液。 如水和油不相混合,经处理,形成水包油、或油包水的乳剂。 4、醑剂 将挥发性药物溶于醇制成的溶液。 挥发油类药物多用醑剂,其溶媒为醇。(樟脑醑)。 醑剂禁忌与水剂混合,易发生混浊。,21,三、药物的制剂与剂型,(一) 液体剂型 5、擦剂 将刺激性药物溶于油类或醇类液体制成的溶液。 擦剂有溶液型、混悬型、乳

9、化型。如松节油擦剂等。 6、酊剂 将中草药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浸制提取的醇性溶液。陈皮酊、大黄酊等。 碘溶于乙醇为碘酊碘酒。,22,三、药物的制剂与剂型,(一) 液体剂型 7、流浸膏剂 将中草药浸出液除去部分溶媒、浓缩,制成规定标准的液体制剂。 一般每毫升流浸膏应相当于原药1克。 8、煎剂和浸剂 将中草药加入容器中加水煎煮或浸泡一定时间后,滤去渣而成的液体制剂。,23,三、药物的制剂与剂型,(二) 半固体剂型 1、软膏剂 将药物加入适宜的基质中,制成一定稠度的膏状外用制剂,易于粘敷涂布在皮肤、粘膜等处。 常用的基质有凡士林、羊毛脂等。 2、糊剂 是含药物粉末较多的半固体制剂,(一般药物粉末含量为2

10、5%70%)。 甘油、液体石蜡多为其液体部分,有的也用水。,24,三、药物的制剂与剂型,(二) 半固体剂型 3、浸膏剂 在经浓缩后的中草药浸出液中,加入适量的固体稀释剂,调制成规定标准的半固体或粉状制剂。 每克浸膏相当于25克原药。 4、舔剂 将药物与适宜的赋料混合,制成糊状或粥状的剂型。,25,三、药物的制剂与剂型,(三) 固体剂型 1、散剂 是多种药物粉碎后的粉末状均匀混合制剂。 现在兽药市场上使用最多的一种剂型。 (1)水溶性粉 将水溶性药物与赋形剂葡萄糖或乳糖相混合而成的可溶于水的散剂。可加入饮水中饮用(混饮)。又叫饮水剂。 (2)散剂 将药物与赋形剂淀粉或轻质碳酸钙等混合制成的散剂。

11、不溶于水,可加入饲料中使用(混饲)。,26,三、药物的制剂与剂型,(三) 固体剂型 2、片剂 将药物与赋形剂混合后,经压片机压制成不同剂量的圆片剂型。平时见的药片。 3、丸剂 将药物与赋形剂混合后制成的干燥或湿润的球形或卵圆形制剂。如各种中成丸药。 4、胶囊剂 将药物装盛与空心的胶囊中制成的剂型。苦味药多用胶囊剂。感冒胶囊。,27,三、药物的制剂与剂型,(三) 固体剂型 5、微囊剂 将固体药物或液体药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包裹成的微型胶囊。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延长药效,掩盖气味等。 如容易被氧化破坏的维生素A、D、E、C等,气味异臭的杆菌肽辛等。 6、气雾剂 将药物与抛射剂一同装入具有阀

12、门的密闭耐压容器中。使用时,开启阀门,药物在抛射剂的推动下,喷射到空气中,并形成极细微的气雾可作吸入治疗,或作体表等的消毒。,28,三、药物的制剂与剂型,(四)注射剂 药品的灭菌制剂。有溶液型(可溶性药物)、混悬型(难以溶解的药物)、粉剂型。 1、溶液型安瓿 安瓿是用来盛装注射用药物的玻璃密封小瓶,将药物的溶液装入其中,密封。使用时打开抽取即可。 (1)水剂安瓿(水针) 药物为水溶性的,溶剂为水,药物吸收快,可作皮下、肌肉、静脉等使用。 (2)油剂安瓿 药物为脂溶性的,溶剂为油(麻油、花生油等),药物吸收较慢,药效持续时间长,只能作肌肉注射。,29,三、药物的制剂与剂型,(四)注射剂 2、混悬

13、型注射剂 某些在水肿溶解度较小的药物与水制成的混悬液制剂。只作肌肉注射使用,使用时要摇匀。 3、粉剂型安瓿剂(粉针) 将水溶液不稳定,以失效的药物的灭菌药粉装入灭菌的安瓿中,使用时用注射用水溶解后即可。,30,三、药物的制剂与剂型,(四)注射剂 4、大型输液剂 补充体液用的制剂,是将药物溶于注射用水中。量大,多为大的盐水瓶,现在有用软的塑料制品作包装的。 由于兽药市场发展较快,许多商家都在积极开发研制新型药物品种与剂型,比如近年开发的微粉制剂、透皮制剂、包埋制剂等。 有待在座的各位开发新的药品与剂型。,31,四、药物的保管与贮藏,药物的保管与贮藏(自学)。 其中说明一点,关于生产许可证号、批准

14、文号、生产日期、批号和保质期,是所有药品包装所必须的。大家在以后的工作或使用时要参照兽药管理条例等法规政策。,32,五、药物管理的一般常识,药品的质量标准: 1、国家标准 简称“国标”。药品包装上标有GB号,即是国标。由国家农业部审批颁布。是全国统一的标准。对于一种药品,只要有国家标准,其他标准全都无效,一律执行国家标准。,33,五、药物管理的一般常识,2、专业标准 或叫行业标准,简称“行表”。是某些品种尚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但在本专业或行业已广泛使用,认同,在国家标准认可之前,由专业或行业权威机构制定行业内的标准,作为国标的补充。 兽药专业标准由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制定,农业部审批发布,他的标

15、准等级仅次于国标。,34,五、药物管理的一般常识,3、地方标准 由省、直辖市、自治区根据当地兽药生产情况制定的地区性标准,它是国标和行表的补充,在没有以上两个标准时,对地方使用效果较好的品种所制定。,35,五、药物管理的一般常识,4、企业标准 简称企表(QB)由企业申报,省级专业主管部门审批。它是对某一企业所开发的新型药物或剂型所制定的标准,该标准只允许申报企业使用。同一药品,如有以上标准时,企业标准作废。 目前,国家为更好的管理、规范兽药兽药市场,正逐步取消企业标准及地方标准,统一执行国标。,36,第二节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37,第二节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物作用 也叫药物效应。 是

16、在药物的影响下,动物机体发生的生理、生化、机能或形态的变化。,38,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是非常复杂的,有许多到目前也没能解释清楚,但药物作用后,机体的反应概括为两方面 1、兴奋 2、抑制,一、药物的基本作用,39,一、药物的基本作用,1、兴奋机能活动的增强。 (1)兴奋 机体在药物的作用下,机体器官、组织的生理、生化功能活动增强。 (2)兴奋药 能引起机体功能活动兴奋的药物。 (3)兴奋作用 药物使机体功能活动增强的作用。,40,一、药物的基本作用,2、抑制机能活动的减弱 (1)抑制- 机体在药物的作用下,机体器官、组织的生理、生化功能活动减弱。 (2)抑制药 能引起机体功能活动抑制的药物。 (3

17、)抑制作用-药物使机体功能活动减弱的作用。,41,一、药物的基本作用,3、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转化 药物对机体的兴奋和抑制作用是可以转化的。 (1)兴奋转为抑制 如兴奋剂量过大,或作用时间过长,机体往往会由兴奋转为抑制。 (2)抑制前先兴奋- 抑制药在发挥抑制作用之前也有一个短暂的兴奋过程(兴奋期)。,42,一、药物的基本作用,有些药物可以作用于微生物和寄生虫等病原体,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使机体恢复健康。 而不是作用于动物机体。,43,二、药物作用的方式,1、局部作用与吸收作用: (1)局部作用 在吸收进入血液之前,在用药局部产生的作用称作局部作用。,44,二、药物作用的方式,(2)吸收作用 药

18、物经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后分布到作用部位产生的作用称吸收作用。又称全身作用。,45,二、药物作用的方式,2、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 (1)直接作用 药物吸收后直接对某一器官产生的作用为直接作用,也叫原发作用。,46,二、药物作用的方式,2、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 (2)间接作用 药物作用于机体后,不是直接对某一功能进行调节,而是通过神经反射、体液调节等所产生作用为间接作用,也叫继发作用。,47,二、药物作用的方式,3、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机体不同器官、组织对药物的敏感性差异很大。 对某一器官、组织作用较强,对其他组织器官作用很弱,或不产生作用,这种现象称为药物的选择性,或叫选择性作用。 通常药物选择性高

19、,针对性强,疗效好。 有些药物选择性不强或没有选择性。 (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强心药物对心脏的特异选择作用等),48,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大多数药物,在其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都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不良反应,这就是药物的两重性。,49,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1、治疗作用 在使用药物治疗疾病的时候,药物作用于机体,可产生对治疗疾病有利的作用。 包括:对因治疗 对症治疗,50,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1、治疗作用 (1)对因治疗 因治疗药物的作用在于消除疾病的原发致病因子,成为对因治疗。中兽医为治本。如用消毒药物杀灭病原微生物。 (2)对症治疗 药物的作用在于改善疾病症状,称为对症治疗。中兽医为治标。如氨

20、茶碱的平喘作用。 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是相辅相成的,治疗时应按中兽医的治疗原则: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51,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2、不良反应 药物产生与治疗无关的或对动物机体产生损害的作用。 包括: 副 作 用 毒性反应 过敏反应 继发性反应,52,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2、不良反应 (1)副作用 在常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或危害不大的不良反应。 有些药物作用多而范围广泛,如利用其中一个作用为治疗目的时,其他作用就成了副作用。 如用抗胆碱药缓解肠痉挛性疼痛时,引起唾液腺的分泌减少,口腔干燥等。 副作用较轻微,可以预见,也可以避免。,53,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2)

21、毒性反应 药物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机体损害的作用。 急性毒性反应 用药后短时间内立即发生, 主要是用药量过大引起。 慢性毒性反应 长期用药,经蓄积而逐步对机体组织器官引起的损害。用药时间过长所引起。,54,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3)过敏反应 又叫变态反应,其本质是免疫反应。 过敏反应的产生 药物对于机体都是外来异物,这些药物虽然不是全抗原,但许多药物都是半抗原。 动物机体初次接触这些药物,机体细胞中的蛋白质与这些药物结合成完全抗原,并产生相应的抗体。等再次用这种药物时,机体已经产生的抗体就与之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即过敏反应。,55,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过敏反应的作用与危害 免疫接种用的

22、疫苗就是利用这一反应来保护动物、防疫疾病的。 有的动物出现过敏反应后,其症状严重,如抢救不及时,甚至发生休克死亡等。 使用这些药物时应作过敏反应试验。出现过敏反应,应使用抗组胺药或肾上腺素抢救。,56,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4)继发性反应 由药物的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为继发性反应。,57,四、药物作用的机理,药物作用的机理是药效的重要内容。 是研究药物在机体内或病原体内为什么起作用、如何起作用、在哪个部位起作用、起什么样的作用、有何不良反应等一系列问题。,58,四、药物作用的机理,1、通过受体产生作用: (1)受体 对特定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识别能力,并可选择性地与之结合的生物大分子,称作“

23、受体”。如神经递质、激素、活性肽、抗原、抗体等。,59,四、药物作用的机理,1、通过受体产生作用: (2)配体 对受体具有选择性结合能力的生物活性物质叫“配体”(多种药物与毒物都是配体)。,60,四、药物作用的机理,(3) 激动药 药物通过与机体细胞的细胞膜或细胞内的受体相结合而产生药物作用。药物与受体结合后,能使受体激活,使其机能增强,产生强大效应,这种药物就是这一受体的激动药或兴奋药。,61,(4)阻断药 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不但不能使受体激活产生效应,反而会阻断受体与其激活物质结合,这种药就是这一受体的阻断药或颉抗药。,四、药物作用的机理,62,四、药物作用的机理,(5)受体的特性 饱和性

24、一个细胞的受体数量是一定的,与配体结合到一定程度就会饱和。,63,四、药物作用的机理,(5)受体的特性 特异性特定的受体只与特定的配体结合,与其他配体不结合。 可逆性药物与受体结合后,在一定条件下可再解离,解离后的药物仍是其结合前的原形本身,不发生任何的变化。,64,四、药物作用的机理,2、改变机体的理化性质发挥作用: 如酸碱中和作用,内服碳酸氢钠可中和胃酸,静脉注射碳酸氢钠可防治酸中毒等。,65,3、改变酶的活性发挥作用: 酶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是各种机体生化活动的催化剂,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药物的许多作用都是通过影响酶的功能而发挥作用的。 包括对酶的抑制、对酶的激活、对酶的诱导、对酶的

25、复活等,四、药物作用的机理,66,四、药物作用的机理,4、影响细胞的物质代谢过程发挥作用: 一些药物可直接参与细胞的正常生理、生化过程,及机体细胞活动时所需要的,使用后可以补充其不足,而产生作用。如维生素、微量元素等。,67,四、药物作用的机理,5、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细胞膜上除受体之外,还有一些独立的离子通道,调控细胞内、外离子的通行。这就是细胞膜的通透性。 有些药物可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而发挥作用的。 如普鲁卡因可阻断钠离子通道而产生局部麻醉作用的。 有些抗菌药物是改变了细菌的细胞膜通透性而有抗菌抑菌作用的。,68,四、药物作用的机理,6、影响体内活性物质的合成与释放: 体内活性物

26、质繁多,有些药物就是影响了有关活性物质的合成而起作用。 如: 阿司匹林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起 到解热的作用; 碘可抑制甲状腺素的释放而治疗甲亢的。,69,五、药物的构效关系,药物的构效关系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物效应之间的密切关系。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理效应或活性有着密切的关系,药理作用的特异性就取决与特定的化学结构。,70,五、药物的构效关系,1、拟似作用 化学结构类似的药物一般都有类似的作用。他们能与同一受体或酶结合,产生相似(拟似药)的作用。,71,五、药物的构效关系,氯甲酰胆碱与体内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结构相似,有拟似乙酰胆碱的作用;(P11) 麻黄碱与体内肾上腺素结构相似,有拟似肾上腺素的作

27、用。使用这类药物可促进其活动增强。 (P11),72,五、药物的构效关系,2、颉抗作用 有些结构类似的药物,可相互竞争同一受体或酶,使其他药物不能与受体或酶结合,致使其他药物失去作用。 而这种药物只与受体结合,因结构不同(只是类似),与受体结合后不产生与其他药物类似的作用,结果是与其他药物起相反(颉抗药)的作用。,73,五、药物的构效关系,抗组胺药物与体内的组胺结构类似,使用后可竞争组胺受体,而与组胺受体结合后不产生与组胺相同的作用,使组胺失去效能,从而起到抗过敏作用。,74,五、药物的构效关系,3、光异构体 有些药物成份结构完全相同,只是在光化学上有些不同,为光异构体,光异构体之间具有不同的

28、药理作用。 左旋的氯霉素具有抗菌作用,其消旋体无作用; 左旋咪唑有抗线虫作用,他们的右旋体就没有作用。,75,六、药物的量效关系,药物的量效关系 在一定的范围内,药物的作用与药物在作用部位的浓度成正相关,随着浓度的提高,药物作用也加强。 而药物在作用部位的浓度取决于用药剂量和药物在血中的浓度。 这种药物效应与用药剂量之间的关系就是药物的量效关系。,76,六、药物的量效关系,1.剂量的概念 (1)剂量 用药的分量。(用药的多少)。 无效剂量 药物剂量从小到大的增加,可引起机体药物效应增强或性质的变化。药物剂量过小,不产生任何效应,为无效剂量。,77,六、药物的量效关系,1.剂量的概念 最小有效量

29、 当剂量增加到开始出现药物效应的最小剂量,为最小有效量。 半数有效量 对半数(50%)的动物个体有效的剂量为半数有效剂量(ED50)。,78,六、药物的量效关系,1.剂量的概念 有效量 从最小有效剂量开始,随剂量的加大,效应也逐渐增强,剂量加大到效应明显,而不出现中毒反应的剂量,为有效量,也叫治疗量、常用量、剂量。 常用量应比最小有效量大,比极量小。在最小有效量与极量之间。,79,六、药物的量效关系,1.剂量的概念 极量 药物剂量继续增加,到出现药物效应最强时的剂量,为极量。 中毒量 药量增加到出现中毒反应的剂量,为中毒量。,80,六、药物的量效关系,1.剂量的概念 最小中毒量 能引起中毒反应

30、的最小剂量为最小中毒量。 致死量 能引起动物死亡的剂量为致死量。,81,六、药物的量效关系,1.剂量的概念 半数致死量 引起半数(50%)动物死亡的剂量为半数致死量(LD50)。 通常用变数致死量来衡量药物的毒性。,82,六、药物的量效关系,1.剂量的概念 安全范围 最小有效剂量与最小中毒量安全范围之间的剂量范围为安全范围、或安全度。 安全范围越大,用药越安全,83,六、药物的量效关系,2.量效曲线 (1)量效曲线的概念 药物效应随药物剂量的增大而相对增强,但实际不是每增大一份药物剂量,就增强一份等比的效应,成直线等比上升,而是成曲线变化的。,84,六、药物的量效关系,(2)量效曲线 有的剂量

31、范围增减对效应变化的幅度影响不大,有的剂量范围增减对效应影响较强,有的范围剂量变化对效应无影响。 用曲线的方式表示、分析药物剂量与它所产生的某种效应之间的关系,就是药效曲线。,85,六、药物的量效关系,(3)量效曲线的表示: 在药效曲线中,通常用纵坐标表示药效强度,以横坐标表示药物剂量的对数值,药效曲线就呈几乎对称的S形。,86,六、药物的量效关系,(4)量效关系的规律: 药物必须达到一定剂量才能产生效果; 在一定范围内,剂量增加,效应也增加;,87,六、药物的量效关系,(4)量效关系的规律: 最大效应: 效应的增加并不是无止境的,有一定的极限,这个极限就是最大效应或效能。达到最大效应后,剂量

32、再增大,效应也不再增强。,88,六、药物的量效关系,(4)量效关系的规律: 量效曲线对称点: 量效曲线的对称点在50%处。此处曲线斜率最大,剂量稍有变化,效应就产生明显变化。,89,六、药物的量效关系,3.药物的效价和效能 (1)药物的效价: 也就是药物作用的强度。是产生一定的效应所需要的药物剂量的大小。 产生一定的药物效应需要的药物剂量越小,表示药物的效价越高。,90,六、药物的量效关系,效能 药物最大效应的水平高低。 如有的抗菌药物只能抑菌,既使再加大剂量也不能杀菌;而有的药物可以将病原菌杀灭。,91,六、药物的量效关系,药物的最大效应(或效能)与强度(效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淆。

33、在临床用药时,由于药物具有不良反应,其剂量是有限度的,可能达不到真正的最大效能,就已经出现不良反应。 所以在临床上效能要比强度重要的多。,92,第三节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 药动学,93,第三节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药物进入机体,对机体组织器官的生理、生化功能产生效应。 与此同时,动物机体组织器官对药物也产生各种各样的作用,使药物发生各种变化。 药动学 就是研究药物在动物体内运行和变化规律的科学。,94,第三节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药物的体内过程 从药物进入动物机体,经过吸收、分布、转化、至排泄出体外的过程为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转化两部分。,药物,机体,吸收,转化,分布,

34、排泄,95,第三节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一、药物的转运 药物的体内转运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总称为药物的体内转运。这一过程,药物只发生位置的变动,而不发生变化。,药物,机体,吸收,转化,分布,排泄,96,第三节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药物的转化 药物在体内被分解、或与其他物质结合等的代谢过程为药物的转化。这一过程是药物本身发生变化的过程,有的变成了其他物质。,97,第三节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药物的跨膜转运 药物在体内产生作用,大多在细胞内甚至是在细胞器内进行。 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动物体内,首先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再分布到各种器官组织,到达作用部位,经过生物转化最后由体内排出等

35、过程,都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细胞膜或生物膜,称为跨膜转运。,98,第三节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生物膜 是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总称。 细胞膜就是细胞外表的一层膜; 细胞器膜包括核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溶酶体膜。,线粒体,细胞,细胞核,溶酶体,99,第三节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膜孔 生物膜上有受体、酶、载体、和离子通道等; 还有贯穿膜内外的孔道,称作膜孔。,100,第三节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药物就是通过生物膜上的这些受体、酶、载体、离子通道、膜孔等进出细胞或细胞器而发挥作用的。,特殊 转运,被动 转运,药物 通过 生物 膜的 转运 方式,101,第三节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1被动转运

36、 又称顺流转运。是药物通过生物膜时由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转运。 膜两边的药物浓度差距越大,转运速度越快,膜两侧的药物浓度达到平衡,没有差异时,被动转运就会停止。 被动转运有两种形式: 简单扩散 滤过,生物膜,102,第三节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1)简单扩散 又称被动扩散,或叫脂溶扩散。 由于生物膜由脂质双分子层组成基本结构,具有类脂质特性,脂溶性药物可以直接溶解在脂质中,借助脂质通过生物膜。 这种扩散过程与细胞代谢无关,不消耗能量,并且没有饱和现象,膜两侧药物浓度差距越大,药物脂溶性越大,扩散越快。 非解离型的药物容易通过; 解离型(离子化)药物具有极性(正、负电离子),脂溶性低,

37、难以通过。,脂溶性,解离型,103,第三节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2) 滤过 生物膜上有膜孔,主要是水的通道。 一些直径小于膜孔的小分子、水溶性、极性或非极性药物,借助膜两侧的浓度差形成的渗透压,由渗透压高的一侧随水向渗透压低的一侧转运。 大分子物质被阻挡滤除,不能通过。,大分子,水、水溶性、 小分子,104,第三节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2.特殊转运 (1)主动运动 是药物逆浓度差由膜的一侧转运到另一侧,又称逆流转运。这种转运由载体介导。,生物膜,转运的载体多为载体蛋白,载体对被转运的物质有一定的选择性,转运时需要消耗能量,并且转运能力有一定限度,就是说载体有饱和性,如果载体达到保和,

38、就不能再进行转运。,105,第三节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生物膜,如果两种物质通过同一载体转运,这两种物质间就会出现竞争性抑制。与载体亲合力强的物质首先占用了共用的载体,使载体不能对另外一种物质进行转运,抑制对另一种物质的转运。 青霉素、钠离子等通过主动转运进行。,106,第三节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2)胞饮作用 由于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可塑性,细胞膜可以主动变形,将某些大分子物质包裹后吞饮入细胞内。通过胞饮作用摄入固体物质时称作吞噬。 (3)胞吐作用 是利用细胞膜的主动变形,将大分子物质由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腺体的分泌),107,第三节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二、药物的吸收,

39、药物由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除静脉注射药物直接血液循环外,其他方法给药,都要吸收进入血液循环才能到达作用的组织器官发挥作用。,108,第三节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1、消化道吸收 多数药物可经内服给药,内服药物可经胃肠道粘膜以被动转运的方式吸收。,最主要吸收部位在小肠,因为小肠绒毛膜有非常广大的表面积和丰富的血液循环。 弱酸、弱碱、中性化合物均可在小肠吸收,109,第三节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1)影响药物在消化道吸收的因素: 药物的溶解度、pH、药物的浓度、胃肠内容物的多少、胃肠蠕动的快慢等。 溶解度: 由于是被动转运的方式吸收,所以溶解度好的水溶性小分子药物和脂溶性药物易于吸

40、收。,110,第三节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1)影响药物在消化道吸收的因素: 药物浓度: 消化道内药物浓度高,吸收就快。 胃肠内容物的量: 胃肠道内容物多,影响吸收,空腹给药吸收较快。 胃肠道蠕动快慢 胃肠道蠕动快时,药物在其中停留时间短,吸收不好。,111,第三节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2)反刍动物的消化道吸收 反刍动物的瘤胃内容物较多,而且没有排空之说,影响药物的吸收,所以反刍动物内服给药效果不确实。 2岁以下的反刍动物给予液体药物时,可以通过食管沟直接进入真胃,吸收较好。 许多兽药生产者都开发了过瘤胃技术,使药物通过瘤胃,并且在瘤胃不被破坏,吸收较好。,112,第三节 机体对药物

41、的作用药动学,(3)直肠给药的吸收 有些药物可以通过直肠给药,经直肠粘膜和结肠粘膜吸收。 直肠粘膜吸收的药物可以不通过肝脏,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在肝脏分解转化失效的药物可通过直肠给药。 如直肠灌注或栓剂等。,113,第三节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2、皮下或肌肉组织吸收 临床常用的注射给药方法: 静脉注射、 肌肉注射、 皮下注射、 皮内注射、 腹腔注射、 关节内注射、 硬膜外注射、 结膜下腔注射等。,114,第三节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1)静脉注射 可将药物注入静脉血管,使之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所以,通过静脉注射给药不存在药物吸收的问题,立即产生药效,可以控制用药剂量。,115,(2)皮下注

42、射 将药物注射到皮下的结缔组织内;,第三节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3)肌肉注射 将药物注射到肌肉组织。,116,第三节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皮下与肌肉的吸收部位: 皮下或肌肉注射给药,经由注射部位的毛细血管吸收。 皮下和肌肉部位的毛细血管的管壁间隙比较大,一般的药物(包括胃肠粘膜不能吸收的大分子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吸收。,117,第三节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皮下与肌肉对药物吸收特点: 由于肌肉组织的毛细血管较皮下丰富,肌肉注射给药要比皮下注射给药吸收快。 治疗用药肌肉注射较多,而接种疫苗多使用皮下注射。 水溶性好的药物吸收率高而快,混悬液和油溶液吸收率低而慢。,118,第三节

43、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4)腹腔注射- 是将药物直接注射到腹腔内,通过腹膜吸收。 由于腹膜面积较大,吸收速度较肌肉注射给药快,仅次于静脉注射给药。,由于腹腔空间较大,可以承受较大量的药物,代替静脉补液等。 但刺激性强的药物不能腹腔注射。,119,第三节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3、肺泡及皮肤吸收 (1)肺泡吸收 使用气雾剂经呼吸道吸入肺部给药,由肺泡的毛细血管吸收。 由于肺泡的面积相当大、壁薄、毛细血管十分丰富,吸入药物快而完全。,120,第三节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3、肺泡及皮肤吸收 (2)皮肤吸收 皮肤吸收能力较差,一般药物很难通过皮肤吸收,只有极少数脂溶性药物(敌百虫等)可以通过皮

44、肤吸收。(像有机磷农药可通过皮肤吸收中毒)。 近年由于透皮制剂的开发和应用,可增加皮肤对药物的吸收作用。,121,第三节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4、乳管内注入 乳管内注入临床常称为乳池注射,是通过乳管将药物注入乳房。 对于治疗乳房炎症,直接起治疗作用,药物集中,作用快,效果好,奶牛的乳房炎多使用这种注射方法。,122,第三节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一)药物的分布 是药物经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随血液循环转运到机体各组织器官的过程。 不同的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是不一样的,有的药物主要分布在肝脏,有的药物主要分布在肌肉。,三、药物的分布,123,第三节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二)药物在血液与

45、组织器官的分布关系 一般组织器官的药物浓度与血浆药物浓度成平行关系,血浆药物浓度高,组织器官的药物浓度也相应的高。 (三)药物分布与作用的关系 通常药物在组织器官内的浓度越大,对这一组织器官的作用就越强。 但例外的是,强心药物强心苷主要分布在肝脏和肌肉,而选择性地对心脏起作用。,124,第三节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四)影响药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1、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力 药物在血液中以两种形式存在: (1)游离型 是药物吸收后,一部分不发生任何变化,以原形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 血浆中的游离型药物可以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器官的细胞内发挥作用;但游离型药物容易被转化而失去效力。,125,第三节

46、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2)结合型 一部分药物在血浆中能与血浆清蛋白结合成一种复合物。(P16图1-8) 这种结合型复合物分子个体大,不容易被转化,也不易通过细胞膜,所以就不能产生药理活性,(不发挥作用)。 但这种结合是可逆的,可以再分离,成为游离型药物而发挥作用。在血液中游离型与结合型药物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126,第三节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3)影响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因素: 饱和性 血浆蛋白与药物的结合是有限度的,达到一定量,就会出现饱和,不能再与药物结合。如用药量大到一定程度,其游离型药物浓度就会很高,药效增强,但也容易发生中毒。 竞争性 药物之间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是有竞争

47、的,与蛋白亲和力强的药物可将与蛋白亲和力弱的药物从结合型置换出来,使结合力弱的药物游离型增加。,127,第三节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4)药物作用与血浆中存在形式的关系: 药物的作用强度与血浆中游离型药物浓度成正比,游离型药物浓度越高,药物作用强度越强。产生药效快。 不同的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不同。结合率高的药物,产生药效慢,在体内转化慢、存留时间长,作用时间也长。,128,第三节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四)影响药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2、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 有的药物与某个组织有亲和力,这种药物在亲和力高的组织中分布多、浓度高,对这一组织作用也相对要强。如: 碘与甲状腺亲和力高,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效果好。 有些抗肿瘤药物与肿瘤细胞有特殊的亲和力,可杀灭肿瘤细胞而对健康组织细胞损害较小。 但也有不同,如强心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