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学实验课件-文档资料.ppt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18909 上传时间:2019-01-22 格式:PPT 页数:182 大小:3.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诊断学实验课件-文档资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2页
实验诊断学实验课件-文档资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2页
实验诊断学实验课件-文档资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2页
实验诊断学实验课件-文档资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2页
实验诊断学实验课件-文档资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诊断学实验课件-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诊断学实验课件-文档资料.ppt(1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计数池 异常红细胞.1 棘细胞 裂片红细胞 红细胞缗钱状形成 RBC 异常红细胞.2 网织红细胞 全血细胞计数仪 血沉报告 血常规报告 实验二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实验内容: 白细胞计数 血片制备,染色及白细胞分类 异常白细胞形态(示教) 1.白细胞计数 原理 白细胞计数技术采用白细胞稀释液将血 液稀释到一定倍数,同时破坏溶解红细胞.将 稀释的血液注入红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 计数一定体积的白细胞数量,经换算可求出 每升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 计数池 试剂 白细胞稀释液:2%冰乙酸加入10g/L结晶紫3 滴 方法 采末梢血20ul 注入白细胞稀释液(380ul)内,静止备用 充池 计数4大方格白细

2、胞总数N 计算白细胞总数 =N/4*10*20*106=N/20*109 参考值: 成人:(4-10)*109 婴儿:(11-12)*109 新生儿:(15-20)*109 2.血片制备,染色 取血约10ul,推片 染色:加瑞氏染液盖满血膜 1分钟后加等量缓冲液 15分钟冲片 血片制备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五种WBC 血液涂片 3.异常白细胞形态 (1)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核左移和核右移. 核左移:杆状核以前阶段细胞5%,见于化脓性感 染,急性溶血和应用细胞因子等. 核右移:5叶核以上中性粒细胞3%,见于巨幼贫, 恶性贫血和感染等. (2)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 见于严重化

3、脓性感染,败血症,恶性肿瘤,急性 中毒和大面积烧伤等病理情况 AUER小体 粒细胞胞质中出现的红色细杆状物质,1个或数个,常 见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异型淋巴细胞: 空泡型:泡沫型或浆细胞型,胞核偏位,呈圆形,椭圆形, 不规则形,胞质丰富,深兰色,含大小不等的空泡或 呈泡沫状. 不规则型:单核细胞型,胞核不规则,染色质较疏松细致, 胞质丰富,边缘处着色较深,有少许颗粒,此型最多 见. 幼稚型:胞核染色质细致如网,可有1-2个核仁,常见于 传单,过敏性疾病或结缔组织病 异形淋巴细胞 全血细胞计数仪 血常规报告 实验三 骨髓细胞 血细胞发育体系 各系列骨髓细胞形态特征 正常骨髓象 骨髓增生程度分级

4、骨髓增生极度活跃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骨髓增生活跃 骨髓增生减低 骨髓增生极度减低 原红 早红 中红 晚红 原粒 早粒 中粒、晚粒 原巨 幼巨 颗粒巨 产板巨 裸核 血小板 原浆细胞、幼浆细胞 浆细胞 网状细胞 网状细胞 吞嗜性网状细胞 FERRART氏细胞 纤维细胞 成骨细胞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破骨细胞 组织嗜碱细胞 缺铁贫: 1.有核细胞增生活跃至明显活跃 2.红系增生显著,以中幼红及晚幼红为主 3.幼红细胞浆少,色蓝边缘崎岖不平,核染 色质紧密,呈核老浆幼状态 4. 成熟红细胞中心苍白区扩大 缺铁贫 再障贫 急粒 慢粒 骨髓细胞学检查报告 实验四 止血与凝血的检查 血块退缩 凝血机理示意

5、图 纤溶过程示意图 血小板形态 第五章 尿液、粪便隐血检查 尿液分析试纸原理和临床意义 随着尿分析仪的普及,其简单、快捷的优点被人 们所接受,但由于试纸带在测定过程中易受尿液 中化学因素的干扰,现将尿液分析试纸原理和临 床进行全面分析。报告如下: 一、葡萄糖: 1、反应原理:采用酶法测试,用两种酶,分别是 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主要反应过程如下 : 现阶段,所有的试纸都是采用酶法,因为酶法相 比较于以前的各种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反应所需时间短等最大的优越性。不同型号的 试纸所选用的指示剂有所不同。 2、临床意义 a、生理性糖尿为一过性糖尿,是暂时性的,排除生理因素后恢复正 常。主

6、要有三种:饮食性糖尿,即在短时间内服用大量糖类,引起 血糖浓度过大;应急性糖尿,在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情绪激动、 剧烈运动周期性四肢麻痹等情况下,延脑糖中枢受刺激,使肾上腺激 素或胰岛素分泌异常,可出现暂时性的糖尿;妊娠中后期多可见糖 尿。 b、病理性糖尿也可分为三种:真性糖尿,既胰岛素的分泌量相对 或绝对不足,使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尿糖检查不仅可以诊断糖尿病, 还可以指导临床医生决定胰岛素的用量、判断疗效;肾性糖尿,即 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功能减退,新生儿的近曲小管功能未完善也 能出现糖尿;其他糖尿,如生长激素过多(肢端肥大症)、甲状腺 激素过多(甲亢)、肾上腺激素过多(嗜铬细胞瘤)、皮质醇

7、( Cushing综合症)、胰高血糖素等都可使血糖浓度高过肾糖阈而出现 糖尿;另外,肥胖病、高血压也可能出现糖尿。 3、注意事项 a、因为尿糖分析试纸的后一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当尿液中含有 比色素还原能力更强的物质时,可使测试结果偏低甚至出现假阴性。 如尿液中含有维生素C时就能使测试结果偏低甚至假阴性。 b、抗生素对班氏定糖法糖定性、糖定量测定结果都有一定的影响, 而对干化学法的测试结果无影响。尿液存放时间过长也能使尿糖被细 菌分解使浓度下降,但含有抗生素时几乎不下降。 c、高浓度的酮体尿可引起假阴性;尿液比重增高,可降低试剂带对 尿糖的敏感性;服用大量左旋多巴时,该药物的代谢产物会对测试反

8、 应产生抑制作用,使测试结果偏低或出现假阴性;尿液被过氧化物或 次氯酸盐等强氧化性物质污染的时候能出现假阳性。 d、试剂带采用的使酶促反应,测定的结果和温度及时间有关,因此 应在规定的温度和时间内测定。 二、胆红素、尿胆原 1、胆红素反应原理:在酸性条件下,重氮盐作用 于胆红素的中央,使其断开并与重氮盐偶合形成2 分子的偶氮胆红素,从而产生颜色变化。 2、尿胆原的反应原理:尿胆原分析试纸的反应原 理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尿胆原在酸性条件下与对- 二甲氨基苯甲醛发生醛化反应(即尿胆原与醛缩合 生成红色的缩醛化合物,既常见的欧氏试剂)。另 一种是重氮盐法,即尿胆原在酸性条件下,与重 氮盐偶联生成紫红色

9、的偶氮化合物。 3、临床意义: a、胆红素的检测对肝胆系统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尿胆原更加灵 敏的反映肝功能 b、胆红素的检测有助于诊断黄疸。在败血症、蚕豆病、异型输血等 情况下使红细胞大量破坏,产生溶血性黄疸,此时虽然胆红素大量增 加,但大部分是间接胆红素,因此,尿中的胆红素还是阴性。 c、胆素原族的检测可以敏感的反映肝细胞功能,临床经验表明,在 病毒性肝炎早期未出现黄疸前,尿中的胆素原族就已经明显增加。与 胆红素结合可以为诊断黄疸的类型提供依据。黄疸大致可分为三类: 肝前性黄疸,或称溶血性黄疸,肝原性黄疸,或称肝细胞性黄疸 ,是在感染(如病毒性肝炎)、中毒及肝硬化等情况下,肝细胞或肝 内毛

10、细胆管大量病变,使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结合、转运及排泄障 碍所致;肝后性黄疸,或称梗阻性黄疸,由于结石、肿瘤或先天性 胆道闭锁等原因造成总胆管梗阻所致。 4、注意事项 a、标本必须新鲜,以免胆红素被氧化成胆绿素,强烈的阳光会加速 此反应。放置时间长可使尿胆原氧化成尿胆素。 b、尿液中含有高浓度的维生素C或亚硝酸盐时,会抑制重氮偶合反应 ,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当病人接受大剂量氯丙嗪治疗或尿中含有盐 酸苯偶氮吡啶的代谢产物时,可呈假阴性。 c、由于分析试纸无尿胆原阴性的梯度,因此,分析试纸不能用来检 测尿胆原的减少或消失。 d、尿液中的一些内源性物质如胆色素原、吲哚、胆红素等,可是测 试结果出现假

11、阳性;一些药物如吩噻嗪等可产生颜色干扰。另外,尿 液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或亚硝酸盐时,可抑制重氮偶合反应,使测试 结果偏低甚至出现假阴性。 三、酮体 1、反应原理:尿酮体包括乙酰乙酸、丙酮 、-羟丁酸,后者虽不属于酮类,但经常与 前两者伴随出现,因而统称为酮体。反应 原理是在碱性条件下,尿中的乙酰乙酸、 丙酮与亚硝基铁氰化钠反应,生成紫红色 的复合物。这种测试方法对乙酰乙酸的敏 感度为510mg/dl,对丙酮的敏感度为 4070mg/dl,并且不与-羟丁酸反应。 2、临床意义 a、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利用减少,脂肪分解产生过量酮体,尿酮体的检查 对未控制或治疗不当的糖尿病出现酸中毒或昏迷的诊断很

12、有价值,可以与低 血糖、心脑疾病酸中毒或高血糖渗透性糖尿病昏迷相区别。 b、感染性疾病(如肺炎、伤寒、败血症、结核等发热期),严重呕吐、腹泻 ,长期饥饿、禁食,全身麻醉后等都可能出现酮尿。另外妇女孕期因妊娠反 应呕吐多、进食少,体脂肪代谢明显增多,也能出现酮尿。 c、氯仿、乙醚麻醉后、磷中毒等情况也能出现酮尿。 d、服用双胍类降糖药如降糖灵后,由于药物抑制细胞呼吸,也可能出现酮尿 。 3、注意事项: a、由于尿酮体中的丙酮和乙酰乙酸都是挥发性物质;乙酰乙酸受热易分解成 丙酮;尿液被细菌污染后,酮体消失,因此,尿样必须新鲜,检测应该及时 ,以免测试结果偏低或出现假阴性。 b、干化学法测定酮体时对

13、乙酰乙酸的敏感度约是丙酮的710倍,因此,与 其他的检测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别 四、SG 1、反应原理:尿液比重试纸的反应原理是离子交换法, 高分子电解质甲基乙烯基醚和顺丁烯二酸的共聚体是 弱酸性(COOH基)离子交换体,而尿液中以盐的形式存 在的电解质(M+X-),在尿液中离解释放出M+阳离子(以 Na+为主),与离子交换体中的氢离子置换释放出H+离子 ,而H+离子使PH指示剂溴麝香草酚蓝产生颜色变化。( 颜色由绿到黄的变化) 2、临床意义:尿液比重的测定可以估计肾脏浓缩功能。 由于尿液比重还受年龄、饮水量、出汗等因素的影响,故 多次测定比单次测定更能反映肾脏浓缩功能。 3、注意事项: a、尿液

14、标本必须新鲜,不能含有强碱、强酸等物 质(如奎宁、嘧啶等药物),这些物质的存在都 会影响尿液比重的测定。当尿液PH大于7时,应 在测定结果上加上0.005作为强碱尿的校正。在尿 液分析仪上一般都有自动校正功能。 b、尿液分析试纸实际上测定是尿液中的离子浓度 ,尿液中的非离子化合物(如葡萄糖、造影剂等 )对测定结果必然有一定的影响 五、BLD 1、反应原理:尿液潜血分析试纸的反应原理是利用血红蛋白中的亚 铁血红素的假过氧化物酶活性催化分解过氧化物,产生新生态的氧, 氧化指示剂,使指示剂显色,从显色的强度可以得知尿液中血的浓度 。 2、临床意义: a、尿液中混有0.1%以上的血液时,便呈肉眼血尿的

15、特征,血量在此 以下便只能用潜血反应或尿沉渣镜检才能证明。血尿常见于尿路炎症 (急性肾炎、肾结核、尿道炎等)、结核、肿瘤,有白细胞时则表示有 炎症;蛋白阳性、尿沉渣中有肾上皮细胞、管型等时,应考虑肾炎; 特别是有红细胞管型时,是肾实质出血的佐证。 b、血红蛋白尿见于发作性血红蛋白尿症,还见于各种中毒、感染、 链球菌败血症、疟疾(黑水热)、灼伤、溶血性输血反应等情况。 3、注意事项: a、成年女性的经血常可引起测试结果出现假阳性,因此 应采取必要的采尿措施以减少污染。 b、分析试纸不仅可以测试红细胞,还能测试血红蛋白, 因此,当血红蛋白破裂时,可引起试纸测试结果与镜检结 果的不一致,应加以区别。

16、 c、尿液中含有对热不稳定酶、肌红蛋白或菌尿,可引起 假阳性;尿液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时,可以抑制后一步反 应的进行,使测试结果偏低甚至出现假阴性,因此,测试 时应使用具有抗维生素C干扰能力的分析试纸。 六、PH 1、反应原理:PH试纸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PH的反应原 理是基于PH指示剂法,目前,一般的尿液PH分析试纸中 含有甲基红PH4.2(红)6.2(黄),溴甲酚绿PH3.6(黄) 5.4(绿)溴百里香酚蓝PH6.7(黄)7.5(蓝),这些混 合的酸碱指示剂适量配合可以反映尿液PH4.59.0的变异 范围。 2、临床意义: 正常尿液呈弱酸性,约为6.0,因食物的不同,PH的变化 范围为4.5

17、8.0。PH测定结果的判断比其他实验结果的判 断要难一些,因为尿液PH的波动幅度大而快,而正常尿和 病人的尿的PH没有明显的差别,所以PH单独使用的意义 不大。但与其他临床资料配合起来分析,则可成为重要的 资料。 3注意事项: a、检测时尿标本必须新鲜,放置过久细菌分解尿 液成分可导致尿液PH改变。大多数情况下,细菌 分解尿素产生氨,使尿液呈碱性;少数情况下, 细菌也分解尿液成分产生酸性物质,使尿液PH偏 酸。 b、当肾脏分泌的尿液含有过多的碳酸氢盐和碳酸 缓冲对时,放置时间过长,使尿液中的二氧化碳 自然扩散到空气中,使尿液PH增高。 c、在测定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将试剂 带浸泡尿液标

18、本中,浸泡时间过长,尿PH 呈减低 趋势。 七、蛋白质 1、反应原理:蛋白误差法,某种特定的PH指示剂阴离子 受蛋白质阳离子吸引,进一步电离,使指示剂的变色点发 生改变,这种方法称为蛋白误差法。 2、临床意义:检验尿液蛋白是临床尿液常规化学检查之 一,尿液蛋白试制主要检测的是尿液中的白蛋白。正常情 况下,健康成人每日排出的蛋白质含量极少(约为 30130mg),一般的常规定性方法都不能检测出来。一 旦尿液蛋白含量100mg/l或150mg/24h尿,尿液蛋白质 定性实验便呈阳性反应而称为蛋白尿。蛋白尿主要反映肾 小球(管)损害及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加。 3、注意事项: a、尿液标本必须新鲜,变质的

19、尿液会使尿液的PH值产生变化,或者 尿液本身过酸、过碱都会影响测试结果。特别是含有奎宁、奎宁丁和 嘧啶等药物时,尿液呈碱性(PH8.0),超过了试纸本身的缓冲能 力,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 b、尿液分析试纸对于白蛋白的敏感度远远超过其他蛋白,因此,在 尿液中含有其他种类的蛋白时,干化学法的测试结果可能为阴性。 c、多种物质(大多为药物)对尿蛋白的测定结果都有影响,如青霉 素可以使测试结果偏低甚至出现假阴性;季胺盐、PVP(聚乙烯吡咯 烷酮)、喹啉等可使试纸出现假阳性;某些洗涤液污染尿液时,测试 结果会偏低。另外,大量饮水会稀释尿液,可能造成漏检。 八、亚硝酸盐 1、反应原理:尿液中的亚硝酸盐与试

20、纸块中的对 氨基苯砷酸或磺胺发生重氮化反应,生成重氮盐 ,生成的重氮盐再与试纸上的N-1-萘基乙二胺盐 酸盐或四氢苯并喹啉-3-酚偶合生成红色的偶氮化 合物(盖氏试剂法)。 2、临床意义:正常情况下,尿液亚硝酸盐的定性 实验一般为阴性。当泌尿系统受到感染时,由于 细菌还原硝酸盐生成亚硝酸盐,因此检测结果为 阳性,常见于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泌尿系统感染 。尿液亚硝酸盐检测结果为阳性时,预示着尿液 中的细菌数量在10万/ml以上。 3、注意事项: a、当尿液中缺少硝酸盐时,即使有细菌感染也会出现阴 性结果;尿液在体内的留存时间太短会因为硝酸盐来不及 还原而得到阴性结果。 b、留取标本的样杯必须清洁,

21、并及时送检,以免存放时 间过长使细菌生长而出现假阳性结果。 c、使用利尿剂后,尿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降低,可能出现 假阴性;硝基呋喃可降低反应的灵敏度;非那吡啶可引起 假阳性;使用抗生素后,细菌被抑制可出现假阴性;尿液 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时,也可能出现假阴性。 d、高比重尿可降低测试反应的灵敏度,尿中的亚硝酸盐 离子小于1.0mg/l时,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 九、白细胞 1、反应原理:尿液中白细胞测定的反应原理是是 利用中性粒细胞内酯酶催化水解吲哚酚酯水解, 产生游离酚,游离酚氧化偶合或与试纸中的重氮 盐偶合而显色。 2、临床意义:在各种尿路炎症情况下,尿液中都 可能出现白细胞。白细胞的干化学检查

22、可以和别 的检查项目一起对尿液进行过筛检查。 3、注意事项: a、分析试纸只与粒细胞浆内的酯酶起作用,因此分析试 纸只能测定粒细胞,不能测定淋巴细胞,在肾移植病人发 生排异反应尿中以淋巴细胞为主时,会得到阴性结果,应 参考其他检测方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另外,白细胞破裂 后,酯酶释放到尿液中,干化学的检测结果还能是阳性, 而镜检则为阴性。 b、尿液被甲醛污染,或含有高浓度胆红素,或使用某些 药物时可出现假阳性;尿蛋白5g/l,或尿液中含有大剂 量先锋IV;庆大霉素等药物时,可是结果偏低或出现假阴 性。 c、尿液未混匀,尿仪的载物台上有污染物等情况都会使 结果产生偏差。 十、抗坏血酸 1、反应原理

23、:尿液VC试纸的反应原理是利用VC的还原性,使氧化态 的2,6-二氯酚靛酚变成还原态的2,6-二氯二对酚胺。使试纸颜色由粉 红色变成无色,颜色变化的强弱与尿中VC的浓度相关。 2、临床意义: a、检测尿液中维生素的含量可以测试人体的营养状况,口服维生素C 500mg后,尿维生素C排泄量在1557umol(310mg)每4h内为正 常;大于57umol(10mg)每4h为充裕;小于17umol(3mg)每4h为 不足。 b、尿液维生素C降低,常见于维生素C摄入量不足或坏血病。 c、尿液维生素C长期增高可能与肾结石形成有关。 d、在尿液分析试纸中,VC试纸还可以判断尿液中的VC对其他试纸的 影响程

24、度。 3、注意事项: a、分析试纸只能测定还原性的维生素C,可能与 其他检测方法的测试结果不同。 b、在PH4.0时,尿液中的酚和巯基化合物等内 源性物质可干扰测试,使测试结果偏高;另外半 胱氨酸、硫代硫酸钠也干扰测试,使测试结果偏 高。 c、当尿液中含有氧化性物质时,可氧化维生素C ,使测试结果偏低。 d、维生素C在碱性尿中极不稳定,容易分解,因 此尿标本应及时检测。 Red Blood Cells, 红细胞(LPF) Red Blood Cells , 红细胞 Red Blood Cells , 红细胞 Red Blood Cells ,异常红细胞 White Blood Cells ,

25、白细胞(LPF) White Blood Cells , 白细胞 White Blood Cells , 白细胞 Squames, 上皮细胞 上皮细胞 Squames, 上皮细胞 Transitional Cells, 变异(异形)上皮细胞 Transitional Cells , 变异上皮细胞 Cystine, 胱氨酸结晶 Biurates, 白氨酸结晶 Drug Crystals, 药物结晶 Drug Crystals , 药物结晶 Tyrosine, 氨酸结晶 Calcium Oxalate Monohydrate, 草酸钙结晶 草酸钙结晶 Calcium Carbonate, 炭酸钙

26、Calcium Oxalate Dihydrate , 草酸钙结 晶 “Amorphous” crystals, 非晶形结晶 Fungi, 真菌 Fungi , 真菌 Candida , 真菌 Candida , 真菌 Bacteria, 细菌 Bacteria , 细菌 Bacteria , 细菌 Hyaline Casts, 透明管型 Hyaline Casts, 透明管型 Cellular Casts,细胞管型 Fatty Casts, 脂肪管形 Granular Casts,颗粒管型 Granular Casts,颗粒管型 细颗粒管型 Waxy Casts, 腊样管型 Waxy Cas

27、ts, 腊样管型 Waxy Casts, 腊样管型 Struvite, 尿粪石 Struvite , 尿粪石 Bilirubin, 胆红素结晶 Bilirubin , 胆红素结晶 粪便检验 全自动尿液分析仪 尿常规报告 尿常规报告 粪便常规检查报告 粪便常规检查报告 一、浆膜腔穿刺液检查: 目的要求: 熟悉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特点及临床意 义。 ( 一 ) 一般性状检查:注意抽出液量,颜色 、透明度、比重,凝固性等。 1 量:抽出量依病情而异,每次均需记录 。 2 颜色:漏出液多为淡黄色;渗出液多为 深黄色,血性多见于恶性肿瘤,结核病。 3 透明度:漏出液多为透明,渗出液呈不 同程度的混浊。

28、4 比重:测定方法同尿比重测定。比重高 低,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含量,漏出液蛋白 含量一般低于 30g/l ,比重一般低于 1.018 :渗出液蛋白质含量一般大于 40g/L ,故 比重一般高于 l.018 5凝固性:漏出液中含纤维蛋白原较少, 一般不凝固:渗出液中含较多纤维蛋白原 及组织细胞碎解产物,故易于凝固。 ( 二 ) 化学检查,注意 PH , RivaIta 试验 ,蛋白及糖定量,有关酶活性测定等。 粘蛋白定性试验 (Riva1ta 试验 ) ( 1 )原理:浆膜上皮细胞在炎性反应刺激下 分泌粘蛋白增多,浆膜粘蛋白属酸性糖蛋白, 等电点为 PH3 5 ,因此在稀酸性条件下产 生白色沉淀。

29、 ( 2 )检查方法:将 100 毫升蒸馏水置于量 筒中,加冰醋酸 2 滴,混匀,再滴加待测标本 1-2 滴于量简中,在黑色背景下立即观察,如 见浓厚的白色云雾状沉淀快速下降,而且形成 较多的沉淀物,此为阳性,见于渗出液。如产 生白色混浊不明显,下沉缓慢,并较快消失, 则为阴性,见于漏出液。 ( 3 )注意事项 血性积液标本须离心沉淀后用上清液检测。 肝硬化腹水标本由于球蛋白增高且不溶于水可 呈云雾状混浊 ( 假阳性 ) 。 本试验与蛋白质总量有关。蛋白含量 30g/L 时全部为阴性, 40g/L 时全部为阳性: 30 40g/L 时约 80 为阳性。 ( 三 ) 细胞学检查 (1) 细胞总数

30、计数:取穿刺液 1 滴置于计数 池内,计数五个大方格内的细胞总数,然 后按下式求得 1L 液体内细胞总数。 每1L液体内细胞总数=细胞总数/510 106如细胞数过多时,可用生理盐水稀释后 计数。一般来说,漏出液低于 100 106 /L ,渗出液高于 500 10 6 /L 。 (2)细胞分类,穿刺液应在抽出后立即离心 ,用沉淀物涂片后以瑞氏染色法染色并分 类。必要时制备稍厚涂片,在干燥前放置 到乙醚乙醇等量混合液中固定 30 分钟,用 HE 或巴氏染色法染色后找癌细胞。分类计 数至少要查找 100 个细胞,每种细胞用百 分率表示。 (3)白细胞计数,将一小试管吸少量冰醋酸 润湿管腔,再加少

31、量穿刺液,摇匀后滴入 计数池内。此时红细胞己被冰醋酸完全破 坏,白细胞经冰醋酸作用后细胞核更明显 。按上法计数五大格内白细胞总数,求得 每 1L 液体中的白细胞数目。 漏出液与渗出液的鉴别要点 鉴别 点 漏出液 渗出液 原因非炎症炎症、肿肿瘤 外观淡黄、浆液色黄色、脓性、血性、乳糜样 透明度透明或微浊多混浊 比重低于1.018高于1.018 凝固性不自凝能自凝 蛋白定量25克/100毫升2.5克/100毫升 粘蛋白定性实验阴性阳性 细胞计数100个/立方毫米500个/立方毫米 细胞分类 以淋巴细细胞为为主以中性粒细细胞为为主 二、脑背液检查 目的要求: ( 一 ) 了解脑脊液检查的正常结果及临

32、床意 义。 ( 二 ) 了解常见脑及脑膜疾病的脑脊液特点 CSF)主要是由脑室系统内脉络丛所产生, 经脑内静脉系统回流入体循环。脑脊液充 满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包绕于脑和脊髓四 周。 CSF 检查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 断,有关疾病的治疗及病情转归的观察。 ( 一 ) 一般性状检查:注意颜色、透明度、 薄膜形成等。 1 颜色:正常 CSF 为无色水样液体。如 穿刺时损伤而有出血,则仅最初数滴为血 性,随后流出液渐清。离心后上清液呈无 色透明。蛛网膜下腔出血则 CSF 呈均匀淡 红色,离心后上清液呈淡红色或黄色。当 蛛网膜下腔陈旧性出血或有粘连梗阻时, 因 CSF 的蛋白质含量增高或有少量陈旧性

33、 出血而常呈黄色胶冻状。 2 透明度:正常 CSF 为水样透明清晰。 结核性脑膜炎时, CSF 内细胞数中度增多 ,可呈毛玻璃样混浊;化脓性脑膜炎时, CSF 内细胞数显著增多,可呈脓样甚至有 凝块。 3 簿膜形成:正常 CSF 不凝固,无薄膜 形成。在病理情况下, CSF 中蛋白质含量 增加, 可凝固而形成薄膜。如结核性脑膜炎的 cSF 静置 l2 小时后,可见表面有纤细的网膜形 成。 ( 二 ) 化学检查: 蛋白质定性试验或潘迪氏 (Pandy Test) 试验:正常脑脊 液的蛋白质含量很少,为 200 450mg/L 。有脑组织和 脑膜疾患时,脑脊液的蛋白质含量增多。脑脊液中增加的 蛋白

34、与饱和石炭酸作用后出现白色沉淀,为阳性反应,正 常脑脊液为阴性反应。其方法如下: 取试管放入饱和石碳酸溶液 1-2 毫升,用滴管滴入脑脊液 1-2 滴,若出现白色云雾状混浊,即为阳性反应,否则为 阴性反应。阳性反应表示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加,见于 脑膜炎、脑炎、脑肿瘤等。如穿刺时损伤而脑脊液中混有 血液时,蛋白质也可增高,则无诊断意义,应加以区别。 ( 三 ) 显微镜检查: 1 细胞总数,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检查:方法与浆膜 腔穿刺液检查相同。 正常脑脊液细胞数极少,正常值为 0-0.008 10 9 /L , 主要为淋巴细胞。当脑或脑膜有病变时,脑脊液中白细胞 增多,且必须作分类计数。如脑炎

35、时细胞数常轻度增加 ( 约 0.01-0.2 10 9 /L) ,其中以淋巴细胞为主;结核性脑 膜炎时常中度增加 ( 约 0.1-1.0 10 9 /L) ,主要是淋巴 细胞增多;流行性脑膜炎时细胞数明显增加 (1.0-5.0 10 9 /L) ,主要是中性粒细胞。 正常脑脊液中无红细胞。若有大量红细胞,则可能为蛛网 膜下腔出血,或由于穿刺时损伤所致。 脑脊液检查报告 脑脊液检查报告 三.尿妊娠试验 妊娠以后,胎盘具有分泌绒毛膜促性腺激 素(HCG)的功能,激素分泌后即进入血液, 由尿排出。因此,通过血和尿中的HCG测定 ,就可以判别是否妊娠,这种测定称为“妊 娠试验”。一般孕妇在停经35天左

36、右、血、 尿中HCG即可出现,并愈来愈多,于六十天 左右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 【原理】 将羊抗鼠IgG抗体与羊抗人HCG多抗分别固 定在特制的纤维素试带上,呈上下两条线排列,羊抗 鼠IgG线在试带上方为质控线,羊抗人HCG多抗线在试 带下方即接触标本一端为检测线。试带条中含均匀分 布的胶体金标记的鼠抗人-HCG单克隆抗体和胶体金 标记的鼠IgG(抗原),检测时将试带下端浸入尿中一 定时间后取出,由于层吸作用,尿中HCG先与胶体金 标记的-HCG单克隆抗体结合,待行至膜上预先已固 定的HCG抗体线(检测线处)时,形成金标鼠抗人- HCG单抗-尿HCG抗原-羊抗人HCG多抗的双抗夹心式复 合物,在检测线处显紫红色条带即为阳性,而胶体金 标记的鼠IgG(抗原)随尿上行至与羊抗鼠IgG抗体时 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在质控线处呈现紫红色带即阴 性对照带。 【操作】 试带的箭头端向下插入尿中,液面不得超过指 示线,3秒钟后取出平放。 5分钟内用肉眼观察结果。 结果判断: 阳性 在检测线处和质控处都出现紫红色线 阴性 只在质控线处出现一条紫红色线 【报告方式】尿HCG阴性或阳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