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舒兰市第一高级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01811050266.wps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1919022 上传时间:2019-01-22 格式:WPS 页数:14 大小:1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舒兰市第一高级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01811050266.wps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吉林省舒兰市第一高级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01811050266.wps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吉林省舒兰市第一高级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01811050266.wps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吉林省舒兰市第一高级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01811050266.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舒兰市第一高级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01811050266.wps(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 150分,考试用时 150分钟 第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每题 3 分。 最近,一款在线浓缩知识文库悄然走红。一套大部头的作品,在线文库可以给你浓缩成 最精华的句子,让你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对整本书概览性质的阅读。不少人表示,这样阅读节 省了很多时间。但也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一页一页翻书通读的乐趣再也找不回来了。 “浓缩书”,说白了就是给书做笔记,把最精华的部分划出重点来,让读者得以快速把握 全书内容。这听起来像是个新

2、概念,但我们或许早有接触。举个通俗的例子,网上经常有人炒 “作的 状元笔记”“,其实就是针对教材及老师所讲授的课堂知识的 浓缩书”。但大家也都清楚, “”绝对不是买了 状元笔记 就能成为状元,“”状元笔记 也无法替代上课与教材,它只是个人 对学习方法及思路的总结,不一定适合每个人。 “”“”对于 浓缩书 来说,道理也是如此。 浓缩书 的原作多是具有深厚影响力的名著,为 我们划重点的毕竟不是作者,作为知识中介,固然可以给你描述、推荐书籍的精彩之处,但是 书的全貌如何,恐怕还是需要自己去亲自体会。更何况,知识中介对全书的理解是否到位、对 精髓的把握是否准确,这些都要暂时先打个问号。而即便是原作者来

3、给书进行摘要浓缩,做的 “也是留下全 骨架”“”、剔除内容 血肉 的工作,也会让阅读的乐趣大幅下降。这就好比一个 人为了提高吃饭的效率,不吃丰盛的肉类、水果、蔬菜,直接喝营养液、吃维生素片吃 饭变成枯燥单调的营养摄取,而丢失了享受美味的乐趣和饮食文化的内涵。 “当然, 浓缩书”的出现是有其必然性的。现代人工作、生活节奏普遍加快,拿出完整的 几个小时来安静地读书,很多时候已成奢念。这种情况下,与其不读书,还不如利用碎片化的 “时间读几本 浓缩书”,至少能做到开卷有益,让人保持获取知识的积极心态,而不至于在无 “意义的娱乐中消磨时间。从长远来看,如果人们看了 浓缩书”,对原著产生兴趣,可能就会 产

4、生将原作拿出来看的动力,这不失为一个在浩如烟海的知识出版物中甄别筛选的有效方法, 对于培养多读书、读好书的社会风气也大有裨益。 “”总之,虽然 浓缩书 价值远远低于原作,但是阅读总比不阅读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 - 1 - “里,在一时抽不出足够的阅读时间时,偶尔从知识中介那获取一点 血肉”有限的内容,也算 “”不上坏事。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始终保持清醒: 浓缩书 毕竟不是完整的知识,对其不可 过度依赖。 “(节选自 浓缩书”,不可过度依赖的知识中介,2018 年 3 月 12日光明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浓缩书”,说白了就是给书做笔记,把最精华的部分划

5、出重点来,让读者得以快速把握全 书内容。 B“就像不能将吃饭简单理解为枯燥单调的营养摄取一样,人们读书也可偶尔阅读在线 浓缩 书”。 C“ 浓缩书”在快节奏的生活、工作背景下出现,改变了人们在无意义的娱乐中消磨时间的不 良习惯。 D“能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对整本书概览性质的阅读,在线 浓缩书”迎合了人们需求, 悄然走红。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提出 状元书 这一论述对象,然后列举了人们对其不同的态度,引起下文的议 论。 B文章 “”“”将 浓缩书 与 状元笔记 进行类比,通俗易懂地阐释了其特征。 C“文章将 浓缩书”“定义为 知识中介”,这是全文立

6、论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展开了相关论述。 D“”对于 浓缩书 现象,文章在论述时较为辨证,既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也指出其意义和价 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读 浓缩书 一定能使读者对原著产生兴趣,可见其对培养读书的社会风气有一定益处。 B “”如果进行摘要浓缩的是原著作者,那么对 浓缩书 的理解、对精髓的把握会更准确。 C “”如果日常的阅读全部变成在线 浓缩书 类阅读,人们将不能享受翻书通读的乐趣。 D 只要能够获取知识,即使内容有限,也有积极作用, “”因此 浓缩书 在当下应当提倡。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7、。 橘子 老马把那个橘子捧在手上,橘子不是特别好看,有些渐斑点,但熟透了,黄澄澄的。不一 会儿,老马的心里又发起怵来,他又把橘子放到面前的桌子上,点燃了第八根烟。 - 2 - 老马是个四十一岁的老实男人,有一个上初中的女儿。家里条件不是很富裕,但也过得去, 三口之冢住着一个七十几平米的老式房子。 今天下午老马他们单位要 装修,所以中午提前下班,几个同事中午一起去下馆子,其实 只是在一家很小的大排档点了几个小菜。老马平时不爱喝酒,可在哥们儿面前,谁愿意做那个 “”不喝酒的男人 ?于是他们闹闹哄哄的,干了好几杯,啤的。 回家的路上,几个人半醒半醉,走到了离老马家很近的一条小路上。路上吵吵闹闹的,老

8、 马他们凑到人群中看,原来有一个老奶奶摔在了地上,旁边地上是自行车,自行车上有一根挑 了两个布袋的扁担,一个个橘子不停地从袋子里滚出来,她应该是个卖橘子的。这条路中间有 一个小桥,弧度不大,但桥和路相连,所以自行车上了桥如果不踩稳,很容易滑下桥,再摔在 路上。这个老人肯定也是从桥上摔下来的,她躺在地上痛苦不堪,可能是哪里摔骨折了。 周围围观的人很多,但没有上去扶的。老马想,如果有其他人先去帮忙,那我也去吧,现 在社会太危险了,还是不要做那个倒霉鬼吧,再说刚才不是听旁边的人说有人已经打 120了吗。 “这时,老马的一个同事凑到他耳旁说: 看,那边有人在捡橘子唉,反正等会儿会有人来 救这个老太太,

9、要不咱也捡两个橘子醒醒酒?”“这不好吧,”老马皱皱眉,“有点对不起 老太太吧。”同事笑了一声,说:“几个小橘子算什么?再说别人都捡了,就差咱们这几个? ”我可跟哥儿几个都说了,只要你也答应,咱就一人捡俩回家了, 老马扭头看看,果真,几个 人围在袋子旁边捡橘子, “”里面有青年人,中年人,甚至还有几个 埋头苦干 的老年人。老 马动摇了,那一个个橘子真的挺诱惑他的,橘子的酸甜可口和他心里的信念、原则做着斗争。 一两个橘子确实算不上什么,老太太马上要被送去医院了,橘子也一定会被路人捡光,要不, 自己也捡一个? 老马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回事,手上就莫名地出现了一个橘子,也许是同事递过来的,也许 是自己夹在

10、人群中捡的,总之,可能那段时间他想的太多,犹豫太多,以致究竟是怎么拿的橘 子,就全记不清了。 握着橘子回到家,老马赶紧把它放在桌上,女儿还没放学,妻子还没下班,家里特别安静, 老马坐在桌子旁,点燃了一支又一支烟,酒似乎完全醒了,老马皱紧了眉头,想着,这事我做 得真不道德,不去帮助人就算了,居然还乘人之危,趁火打劫地拿人家的橘子,这,这算不算 是偷啊,不,都算是抢了吧,这样来的橘子,我怎么敢吃呢?那个人看来已经年纪不小了,碰 上这样的事已经很倒霉了,还损失了这么多的橘子,就不说来之不易的财产的损失,老人的心 里得有多难过啊,而我,也是那些无耻的,没有道德的害人者之一! 老马闭上了眼睛,想要摆脱那

11、罪恶的橘子,可眼前还是一遍遍地浮现起老人摔倒时的场景, - 3 - 他居然看到,捡橘子的人群中,有一个熟悉的面孔是他的女儿,老马冲上去,想要阻止她, 可她无所谓地笑了笑,指了指老马的手,老马的手中,是那个黄澄澄的橘子,一旁的老奶奶, 正在痛苦地求助。 “不!不!”老马捂着脑袋,他再也受不了了,他抓起橘子,跑到窗边,用尽全身力气将 橘子扔下楼。扔罢,老马的心里好受多了。 霎地,他听见了一声尖叫,不好,老马将头探出窗户,他看到,他看到有一个人倒在了血 泊里。旁边,是那个已沾上鲜血的,黄澄澄的橘子。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老马虽是一个老实男人,即使没有

12、那天的同事聚会喝酒,没有同事撺掇他去拿橘子,他也 许还是会将橘子拿回家的。 B文章叙述故事独具匠心,采取倒叙的表现手法,设置悬念,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避免 了平铺直叙。 C文章又对老马的心理描写细腻生动,内心独白恰当深刻地刻画了人物性格思想,也推动了 故事情节的发展。 D老马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始终,故事从老马开始展开描写, 围绕老马来叙述故事情 节。 5小说对老马的刻画可谓惟妙惟肖,尤其对他心理的刻画,请结合小说情节,梳理老马拿橘 子和扔橘子的矛盾心里 。(6 分) 6有人说小说结尾是欧亨利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分) 阅读下面

13、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2018 年,全国一多半的省份将从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和高 考制度。所有省级行政区域均突破文理界限,由学生跨文理选科,均设置“3+3”的考试科目。 前一个“3”为必考科目,为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除个别省级行政区域仍执行教 育部委托的分省命题任务外,绝大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后一个 “3”“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 学考”)选考科目,由各省级行政区域自主命题。 浙江省外语科目和 3 门选考科目均一年两考,每个学生最多有两次机会;其他省目前对外 语科目提供两次机会,很多省份均表示要创造条件增加提供两次机会

14、的科目。 学考的具体安排和作用方面,浙江省实行高中学考与高考科目在同一次考试中相结合的办 - 4 - “法。同一科目命制两种试卷,一种为 必考题”(满分 70“分),作为单纯的 高中学考”;一种 “为 必考题+加试题”(满分 100 分 ),“一考两用”“”“。其中 必考题 的成绩作为 高中学考” “成绩使用; 必考题+”加试题 作为“”高考选考 成绩使用。两种试卷同时在不同试场开考, 后一种试卷多半小时的考试时间,其中必考题试题相同。两种试卷的考试均允许学生跨年级参 加,每位考生最多有两次考试机会。 其他地区把高中学考区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分开组织考试。合格性考试分散 在高中三年安排

15、,等级性考试一般安排在高三年级,仅限当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参加,其中上海 市对地理和生物两科分别在高二(下)和高三(下)提供两次机会,每位考生只能参加一次考 试。合格性考试是高中学生毕业和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等级性考试用于统一高考招 生。 (摘编自边新灿等中国考试:全国 30 个省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比较) 材料二: 2017 年高考中,计划在浙江招生的近 1400所高校里,有 500 多所高校没有提出选考科 目要求。各高校所有专业(类)中,54%不限选考科目,46%设限选考科目,其中设限范围为 3 门的占 33%,2 门的占 8%,1 门的占 5%。选择物理、化学、生物组合的考生,可选考

16、95%的专 业;选择政治、历史、地理组合的考生,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文科生,可选考 66%的专业,比现 行高考 34%的选择面,高出近一倍。 “(摘编自 浙江省教育考试网”刊文2017 年浙江省高考选科组合报考统计) 材料三: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 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改革后,学生在校成绩以及综合素 “质将成为重要的录取依据和参考。根据河南省高考方案,高考招生录取基于 两依据、一参考”。 “两依据”“是指统一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一参考”就是指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 取参考条件。 以河南为例,有专家指出,河南

17、版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在评价内容上,思想品 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大方面与教育部保持高度一致。但也有其特 色,例如在思想品德方面,增加了违规违纪和有无违法情况的评价内容,便于学校管理与记录。 不只河南,全国多省份都明确将综合素质纳入到学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因素。专家认为, “”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扭转 唯分数论 的重要举措。 “”(摘编自 中国新闻网 刊文27省份高考改革方案出炉综合素质成录取重要参 - 5 - 考) 材料四: 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域均明确要逐步减少、合并乃至取消录取批次。浙江从新高考首届 学生毕业的 2017年起,除特殊类型

18、(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定向招生等)提前录取外, 统一高考招生取消所有录取学校批次,纳入统一高考招生的 本科院校和专科(高职)院校同 时填报志愿、投档录取。 按专业(类)还是按院校填报志愿和投档录取?志愿设置成为关注焦点。各省级行政区 域,基本上都明确高校按专业(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基本上确定了“1 门对应即可”的机 制。但具体是按院校还是按专业投档,只有少数省份已经在改革方案中提及。浙江在 2014年 即明确“考生志愿由 专业+学校组成”,实行基于专业的志愿运行模式,录取时直接投档到 专业录取,充分尊重学生既要选学校又要选专业的选择权。 “”(摘编自 南昌教育信息网 刊文借读全国各省新一

19、轮高考改革方案)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制度在科目设置上表现为 3 门必考科目和 3 门选考科目,这样做 的效果是打破文理限制,使考生拥有更多选择权。 B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方案特点是高中学考与高考科目同次考试相结合,结果为学生可跨年 级考试,有最多两次机会。 C. 浙江省以外其它各省学业水平考试方案为合格性考试与等级性考试,因此不会出现不同年 级学生参加同一次考试的现象。 D河南省高考改革方案为招生录取,是依据高考和学考成绩并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目的是促 “进学生全面发展,扭转 唯分数论”。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0、) A 从已出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上看,各省在突破文理界限、设置“3+3”的考试科目、外 语科目一年两考上取得了共识。 B 改革后,试题命制将实行统一命题和自主命题相结合,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必考科目 试题,各省自主命制选考科目试题。 C 改革后,考试成绩不再是高考录取的唯一依据,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也可作为录取的参考, “从而打破 一考定终生”。 D 各省施行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后,录取方式也将发生很大的变化。但具体是按院校还是按专 业投档,只有少数省份已经在改革方案中提及。 - 6 - 9假若你是刚针步入高一的同学,对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你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好准备?请 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6

21、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赵世卿,字象賢,历城人。隆庆五年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张居正当国。世卿奏匡时 五要。居正欲重罪之。吏部尚书王国光曰:“”罪之适成其名,请为公任怨。 遂出为楚府右长 史。迁户部右侍郎,督理仓场。世卿饶心计。凡所条奏,酌剂赢缩,军国赖焉。进户部尚书。 时矿税使四出为害,曩时关税所入岁四十余万,自为税使所夺,商贾不行,数年间减三之一, 四方杂课亦如之。岁入益寡,国用不支,边储告匮,而内供日繁。岁增金花银二十万,宫帑日 充羡。世卿请复金花银百万故额,罢续增数,不许。乞发内库银百万以济边储,忤旨切责。世 卿复言脂膏已竭,闾井萧然,丧乱可虞,

22、揭竿非远。帝亦不省。税监刘成以水灾请暂停米税。 “帝以不当尽停。世卿上言: 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 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不报。诏罢矿使,税亦稍 减。然辽东、云南、四川税使自若,吏民尤苦之。云南遂变作杨荣被戕而西北水旱时时见告世 卿屡请减租发振国用益不支逾月复奏请捐内帑百万佐军用不从世卿遂连章求去至十五上竟不 许。先是,福王将婚,进部帑二十七万,帝犹以为少,数遣中使趣之。中使出谇语,且劾世卿 抗命。世卿以为辱国,疏闻于朝,帝置不问。世卿素励清操,当官尽职。帝雅重之。吏部缺尚 书,尝使兼署,推举无所私。李廷机辅政,世卿力推

23、之。廷臣遂疑世卿党比。于是给事中杜士 全等,御史苏为霖等先后劾之,世卿遂杜门乞去。幸复十余上,不报。乘柴车径去。廷臣以闻, 帝亦不罪也。家居七年卒。 (选自明史赵世卿传,有删改) 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使尚存 中使,宫中派出的使者,多指宦官。 B.四方杂课亦如之.课,赋税 C.中史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不报 报,上报。 D.御史苏为霖等先后劾之 御史,御史是中国古代一种官名。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 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秦代御史兼掌监察,开监察机关之端,一直延续到 清朝。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云南遂变作

24、/杨荣被戕/而西北水早时时/见告世卿屡请减租发振/国用益不支/逾月复奏请 - 7 - 捐内帑百万/佐军用不从/世卿遂连章求去/至十五上/竟不许 B云南遂变作/杨荣被戕/而西北水旱时时见/告世卿屡请减租/发振国用益不支/逾月/复奏请 捐内帑百万佐军用/不从世卿/遂连章求去/至十五上/竟不许 C 云南遂变作/杨荣被戕/而西北水旱时时见告/世卿屡请减租发振/国用益不支/逾月复奏请 捐内帑百万佐军用/不从/世卿遂连章求去/至十五上/竟不许 D云南遂变作/杨荣被戕/而西北水早/时时见告/世卿屡请减租/发振国用益不支/逾月复奏请 /捐内帑百万佐军用/不从/世卿遂连章求/去至十五上/竟不许 12下列对原文有

25、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赵世卿要求减税,反对奢靡。矿税使到处做坏事,国家经费捉襟见肘,他请求减少百万税 款;福王结婚,皇帝要加钱,他不予执行。 B 赵世卿富有心计,关注边防。他监督清理仓场时,考虑周全,国家、军队都依靠他;他先 后两次请求拨款百万支援边防。 C 赵世卿敢于进言,不惧权贵。他上奏提出几点纠正时政的建议,得罪了当权者张居正,张 居正要惩治他,被王国光劝阻。 D 赵世卿做官尽职,不恋官位。他推荐官员没有私心,推重李廷机却被怀疑结党,于是请求 离职,没被批准,最终自己坐车离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乞发内库银百万以济边储,忤旨切责。(

26、5 分) (2)世卿以为辱国,疏闻于朝,帝置不问。(5 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 (9 分) 酬乐天频梦微之 元稹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 注: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白居易和元稹同时遭贬。元稹贬通州,白居易谪江州。 14、对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首句写出两人相隔两地迢迢千里,通信十分困难。 - 8 - B.“此诗为 酬乐天”“”“”,因此 念君怜我梦相闻 中的 梦 应是乐天之梦。 C.“”第三句中的 病 既指元稹在通州害过的一场疟疾,又包含着更为沉重的精神上的苦闷。 D.第四句意思是由于我心神恍

27、惚不能自主,梦见的净是些不相干的人,偏偏也梦见了你。 15.“白居易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同是写 梦,两诗写法是否相同,试作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庄子逍遥游中描绘大鹏鸟依然有所待的句子是: , 。” (2)身临天阔水远、野鸭高飞、秋霞绚丽的优美环境,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滕 “王阁序中的: _,_。” (3)“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 “似句子: _,_。” 第 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

28、面的文字,完成 17-19题。 高考取消奥赛加分以及校外培训机构举办与中小学入学挂钩的竞赛,其目的是为了治理 “全民奥赛热 ” ,给奥赛学习的功利化降温。奥赛能为升学加分,政策发挥了指挥棒作用,引 导着学校和千千万万家庭投入到奥赛竞争中。很多孩子对奥赛不感兴趣,甚至视奥赛训练为痛 苦,家庭也因负担不菲而苦不堪言,但家长仍然 ,不计成本地把孩子送进奥赛培训班。 地方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为奥赛降温,也 。 取消奥赛加分,让奥赛和升学脱钩,并不意味着奥赛不重要。随着高校自主招生权限扩大, ( )。顶尖高校青睐学生的学科竞赛经历,与高考取消奥赛加分是否矛盾呢?并不矛 盾。以前的高考奥赛加分属于全国通用,,

29、是一种普适性加分,任何高校、任何专业都 必须对之 。而自主招生中对在学科竟赛中获奖的学生降低分数线,只局限于本校的特定专 业。与过去加分权力掌握在行政部门手中不同,后者实际上是将加分权力让给具体的高校,让高 校拥有更多自主权,可以通过多元评价的方式录取学生。自主招生的初衷本也在于选拔具有学 科特长、创新能力的学生,关注奥赛, 。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高考取消奥赛加分以及校外培训机构举办与中小学入学挂钩的竞赛,“其目的是治理 全民 奥赛热”,给奥赛学习的功利化降温。 - 9 - B.高考取消奥赛加分以及严禁校外培训机构举办与中小学入学挂钩的竞

30、赛,其目的是治理 “”全民奥赛热 ,给功利化的奥赛学习降温。 C.高考取消奥赛加分以及严禁校外培训机构举办与中小学入学挂钩的竞赛,“是为了治理 全 ”民奥赛热 ,给奥赛学习的功利化降温。 D.高考取消奥赛加分以及校外培训机构举办与中小学入学挂钩的竞赛,其目的是为了治理 “”全民奥赛热 ,给功利化的奥赛学习降温。 18.下列在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很多顶尖高校非常看重学生的奥赛成绩,不过是在自主招生资格审核时 B.很多顶尖高校非常看重学生的奥赛成绩,尤其是在自主招生资格审核时 C.学生的奥赛成绩在自主招生资格审核时,被很多顶尖高校非常看重 D.很多顶尖高校在自主招生资格审

31、核时,都非常看重学生的奥赛成绩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奋 不顾身 无力回天 等量齐观 无可厚非 B.全力以赴 无济于事 一视同仁 无可非议 C.奋不顾身 无济于事 一视同仁 无可厚非 D.全力以赴 无力回天 等量齐观 无可非议 20、下面是一位同学在某大学自主招生面试时的自我介绍,其中有些内容游离中心,有些地方 表达不够得体。请加以修改。(5 分) 我叫张华,18岁,是来自中学的高三学生。我爱好广泛,在文学、体育、艺术等 方面多有建树。我喜欢游泳,也喜欢户外运动,每个周末都要和朋友们到郊外爬山。我! 坚强乐观,不怕困难,不惧挫折,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

32、着精神。我最大的优点就是善 解人意,我会在朋友最困难的时候,鼎力相助。某某大学,学术氛围浓厚,是我一直向往的 名校。我的家乡在青岛,那里依山傍海,是风光秀丽的大都市,欢迎老师有时间去做客。 希望贵校能给我一次机会,我将倍加珍惜。谢谢! (1)应该删除的两个句子: (只填句子的序号) 需要修改的地方:将 改为 ;将 改 为 。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 分) 孟子,著书立说,立潮头发先声,一代哲人具有鲜明的民本思想。 材料 - 10 - 爱国精神 科技成就 文学贡献 屈原 岳飞 沈括 遭贬谪吟歌赋 战沙场驱敌寇 埋头干创新见 探物究理

33、抵御外侮 感怀时事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天,男孩尼古拉斯和马丁发现路上有一段旧绳子,立刻跑过去抢,吵闹声大得一英里 外都听得见。尼古斯抓一头,马丁抓另一头,拼命地拉,都想独自占有。突然,绳子断了,两个男 孩倒在地上,满身是泥土。 有个路过的人见了说:“人们经常大声地为一些没用的事情吵架,可是,到头来他们得到 了什么呢?除了像泥土一样沾在他们身上的羞耻,别的什么也得不到。 读了上述这段故事,你有何感想?请联系实际写一篇 800 字以上的作文。 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1C“”项, 改变了人们在无意义的娱乐中消磨时间的不良习惯

34、无中生有。 2 A“”“”状元书 应改为 浓缩书 3B A“项 一定”过于绝对。C“项 不能享受”过于绝对,应为难以享受。D“项, 应当提倡” “说法不当, 浓缩书”有诸多限制,先天不足,原文对其也持“偶尔从知识中介那获取一点 血 ”“肉 有限的内容,也算不上坏事 这一态度,不能理解为 应当提倡”。 4 D 小说线索是橘子 。 5.当同事撺报他拿橘子时,心中矛盾不安;看到别人都在拿橘子时,他在忐忑不安中最终拿了 橘子;拿着橘子回家后,他内心感到深深的自责;当在想象中看到女儿也在拿橘子时,他心里 非常气愤,当女儿点明他拿了橘子时,他有一种羞愧感;他扔掉橘子后,心理上如释重负,变 得非常轻松。(答

35、对 1 点给 1 分,答满 5 点给 6 分) 6结尾委婉含蓄,发人深思,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从情节上来看,这个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窗外是人来人往的地方,老马扔橘子打 到人身上,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实际上这种行为与前面人们哄拿橘子的情节形成前后呼应, 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从人物形象塑造角度看,揭示了老马是一个并没有真正反省自己行为的自私自利、缺少公德意 识的形象。因此扔橘子在情理之中。 从小说主题角度看,结尾深化了文章主旨,老马本来良心发现而扔掉橘子,但他是扔到窗外去 的,这与前面所描写的那些趁火打劫的群众也并没有什么区别,更加突出了现代社会某些人只 关心自己而缺少爱心的

36、主题,深刻揭露了社会中一些缺少公德意识的现象。因此扔橘子在意料 之中 。(一个角度 2 分) 7C 项,上海市对地理和生物两科分别在高二(下)和高三(下)提供两次机会,有可能出 现不同年级学生参加同一次考试的现象。 8B 项,必考科目个别省级行政区域仍执行教育部委托的分省命题任务; - 11 - 9了解本省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方案;规划个人人生及专业发展方向;关注高校 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合理选择科目组合;立足个人全面发展,培养兴趣与特长,全面提升 综合素质。(答满 3 点 6 分) 10C 报 :回复,答复 11C 12A“项 他请求减少百万税款”“错误,由原文 世卿请复金花银百万故额,罢

37、续增数,不许” 可知,应是赵世卿请求恢复百万税款数额,没有被允许。 13 (1)赵世卿请求拨发国库银两 百万来增加边防储备,违反了皇帝的旨意而被严厉责备。 (2)赵世卿认为这使国家受辱,上疏报告朝廷,皇帝放在一边 不查问。 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 发 :拨发。济:增加。忤:违背。切责:被严厉责备。 (2)“以为”“,认为; 辱”“,使受辱; 疏闻”“,上疏报告; 置”,搁置。(每个词 1 分, 句意 1 分) 14 D. “”偏偏也梦见了你 错误,应是没有梦见。 15 写法不同。(2 分) 白居易诗中记梦以抒念旧之情,元稹诗一反其意,以不曾入梦写凄凉心境。白居易诗用 入梦写苦思

38、,是事所常有,写人之常情;元稹诗中不能入梦心境,是事所罕有,写人之至情。 内容上更为深广。(4 分) 16(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17.B A 成分残缺,“在 校外培训机构”“”前加上 禁止 ;C.语序不当,“应是 给功利化的奥赛学 习降温”。D 成分残缺,“在 校外培训机构”“前加上 禁止”;“目的是”“与 是为了” 句式杂糅. 18.D 第二段强调奥赛存在的必要性,“即顶尖高校看重学生的奥赛成绩。为了与下文 顶尖高校 ”青睐学生的学科竞赛经历 对应,“”补写的句子应是以 顶尖高校 为主语的陈述句,排

39、除 C 项,A、B“”两项侧重于表达 自主招生资格审核 ,故选用 D 项较为合适。 19.B 奋不顾身:奋勇直前,不顾生命。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投入进去原文指家长不计成本送 孩子上奥赛培训班,“没有 不顾生命”的语境,“应选 全力以赴”。无济于事:对于事情没有什 么帮助;对于解决问题没有什么作用。无力回天:形容事态的发展,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比 喻局势或病情严重,已无法挽救。原文语境为地方政府难以为奥赛热降温,“没有表明 已经到了 无可挽回的地步”,应选用“无济于事”。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亲疏厚薄。等量齐观:不 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原文中并未说明高考奥赛加分的 差别”,“因此应

40、选用 一视同仁”。 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 但是可以理解或原凉。由语段可知,自主招生关注奥赛是合乎情理的事情,“因此应选用 无可非 ”议 20 (1)应该删除的两个句子: (2) 需要修改的地方:将多有建树 改为 小有成绩 ;将 鼎力相助 改为 全力相 助 。(1)1分(2)4 分,共 5 分) 21答案(示例) 屈原,感怀时事,遭贬谪吟歌赋,一代才子具有伟大的文学贡献。岳飞,抵御 - 12 - 外侮,战沙场驱敌寇,一代军人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沈括,探物究理,埋头干创新见,一代巨 匠具有杰出的科技成就。 22、写作指导从材料看,这则

41、材料有三个对象:尼古拉斯、马丁和路人。其中尼古拉斯和马丁 属于一类人,二人为了一段旧绳子,拼命争夺,都想占为己有,结果是谁也不能拥有。而路人 的 话是写作的关键,他指出了两人吵闹的本质及后果:争夺旧绳子就是一种自私的表现,为一些无 用的事情吵架更是一种没有修养、没有内涵的表现,这样去做了,只会自取其辱,让人耻笑。其 实生活中有很多像尼古拉斯和马丁这样的人,我们不要刻意地想去占有什么,也不要对一些小 事、无用的事斤斤计较。要顺其自然,学会谦让,这既是一种良好的修养,更是一种做人的智慧。 由此可以立意:“争 要适度”“学会谦让”“”让自私远离自我 等。 文言文参考译文: 赵世卿,字象贤,历城人。隆

42、庆五年考中进士。授任南京兵部主事。张居正掌管国家大 “权。赵世卿上奏纠正时政的五个要点。张居正想从重以罪名处理他。吏部尚书王国光说: 以 罪名处理他正好成就 他的名声,请让我为您承受怨恨。”于是外放赵世卿担任楚府右长史。升 任户部右侍郎,监督清理仓场。赵世卿富有心计。凡是条陈上奏,考虑调节增减,军队国家都 依赖他。升任户部尚书。当时矿税使到处做坏事,过去关税收入每 年四十多万,自从被矿税 使侵占,商人不通行,几年间减少三分之一,各地各种杂税也像这样。每年收入更加少了,国 家经费不够支出 ,边防储备缺乏,而宫内的供给日渐繁多。每年增加税收银两二十万,宫内 金库每天有多余。赵世卿请求恢复税收银两一

43、百万的原来数额,停止继续增加数目,朝廷没答 应。赵世卿请求拨发国库银两 百万来增加边防储备,违反了皇帝的旨意而被严厉责备。赵世 卿又说百姓的财富已经光了,乡村萧条,死亡祸乱(时局动乱)值得忧虑,武装暴动不远了。皇 帝也不醒悟。税监刘成因水灾请求暂停征收米税。皇帝认为不应当全部停止。赵世卿上奏说: “从前已经免除米税,接着又再征收,已经在天下大大失去信用。现在刘成想 免除税额的一 ”半,但是陛下不完全同意,难道恻隐这一念头,宦官尚且存有,而陛下反而冷漠不动心么? 皇帝没有答复。皇帝下诏罢除矿税使,税额也稍微减少。但是辽东、云南、四川的矿税使还是 原样,官吏和百姓被他们 折磨得尤其严重。云南于是发

44、生变故,杨荣被害。而西北水灾旱灾 时常告急,赵世卿多次建议减租和开仓救济,国家经费更加不能支出。过了一个月又请求拿 出国库银两一百万资助军队费用,皇帝不听从。赵世卿于是 又接连上奏章十五次,最终没被 允许。先前,福王将要结婚,收进部里银两二十七万,皇帝还认为少了,多次派宦官催促他们。 宦官口出责骂的话,并弹劾赵世卿违抗命令。赵世卿认为这使国家受辱,上疏报告朝廷,皇帝 放在一边不查问。赵世卿一向用清白的节操磨炼自己,做官尽到职守。皇帝一向重视他。吏部 缺少尚书,曾经让赵世卿兼任,推荐官员没有私心。李廷机辅佐治理政事,赵世卿尽力推重他。 朝廷大臣于是怀疑赵世卿与李廷机结成团伙。于是给事中杜士全等人,御史苏为霖等人先后弹 劾赵世卿,赵世卿于是不上朝请求离职。奏章又上去十多次,皇帝没有答复。坐着简陋的木车 - 13 - 直接离去了。朝廷大臣把情况报告皇帝,皇帝也不怪罪。在家住了七年去世 。 - 1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