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宁县二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201810310223.wps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1922382 上传时间:2019-01-22 格式:WPS 页数:9 大小:1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宁县二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201810310223.wps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甘肃省宁县二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201810310223.wps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甘肃省宁县二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201810310223.wps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甘肃省宁县二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201810310223.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宁县二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201810310223.wps(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宁县二中 20192019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424 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4848 分) 1.“王毅中国皇权制度研究认为: 皇权为了维系自身权力的专制性,就必须创建出能 够突破甚至凌驾于这类束缚力量之上的制度性手段,使皇帝能够通过亲自掌握这一秘书机构, ”从而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 能印证此观点的史实 A三公九卿制 B内外朝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一省制 2.“王亚南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说: 官僚政治是一种特权政治,在特权政治下的政 治 权力,不是被运用来表达人们的意志,图谋人民的利益,反而是在 国家的或 国民的 名

2、义下被运用于管制人民、奴役人民、以达成权势者自私自利的目的。”他认为官僚政治的本 质是 A皇帝享有至高无上权力的特权政治 B中央高度集权的特权政治 C“”打着 国民幸福 旗号的特权政治 D努力为人民谋幸福的政治 3.汉语中,对父亲的兄、弟有伯、叔等不同的称谓。这与英语中将自己父母的兄、弟统称 “为 uncle”完全不同。可见,这些汉语称谓语体现出 A明亲疏的家族追求 B辨等级的阶级理论 C重家庭的人伦观念 D别长幼的宗法意识 4.唐代择官标准有四项,其一是身,即身材,须取其体貌丰伟者;其二是言,即言词,须 取其言词辩正者;其三是书,即书法,须取其楷法遒美者;其四是判,即公文判词,须取其文 理优

3、长者。这反映出唐代择官 A以德行优者为先 B重视官员所需要的基本素养 C以才干突出者为先 D把外在形象摆在首要地位 5.唐代前期,各地刺史的日常工作是与尚书省联系,唐代中后期则不同,刺史主要是向当 道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这一变化反映了 A皇权强化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 B刺史权利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 C藩镇势力的发展削弱了中央集权 D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 6.古代民间认为,科举考中的举人和进士非同凡人,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 还有一种说法,说他们是佛,称考试的贡院叫选佛之场,登记的名册叫千佛名经。材料表明 A.科举制打破了特权阶层对政权的垄断 B科举制利于社会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 C科举制

4、促进了知识普及与文化的传播 D当时社会对科举及第崇拜的价值取向 - 1 - 7.左传“定公四年载: 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故周公相 王室 以尹天下,于周为睦。分鲁公以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条氏、徐 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 ”命于周。 材料表明 A宗族关系是维系分封制的纽带 B周公成为天下的绝对大宗 C智慧和品德是分封的重要依据 D殷族获得与周族同等地位 8.“”西汉初年,曹参向学者盖公请教治民之道,盖公曰: 治道贵清静而自定。 曹参采纳此说,治理地方很有成效。后来曹参担任丞相,把这一方针推行于全

5、国。采用这种治 国方针所要解决的问题是 A.平息战争,稳定社会秩序 B久经战乱,社会经济凋敝 C郡国并行,地方势力强大 D汉承秦制,推行郡县制度 9.汉武帝统治时期颁布了附益法、左官律、六察法、限占田宅法、阿附豪强法、禁大 姓族居法等法律文书,这些举措为后世王朝所继承和发展。这表明汉武帝时期 A形成了抑制贵族政治的制度基础 B宗法观念对政治生活的影响缩小 C注重立法手段加强对地方的治理 D为西汉强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0.“元明以来,江南水乡双林镇,以纺织闻名,随着外来定居的商人通过家族 ”繁衍和科举考试成为本地缙绅他们似乎已在官府不在场的地方扮演着官府的角色, “而几乎同一时期 威尼斯商人

6、的活动使得地中海的商路扩大威尼斯还成立了城市共和 ”国每一种公共设施都可以在威尼斯找到典范以上对比说明 A中西方截然不同的商品市场导向 B资本主义萌芽时代商品经济繁荣 C中西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地缘淡化 D中国向近代转型的社会条件不足 11.秦律对官府铁器的供应和使用都有具体的规定,如果铁器损失,必须根据情 况分别处理。秦律规定对偷盗耕牛的人必须判罪,并规定厩苑所饲养的牛必须达到一定的繁殖 率,完不成任务的要受处罚。这些规定 A促使秦律形成了完整体系 B推动了精耕细作的深化 B推动了秦代冶金业的发展 D说明铁犁牛耕技术普及 12.市镇与城不同,作为商业中心,市镇联系的对象是四周的乡民。明朝前期农民

7、与市场 联系日益密切,江南地区在原有市镇的基础上,出现了一批新兴市镇,但市镇的分布不能过于 稠密,否则就会出现被迫衰退者。这说明明朝前期 - 2 - A政府对市镇分布进行合理规划 B地域性商帮具有明显的排他性 C重农抑商使市镇经济陷入停滞 D农业对市镇发展具有双重作用 13.在中国古代,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 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唐代 “”“元稹织女词: 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 。直到今天,各地还有所谓: 祖传 ”秘方 的存在。这种传习 A.是手工业者为了防止技术竞争采取的自卫措施 B.由于我国古

8、代手工业没有市场导致 的特殊现象 C.保护了手工业工艺水平及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 D.使官营手工业因此聚集众多高水平 手工业工匠 14.“”元丰九域志宣城县下有镇名 符里窑 ,史载,符里窑于宋熙宁十年上交商税 1408贯 612 文、盐税 802 贯 527 文,相当于江淮间小县上交之数。该商税中可能征收的瓷器税 是 15.“宋初采取 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 百姓康乐,户 口蕃庶,”田野日辟 的景象。这表明宋朝的土地政策 A.释放了土地私有的活力 B.导致了当时的积贫积弱 C.促使其内部社会矛盾急剧恶化 D.促进了自耕农的增多 16.明朝成化年间(1464 年14

9、87 年),苏州一个叫文若虚的读书人,随朋友去海外经商, “”“”贩卖 洞庭红 蜜桔到南洋,获利千倍。返途,捡到一个腹中藏有巨大珍珠的 海龟 ,船 到福 建,被波斯商人玛宝哈高价买下,遂逐步成为大户人家。这说明当时 大量农产品进入商品流通领域 学而优则仕及贱商的观念有所改变 政府已经放弃闭关锁国的政策 海上丝绸之路仍然发挥着一定作用 A. B C D 17.“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 诗文之词采贵典雅而贱粗俗,词曲(戏曲)不然, - 3 - ”“”话则本之街谈巷议,事则取其直说明言。 此 词曲贵浅 的主张 A.体现了戏曲的生活化发展 B.推动了传统文学艺术的转型 C.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观 D

10、.体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 18.“明代思想家王夫之在批评理学 损人欲以复天理”“的同时,提出了弱 理欲一体”“、以 ”性正情,以义制利 的主张。这说明王夫之 A.“”彻底否定理学的 理欲 观 B.“”意在提倡 尊公轻私 思想 C.极力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认为私欲是理的物质基础 19.根据道教的一种传说,道家创始人李耳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后到达印度,创立 “了佛教,成了佛,还对当地人民进行教化,这就是所谓的 老子化胡”,道教徒欣然接受这一 传说。这个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说明 A.外来文化借助本土传统扩大影响 B.春秋战国时期佛教已传入中国 C.文化高度自信阻碍思想文化交流 D.佛教道教逐渐

11、渗透融合为一体 20.“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 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下列 文化艺术成就彰显了这一时代解放特征的是 A.文人多画山水寄托分裂动荡之痛 B.戏曲象征虚拟表意的传统开始形 成 C.书法尚韵重在表现自我追求风骨 D.小说着眼民风世情反纲常之道而倡 21.下面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A.东汉的九章算术中国古代数学理论形成 B.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经阿拉伯人传到西方推动资产阶级人文思想的传播 C.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中记载西方兴修水利的方法中国近代科技形成 D.清中期京剧的形

12、成和繁荣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 22.明朝中后期,受心学的影响,一批知识分子跳出了宋儒的框架,他们作品中的人物由 达 官贵人、才子佳人、孝子贤孙转变为普普通通的市民、商贩、农民。他们傲视封建礼教,鄙视 功名利禄,敢于直言。这反映出心学 A.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冲破了宋代理学的思想禁锢 C.有利于民主观念的形成 D.激发个体自由主义思想发展 - 4 - 23.“明代中后期,大部分图书采用注释和注音的编写方式。如唐书志传一书中 尔兄 日前饮酒至酣”“”“,编者对 饮酒至酣 做了注释: 半醉也”“;详刑公案一书中 事系无 ”“”“”辜不究 ,编者对 辜 的读音做了注释: 辜音孤 。这类现象反映

13、出当时 A.学术思想适应了时代转型 B.文化发展呈现大众化趋势 C.科举改革影响了书籍出版 D.商业发展冲击了学校教育 24.明代小说说唐、杨家将传中,樊梨花与穆桂英以武艺压倒夫婿,并挂帅出征; 清代小说再生缘中,女主角易釵为弁,文武双全。这反映出 A.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的繁荣 B.文字狱影响到思想文化的发展 C.民间对正统社会秩序的抗议 D.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男女平等 二、材料解析题(共4 4 小题,5252 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一 大规模的都城营建活动对关中地区的森林造成了毁灭性破坏,而且随着关中地区 人 口的大幅度增长,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日益紧张。农业生产的

14、过度开发,加剧了关中地区生态环 境的急剧恶化,造成了农业经济的停滞甚至衰退。唐高宗在文告中说,因长安粮食供应困难, 而洛阳有运河,运输方便,故建为东都。自唐高宗时到玄宗开元二十四年间,皇帝均住在洛阳。 五代时期,除后唐都洛阳外,其他朝代均都开封。宋太祖赵匡胤建都非在洛阳、长安,而在河 南开封。北宋大权集中于中央政府,鉴于中央政府消耗大,又鉴于长安离江淮太远,洛阳虽较 佳,但开封更好,故建都于开封。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社会经济通史等 材料二 朱元璋定都南京,为中国统一后建都江南的第一个皇帝。居于长江下游的南京, 山 川险固,气象十分雄伟。但是,北方边疆的防御问题,北方元朝残余势力的存在等,都关系着

15、 国家的安全,南京远离要防,不便用兵,对北方的控制鞭长莫及。朱元璋曾有迁都的意向,但 终未成行。明成祖朱棣,出身燕王,对政治中心脱离军事中心的危害很有体会,成功的迁都北 京。北京虽然远离全国经济最发达的江南地区,但有京杭大运河联接江南经济中心,还可以通 过海运从东南补给京师。明朝对国都的选址问题,争论一直非常激烈。 摘编自李传永论中国历代都城之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至北宋都城变迁的主要特征并简析其原因。(6 分) - 5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背景、影响、认识)朱棣迁都北京(6 分)。 26.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取得巨大成就。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

16、识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唐末以迄宋元时代不断发展渐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所在,盛 “”产米粮是其典型特征之一,因此有 苏湖(常)熟,天下足 之谚的广泛流传明代 “”中叶这种情况发生改变,农户农业经营的重点已不在种植粮食作物的 田 ,而在种植 “”“”经济作物的 地 ,有所谓 多种田不如多种地 的新的价值取向长江三角洲地区 明清时期农村经济结构向多样化、专业化和商业化的缓慢转变及由此形成的相对发达的 整体社会经济基础,为以后的工商业发展创造了条件,该地区本世纪二、三十年代萌生 的乡村工业及80年代经济改革以来强大的乡镇企业均与明清时期形成的传统一脉相承。 据明清长江

17、三角洲地区与两湖平原农村经济结构演变探异等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至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趋势,简要分析其影响。(6 分) - 6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 构的 变迁。(6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 材料一“”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不可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咙,其事乱,是故圣 王之处士必于闲 ”燕,处农必就田野,处工必就官府,处商必就市井。 “地之守在城,城之守在兵,兵之守在人,人之守在粟,故地不辟则城不固天下者,国 之本也;国者,乡之本也, 摘编自管

18、子 材料二 “在 治生”“思想影响下,明清时期一度出现 弃儒从商”的现象明朝万历年间 的 “”“湖广官员冯应京提出: 士农工商,各执一业;又如九流百工,皆治生之事也(商贾) 阜财通商,所以税国饷而利民用,行商坐贾,治生之道最重也”黄宗羲认为“今夫通都(四 通八达的都市)之市肆,十室而九,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有为优倡而货者,有为奇 技淫巧而货者,皆不切于民用,一概痛绝之,亦庶几乎救弊之一端也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 ”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者,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摘编自张海英明清商品经济思想研 究 - 7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管子的思想主张及其社会背景。(

19、8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明清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及其作用。 28(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史是一部不断改朝换代的历史,因而不断产生令人感到乏味的重复:创业打江山、 国力大振、继而是长期的衰败,最后全面崩溃。中国历代正史都反映了这一点,难怪中国人总 是认为,最好的做法就是恢复上古的黄金时代。结果,中国文明就在这反复不断的人事变迁中 艰难前行,而汉代以后的中国历史也多多少少都是汉代历史的重演罢了。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 8 -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 传统与变革 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 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 -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