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历史教学总结[1].docx

上传人:randyorton 文档编号:192270 上传时间:2018-11-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作总结】历史教学总结[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工作总结】历史教学总结[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作总结】历史教学总结[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总结】历史教学总结[1].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历史教学总结1 特征码 dXvThWZaqWJdzpdvAZXI 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 吴素弘 梅村中学虽然是一所四星级省重点中学,但文科生源一直较差。 面对不理想的学生群体,加上课改后面目全非的新教材,以及 20XX 年未知的考试,我们也一直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凭着感觉 教学。所以绝对谈不上是介绍经验心得,只是粗略地谈谈我们 的一些具体做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望广大同仁 指正。 一、研究课标,紧扣重点 对中学一线教师而言,当然希望课程标准的指导性、可操作性 越强越好。但现有的课 标显然不对我们的胃口。它太宽泛,太模糊,使用的大都是很 抽象的语言,如“知道” “了解” “理解

2、”等等,让人无所适从。 要了解哪些史实,掌握到什么程度,很难定位。但课程改革的 专家们是高度评价这个课标的。说课标就是要宽泛,否则教材 就会千篇一律。教材由统编制到审议制的变化是受到高度肯定 的,也是新一轮课改的重点。所以我们抱怨这个课标不好非但 无济于事,而且还被认为是唱反调。因此能做的只能是仔细研 究它,根据我们自己的理解来揣摩它,抓住重点知识。 第 2 页 我们备课组在一个单元教学开始前,先看课标的要求。比如必 修 3 的第一单元是这样写的:(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 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荀子 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

3、想的史实。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 的发展。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 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根据这些描述,我们备课组的 四个成员讨论研究,达成共识。第一节内容中诸子百家只要求 知道,可以理解为简单识记就可以了。百家争鸣局面的重要意 义既然要求认识,那么很明显要作为重点处理。而要认识其意 义势必要结合其产生的时代背景考虑,所以百家争鸣的产生背 景、百家思想的实质共同处、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就要讲到位。 孔孟荀等儒学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要求了解,应该比简 单识记的要求高。教学中要把孔子的贡献总结全面,孟子荀子 的主张从仁政、民本思想、伦理观

4、三个方面对比掌握,民本思 想学生可能较难理解,需要适当解释其内涵并结合时代背景分 析其成因。第二节重点分析儒家思想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的原 因。要教会学生从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迎合汉武帝大一统的需 要以及汉武帝的一系列尊儒措施最终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两个 角度分析。第三节重点学习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把握理学、 心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本质的共同点。第四节明清时期儒学 思想的发展,重点放在黄、顾、王三位思想家上,把握其思想 第 3 页 的共同处:即反君主专制的民本思想、重商思想、对传统儒学 的批判继承。要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清楚。通过讨论课标,备课 组就重点内容形成一致的看法,具体教学中就容易做到统一。

5、二、整合教材,化繁为简 新教材刚出来的时候,大家就都觉得很不适应。专题性强,跨 度大,面广量大,支离破碎。有些地方罗哩八嗦,有些地方语 焉不详,教学难度确实很大。我们备课组在教学中,通过共同 备课,把每一节内容都整理成一个简单明了的知识结构。如果 教材内容体系不够清晰,就大胆整合,尽力使其清晰化。比如 必修 3 的第一单元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课文子 目是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孔子和儒学、战国时期儒家代表, 我们就没有用这种目录,而是按照课文标题把结构分成两大块。 一块百家争鸣,从概念、形成的原因(根本、具体) 、实质、历 史影响几个方面把握。另一块儒家思想的形成,分成两点,春 秋时候

6、产生,战国时期初步发展。春秋时期孔子的贡献把握三 个方面:教育上的私学、有教无类,著述上的整理六经,政治 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的道德伦理观以及民本思想。战 国时期的初步发展把握孟子荀子的思想,分别从仁政、民本、 伦理观三个方面分析掌握,荀子思想增加一点综合法家道家思 想改造儒学的内容。还比如第三单元第三课“马克思主义传入 中国” ,内容特别烦乱,我们就完全改变了教材的子目,设计了 这样的结构:(1)传入:把握内部外部原因以及传入情况。 第 4 页 (2)广泛传播:重点掌握原因,分四点:五四运动的促进;先 进知识分子的大力宣传(并把他们的宣传活动概括为几句话: 写文章,组社团,译原著,纪念

7、劳动节) ;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影 响;中共早期组织有计划的宣传(办刊物,办学校) 。 (3)传播 特点:突出与工人运动的相结合以及马克思主义与各种非马克 思主义的斗争。 (4)影响: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转变为马克思 主义者,为中国提供了新的救国方案,为中共诞生奠定思想基 础。这样学生听课、记笔记、巩固复习都比较顺畅。对教材的 处理,我们的体会是一定要尽量把课本内容整合成清晰直白的 结构,教师好讲,学生也好学。 三、深入浅出,解析疑难 很多教师都反映新教材来不及讲,时间总是不够用。确实,由 于教材专题式的体例,跨度大,加上政治经济文化的割裂,使 我们对这套教材普遍没有好感。它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要求很高

8、, 但目 目前大部分学校的文科生源都不理想,高一又普遍不重视历史 学习。文科班上课,问题问下去没有反应,教师不得不放慢速 度,尽可能把每个知识点都讲清讲透。还有的教师则因为课标 第 5 页 难以把握,教学就宁多勿缺。所有这些都影响着教学进度。解 决的办法就是大胆取舍,不能面面俱到,每堂课的教学肯定要 突出重点难点。我们的做法是,只要求简单识记的知识课堂上 就一带而过,记不住自己课后去记。课堂教学时间主要用在解 决重点难点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上。比如必修 3 第二单 元第一课“发明和发现的国度” ,讲的是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每个领域的成就除了一些容易产生误解的知识点解释一下外 (比如浑仪学

9、生常常和浑天仪混淆) ,基本上就是划书,没有什 么好讲的。我们的重点就放在解决两个问题上。 (1)中国古代 科技为什么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2)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如 此辉煌,为什么率先进入近代社会的却是欧洲?近代中国科技 落后的原因何在?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解析,提升了学习的高度, 并且以后学习第七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中 17 世纪欧洲 近代科学的诞生时,分析其诞生原因,还可以彼此对比呼应。 教材有些地方写的相当简单,但往往埋伏着学生不理解的问题。 比如第七单元第三课“蒸汽和电的革命”最后一个子目中写到 “生产力的发展也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资产阶级开始 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问学生这些话怎么理解,几乎都说不上来。 这些问题其实必修 2 里讲的很详细,但学生早就已经忘光了, 教师在这里就必须花时间重复讲解强调。 第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