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虫媒病毒-文档资料.ppt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23795 上传时间:2019-01-22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9虫媒病毒-文档资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29虫媒病毒-文档资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29虫媒病毒-文档资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29虫媒病毒-文档资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29虫媒病毒-文档资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9虫媒病毒-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9虫媒病毒-文档资料.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对人类而言, 最致命的动物是什么?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3 ArbovirusArbovirus:一类通过吸血节肢动物(蚊、蜱、白蛉 等)叮咬人、家畜及野生动物而传播疾病的病毒。 通过通过吸血节肢动物叮咬吸血节肢动物叮咬易感的脊椎动物而易感的脊椎动物而传播传播; 能在节肢动物体内增殖,并可经卵传代,因此能在节肢动物体内增殖,并可经卵传代,因此节节 肢动物既是病毒的传播媒介,又是储存宿主肢动物既是病毒的传播媒介,又是储存宿主; 带毒节肢动物通过叮咬人或自然界的脊椎动物而带毒节肢动物通过叮咬人或自然界的脊椎动物而 传播疾病,并维持病毒在自然界的循环,因此传播疾病

2、,并维持病毒在自然界的循环,因此, , 多为多为自然疫源性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也是人畜共患病人畜共患病; 具有明显的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和季节性地方性和季节性 虫媒病毒的重要特性虫媒病毒的重要特性 黄病毒科、黄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 乙型脑炎病毒乙型脑炎病毒 脑炎脑炎 森林脑炎病毒森林脑炎病毒 脑炎脑炎 西尼罗脑炎病毒西尼罗脑炎病毒 脑炎、肝炎脑炎、肝炎 圣路易斯脑炎病毒圣路易斯脑炎病毒 脑炎脑炎 登革病毒登革病毒 登革热、登革出登革热、登革出 血热血热 黄热病病毒黄热病病毒 肝炎、出血热肝炎、出血热 重要的虫媒病毒及其所致疾病重要的虫媒病毒及其所致疾病 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披膜病毒

3、科、甲病毒属: 东方马脑炎病毒东方马脑炎病毒 脑炎脑炎 委内瑞拉脑炎病毒委内瑞拉脑炎病毒 脑炎脑炎 辛毕斯病毒辛毕斯病毒 不适不适 基孔肯亚病毒基孔肯亚病毒 发热、关节炎发热、关节炎 乙型脑炎病毒乙型脑炎病毒 登革病毒登革病毒 俄罗斯春夏脑炎病毒(俄罗斯春夏脑炎病毒(森林脑炎病毒森林脑炎病毒 ) 我国流行的虫媒病毒我国流行的虫媒病毒 亦称为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Japanese B encephalitis encephalitis virus,virus, JEVJEV ),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引起流行性 乙型脑炎(简称乙脑)。乙脑是以脑实质炎症为 主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以2-6

4、岁儿童 发病率最高。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严重者病死 率高,幸存者常留下严重的后遗症。 第一节第一节 乙型脑炎病毒乙型脑炎病毒 乙脑的分布 一、生物学性状一、生物学性状 1.1.形态与结构形态与结构 病毒分类: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病毒分类: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 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3030- -40nm, 40nm, 有包膜有包膜,核衣壳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核衣壳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 乙型脑炎病毒结构模式图乙型脑炎病毒结构模式图 基因结构与功能基因结构与功能 病毒核酸为 ss+RNA ,基因组全长10976 bp , 含一个开放读码框(ORF) C C基因编码基因编码C C蛋白(衣

5、壳蛋白)蛋白(衣壳蛋白),富含碱性氨,富含碱性氨 基酸,基酸, 在病毒的装配过程中起作用在病毒的装配过程中起作用 PrM PrM基因编码基因编码PrMPrM蛋白(蛋白(M M蛋白前体)蛋白前体),经加工,经加工 后成为成熟的后成为成熟的M M蛋白(膜蛋白)蛋白(膜蛋白),M M蛋白与蛋白与C C蛋白蛋白 和和E E蛋白紧密结合蛋白紧密结合,在病毒包装过程中起作用在病毒包装过程中起作用 E E基因编码基因编码E E蛋白(包膜蛋白)镶嵌在病毒包蛋白(包膜蛋白)镶嵌在病毒包 膜上的糖蛋白,可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决定膜上的糖蛋白,可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决定 病毒的细胞嗜性,含中和抗原表位和型特异性病毒

6、的细胞嗜性,含中和抗原表位和型特异性 抗原表位抗原表位 具有血凝素活性,能凝集雏鸡、鹅和绵羊的红细胞具有血凝素活性,能凝集雏鸡、鹅和绵羊的红细胞 与其他黄病毒成员有交叉抗原性与其他黄病毒成员有交叉抗原性 NSNS基因编码基因编码7 7种非结构蛋白(种非结构蛋白(NSNS) NS1NS1、NS2aNS2a、NS2bNS2b、NS3NS3、NS4aNS4a、NS4bNS4b和和NS5NS5等等 NS1NS1具抗原性,诱导细胞免疫和非中和抗体具抗原性,诱导细胞免疫和非中和抗体 NS3NS3具有蛋白酶、具有蛋白酶、RNARNA三磷酸酶、解旋酶活性三磷酸酶、解旋酶活性 NS5NS5具有具有RNARNA聚

7、合酶、甲基转移酶活性聚合酶、甲基转移酶活性 培养特性培养特性 能在能在白纹伊蚊白纹伊蚊C6/36C6/36细胞细胞、VeroVero细胞、细胞、BHK21BHK21细胞中增细胞中增 殖殖, ,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最易感的动物是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最易感的动物是乳鼠乳鼠. . 动物接种 细胞培养 JE virus particles in an infected neuron 抵抗力抵抗力 不耐热不耐热 56 30 min 56 30 min、100 2 min100 2 min均可灭活均可灭活 对脂溶剂敏感对脂溶剂敏感 对蛋白酶敏感, 对化学消毒剂敏感,对化学消毒剂敏感, 多种消毒剂可灭活多种

8、消毒剂可灭活 传染源传染源 主要是主要是带毒的猪带毒的猪、牛、马、驴、羊等家畜和鸟类、牛、马、驴、羊等家畜和鸟类, 幼猪具有高的感染率和高滴度的病毒血症,是最重幼猪具有高的感染率和高滴度的病毒血症,是最重 要的传染源和中间宿主要的传染源和中间宿主 ,在人群流行前1-2个月往 往有猪乙脑病毒感染高峰期 病人的病毒血症短暂,且血中病毒滴度不高,病人的病毒血症短暂,且血中病毒滴度不高,故故病病 人不是主要的传染源人不是主要的传染源 蝙蝠亦可能为乙脑病毒的传染源蝙蝠亦可能为乙脑病毒的传染源 二、流行病学特征二、流行病学特征 传播媒介:主要传播媒介是主要传播媒介是 三节吻库蚊三节吻库蚊,感染的蚊子可带感

9、染的蚊子可带 毒越冬并可经卵传代,因此蚊子不仅是传播媒介又是重要的储毒越冬并可经卵传代,因此蚊子不仅是传播媒介又是重要的储 存宿主存宿主 流行特征流行特征: 主要流行在亚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国家。我国除青主要流行在亚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国家。我国除青 海、新疆及海、新疆及 西藏外均有乙脑流行西藏外均有乙脑流行 流行季节与蚊子密度的高峰流行季节与蚊子密度的高峰 期一致期一致 ,以夏以夏,秋季流行为主易感人群主要是秋季流行为主易感人群主要是1010岁以下的儿童岁以下的儿童 。 流行病学特征 流行特征 8090%的病例都集中在7、8、9三个月内 明显的季节性 华南:6-7月;华北:7-8月;东北:8-9月

10、均与蚊子密度曲线相一致 乙脑呈高度散发性 发病人群主要是儿童。 致病过程致病过程 病毒先在皮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局部淋巴结增殖,然后病毒先在皮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局部淋巴结增殖,然后 进入血流,引起第一次病毒血症进入血流,引起第一次病毒血症; 病毒随血流播散到肝、脾等处的单核巨噬细胞中大量增殖病毒随血流播散到肝、脾等处的单核巨噬细胞中大量增殖 ,再次入血,引起第二次病毒血症,再次入血,引起第二次病毒血症; 病毒突破血脑屏障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在脑组织神经细胞病毒突破血脑屏障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在脑组织神经细胞 内增殖,引起脑实质和脑膜炎症内增殖,引起脑实质和脑膜炎症 三、致病性与免疫性三、致病性与

11、免疫性 致病机制致病机制 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 病毒诱导单核巨噬细胞分泌某些细胞因子,使血- 脑屏障通透性增加,易于侵入中枢神经系统 细胞因子释放增加: 病毒感染刺激免疫细胞释放TNF-、IL、IFN等炎 症细胞因子,引起炎症反应和细胞损伤 免疫复合物介导的免疫损伤 致病机制 带毒蚊子叮咬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及淋巴节内增殖 少量入血 肝、脾单核巨 噬细胞内增殖 第二次病毒血症 突破血脑屏障 中枢神经系统广泛病变 顿挫感染 第一次病毒血症 出现发热、 寒颤等 出现高热、 头痛、寒颤 、颈项强制 等 乙脑临床特征临床特征: : 高热高热, ,剧烈头痛剧烈头痛, ,频繁呕吐频繁呕吐, ,颈项强直 颈

12、项强直 , ,昏迷昏迷, ,中枢性呼吸衰竭中枢性呼吸衰竭, ,脑疝脑疝。病死率:病死率:10%10%- -40%40%; 后遗症:后遗症:5%5%- -20%20%, ,表现为痴呆表现为痴呆, ,失语失语, ,瘫痪瘫痪 轻型:体温3839,神志始终清晰,有不同程度嗜 睡,一般无抽搐,脑膜刺激不明显,多在一周内恢复 中型:体温40左右,有意识障碍如昏睡或浅昏迷, 偶有抽搐,病程约为10天 重型:体温40以上,神志昏迷,持续性抽搐,可出 现呼吸衰竭, 恢复期常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异常及瘫 痪表现 暴发型:有高热或超高热,深昏迷并有反复强烈抽搐 ,可在短期内因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幸存者也常 有严重后遗

13、症 免疫性免疫性: 感染后免疫牢固而持久感染后免疫牢固而持久, ,体液免疫起主要作用体液免疫起主要作用。 IgMIgM中和抗体中和抗体: :感染后感染后1 1周产生,周产生,2 2周达高峰周达高峰 IgGIgG中和抗体:维持数年中和抗体:维持数年 血凝抑制抗体血凝抑制抗体:感染后第感染后第5 5天出现,天出现,2 2周达高峰周达高峰 ,维持,维持1 1年以上年以上 特异性细胞免疫可阻止病毒侵入脑组织特异性细胞免疫可阻止病毒侵入脑组织 病毒分离培养:C6/36C6/36细胞培养和乳鼠脑内接种 检测乙脑病毒抗原:取脑脊液或血液 血清学检查:取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恢复恢复 期血清抗体效价比急性期

14、期血清抗体效价比急性期4 4倍或倍或4 4倍以上升高,具倍以上升高,具 有诊断价值有诊断价值。 ELISA法检测特异性IgM抗体:是最常用的诊断方 法。阳性率阳性率90%90%以上,用于早期快速诊断以上,用于早期快速诊断 血凝抑制试验 分子生物学技术:RT-PCR 四四、微生物学检查法、微生物学检查法 防蚊灭蚊防蚊灭蚊:是:是预防乙型脑炎的重要环节预防乙型脑炎的重要环节 特异性预防:采用特异性预防:采用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 我国使用灭活疫苗进行计划免疫我国使用灭活疫苗进行计划免疫 免疫对象:免疫对象:9 9月月1010岁儿童岁儿童 免疫保护率:超过免疫保护率:超过60%60

15、% 动物宿主的管理:幼猪的免疫接种动物宿主的管理:幼猪的免疫接种 五、防治原则防治原则 第二节第二节 登革病毒登革病毒 Dengue virusDengue virus 登革病毒引起登革病毒引起登革热(登革热(DFDF)、)、 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 /登革休克综合征(登革休克综合征(DHF/DSSDHF/DSS) 登革热是分布最广、发病最多的虫媒病毒病登革热是分布最广、发病最多的虫媒病毒病 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100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多个国家和地区 全球全球2525亿人口受登革热的威胁亿人口受登革热的威胁 每年病例每年病例50005000万万1 1亿亿 我国于1978年在广

16、东佛山首次发现本病,以 后在海南岛及广西等地均有发现 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 形态和结构与乙脑病毒相似形态和结构与乙脑病毒相似 基因结构与功能与乙脑病毒相似基因结构与功能与乙脑病毒相似 分为分为4 4个血清型:个血清型: DEN-1DEN-1、 DEN-2 DEN-2、DEN-3DEN-3、DEN-4DEN-4 一、生物学性状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 病毒颗粒呈哑铃状(7002040nm)、棒状或球形 (直径为2050nm) 基因组为基因组为-ssRNA-ssRNA,长约长约1111 kbkb 编码病毒的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编码病毒的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 结构蛋白包括衣壳蛋白

17、(结构蛋白包括衣壳蛋白(C C蛋白)、膜蛋白蛋白)、膜蛋白 (MM蛋白)和包膜蛋白(蛋白)和包膜蛋白(E E蛋白)蛋白) 非结构蛋白(非结构蛋白(NSNS)至少有)至少有7 7种种 NS1NS1、NS2aNS2a、NS2bNS2b、NS3NS3、NS4aNS4a、NS4bNS4b、 NS5NS5 C C蛋白为病毒的衣壳蛋白,具有特异的抗原表位蛋白为病毒的衣壳蛋白,具有特异的抗原表位 ,但诱导产生抗体为非中和性抗体,但诱导产生抗体为非中和性抗体 E E蛋白是病毒主要的包膜糖蛋白蛋白是病毒主要的包膜糖蛋白,可与宿主细胞可与宿主细胞 膜受体结合,与病毒的吸附、穿入和细胞融合有膜受体结合,与病毒的吸附

18、、穿入和细胞融合有 关关;含中和性抗原表位、型和群等特异性抗原表含中和性抗原表位、型和群等特异性抗原表 位,诱导产生中和抗体位,诱导产生中和抗体;具有血凝活性具有血凝活性。 培养特性培养特性 灵长类动物对登革病毒易感灵长类动物对登革病毒易感 乳鼠乳鼠是登革病毒是登革病毒最敏感,最常用的实验动物最敏感,最常用的实验动物 多种哺乳类及昆虫细胞对登革病毒敏感多种哺乳类及昆虫细胞对登革病毒敏感 白纹伊蚊白纹伊蚊C6/36C6/36细胞是最敏感、常用的细胞细胞是最敏感、常用的细胞,可引起明显的,可引起明显的 细胞病变细胞病变 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人群普人群普 遍易感遍易感, ,轻型患

19、者数量为典型患者的10倍,隐性感 染者为人群的1/3. 丛林山区的猴子和城市中某 些家畜可感染登革病毒 传播媒介: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为主要传播媒介为主要传播媒介, , 病毒在蚊体内复制,传染期长者可达174日,是病 毒的储存宿主 二、流行病学二、流行病学 白纹伊蚊白纹伊蚊 埃及伊蚊 媒介蚊虫的滋生场所 Replica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Dengue Virus Virus transmitted to human in mosquito saliva Virus replicates in target organs Virus infects

20、white blood cells and lymphatic tissues Virus released and circulates in blood Second mosquito ingests virus with blood Virus replicates in mosquito midgut and other organs, infects salivary glands Virus replicates in salivary glands 流行范围流行范围 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有蚊虫媒介存在的地方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有蚊虫媒介存在的地方 东南亚、南亚、西太平洋、大洋

21、洲、加勒比海、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西太平洋、大洋洲、加勒比海、拉丁美洲 等地为高流行区等地为高流行区 自自19781978年以来,我国南方不断发生登革热流行,流行范围年以来,我国南方不断发生登革热流行,流行范围 和规模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和规模有不断扩大的趋势,20142014年年1010月广东全省今年确诊月广东全省今年确诊 登革热病例增至登革热病例增至2013220132例,报告死亡例,报告死亡5 5例。例。 流行季节与蚊虫的消长一致流行季节与蚊虫的消长一致 病毒经蚊虫叮咬进入人体,先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单核细病毒经蚊虫叮咬进入人体,先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单核细 胞系统中增殖,然后经血流播散

22、胞系统中增殖,然后经血流播散。 表现为二种不同的临床类型:表现为二种不同的临床类型: 1.1.登革热(登革热(DFDF) 2 2. .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DHFDHF)/ /登革休克综合征登革休克综合征 (DSSDSS) 三、致病性三、致病性 致病机制 带毒蚊子叮咬网状内皮系统增殖一次病毒血症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网状内皮系统 二次病毒血症 感染细胞释放激酶等 大量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病理变化 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认为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认为与“抗体依赖的增强作用抗体依赖的增强作用” ” 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 antibody-dependent e

23、nhancement 有关有关 ADEADE作用机制:初次感染登革病毒后机体可产生非中和类作用机制:初次感染登革病毒后机体可产生非中和类IgGIgG 抗体,当再次感染同型或异型登革病毒时,病毒与非中和类抗体,当再次感染同型或异型登革病毒时,病毒与非中和类 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通过单核巨噬细胞表面的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通过单核巨噬细胞表面的FcFc受体,增受体,增 强病毒对靶细胞的吸附和感染作用强病毒对靶细胞的吸附和感染作用。 DSS/DHFDSS/DHF致病机制致病机制 潜伏期58天 登革热 发热 骨、关节疼痛 皮疹 出血 全身中毒样症状 登革出血热 开始表现为典型登革热,出血倾向严重 常有两

24、个以上器官大量出血,出血量大于100ml 登革休克综合征 在病程中或退热后,病情突然加重,有明显出血倾向 伴周围循环衰竭 潜伏期约潜伏期约4 48 8天,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天,典型的临床表现为: :发热、极度疲乏发热、极度疲乏;疼痛疼痛 :头痛、全身关节及肌肉疼痛(:头痛、全身关节及肌肉疼痛(100%100%);皮疹皮疹:70%70%;淋巴淋巴 结肿大结肿大。登革热为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登革热为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 登革热的临床特征 登革热患者登革热患者 的皮疹的皮疹 有登革热的症状,病情进有登革热的症状,病情进 展迅速伴有明显的出血现展迅速伴有明显的出血现 象:消化道出血、呼吸道象:消化道出

25、血、呼吸道 出血、子宫出血、脑或珠出血、子宫出血、脑或珠 网膜下腔出血,网膜下腔出血,可进一步可进一步 发展为出血性休克发展为出血性休克。病死病死 率高率高。 DHF/DSSDHF/DSS的临床特征的临床特征 患者的大面积皮肤出血患者的大面积皮肤出血 登革出血热(Dengue hemorrhagic fever ) 血 出 下 皮 胰腺组织切片 1.1.病毒的分离培养病毒的分离培养 采集早期病人血清接种白纹伊蚊采集早期病人血清接种白纹伊蚊C6/36C6/36细胞细胞 2.2.血清学检查血清学检查 用用ELISAELISA或斑点免疫测定法检测登革热病人或斑点免疫测定法检测登革热病人 血清中特异性

26、血清中特异性IgMIgM抗体和抗体和IgGIgG抗体抗体 3.3.病毒核酸检测病毒核酸检测 用用RT-PCRRT-PCR检测登革病毒核酸检测登革病毒核酸 四四、微生物学检查法、微生物学检查法 登革病毒疫苗尚未研究成功登革病毒疫苗尚未研究成功 无登革热的特效治疗方法无登革热的特效治疗方法 防蚊、灭蚊防蚊、灭蚊是预防登革热的主要手段是预防登革热的主要手段 五、防治原则、防治原则 2014年09月06日 广州市确诊病例 1021例,登革热 已区域性扩散, 省疾控中心呼吁 市民积极防蚊灭 蚊, 广州越秀区北京 街居民楼,专业 灭蚊工作人员统 一灭蚊 F Forest encephalitis viru

27、sorest encephalitis virus 第三节第三节 森林脑炎病毒森林脑炎病毒 国际上称为俄罗斯春夏脑炎病毒(国际上称为俄罗斯春夏脑炎病毒( Russian spring- summer encephalitis virus) 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 是一种蜱传脑炎病毒是一种蜱传脑炎病毒 引起引起的的森林脑炎森林脑炎为自然疫源为自然疫源 性疾病性疾病, ,我国东北和西北林 区有本病流行 病毒呈球形,直径病毒呈球形,直径30304040 nmnm;有包膜,包有包膜,包 膜上含血凝素糖蛋白膜上含血凝素糖蛋白;核酸为核酸为-ssRNA -ssRNA ;动动 物感

28、染范围广,小鼠的敏感性最高物感染范围广,小鼠的敏感性最高 一、生物学性状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结构 有包膜,基因组为+ssRNA,编码3种结构蛋白 和至少7种非结构蛋白。 三种结构蛋白 E 包膜蛋白 M 膜蛋白 C 衣壳蛋白 抗原性稳定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60 Lipid envelope 80-120 nm Intracellular virionExtracellular virion E prM E dimer M Nucleocapsid 传染源:传染源:多种野生动物均可作为传染源多种野生动物均可作为传染源 传播媒介和储存宿主:病毒能在 传播媒介和

29、储存宿主:病毒能在蜱蜱体内增殖,经卵传代,体内增殖,经卵传代, 并能在蜱体越冬。并能在蜱体越冬。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通过通过蜱蜱叮咬传播叮咬传播;饮用生羊奶经胃肠道传播饮用生羊奶经胃肠道传播 二、流行病学特征二、流行病学特征 传播方式 潜伏期714天 临床特征: 突然发病,出现高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肢体 弛缓性瘫痪等症状; 重症患者可出现发音困难、吞咽困难、呼吸及循环衰 竭等延髓麻痹症状; 死亡率可高达30% 感染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感染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三三、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性与免疫性 注意个人防护,防蜱叮咬。 注意饮食卫生,奶或奶制品煮沸后饮用。 疫苗接种:对准备进入疫源地人员接种 灭活疫苗。 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四四、防治原则、防治原则 思考题 1.试述在我国流行的虫媒病毒的种类及流行特点。 2.试述虫媒病毒的共同特征。 3.试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致病机制及防治措施。 4.试述登革病毒的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 5.试述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的可能发病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