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流行病学病因研究-文档资料.ppt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25182 上传时间:2019-01-23 格式:PPTX 页数:86 大小:7.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流行病学病因研究-文档资料.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最新:流行病学病因研究-文档资料.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最新:流行病学病因研究-文档资料.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最新:流行病学病因研究-文档资料.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最新:流行病学病因研究-文档资料.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流行病学病因研究-文档资料.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流行病学病因研究-文档资料.pptx(8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病因及危险因素研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 二、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和实施 三、因果推断与病因与危险因素研究的评价 原则,一人类对疾病病因的认识简史,一人类对疾病病因的认识简史,1、疾病与迷信 古代人常将疾病的发生归因于鬼、神、 上帝及天意,因此,人们靠祈祷、拜 佛及求神等方式以求平安无病,一人类对疾病病因的认识简史,2、疾病与环境 在此以后,从大量的实例如冬季常引起生痰、不洁的水引起腹泻、土壤里散发出来的污浊之气是使人发病的原因等中总结,创建了阴阳五行学说将疾病的发生与外界的金、木、水、火、土联系起来 西方医学之父Hippocrates在他所著“airs、water and place”一书中也

2、阐述了相同的观点,当时的这种认识使得人们对疾病发生原因的认识走向朴素唯物主义,一人类对疾病病因的认识简史,5、“病原体万能时代” Henle-Koch原理(一种微生物是不是某病的病 原体): 在相应疾病患者中总是能检出该病原体(必要病因) 在其他疾病的患者中不能检出该病原体(效应特异性) 能从相应疾病患者中分离到该病原体,传过几代的培养物能引起实验动物患相同疾病(充分病因) 能从患该病动物中分离到相同病原体 这是当时人们在病因认识方面的一大进步,但目前看 来这种提法不够全面,过于偏重病原体的致病作用, 忽略了机体的防御作用,一人类对疾病病因的认识简史,6、多病因学说 随着人类同疾病进行斗争,人

3、们逐渐认识到: 疾病的发生,一方面与环境有关,另一方面也 与宿主(如机体的抵抗力等)有关 从一个疾病的人群流行表现中,人们看到有人 发病有人不发病,于是人们认识到疾病的表现 只用单一病因学说是难以解释的。有人提出, 疾病的发生不是单一病因引起的,而是多个病 因引起的,二病因概念,“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增加的因素就可以认为是该病的病因;当其中一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人群中发生该种疾病的几率就下降”,防治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下降,高脂血症的防治,三病因模型,三角模型流行病学三角 轮状模型流行病学环 疾病因素模型 病因链与病因网络模型,三角模型流行病学三角,该模型认为:在一个等边三角形上病原

4、体、宿主、环境三者各占一个角,三者处于相互影响的关系 优点:同时考虑疾病发生的三要素,是比较全面的,优于单病因论,宿主,外界环境,病原物,流行病学三角,Gordon从三者的平衡紊乱解释健康和疾病的关系,有五种情况: 1、环境、病因、宿主处于平衡状态,所以表现为健康,环境,病因,宿主,2、病因的作用增强,疾病发生 例如,流感病毒出现新的亚型,则平衡被破坏而发生疾病的流行,病因,宿主,环境,3、宿主状态发生变化,疾病发生 例如:大量的外来人涌入林区,他们对森林脑炎 没有免疫力,于是发生森林脑炎的流行,病因,宿主,环境,4、环境因素的变化加强了病因的作用,造成平衡失调,导致疾病发生 例如:连雨之后又

5、遇高温,促进蚊孳生和病毒的 繁殖而引起乙脑的流行,病因,宿主,环境,5、环境因素的变化,破坏了人的抵抗力而引起疾病 例如:被大雨淋后,过度疲劳而引起大叶性肺炎,病因,宿主,环境,轮状模式流行病学环,1、对于大多数疾病来说,病因来自于宿主及环境两方面,而宿主是处于环境包围之中 2、宿主既有适应环境的一面,又有受环境的影响发生紊乱的一面 3、宿主既有受病因侵害的一面,又有对病因有抵抗、中和、耐受的一面 4、病因对宿主发生作用,也受宿主的反作用,同时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社会环境,物理环境,生物环境,化学环境,遗传内核,宿 主,病因,病因链与病因网络模型,按生态学模型或疾病因素模型提供的框架寻找

6、多方面的病因,这些病因相互存在联系,串起来构成一条病因链,多个病因链交错联接起来就形成一张病因网。 多病因学说承认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把与发病有关的各种因素均看做是疾病的病因。 与某种疾病的发病有关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是很复杂的(直接-间接,独立-联合等)。 病因链:不同的致病因素与疾病之间构成不同的链接方式,病因链:A B C D E 疾病 矿工接触矽尘矽肺肺功能衰竭死亡 病因网:,四病因学研究基本过程和方法,发现病因线索,临床医生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浓厚的研究兴趣,能够从日常繁杂的临床工作中发现不寻常的情况,提出研究问题 例如: 美国医生Herbst三年间接诊7例15-22岁阴道腺癌患

7、者后产生了高度警觉,大量查阅病例资料,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并开始对病因的探究 反观我国,以2008年的“奶粉事件”为例,事实上结石患儿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早已引起重视,但很多医生仅就疾病诊疗进行研究,直到甘肃儿科医生发现这种不寻常的情况上报,才开始关注问题的根源,提出病因假设,对于不明病因疾病进行病因学研究,首先必须依据该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特点、临床表现、病理损害的定位及其损害程度,现有水平的各种化验、检查结果,作出一系列的排除诊断,然后检索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作出可能的“假设诊断” 例如:,反复的阴道刺激物、阴道冲洗或阴道塞的历史,发病前均未使用避孕药,均否认有性交史(除一例发

8、病后结婚外),详细了解从胚胎期至发病前的情况,及她们的母亲在妊娠期的情况(怀孕时出血史、流产史),描述性研究无阳性发现,检验和验证病因假设,提出病因假设后,可以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可疑致病因素进行筛选,形成初步病因假设,进一步根据重复性原则,进行多次病例对照研究,并尽可能多地收集其他生物学上的证据,强化形成的病因假设,例1:Herbst:提出病因假设后,首先进行1:4(8个病例:32个出生条件时间相近的未患病者)的病例对照研究 证实了作者观点:母亲妊娠早期开始持续服用已烯雌 酚片显著增加其女儿青春期发生阴道腺癌的危险性,例2:“反应停”事件:1961年德国首先报道海豹肢畸形胎儿,研究者排除

9、遗传、病毒、清洁剂、孕期X线、避孕药之后将目标集中于孕期服用反应停,Weiker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 OR=24%2.2%=13.9(95%可信区间:2.8-131.2),McBridge W.G的双向队列研究 RR=42%0.24%=175(值越大,表明暴露与结局关联的强度越大),第二节 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和实施,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 ) 是选择患有和未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调查两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或某些可疑危险因素的比例或剂量,判断该暴露因素是否与该疾病有关联及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探索性病例-对照研究筛选和概括病因假

10、设,检验性病例-对照研究检验病因假设,分类,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择研究对象和估计样本量,确定调查内容和方法,调查研究对象,填写调查表,收集资料,整理和分析资料,对结果做出讨论,撰写报告,一、研究对象的选择,病例的选择,基本原则:病例足以代表总体人群中该病的病人 对照足以代表产生病例的人群总体,对照的选择,1、病例的选择 病例内外部特征的限定 a)患同一种疾病的病人(患病部位、病理学诊断、诊断 标准) b)外部特征(年龄、性别、种族、职业等) 病例的来源 a)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某一所或若干所医院及门诊部 在一定时间内的全部病例或随机样本 b)以社区为基础的病例:某一特定时间和地区,通过普

11、 查、疾病统计或医院汇总得到的病例,然后选择所有 的病例或其中的一个随机样本,1、病例的选择 病例的类型,2、对照的选择 对照选择的原则 a)保证对照的代表性 b)使对照和病例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对照的来源 a)从当地的全人口中选择 b)从医院的其他病人中选对照 c)利用病例的配偶、同胞、亲戚、同事或邻居作对照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2、对照的选择 对照的类型 分类依据:对照是否与病例在某些因素上进行匹配 (匹配要求对照组在某些因素或特性上与病例组 保持相同,目的是两组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成组对照适合于探索性病例-对照研究 (不进行匹配),配比对照 (进行匹配),群体匹配:选对照组时,

12、使所要求匹配的 因素在比例上与病例组中一致,个体匹配:在对象人群中选择一个或以上的 对照配给每个病例,使对照在规 定的特征(年龄、性别、住址、 民族等)上与病例相同,3、样本大小的估计 欲研究因素在对照人群中的估计暴露率P0 预期与该暴露有关的相对危险度(RR)或优势比(OR) 所希望达到的显著性检验水平,即统计学检验假设所允许犯假阳性错误概率 所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为统计学检验假设所允许犯假阴性错误的概率,RR: 暴露组某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 表明:暴露于某因素的发病或死亡的概率是非暴露者的 多少倍 RR1表示暴露和疾病无关 RR1表示暴露使疾病的危险性增加

13、RR1表示暴露使疾病的危险性减少,3、样本大小的估计 成组对照样本含量的估计 n=2 (U+U)2/(p1-p0) p1=p0RR/1+p0(RR-1) =0.5(p1+p0) =1- n:病例组或对照组的人数 U+U:分别为与及值对应的标准正态分布的分位数 p1:病例组估计的某因素暴露率 p0:对照组估计的某因素暴露率,3、样本大小的估计 成组对照样本含量的估计 n=2 (U+U)2/(p1-p0) p1=p0RR/1+p0(RR-1) =0.5(p1+p0) =1- 例:现设计一个研究吸烟与肺癌关系的调查,估计对照组吸烟史比例,即暴露比p0为20%,相对危险度RR约为2,要求=0.05,=

14、0.1,求样本大小N,3、样本大小的估计,例:现设计一个研究吸烟与肺癌关系的调查,估计对照组吸烟史比例,即暴露比p0为20%,相对危险度RR约为2,要求=0.05,=0.1,求样本大小N,3、样本大小的估计,例:现设计一个研究吸烟与肺癌关系的调查,估计对照组吸烟史比例,即暴露比p0为20%,相对危险度RR约为2,要求=0.05,=0.1,求样本大小N,3、样本大小的估计 个体匹配样本含量的估计(1:1配比),m 为结果不一致的对子数,则需要的总对子数M为 Mm /(p0q1+p1q0),p0为对照组的暴露比例,p1为病例组的暴露比例 p1=p0RR/1+p0(RR-1),q1=1-p1,q0=

15、1-p0,3、样本大小的估计 例:口服避孕药和先天性心脏病的配比病例-对照研究中,对照暴露的比例是p0=0.3,=0.05(双侧),=0.1,估计RR=2时,所需要的总对子数M,m 为结果不一致的对子数,则需要的总对子数M为 Mm /(p0q1+p1q0),p0为对照组的暴露比例,p1为病例组的暴露比例 p1=p0RR/1+p0(RR-1),q1=1-p1,q0=1-p0,3、样本大小的估计,例:口服避孕药和先天性心脏病的配比病例-对照研究中,对照暴露的比例是p0=0.3,=0.05(双侧),=0.1,估计RR=2时,所需要的总对子数M,p1=0.32/1+0.3(2-1)=0.46 q1=1

16、-0.46=0.54 q0=1-0.3 m =1.96/2+1.28 2 / (2/3-1/2)2=90 M=90/(0.30.54+0.460.7)=186,二、研究因素的收集和测量,1、暴露因素的规定 服药史、吸烟、接触化学物 2、暴露因素的收集 利用调查表收集信息 3、信息资料的来源 医疗记录、登记报告、职业史记录、访问调查记录、 通信调查表等,三、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整理,分析,描述性分析,推断性分析,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均衡性检验,不匹配不分层的资料分析,匹配资料的分析,三、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不匹配不分层资料的分析 (1)资料按每个暴露因素整理成四格表的形式,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

17、(2)比较两组有暴露史的比例: 即a/(a+c)与b/(b+d)是否存显著性差异 2=(ad-bc)2n/(a+b)(c+d)(a+c)(b+d),(3)计算暴露与疾病的联系强度: 计算优势比(OR)估计相对危险度(RR)。 概念:OR是病例组与对照组的暴露比数之比 病例组的暴露比数= =a/c 对照组的暴露比数= =b/c,三、资料的整理和分析,OR的意义 反映暴露组的疾病危险性为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OR=1:研究因素与疾病无关联 OR1:研究因素与疾病正关联,是可能的危险因素 OR1:研究因素与疾病负关联,是可能的保护因素,三、资料的整理和分析,(4)OR的可信限 OR可信区间:按一定的概

18、率(称为可信度)来估计 在总体的OR在哪个范围,其上、下限的数值称可信限。,Var (InOR)=1/a +1/b+1/c+1/d InOR(95%CI)=InOR1.96,三、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不匹配不分层资料的分析,例 Stewart 调查了1299个患癌症而死亡的儿童(病例组),另外调查了1299个同年出生的但没有患癌症的儿童(对照组)。两组儿童的母亲在孕期有的腹部受过X线的照射,有的未受过X线的照射,结果见表1。,(1)比较两组有暴露史的比例: 2=(ad-bc)2n/(a+b)(c+d)(a+c)(b+d) = (1781206-931121)22598/(2712327129912

19、99) =29.8 查2界值表,P0.001,说明母亲孕期腹部照过X线与儿童患癌症有联系。,(2)计算暴露与疾病的联系强度: OR=ad /bc =1781206/931121=2.3 说明母亲孕期腹部受过X线照射的儿童患癌症的危险性是未受过X线照射的2.3倍。,(3)OR的可信限,Var (InOR)=1/a +1/b+1/c+1/d =1/178+1/93+1/1121+1/1206=0.01809 InOR(95%CI)=InOR1.96 =ln2.31.96 =(1.097,0.569) exp(1.097,0.569)=(3.0,1.77) 即ORU=3.0,ORL=1.77,三、资

20、料的整理和分析,匹配资料的分析,资料按每个暴露因素整理成四格表的形式 表2.配对数据的四格表,OR=b/c(c0),三、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例 有一项关于子宫内膜癌的病例-对照研究,以用过雌激素制剂治疗作为可疑病因。63对病例与对照按暴露史的分布如表3。,计算 2=19.5,P0.01 OR=b/c=29/3=9.67,四、主要偏倚及控制,主要的偏倚: 选择偏倚 信息偏倚 混杂偏倚,五、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的解释,(1)机会作用 显著性检验、OR值的置信区间抽样误差或机会 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作用较小、样本含量) (2)偏倚作用 抽样时的选择偏倚、资料收集时的回忆偏倚 详细探讨发生偏倚的可能性、样本

21、的代表性和资料的 可比性 (3)因果关系,因果推断,统计学关联与因果关联 因果推断标准 病因推断标准应用举例,一、统计学关联与因果联系,1.统计学关联:主要指相关,表示的是变量间的一种数量变化关系 2.因果关系:事物间存在的一种固有的内在规律 充分认识两者的区别与联系是学好病因推断的关键 “相关不等于因果”,Ps: 关联(association):是流行病学上的术语,指两个二分变量之间有无关系 相关(correlation):是统计学术语,指两个连续性变量之间的关系,统计学关联的本质 任何因素和疾病之间的统计学联系都有可能是病因、偶然性(随机误差)和偏倚三者或之一、之二造成。,2、因果关联 有

22、时间先后的相关关系 病因(暴露条件E)与疾病 (D)呈相关 防治措施与特定效应呈相关,提出假设 排除偶然 排除虚假 前因后果,有偏倚否,有时间先后否,暴露E与疾病D,有统计学关联否,因果关系判断进程,68,关联分类图,偶然 关联,有统计学 意义关联,非因果关联 (选择、测量或混杂偏倚),因果关联 (有时间先后),间接因果关联 (间接病因),直接因果关联 (直接病因),关联,二、因果推断标准,常用的因果推断标准,1、关联的时间顺序 怀疑病因X疾病Y,则X必须发生于Y之前 实验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和生态学研究 横断面研究 慢性病需注意X与Y的时间间隔,2、关联的强度 关联的强度越大,同弱关联相比,该

23、关联为因果的可能性就越大 一个强关联如果为混杂因素所致,该混杂因素与疾病的关联将更强 弱的关联更可能是未识别的偏倚所致 有时间先后的统计学关联说明怀疑病因(暴露)可能为危险因素(流行病学层次的病因),而关联强度越大,是偏倚所致的可能性就越小。,关联强度的测定 OR(病例对照研究) RR(队列研究) PF(实验研究) 剂量-反应关系 生态学相关,3、关联的可重复性 在不同的人群、地区和时间可以重复 观察到 特点: 实验性研究比观察的可重复性要好 可重复性使因果关联的可能性增加 少数或个别研究的不同不能简单反 驳因果假设,4、关联的合理性 解释与现有理论知识不矛盾(客观评价) 高脂血症与冠心病的因

24、果关联,与冠状动脉粥样 硬化的病理证据以及动物实验结果吻合 研究者的主观评价(科学家团体意见) 吸烟与肺癌的关联,设想化学物质沉积在呼吸 系统的组织和细胞上引起癌变,5、研究的因果论证强度 设计类型与它的论证强度密切相关 满足时间顺序和可重复性 控制各类偏倚的干扰 实验性研究观察性研究 有对照的研究无对照的研究 以个体为分析单位的研究以群组为分 析单位(生态学)的研究,不同病因研究设计类型的论证强度,对于特定的研究类型,如果还存在研究者 造成的其他具体设计缺陷,因果论证强度 还要受到削弱。 一个因果研究本身必须要达到1、2条标准 第3、4条标准是该研究的外部评价 第5条标准决定了因果联系结论的

25、把握度,三、病因推断标准应用举例,1、时间顺序的证据 (1)324例幽门螺杆菌感染者,10年中有11 发生十二指肠溃疡 (2)133例非感染者0.8发生十二指肠溃疡 感染在前,发病在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十二指肠溃疡,2、关联强度的证据 (1)90100的十二指肠患者存在幽门 螺杆菌感染,OR10 (2)11感染者在10年中发生该病,RR10 3、可重复性证据 许多研究者得到相同结果,1杨汝军. 幽门螺杆菌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相关性分析J. 吉林医学,2016,37(04):865-866. 2李子旭,张万岱,周殿元,张亚历,郭小平,杨海涛. 幽门螺杆菌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关系J. 新消化病学杂志,1

26、996,(03):153-155.,4、合理性证据 幽门螺杆菌结合部位在胃窦细胞,可随着胃窦 细胞进入十二指肠,引起炎症 5、实验研究(高论证强度)的证据 清除幽门螺杆菌可使十二指肠溃疡愈合,其效 果等同于组胺受体拮抗剂 6、可以判定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十二指肠溃疡有因果关联,病因与危险因素研究的评价原则,病因学研究结果的真实性评价: 1.是否采用了论证强度高的研究设计方案 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描述性 研究 2.除研究暴露的因素外,试验组与对照组其他暴露是否一致,是否存在混杂因素影响 3.组间对因果效应的测量方法是否一致,是否采用盲法 采用相同的观察或调查方法、对暴露(不良反应

27、)结果 使用相同测量手段和指标,采用盲法来评价暴露结果 4.随访观察时间是否够长,研究结果是否包括了所有纳入随访研究的病例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观察期过短挥霍的假阴性结果,5.因果效应的时间顺序是否确切、合理 确定病因致病的因果顺序时应选用灵敏度高、特 异性好的测量指标 6.是否存在剂量效应的致病关系 剂量-效应关系:指暴露因素的剂量、程度与疾 病发生进展与程度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7.病因学研究结果是否符合流行病学规律 流行病学在致病因素、机体和环境等方面宏观的 进行探讨,常能为病因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发现和 有力的证据。 8.不同的研究,结论是否一致 例: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病因学研究 9.病因学效应的生物学依据是否充分,病因学研究结果的重要性评价,1.关联的强弱程度 随机对照试验和队列研究中,常用RR、AR、 RRI、NNT等来评价因果关联强度。病例对照 研究中多用OR进行评价。 2.RR或OR的95%可信区间 除评价因果关系的点估计强度外,还需要评 价其精确度,方法是计算RR或OR的95%可信区 间(CI),如果95%CI的范围较狭小、下限和 上限值不包括本1.0,则其精确度就高,有统 计学意义。,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