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文档资料.ppt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30792 上传时间:2019-01-24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3.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文档资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最新: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文档资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最新: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文档资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最新: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文档资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最新: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文档资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文档资料.ppt(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MRI正常头部解剖,MRI,T1WI,T2WI,垂体冠状位,T1WI,增强:Gd-DTPA,平扫,增强Gd-DTPA,磁共振 血管成像 MRA,MRA,DSA数字减影,MRI基本病变,1、 肿 块 2、 囊 肿 3、 水 肿,5、梗死,4、出血 (1)急性血肿 (2)亚急性期血肿 (3)慢性期血肿,二、血管性疾病,(一)脑出血 (二)脑梗塞 (三)动脉瘤 (四)血管畸形,(一)脑出血原因, 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 外伤 肿瘤 血管畸形,(二)病理基础, 解剖学特点,豆纹动脉垂直从大脑中动脉分出 脑动脉壁较薄 中膜和外膜较薄弱 无外弹力层 肌纤维少 动脉硬化使动脉壁弹性减低, 动脉内膜发生透明变

2、性和纤维坏死 脑小动脉向外突出形成纺锤妆或球形动脉瘤 小梗塞病灶使血管周围脑组织体积缩小,失去支撑作用,(三)好发部位, 主要部位是基底节 其次是丘脑 大脑半球 小脑和脑干,(四)分期,急性期 亚急性期 慢性期,脑梗塞,由于脑部血管阻塞或血管痉挛引起的脑部组织缺血、缺氧以至坏死的疾病。 多见于5060岁以上患有动脉硬化 糖尿病 高脂血症者 以大脑中动脉闭塞最多见 其次为大脑后动脉 前动脉及小脑动脉闭塞,(一 )脑梗塞分类,缺血性脑梗塞 出血性脑梗塞 腔隙性脑梗塞 其他原因脑梗塞,临床与病理,46小时脑组织发生缺血与水肿 坏死 12周后脑水肿逐渐减轻 坏死脑组织液化吞噬细胞浸润 清除坏死组织 同

3、时胶原细胞增生 肉芽组织形成 810周后形成含液的囊腔,出血性脑梗塞,颅脑外伤,头皮损伤 颅骨损伤:骨折 缝分离 颅内损伤: 1 脑膜损伤: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 蛛网膜下腔出血 2 颅内血肿: 脑挫裂伤 脑室内出血 脑水肿 脑肿胀 脑疝,三、颅内肿瘤 影 像 学 表 现,星形细胞瘤I级,星形细胞瘤I级,星形细胞瘤II级,星形细胞瘤III级,星形细胞瘤III_IV级,星形细胞瘤III_IV级增强,星形细胞瘤,星形细胞瘤,脑干胶质瘤(1),脑干胶质瘤(1),脑干胶质瘤(2),脑干胶质瘤(2),脑干胶质瘤(3),星形细胞瘤II-III级,星形细胞瘤II-III级,脑干胶质瘤(3),星形细胞瘤-鉴别

4、诊断,转移瘤:特别单发者,注意病史及其他有关检查; 急性脑梗塞:突发,病变范围与血管分布一致,同时累及灰白质,脑回样强化; 脑脓肿:病史,脓腔壁强化均匀,张力高; 血肿吸收期 非典型脑膜瘤,脑膜瘤(Meningioma),脑膜瘤是颅内最多见的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星形细胞瘤,占颅内原发肿瘤的15-20%,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70岁为多见,男女之比为1:2。,脑膜瘤-病 理,(1)发病部位:肿瘤起源于蛛网膜内皮细胞或硬膜内脑膜上皮细胞,少数来源于硬脑膜成纤维细胞或附于颅神经、脉络丛的蛛网膜组织。以大脑凸面,窦旁,镰旁最多见,次为蝶骨嵴,鞍结节,中颅凹,嗅沟,桥小脑角等。 (2)大体病理:脑外

5、肿瘤,基底宽阔,包膜完整,单发,偶多发;肿瘤质硬,可有钙化,邻近脑组织受压无浸润,局部颅骨可有吸收或增生。,脑膜瘤-影像学表现,MRI: T1WI肿瘤多呈等低信号,T2WI多为等信号,部分可为等或稍高信号,瘤周可见低信号带环绕,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囊变,坏死,出血,钙化或纤维分隔,MRI信号常不均匀; 相邻脑膜尾征,脑膜鼠尾状强化; 瘤周水肿; 占位效应表现。,脑膜瘤-影像学表现,少见征象: 囊性脑膜瘤 肿瘤完全钙化; 多发性脑膜瘤,脑膜瘤-鉴别诊断,注意脑内外肿瘤的鉴别,脑膜瘤的脑外肿瘤征象 宽基底与硬膜相连; 肿瘤邻近颅骨的改变; 肿瘤周围脑皮质受压变形,移位,相邻白质扭曲变形; 脑白质受

6、压塌陷征; 脑膜尾征。,嗅沟脑膜瘤,凸面脑膜瘤,凸面脑膜瘤,凸面脑膜瘤增强,鞍结节脑膜瘤,鞍结节脑膜瘤,蝶骨嵴内侧脑膜瘤,蝶骨嵴内侧脑膜瘤,转移瘤(Metastatic Tumor),发生率占颅内肿瘤的3.5-10%,转移瘤来源依次为:肺,子宫与卵巢,黑色素瘤,发病高峰年龄40-60岁,男多于女。,转移瘤-转移途径,1)血行转移:常见有肺癌,乳癌,肾癌等; 2)直接蔓延:鼻咽癌,视网膜母细胞瘤,头皮癌等; 3)蛛网膜下腔种植播散:髓内肿瘤,室管膜瘤等; 4)淋巴转移:途径有a椎间孔血管周围淋巴管;b脑神经内外衣中的淋巴管;c颈淋巴结转移癌的淋巴管。 瘤灶多位于灰白质交界处,亦可局限于白质内,呈

7、实质结节,无坏死,CT平扫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MRI T1WI呈稍低信号,T2WI瘤灶高于脑实质,但低于周围水肿; 坏死囊变:CT平扫混杂密度,MRI T1WI稍低混杂信号,T2WI等高混杂信号;,转移瘤-影像学表现,增强扫描呈结节状,环状强化,环壁不规则增厚; 转移灶完全囊变:囊性转移; 瘤周水肿严重,CT呈低密度区,MRI T2WI呈大片状高信号; 出血性转移。,转移瘤-鉴别诊断,多发转移应与下列病变鉴别:多发性脑脓肿,多发脑膜瘤,脑梗塞等; 单发转移与下列病变鉴别:胶质瘤,脑脓肿,脑膜瘤等。,转 移 瘤(1),转 移 瘤(1),转 移 瘤(2),转 移 瘤(2),转 移 瘤(2),垂体瘤

8、,垂体腺瘤(Piruirary ademoma) 源于垂体前叶,是常见的垂体肿瘤,约占颅内肿瘤10%。 正常垂体上缘平凹,高度:男性7mm,女性9mm,(女性生育期最高,随着年龄增大而下降),正常垂体柄直径4mm,90%左右的人比基底动脉细,位置居中,下端可偏移1.51.2。正常垂体前叶信号与脑灰质近似,垂体后叶90%在T1WI呈高信号(可能为含有脂类物质,分泌含脂类激素)。,垂体微腺瘤,垂体微腺瘤,垂体腺瘤-影像学表现,2.垂体腺瘤:CT及MRI 蝶鞍扩大,骨质吸收; 鞍内软组织肿块,圆形或不规则形,CT平扫多呈等密度,MRI T1、T2WI呈等信号;向周围生长,向上生长突破鞍隔鞍上池视交叉受压,三脑室前部受压,呈“束腰征”;向鞍旁生长,侵及海绵窦;向鞍下生长,鞍底侵蚀,骨质破坏; 囊变、坏死:CT密度混杂,MRI信号不均;出血(卒中)CT可见高密度,MRI T1WI呈高信号。,垂 体 瘤,垂 体 瘤 卒 中,垂体瘤卒中,垂 体 瘤,巨大垂体瘤,巨大垂体瘤,正常腰椎,椎间盘突出示意图,椎间盘突出(外侧型),椎间盘脱出,髓核游离,谢谢大家!,Thanks everyon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