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瀑布 一、教学要求-精选文档.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34664 上传时间:2019-01-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 瀑布 一、教学要求-精选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2 瀑布 一、教学要求-精选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2 瀑布 一、教学要求-精选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12 瀑布 一、教学要求-精选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12 瀑布 一、教学要求-精选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 瀑布 一、教学要求-精选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 瀑布 一、教学要求-精选文档.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2 瀑布 一、教学要求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12 瀑布 一、教学要求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

2、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1.感受瀑布气势、形态、声响的壮阔,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

3、,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

4、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启发想象,体会比喻句描写的形象以及在诗中的作用。3.能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能背诵。二、教学重点感受瀑布的美;表情朗读课文。三、教具准备瀑布音响录音,瀑布的简笔画和表示游客的剪贴画,有条件的能放瀑布录像更好。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语 。我们南通有小河,有长江。小河的水轻轻地流着;长江的水滔滔奔腾着,大海的浪更是波涛翻滚,它们都是日夜不停地向前奔去。而还有一种水不是向前流去,而是从

5、很高很高的山上倒下来,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瀑布)有谁看见过瀑布?有的同学心里一定会想,明明是水,怎么叫瀑布呢?还有的同学可能会猜想,瀑布从高山上流下来,那情景一定是奇妙极了。这一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瀑布的诗。(二)范读全诗。(三)自学课文,了解全诗大意。1.提出要求:这首诗很美,要能体会到它的美,先要读懂,大家试试。2.读中启发:瀑布也像许多名山大川一样,常常是人们游览的胜地。写这首诗的诗人,就观赏了瀑布。他用眼晴去看,用耳朵去倾听,感受到瀑布的美,才写了这首诗。我们读的时候,就要注意“听见”、“看见”这些词,把它画下来。注意诗人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结合回答板书:听见、望见、仰

6、望)板书后提问:“望见”了瀑布全身,为什么不用“看见”?(因为要远看。板书:远)诗人在哪儿仰望?(在瀑布的脚下,是近看。板书:近)指点:这样,我们很快就了解了全诗的内容。第一节:写诗人听到的瀑布的声啊;(板书:声)第二节:写诗人远望到的瀑布的形状;(板书:形)第三节:写诗人近看到的瀑布静态和动态。(板书:静、动)(四)精读欣赏。着重欣赏诗中的比喻句,了解其作用。(这首诗的主要特点是多次运用比喻,让读者感受瀑布的美。所以抓住了比喻就可加深对诗的意境的体会。)1.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诗人为了让没看见过瀑布的读者,能具体感受到瀑布的声音和形状,他在诗中打比方?打比方懂吗?例如:小河的水哗哗地流着,像小

7、姑娘在唱歌。这就是打比方。常用的打比方的词儿有:像、好像。(板书:像、好像)有时候打比方也可以不用“像、好像”。例如:“我和小明同桌三年了,我们俩亲如兄弟。”(板书:如)这“如”也就是像的意思,就是我们俩亲密得像兄弟一样。你们再读读,诗人描写瀑布打了哪些比方。瀑布的声响好像什么?把瀑布比作什么,你能找出这些句子吗?学生自读,画出比喻句。2.指点暗喻的句子。“万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这“白银”指什么,什么像白银?“一座珍珠的屏”。“屏”指的是“屏风”。珍珠的屏,珍珠做成的屏风,闪闪发光美极了。这又是拿什么比作什么?什么像珍珠的屏?这两个句子虽然没有“像”“好像”“如”,实际上也是打比方。3.现在

8、老师带你们一起读读讲讲这些打比方的句子。(通过导读,理解比喻句包含的意思。)老师说上半句,你们讲下半句。师:瀑布发出的巨响生: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师:远望瀑布生:就像一道白银。师:近看瀑布生:像一座珍珠的屏。师:当阵阵风吹来时生:把瀑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4.如果把这些打比方的句子省掉,你们体会体会怎么样?(通过对比,进一步体会比喻句在诗中的作用。)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山路一转,望见瀑布的全身。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飘飘洒洒。这样写,一读就明白,但瀑布究竟怎样壮观,怎样奇妙,我们就不能具体地感受到。诗中打了这么多比方,我们读着读

9、着,好像跟着诗人一起去观赏了瀑布。(五)学习生字词,书写生字。“叠”,上中下结构,上面是三个“又”,要注意把整个字写紧凑。“涌、阵、喻、伟、烟”,左右结构,且左窄右宽。都可以联系已学过的字,用部件记忆。“喻”,注意不要丢掉一横。“滩”,左中右结构,要写紧凑。“屏”,半包围结构。“尸”不要加点。在读音方面,“阵、丈”是翘舌音。“滩、阵、烟”是前鼻音。“涌、丈、屏”是后鼻音。要注意读准。“涌”,本来是“冒”的意思。在诗中有“冲、奔”的意思,用上“涌”,把叠叠的浪的气势写出来了,也就把瀑布的轰鸣声写活了。“屏”,屏风。借“珍珠的屏”,展现了从近处仰望瀑布所感受到的瀑布的美。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词。涌

10、 叠叠 岸滩 阵阵 比喻屏 千丈 伟大 如烟二、朗读课文。三、创设情境,理解内容。(一)理解第一节。1.现在我们读读诗中打的比方,体会体会,想象想象那是怎样的情景。描述:在我们祖国的大地上,有许多有名的大瀑布,例如贵州的黄果树瀑布、浙江的雁荡山瀑布、江西的庐山瀑布。现在我们假设诗人是游了庐山瀑布以后写的这首诗。我们读着诗,好像跟着诗人到了庐山。诗歌从瀑布的声音写起。我们来到庐山脚下(出示:瀑布画面,另添上游客,如下图)。这声音好响啊,诗人告诉我们这响声像什么?把主要的意思说出来。(好像浪涌上岸滩,又像风吹过松林)2.描述:海浪翻涌的声音那是海涛声,轰松林吹动的声音,哗注意是松林,不是风吹过松树

11、,是好大好大一片松树林,风吹过响声是“哗”,叫松涛声。意思是瀑布的响声像海涛,又像松涛。3.提示:是像一层浪吗?叠叠的,一层一层的。是像一阵风吹过松林吗?一阵一阵的。指点:持续不断,经久不息。现在在庐山脚下,我们好像听到这样的声音,根据这两个比喻,想想瀑布响声是什么样的声音。谁来模仿模仿?(学生模拟)4.朗读:好像 浪涌上岸滩。又像 风吹过松林。5.指点:这是一对句子,朗读时要有相应的节奏和重音。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涌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吹听听真的瀑布的声音(放录音:瀑布从山上流下发出的轰响声。)6.再指导读第一节。指点:就像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一样,这是未见其状,先闻其声。7.过渡:循着瀑布的

12、轰响声,诗人向前走去,我们也跟着向前走,我们仿佛跟着诗人来到这儿(移动画面)。(二)理解第二节。1.山路一转,望见了瀑布的全身。(变动画面,把图中游客移至瀑布下。见下图)为什么说没法比喻?(太美了,无法形容)实际上又比喻了,比作白银。一道白银从天而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后面是青山,我们真的望到了,我们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赞美起来,你可能会说什么?例句:这真像一条河从天上流下来。瀑布从高山上流下来,在阳光的照耀下就像一幅长长的白布挂下来。这简直像天上的银河流下来。学生议论。进一步启发情趣:这使我们联想起李白的诗句:出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2.指导读。现在我们再来体会“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

13、银”。读好感叹句,加重语气。绿叶衬着红花,突出红花。这儿就要突出“白银”。指导读出重音:一道白银(三)理解第三节。远看像一道白银,近看呢?1.描述:我们继续跟着诗人,来到瀑布脚下,站在瀑布脚下仰望,说站在瀑布脚下不也可以吗?为什么要用上“仰望”?(需抬头,瀑布是从万丈青山上流下来的,需仰望,才能看见。)2.启发想象:一座巨大的屏,而且是珍珠做成的,在阳光下亮闪闪的真是太美了,这是相对静的状态。3.描述:时时有一阵风吹来,写了它的动态。如烟飘飘悠悠;如雾朦朦胧胧;如尘四处飞散。能想象到那情景吗?(让学生展开想象去体会。)现在让你们看风吹瀑布的情景。(看录像,教师根据画面描述。)小结:瀑布飞流直下,气势磅礴,多么壮观;而这随风飘洒的情景又显得迷迷濛濛、轻轻细细,又是一种轻柔的美。朗读最后一节。(四)朗读全诗。(五)作业 :抄写背诵诗歌。第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