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5篇)-文档资料.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34937 上传时间:2019-01-2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5篇)-文档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5篇)-文档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5篇)-文档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5篇)-文档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5篇)-文档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5篇)-文档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5篇)-文档资料.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5篇)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A、B案“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

2、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学习目标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

3、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认识“卓”“盔”等7个生字,会写“牺牲”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理解信的主要

4、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前准备收集资料,了解当今世界战事。准备反映战争的多媒体课件,如;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重点收集这些战争中儿童生活的画面。A案第一课时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都在和平的环境中生活着。可是,你知道吗?这样安定的生活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多媒体配乐播放战争场面及战争中人们的悲痛与无奈。看到这些情况你们想说些什么呢?过渡:是啊!生活在战争中的人们,他们无时无刻地在祈盼和平的降临,因为和平意味着生的希望,意味着能尽情享受阳光。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走近一位中

5、国孩子,一位曾经被战争夺去父亲的生命、饱尝失去亲人痛苦的孩子,让我们一起去聆听这位孩子内心的呼声吧。(出示课题)重点学习第二部分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读完后想想: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着重写了什么?检查生字,掌握情况。请同学们重点朗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想一想;这几段话中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请找出来,再谈谈自己的体会。集体交流;哪些地方让自己的印象最深刻?交流时,要特别关注下列语段,并按语段后的教学步骤,指导学生体会。(语段: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r

6、squo;。”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a.爸爸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会怎么想?b.雷利写信时想起爸爸那深情的目光和坚定的话语,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应怎样把这种心情读出来。c指导朗读。(语段: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a.朗读这段话,一边读一边想;读着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b.如果当时你面对此情此景,会有怎

7、样的感受?c.指导朗读。(语段: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今天,我要向爸爸献上一束最美的鲜花,因为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a.哪些同学对这段话的印象最深刻,谈谈自己的感受。b.“本来却被”,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对于在维和行动中壮烈牺牲的父亲,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学生齐读:“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怎样理解“卓越”“人道与公正的素质”?伴随着音乐,让我们和雷利一起再次缅怀用生命保卫世界和平的爸

8、爸,齐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第二课时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听写本课新词。同桌互相检查。学习课文第三部分过渡:雷利给联合国秘书长写这封信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缅怀被战争夺去生命的父亲吗?你是从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知道的?默读课文五、六、七自然段,边读边想:这几段话中哪些句子让你觉得最难理解,请画出来。着重理解下列句子: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a.你从这句话中能体会到什么?b.结合课前你们收集的资料,举出具体事例,请你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c.过渡: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更是无情的。只要有罪恶的子弹

9、存在,“和平之花”就容易被摧残。难怪作者会说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战争给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灾难,那些深受战争苦难的孩子,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呢?我这儿有一份资料,大家可以小声地读一读。(出示数据资料:在过去10年里,200多万儿童在战争中被杀死,另有600万儿童受伤,100万儿童成为孤儿。87个国家的儿童生活在6000万枚地雷的阴影中。每年陆续有1万名儿童成为地雷的受害者。目前世界各国约有30万男女少年和儿童在军队中当“儿童兵”,许多人还不到11岁。)读了这份资料,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出示

10、难民儿童画面)战争中的孩子,饱受着战火的煎熬,阳光般的年龄却要承受那么多的不幸,此时此刻,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成千上万的儿童因为战争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失去了本来应该拥有的幸福和欢乐。正因为这样,作者在文章最后发出强烈的呼吁。鼓励学生反复朗读最后一段,边读边体会作者的情感,边读边表达自己的感受。指导实践,升华情感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雷利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下这封信。那么,我们能够做点儿什么呢?从大家的发言中,我能感受到你们对和平的期盼。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这段话,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学生声情并茂朗读最后一段。课外延伸短暂的40分钟的课堂让我们无法停止对和平的呼唤。“和平、和平、

11、和平”的心声永不停息。同学们行动起来吧!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给那些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也可以召开“制止战争,保卫和平”的主题班会。因为,让和平永驻人间不仅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更是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共同心愿!B案谈话引入谈话:同学们,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外两位小英雄的故事,能谈谈你的感受吗?过渡:是啊,战争是残酷的,它充满了血腥,但它也是震撼人心的、壮丽的。因为在争取人类的和平中,许多战士牺牲了他们的宝贵生命。听一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吧!(出示课题)质疑激趣从课题中,你想知道什么?过渡:走进课文,置身于小作者的世界中,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初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

12、通课文。教师指名朗读,朗读中进行正音指导。学生再读课文,看看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品读感悟感悟“痛失父亲”。过渡:沐浴着和曦的春光,一家三口在涓涓溪流边散步,在美丽鲜花中嬉戏,这是多么幸福、多么惬意的事啊!可这一切对于文中的同学来说,却永远永远地失去了。a.请阅读相关段落,找出描写“痛失父亲”的句子。b.反复朗读这些句子,抓住重点词、句,想象当时的情景。C.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d.指导朗读。感悟“世界并不太平”。a.过渡:可恶的战争夺去了最最亲爱的爸爸的生命,当我们还沉浸在悲苦之中时,回望如今的世界又是怎样一番景象?b.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c.联系事例谈谈不太平的世界。d.同学

13、们,当大量的事实展现在我们面前时,你做何感想呢?e.过渡: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心中的期盼,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是我们能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让我们将心中的渴望化作我们共同的声音。f.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书信格式的写法每段讲了什么内容。全文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仿照课文写法给别人写一封信。(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教研室 冯发柱 李红杨)以读为主 以情动人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福建省安溪县第三实验小学 林志强设计理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法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卢梭说过:“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

14、”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读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教学时,以课文为媒介,引领学生“以读为主,读出个性;读中悟情,以情动人。”通过读,让学生有真切的体会;通过读,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教学目标:1.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挚情感。4.通过学习课文,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教学流程: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引情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师:(播放课件:一组表现幸福生活的画面)看了这些画面,你们有什么感受?生:我感到他们非常幸福!生:我感到他们的生活非常快乐!师:是的,在大

15、街上,在公园里,在商场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幕情景。可是,这样幸福的日子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样一个故事。(板书课题)2.由题质疑,激发感情。师: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一个中国孩子”是谁?他发出什么呼声?为什么会发出这一呼声?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这些问题提得很好!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先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然后从中找一找答案,相信这些问题不会难住你的。生:(轻声朗读课文)教师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并说以上几个问题。二、精品细读,感悟内容动情1.默读课文,自主感悟。师:默读课文,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生:(默读、思考)生:作者

16、首先以一个中国的中学生、牺牲了的维和人员的孩子的身份,用真挚的、充满深情的语言,向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倾诉了自己家庭的不幸,讲述了爸爸牺牲后全家人悲痛欲绝的情形。然后,充满感情地向人们介绍了自己的爸爸一位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最后,作者代表全家、代表所有的中国孩子向加利先生、向全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发出了内心的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2.研读课文,同伴互助。“爸爸”是个怎样的人?师:请同学们读读文中描写“爸爸”有关句段,想想“爸爸”是个怎样的人?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找出有关句子,互相说说自己的理解。生:他是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的行动中壮烈牺牲了。一位保卫和平的勇士。生:爸爸临上飞机

17、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还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一个爱妻子、爱孩子的好丈夫、好爸爸。生: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鲜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一位热爱和平,并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和平的人。生: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一个出色的人才。体会失去“爸爸”的悲痛。师: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就这样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作者的心情怎样呢?用具体的句子说一说。生: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

18、(事实是多么的无情。客观的叙述中饱含巨大的悲痛。)生: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在联想中表达失父之痛。)对“世界并不太平”的感悟师:“爸爸”在呼唤和平,可世界和平了吗?再读课文,提出有关的句子。生:“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之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和平之花”指的就是“和平”;“娇嫩的‘和平之花’”,意思是说,和平很容易受破坏。)对渴望世界和平的情感的感悟师:找出渴望世界和平的句子,读出情感。生:“让21

19、世纪那已经能够听到的脚步声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3.朗读课文,个性表达。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在朗读时,要设身处地地为作者着想,读的时候,感情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首先,作者是带着对加利秘书长无比敬仰的感情写信的,整篇课文的朗读要体现这种情感;其二,作者在倾诉自己家庭的遭遇,在诉说爸爸牺牲的经过时,是用血的事实作基础的,是用满腔悲愤来控诉战争的罪恶的,在朗读时,要带着憎恶战争的感情朗读;最后,作者发出了“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呼吁,让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都知道,和平对人类是多么

20、的重要,从而唤醒全社会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在朗读时,语气要肯定,要怀着一种坚定的信念,把作者的心声表达出来。生:(自由朗读课文)三、交流资料,拓展内容激情1.小组交流。师:和平的环境是美好的,但当今世界还不太和平。把你们收集到的有关资料互相交流一下。生:(小组交流)2.全班共享。生:2018年9月11日,美国纽约市世贸大厦遭到恐怖袭击,顷刻间倒坍,死亡两千多人。生:印度和巴基斯坦经常为克什米尔发生争端,长期的争端给当事国特别是当地的人民带来的灾难。生: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长期争端所带来的不断的仇杀。生:阿富汗的长期内乱给国家带来的破坏。生:车臣的战争,以及南北朝鲜的长期对峙等等。师:我

21、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是我们能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让我们将心中的渴望化作我们共同的声音。生:(齐声朗读)“让21世纪那已经能够听到的脚步声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四、即时训练,深化内容抒情师:孩子们,你们都是和平的使者,为了和平,你能做些什么?生:(自由交谈)师:请拿起你手中的笔,大胆地写,可以给安南,萨达姆,布什或者正在深受战争苦难的小朋友写一写你的心声.生:(自由练笔,写后交流)编辑短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以“情”字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唤起学生对和平的呼吁和向往。对基础知识的把握稍有欠缺,与学习目标略有距离。(熊宁宁)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建议1.

22、课前,可布置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如:报纸、电视,了解国内外大事,关心国际动态,尤其关注最为动荡不安、仍弥漫着战争硝烟的地区局势。了解维和部队的使命、工作状况。2.可以从课题入手,提出问题,激发学习的愿望。如,这个中国孩子是谁?他发出什么呼声?他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这只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封信的内容,理清叙述顺序:问候与感谢倾诉与怀念发出呼吁。最后,通过有感情朗读、想象、讨论交流等手段,帮助学生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悲痛、缅怀、渴望和平的情感。3.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时,要运用多种手段,尽可能再现情景

23、,调动学生的情感。如:“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可让学生去想象:爸爸会呼唤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又如“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可补充一些材料,有条件的地方可补充一些真实可信的音像材料,中东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9·11”事件等,通过阅读课文和补充材料,组织学生交流观后、读后感受,让学生真切感受世界并不太平。4.要加强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训练,通过朗读来表达“我”的感情。朗读时要把握“巨大的悲痛、深切的缅怀”这一情感基调,与小作者一起倾诉、怀念,同悲、同恨。如,“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

24、巨大悲痛中”,“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应用低沉、缓慢的语调读,表达悲痛的心情。爸爸临上飞机说的话“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应用坚定的语气读,表达爸爸的坚定信心。“我”仿佛听见爸爸的“呼唤”一句是个长句,层层递进,朗读时语调应逐渐提高,特别是连用三个“和平!”更要重读,以表达强烈的感情。介绍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以及爸爸“为和平而倒下”这部分,应带着自豪、崇敬的感情来读。5.课后安排了3道练习题,第1题提出了读的要求,第2题列举了两个含义深刻的句子,要求学生理解,第3题是读、写综合训练。通过写感受,一方面进一步加深对课文

25、的理解,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这一题的训练可在课文教学后期进行,主要应抒发真情实感,感受的方面、感受的多少不必强求一律。6.本课生字词较多。“执、硕、圣、充”的声母是翘舌音,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准。另外,要注意“姨”字中“夷”的笔画,“夷”共有六画。课文中有一些专用词语,如蓝盔、征衣等,教学时,教师可直接告诉学生这些词语的基本意思。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案例一、谈话引入师:同学们,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外两位小英雄的故事,能谈谈你的感受吗?生:老师,我认为不管是“小夜莺”,还是雨来,他们都非常勇敢!生:他们的机智、勇敢让我们非常敬佩。生:在凶恶的敌人面前表现得镇定自如,真是胆识过人。生:我

26、认为战争太残酷了,我憎恨战争。生:我觉得如果世界没有战争那多好!生:战争虽然残酷,但小英雄们用勇敢、智慧,用正义去争取和平,消灭战争,值得我们学习。师:是啊,战争是残酷的,它充满了血腥。我们虽然不能阻止战争的发生,但是我们能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不信,听一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吧!出示课题: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二、质疑激趣师:从课题中,你想知道什么?生:我想知道:这个中国孩子是谁?生:他为什么要发出呼声?生:他发出了什么样的呼声?师:走进课文,置身于小作者的内心世界中,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三、初读课文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师:哪位同学自告奋勇来读

27、一读课文?(教师指名朗读,朗读中进行正音指导)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读完后交流主要内容,教师鼓励与点评有机结合。)四、品读感悟1.体会“痛失父亲”师:沐浴着和曦的春光,一家三口在涓涓溪流边散步,在美丽鲜花中嬉戏,这是多么幸福、多么惬意的事啊!可这一切对于文中的小朋友来说,却永远永远失去了。请阅读相关段落,找出描写“痛失父亲”的句子。师:再次反复朗读这些句子,抓住重点词、句用心体会。(学生边读边用心体会,然后反馈)生:当我读到“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我心里很难受,爸爸为了维护和平离家而去,他的承诺永远不会实现了,“我”

28、永远失去了最亲爱的爸爸,孩子多可怜呀!师:是啊!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就这样因为战争而破碎了。生:“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课文中小朋友写得如此清晰,可见这一幕将会永生难忘。师:最最亲爱的爸爸牺牲了,这一幕能忘吗?生:我同意刚才同学的看法,“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这血的记忆是痛苦的,我也为他伤心。师:多善良的孩子呀!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一同去感受这难忘的一幕吧!(老师配乐朗读“痛失父亲”一段,学生想象画面)生(男):老师,我想哭,没有爸爸多不幸呀!师: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生:我想象到当时机场沉寂得很,只有哭声。生:我想妈妈失去

29、了他所挚爱的人,一定痛不欲生。师:是啊,痛失亲人,只能让泪水任意流淌来解心中的悲切。生:爸爸的嘴没合上,他肯定告诉孩子别难过,要照顾好妈妈。生:爸爸也可能是在说:“和平、和平”师:骨肉分离,这种痛产生的不仅是悲伤,还有力量,还有对和平的呼唤。同学们,让我们用情、用心去朗读,一起去感受小作者的悲与苦吧!(指导感情朗读)2.体会“世界并不太平”师:可恶的战争夺去了最最亲爱的爸爸的生命,当我们还沉浸在悲苦之中时,回望如今的世界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生:老师,如今的世界并不太平,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火的硝烟。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师:“和平之花”虽然美丽

30、,但是它是很容易被破坏的。师:环顾这不安宁的世界,你能列举具体事例说说吗?生:2000年9月11日,美国纽约世贸大厦遭受恐怖袭击,顷刻间倒塌,死伤无数。师:不太平的世界,让人们不知道后1秒钟等待我们的将是什么!瞬息间的灰飞烟灭,留给我们是无尽的痛!生:阿富汗战争让无数的妇女、儿童无家可归。师:战争中妇女、儿童是真正的弱者。生:车臣恐怖分子绑架人质案,让三百多名人质死于非命。师:那里面多数是我们的同龄人。生:还有伊拉克战争,至今伊拉克人民都生活在恐怖之中。师:整天都在提心吊胆中熬过,那是怎样的一番滋味呀!师:同学们,当大量的事实展现在我们面前时,你作何感想呢?生:老师,我渴望世界和平。生:老师,我憎恨战争,我提议大家都来呼吁:我们要和平!生:我想对那些恐怖分子说:生命对于人来说是无价之宝,请爱惜它吧!生:难道鲜花、欢笑、和平、安宁不能让那些恐怖分子放下罪恶的屠刀吗?师: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心中的期盼,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是我们能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让我们将心中的渴望化作我们共同的声音。齐声动情朗读:“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2l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第 2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