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A、B案)-精选文档.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34941 上传时间:2019-01-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A、B案)-精选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A、B案)-精选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A、B案)-精选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A、B案)-精选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A、B案)-精选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A、B案)-精选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A、B案)-精选文档.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A、B案)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学习目标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

2、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认识“卓”“盔”等7个生字,会写“牺牲”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执行、维

3、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

4、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前准备收集资料,了解当今世界战事。准备反映战争的多媒体课件,如;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

5、,重点收集这些战争中儿童生活的画面。A案第一课时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都在和平的环境中生活着。可是,你知道吗?这样安定的生活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多媒体配乐播放战争场面及战争中人们的悲痛与无奈。看到这些情况你们想说些什么呢?过渡:是啊!生活在战争中的人们,他们无时无刻地在祈盼和平的降临,因为和平意味着生的希望,意味着能尽情享受阳光。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走近一位中国孩子,一位曾经被战争夺去父亲的生命、饱尝失去亲人痛苦的孩子,让我们一起去聆听这位孩子内心的呼声吧。(出示课题)重点学习第二部分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读完后想想: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着重写了

6、什么?检查生字,掌握情况。请同学们重点朗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想一想;这几段话中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请找出来,再谈谈自己的体会。集体交流;哪些地方让自己的印象最深刻?交流时,要特别关注下列语段,并按语段后的教学步骤,指导学生体会。(语段: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a.爸爸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会怎么想?b.雷利写信时想起爸爸那深情的目光和坚定的话语,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应怎样

7、把这种心情读出来。c指导朗读。(语段: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a.朗读这段话,一边读一边想;读着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b.如果当时你面对此情此景,会有怎样的感受?c.指导朗读。(语段: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

8、的圣坛上。今天,我要向爸爸献上一束最美的鲜花,因为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a.哪些同学对这段话的印象最深刻,谈谈自己的感受。b.“本来却被”,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对于在维和行动中壮烈牺牲的父亲,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学生齐读:“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怎样理解“卓越”“人道与公正的素质”?伴随着音乐,让我们和雷利一起再次缅怀用生命保卫世界和平的爸爸,齐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第二课时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听写本课新词。同桌互相检查。学习课文第三部分过渡:雷利给联合国秘书长写这封信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缅怀被战争夺去生命的父亲吗?你是从课文哪几个

9、自然段知道的?默读课文五、六、七自然段,边读边想:这几段话中哪些句子让你觉得最难理解,请画出来。着重理解下列句子: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a.你从这句话中能体会到什么?b.结合课前你们收集的资料,举出具体事例,请你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c.过渡: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更是无情的。只要有罪恶的子弹存在,“和平之花”就容易被摧残。难怪作者会说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战争给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人

10、民带来灾难,那些深受战争苦难的孩子,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呢?我这儿有一份资料,大家可以小声地读一读。(出示数据资料:在过去10年里,200多万儿童在战争中被杀死,另有600万儿童受伤,100万儿童成为孤儿。87个国家的儿童生活在6000万枚地雷的阴影中。每年陆续有1万名儿童成为地雷的受害者。目前世界各国约有30万男女少年和儿童在军队中当“儿童兵”,许多人还不到11岁。)读了这份资料,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出示难民儿童画面)战争中的孩子,饱受着战火的煎熬,阳光般的年龄却要承受那么多的不幸,此时此刻,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成千上万的儿童因为战争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失去了本来应该拥有的幸福和欢乐。正因

11、为这样,作者在文章最后发出强烈的呼吁。鼓励学生反复朗读最后一段,边读边体会作者的情感,边读边表达自己的感受。指导实践,升华情感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雷利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下这封信。那么,我们能够做点儿什么呢?从大家的发言中,我能感受到你们对和平的期盼。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这段话,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学生声情并茂朗读最后一段。课外延伸短暂的40分钟的课堂让我们无法停止对和平的呼唤。“和平、和平、和平”的心声永不停息。同学们行动起来吧!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给那些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也可以召开“制止战争,保卫和平”的主题班会。因为,让和平永驻人间不仅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更是

12、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共同心愿!B案谈话引入谈话:同学们,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外两位小英雄的故事,能谈谈你的感受吗?过渡:是啊,战争是残酷的,它充满了血腥,但它也是震撼人心的、壮丽的。因为在争取人类的和平中,许多战士牺牲了他们的宝贵生命。听一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吧!(出示课题)质疑激趣从课题中,你想知道什么?过渡:走进课文,置身于小作者的世界中,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初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教师指名朗读,朗读中进行正音指导。学生再读课文,看看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品读感悟感悟“痛失父亲”。过渡:沐浴着和曦的春光,一家三口在涓涓溪流边散步,在美丽鲜花中嬉戏,这是多么幸福、多

13、么惬意的事啊!可这一切对于文中的同学来说,却永远永远地失去了。a.请阅读相关段落,找出描写“痛失父亲”的句子。b.反复朗读这些句子,抓住重点词、句,想象当时的情景。C.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d.指导朗读。感悟“世界并不太平”。a.过渡:可恶的战争夺去了最最亲爱的爸爸的生命,当我们还沉浸在悲苦之中时,回望如今的世界又是怎样一番景象?b.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c.联系事例谈谈不太平的世界。d.同学们,当大量的事实展现在我们面前时,你做何感想呢?e.过渡: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心中的期盼,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是我们能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让我们将心中的渴望化作我们共同的声音。f.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书信格式的写法每段讲了什么内容。全文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仿照课文写法给别人写一封信。第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