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细胞质流动-精选文档.ppt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36047 上传时间:2019-01-24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一:细胞质流动-精选文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实验一:细胞质流动-精选文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实验一:细胞质流动-精选文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实验一:细胞质流动-精选文档.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实验一:细胞质流动-精选文档.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一:细胞质流动-精选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一:细胞质流动-精选文档.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实 验 室 守 则,1、不迟到,不早退,更不能无故缺课; 2、进实验室要穿白大褂。实验室内禁止喧哗。 3、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熟悉实验的内容。 4、实验中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及结果; 5、在实验的过程中制造的任何垃圾都要丢到垃圾筐里(或先放在自己的桌面废物缸内),严禁随地投弃!,实 验 室 守 则,6、实验器具应保持清洁,用过的玻璃器皿必须洗净后放回原处。实验台面应保持整洁,仪器、药品摆放整齐。公用试剂及用具盒用完后,应立即盖好放回原处。 7、执行值日生制度,每天安排3-4人值日,其职责是负责实验器具的整理、操作台、水槽、地板等实验室卫生工作。 8、保证安

2、全 9、实验结束后认真分析和总结,实事求是、独立地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实验项目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实验材料,实验试剂,实验仪器)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重点) 分析和讨论(重点) 参考文献,实验一、细胞质流动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二、叶绿体的分离与荧光观察 实验三、线粒体的制备与活性鉴定 实验四、细胞膜的渗透性与植物液泡系的观察 实验五、细胞的凝集反应与细胞融合 实验六、动植物细胞骨架的观察 实验七、细胞吞噬作用和细胞中过氧化物酶的显示 实验八、电子显微镜演示,细胞生物学实验安排,第2-9周36学时,实验一 细胞质流动及其影响因素,细胞生物学实验,观察植物

3、细胞质流动现象 了解影响细胞质流动的因素,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在多种植物的细胞中都能观察到植物细胞质流动现象,它是细胞活动强弱的重要指标。 细胞质流动现象的产生,是细胞骨架中微丝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相互滑动的结果。 细胞质流动要消耗能量,受各种因素诸如温度、渗透压及各种离子的影响。,引起细胞质流动的因素,内因 微丝束(肌动蛋白纤维)、肌球蛋白、ATP 外因 物理:温度、光、机械刺激 化学: pH、电解质、非电解质、渗透压、呼吸抑制剂,细胞质流动的主要形式,细胞质环流:在液泡发达的植物(如黑藻、 轮藻、伊乐藻)细胞中,细胞质成薄层沿着细胞膜以一定的速度和方向循环流动。这种不断地循环流动称为细胞质环

4、流。 穿梭流动:穿梭流动是细胞质流动的另一种形式,它与环流不同,是向相反方向来回穿梭。由于流动方向在一定时间内来回交换,因此叫穿梭流动。 布朗运动:在活细胞中可以看到细胞质内的许多小颗粒在无规则地跳动着,这在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更为明显,叫做布朗运动。布朗运动的产生除了与微丝的存在有关外,还与微梁网格的收缩有关。,实验材料试剂仪器,实验材料:紫鸭趾草花丝,黑藻(水王荪、轮叶黑藻)叶。,实验材料试剂仪器,实验试剂: 0.17 mol/L, 0.35 mol/L, 1 mol/L 氯化钠 0.17 mol/L, 0.35 mol/L , 1 mol/L 丙二酸钠 1 mmol/L 2,4二硝基酚(d

5、initrophenol, DNP) 1 mol/L 甘露醇 实验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尖头镊子,刀片,吸水纸等,丙二酸钠,结构简式:NaooC-CH2-COONa 丙二酸在结构上与琥珀酸(丁二酸)相似,可与琥珀酸竞争和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中心结合。 若琥珀酸脱氢酶与丙二酸等结合,则不能再与琥珀酸结合而使之脱氢,产生抑制作用,且抑制程度取决于琥珀酸与抑制剂在反应体系中浓度的相对比例,所以这种抑制是竞争性抑制。,乙酰CoA,三羧酸循环,电子传递(氧化),磷酸化,脂肪,多糖,蛋白质,脂肪酸、甘油,葡萄糖、其它单糖,氨基酸,大分子降解成基本结构单位,小分子化合物分解成共同的中间产物(如丙酮酸、

6、乙酰CoA等,共同中间产物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脱下的氢由电子传递链传递生成H2O,释放出大量能量,其中一部分通过磷酸化储存在ATP中。,+Pi,生物氧化的三个阶段,三羧酸循环,2,4-二硝基酚(DNP),结构式 DNP是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剂 ,解偶联剂使氧化和磷酸化脱偶联,氧化仍可以进行,而磷酸化不能进行,解偶联剂作用的本质是增大线粒体内膜对H+的通透性,消除H+的跨膜梯度,因而无ATP生成,解偶联剂只影响氧化磷酸化而不干扰底物水平磷酸化,解偶联剂的作用使氧化释放出来的能量全部以热的形式散发。 2,4-二硝基苯酚(DNP)等药剂因阻碍磷酸化(形成高能磷酸键),会抑制或减慢细胞质流动,细胞质流动

7、及其影响因素 载玻片,滴12滴蒸馏水 紫鸭趾草雄蕊花丝(黑藻嫩叶)装片低倍物镜(10)观察高倍物镜(40)观察吸水纸吸干水加试剂记录细胞质停止流动的时间 吸水纸吸干加清水 流动是否能恢复,实验步骤,实验设计:不同因素对细胞质流动的影响,渗透压: 0.17 mol/L 0.35mol/L NaCl 1.0mol/LNaCl溶液(高渗) 1 mol/L 甘露醇 生物氧化抑制剂: 1mmol/L 2,4-二硝基酚(解偶联剂) 0.17、0.35、1.0mol/L丙二酸钠溶液(竞争性抑制剂),注意:高浓度丙二酸钠有双重影响,黑藻叶,紫鸭趾草花丝毛,实验结果,注意事项,选 材(老与嫩叶) 细胞质流动的形

8、式与方向 细胞质流动的快慢(未加试剂前) 加入试剂量(当装片中的水份没完全吸干,则影响加入试剂的实际浓度) 计时,实验报告,1.绘制紫鸭趾草雄蕊花丝毛(或黑藻)细胞质流动图 (标明流动方向) 。 2.记录各种因素对细胞质流动影响的结果(如流动停止的时间与流动能否恢复),并分析原因(可以表格形式完成)。,记录加入各种化学试剂后细胞质流动停止的时间,并分析原因。,思考题,1 如何理解细胞质流动原理? 2 胞质环流有何特点? 为什么?,渗透压计算,稀溶液的渗透压可根据范荷夫公式计算: P=iCRT 参数说明 C:溶液的摩尔浓度; R:气体常数(0.083升巴摩尔-1度-1); i:渗透常数,i=1+(n-1);n:1分子解离后所得离子数,:电离度; T:绝对温度,(注:对于完全离解的电解质溶液,其渗透常数为离解的阴阳离子总数),实验结果分析,我们得出的结果,各不相同,原因何在? 实验材料 环境温度 细胞定位 操作方法 加入试剂量 处理时间 重复实验 关于生物绘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