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提呈细胞-文档资料.ppt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38698 上传时间:2019-01-25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4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原提呈细胞-文档资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抗原提呈细胞-文档资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抗原提呈细胞-文档资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抗原提呈细胞-文档资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抗原提呈细胞-文档资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原提呈细胞-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原提呈细胞-文档资料.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本章教学大纲,【目的要求】 1. 掌握 抗原递呈细胞的概念和种类;抗原递呈细胞的重要标志(B-7分子和MHC类分子)。 2. 熟悉 抗原提成途径。 3. 了解 各类抗原递呈细胞的抗原提呈特点。 【教学内容】 1. 抗原递呈细胞的概念和种类;抗原递呈细胞的重要标志(B-7分子和MHC类分子)。 2. 比较成熟与不成熟APC的特点。 3. 抗原提成途径。 4. 各类抗原递呈细胞的抗原提呈特点。,抗原提呈细胞 (antigen-presenting cell, APC),是指能摄取, 加工处理抗原, 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在机体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类细胞能辅助和调节T

2、细胞、B细胞识别抗原并对其产生应答,故又称为辅佐细胞(accessory cell),简称A细胞。,第一节 抗原提呈细胞的种类,专职抗原提呈细胞(professional APC): 组成性表达MHCII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能摄取并处理和提呈抗原的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B细胞。抗原提呈能力强。,非专职APC(non-professional APC) : 在某些活性分子刺激下能被诱导表达MHC-II类分子并能处理和提呈抗原的细胞 。包括:内皮细胞;纤维母细胞;上皮及间皮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抗原提呈能力弱。 广义APC:指能加工处理抗原并以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的形式提

3、呈抗原信息的所有细胞。,一、树突状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 是一群异质性的细胞, 抗原提呈功能最强, 是唯一能够激活初始型T细胞的专职APC DC的共同特性 起源于骨髓CD34+细胞 不成熟的DC可摄取并处理抗原 不成熟DC膜表面有较多趋化因子受体 不成熟DC遇到危险信号后迁移到淋巴器 官并发育成熟 成熟的DC具有较强的抗原提呈能力,(一)DC来源,树突状细胞发育过程,(二)DC的组织分布,分类及功能性亚群,1. 分布及分类 (1)淋巴样组织中的DC 并指状DC: 分布于淋巴组织胸腺依赖区和次 级淋巴组织 滤胞样DC: 分布于外周淋巴器官淋巴滤泡生 发中心 边

4、缘区DC,(2)非淋巴样组织中的DC 间质性DC: 分布于实质器官间质毛细血管附近 郎格汉斯细胞: 位于表皮和胃肠上皮部位 (3)体液中的DC 输入淋巴液中的DC及外周血中的DC,2. DC的发育及迁移 骨髓及外周血中的前体细胞 外周非淋巴组织中的未成熟DC 输入淋巴管及外周血中的移行DC 外周淋巴组织中的成熟DC,树突状细胞迁移成熟过程中生物学特性的变化,3. 成熟髓样DC功能亚群 DC1亚群: 产生IL-12,诱导TH0向TH1细胞分化 DC2亚群: 产生IL-4,诱导TH0向TH2细胞分化 DC3亚群: 产生IL-10, 诱导免疫耐受,(三)DC的表面标志及生物学特征,1. DC典型特征

5、 树突状形态 膜表面高表达MHC II类分子和其他共刺激分子 能移行至淋巴器官 可刺激初始型T细胞活化,2. DC表面标志 髓系DC: 以CD11、CD11、CD13,CD33为标志 人淋巴样DC: CD11c/CD123+/BDCA2+/CD45RA+/CD4+ 人DC主要特征性表面标志: CD1,CD11,CD83 小鼠DC特异性标志: 33D1,NLDC145,未成熟DC和成熟DC的比较,(四)DC的生物学功能,摄取,加工处理并提呈抗原 参与中枢和外周免疫耐受的形成 参与免疫记忆的维持 分泌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应答 临床应用,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组成: 骨髓内的前单核细胞 外周血中的单核细

6、胞 组织内的巨噬细胞 功能: 吞噬杀伤病原微生物 抗原提呈 调节免疫应答 参与炎症,组织修复及组织再生,三、B淋巴细胞,抗原提呈 通过BCR特异性识别,结合并内化抗原,在低浓度可溶性抗原的提呈中起重要作用 参与体液免疫应答,第二节 抗原的处理与提呈,抗原加工( antigen processing ): APC将胞浆内自身产生或摄入胞内的抗原消化降解为一定大小的抗原肽片段,与胞内MHC分子结合成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表达在细胞表面的过程。 抗原提呈( antigen presenting): APC将其表面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提呈给T细胞,供TCR识别,诱导T细胞活化的过程。,APC

7、加工处理的抗原种类: 外源性抗原(exogenous antigen): 通过吞噬或吞饮等作用被APC从细胞外摄入的抗原,以抗原肽-MHC I I类分子复合物形式提呈给CD4+T细胞 。 内源性抗原(endogenous antigen): 细胞内合成的抗原,以抗原肽-MHC I类分子复合物形式提呈给CD8+T细胞 。,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的产生,一、外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 (溶酶体或MHC II类途径),摄取抗原,吞噬小体,吞噬溶酶体,MHC-类分子,Ii链,复合体,MHC,+,抗原肽MHC-类分子复合物,Ii链降解,外源性抗原加工,处理及提呈,二、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 (胞质溶

8、胶或MHC-I类途径),胞浆内的抗原,经酶降解成小的肽片段,与MHC-类分子结合成复合物,然后转送到细胞膜表面,供CD8+ T细胞识别的过程。,内源性抗原加工,处理及提呈,三、脂类抗原的CD1分子提呈,CD1分子:非经典MHC I类分子 提呈抗原:提呈糖脂或脂类抗原供CD1限制性 T细胞识别 CD1限制性T细胞:CD4-CD8-T; TCRT 细胞,NKT细胞等 CD1抗原提呈意义:在机体抗微生物感染和对 脂类抗原的应答中起重要作用,CD1分子抗原提呈途径,四、交叉提呈,外源性抗原: MHC-I类分子途径提呈给CD8+ T细胞 内源性抗原: MHC-II类分子途径提呈CD4+T细胞,交叉提呈途径,思考题,抗原提呈细胞的定义及种类。 树突状细胞的表面标志及生物学功能。 以郎格汉斯细胞为例说明APC在迁移成熟过程中生物学特性的变化。 外源性抗原及内源性抗原的抗原提呈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