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窦娥冤.ppt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42811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 窦娥冤.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1 窦娥冤.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1 窦娥冤.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窦娥冤.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 窦娥冤.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戏曲和中外话剧 1 窦娥冤,天下誓,誓誓不及孝妇三桩灵誓; 世上怨,冤冤难比窦娥千古奇冤。,书香晨读,课前预习,课堂探究,技法提炼,时文赏读,随堂检测,书香晨读 开卷有益,硬汉关汉卿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

2、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赏析:唱词体现了一种为世不容而来的不屈,喷射出一种与传统规范相撞击的愤怒与不满!正由于对黑暗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关汉卿才用极端的语言来夸饰他那完全市民化了的“书会才人”的全部生活。在这大胆又略带夸饰的笔调中,深蕴一种豪情,一种在封建观念压抑下对个人智慧和力量的自信。,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文本助读,1.走近作者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人, 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 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 称为“ ”。生卒年不详。他一生“不屑仕进”,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他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他一生主

3、要从事戏剧活动,不仅写剧本,而且登台演唱,借助元杂剧来揭露现实黑暗,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愿望。关汉卿剧作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他同情弱小,憎恶强权。他的剧作既深刻地反映了现实,又放射着理想的光辉,深受人民喜爱。他善于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深邃复杂的内心世界。他的戏剧语言不事雕琢镂饰,呈其朴实自然的本色,又有艺术韵味,因此他被历代评论家评为本色派之首。他比英国戏剧大师 出生早三个多世纪,一生创作的杂剧有60多部,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 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答案: 元杂剧 元曲四大家 莎士比亚 窦娥冤,2.写作背景,元朝统治

4、者入主中原以后,为了巩固其统治,在政治上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分化政策,吏治腐败,社会混乱,民不聊生。下层人民经常受到高利贷的盘剥,地痞无赖的敲诈,过着啼饥号寒、卖儿鬻女的生活,社会矛盾尖锐复杂。而吏治昏聩,法度不公,恶人横行,百姓无处申冤则是那个社会的写照。 窦娥冤的故事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作者并没有局限在传统故事里,而是紧扣当时的社会现实,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真实面目。,3.备用知识,(1)元杂剧 元杂剧是在金代剧本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既有自身的特点,又有严格的体制。

5、将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相结合、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一楔子,演一个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是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折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是一个音乐组织的单元。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子。楔子,四折以外所增加的独立段落,篇幅短小。一般放在剧首,类似现代戏曲中的序幕;有时也用在两折之间,衔接剧情,类似现代戏曲中的过场戏。,角色:末、旦、净、丑。 末、旦: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

6、女配角有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子。 丑:俗称“小花脸”,大多扮演男次要人物。 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戏剧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对观众说的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2)“苌弘化碧”“六月飞雪”“东海孝妇”典故的出处 “苌弘化碧”出自庄子外物:人

7、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沉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 “六月飞雪”化自“六月飞霜”。“六月飞霜”出自太平御览: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之王,王系之狱。仰天哭,夏五月为之下霜。 “东海孝妇”出自汉书于定国传: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3)中国古代十大悲、

8、喜剧 十大古典悲剧:马致远汉宫秋、纪君祥赵氏孤儿、高则诚琵琶记、冯梦龙精忠旗、孟称舜娇红记、李玉精忠谱、洪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方成培雷峰塔、关汉卿窦娥冤。 十大古典喜剧:关汉卿救风尘、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康进之李逵负荆、郑廷玉看钱奴、施君美连闺记、康海中山狼、吴炳绿牡丹、高濂玉簪记、李渔风筝误。 (4)元杂剧四大悲剧及四大爱情剧 四大悲剧: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4.文化积累 (1)嫡:封建宗法制度下家庭的正支(跟“庶”相对)。 (2)秀才:秀才是中国古代选拔官

9、吏的科目之一。亦曾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东汉因避光武帝名讳,遂改称茂才。隋代始行科举制,设秀才科。明清时期,秀才亦专用以称府、州、县学生员。 (3)筹:古时计数和占卜用的工具。 (4)袛候:职官名。宋代祗候分置于东、西上阁门,祗候分佐舍人。元代各省、路、州、县分别设祗候若干名,为供奔走驱使的衙役。元明亦指官府衙役,势家仆从头目。 (5)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基础积累,1.辨字注音,(2)多音字,答案:(1)嫌弃/赚取/谦虚 (2)晦气/教诲/侮辱 (3)错勘/湛湛/斟酌 (4)昨宵/云霄 (5)田畴/燕侣莺俦 (6)阑珊/姗姗 (

10、7)恓惶/栖息 (8)忤逆/木杵 (9)前合后偃/揠苗助长 (10)亲眷/誊写 (11)暑气暄/喧哗 (12)尸骸/惊骇,2.辨形组词,答案:(1)孤零零的一个人。形容孤单没有亲人。 (2)指受了气强自忍耐,不说什么话。 (3)顺应趋势办事。 (4)一点消息也没有,形容失去联系或没有方式联系。,3.成语梳理 (1)孤身只影: (2)忍气吞声: (3)顺水推船: (4)杳无音信:,答案:(5)形容夫妻互敬互爱。 (6)形容贫穷的一无所有。,(5)举案齐眉: (6)一贫如洗:,课堂探究 合作学习,结构图解,1.【对应考点:赏析作品内涵】窦娥是被当时昏聩的官吏屈判的,为何要在【滚绣球】一曲中指责天地

11、日月鬼神呢?,参考答案:在封建社会里,人民不仅受到封建政权的迫害,而且受到神权的严重束缚。按世俗的观念,天地鬼神应明察世上是非,主持人间公道。封建官吏为了愚弄人民,也每每以青天自称。窦娥起初也受到神权思想的严重影响,相信“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然而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逐渐觉醒过来,终于看清了“衙门自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的社会真面目。在【滚绣球】一曲中,她猛烈地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使恶人得以横行,善良的人横遭杀戮。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际上也就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表现了窦娥初步而朴素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广大人民对封建统治的不满和反抗。,重

12、点突破,2.【对应考点:赏析作品内涵】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反映了什么?,参考答案:,3.【对应考点:欣赏作品形象】戏剧与小说一样,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试结合课文内容分析,窦娥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性格?,参考答案:窦娥是一个勤劳善良、坚强刚烈、富有反抗精神、具有封建贞节观念的古代年轻妇女的典型形象。 坚贞的窦娥:窦娥一生命苦,三岁丧母,七岁父亲离去,十七岁成婚,不久丧夫,但她坚决不改嫁,对婆婆的同意改嫁很是不满,对张驴儿父子的逼迫更是深恶痛绝,表现出无比的坚贞。 反抗的窦娥:誓死不放过张驴儿,对天地鬼神的指责、亢旱三年,都是反抗精神的表现,而窦娥对神权的大

13、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反映了她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 善良的窦娥:在押赴刑场时,窦娥要求走后街。自己已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还是如何不使年迈孤寂的婆婆伤心,这是何等的善良啊! 不屈的窦娥:窦娥在刑场发的三桩誓愿,是她宁折不弯、刚强不屈性格的体现,显示了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参考答案:(1)人物与环境的对比 人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环境制约着人物的命运,但人物对环境也有一定影响。窦娥冤充分利用人和环境的对比,揭露了社会的无比黑暗。强大的法律武器和弱小无助的女子,杀气腾腾的场面与呼告无门的死囚,这些力量悬殊的对比,预示了一场弱肉强食的惨

14、剧即将发生。而三伏天的酷热与三伏天下雪的对比又表现了窦娥之冤感天动地。 (2)人物自身性格的对比 面对冤情,窦娥以誓愿抗争,要以自己的冤情昭示于众;她还以“楚州亢旱三年”来报复,集中体现了她的反抗精神。面对年迈的婆婆,窦娥宁愿牺牲自己,虽衔冤即将被处斩,却仍然挂念婆婆,充分展现了窦娥性格的刚强不屈、温柔善良。 (3)情节上虚与实的对比 在情节上,人物的生活经历,社会的黑暗,官吏的昏聩,窦娥的冤情,这是实写。而“三桩誓愿”的应验,则是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夸张,以突出窦娥的冤情,这是虚写。誓愿应验这一浪漫主义情节正是依托前面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描写,才有可能“合情合理”,收到感人的艺术

15、效果。,4.【对应考点:分析作品主题、表现手法】本剧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对比来塑造人物,突出主题,取得了震撼人心的效果,试作赏析。,浪漫主义手法 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于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瑰丽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和热情奔放的语言等来塑造形象,揭示主题。 1.敢于进行瑰丽的想象。浪漫主义写作常常突破现实的樊篱,在思想相对自由的情况下开辟思维新空间。因此,要敢于想象,并与现实对接。现实中吴承恩不敢造封建皇帝的反,但他在西游记里塑造了一个孙悟空,上天入地,七十二番变化,无所不能,并以“齐天大圣”的名义,与天地第一权威人物玉皇大帝相抗衡,令普天之下遭受奴役

16、的人们欢欣鼓舞。,高考小贴士,2.敢于运用夸张、隐喻、象征、变形、时空错位等一些前卫手法。浪漫主义文学惯用对比、夸张和想象,用词也倾向于华丽。浪漫主义写作寻求强烈的艺术效果,追求异乎寻常的情节,描写异乎寻常的事件,刻画异乎寻常的性格,塑造超凡、孤独的叛逆形象,这就需要运用夸张、隐喻、象征、变形、时空错位等手法。 3.内容多关注自然风光、历史典故,情感侧重于人的主观感受,注重对人的梦境、幻觉的描写。,窦娥是一个淳朴、善良、坚强、孝顺的女子,但最终却落了个身首异处的悲惨结局,造成窦娥悲惨结局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观点争鸣,思路提示一:高利贷的压迫。这是窦娥悲惨结局的远因。窦娥的父亲窦天章因上京取应,

17、借了蔡婆二十两银子,第二年本利一共要偿还四十两,窦天章无奈之下只好将七岁的女儿窦娥卖与蔡婆做了童养媳。元朝的高利贷十分厉害,有一种叫“羊羔利”的高利贷,羊产羔时本利对收,本利每年倍增。窦天章借的就是这种“羊羔利”,借了一年债,第二年就得把女儿卖出去才能还清。这就真实揭露了元代高利贷的残酷,又为窦娥后来的不幸命运作了铺垫。,思路提示二:流氓地痞的压迫。这是窦娥悲惨结局的近因。流氓横行是法制松弛、社会黑暗的一种体现。在光天化日之下,窦娥婆媳遭到流氓张驴儿父子无端的骚扰与迫害,尊严和合法权益被随意践踏。剧作通过窦娥的结局,把批判的矛头引向物欲横流的元代黑暗的社会现实。 思路提示三:元代吏治的腐败。这

18、是造成窦娥悲惨结局最直接的原因。窦娥本以为官府会主持公道。没料到昏官桃杌不分青红皂白地逼供。安分守己、手无寸铁的窦娥,被封建法制机关冤枉致死,这一冤案深刻地暴露了元朝官府衙门不为平民百姓做主的本质。,技法提炼 写法借鉴,1.生动的人物对白,舒缓有度的戏剧冲突 关汉卿驾驭语言的能力是惊人的,他可以根据生活本身所提供的语言来反映现实,让语言充分为剧情和人物性格服务。如窦娥对婆婆的一段说白,出自这个封建社会小媳妇之口是那样的贴切,表现得是那么自然、生动。 随着戏剧冲突由急转缓,由怯转伤,抒情气氛加浓,窦娥的性格更加完美。一个完美的善良的妇女,竟然惨遭如此的冤屈,被诬陷为杀人凶手,足见当时的社会是何等

19、的黑暗。这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还为悲剧的产生蓄足了势,起到了深刻批判封建社会的作用。,2.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 作品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了三桩誓愿应验的超现实情节,反映了人们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它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充满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3.多曲连用,铺陈渲染 元杂剧中的曲词普遍具有抒情性强的特点,并且对人物的感情反复铺陈渲染,务尽务透。如本剧第一折里的“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等几段曲词,是表现窦娥对自己的命运的悲叹的。她先说自己“满腹闲愁”,老天知道了都会伤感;再尽情倾诉自己愁苦的情

20、状;接着她感叹自己的愁苦没有尽头,随即简略回顾了她不幸的人生遭遇;最后她无可奈何地宽慰自己,把自己的不幸命运归因于前世注定,为了来世的幸福,此生她要好好积德。这几段曲词将窦娥内心的痛苦、愁闷表现得淋漓尽致,扣人心弦。,随堂检测 巩固学习,基础知识,(原创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亿万农民庆祝丰收、享受丰收的节日,是五谷丰登、 的生动体现,有利于进一步彰显“三农”工作重要地位,有利于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有利于发扬中华农耕文明的优秀文化传统。 农事节庆有传统,我国古代就有庆五谷丰登的习俗;各地有探索,不少地方根据特色,开展了观花赏景、采摘体验、农业嘉年

21、华等活动;市场有需求,乡村旅游、观光农业 ,广大居民有参与农事、品味乡愁的意愿。发展有基础,我国农业连年丰收,农民持续增收,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村社会保持长期稳定。我国地域辽阔,农事品类全, ( ),为何把“中国农民丰收节”定在秋分?春种秋收,春华秋实,秋分时节 ,最能体现丰收的喜悦。秋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既是秋耕、秋收、秋种的重要时节,也是稻谷飘香、蟹肥菊黄、踏秋赏景的大好时节。将秋分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兼顾南北方,既便于城乡群众参与,也利于展现农业丰收成果。 (人民日报2018年06月22日,有改动),1.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秋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

22、既是秋耕、秋收、秋种的重要时节,也是稻谷飘香、蟹肥菊黄、踏秋赏景的大好时节。将秋分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兼顾南北方,既便于城乡群众参与,也利于展示农业丰收成果。 B.秋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既是秋收、秋耕、秋种的重要时节,也是稻谷飘香、蟹肥菊黄、踏秋赏景的大好时节。将秋分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兼顾南北方,既便于城乡群众参与,也利于展现农业丰收成果。 C.秋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既是秋收、秋耕、秋种的重要时节,也是稻谷飘香、蟹肥菊黄、踏秋赏景的大好时节。将秋分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兼顾南北方,既便于城乡群众参与,也利于展示农业丰收成果。 D.秋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既是秋耕、秋种、秋收的重

23、要时节,也是稻谷飘香、蟹肥菊黄、踏秋赏景的大好时节。将秋分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兼顾南北方,既便于城乡群众参与,也利于展现农业丰收成果。,解析:C “秋耕、秋收、秋种”语序不当,应调为“秋收、秋耕、秋种”,排除A、D项;“展现”与“成果”,动宾搭配不当,把“展现”改为“展示”,故选C。,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使“中国农民丰收节”成为有特色、有人气、有影响的农民节日。 B.“中国农民丰收节”一定会办成有特色、有人气、有影响的农民节日。 C.把“中国农民丰收节”办成有特色、有人气、有影响的农民节日。 D.有特色、有人气、有影响的“中国农民丰收节”越来越受大家欢

24、迎。,解析:B 本文陈述的主体对象是“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国农民丰收节”作为本句主语才合适,排除A、C项。而上文讲到举办丰收节的各种外部条件,此处应做总结,表示这个节日会成为有影响的节日,D项与上文衔接度不如B项。,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国泰民安 方兴未艾 风驰电掣 满载而归 B.河清海晏 蒸蒸日上 一日千里 满载而归 C.河清海晏 方兴未艾 风驰电掣 硕果累累 D.国泰民安 蒸蒸日上 一日千里 硕果累累,解析:D (1)国泰民安:国家太平,人民安乐。河清海晏:指黄河的水清了,大海也平静了。比喻天下太平。语境中“国泰民安”更全面。(2)方兴未艾:指事物正在

25、发展,尚未达到止境或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蒸蒸日上:形容事业一天天向上发展。语境中“乡村旅游、观光农业”不是新生事物。(3)一日千里:指马跑得很快,一天能跑一千里。后比喻进展极快。风驰电掣:形容像刮风和闪电那样迅速。语境中强调的是进程快。(4)硕果累累:指秋天丰收时树上的果实茂盛的样子。现在常引申为某人的作品很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满载而归:装满了东西回来,形容收获极丰富。“硕果累累”与前面“春华秋实”语意契合。,4.下面是一封推荐信,其中有几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 修改。 推荐信 大学招生办: 兹有我校高三(一)班阳光同学,拟参加你校自主招生考试。该生学习成绩显著

26、,综合素质优良。一直荣任我校晨曦文学社社长,热爱文学,爱好写作,曾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有多篇大作发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上。希望该生能得到你校文学院的垂爱。 特此推荐。 中学 2018年3月19日,解析:为表示对该大学的尊重,“你校”应改为“贵校”;“成绩显著”搭配不当;“荣任”称人光荣担任某职位,用在此处不妥;“大作”往往表示别人的作品,这里是说自己推荐的学生的文章;“垂爱”指上对下赏识爱护,与语境不符。,答案:“你校”改为“贵校”,“显著”改为“优秀”,“荣任”改为“担任”,“大作”改为“作品”,“垂爱”改为“垂青”。,5.为提高学生社团活动开展能力,某中学学生会计划举办一次

27、G20峰会模拟会议活动,活动安排如下图,请用一段话介绍G20峰会模拟会议活动安排的流程,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解析:此活动安排流程主要有三大步,然后分别又有几个环节,表述时要信息完整,语言通顺。,答案:G20峰会模拟会议活动由筹备、活动和总结三个阶段构成。筹备阶段包括成立各国代表团和选举大会秘书长两项内容;活动阶段安排了经济交流论坛和文化交流论坛;总结阶段则进行最佳代表团评选活动。,课内阅读,阅读课文第三折“外扮监斩官上”至“只落得两泪涟涟”,回答69题。 6.【对应考点:概括作品主题】下列对戏剧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

28、遭刑宪”揭露了元代严密的法网和封建吏治的黑暗 残酷。 B.“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暗示了本折戏中窦娥伏法,显示了窦娥拼死反抗的 决心。 C.【滚绣球】这首曲词虽然强烈地指责了“天地”的不公,但最后“只落得两泪涟涟”,明确地表现出窦娥虽然有反抗精神,但并不彻底。 D.【滚绣球】这首曲词申诉了女主人公无端被诬陷之后,深切盼望官府主持公道,最终却陷入了孤苦无助的境地,因而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渺茫的天地鬼神身上。 E. 【滚绣球】这首曲词表面看是对“天地”的控诉,实际上是窦娥对昏聩的官吏,腐败的政治,直至整个封建统治的怀疑和否定。,解析:AE B项,“暗示”不当,此时已被判死罪;“显示了窦娥拼死反抗的决心

29、”不正确,此句体现不出窦娥的反抗精神。C项,“不彻底”说法不对。D项,“把希望寄托在渺茫的天地鬼神身上”不当。,7.【对应考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作品表现手法】第一段科白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解析:概括第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从“押正旦带枷上”“监斩官去法场上多时了”等语句入手,分析作用时要从押赴刑场这一特定场面入手分析。 答案:这段科白描写了押解窦娥的情景,渲染了一种肃杀可怕的气氛。,8.【对应考点:分析作品形象】请简要概括【滚绣球】一曲中窦娥的情绪变化过程。,解析:可以根据窦娥唱词中的内容逐层地归类,分析其情绪的变化过程。 答案:相信传统、怀疑质问、揭露黑暗、彻底否定、一声悲泣。,9

30、.【对应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概括作品主题】请简要分析“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一句的含意。,解析:要指出话语中对现实的批评,并分析出话语中所体现的人物的性格特点。 答案:这是作者借窦娥之口对封建社会所做的猛烈抨击和尖锐批判,也表现了窦娥思想意识的逐渐觉醒和大胆的反抗精神。,时文赏读 延伸学习,在毕业季播种新希望 毕业季来临,一所大学以高铁票为模板制作了海报:起点站是母校,下一站是“前程似锦”站。青春不散场,梦想今起航。如何帮助新毕业的大学生既快又稳地融入社会,让他们顺利迈出职业生涯第一步,可说是需要全社会共同思考的问题。,【思维借鉴】,拟题简洁明了,中心突出。

31、以大学生“高铁票”海报这一热点新闻,切入毕业生的就业话题,新颖、别致。,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820万人,再创历史新高。统计显示,我国一季度GDP增速达6.8%,城镇新增就业330万人。稳健的经济增长态势,为就业提供了根本保障。同时,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给今年的就业带来了一些新特点。相关就业调查发现:城市群正在崛起,一些表现抢眼的二、三线城市,迅速成为吸引应届毕业生的新磁场;陪跑师、无人机飞手等新职业层出不穷,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推升了服务业的换代,给就业创业提供了丰富的选择。多元多样的就业创业选择,映照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引用数字,具体、客观。对二、三线城市现状的分析精准、可靠。

32、,当然,就业上结构性的不平衡依然存在。例如,高校毕业生就业过度集中于一线城市,导致竞争压力过大;又如,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相匹配,造成部分毕业生竞争力不强。巧解结构性难题,离不开多措并举。去年以来,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深入实施,让毕业生看到了更广阔的发展舞台;一些高校针对新兴产业开设电子商务、信息化物流、物联网工程等专业课程,为大学生提供了对接行业要求的知识技能;不少地方还设立创业导师制度,在创业者和投资机构之间牵线搭桥,为年轻人创新创业提供智力与资金支持丰富多元的支持政策,密集推出的新举措、新办法,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当然,就业上结构性的不平衡依然存在”,此一层转折,对就业前景

33、的分析更为全面。,同时,优化就业市场的资源配置,也要让供求双方的信息有效对接。当下的校园招聘,有些甚至还停留在20多年前的摆地摊方式。一些二、三线城市、新兴企业求贤若渴,却因为流动校招的费时费钱而烦恼;而一些志在远方的毕业生,也常常因跑招聘会、海投简历的奔波低效而却步。尽量减少相互机会的浪费,是促就业的应有之义。无论是执法部门加大对求职中介的管理,还是互联网企业打造信息透明的招聘平台,都是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做出的有益探索。,对校园招聘方式的落伍与毕业生跑招聘会的低效进行了客观分析,并提出了合理建议。条分缕析,逻辑严密。,充分就业的实现,更离不开健康、积极、多元的就业观念。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

34、持续发展,我国就业市场的需求多样多变,年轻人更加追求个性化的职业选择,以往的一些“铁饭碗”“金饭碗”反而可能遇冷。求新求变的同时,也不应摒弃传统智慧和价值理念。比如在择业过程中,既要避免只顾眼前、不计长远的急功近利,也要警惕“慢就业”变“懒就业”,甚至“宅”在家中一味“啃老”。社会本身就是一所大学,对毕业生来说,及早做好职业生涯的长期规划,尊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提升自身能力、积累职业资源。,就改变择业观念展开分析论证,启示毕业生思索及早做好职业生涯长期规划的必要与重要。,“远方在等待着你们,远方始于你们的脚下。”毕业临别之际,有校长这样勉励毕业生。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国家都给予了充分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社会也已形成积极进取、开放包容的创新氛围,年轻人完全可以遵从内心、根据自身特点做出选择。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找寻到自己的坐标,这对个人来说收获的是幸福,对社会来说种下的就是希望。 人民日报(2018年06月28日),结尾照应题目,结构严谨。,点击进入 课时作业,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