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专题复习七 文言文阅读(共21张PPT).ppt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43717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PPTX 页数:21 大小:738.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专题复习七 文言文阅读(共21张PPT).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9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专题复习七 文言文阅读(共21张PPT).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9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专题复习七 文言文阅读(共21张PPT).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专题复习七 文言文阅读(共21张PPT).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专题复习七 文言文阅读(共21张PPT).pptx(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复习七,文言文阅读,(2018安顺) (一)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

2、,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热水,同“披”,穿,破,毫无,一点也不,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等到他高兴了,我才又向他请教。,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3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豪华的生活?(2分) 4从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有哪些?(3分) 5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所获得的启示。(3分),

3、用同舍生衣着豪华的生活与自己节衣缩食的艰苦生活做对比,从而表现作者专心致志、以苦为乐的学习态度。,刻苦好学;博览群书;虚心请教。,学习要勤奋刻苦; 对老师要有礼貌,虚心求教; 要想学有所成,必须克服困难,做到有恒心,有毅力。,(二)出师表(节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臣本

4、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时候,应该,提拔、晋升,遭遇,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文段中“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对我们中学生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说说你有什么体会。(3分),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的厚遇,想要在您这里进行报答。,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求在诸侯间扬名显贵。,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随意地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一定会遇到

5、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对此不要畏惧,不要非理性地怀疑自己的能力,要对自己有信心,勇敢直面困难和挫折。,(三)【甲】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6、:“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贞观政要(节选) 贞观十三年,太宗谓侍臣曰:“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夫仁义之道,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若斯须懈怠,去之已远。犹如饮食资身,恒令腹饱,乃可存其性命。” 【注释】物:众人,此处指百姓。斯须:片刻。,参与,赐福,保佑,充满,指士气正旺盛,经常,C,【解析】A.凭借/因为; B.表修饰/表顺承; C.音节助词,不译; D.语气助词/哪里。,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7、语。(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枯竭了。,人们都知道害怕和躲避灾害,却不知道施行仁义,灾害就不会发生。,4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标两处,不含句末)(2分) 林 深 则 鸟 栖 水 广 则 鱼 游 仁 义 积 则 物 自 归 之 5结合乙文和下面两则材料,请你谈谈对“小惠未遍,民弗从也”的理解。(4分) 材料一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选自孟子) 材料二 共产党人的政绩,就是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就是解决群

8、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选自习近平之江新语),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施惠于民,是为人君者首要考虑的事情,只有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国家的福利,才能获得老百姓的拥戴和支持,也就是得民心;共产党现在所做的事就是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而也就获得民众的支持。反之,如果君主和政府只顾自己,不顾民众,那么民众就不会支持他。,【乙参考译文】贞观十三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树林茂密了就有飞鸟栖息,水域深广了就有鱼儿遨游,多施仁义百姓自然会归顺。人们都知道害怕和躲避灾害,却不知道施行仁义,灾害就不会发生。仁义之道,应当在心里思考,不断地推行,如果有片刻的懈怠,离仁义之道就远了

9、。这就好像用饮食来滋养身体,要让肚子经常吃饱,才能保全他的性命。”,【注释】合契:对合符契,这里引申为符合,投合。钳口:闭口不言。可:岂,哪。福祚(zu):福禄,福分。降年:天赐予的年龄,寿命。颜、闵:指孔子的两个学生颜回和闵损,他们以德行修养著称。,接受,杀,后人,凭,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朕 每 将 此 事 以 为 鉴 戒 常 恐 不 逮 为 人 所 笑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2)此亦帝王深耻也。,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君主要是失掉了江山,臣子也就不能保全自己的家族。,这也是帝王应该感到羞

10、愧的。,4选文中唐太宗对侍臣说的话体现了哪些治国理政的思想?(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君主能接受忠言,虚心纳谏;臣子能直言进谏;要施行仁政,关爱百姓。(围绕这几方面答题即可),【参考译文】贞观三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无论国家安定还是混乱,安全还是危险,君臣都应该同舟共济。如果君主能接受忠言,臣子能够直言进谏,那么君臣之间就会非常默契,这是自古以来治国所重视的。如果君主贤明,而臣子却不匡正辅佐,想要不亡国,是不可能的。君主要是失掉了江山,臣子也就不能保全自己的家族。像隋炀帝非常暴虐,臣下闭口不言,最终使他不知道自己的过失,以致国破家亡,大臣虞世基等人不久也被杀死。这个教训离我们并不远,我和各位大臣哪能不谨慎呢?我们不能被后人所耻笑啊。” 贞观六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我听说周朝与秦朝刚得到天下的时候,治理国家的方法是一样的。但是周朝推行仁政,积累功德,所以能够将自己的基业保持八百年。而秦朝恣意妄为,骄奢淫逸,喜欢用刑罚,只经历了两代就灭亡了。这难道不是行善的可以延长福祚,作恶的可使国运衰败吗?我又听说桀、纣是帝王,但是拿凡夫俗子相对,都对他们感到羞耻;颜回、闵损是普通百姓,但拿帝王相比,都以他们为荣耀。这也是帝王应该感到羞愧的。我时常用这些事对照自己的行为,并经常告诫自己,担心做得不好,被人耻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