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运算律_苏教版-文档资料.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45908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运算律_苏教版-文档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年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运算律_苏教版-文档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年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运算律_苏教版-文档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运算律_苏教版-文档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运算律_苏教版-文档资料.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运算律 (2)“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

2、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教学目标: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

3、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知识与技能目标: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过程与方法目标

4、: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体验运算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难点: 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流程:一、知识回顾 我们学习过加法的哪些运算律?你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吗?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也有类似的运算规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乘法的一些运算律。 设计意图:以复习加法交换律

5、和结合律为教学起点,为学生知识迁移做好铺垫。二、探究1 1.大胆猜测。猜一猜乘法有哪些运算规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2.学习乘法交换律。 出示教材第60页例3图,引导学生思考: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要求图中一共有多少人在踢毽子?可以怎样列式?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出示等式53=35你能再写几个这样的等式,并说说有什么发现吗? 16 5=5 16 28 7=7 28 根据这些等式说一说什么是乘法交换律。两个乘数数相同,只是乘数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但是积不变。 如果用字母a、b表示两个乘数,可以怎样表示这个规律。3.师生共同交流总结: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

6、积不变,这就是乘法交换律。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乘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 a b=b a 练习:你能根据运算律填一填吗? 20538=38( 205 ) =( 7790 ) ( 221 )36=( 36 )221=( 7956 ) 309( 43 )=43(309 )=(13287 ) 205=5(20 )=( 100 ) 6456=( 56 )64=(3584 ) ( 80)18=( 18 )80=( 1440 ) A( B )=B( A ) 32018=18( 320 )=(5760 ) 三、探究24.学习乘法结合律。出示教材第61页例4:华丰小学举行跳绳比赛,规定每个班选派23人

7、参加。每个年级有5个班,6个年级一共要选派多少人参加比赛? 学生独立列综合算式并计算,然后集体交流,让列出不同算式的同学分别说一说先算什么,如何列式。先算出一个年级参加的人数。 (23 5) 6 =1156 =690(人) 先算出全校有多少个班。 23 (5 6)=2330 =690(人) 你能把上面的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 出示板书:(235)6=23(56)师生共同交流小结:相同点是三个乘数相同,三个乘数的位置也相同。不同点是运算顺序不同,等号左边的算式是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等号右边的算式是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请你再写出几组这样的算式,算一算,比一比,你有什么

8、发现? 365 = 3(65) 83125 = 3(8125)你有什么发现? 每组两个算式中的三个数相同,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就是乘法结合律。 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乘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 (a b) c=a (b c)练习:根据乘法运算律填一填。 4365=43( 6 5 ) 25324=32(25 4) (1259)8=9(125 8 ) 5(149)=(14 5 )9 39152=39( 15 2 ) 25172=(25 2 )17设计意图:学生以前已经应用过乘法交换律,通过对知识的回顾、归纳,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对乘法交换律的概括。在此过程中,不

9、仅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还能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放手让学生探索规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使学生体会到了发现新规律的方法。乘法结合律与乘法交换律相比,用语言完整地表述出来有一定难度,但教师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能够帮助学生规范数学用语,即为学生获得了清晰地认识,又为学生展示自身才能创造了足够的空间。四、想想做做计算。99 20 5 25 5 4 4 =99 (20 5) =(25 4) (5 4) =99100 =100 20 =9900 =2000五、练习1.下面各等式中符合乘法交换律的是(B )。 A.25 8=25 4 2 B.8 3 125=8 125 3 C.(50

10、7 ) 2=50 (7 2)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125378 25214=(1258)37 =(254)21 =100037 =10021 =37000 =21001524 1425=15(20+4) =(10+4)25 =1520+154 =1025+425 =300+60 =250+100 =360 =350六、达标测评1.用3辆拖拉机运化肥,每辆每次运20袋,每袋重25千克。每次一共可以运化肥多少千克?25203=5003=1500(千克)答:每次一共可以运化肥1500千克。2.新华小学6个年级参加长跑比赛,每个年级分成4个组,每组有25名学生,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参加比赛?2546=(254)6=1006=600(名)答:一共有600名学生参加比赛。3.明月新居新建了一幢5层单身公寓,每层有6套,平均每套建筑面积是32平方米,这幢单身公寓的总建筑面积是多少平方米?3265=32(65)=3230=960(平方米)答:这幢单身公寓的总建筑面积是960平方米。七、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1.什么是乘法交换律? 2.什么是乘法结合律? 3.三个数相乘,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进行简便运算? 课后完成教材61页练一练;教材65页习题第2、3、4题。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