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 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 第6课 戊戌变法 学案-word文档.doc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48441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 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 第6课 戊戌变法 学案-word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最新部编 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 第6课 戊戌变法 学案-word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最新部编 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 第6课 戊戌变法 学案-word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 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 第6课 戊戌变法 学案-word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 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 第6课 戊戌变法 学案-word文档.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6课戊戌变法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课前自主预习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

2、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3、”。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知识点1康有为与公车上书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

4、,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1.公车上书(1)原因: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2)过程: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 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3)影响: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2.宣传变法(1)概况: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2)表现: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中国如果不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亡。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3)作用:推动了维新

5、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知识点2百日维新3.背景(1)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消息传出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痛陈时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迫性,呼吁变法救国。(2)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4.时间: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5.戊戌变法项目主要内容作用政治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使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治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文教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军事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有利于增强国防力量6.结果

6、: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7.影响: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C)A.领导人B.时间C.参加者D.地点2.公车上书后,为了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维新派从事的活动包

7、括(A)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创办新式学堂领导武装起义A.B.C.D.3.报刊是了解社会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由严复等人主持,号召变法图强,当时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的是(B)A.时务报B.国闻报C.知新报D.万国公报知识点2百日维新4.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诏书中的内容不包括(D)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B.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D.创建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5.观察下面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图1中应试的举人们联名上书的请求有哪些?拒和、迁都、变法。(2)图2中的报纸创办于何地?它主要宣传什么思想?上海。维新变法思想。课后巩固提升1.“书上数日

8、不报,各公车再联十八省同上一书。广东举人康长素(康有为)者,素有时名,尝以著书被谤议于时,主其事,草疏万八千余字,集众千三百余人,力言目前战守之方,他日自强之道。”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C)A.开启了救亡图存探索的序幕B.提出了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C.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D.标志着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2.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他主张(D)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B.发动民众,进行革命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D.变法维新,救亡图存3.由于戊

9、戌变法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最后以失败告终。戊戌变法的下列措施中,最直接触犯顽固派利益的是(B)A.鼓励兴办工矿企业B.改革政府机构,裁汰冗员C.创办报刊,开放言论D.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4.组合列举:戊戌变法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1)戊戌六君子包括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2)发动戊戌政变,废除变法诏令的顽固派核心人物是慈禧太后。(3)戊戌变法尽管失败了,但是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示之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又称“戊戌变法”。(1)根据材料一,指出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的主要原因。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康有为屡次上书警示。材料二维新运动只是少数人的运动。他们不仅不接近广大的劳动群众,而且与广大劳动群众对立,得不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只依靠这样一个无权无力的皇帝(光绪帝)下命令,其失败是必然的。摘编自荣孟源中国近百年革命史略(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维新运动“其失败是必然的”?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和反对,维新派力量薄弱,没有发动人民群众,支持变法的光绪帝没有实权。(3)这次变法与洋务运动相比,在近代化探索上有何异同?同:二者都学习西方。异: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第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