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1.4地球的圈层结构 同步测试-word文档.doc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51005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5.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1.4地球的圈层结构 同步测试-word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1.4地球的圈层结构 同步测试-word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1.4地球的圈层结构 同步测试-word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1.4地球的圈层结构 同步测试-word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1.4地球的圈层结构 同步测试-word文档.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1.4地球的圈层结构 同步测试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

2、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一、单选题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

3、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1.如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问题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A.地球外部圈层由A,B,C三部分组成,其中C为生物圈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其中G为地核C.E,D合为岩

4、石圈D.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G2.地震波的纵波和横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变化最大处是() A.莫霍界面B.地下1000千米处C.古登堡界面D.地下5000千米处3. 4月5日6时40分,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28.1N,103.6E)发生5.3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关于本次地震的震源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地幔内B.在下地幔内C.在地核内D.在岩石圈内4.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 A.地震波速度的变化B.温度的垂直变化C.内部压力的变化D.物质密度的变化5.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下题(1)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 A.5千米处B.17千米处C.33千米处D

5、.2900千米处(2)该地可能位于() A.北京B.新德里C.南极点D.太平洋(3)关于图中表示的地震波及判断理由都正确的是( ) A.横波 传播速度较慢B.纵波 传播速度较慢C.纵波 传播速度较快D.横波 传播速度较快6.到目前为止,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手段,主要来白() A.电磁波B.地震波C.声波D.海底影像7.根据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思考,当陆地上发生地震时,在震中的人们一般会感到() A.左右摇晃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D.只上下颠簸8.如图为“自然地理环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1)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圈是指软流层及其以上部分B.

6、生物圈包含水圈、大气圈全部C.大气圈是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D.水圈是连续且规则的圈层(2)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小的是() A.喜马拉雅山B.内蒙古高原C.四川盆地D.太平洋9.读图“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 ) A.软流层B.下地幔C.图中D层D.图中G层10.若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有一集想设计喜羊羊“遁地”前往地球另外一侧去看看,他从家中钻入地下,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在她穿越地心前,依次穿越的是( )A.地壳古登堡界面地幔莫霍界面地核B.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C.地幔莫霍界面地核古登堡界面地壳D.地壳地幔地核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11.地

7、壳的平均厚度为( ) A.6千米B.17千米C.33千米D.6070千米12.下列关于莫霍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地面以下2900千米深处B.是美国人发现的C.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D.纵波速度下降,横波完全消失13.下图是“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水圈的范围为地球上被水和冰雪所占有或覆盖而构成的圈层;生物圈的范围为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图中所示的圈层、分别是(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14.我们的气象工作者经常利用气象气球来获取一定方面对流层的气象数据,在下列各地点

8、中,气象气球上升高度最高的是( ) A.0B.30NC.60ND.90N15.2019年2月6日早晨3时57分,台湾高雄发生67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当地已有多幢大楼倒塌,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 莫霍面B.岩石圈C.下地幔D.软流层二、综合题16.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_(横、纵)波,可以通过_(固、液、气)传播其中B表示_波,其传播速度较_ (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D表示_界面,地震波的变化是_,F表示_界面 (3)图中 C表示_E表示_ (4)岩石圈是指_ 17.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地球内部圈层的

9、名称:A和B是_,A和B+C是_,D是_,C+D+E是_的一部分。 (2)不连续界面:F_。 (3)地震波在经过F时速度发生什么变化? (4)A和B为什么厚度不均? 1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人类对地球内部的研究主要是依靠_ (2)写出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_界面;_界面;曲线代表_;曲线代表_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 【解析】【分析】A、地球外部圈层由A(大气圈)、B(生物圈)、C(水圈)三部分组成,其中C为水圈,故错误;B、据图分析可知,E为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D为地壳,F为地幔,G为地核,地球内部圈层由D、E、F、G组成,故错误;C、岩石圈包括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

10、整个地壳,所以在图中应该为D和E,故正确;D、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而G是地核,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该题考查了地球的圈层结构,主要通过示意图的形式呈现地球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为古登堡界面,在地幔的上顶部有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和地壳构成了岩石圈地球的外部圈层分为大气圈、生物圈、水圈据图分析可判断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D为地壳、E为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F为软流层以下的地幔部分、G为地核2.【答案】C 【解析】【分析】在古登堡界面处,横波突然消失,纵波波速明显下降

11、,所以古登堡界面是地震波的纵波和横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变化最大处。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地震波在地球内部波速变化,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掌握纵波和横波在地球内部波速的变化规律。3.【答案】D 【解析】【分析】地震的震源深度13千米,根据深度判断地震的震源分布在岩石圈以内,故D项正确;从地心至地表2900km的地方为地核,故排除C项;地幔:从2900km到莫霍洛维奇面(简称莫霍面)为地幔,故排除A、B两项。【点评】地震波分类及性质,地球内部圈层划分94.【答案】A 【解析】【分析】科学家利用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的变化,并结合横波和纵波的传播特征的差异为依据,以此确定地球内部三大圈层的划

12、分。【点评】本题难度系数较低,解题的关键掌握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基本依据解题应很容易,本题还可利用地震波随深度的传播速度的变化图示,结合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和横波、纵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的变化设计试题。5.【答案】(1)A(2)D(3)C 【解析】【分析】(1)据图分析,该地震波在地下5千米处传播速度突然增加说明地下5千米处为莫霍面,也就是说该地地壳厚度较薄只有5千米(2)据图分析,该地震波在地下5千米处传播速度突然增加说明地下5千米处为莫霍面,也就是说该地地壳厚度较薄只有5千米,该处为大洋地壳(3)根据图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不难判断出该地震波传播速度较快应该为纵波故选:(1)A(2)D(3)C【点

13、评】(1)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它们的分界面分别为: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速度增加)、古登堡界面(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下降)(2)地壳又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大陆部分较厚平均厚度33千米,大洋部分较薄平均厚度为6千米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它们的分界面分别为: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速度增加)、古登堡界面(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下降)(3)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速度快可以在固、液和气体中传播6.【答案】B 【解析】【分析】地球物理学家通过

14、对地震波在地表以下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的手段,目前人类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主要手段是地震波7.【答案】C 【解析】【分析】纵波传播速度快,在震中的人先受到纵波影响感到上下颠簸,而横波速度慢震中的人后受到横波影响感到左右摇晃故选:C【点评】地震波有两种横波和纵波,横波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速度快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横波使人左右摇晃,纵波使人上下颠簸8.【答案】(1)C(2)D 【解析】【分析】由题,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部分,故A选项错误;生物圈存在于水圈、大气圈之中,故B选项错误;水圈是连续但

15、不规则的圈层,故D选项错误(2)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地壳大陆部分较厚、海洋部分较薄,结合题中选项可知,太平洋地壳最薄故选:(1)C(2)D【点评】(1)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2)地壳是地球固体地表构造的最外圈层,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41千米9.【答案】A 【解析】【分析】岩浆的发源地为软流层,它位于上地幔中,而图中D层为地壳,G层为地核。故本题选A

16、。【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10.【答案】B 【解析】【分析】地球的内部圈层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和地幔的界面是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界面是古登堡界面;所以她在穿越地心前,依次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选B正确。【点评】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是依据地地震波和不连续面;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和媒介的不同,地下约33公里处,横波和纵波都明显加快,这一界面称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在地下约2900公里处,横波消失纵波减速,这一界面称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和地核的界面。11.【答案】B 【解析】【分析】地壳厚度分布不均,在陆地部分地壳较厚,平均厚度约33KM,在海洋部分地壳较薄

17、,平均厚度约6KM,全球地壳平均厚度约17KM。【点评】本题难度低,知识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地壳厚度分布的一般规律,注意陆地地壳、海洋地壳厚度的差异。12.【答案】C 【解析】【分析】莫霍界面距离地表平均深度33Km,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是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于1909年发现的;在莫霍界面处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莫霍界面的位置、发现人和波速变化,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识记有关莫霍界面的基础知识。13.【答案】D 【解析】【分析】考察地球圈层。 生物圈分布在大气层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岩石圈位于圈层的最底层,据此判断选D。14.【答案】A

18、【解析】【分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对流层厚度随纬度变化规律的了解程度。该层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对流运动显著,对流层即因此得名。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地面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高度可达1718千米;高纬度地面受热少,对流运动弱,对流层高度仅89千米。【点评】此题是对地球外部圈层大气层中对流层厚度的考查。15.【答案】B 【解析】【分析】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为15千米。位于地壳,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成为岩石圈,所以震源也位于岩石圈,B项对。【点评】地球圈层结构、板块构造学说二、综合题16.【答案】(1)横;固;纵;快(2)莫霍;速度增加;古登

19、堡(3)地壳;地幔(4)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岩石层 【解析】【分析】(1)读图,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横波,可以通过固态传播其中B表示纵波,其传播速度较快(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D表示莫霍界面,地震波的变化是速度增加,F表示古登堡界面(3)图中C表示地壳、E表示地幔(4)岩石圈是指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岩石层故答案为:(1)横;固;纵;快(2)莫霍;速度增加;古登堡(3)地壳;地幔(4)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岩石层【点评】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与地幔的分界是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的平均深度大约为33千米,古登堡界面的平均深度

20、为2900千米横波速度慢,只经过固体物质;纵波速度快,能经过固态,液态,气态物质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平均厚度约60千米17.【答案】(1)地壳;岩石圈;软流层;上地幔(2)莫霍界面(3)地震波(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4)地壳的厚度不均,A是大陆地壳,厚度平均33千米;B是大洋地壳,厚度只有几千米。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地球内部结构的有关知识及读图、析图的能力。从图上看:A、B所在的圈层是地壳,因为从深度上看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应是地壳的范围。地壳的厚度不均,A处是陆地,地壳厚度平均33千米,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地壳最厚的地方,有60多千米;B处是海

21、洋,地壳厚度只有几千米。F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即莫霍界面,地震波在经过此不连续界面时,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明显加快。C+D+E是地幔的一部分,其中,C是上地幔顶部由岩石构成的岩石圈的一部分,A、B、C共同构成了岩石圈;D是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点评】结合图考查了地球内部圈层的构成情况。18.【答案】(1)地震波的传播速度(2)莫霍;古登堡;纵波;横波 【解析】【分析】(1)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根据传播介质和速度的差异判读研究(2)地幔与地壳的界限为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界限为古登宝界面故为莫霍界面,为古登宝界面横波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速度快可以在固、液和气体中传播故为纵波为横波故答案为:(1)地震波的传播速度;(2)莫霍面;古登堡面;纵波;横波【点评】(1)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速度快可以在固、液和气体中传播(2)地壳分为大洋地壳和大陆地壳厚度最大的为地核,约为3400KM,最小的为地壳,约为17km地幔与地壳的界限为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界限为古登宝界面第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