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学案:第三单元 第三课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word.doc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52055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学案:第三单元 第三课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word.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学案:第三单元 第三课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word.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学案:第三单元 第三课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word.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学案:第三单元 第三课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word.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学案:第三单元 第三课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word.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见学生50页)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一、西汉进入鼎盛时期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

2、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汉景帝死后,_武帝_即位。经过汉初几十年的积累,经济繁荣,国力雄厚,西汉进入_鼎盛时期_。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

3、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二、西汉大一统的措施1政治上:(1)推恩令:王国问题:西汉初年,刘邦大量分封_功臣_和_同姓子弟_为王侯。景帝在位时,采纳大臣_晁错_的建议,着手削减诸侯王的封地。吴王刘濞联合其他六位诸侯王起兵反叛,_景帝_派兵平定了叛乱,历史上称为“_七国之乱_”。对策:为了削弱王国势力,汉武帝时采用“_推恩令_”的办法。这样,王国逐渐被分成许多_小侯国_,再也没有力量和_中央_对抗了。(2)加强对官员的监督:设立刺史制度:为了加强中央对各地官员的_监督_,武帝建立了_刺史_制度,将全国分为_13_个_州部_(监察区),每部委派_刺史_一人,定期巡视。设立司隶校尉:后来还

4、设立_司隶校尉_,以监督朝廷、都城和周边地区的_官员_与_皇族_的举止。2经济上:汉武帝时由中央统一铸造_货币_,经营_盐铁_的生产和销售,极大地增加了_中央的收入_。武帝时开始铸造一种标准铜币,称之为_五铢钱_。3思想上:(1)目的:汉武帝在位时,为了巩固_中央集权_。(2)措施:采纳了著名学者_董仲舒_的建议,“_罢黜百家_”,儒家以外的其他各家思想都受到排斥。同时在全国大力推行_儒学_教育。在长安设立_太学_,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直接 _做官_。在地方设立_官学_。(3)影响:从此_儒家_学说逐渐成为朝廷的正统思想,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_两千多_年。4结果:通过一系列措施,西汉王朝在_汉武帝

5、_时期出现了经济发展、权力集中、思想文化趋于_一统_的局面。三、西汉的灭亡和王莽政权汉武帝以后,汉朝开始由_盛_而_衰_,各种社会矛盾加剧,外戚_王莽_乘机夺取了政权。初期得到广泛支持,由于改革措施脱离实际,遭到失败。不久,各地起兵反抗,推翻王莽政权。四、东汉的建立、发展、衰亡1建立:公元_25_年,西汉皇族刘秀即位称帝,定都_洛阳_,史称东汉。刘秀就是_光武_帝。2发展:东汉前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3衰亡:中期以后,出现了_外戚和宦官_交替把持朝政的现象,统治日益黑暗。最后,在起义军的打击下,东汉政权名存实亡。1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评价:积极: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儒家思想和

6、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加强皇权,巩固国家统一。消极:文化上,百家争鸣的时代结束,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各派学术文化的自由发展。2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共同目的:加强思想控制、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巩固统一。1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到:“从现实的角度看来,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不出十年之内一个新的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四百余年。”使这个“新的朝代”达到鼎盛的帝王是(C)A汉高祖 B汉景帝C汉武帝 D汉光武帝2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

7、的哪一项措施(A)A颁布“推恩令” B实行分封制C派张骞出使西域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文中“推恩之令”在当时的最大作用是(D)A削弱了王国势力B促成了“文景之治”C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D促进了政治上的大一统4下列秦汉时期的官职中具有监察功能的有(C)御史大夫司隶校尉刺史太尉A BC D5下图为汉“司隶校尉”印文,掌握此印长官的职责是(B)A主持管理长安太学B检举皇族的不法行为C监督地方官员D监察郡国长官62019台州中考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此建议(B)主张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使太学在全国各地普遍

8、设立有利于思想上的大一统使士人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A B C D7汉武帝采取的有利于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的措施是(B)A统一文字 B统一铸造五铢钱C开通大运河 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8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开始于(C)A秦始皇 B隋文帝 C汉武帝 D唐太宗9汉武帝即位初期,内有王国问题的困扰,外有匈奴的不断侵袭,汉武帝决定招贤纳士, 加强皇权。那么,持以下哪种观点最容易得到汉武帝的赏识(A)A“天子受命于天,代天以御万民”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D

9、“窃钩行珠,窃国者为诸侯”10右图是汉代讲学图,请你判断一下,他们讲学的内容最有可能是(A)A儒家学说 B法家学说C兵家学说 D墨家学说11汉武帝采用主父偃的建议,“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汉实施这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D)A强化君权神授思想 B繁荣思想文化C扩大地方权力 D强化大一统12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新破六国。丞相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郡县制去代替。以当时其具体情况来说,郡县制推行到如何程度,不可详知。但从制度本身来说,郡

10、县制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公元前 127 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春秋大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1)根据材料一,分析郡县制推行的历史作用。【答案】 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从根本上消除了春秋战国以来地方与中央对抗的历史隐患,巩固了秦朝的统治,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2)材料二中“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指的是什么法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行该法令的影响。【答案】 “推恩令”。逐步减少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巩固了西汉政权。(3)材料三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建议?他的建议为什么被汉武帝所采纳?【答案】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汉武帝政权统治的加强。(4)三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共同作用?【答案】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推动了历史的进步。第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