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部分一级达标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文档.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56220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宁德市部分一级达标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福建省宁德市部分一级达标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福建省宁德市部分一级达标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福建省宁德市部分一级达标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福建省宁德市部分一级达标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宁德市部分一级达标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宁德市部分一级达标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文档.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宁德市部分达标学校第一学期期中联合考试“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

2、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高一历史试卷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

3、教员”。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班级、姓名、座号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填入答案卷中。 3.考试结束,考生只将答案卷交回,试卷自己保留。第I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大

4、题共25小题,每小题 2分,共计5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右图为山东的一份省级报纸,与其命名直接相关的古代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2秦统一六国后,赢政自称“始皇帝”,他还规定,自己死后传位给子孙,“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刘邦做了皇帝之后,约定:“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这表明A帝王借宗法血缘维护统治 B分封制的基础依然存在C宗法制决定帝王治国思想 D君主专制得以不断强化3下列为中国古代不同朝代的机构权力运行图,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 乙A甲的中央机构的决策更为科学 B甲乙都通过分权维护了皇帝集权C乙的中央机构更能体

5、现家天下 D甲乙都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出现4宋真宗意欲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写诏书派人送给宰相李沆颁布,李沆当着使者的面,将诏书烧掉,并让回话“就说李沆认为不可”。真宗想到“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祖训,只得收回成命。这反映宋朝A文官政治的特点 B君相矛盾不断激化C集体决策的格局 D君主专制走向衰落5钱穆先生说:“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换言之,是中央侵入了地方。”材料意在说明元代的行中书省A使地方保持相当大权力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 D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6.明史解缙传记载:永乐元年

6、,明成祖设立内阁,解缙为从五品最高者。解缙等人随侍成祖,“从容献纳”,“朝夕左右”,“勤慎”有加。内阁并没有固定官署,没有属员。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内阁的设立解决君权和相权的问题 B. 内阁成员地位不高C内阁的职权是协助皇帝,监察百官 D. 内阁属于临时机构7在科举时代,特别是明清时期,学校生员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出身寒微者,进士中有42. 9% 出身于祖上未有功名的家庭,这说明科举制A打破贵族对教育的垄断 B扭转了传统门第观念C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D客观公正地选拔人才8鸦片战争前,制约英军航行作战的关键是其对中国沿海缺乏地理认知和准确的海图。为此,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在中国沿海展开大范围水文调查

7、,这一行为并没有受到清军的干扰。清军的反应说明了A清政府缺乏近代海权观念 B清朝海上军事实力不足C英国的殖民扩张准备充分 D中英综合国力差距巨大9下表是有关太平天国运动前后满人和汉人出任总督和巡抚的人数变化。该表实质上反映了年度 总督 巡抚 满族 汉族 满族 汉族 1837年 7 3 8 12 1864年 3 7 0 15 A满洲贵族的特权削弱 B清朝专制统治陷于孤立C清政府中央集权削弱 D科举制功能进一步加强10“这场中日之间的战争,是一次没有代差的实力对决,而且中国的实力总体还有一些优势,但是最终却失败了,30多年来的师夷长技只剩下一地鸡毛使有识之士开始从更深的层次思考中国的未来!”这场战

8、争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11有学者认为,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支持该观点的最有力证据是A“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B“台湾一省应于本约批准互换后,两个月内交接清楚。”C“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D“见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以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12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初,在京畿一带,义和团“一唱百和,从者如归。城市乡镇,遍设神坛,坛旁刀戟林立。”对这一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A是对严峻的民族危机的回应 B体现了政府对义和团运动的扶持C反映出国内阶级矛盾的尖锐

9、D增强了中国人民反清的斗争信心13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记录到:“7月14日,盟国以保护公使馆的外国人生命安全为由,出兵占领天津并威胁要开往北京,中外冲突由此爆发。”这一冲突最终导致A中华民族危机开始出现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C资产阶级革命进入高潮 D清廷成为“洋人的朝廷”14武昌起义爆发前夕,彭楚藩等革命党人不幸被捕,在清政府官员“为何要造反”的责问时称:“庚子之役,仇教仇洋,引起战祸,及至兵临城下,又将汉族良善臣民任意杀戮,甚至瓜分倡议,不惟无以挽救,犹谓将中国送与外人,不予家奴。”材料说明A辛丑条约签订刺激列强瓜分中国 B清政府卖国行径引起中国人民反对C部分政府官员同情革命党人暗中支持 D武

10、昌起义为被杀戮的良善臣民复仇15关于辛亥革命,有学者认为是成功的,它“在政治、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但也有学者认为是失败的,它“并没有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民主富强”。学者观点的不同说明A历史评价随时代不同而变化 B历史事件永远没有准确定论C历史结论往往都具有反复性 D学者视角不同影响历史评价16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发起时,其立意在通过救人来救国;而1919年学生运动及其后续种种相关运动,则转为先救国后救人了。这种转变表明A社会矛盾发生改变 B民族意识日益增强C十月革命影响扩大 D民族经济迅速发展17据中共北方局机关刊物政治生活记载:“(1925年)北方地区的国民党,已经走上

11、了一条政党的轨道,已经有了比较严密的组织与纪律,已经慢慢地取得民众的同情与支持,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表现出了长足进步。”这主要得益于A国共合作的强有力推动 B国民党得到民众的支持C北伐战争的强有力推动 D中国共产党的妥协让步18长征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典范。下图中有关红军活动的表述正确的是A在处打乱了敌人的围剿计划 B在处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C在处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会师 D在处红军三大主力会师19蒋介石1937年9月26日电:“朱总司令彭副总司令勋鉴:25日电悉,25日一战,歼寇如麻。足徵官兵用命,深堪嘉慰。尚希益励所部,继续努力,是所至盼。”材料表明A国共两党实现了全方位合作 B全民族抗战由

12、此开始C敌后战场始终是抗战主战场 D平型关大捷意义重大20近代中国的一首军歌歌词中写道:“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孤军奋斗罗霄山(位于湖南省和江西省的交界)上,继承了先烈的殊勋。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东进,东进!”这首军歌最有可能是A国民革命军军歌 B八路军军歌C中国工农红军军歌 D新四军军歌211948年12月,白崇禧多次致电蒋介石,要求举行和谈。而后李宗仁出面,代表国民党南京政府与共产党“和谈”。推动这一时期国民党主动要求与中国共产党“和谈”的主要因素是A国共两党的政治分歧已经完全消失 B解放军在军事上取得了摧古拉朽的胜利C重庆谈判确立了实现和

13、平建国方针 D美国主张通过和谈实现国共第三次合作22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序言提到“中国人民由被压迫的地位变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而以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代替那封建买办法西斯专政的国民党反动统治。”这表明A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已经建立B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已经彻底完成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建立D中国人民站起来了231982年廖承志在写给蒋经国的信中说:“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迹,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这表

14、明A国共第三次合作有利于完成祖国统一 B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C“一国两制”促进了两岸统一的进程 D“九二共识”推动了两岸交流与合作24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文章说:“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这说明A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与西方民主没有本质区别B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要建立儒家的大同社会C中国的“特殊的民主”主要指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中国的“特殊的民主”比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更为优越25根据2019年10月中国国民党

15、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网站资料,截至2019年6月,民革在全国共有30个省级委员会、267个市级委员会、52个县级委员会,共有党员101865人。这说明A中国共产党开始实行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政策B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共同执掌国家政权C中国共产党坚持对各民主党派的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D中国共产党坚持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第II卷(非选择题,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题 12分,27题 12分,28题 10分,29题 16分,共计50 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国始置丞相自秦帝国建立之初至汉武帝,丞相行事的标准:“入则参对而议政事,出则监察而董是非”。龚延明中国

16、古代制度史研究材料二 “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明)于慎行读史漫录材料三 “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清史稿(1)根据材料一,指出丞相制度出现的时间,并概括秦朝丞相的主要职权。(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中朝、清朝军机处的相似点,并说明二者职权的差异。(6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一系列条约中,有三项规定对

17、中国的危害非常大。第一项规定确立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的税率。第二项规定使“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获得了管理自己的权利。第三项规定则保证了以后其他国家在中国得到任何权益,英国都可以同样享有。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整理 材料二 太平洋战争的结束开创了东亚的一个新时代。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的主导国家地位,从战前的半殖民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在其近代历史上,中国的国际威望从来没有像此刻那样崇高。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1)根据材料一,指出条约中的内容并分析该

18、条约对中国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从半殖民地状态一跃成为五大国之一的原因。(4分)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摘自中共六大的政治议决案(1928年)材料二 (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摘自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

19、括中共中央在革命道路探索问题上的特点。(2分)(2)指出材料二中“相反的道路”。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选择这样一条道路的原因。(8分)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上个世纪中叶,西藏发生了三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社会变革。第一次是1951年,西藏实现和平解放,永远摆脱了帝国主义侵略的羁绊;第二次是1959年,西藏开始实行民主改革,彻底废除了旧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开创了西藏人民掌握自己命运的新时代;第三次是西藏自治区成立。经中央批准,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301人,其中藏族226人,门巴族

20、、珞巴族、回族、纳西族、怒族等16人。 摘编自陈连开等中国近现代民族史 材料二 根据基本法第12条,香港特别行政区是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地方行政区,该法中关于香港自治权的规定极其丰富。基本法的条文还有至少12项限制性规定,对香港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设限。 王立民等“西法东渐”与近代中国寻求法制自主性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藏自治区建立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藏自治区成立的历史意义。(8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香港回归的原因。根据以上材料指出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的相同点。(8分)20182019学年宁德市部分达标学校第一学期期中联合考试高一历史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一、

21、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答案CABABBCAC题号101112131415161718答案CCADBDBAB题号19202122232425答案DDBDBC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题 12分,27题 12分,28题 10分,29题 16分,共计50 分。)26.(12分)(1)时间:战国时期。(2分)职权:参议政事(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监察百官。(4分)(2)相似点:主要官员都是皇帝的亲信近臣;都是皇帝的辅政机构。(2分,任答一点即可。)职权差异:汉代中朝协助皇帝议决军国大事、有决策权;清朝军机处则完全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只负责记录并传

22、达圣意。(4分)27. (12分)(1)内容: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6分)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2)原因: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4分)28. (10分)(1)特点: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2分)(2)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2分)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民革命的失败;工农武装起义受挫。(6分)29. (16分)(1)背景: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废除了农奴制。(4分)意义:满足了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西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4分,任答两点即可。)(2)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4分)相同点:都享有一定自治权;都要接受中央的领导。(4分)第 - 8 -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