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十五章 第1节 两种电荷 同步检测(无答案)-word.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60926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十五章 第1节 两种电荷 同步检测(无答案)-word.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十五章 第1节 两种电荷 同步检测(无答案)-word.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十五章 第1节 两种电荷 同步检测(无答案)-word.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十五章 第1节 两种电荷 同步检测(无答案)-word.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十五章 第1节 两种电荷 同步检测(无答案)-word.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1节 两种电荷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一、选择题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1.把两张

2、用丝绸摩擦过的塑料片相互靠近时,它们会张开 . 这是因为( )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

3、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A.同种电荷相互排斥B.异种电荷相互排斥C.同种电荷相互吸引D.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将一带负电小球靠近一轻质小球,发现两者互相吸

4、引,由此可判断( ) A.小球一定带正电B.小球一定带负电C.小球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D.小球一定不带电3.有甲、乙、丙三个带电体,甲物体排斥乙物体,乙物体吸引丙物体如果丙物体带正电,则( ) A.甲物体带正电、乙物体带负电B.甲、乙两物体均带正电C.甲物体带负电、乙物体带正电D.甲、乙两物体均带负电4.如图所示,把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从另一端撕开成许多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发现细丝张开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细丝张开的原因是带了异种电荷互相吸引B.细丝张开的原因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C.细丝带了电是通过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D.细丝带上电的实质是分子在物体间的转移5.把一个

5、轻质的小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排斥,则这个小球( ) A.一定不带电B.一定带负电C.一定带正电D.可能不带电6.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带正电的甲原子与带负电的乙原子相比较,它们束缚电子的本领() A.甲比乙弱些B.甲比乙强些C.相同D.甲比乙有时强,有时弱7.在通常情况下,下列各组物体中都是导体的是 () A.铜丝、干布、盐水。B.橡胶、玻璃、皮毛。C.铝丝、大地、陶瓷。D.铁丝、碳棒、大地。8. 用两根绝缘细线,分别将甲、乙两个相同的轻质小球悬挂起来,两个小球都带正电,在将乙球慢慢靠近甲球时,会出现的情形是( ) A.B.C.D.9.在如图所示的文具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6、( ) A.剪刀 B.塑料尺 C.橡皮擦 D.透明胶带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摩擦起电的实质是创造了电荷B.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异种电荷相吸引C.塑料不容易导电的原因是塑料内没有电子D.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因失去了电子带正电11.在下列仪器中,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是() A.电压表B.电流表C.测电笔D.验电器二、填空题 12.丹东地区每年有很多雷雨天气,雷雨云通过_方式带电,雷电是大气的一种剧烈的_现象 13.我们把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规定为_电荷,同种电荷互相_ 14.一般情况下,下列物体:橡皮擦;铅笔芯;钢尺;食用油,其中属于导体的是:_,属于绝缘体的是:_(只填

7、序号) 15.如下图甲所示,把玻璃珠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灯不亮,说明玻璃是_;现给玻璃珠加热,如下图乙所示,当玻璃珠加热到红炽状态时,发现灯发光了,说明玻璃在红炽状态下会变成_(均选填“导体”或“绝缘体”)16.a、b、c是三个轻质带电泡沫小球,它们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已知a带负电,则b带_电若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c,二者将相互_(选填“吸引”或“排斥”) 17.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_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_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_ , 异种电荷相互_ 18.如图所示,将塑料绳一端扎紧,把绳尽可能撕成更多的细丝,用手从上向下捋几下,观察到细丝蓬散开来,是因为

8、细丝与手摩擦后带上_(选填“同”或“异”)种电荷而相互_ 19.打开自来水龙头,放出一股细小的水流,用在干燥的头发上梳过的塑料梳子靠近水流,可以观察到水流_,这是因为_ 三、解答题 20.电扇使用一段时间后,为什么扇叶容易沾上灰尘? 21.有一天小丽用一把塑料梳子梳头发,梳几下后,她发现头发被梳子吸引起来了;当梳子离开时,头发丝之间像是充满敌意似的合不拢了这是为什么呢?请解释一下 22.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物体带电的几种方法自然界经常出现物体带电的情况,你知道有几种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吗?使物体带电有这样几种方法:摩擦起电:实验室经常用玻璃棒与丝绸、橡胶棒与毛皮相互摩擦起电其实,日常用的塑

9、料梳子、笔杆、尺子与头发或晴纶针织物摩擦也极易起电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不同物质的原子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在摩擦过程中,电子发生转移而使相互摩擦的二物体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根据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电子束缚本领的大小不同,科学家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出了起电顺 序表:兔毛玻璃羊毛丝绸铝木硬橡胶硫磺人造丝顺序表中任意两种物质相互摩擦时,排在前面的物质带正电,排在后面的物质带负点;两物质次序相隔越多,起电的效果就越好接触起电:将一带电体与一不带电体接触时,就会有一部分电子或从带电体跑到带电体上,或从非带电体跑到带电体上,使原来不带电体上带上了与带电体相同的电荷感应起电:将一带电体A靠近与大地绝缘的导体B的左端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B的左端聚集了与A相反的电荷,右端聚集了与A相同的电荷如图甲所示,这就是感应起电(1)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不同物质的原子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其实质是_发生了转移 (2)若用兔毛与木条相互摩擦而带电,兔毛将带_电 (3)如图乙是在科技馆看到的静电游戏“怒发冲冠”,这是因为通过_起电,电荷通过人体传到头发上,头发由于_而使头发竖起来 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