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模拟题精选:第3课 宋明理学-word文档资料.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62111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模拟题精选:第3课 宋明理学-word文档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模拟题精选:第3课 宋明理学-word文档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模拟题精选:第3课 宋明理学-word文档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模拟题精选:第3课 宋明理学-word文档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模拟题精选:第3课 宋明理学-word文档资料.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理学家朱熹说:“言欲致否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至于用力之久,而一且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在此,朱熹(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

2、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3、。 A.“存天理,灭人欲” B.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正心诚意“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

4、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C.重申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格物致知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

5、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2.应朝鲜国王请求,明朝皇帝多次颁赐书籍。除历书外,儒家经典、史地类和教化类书籍最多,如明成祖特赐四书大全、五经大全等书。这种交往( )A.体现了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态势B.巩固了中朝两国的平等外交关系C.客观上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拓展D.标志朝鲜开始接受中国儒家文化3.有学者对“忠观念”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在汉代纂修的史书中,“忠观念”所占的比例为797%,宋代为1589%,清代所修的明史中是2271%,越往后世“忠”的频次越高。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专制主义日益强化B.伦理教化逐步加强C.思想控制日趋严密D.史官思想日益僵化4.北宋时

6、,枢密副使任布娶了一位寡妇李氏。李氏相夫教子,传为佳话。明初,进士王希曾请求为曾改嫁的母亲守孝三年,明太祖以“失节”为由,只准一年。这反映了( )A.北宋枢密院权力逐步扩大B.明代理学已成为官方哲学C.北宋时心学成为官方哲学D.明代商品经济落后于宋代5.宋代以后的儒学逐渐走向理论化、思辨化,还影响到文学艺术等领域,苏轼在论画时说:“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这体现了儒学发展史上的何种认识论( )A.理一气二B.反省内心C.格物致知D.知行合一6.对比佛教、道教,有史学家认为:“孔子儒教,不成为一项宗教其信徒都没入在一般社会中,在下则弘扬师道,在上则服务政治。只求入世,不求出

7、世。”材料认为儒教不能成为一项宗教的理由是( )A.无专门的宗教组织B.教徒超然于政治外C.以治国平天下为理想D.只求出世,不求入世7.义理之学和考据之学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诠释与流布的两种主要方式。义理之学注重从思想理论角度阐发儒学。考据之学是对传世古文献的整理、考订与研究。乾隆嘉庆年间考据学盛极一时,嘉庆道光之际,义理之学崛起。影响这一学风变化的是( )A.清朝思想控制逐渐放松B.清朝社会危机日趋严峻C.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D.清朝洋务运动的开展8.黄仁宇把中国古代晚期社会结构比作一个庞大的美国“潜水艇夹肉面包”,上面是强大的中央官僚机构,下面是庞大的社会底层农民,但中间层即地方政府却是松散

8、而脆弱的。这种社会构成特征,客观上有利于( )A.增强地方政府的自主权B.儒学维系统治秩序C.促进小农经济稳定发展D.防止社会两极分化9.朱熹认为,君主“虽以制命为职,然必谋之大臣(宰相),参之给(给事中)舍(中书舍人),使之熟议,以求公议之所在比古今之常理,亦祖宗之家法也”。这体现了朱熹( )A.反对君主独裁B.反对君主制度C.提倡格物致知D.提倡尊君卑臣10.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说:“佛教经典云:佛为一大因缘出现于世。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演变之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下列各项中符合陈寅恪所说的“新儒学”的是( )A.建构起天人一统的系统

9、图式B.构造起人伦核心的儒学体系C.形成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D.为汉唐大一统奠定思想基础11.黄仁宇把中国古代晚期社会结构比作一个庞大的美国“潜水艇夹肉面包”,上面是大而无当的文官集团,下面是缺乏组织的农民。文官和农民两层面包的融合着重于尊卑男女长幼。这种社会构成特征,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 )A.君主专制在特定背景下削弱B.官僚体制失去对社会的控制C.儒家伦理观念深入民间社会D.社会各阶层间流通渠道畅通12.王艮曾师从王阳明,深得其精髓。他认为“圣人经世只是家常事。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条理处。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王艮的主张( )A.推翻了理学的宗旨B.有利于理学的世俗化C.促进了

10、民众的觉醒D.否定了儒学的神圣性13.哲学家谢林指出:“经过宗教原则的彻底转变和世俗化,中国人的意识完全避开了宗教过程,并在一开始即达到了其他民族经过神话过程才能达到的纯粹理性的境地”。谢林意在说明( )A.儒学的地俗化趋势日渐加强B.理学从神学政治转向社会伦理道德C.理学背离了传统儒学的精神D.儒学从哲学角度开辟了发展新路径14.在中国古代,一代一代的诗人们用磅礴的气势,有力的语言,唱出了无数振奋人心的黄钟大吕之声。“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这是鲍照的决心和誓言。“大鹏一日从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是李白的宏伟之志。对于这类诗词所创造的意境,唐代诗僧皎然用“忠”、

11、“志”、“力”去标举它。这反映了( )A.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B.儒学精神融人社会生活C.儒学发挥了经世致用作用D.儒家思想受到普遍认同15.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在这个时期(明清),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16.宋明时期家具设计扬弃了隋唐壮美华丽的审美走向,崇尚简约内敛,讲求秩序和稳定,体现出一种工整规范的美。上述家具设计的价值取向说明宋

12、明时期( )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B.儒学思想趋向社会化C.商品经济繁荣发展D.天理观念已深入人心17.元中叶以后,程朱理学上升为官学;元代编修的宋史以程朱一系为“道学”,不列陆九渊一派;元末张九韶所撰理学类编仍将陆九渊心学排斥在外;明代王阳明折衷二家之说,使用“理学”的概念。据此可知( )A.“理学”成为宋明儒学的主流B.陆九渊的“心学”缺乏理论基础C.王阳明混淆了“理学”和“心学”概念D.程朱和陆九渊的思想不可调和18.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国王钱缪作钱氏家训,提出“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信交朋友,惠普乡邻”、“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的治家思想。以下关于钱氏家训说法正

13、确的是( )受到程朱理学的深远影响体现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注重良好家风家训的传承蕴含修齐治平的道德理想A.B.C.D.19.魏晋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鼓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由此可见,魏晋玄学( )A注重调和儒道促使儒道兼容B融合儒道佛三教体现三位一体C坚持儒家名教强调儒家正统D鼓吹“天理”宣传存天理灭人欲20.王阳明曰:“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这说明心学( )A重视道德修养 B强调格物

14、致知C倡导知先行后 D主张人性本恶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二宋代的书院对学生们的德行修养十分看重,在士大夫们对“不教而择人”的科举制度的批判中,书院成为理学家们追求实现理想教育的场所。理学家们重视崇高的精神境界,讲究节操,舍生取义,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德育观念。书院在为国培养贤才方面,是多措并举,多管齐下的,要求学生德智双修。学生广泛阅读书院提供的儒家经典学说、理学著作、历史典籍、诗词歌赋等,在阅读过程中反省内心,健全人格。宋代书院历来培养的杰出学子最后都会为朝廷效力,但更多是的投入州县之学、地方书院作为地方教育、教化民众的庞大力量,在当时书院能培养这种综合型人才也是相当值得嘉奖

15、的。摘编自赵然书院德育的当代价值研究材料二17世纪以后,资本主义道德学说在英国流行,提出解决道德和利益的关系以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等道德的基本原则。1801年,英国下院通过学徒工健康与道德法案,明确规定,必须保证学生学习初步的读写算和宗教知识,也要接受培养勤奋习惯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强制性的,并且是劳动条件之一。”19世纪中期以后,构建了“培养理性公民”为目标,以“知识、情感、能力”为内容,以“从做中学”、间接引导为方法的德育思想理论,对英国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的解决产生了重要影响。摘编自高雅珍西方德育思想的基本特征(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德育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书院和英国德育思想的不同。答案1. D2.C3.A4.B5.C6.C7.B8.B9.A10.B11.C12.B13.D14.B15.C16.B17.A18.B19.A20.A21.(1)背景:宋代的局部统一;民族矛盾尖锐,传统道德受到挑战;城市经济的发展;理学的发展;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弊端;印刷术的进步;(2)不同:两宋书院德育依靠民间官方力量推动;重视人伦,强调道德;重视自我反省内心;以国家为本位,重视培养遵守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的人。英国在德育依靠立法规范;重视实用,推崇理性;强调实践的作用;以个人为本位,重视培育健全的公民。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