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8)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23课 内战爆发 同步检测-word文档.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64435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2018)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23课 内战爆发 同步检测-word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部编版(2018)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23课 内战爆发 同步检测-word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部编版(2018)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23课 内战爆发 同步检测-word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2018)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23课 内战爆发 同步检测-word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2018)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23课 内战爆发 同步检测-word文档.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23课 内战爆发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一、选择题“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

2、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1

3、“愿所有的人从这张照片上能够理解和体会,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们的国家处在十字路口,处在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决定胜败的严峻时刻。我们的党和毛主席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怎样的贡献!”如下图这张照片可以用来研究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A 毛泽东“进京赶考”,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B 艰难的较量-重庆谈判C 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D 转战陕北,粉碎国民党

4、军队的重点进攻2这一消息传到陕北,毛泽东信息地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20多年以来,革命战争一直处于防御地位,自刘邓南征后,我们的革命战争,才在历史上第一次转为战略进攻。”这里的“刘邓南征”是指A 挺进大别山 B 转战陕北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3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回答英国记者“如何理解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的提问时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这一表述的主旨是A 肯定美国的民主制度 B 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C 主张民主、和平建国 D 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独裁4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千

5、里跃进大别山”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是,千里跃进大别山的A 时间 B 指挥者 C 部队 D 影响5下表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四个阶段。其中,空白处应该填写19191927年开天辟地,北伐凯歌19271937年星火燎原,万里长征19311945年团结抗战,驱逐日寇19451949年A 民族耻辱,抗争探索 B 十年内战,国共对峙C 打倒美蒋,人民解放 D 恢复经济,巩固政权6“蒋介石虽有美国援助,但是人心不顺,士气不高,经济困难。我们虽无外国援助,但是人心归向,士气高涨,经济亦有办法。因此我们是能够战胜蒋介石的。全党对此应有充分的信心。”据此可知,当时的斗争形势是A 国民党背叛革命,国民革

6、命失败 B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C 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 D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7学习历史地图有利于培养我们的时空意识,下图反映的史实及其影响是A 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B 渡江战役的胜利,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C 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的序幕D 渡江战役的胜利,振奋了人们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8下图为著名画家丰子恺创作的漫画:炮弹作花瓶,人世无战争,它反映了抗日战争结束后,饱受战火蹂躏的民众渴望和平的愿望。但是蒋介石违背民意,悍然发动内战。内战爆发的标志是A 国民党进攻华东解放区 B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C 国民党进攻陕北解放区 D 国民

7、党进攻山东解放区9在中国革命史的历史长卷中不难找到一座大山的名字,它呈西北东南走向,绵延千里,直插入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它就是大别山。大山无言,却在1947年见证了A 粉碎了国民党军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B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C 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D 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101946年6月,“假和平、真内战”的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A 中原解放区 B 东北解放区 C 陕甘宁解放区 D 山东解放区二、非选择题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民党军队与人民解放军人数变化对比表 材料二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

8、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毛泽东(1)材料一反映了国共两党军队人数怎样的变化趋势?1946年6月,国民党向哪个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蒋介石两个拳头这么一伸”指的是什么军事行动?“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指的又是什么历史事件? (3)1948年,根据国共双方实力的变化,中共中央军委先后发动了哪三大战役?12下列图片反映的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命运的两大历史事件,识读图片,回答问题。(1)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事件?(2)就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国共双方达成什么共识?对中华民族产生什么影响?(3)在图二事件

9、发生后,国共双方签订了什么文件?文件落实情况如何?(4)当民族前途面临抉择时,上述史实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参考答案1-10BSCDC 6CABBA11(1)国民党军队人数不断减少,共产党军队人数不断增加。中原解放区。(2)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3)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12(1)图一是西安事变;图二是重庆谈判。(2)图一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达成初步共识。影响:为最终取得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3)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或“双十协定”;国民党在完成全面内战的部署后,悍然向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4)启示:实现全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任何党派、团体和个人都应以民族利益为重。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是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领导者。(观点正确即可)第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