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五第一单元难度偏大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word文档.doc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64972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78.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五第一单元难度偏大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word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五第一单元难度偏大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word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五第一单元难度偏大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word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五第一单元难度偏大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word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五第一单元难度偏大尖子生题(word有答案)-word文档.docx(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2018 学年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五第一单元尖子生题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

2、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个数是()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

3、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

4、变化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可燃物在任何条件下燃烧都会发生爆炸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B化学变化中分子不能再分 C水是由氢气、氧气两种分子组成的 D水变成水蒸气属于化学变化3说明镁条燃烧实验是化学变化的是()A发强光 B放热C生成白色粉末状物质D镁条变短4下列关于化学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B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都不变 C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都不变 D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都

5、会变5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发生化学变化的特征是()A分子重新组合B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C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D分子间隔发生改变6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是()A有颜色变化 B有新物质生成C有沉淀出现 D有放热现象第 26 页7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试管摔碎B铁架台生锈 C酒精挥发D浓硫酸吸水8为缓解电力紧张局势,响应低碳社会需要,下列发电方式中,与另外三种变 化有着本质不同的是()A 太阳能光伏发电B 风力发电C氢氧燃料电池发电D 水力涡轮发电9下列变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工业制取氧气 B活性炭吸附有毒气体 C石油分馏 D煤的干馏10下列有关“火”字的成语中,不包含化学变

6、化的是( )A火树银花 B热火朝天 C火烧赤壁 D星火燎原11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 博物馆”之称。 下列我省的特色产品的制作工艺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山西剪纸B木板年画C 大同火锅D 竹叶青酒12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两个实验 (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 40)中药品中药品中药品实验 1块状大理石、浓盐酸硝酸银溶液紫色石蕊溶液实验 2MnO2、H2O2 溶液白磷热水(80)白磷冷水(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 1,可观察到中硝酸银溶液变浑浊,能说明浓盐酸有挥发性B实验 1,可观察到中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能说明 CO2 能与水反应生成碳 酸C

7、实验 2,装置、中均有气泡产生,试管中的白磷发生燃烧D实验 2,通过对实验过程的观察分析,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有氧气和温度 达到着火点13如图,将胶头滴管中的液体滴入瓶中,要使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应满足下列条件中的()反应时有气体产生反应或溶解时吸热反应或溶解时放热A只有 BCD只有14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若先将甲中液体挤出,观察到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 间后,恢复原状;再将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下列组合正确的是选项滴管甲烧杯滴管乙烧杯A双氧水二氧化锰水氢氧化钠B盐酸镁盐酸碳酸钠C水氢氧化钠水硝酸铵D水氧化钙盐酸镁AA BB CC DD15如图所示,滴管中有液体甲,小试管中盛放着固体乙(足

8、量),广口瓶中有 少量饱和的澄清石灰水(试管底部浸没在澄清石灰水中)当把甲溶液滴加到乙 中后,过一会儿可看到石灰水变浑浊了,同时 U 形管中的 a 液面降低,b 液面升 高了根据以上现象请你分析,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一定分别是稀盐酸和碳酸钙固体B甲、乙有可能分别是水和硝酸铵固体 C石灰水变浑浊有可能是发生了物理变化 D一定是 CO2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16形成化学观念是化学学习的任务之一,下列说法在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C金刚石和石墨组成元素相同,性质也完全相同 D等体积的酒精和水混溶后体积小于混合前二

9、者体积之和,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间隙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中,分子个数不变 B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C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 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D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原子排列方式不同18在过氧化氢分解成水的变化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氧化氢是由 2 个氢元素和 2 个氧元素组成的 B1 个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 1 个氢分子和 1 个氧分子 C在该化学反应前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保持不变 D该化学变化前后,只是过氧化氢分子的间隔发生了改变19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的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是()A分子种类B原子种类C元素种

10、类D原子数目20下列变化过程中,构成物质的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其它物质 分子的是()A给水通电分解B活性炭吸附有毒气体C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D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氯化铁溶液二解答题(共 10 小题)2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通常伴随发生一些现象,这些现象常常帮助我们判断 反应是否发生请举出四个不同反应伴随的不同现象,说明物质已发生了化学变 化22造雪机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1)B 到 C 发生的是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2)A 处空气被压缩,体积变小。从微粒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23化学与生活联系密切,生活中处处有化学(1)洁厕灵不慎滴在卫生间大理石地面上,立即发出“嘶嘶”响

11、声,并冒出气泡, 这是因为发生了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2)市场上调味品种类丰富,有加硒盐、钙盐、加铁酱油等,其中硒、钙、铁 三种元素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3 )现在很多汽车为了环保使用压缩天然气,天然气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是 241774 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进行了如图实验,取一根一端封闭的玻璃 管,在玻璃管的底部装入红色固体氧化汞,再装满汞(水银),将其倒扣在盛有 汞的烧杯中,通过凸透镜将阳光汇聚到氧化汞上,对其加热,使其发生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HgO2Hg+O2(1)氧化汞(HgO)中汞元素的化合价为 (2)写出该实验的现象: (列举一点)25某同学表演了“”水能生

12、火”的魔术人,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打开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 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 生,检验有氧气生成的方法 是 ,实验中还观察到烧杯中的导管口 其原因是 26用滤纸折成蝴蝶并喷洒某种 A 溶液或试剂后,悬挂于铁架台上,另取一只盛 有某位置溶液 B 的烧杯,放在纸蝴蝶的下方(如图)一会儿,纸蝴蝶的颜色发 生变化,请回答:(1)写出一组符合条件的物质 A、B 的名称;(2)试分析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3)该实验体现了分子的什么性质?27如图所示,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氨气,用带玻璃管和滴管(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双孔胶塞

13、塞紧瓶口,立即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酚酞溶液的烧杯中。挤压胶头滴管,使少量水进入烧瓶,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止水夹。请描 述该操作完成后,看到的现象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资料:氨气极易溶于水, 其形成的溶液呈碱性)28为了使图中的小气球鼓起来,我们可以将固体和液体混合达到目的,请列举 利用两种不同原理的固液组合并解释原因29某化学小组设计了一组“吹气球”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要使装置中的气球胀 大,请写出分液漏斗和锥形瓶中的药品组合(三组)30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组“吹气球”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要求用四种不同 反应类型的反应使装置中的气球涨大,请写出各反应类型中分液漏斗和锥形瓶中 的试剂组合

14、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个数是()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可燃物在任何条件下燃烧都会发生爆炸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解答】解: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说法正确;人类利用的能量大多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但不是全部,如太阳能。错误;石油是一种自然形成的物质,不是化工产品。错误;可燃物不一定会发生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剧烈燃烧,才有可能爆炸, 错误;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一定都放热,也有吸收热量的,如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就是吸 收热量,

15、错误。故选:A。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B化学变化中分子不能再分 C水是由氢气、氧气两种分子组成的 D水变成水蒸气属于化学变化【解答】解:A、有新物质的变化为化学变化,所以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故正确; B、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的分子,故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错误;C、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错误; D、水变成水蒸气是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A。3说明镁条燃烧实验是化学变化的是()A发强光 B放热C生成白色粉末状物质D镁条变短【解答】解: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需抓住其本质特征产生新物

16、质,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镁带变短,都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质;生成白 色固体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故选:C。4下列关于化学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B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都不变 C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都不变 D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都会变【解答】解:A、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释放和吸收, 故说法正确; B、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故说法错误; C、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都不变,故说法正确; D、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

17、质生成,因此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 种类都会改变,故说法正确。故选:B。5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发生化学变化的特征是()A分子重新组合B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C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D分子间隔发生改变【解答】解: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故由分子构成的物 质,发生化学变化的特征是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故选:B。6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是()A有颜色变化 B有新物质生成C有沉淀出现 D有放热现象【解答】解:化学变化是指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 物质生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常常伴随着

18、发光、放热、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但有这些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故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故选:B。7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试管摔碎B铁架台生锈 C酒精挥发D浓硫酸吸水【解答】解:A、试管摔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铁架台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 化。 C、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酒精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浓硫酸吸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8为缓解电力紧张局势,响应低碳社会需要,下列发电方式中,与另外三种变 化有着本质不同的是()A 太阳能光伏发电B 风力发电C氢氧燃料电

19、池发电D 水力涡轮发电【解答】解:A、太阳能光伏发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风力发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氢氧燃料电池发电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水力涡轮发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9下列变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工业制取氧气 B活性炭吸附有毒气体 C石油分馏 D煤的干馏【解答】解:A、工业制取氧气是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属 于物理变化,故 A 错。 B、活性炭吸附有毒气体是将其吸附在表面,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 B 错。 C、石油分馏是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没有新物

20、质生成,属 于物理变化,故 C 错。 D、煤的干馏能产生煤焦油、焦炉气等新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 D 正确。故选:D。10下列有关“火”字的成语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火树银花B热火朝天C火烧赤壁D星火燎原【解答】解:A、火树银花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热火朝天是一个成语,形容群众性的活动情绪热烈,气氛高涨,就像炽热的火焰燃烧一样,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火烧赤壁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星火燎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11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

21、中国古代文化 博物馆”之称。 下列我省的特色产品的制作工艺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山西剪纸B 木板年画C 大同火锅D 竹叶青酒【解答】解:A、山西剪纸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 物理变化。B、木板年画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大同火锅的制造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竹叶青酒的酿造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12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两个实验 (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 40)中药品中药品中药品实验 1块状大理石、浓盐酸硝酸银溶液紫色石蕊溶液实验 2MnO2、H2O2 溶液白磷热水(80)白磷冷水(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2、)A实验 1,可观察到中硝酸银溶液变浑浊,能说明浓盐酸有挥发性B实验 1,可观察到中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能说明 CO2 能与水反应生成碳 酸C实验 2,装置、中均有气泡产生,试管中的白磷发生燃烧D实验 2,通过对实验过程的观察分析,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有氧气和温度 达到着火点【解答】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溶于硝酸银溶液,会反 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所以实验 1,可观察到中硝酸银溶液变浑浊,能说明 浓盐酸有挥发性,故 A 正确;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也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实验1,可观察到中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能说明 CO2 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 B

23、 错误; C、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氧气,装置、中均有气泡产生,试管中 的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故发生燃烧现象,故 C 正确; D、试管中的白磷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能燃烧,通过对实验过程的观察 分析,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故 D 正确。故选:B。13如图,将胶头滴管中的液体滴入瓶中,要使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应满足下列条件中的( )反应时有气体产生反应或溶解时吸热反应或溶解时放热A只有 B C D只有【解答】解:反应时有气体产生,会使瓶内的压强增大,小气球会鼓起;反 应或溶解时吸热,会使瓶内的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气球不会鼓起;反应或溶 解时放热,会使瓶内的温度升高,压强

24、增大,小气球会鼓起,故可以,观察 选项,故选 B。14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若先将甲中液体挤出,观察到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 间后,恢复原状;再将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下列组合正确的是选项滴管甲烧杯滴管乙烧杯A双氧水二氧化锰水氢氧化钠B盐酸镁盐酸碳酸钠C水氢氧化钠水硝酸铵D水氧化钙盐酸镁AABBCCDD【解答】解:A、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产生氧气,氧气不会被吸收,气压不能减小,气球不能恢复原状,故 A 错误; B、盐酸与镁混合产生氢气,氢气不会被吸收,气压不能减小,气球不能恢复原 状,故 B 错误; C、氢氧化钠遇水放热,瓶内压强增大气球鼓起来,恢复室温后气球恢复原状; 硝酸铵遇水吸热,瓶内

25、压强减小,气球鼓不会鼓起来,故 C 错误; D、氧化钙遇水放热,瓶内压强增大气球鼓起来,恢复室温后气球恢复原状;盐 酸与镁混合产生氢气,氢气不会被吸收,使瓶内压强增大,气球重新鼓起来,故 D 正确。故选:D。15如图所示,滴管中有液体甲,小试管中盛放着固体乙(足量),广口瓶中有 少量饱和的澄清石灰水(试管底部浸没在澄清石灰水中)当把甲溶液滴加到乙 中后,过一会儿可看到石灰水变浑浊了,同时 U 形管中的 a 液面降低,b 液面升 高了根据以上现象请你分析,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一定分别是稀盐酸和碳酸钙固体 B甲、乙有可能分别是水和硝酸铵固体 C石灰水变浑浊有可能是发生了物理变化 D一定是

26、 CO2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解答】解: A、甲、乙分别是稀盐酸和碳酸钙固体时,可以出现这些现象,但能生成二氧化 碳的物质还有很多,故 A 错误。 B、甲、乙有分别是水和硝酸铵时溶解吸热。温度降低,氢氧化钙溶解度升高, 不会生成沉淀,也不会使容器内压强变大,故 B 错误。 C、当石灰水中析出氢氧化钙时溶液照样混浊,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 C 正确。D、石灰水变浑浊可能是化学变化导致也可能是溶质析出导致,故 D 错误。故选:C。16形成化学观念是化学学习的任务之一,下列说法在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C金刚石和石墨组成元

27、素相同,性质也完全相同 D等体积的酒精和水混溶后体积小于混合前二者体积之和,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间隙【解答】解:A、化学变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故 A 正确; 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故 B 正确; C、金刚石和石墨组成元素相同,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性质也不完 全相同,故 C 错误; D、等体积的酒精和水混溶后体积小于混合前二者体积之和,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间隔,故 D 正确。故选:C。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中,分子个数不变 B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C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 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D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元

28、素组成的单质,但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解答】解:A、化学变化中,分子个数可能会发生改变,也可能不变,故错误; B、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和与氧气接触,故错误; C、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 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故错 误; D、金刚石、石墨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不同,主要是因为碳原子排列不同, 故正确。故选:D。18在过氧化氢分解成水的变化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氧化氢是由 2 个氢元素和 2 个氧元素组成的 B1 个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 1 个氢分子和 1 个氧分子 C在该化学反应前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保持不变 D该化学变化前后,只是过氧化氢分子的间隔发生

29、了改变【解答】解:A、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构成,元素不能说个数,还可以 说 1 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 2 个氢原子和 2 个氧原子构成,故错误; 过氧化氢是一种纯净物,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故 A 错误;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每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 2 个氢原子和 2 个氧原子构成, 故错误;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保持不 变;故正确; D、化学变化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过氧化氢分子 会改变,而不是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错误。故选:C。19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的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是()A分子种类B原子种类C元素种类D原子

30、数目【解答】解: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的反应前后,是因为氧化汞分子分裂 成了汞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 气,汞原子直接聚集成金属汞。 A、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的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选项正 确。 B、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的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故选项错误。 C、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的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选项错误。 D、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的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故选项错误。 故选:A。20下列变化过程中,构成物质的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其它物质分子的是()A给水通电分解 B活性炭吸附有毒气体

31、 C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D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氯化铁溶液【解答】解:A、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 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 再重新组合成分子,故选项正确。 B、活性炭吸附有毒气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 改变,故选项错误。 C、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 生改变,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氯化铁溶液,构成物质的分子分裂成离子,离子又重新 组合成其它物质分子,故选项错误。故选:A。二解答题(共 10 小题)2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通常伴随发生一些现

32、象,这些现象常常帮助我们判断 反应是否发生请举出四个不同反应伴随的不同现象,说明物质已发生了化学变 化【解答】解:根据题目要求,只要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都可以,如:(1)镁带的燃烧,主要现象为: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2)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主要现象为:石灰石表面有气泡冒出;(3)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蓝色的沉淀;(4)铁和硫酸铜反应铁的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 故答案为:(1)镁带的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2)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石灰石表面有气泡冒出;(3)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蓝色的沉淀;(4)铁和硫酸铜反应铁的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22造雪机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33、1)B 到 C 发生的是 物理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2)A 处空气被压缩,体积变小。从微粒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分子间隔变 小 。【解答】解:(1)水结冰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空气被压缩后,分子间隔变小,体积变小。 故答案为:(1)物理;(2)分子间隔变小。23化学与生活联系密切,生活中处处有化学(1)洁厕灵不慎滴在卫生间大理石地面上,立即发出“嘶嘶”响声,并冒出气泡, 这是因为发生了 化学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2)市场上调味品种类丰富,有加硒盐、钙盐、加铁酱油等,其中硒、钙、铁 三种元素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硒 (3 )现在很多汽车为了环保使用压缩

34、天然气,天然气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CH4 【解答】解:(1)大理石的成分是碳酸钙,洁厕灵显酸性,碳酸钙能与洁厕灵的 成分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填:化学;(2)硒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填:硒;(3)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即 CH4 故答案为:(1)化学;(2)硒;(3)CH4241774 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进行了如图实验,取一根一端封闭的玻璃 管,在玻璃管的底部装入红色固体氧化汞,再装满汞(水银),将其倒扣在盛有 汞的烧杯中,通过凸透镜将阳光汇聚到氧化汞上,对其加热,使其发生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HgO2Hg+O2(1)氧化汞(HgO)中汞元素的化合价为 +2 (2)写出该实验的现象: 红

35、色固体消失、管内液面下降 (列举一点)【解答】解:(1)氧化汞中,氧元素显2 价,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 数和为零,设汞元素的化合价为 x,则 x+(2)=0,故填:+2;(2)氧化汞(红色固体)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汞和氧气,玻璃管内的压强增 大,所以管内的液面下降;故填:红色固体消失、管内液面下降25某同学表演了“”水能生火”的魔术人,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 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打开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 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检验有氧气生成的方法是 将带 火星的木条放在管口 P 处,若木条复燃证明生成了氧气 ,实验中还观察到

36、烧杯 中的导管口 冒出气泡 其原因是 反应放出的热量使吸滤瓶中的气体温度升 高,体积膨胀,压强变大 【解答】解: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 P 处,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具有助燃性,是 氧气;该反应过程中会放出热量,造成装置内气体受热体积膨胀,所以观察到导 管口有气泡冒出故答案为: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管口 P 处,若木条复燃证明生成了氧气;冒出气泡;反应放出的热量使吸滤瓶中的气体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压强变大26用滤纸折成蝴蝶并喷洒某种 A 溶液或试剂后,悬挂于铁架台上,另取一只盛 有某位置溶液 B 的烧杯,放在纸蝴蝶的下方(如图)一会儿,纸蝴蝶的颜色发 生变化,请回答:(1)写出一组符合条件的物质 A、B

37、 的名称;(2)试分析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3)该实验体现了分子的什么性质?【解答】解:(1)A 物质是石蕊试液,B 物质是浓氨水;(2)浓氨水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体遇到试剂中的水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 石蕊试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3)该实验体现了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的性质27如图所示,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氨气,用带玻璃管和滴管(滴管里预先吸 入水)的双孔胶塞塞紧瓶口,立即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酚酞溶液的烧杯 中。挤压胶头滴管,使少量水进入烧瓶,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止水夹。请描 述该操作完成后,看到的现象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资料:氨气极易溶于水, 其形成的溶液呈碱性)【解答】解:因为氨气

38、极易溶于水,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烧瓶内外产生压强差,带有酚酞的水喷出,酚酞遇到氨水变红色;故答案为:烧瓶内出现红色的喷 泉,因为氨气易溶于水,生成氨水,烧瓶内外产生压强差,带有酚酞的水喷出, 酚酞遇到氨水变红色。28为了使图中的小气球鼓起来,我们可以将固体和液体混合达到目的,请列举 利用两种不同原理的固液组合并解释原因【解答】解: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能是反 应放出大量的热或产生大量的气体,也可能是溶解放出大量的热 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能使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 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能使如图装置中的 小气球鼓

39、起来(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气体,使锥 形瓶内压强增大,使图中的小气球鼓起来; 氢氧化钠和水;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使锥形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压 强增大,使图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合理即可)29某化学小组设计了一组“吹气球”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要使装置中的气球胀大,请写出分液漏斗和锥形瓶中的药品组合(三组)【解答】解:1、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能生成氧气,使气球胀大;2、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试管中的空气受热膨胀使气球胀大;3、金属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也能使气球胀大;4、盐酸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会使气球胀大 故答案为:

40、1、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2、水,氧化钙;3、盐酸,锌30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组“吹气球”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要求用四种不同 反应类型的反应使装置中的气球涨大,请写出各反应类型中分液漏斗和锥形瓶中 的试剂组合【解答】解:1、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能生成氧气,使气球胀大,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2、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试管中的空气受热膨胀使气球胀大,该反应 属于化合反应;3、金属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也能使气球胀大,属于置换反应;4、盐酸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会使气球胀大,属于复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1、分解反应,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2、化合反应,水,氧化钙;3、置换反应,盐酸,锌;4、复分解反应,盐酸,碳酸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