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说课稿-精选文档.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65521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说课稿-精选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说课稿-精选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说课稿-精选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说课稿-精选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说课稿-精选文档.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地球的运动 说课稿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一、说教材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

2、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地球运动是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

3、基础,是地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也是高考的重点内容。对后面知识的学习,比如有关气候知识、地理环境分异等有着重要意义。、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四季五带的形成,运用地球运动的有关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和分析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学会根据光照图分析说明地球上不同地带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及季节变化,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发展变化的。进行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和掌握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四季、五带的形成和划分。二、说学生高一学生尚未学习立体几何,空间思维能力较差

4、,对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有一定感性认识,但理性的认识很少。但本节知识在现实中作用很大,对学生来说具有新鲜感,学习热情高,教学中要多加利用和保护。三、说教法教师导学法、对比分析法、自主探究法、读图导析法、多媒体演示法。四、说学法1、自主探究通过制作地球光照模型、晨昏仪模型,加强对抽象知识的形象化理解。2、学会读图、绘图、用图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图形都内含于地球运动的图示之中,多且复杂。所以应加强这方面的指导。3、理论联系实际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生活中可以体验到的,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用所学理论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利于更好的掌握理论。4、及时归纳总结适时对地

5、理现象进行归纳总结,提高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并增强记忆。五、说教学过程联系生活,导入新课-(作息时间的调整、俄罗斯与美国的夏时制、夏季为何有午休等)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造成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直接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掌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是理解本节内容的关键。2、昼夜长短的分布和变化:(1)比较任意一点位于昼半球和夜半球的时间长短,使学生掌握判断一地昼夜长短的方法,即只要判断所求地昼弧与夜弧的长短即可。(2)展示“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光照图”,让学生读图分析二分二至日全球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情况。(为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我将通过提问来督促。分析完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

6、规律后,播放全球昼夜长短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变化的动画,让学生观察动画分析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最后归纳总结出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并补充昼长、夜长的计算方法及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方法)(3)昼夜长短的分布、变化规律-由于这部分知识空间性强,为利于学生掌握,要求学生在课下制作晨昏仪模型(二分日的比较简单,只要做一个夏至日的就够了,翻过来就是冬至日的).空间分布规律太阳直射北(或南)半球,则北(或南)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往北(或南),昼越长,夜越短;太阳直射赤道,则全球昼夜等长。时间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往北(或南)移动,则北(或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赤道上始终昼夜等长。极昼与极夜:太阳直射北(或南)

7、半球,则北(或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极点出现极夜。从春分到夏至与从秋分到冬至,极昼极夜区的范围逐渐扩大;从夏至到秋分与从冬至到春分,极昼极夜区的范围逐渐缩小。讲完这部分内容后布置一个探究活动,即南极圈内地区与北极圈内地区相比,其同纬度地区的极昼、极夜天数是否一样长,为什么?3、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与变化(首先通过提问“一天中有几个太阳高度?何时太阳高度最大?”来帮助学生理解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结合“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及随季节的变化规律,通过公式“正午太阳高度差=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差”计算一些特殊点、特殊时刻的正午太阳

8、高度,然后归纳总结出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空间分布规律任意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对程度较好的班级可以指出:在任意时刻,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四周递减,且每111公里递减1度。)时间变化规律当太阳直射点朝向地球上某条纬线移动时,则该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渐大;反之渐小。推论:夏至日那天,_(范围)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_(范围)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那天,_(范围)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_(范围)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4、四季和五带的划分由于此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可以自学完成目标,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加强知识的体系性我设计了下面几个问题:

9、(1)四季的划分依据是什么?若黄赤交角不存在还有四季吗?(2)五带的划分界限和划分依据是什么?若黄赤交角增大或减小3度,五带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5、课堂练习自主探究今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同时掌握直射点移动的量的规律。)读某日太阳照射示意图,填空:(1)指出A、B、C、D、F、H、L、N、S各点的昼夜长短关系并按昼长由长到短的顺序排列;(2)说出极昼极夜的纬度分布范围;【参考答案:极昼-(90-a)N及其以北地区;极夜-(90-a)S及其以南地区】(3)说出C、J两点的太阳高度;(设计意图:强化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别)(4)已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aN,计算N、G、H、I、J、K、L、F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设计意图:力图给学生一个一般规律,产生整体印象而不是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割裂开来)【参考答案:N- a、G-2 a、H-2326 a、I-6634 a、J-90、K-(90-a)、L-6634- a、F-0】第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