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选修3 第二单元 第1讲-文档.doc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66777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选修3 第二单元 第1讲-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精选-选修3 第二单元 第1讲-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精选-选修3 第二单元 第1讲-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精选-选修3 第二单元 第1讲-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精选-选修3 第二单元 第1讲-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选修3 第二单元 第1讲-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选修3 第二单元 第1讲-文档.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1讲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

2、“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考试内容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

3、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考核要求“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

4、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19291933年资本主

5、义经济危机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社会根源和主要影响b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原因、经过b比较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c一、19291933年危机的爆发1标志: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出现抛售股票狂潮。2原因(1)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2)具体原因:美国国内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购买力受限。股票投机狂热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3)直接原因:生产与销售之间出现矛盾。3特点: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大。图示点拨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二、危机冲击下各国的选择1背景(1)大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2)各资本主

6、义国家为了转嫁危机,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大量输出商品,致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面临崩溃。(3)资本主义国家拼命争夺世界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空前的经济战。2表现(1)美国:罗斯福总统实行“新政”,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保存了资本主义制度。(2)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三、希特勒上台和德国的扩军备战1希特勒上台(1)原因:根本原因: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引起社会动荡。政治原因:垄断资产阶级支持建立独裁政府。直接原因:纳粹党利用德国社会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妄图建立日耳曼人的“第三帝国”。(2)标志: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法西斯独裁统治在德国建立。

7、(3)影响: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2德国的扩军备战(1)政策上: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2)行动上:1936年德国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概念阐释法西斯:来自拉丁文,原指中间插着一把斧头的“束棒”,为古罗马执法官吏的权力标志。后来,奉行独裁统治的意大利法西斯党用来作为该党的标志。法西斯象征强权、暴力、恐怖统治,对外侵略掠夺,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极端独裁形式。19331945年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19221943年墨索里尼统治下的意大利等,其专制统治都是法西斯。四、日本法西斯势力的膨胀和对外扩张1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原因历史原因:缺乏民主传统;受到华盛顿体

8、系的压制。现实原因:日本经济基础薄弱,受经济危机打击严重;军部法西斯势力利用社会动荡乘机而起。(2)标志: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3)影响: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2对外扩张(1)九一八事变:1931年,侵占中国东三省。(2)军部分歧北进派:陆军以对抗远东苏军为目标,主张同德国夹击苏联。南进派:海军以对抗美国、确保太平洋的制海权为目标。(3)基本国策: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地位之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4)全面侵华:1937年,近卫文麿上台组阁,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概念阐释日本军部:是日本对外发动战争的军事指挥枢纽,包括政府中的陆军省、海军省以及陆军最高指挥部陆军参谋本部和海军最高指挥部

9、海军军令部等机构。日本军部独立于政府、议会之外,直接对天皇负责。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日本军部,是在明治维新后伴随军事近代化组建起来的。主题一经济危机及其影响史料一1929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贸易额减少了2/3。(1)说明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和对外贸易大幅下降,表现出经济危机的破坏性强。(1)结合史料一,分析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状况及原因。答案(1)状况:工业生产和国际贸易大幅度降低。原因:经济危机的爆发。史料二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情况表: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46.2%40.6%28.4%16.5%8.4%(2)说明经济危机对资本

10、主义各国造成巨大破坏,美德两国尤其严重。(2)史料二中日本工业生产下降幅度相对较小,但仍对其经济造成重大打击的原因是什么?导致了什么结果?结合史实说明其影响。答案(2)原因:日本经济基础薄弱,国内市场狭小。结果:经济危机使阶级矛盾尖锐,导致严重的政治危机,法西斯势力乘机发展,军事法西斯专政最终建立。影响:日本为摆脱危机,加紧侵略中国,形成了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中国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1)从局部看: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经济上: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浪费了社会资源,各国纷纷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治上:激化了社会矛盾,各国工人运动高涨,法西斯势

11、力乘机兴风作浪,社会动荡不安。(2)从整体看: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各资本主义国家向殖民地半殖民地转嫁危机,加深了它们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争夺世界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空前的经济战。加速了欧、亚世界大战策源地的形成,引起了世界格局的变化和世界主要矛盾的变化。主题二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史料一识读下列两幅历史图片 图一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图二希特勒进行战争宣传(1)图片表明法西斯势力夺取了政权并开始对外战争,说明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1)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2)谈谈图一和图二所示现象的主要影响。答案(1)说明: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原因:经济危

12、机的沉重打击;纳粹运动的迅猛发展;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2)德国走上对内实行恐怖独裁、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导致了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史料二亚洲的日本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国内市场狭小,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十分沉重。工人失业、农民破产、职员减薪,造成严重社会动荡。日本的法西斯势力乘机而起。史料三在日本的法西斯组织中,力量最强、影响最大的是军部法西斯势力。其中的一些军官利用日本社会对政党政治的不满,图谋发动政变,取消资产阶级政党内阁,确立军部的执政地位,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同时极力鼓吹对外扩张。(2)说明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国内市场狭小,经济危机对日本的打击特别严重,日本法西斯势力乘机而起。(3)说明军

13、部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心,他们对内通过暴力建立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3)根据史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及方式。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对地区形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原因:经济危机对日本的沉重打击;军部法西斯势力的要求。方式:以军部为核心,通过政变及对外扩张等形式建立。影响: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1)相同点德国、日本封建残余严重,民主基础薄弱,军国主义、专制主义气氛浓厚。民族主义情绪强烈,存在着力图摆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束缚的势力。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统治阶级支持法西斯上台以维护其利益。(2)不同点德国是依靠纳粹党夺取政权建立的法西

14、斯专政;日本则是依靠现在的天皇制和军部法西斯势力实现法西斯化。德国纳粹党通过欺骗性宣传,骗取中下层群众支持,并讨好军队,与垄断资产阶级勾结,势力大增,在1932年大选中成为国会第一大党,进而夺取政权;日本军部法西斯分子通过对内制造一连串暗杀、政变等恐怖事件,对外策动侵华战争来扩大势力和影响,进而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1(2019杭州高二检测)以下是1933年主要国家的经济状况表,此表最能说明当时()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世界工业下降46.2%40.6%28.4%16.5%8.4%1/3外贸缩减70%69.1%50%48%50%2/3失业人数1 700万600万近300万85万300万3 000万A

15、.德国遭到的破坏最严重B世界各国经济普遍下降C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D经济危机破坏力巨大答案D解析材料中德国的数据相对其他国家在工业、外贸和失业人数三个方面都不是最大的,因此不能说明德国遭到的破坏最严重,故A错误;材料仅呈现五个主要国家的经济状况,不能由此说明世界各国经济普遍下降,故B错误;材料仅涉及1933年的情况,不能说明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故C错误;据材料中工业、外贸和失业人数的数据可知经济危机破坏力巨大,故D正确。21936年,德国采取了破坏以往条约的某一行动,英国政府以这只不过是希特勒要收回“自己的私人宅旁花园而已”为理由,对法西斯德国姑息纵容。据此判断,当时德国的“某一行动”是()A实

16、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B占领莱茵非军事区C成立国联 D参与签订凡尔赛和约答案B解析材料中“自己的私人宅旁花园而已”,说明此处原属于德国所有,即莱茵非军事区。320世纪20年代,日本关东军高级军官石原莞尔提出:“满蒙问题的解决是日本唯一的生存途径。”通过下列哪一事变,这个荒谬的看法变成了关东军的侵略行径()A九一八事变 B纳粹党成为第一大党C七七事变 D“二二六”政变答案A解析材料中“日本”和“满蒙”是两个关键信息,九一八事变使日军占领了东北全境,故选A。B项纳粹党是德国政党,C项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且是对华北的侵略,D项是日本内部的一次军事政变。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德国)陆

17、军兵力之总数不应超过10万人,军官及补充部队在内,并应专为维持领土内之秩序及边界巡察之用。德国之强迫普及(即普遍)征兵制应予废止。德国陆军仅能以志愿服役者募集组成之。莱茵河之东50千米一线之西,在德国领土内之要塞工程、堡垒及陆地要塞均应解除武装,并拆卸之。凡尔赛和约材料二国防部队中的服务系以普遍兵役为依据。德国和平(时期)陆军由12个军团和36个师组成。(注:当时德军每个陆军师的编制约为1.4万人)德国国防法(1935年)材料三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阿诺德汤因比(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它们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

18、成上述情况的背景和产生的影响。(2)材料三中当时人们为什么思考和议论“西方的社会制度”的命运?哪一著名的实践对材料三中这些“思考”和“议论”作了成功的回答?其本质特征是什么?答案(1)不同之处:德国陆军总数由不得超过10万人变为实际上不受限制;由志愿服役制变为普遍义务兵役制;由维护国内秩序和巡察边界扩大到可用于战争。背景:德国法西斯上台,积极扩军备战。影响:德国成为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2)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或“大萧条”)。罗斯福新政。本质特征:确保自由企业制度,国家大规模干预社会经济生活或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或调整生产关系,缓和阶级矛盾。1.下图是20世纪2

19、0年代末美国股市一景,引发这次经济危机的原因有()纽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动摇经济繁荣集中表现在工业生产高涨上 市场上普遍推行分期付款 股票投机活动空前活跃A B C D答案D解析20世纪20年代末,从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资本主义世界,均是引发该危机的原因,表述错误,故选D。2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美国,但很快演变成世界性危机。这说明()A世界存在共同的基本矛盾B美国是世界头号大国C世界各国都在进行工业化D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提高答案D解析经济危机首先在一个国家发生,然后很快波及到全世界,说明世界经济已经成为一个整体。319世纪末,一位英国官员说:“帝国就是饭碗问题。要是你不希望

20、发生内战,你就应当成为帝国主义者。”以下各项,未能正确反映这段话含义的是()A以上言论中的“帝国主义”意味着对外侵略扩张B发动对外战争的目的之一是转移国内阶级矛盾C帝国经济依赖于对海外殖民地的控制和掠夺D通过帝国主义政策解决经济危机和避免战争答案D解析题干的意思是要想解决国内矛盾,发展经济,就必须成为帝国主义者,对外侵略扩张,D未能正确反映题干的意思,故选D。4.1940年10月日本军事检阅时,日本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向裕仁天皇行鞠躬礼(见下图)。有人认为,真正的权力天平却正好相反。这种观点的主要依据是()A当时日本的外交重点是对外进行战争B当时日本的政局已为军部所左右C当时东条英机已在国内享有较

21、高威望D当时日本政府非常重视军事建设答案B解析题干所给的时间信息是“1940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早在1936年日本就已建立起法西斯专政,因此在1940年时,日本政局早已为军部法西斯势力所左右,故B与题意相符。5近代日本政府的一次声明称:“当时,守卫南满铁路沿线的日军兵力,总计不过一万零四百人,而在其周围有二十二万中国军队。情况突然紧急起来,同时,居住该地的一百万帝国居民也陷于严重的恐慌和不安之中,我军关心这种情况,认为有必要先发制人,以铲除危险的根源。”当时日本“先发制人”的真实背景是()A日本急于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掠夺中国财富以医治创伤B日本制定“基本国策纲要”,要确保日本在东亚大陆的地

22、位C蒋介石推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D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促使日本加快侵略步伐答案A解析分析题干可知,题干实际问的是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根本原因,日本受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需要通过发动对外战争来转嫁危机,故答案为A。6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的背景中,德国不同于日本的是()A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严重冲击B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C民族复仇主义思潮泛滥D法西斯势力与日俱增答案C解析题干强调的是德国不同于日本的地方。用排除法把相同的排除,即可选出正确的答案,C为德国所特有的,故选C。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东三省和内蒙是日本的国防安全线,为了保护日本在支那

23、的权益,不问支那本土或满蒙,日本均应出兵。”“宣布东三省自治;缔结建设新铁路的协定;开垦土地,采掘矿山;设置由日本人充当的行政、财政、军事顾问。如果支那方面拒绝,日本应坚决准备使用武力实现其目标。”1927年对华政策纲要材料二经济危机却沉重打击了日本的进出口贸易。1929年的外贸总额为43.6亿日元,1930年降至30.1亿日元,1931年又降至23.8亿日元。入口额1931年比1929年下降44%,出口额下降47%。1930年破产企业达823家,减资的有310家,1931年3月,陷于破产和停业状态的银行达58家。材料三帝国鉴于内外的形势,认为帝国当前应该确立的根本国策,在于外交和国防的互相配

24、合,一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另一方面向南方海洋发展基本国策纲要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早在1927年,日本就已经制定了什么对华政策?(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危机对日本产生了哪些影响?(3)材料三中日本制定了什么国策?答案(1)武力侵占东三省和内蒙,对东三省实行殖民统治。(2)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日本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法西斯势力乘机崛起,日本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3)制定了“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地位之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的基本国策。解析(1)只要把握日本对中国侵略的主要意图即可作答。(2)必须联系所学内容,分析经济危机对日本经济的打击和对社会的影响。(3)注意从材料三中提取“一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另一方面向南方海洋发展”的关键信息。第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