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周周清作业1-word文档资料.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68011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单元周周清作业1-word文档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六单元周周清作业1-word文档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六单元周周清作业1-word文档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六单元周周清作业1-word文档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六单元周周清作业1-word文档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周周清作业1-word文档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周周清作业1-word文档资料.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周周清作业11、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基础清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

2、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1.下面各组加点的字每组都有一个读音是错误的,请标出并在后面的括号内改正。(3分)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

3、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A.嗔怒zhn 尴尬g朴刀p 恁地nn ( )B.窥望ku 聒噪gu颠倒din 星宿s ( )C.侥幸 jio 盘缠chan拙病ch 怨怅chng ( )D.后襟jn 分晓xio吹嘘x 桑梓xn ( )答案:A. zhn chn B.s xi C.ch zhu D.xn z2.下面句子与原文不一致的是( )(3分)A.一个鬓边老大一搭朱砂记,拿着一条朴刀,望杨志跟前来。B.

4、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醒人事。C.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楼上王孙把扇摇。D.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答案:B解析:B项中“不醒人事”的“醒”应写作“省”。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美术馆的人突然出现,不由分说从女孩手中夺走画像送去了美术馆。B.傅雷曾坐在桌前对着家书流泪,龙应台更是在给儿子写信时潸然泪下。C.“低碳”生活方式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乘公车、骑自行车、步行等出行方式正逐步成为生活新时尚。D.不要以为“亲情作业”举足轻重,孩子与父母交流越多,心就贴得越紧。答案:D解析:本题

5、运用【成语误用五判断法】。D项中的“举足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全局。与句意不符。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在科学家邓稼先的一生中,无处不以务实的作风和非凡的才学震惊于世。B.学校应当建立完善校园欺凌预防、干预和处理机制,保障每个孩子健康成长。C.国家博物馆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的新出土的一大批海上丝路文物。D.海燕队第一仗就以3比0的超大比分淘汰了近两年一直没赢过的飞虎队。答案:B解析:本题运用【病句判断法】。A项成分残缺,应去掉“在”和“中”;C项语序不当,“新出土的一大批”应放在“两千多年”前;D项有歧义,“近两年一直没赢过”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

6、飞虎队近两年一直没赢,另一种是海燕队近两年一直没K过飞虎队。故选B。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我国古代文学典籍中的“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B.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唐代文学家。C.冰心,原名谢婉莹,她的诗集有繁星春水。D.我国古代,三十岁称“而立”,六十岁称“花甲”,七十岁称“古稀”。答案:B解析:欧阳修不是唐代文学家,而是宋代文学家。二、综合性学习6.古诗文默写。(8分)(1)寄书长不达,_。(杜甫月夜忆舍弟)(2)_,怜君何事到天涯!(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3)鸡声茅店月,_。(温庭筠商山早行)(4)_,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答案:(1)

7、况乃未休兵 (2)寂寂江山摇落处(3)人迹板桥霜 (4)野芳发而幽香(每空2分)7.口语交际。下列情境中语言表达是否得体?得体的,在括号里填“A”; 不得体的,在括号里填“B”。(3分)(1)在“五四”青年节纪念活动中,某同学正在发言,主持人需要插话,他说:“你停下来,我来说两句。”( )(2)临近期末考试,你想看看球赛,就对妈妈说:“妈妈,学习要劳逸结合,我看一会儿球赛,就去学习,可以吗?”( )(3)某校学生会邀请新当选中科院院士的校友张教授来校作讲座,学生会主席致辞说:“张教授新近当选中科院院士,这既是本校的光荣,也是张教授的光荣。”( )答案:(1)B (2)A (3)A(每题 1 分

8、)8.请根据水浒传的内容,仿照画线部分,将下面语段补充完整。(4分) 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如武松,他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除恶蜈蚣岭,表现其武艺高强,有勇有谋;如鲁智深,他_,_, _,表现其疾恶如仇,侠肝义胆。答案:示例:拳打镇关西 大闹桃花村 火烧瓦罐寺 大闹野猪林(每空1分)2、 阅读清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搭车记小时候,黎鸣最大的愿望就是当警察。后来,他如愿分到市公安局当了一名警察。黎鸣家在两百里之外的农村。回家时,先从市长途汽车站坐车到县长途汽车站,然后再坐通乡镇的公共汽车,到镇上下了车,再步行三公里才到家。有时从县里到镇上,两个小时也发不了一趙车。一年后,

9、黎鸣开始试着搭车。这一天,他站在回家的路口,学着港台片上警察的样子,拦住一辆面包车,然后出示了警官证说,我是警察,想搭你的车。司机打量了一下他全身的警服,并没看他的证件,说,上来吧。上车后,黎鸣才知道司机是他家所在的镇上的,在镇政府旁边开了一家饭馆。到了镇上后,司机主动说,我送你吧。从镇上到村里,步行需要半小时,而坐车五分钟就到家门口了。自此,每次回家,他都在县城搭车。后来,黎鸣又从市内开始搭车了。他搭的每一辆车,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把他送到家门口。几年后,黎鸣被提拔为户政科副科长。秋天的一个周六上午,黎鸣又想搭车回家。一辆黑色的轿车缓缓驶过来,他招了招手。车停下后,黎鸣才看清,这是一辆2.8排量

10、的“奥迪A6”。他迟疑地放下了手,因为坐这种车的,不是领导,就是大老板。司机探出头问他,有事吗?黎鸣说,我想搭个车。这是他搭车以来第一次说得这么迟疑。去哪里?黎鸣说出了他家那个县那个镇的名称。司机说,我这车去省城,不顺路。好好!那你快走吧!这时,从车内传出一个浑厚的男人声音,上来吧,搭一段也行。黎鸣犹豫了一下,上了车。后排坐着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微胖,两个鬓角已经泛白。男人主动问,小伙子,在哪工作呀?黎鸣掏出警官证说,我在市公安局。男人看了看他的证件,还给了他。片刻,男人又问,经常回家吗?黎鸣说,每周都回。经常搭车?黎鸣点了点头。你为什么不坐客车呢?黎鸣说,要倒好几次车,不方便。你每周都回家干

11、什幺?看我的母亲。你母亲自己在家?为什么不接来一起住?那得等分了房子,我现在还住着集体宿舍。男人再也没有说话。到了该停车的地方,男人说,别停了,还有时间,把他送回家。黎鸣说,这怎么好意思?男人说,这有什么?举手之劳。到了家门口,黎鸣说太谢谢您了!男人说,这是应该的,你是为人民服务的,我是为你服务的。这句话把黎鸣扔进了雾谷。但很快,黎鸣就把这件事情忘掉了。一天早上,局长问,你是不是搭过省公安厅马厅长的车?黎鸣愣了一下后,马上明白过来,感觉要大祸临头了。因为,根据纪律,非公务行为,是不允许利用职务之便随便搭车的。一瞬间,他的汗就下来了。他胆怯地看着局长问,我我是不是给你惹麻烦了?局长说,瞧你这点胆

12、儿,搭车的胆儿哪去了?他羞愧地低下了头。没什么事。局长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马厅长表扬了你,休班时间不去休闲娱乐,而去看你的母亲,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这样的了从此,黎鸣再也没有搭过车。9. 小说具体描述了黎鸣两次搭车的情形,请阅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内容。(4分)搭车经过心理变化第一次黎鸣在县里回家的路口搭车,司机将其送到了家门口。 姑且试试-_第二次_迟疑-如释重负-疑惑不解答案:感到便捷(1分)黎鸣成为副科长后,在路边搭车,搭上了公安厅长的车,他们将其送到了家。(3分)10.结合第二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词,分析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4分)答案:方面写出了黎鸣回家路途遥远,(2分)另一方面为后文作

13、铺垫。(2分)11.小说详细描述了黎鸣第一次搭车的情景,这样写有何作用?(3分)答案:意在通过对黎鸣第一次搭车过程的具体描述,表明黎鸣以警察身份搭车非常顺利,显得真实可信;(1分)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他后来一直利用警察身份搭车以至发展到碰巧搭上了马厅长的车等)作了铺垫,使得下文情节发展(局长约谈黎鸣)顺理成章。(2分)12.文中马厅长、公安局长没有对黎鸣的行为迸行严肃处理。你是否认同他们的做法?(4分)答案:示例一:认同。(1分)黎鸣是个优秀的青年,为人诚实,懂礼貌,孝顺母亲,工作出色;黎鸣的违规行为并不严重,通过对他的约谈、警示,黎鸣已经认识到错误,不必再处分。事实证明“从此,黎鸣再也没有搭过车”。这样人性化处理,体现了领导的通情达理、体察民情,起到了保护、鞭策作用。(3分)示例二:不认同。(1分)一方面,原则、制度必须遵守,人情不能超越法纪。因人而异的处理会导致不公。另一方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因为情节轻微而不加以重视,就有可能会使一些违纪者产生侥幸心理,进而一犯再犯,最终走到无法挽救的地步。文中黎鸣起先在县城搭车,后来逐渐发展到从市内开始搭车即是明证。(3分)第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