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考试]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969682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1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其它考试]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其它考试]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其它考试]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其它考试]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其它考试]复习资料.doc(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物流师复习资料第一章:物流系统规划要点掌握一.物流系统的构成原则、组成要素和设计的影响因素系统具有整体性、综合性、最优性 物流系统的构成原则: 1、物流系统各组成要素间具有良好的协调性(各物流要素按一定比例合理组合、组织结构合理)。 2、各要素之间的交换价值可以促进系统整体工作的绩效; 3、要素并不要求个体上达到最佳或最优设计,而关键在于组成物流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综合关系。物流系统的组成要素:1、人力资源、2、资金要素、3、功能要素、 4、物流设施、 5、物流设备、 6、组织与管理、 7、物流信息系统。 影响物流系统设计的因素: 1、物流服务需求; 2、行业竞争力; 3、地区市场差异; 4、物

2、流技术发展; 5、流通渠道结构; 6、经济发展二.物流系统规划的内容与过程内容一般包括: 1、客户服务目标(服务水平、功能定位); 2、物流网络(物流节点的选址、物流节点的数量、功能、运输通道); 3、物流节点的内部布局; 4、仓储系统; 5、运输管理; 6、运营管理; 7、管理组织。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层次: 1、战略层面(长期,超过一年,设施的数量、规模、位置;运输方式的选择;制定采购政策;物流节点的功能定位;订单选择); 2、策略层面;中期,短于一年,库存定位、物流节点内部布局;物流节点的功能;物流作业流程;设施设备选择; 3、运作层面:短期、每天、每小时,发出订单时间;确定补货时间;

3、确定发货程序。节点的基本概念*物流网络是物流活动的载体,其结构是由执行运动使命的各种线路(铁路、公路、航空、水路等)和执行停顿的节点两种基本元素所组成。线路与节点相互联系、相互配置,他们的结构、组成、联系方式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物流网络。 所有的物流活动都是在线路和节点上进行的,线路上进行的物流活动主要是运输,物流功能要素中的其他功能要素,都是在物流节点上完成的。物流节点是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效率的发挥依赖于物流节点的位置和功能配置。 节点的功能和作用 1、物流处理功能; 2、衔接功能(衔接作用表现在:A、通过物流节点将不同运输方式或同一运输方式连接起来,通过多式联运,实现集疏运输与干线

4、运输以及干线运输与干线运输的衔接;B、通过物流节点将运输、仓储、加工、搬运、包装等物流功能联系起来,实现物流作业一体化); 3、信息功能; 4、管理功能节点的分类 1、转运型物流节点; 2、配送中心; 3、物流中心; 4、物流园区物流中心与配送中心的区别(表格) 比较项目物流中心配送中心 功能较单一单一或全面 规模较大可大可小 在供应链中的位置配送中心下游物流中心上游 物流特点少品种、大批量、少供应商多品种、小批量、多供应商 三.物流系统要素集成的主要过程物流要素集成的过程: 1、调查和发掘物流服务需求商的物流服务需求; 2、查定现有资源; 3、确定需要配置的物流要素资源; 4、根据需要设计和

5、规划物流集成方案。物流要素集成的主要措施: 1、利用基础设施(物流节点):物流活动的集成; 2、配置物流资源:物流业务的集成; 3、业务流程再造:物流环节集成; 4、信息技术:综合集成,业务流程集成; 5、管理制度:综合集成。 四.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的目标 1、良好的服务性; 2、良好的快速反应能力; 3、强大的信息功能; 4、实现物流服务规模化; 5、充分利用物流资源。 五.物流系统规划的基本模式 1、最小总成本策略(是寻求最低固定成本及变动成本的组合); 2、最高顾客服务策略(决策的考虑依据是由成本面移转至变动成本的组合); 3、最大利润策略(各物流子系统皆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 4、最大

6、竞争优势策略(一种防止主要客户被竞争者夺走为目的的物流管理政策) 六.物流系统规划的基础工作及策略目标 1、现行物流环境资料的搜集; 2、未来规划需求资料的搜集; 3、需求资料的分析现行物流环境资料的搜集: 1、基本营运资料; 2、运输状况资料; 3、仓库状况资料; 4、货物特性资料; 5、物流营销状况; 6、供应商及用户资料; 7、配送地点与分布。未来规划需求资料的搜集:企业营运策略、商品未来需求预测资料、商品品类数量的变动趋势、物流作业实施限制与范围、增值功能的需求 需求资料的分析:需求因素可分确定性需求因素、政策性需求因素 物流系统定位与策略功能制定,物流系统规划主要的策略考虑因素包括:

7、 1、物流渠道架构策略; 2、位置网络策略; 3、顾客服务水准策略; 4、系统整合策略:规划方法:1、保管库存规则(库存商品配置的规则、库存编号寻址系统); 2、配送中心规模的确定; 3、配送中心的设计程序; 4、配送中心规划的调研 库存商品的配置,可根据IQ曲线方便地进行规划 纵轴表示商品数量Q、横轴表示种类数I,以横轴A、B、C、D四组分类,依次可定义为:A组,品种最少,发货量最多的商品,装载在托盘上;B组,品种少,发货量多的商品,放入托盘式货架;C组,品种较多,发货量较少的商品,放入重力式货架;D组,品种多,发货量少的商品,放入存放以箱为单位的小型货架。 库存编号寻址系统对商品库存区域的

8、所有位置,编上类似门牌号码的编号,根据这个编号给进出仓发指令。 配送中心规模的确定,1、考虑方法,决定配送中心规模大小的根本依据是:仓库投产后,每单位出库商品的库存维持费用(即保管费用),因此,必须设计规模适当的物流设施。2、发运量预测值与库存方针的确定,发运量的预测应以配送中心备齐商品的品种作为前提,决定配送中心仓库要求的原则是:A类商品的备齐率为100%,B类为95%,C类为90%。3、保管效率与库存周转率,一般储存型仓库比流通型仓库保管效率高,储存效率与堆垛方式由很大关系,要把提高配送中心储存效率、减少单位商品的库存维持费、加快库存周转率、讲求经济效益的库存管理有机地统一起来。 配送中心

9、设计程序: 1、物流量的调研分析; 2、物流量的预测(开设时、3年后、6年后); 3、物流功能的调研、物流系统的调研、情报系统的调研、选址; 4、系统设计概要方案; 5、系统基本设计; 6、系统扩大初步设计(含机械); 7、系统详细设计、建筑技术设计、信息处理程序设计、投资计算。配送中心规划的调研:物流功能调查计划、选址条件调查计划、物流系统调查计划、信息系统调查计划 物流功能调查计划: A、商品 1、经营商品:保管品种、经营品种 2、出货对象:位置(时间距离)、量、配送单位、配送方法 3、入货单位:位置(时间距离)、量、运输单位、方法、频率 4、经营情况:特性分类分析(1)、搬运特点:大小、

10、重量、形状等(2)、价值特点:IQ(品种、出货量)的周转率ABC分析超高速周转高速周转中速周转低周转 5、保管配货:以托盘为单位、以箱为单位、以件为单位B、服务水平1、订货?配送频率:每日、每周2次2、配送单位:箱、件3、要货时间:当日、隔日、隔二日4、配送对象:商店、其他物流据点5、其他C、有关法规交通运输法、仓库业法等 九.配送中心总体设计总体规划设计是在物流系统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必须重点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 1、总体规模的确定(A、预测物流量,包括历年业务经营的大量原始数据分析,及根据企业发展的规划和目标进行的预测;B、要根据规范服务和经验,确定单位面积的作业量定额,从而确定各项物流活

11、动所需的作业场所面积。C、配送中心平面布置的相关性分析;D、确定配送中心的占地面积); 2、选址原则:(配送中心一般都选址在环状公路与干线公路或铁路的交汇点附近) 3、配送基地内的车流的布置(一般采用“单向行使、分门出入”的原则); 4、作业站台与停车场地(配送中心常采用与车厢抱垫板等高的站台,车位数的确定与商品的吞吐量适应)配送中心消防设施常见的有:烟感报警系统、消火栓、灭火器材、自动喷淋系统、自动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熟悉 一.物流系统的作用机制1、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结构具有量的规定性,主要表现在:系统是由一定数量的相关要素组成、系统要素在三维空间上具有各自存在的坐标、在一个稳定的系统中,要

12、素之间的排列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结构具有质的规定性,主要表现在系统组成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上。 系统结构的规定性(数量、种类、空间分布)决定功能的全面性 系统结构质的规定性(要素间的联系)决定功能的深入性 2、竞争与协同(说明系统内部的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既存在整体同一性。又存在个体差异性);系统要素间的竞争表现在:目标、产权、运作 系统要素间的协同:调整要素间的目标、协调元素的产权关系、构建无缝的要素接口。 二.物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涵义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组织秩序的内在表现形式。功能是指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性

13、质、能力、功效,是系统内部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组织秩序及时空形式的外在表现,系统功能是系统要素的时空排列、相互联系的外在表现。 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结构决定功能,功能是结构的外在表现,改变结构就能改变功能。 三.物流系统的功能运输、配送、仓储、装卸搬运、加工、包装、信息 四.物流节点的选址影响物流节点选址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气象条件、地址条件、水文条件、地形条件); 2、经营环境因素(经营环境、商品特征、物流费用、服务水平); 3、基础设施状况(交通条件、公共设施状况); 4、其他因素(国土资源利用、环境保护要求、周边状况) 物流节点选址的原则、步骤(ABC) 选

14、址原则: 1、经济发展中心地区或城市; 2、各种交通方式重叠和交汇地区; 3、物流资源较优地区; 4、土地开发资源较好地区; 5、支持产业发展需要; 6、符合区域物流特点; 7、有利于整个物流网络的优化; 8、有利于各类节点的合理分工、协调配合; 9、地区管理和人才资源较好地区。 选址步骤: 1、选址约束条件分析; 2、收集整理资料; 3、地址筛选; 4、定量分析; 5、结果评价; 6、检验五.物流策略及规划运作物流策略是拟订物流系统的目标与相关的物流活动方针,以整合组织内部所有成员,减少部门间的冲突,并对有限的资源作最有效的运用,而达成企业最终的目标。 较重要的物流策略包括: 1、物流系统的

15、重要度; 2、物流系统的定位; 3、顾客服务水准等。物流规划是物流策略的细节陈述。 物流计划的内容: 1、物流系统范围与组织层级的具体化; 2、各物流子系统的目标即政策的制定; 3、所需资源的类型与数量。 物流策略规划的变数四个环境、组织、竞争者、顾客 物流策略规划:物流配送策略规划、物流供给策略规划、减少物流时间的策略规划、提高生产效率策略规划、国际物流策略。 物流配送策略规划:顾客因素、通路因素(涉及到厂商及其最终消费者之间的所有中间商)、货物因素、物流管理因素(是指将货物运送至市场及其相关的成本) 供给策略的原则在于使各物料流动及货物生产线能在最小成本下,符合生产的需要。 配送策略组合了

16、公司的配送系统及配送通路两方面。 供给策略规划的原则在于使各物料流动及货物生产线能在最小成本下,符合生产的需要,供给策略可使货物流动中断的风险降至最低。 供给策略有两项可行方案:透过公开市场交易、透过向后整合的方式。 国际物流策略:必须考虑三个特定的物流策略, 1、如何供应地区市场; 2、如何生产; 3、如何选择特定国家从事制造设备的生产。 全球性物流策略的抉择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国际分工、物流效率及生产策略、政府的影响、财务因素和公司环境等。:物流师复习资料第二章:物流企业反战战略要点一、企业战略的内涵与本质就是对本企业所属的产业竞争环境进行审慎研究后,作出的对企业的产品定位,市场定位与价值定

17、位的总体决策与完整的实施计划,从而为公司赢得超常的投资收益。 企业战略是竞争的产物 二、三种基本企业战略的核心与相关条件 1、成本领先战略(其核心是通过采用一系列针对本战略的具体政策在产业中赢得总成本领先。要求建立起达到经济规模的生产设施,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全力以赴减低成本。抓紧成本与管理费用的控制,以及最大限度的减少研究开发、服务、推销、广告等方面的成本费用。处于低成本地位的公司可以获得高于产业平均水平的收益;赢得总成本最低的地位通常要求具备较高的相对市场份额或其他优势); 2、标新立异战略(又称歧异战略,将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标新立异,形成一些字全产业范围中具有独特性的东西。利用客户对品牌

18、的忠诚以及由此产生对价格的敏感性下降使公司得以避开竞争,有时会与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相矛盾); 3、目标聚集战略(主攻某个特定的孤苦群、某产品系列的一个细分区段或某一个地区市场,核心是围绕着很好地为某一特定目标服务这一中心建立的。 基本战略通常需要的基本技能和资源基本组织要求 总成本领先战略持续的资本投资和良好的融资能力工艺加工技能对工人严格监督所设计的产品易于制造低成本的分销系统,结构分明的组织和责任以满足样的定量目标为基础的激励严格的成本控制。 标新立异战略 强大的生产营销能力以满足严格的定量目标对创造性的鉴别能力很强的基础研究能力在质量上或技术上领先的公司声誉在产业中有悠久的传统或具有其他

19、业务中得到的独特技能组合得到销售渠道的高度合作,在研究与开发、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重视主观评价的激励,而不是定量指标有轻松愉快的气氛。以吸引高技能工人、科学家和创造性人才。 目标聚集战略 针对具体战略目标,由上述各项组合而成,针对具体战略目标,由上述各项组合而成地基本企业战略的其他表述:产品领先、操作优异、顾客亲和。 三、企业战略的四个组成部分 1、战略思想灵魂,是整个企业战略与企业管理的知道思想与准则,要进行三个阶段的工作,A、态势分析,包括宏观分析、微观分析、自身分析(SWOT)、产业结构分析(五种竞争作用);B、方针确定;C、战略方向确定。 2、战略目标核心; 3、战略重

20、点关键;A、产品组合战略;B、市场竞争战略;C、技术创新战略 4、战略部署保证 战略重点三个方面:1、产品组合战略(用什么产品去竞争);2、市场竞争战略(战线拉多长);3、技术创新战略(进攻方式)。 战略部署:战略资源配置、战略文本编制、战略动员 四、战略目标的三要素 1、时间区间(一般35年);2、主要进攻领域;3、集体目标 五、战略目标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1、目标正确而明确;2、主动;3、奇袭(要有创新);4、简洁;5、实事求是,现实可行 六、SWOT分析的内涵 优势(strongpoints)2、弱点(weakness)3、机会(opportunities)4、威胁(threaten) 七

21、、产业竞争中的五种竞争作用力 1、进入威胁(6种壁垒源:规模经济、产品歧异、资本需求、转换成本、分销渠道的获得、与规模无关的成本劣势); 2、现有竞争对手间争夺的激烈程度(价格竞争、广告战、新服务引进、增加顾客服务及保修业务); 3、替代产品压力;客户企业由外包转为自己干 4、买方侃价实力;(侃价实力区决于:自营的可能性、该产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它自身面临的竞争压力) 5、供方侃价实力。(供方实力强弱与买方实力相互消长), 八、产品组合战略的内涵 产品组合战略,重点是空运/海运/仓储还是物流;是大批量大货物物流还是小批量小货物量高附加值物流;是面向一般用户为主还是努力形成战略伙伴以主客户为重点,

22、需要分析自身优势与竞争直的力量。 时常竞争战略,全面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专门化战略。 九、技术创新战略的内涵与基本类型 抢先战略国内、国际第一名,我们有这个力量否 紧随战略紧随国际国内第一名,是否恰当,是否现实 模仿战略再慢一步,是否会丧失市场 时常服务战略驾轻就熟售后、售中服务弥补不足,是否适合本企业十、战略部署的六要素一点两面六要素 1、基本点处理好矛与盾/进攻与防御的关系,原则是确保重点兼顾一般,难点与关键是把握好“度”。2、两个方面:硬件,资源配置,包括资金,人力资源组织、设计与改变、设备配置;软件,思想动员,上下同心,形成良好文化,3、六要素:1、组织;2、人力资源;3、资源配

23、置;4、激励系统;5、信息与反馈系统;6、企业文化 十一、2PL、3PL、4PL的基本特点 2PL拥有资产,以资产为中心的服务;3PL拥有部分资产,以管理为中心的服务;4PL拥有精锐资产,以技术为中心的服务 十二、现代物流服务需求的新动向 1、现有客户将减少所使用的物流服务提供商数目;2、提供高附加值的“咨询式物流服务提供商”将比单纯的执行式的物流服务提供商更受欢迎;3、客户将对物流服务提供商的信息技术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功能定位正在被集约化水平定位取代 熟悉 一、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前景 我国物流产业处于转型与分化时期;1、宏观经济形式经济活动全球化;2、中国国际贸易、制造业与商

24、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中国物流业的高速发展;3、中国第三方物流呈现巨大商机与良好前景(2010年物流业务总量年增长将在10%以上。2010年前第三方物流年增长率在25%以上、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近几年的营业收入的年增长率的30%以上);4、微观经济发展态势企业规模两极化;5、商业发展的态势商品分销体系扁平化;6、物流业务需求在质量上的深刻变化(三个趋势)。 二、战略态势分析中宏观经济分析与微观经济分析的主要内容 1、宏观分析 经济环境:是上升还是下降,经济周期进入上升期,WTO与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之一将大大推动物流发展 技术测试:本产业技术的重大变动,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制造业、连锁商业,跨国采

25、购的发展将大大推动中国物流产业的转型,对物流集约化水平、信息技术水平的要求将迅速提高。 2、微观分析 需求:数量上是上升还是下降,上升速度多快,上升而且是快速上升,2010年以前增长速度在10%以上,集约化物流年增长速度在25%以上 在质量上有何新变化,由于大型制造业、连锁商业与跨国采购的高速增长,集约化、一站式的服务将逐步取代粗放的但功能服务。 供给竞争对手情况 1、承运人如轮船公司与铁路部门正大规模进入物流领域,形成新的供应与竞争能力 2、民营物流公司大量出现,少数已完成资本积累,而进入高速扩张期 3、国外物流企业进入中国的步伐正在加快 4、目前,就国内公司而言,不关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对集

26、约化物流还缺乏经验,但是在货代、仓储、运输等集约化程度较低、服务要求较低的业务上,却形成一窝蜂而上的无序竞争,由此导致利润率的持续下降,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了解 一、企业战略学的形成与发展 1965美国安索夫企业战略第一本著作 1971美国GE战略规划 70年代形成热潮 80年代哈佛商学院波特教授竞争战略 90年代汤娒森和斯迪克德战略管理 二、PPM模式的含义及应用 用以明确战略目标的主要进攻领域,考虑两个变量,一是企业所面临的时常是否有吸引力,是否朝阳产业,另一个是企业在同行业的综合实力地位。根据这两个要素要确定总体攻守态势。 三、国外大型物流企业的发展战略及发展态势 传统的功能定位正在被集

27、约化水平定位取代 四、中远、中铁、中外运等我国大型物流企业的转型战略 中外运:把中外运从一个传统的外贸运输企业建成为由多个物流主体组成的、按照统一的服务标准流程和规范体系运作的,国际化、综合性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 中远:由拥有船向控制转变,由全球航运承运人向全球物流经营人转变。 中铁:建立现代化的中铁快运信息服务网络,实现传统运输业象具有信息服务功能的现代运输企业的转变,拓展国际运输和陆海空联运,积极跻身物流事业。 大众物流:以运输为基础,朝大型、综合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物流师复习资料第三章:物流信息化规划要点掌握一.物流信息化规划内容、原则与因素信息化规划的核心内容是:要从组织目标和信息化战

28、略中抽取信息需求和功能需求,形成组织总体的信息化框架和系统整体模型,为进一步系统设计和实施奠定基础。 信息化规划可分为四个层次: 1、信息战略规划(ISP); 2、信息资源规划(IRP); 3、信息系统规划(ISP); 4、企业资源规划(ERP)。 信息化规划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信息化建设所具有的综合性、系统性、变革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和要求。 信息化规划的基本原则:1、先进性;2、完善性;3、使用性;4、扩充性;5、安全性;6、可靠性 信息化规划要考虑5个因素:1、优先考虑信息系统的竞争力指标;2、应基于全球化经济考虑系统需求;3、应把支撑组织运营目标作为核心要素之 一;4、重视信息系统的价值衡量

29、;5、好的信息化规划,必须具有良好的责任与控制体系。 物流信息系统遵循以下基本原理:1、可得性;2、精确性;3、及时性;4、灵活性物流信息系统基本功能:1、数据的收集和录入;2、信息的存储;3、信息的传播;4、信息的处理;5、信息的输出 物流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 1、业务层,对合同、票据、报表等业务表现方式进行日常处理; 2、管理层,包括仓库作业计划、最优线路选择、控制与评价模型的建立,根据运行信息检测物流系统的状况。 3、决策层,建立各种物流系统分析模型,辅助管理人员制定物流战略计划。 物流信息系统总体规划可分四步走: 1、定义管理目标; 2、定义管理功能; 3、定义数据分类; 4、定义信息结

30、构。 信息化的要求:现代物流的信息化表现为物流商品的信息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储存的数字化等。 在物流范畴内,建立的信息收集、整理、加工、储存、服务工作系统,称为物流信息系统。 为实现物流的信息化,首先用标准化的条码技术完成商品数据录入和数据采集,再借助自动识别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数据交换等现代技术手段建立仓储、保管等各类与物流业务管理有关的基本数据库;应用射频技术(RF)进行物料跟踪、运载工具和货架识别等要求非接触数据采集和交换以及需要频繁改变数据内容的场合,通过便携式数据终端(PDT)随时通过RF技术把客

31、户产品清单、发票、发运标签、该地所存产品代码和数量等数据传送到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GPS技术,可以全天候、连续地为无线多用户提供任何覆盖区域内目标的高精度的三维速度、位置和时间信息,从而大大提高物流网络及其运营的透明度,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能完成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等功能。 二.快速响应的概念因为消费者需求反应出市场实际需求,为了降低因错误预测所造成的产销不平衡,希望用消费者实际消费情况来预测上游厂商应生产数量,以降低库存及减少退货等。快速响应QR,就是将买方与供应商连接在一起,以达到生产与销售间商品与信息的快速与效率

32、化的移动,以快速反应用户的需求。快速响应是一个观念,而非信息技术。 ECR-有效的用户响应,以超级市场产业为主,主要目的在于拿掉在整个供应链运作流程中没有为用户增值的成本,将push推式的系统转变为较有效率的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pull拉式的系统,并将这些效率化的成果反馈给用户。ECR是将不同的公司联合起来,更好、更快及更便宜地、共同地达到用户的要求。 这个定义包括ECR活动两个基本概念:1、以用户(顾客)为主;2、一起工作。 ECR的实施重点: 1、供给面物流配销方式的改进(自动补货、越库物流); 2、需求面品类管理; 3、工具面使用之艺术(电子转账EFT、电子信息交换EDI、成本效益分析AB

33、C、商品识别与数据库维护)。 ECR鼓励不同的公司在三个范围寻求改善: 1、需求面方面提供给顾客的产品种类、产品推广和推出新产品的效率,以及其他相关的需求管理工作的效率; 2、供应方面产品通过整条供应链的效率,包括原材料供应、生产、包装、分发到批发商及经销商,最后到达顾客手中; 3、支持技术利用快速、准确与全面的信息传递来支持提供活动所需要的科技。 QR部分技术工具:CRP、VMI、ABC、衡量工具ScorecardQR/ECR相关策略:有效的促销、有效的商品组合、有效的新产品介绍、有效的补货。 三.实施QR/ECR四要素 1、互信; 2、企业流程改造; 3、商品需可识别; 4、彼此信息互相快

34、速交换。 四.QR/ECR中的作业流程 1、准备阶段(建立QR/ECR正确观念、组成QR/ECR工作小组); 2、确认阶段(寻找合作伙伴拜访下游企业的决策主管、确认获得决策主管的合作共识); 3、订立目标阶段(订立目标); 4、设计阶段(与合作伙伴共同讨论、自行讨论); 5、建置阶段(系统导入); 6、推广阶段(全面上线)。:熟悉一.物流信息化的意义与目的信息技术在物流活动中的应用直接导致了新的物流组织的出现,使得物流组织的层次不断提高。 现代信息技术影响物流组织逐渐升级的过程可以概括为: 1、80年代以前,以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的企业内部一体化物流组织; 2、80年代,特别是第三方物流

35、企业出现以后,可以概括为以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或EDI为基础的专业化的物流组织; 3、90年代以后,以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物流流程的一体化组织,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物流企业。目的是:利用网络化、信息化的优势,通过对整个物流系统资源的优化整合,为社会物流系统提供共享交互的载体,为企业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增值服务,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物流系统的优化运作。 物流信息化的意义: 1、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2、物流资源的整合(信息处理的能力和信息管理的能力决定了整个供应链对市场的反应能力,决定了对顾客提供高效率高水平的服务的能力); 3、物流系统运行的优化(物流系统信息化可以减少物流信息的传递层次和

36、流程、提高物流信息利用程度和利用率,以最短的流程、最快的速度、最小的费用完善物流系统的正常运行,实现物流系统运行的优化); 4、物流服务水平的提升。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信息采集技术等信息技术的群体性突破,信息技术开始广泛应用到企业物流管理活动中,使得物流活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二.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流程物流信息系统设计流程(总体规划阶段、系统分析阶段、系统设计阶段、建立系统模型) 系统设计:主要分为系统设计、系统编程、系统调试三个阶段 系统总体规划: 1、定义管理目标(确定不同层次的不同管理要求与目标); 2、定义管理功能(确定管理工作中会出现的主要活动和决

37、策); 3、定义数据分类; 4、定义信息结构(确定信息系统各个部分及其相互数据之间的关系,确定模块实现的有限关系,也就是划分功能子系统)。 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 1、系统调研; 2、系统逻辑设计; 3、系统的物理设计; 4、系统的实施; 5、系统的维护与评价设计开发有: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原形法 三.物流信息化解决方案 1、网络构架方案(基于远程拨号连接的解决方案、基于商业增值网连接的解决方案); 2、网络系统方案(建立完整的企业intranet构架体系、网络管理、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客户端操作系统); 信息化解决方案内容; 1、仓储管理信息系统; 2、运输管理系统(主要完成物流中心对外车

38、的管理、自车的管理、配送管理、车辆油料和维修管理、车队成本管理和运输费用的管理); 3、客户服务管理系统(由市场营销管理、销售业务管理、客户关怀与服务管理组成); 4、EIP企业信息门户(可达到以下目的:提高企业的品牌效应、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与满意度、拓宽销售渠道、降低采购成本、便于业务扩展,加强行业领导地位;提高配送效率,降低配送费用、使企业的供应链更加协调、高效); 5、财务结算管理系统; 6、决策分析系统。:四.QR/ECR基础技术与标准 1、条形码化的标准;是一种供机械认识的条状记号,就是将商品的号码数字(包括基本数字和英文字母)分别规划成粗细不同组合的平行黑白条纹,再根据拼字法将文、

39、数字信息的条纹打印在商品上,以让装有扫描器的机器阅读,经过计算机译码作自动化输入计算机的“识别符号”。物品条形码的标准体系包括码制标准和应用标准。 码制标准:通用商品条码(用在单个大件商品的包装箱上)、交叉二五条码(用于定量储运单元的包装箱)、贸易单元128码(是物品条码实施的关键,能够标识贸易单元的信息,如产品批号、数量、规格、生产日期、有效期、交货地等)2、数据库管理;3、电子信息交换;EDI的组成要素:计算机硬件、格式标准及软件UN/EDIFACT保留了两大区域性EDI标准(ANSIX12与GTDI)的特色。4、电子订货(electronicorderingsystem)是为了缩短订货前

40、置时间、降低安全库存、减少误进及缺货、简化订货验货拣货作业而采取的新措施。是结合计算机与通讯方式,并采用电子信息交换方式,取代传统商业下单、接单及相关作业的自动化订货系统,亦即用户由计算机终端,将订货信息输入至订货系统,并转换成EDI标准格式经由通讯网络传送到增值网络中心,再转送给供应商的自动订货作业; 构成EOS内容的要素: 1、共通性的订货传票; 2、用户的订货系统配置(A、硬件配备部分;B、记录订货信息的货架卡及订货簿;C、供应商接单系统及配备); 3、支持体系统(A、建立商品主档;B、建立合作企业的代码及商品代码;C、共同数据库;D、EOS的增值网络VAN支持服务)EDS系统的基本功能

41、:商品管理、供应商管理、销售管理、应付账款管理、采购进货作业管理、退货作业管理、EDI格式之转换与传输5、销售时点管理POS(pointofsale)是将后台商品档的货号、部门、售价、及折扣促销商品、变价信息等各项信息,经由传输线路传送给前台收款机,前台便可以扫描货号,将每一笔卖出去的信息,很详细地记下来,再将这些信息经由联机设备传回计算机。收款机销售信息经过精确计算、分析统计之后,可自动扣减库存、计算各单品及部门销售毛利、各时段销售统计信息以及畅。滞销商品等销售信息,作为管理者的决策凭据。 实施POS系统之环境: 1、商品条形码;2、EDI的导入;3、增值网络; 4、商品数据库的建立完整的P

42、OS系统作业流程,是由进、销、存三个主要功能形成的。POS可概分为硬件和软件导入POS的效益:前台收银作业、销售管理、库存管理、供应商管理、进货管理 了解 一.信息技术对现代物流发展的影响信息资源的共享使得物流活动可以与原有的生产活动和商品销售过程分离开来,成为一种独立的经济活动。 从过去分散的活动变成一种系统化、全程化的活动。 西方发达国家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不是用多好的运输设备和自动化仓库,而是对顾客的响应能力。物流竞争已从原来关注物流设施水平转向信息管理能力的提高和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上。 二.综合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综合物流系统以下几个信息子系统)物流信息系统必须对以下几个信息子系统

43、进行有效地整合与集成,建立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换与传递,建立相应的功能连接,从而实现对物流中心业务的统筹运作与科学管理:1、客户关系管理系统;2、采购管理系统;3、仓库管理系统;4、财务管理和结算系统;5、配送管理系统;6、物流分析系统。三.物流信息系统的分析内容1、物流管理业务状况分析;2、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目标分析;3、系统的需求分析;4、系统的功能分析;5、系统的数据流程分析物流师复习资料第四章:物流项目管理要点掌握一.项目、项目管理的概念、特点项目是一种指在创造某种独特产品和服务的临时性的努力。 项目的特性: 1、是一系列的工作; 2、一次临时的有限的任务; 3、结果应当具备独特性; 4、只

44、能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进行。项目管理是通过项目组织的努力,运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对项目及其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旨在实现项目的特定目标的管理方法体系。 项目管理的特点: 1、是一种管理方法体系; 2、对象是作为一个整体的一系列临时任务; 3、要采用系统理论和思想; 4、主要由项目经理执行; 5、需要一定的创造性。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项目界定、项目计划、计划执行、项目控制、项目结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于物流项目具有两面性:站在物流采购商角度的物流项目和站在物流供应商角度的物流项目,双方立场的同一性就成为物流项目成功的关键。 二.项目经理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责任和需要具备的素质项目经理是某一项目的负责人,负责项目的组织、计划及实施过程,以保证项目目标的成功与实现,项目经理在项目管理中起着关键作用,是项目小组的灵魂,实施项目管理的核心。其地位与项目的规模、项目的风险、项目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以及企业组织结构紧密相关,项目经理通常与部门经理处于相当的地位,直接面对企业最高管理层,对企业负责。在项目式、矩阵式、混合式企业中,地位高于职能部门经理,在职能式企业中,略低于部门经理。 作为项目负责人,其责任表现在对企业、对项目和对项目组成员三个方面, 1、对企业的责任: A、保证项目目标与企业经营目标相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