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苏教版八年级数学第二章备课.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970196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5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数学]苏教版八年级数学第二章备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初二数学]苏教版八年级数学第二章备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初二数学]苏教版八年级数学第二章备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二数学]苏教版八年级数学第二章备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数学]苏教版八年级数学第二章备课.doc(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集体备课草录 http:/章 节第二章 勾股定理与平方根主备人周芳庆课 题2.1 勾股定理(1)课 时1课型新授课目 标知识与能力1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 2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和应用,体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体会数学的价值。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动口、动手、动脑的综合能力,并感受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重 点勾股定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难 点勾股定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教 法学 法探索交流教 具学 具小黑板、挂图等教学过程设计:一、情景导入:1、复习提问:直角三角形边、角有哪些性质?2、1955年希腊发行了一张

2、邮票,图案是由三个棋盘排列而成,这张邮票是纪念两千五百年前希腊的一个学派和宗教团体学派,它的成立以及在文化上的贡献。邮票上的图案是对数学上一个非常重要定理的说明,它是初等几何中最精彩的,也是最著名和有用的定理。我们现在一起观察分析这枚邮票的图案,见教材P。52的图,你有哪些发现?学生活动:阅读游戏规则,分组动手做游戏,游戏前找两位同学演示实验。教师活动:课前已经预习,学生们都自制了转盘,并且已经分好了组,教师巡回辅导,随时解决活动中的问题。 二、勾股定理的探究1、教师活动:出示幻灯片给出教科中“如图2-1,小方格的面积看作1,以BC为一边的正方形的面积是9,以AC为一边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6,你

3、能计算出以AB为一边的正方形的面积吗?”,鼓励学生先独立完成问题,然后再交流自己的“割”、“补”方法。2、 学生活动:完成教科中“实验”内容。组间交流猜想:由实验得出的多组数据猜想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3、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a2 + b2 = c2三、介绍勾股定理的历史和地位,体现勾股定理数学的价值。1、“勾”“股”“弦”的含义2、周髀算经中周公与商高的对话。勾股定理又称为商高定理的道理。3、毕达哥拉斯的“百牛大祭”4、勾股定理是数学上有证明方法最多的定理有四百多种。四、学生课堂练习:1、教材P.54第1、2题2、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是3、4,则

4、以斜边的直径的圆的面积是多少?3、已知正方形的面积为16cm2,以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为边做一个等边三角形,则其一边上的高的平方等于多少? 1、第56页第1、2题 2、上网或翻阅有关资料了解有关勾股定理知识板书设计:作业内容设计:集体意见记录:教学反思:集体备课草录 http:/章 节第二章 勾股定理与平方根主备人周芳庆课 题2.1 勾股定理(2)课 时1课型新授课目 标知识与能力:1、经历不同的拼图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2、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过程与方法: 通过验证过程中数与形的结合,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每一部分知识并不是孤立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丰富有

5、趣的拼图活动,经历观察、比较、拼图、计算、推理交流等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和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的能力,获得一些研究问题与合作交流方法与经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重 点1通过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对数形结合的思想的认识。2通过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使学习获得一些研究问题与合作交流的方法与经验。难 点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验证公式教 法学 法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教 具学 具硬纸片、小黑板等教学过程设计:一、情景设置:通过初一学期的学习,你已知道的关于验证公式的拼图方法有哪些?(教师在此给予学生独立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让学生回想前面拼图。)学生回答:a(b +c +d)= ab +ac +ad

6、(a+b)(c+d)=ac+ad+bc+bd(a+b)(c-d)=a2 - b2(a-b)2 =a2 -2ab+b2(a+b)2 =a2 +2ab+b2二、新课讲解: 1、数学实验室:完成教材P。54“数学实验室” 第1题,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拼图的情况及利用自己的拼图验证的情况,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学生尝试完成教材P。54“数学实验室” 第2题,教师指导并板书证明。2、提问:你能用四个全等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图形,并利用你所拼的图形通过计算验证勾股定理吗?与同学交流。这个问题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讨论和拼图,教师在这要引导适度,不要限制学生思维,同时鼓励学生在拼图验

7、证过程中进行交流合作,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及时指导,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拼图及让学生讲解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并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状况给予适当的引导,引导学生整理结论。3、勾股定理是数学上有证明方法最多的定理,美国第二十任总统伽菲尔德就由这个图得出:c2 = a2 + b2证明勾股定理的。他的证法在数学史上被传为佳话。他是这样分析的,如图所示: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硬纸板制作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拼图、思考、交流经验,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适当引导。教师接着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55页“探索”4、学习了勾股定理以后,有同学提出“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a2 + b2 = c2,或许其他三角形

8、三边也有这样的关系。”我们一起“思考”,见教材55页思考,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有这样的性质吗?你能找出规律吗?三、课堂练习(见小黑板)四、小结:从这节课中你有哪些收获?(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是学生的感受和想法,教师要多鼓励、多肯定。最后,教师要对学生所说的进行全面的总结。)板书设计: 2.1 勾股定理(2) “ 书写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小黑板出示1、 教材p。55练习2、 已知:等边三角形 ABC的边长为6cm,求一边上的高和三角形的面积。3、 等腰三角形ABC的腰长为10,底边上的高为6,则底边的长为多少?作业内容设计:作业:1、教材57页第3、4题2、上网或翻阅

9、有关资料查找有关勾股定理的证明集体意见记录:教学反思:集体备课草录 http:/章 节第二章 勾股定理与平方根主备人周芳庆课 题2.2 神秘的数组课 时1课型新授课目 标知识与能力:1、阐述直角三角形的判断条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应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探索怎样的数组是“勾股数”,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的推理的意识及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怎样的数组是“勾股数”,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的推理的意识及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历探索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形”与“数”的内在联系.重 点用三角形的三边a、b、c满足a2

10、+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这一方法进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难 点解勾股数的由来,并能用它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教 法学 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积极参与所有数学活动,让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教 具学 具小黑板、挂图等教学过程设计:(一) 情境创设情境一:请画一个三边分别为3cm,4cm,5cm的三角形,你有什么发现?(设计说明:让学生动手实践,引入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条件的探究)情境二:古巴比伦泥板上的数组揭示了什么奥秘?(设计说明: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二) 探索活动1动手:请你画出两个三角形三边的长分别为6cm,8cm,10cm和5cm,12cm,

11、13cm.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2猜想:三角形的三边满足什么条件时,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结论: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你会用这个结论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吗?这个结论与勾股定理有什么关系吗?(设计说明:让学生通过动手画图,观察,分析,做出猜想,进一步来验证,最后得出结论,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三) 探索规律满足a2+b2=c2的3个正整数a,b,c称为勾股数.例如:3,4,5是一组勾股数,古巴比伦泥板上的神秘数组都是勾股数,利用勾股数可以构造直角三角形.除了3,4,5这组勾股数之外,你还

12、能写出其他的勾股数吗?先独立思考,再与同学交流你的结果.判断:下列各组数是勾股数吗?(1)3,4,5 (2)6,8,10(3)9,12,15 (4)12,16,20你发现什么规律?你还能写出更多的勾股数吗?(设计说明: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猜想,验证等过程,发现规律,激发学数学的兴趣,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例题讲解(小黑板出示)例题1:下列各组数是勾股数吗?为什么?(1) 12,15,18; (2)7,24,25 ;(3) 15,36,39; (4)12,35,36.例题2: 3,4,5 是一组勾股数,如果将这三个数分别扩大2倍,所得的3个数还是勾股数吗?扩大3倍,4倍,

13、n倍呢?为什么?例题3: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按规定这个零件中A 与BDC都应为直角,工人师傅量得零件各边尺寸:AD = 4,AB = 3, DC = 12 , BC=13,你能根据所给的数据说明这个零件是否符合要求吗?(四)、课堂小结(让学生口述本节课的收获)板书设计: 2.2 神秘的数组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例题讲解并板书作业内容设计:1书p59 1,2,3(设计说明: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进行简单应用)集体意见记录:教学反思:集体备课草录 http:/章 节第二章 勾股定理与平方根主备人周芳庆课 题2.3平方根(1)课 时1课型新授课目

14、 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平方根的定义,会用符号表示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2、会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理解平方与开平方是互逆运算。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情景使学生在计算、探索、交流的过程中能感悟到平方根的意义,并且能够知道正负数以及0的平方根的规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感受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重 点平方根的定义,会用根号表示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难 点用符号表示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教 法学 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教 具学 具小黑板、挂图等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感悟新知情景一:设图中的小方格的边长为1,你能分别说出图中2个长方形的对角线AB,AB的长吗?

15、(书63页图的放大图)情景二:在等式中 ,已知,你能求a吗?已知,你能求吗?(二)探索规律,揭示新知问题一:认真观察下面的式子,积极思考,互相讨论:(1) 请你举例与上面的式子类同的式子;(2) 你得到什么结论?(分小组讨论,老师适当参与给予帮助。)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的a平方根,也称为二次方根。如果,那么就叫做的平方根。问题二:在下列各括号中能填写适当的数使等式成立吗?如果能够,请填写;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并与同学交流。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2个,它们互为相反数。一个正数的正的平方根,记作“”,正数的负的平方根记作“”。这两个平方根合起来记作“”,读作“正,负根号a”.问题三

16、:从问题二中,你得到了什么结论?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2个,它们互为相反数;0只有1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设计说明:在讨论的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可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我们教师要给与适当的帮助,要给与鼓励(三)尝试反馈,领悟新知例1 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1) 25;(2)(3)15;(4)。分析:1、判断这些数是否都有平方根;2、根据规律各个数的平方根有几个?练习题一:完成书本64页练习。练习题二:1、平方得81的数是 ,因此81的平方根是 。2、平方根是它本身的数是 。3、如果-b是a的平方根,那么A、; B、 ; C、; D、。板书设计: 2.3平方根(1)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

17、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 (例题示范)的a平方根,也称为二次方根。如果,那么就叫做的平方根。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2个,它们互为相反数。一个正数的正的平方根,记作“”,正数的负的平方根记作“”。这两个平方根合起来记作“”,读作“正,负根号a”.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2个,它们互为相反数;0只有1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作业内容设计:布置作业,巩固新知P66 1 可选用:下列各数有平方根吗?如果有,写出它的平方根;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1);(2);(3);(4)集体意见记录:教学反思:集体备课草录 http:/章 节第二章 勾股定理与平方根主备人周芳庆课 题2.3平方根(2)课 时1课型新

18、授课目 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算术平方根。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3、能运用算术平方根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情景使学生在计算、探索、交流的过程中能感悟到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并且能运用算术平方根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感受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重 点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意义,能运用算术平方根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难 点算术平方根意义的理解,运用算术平方根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 法学 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教 具学 具小黑板、挂图等教学过

19、程设计:(一)创设情景,感悟新知情景一:小明家装修新居,计划用100块地板砖来铺设面积为25平方米的客厅地面,请帮他计算:每块正方形地板砖的边长为多少时,才正好合适(不浪费)?情景二:求4个直角边长为10厘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纸片拼合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教师讲解:正数有个平方根,其中正数的正的平方根,叫的算术平方根.例如,4的平方根是,2叫做4的算术平方根,记作=; 2的平方根是,叫做2的算术平方根,记作。(二)探索规律,揭示新知例题讲解: 例2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1)625;(2)0.0081;(3)6;(4)0。设计说明:在书写时仍采用结合文字语言叙述是写法,以利于学生加深对开平方与平方

20、互为逆运算关系的理解。此题虽然比较简单但也考查了学生对算术平方根的理解情况,我们从学生的角度尤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思考的话也许讲解起来学生更容易理解了例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说的是登得高看得远。如图28,若观测点的高度为h,观测者能达到的最远距离为d,则,其中R是地球半径(通常取6400Km).小丽站在海边一块岩石上,眼睛离地面的高度为20,她观测到远处一艘船刚露出海平面,此时该船离小丽约有多远?(出示挂图)设计说明:将生活实际与数学联系起来,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算术平方根真能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方便,激发学习数学的激情(三)尝试反馈,领悟新知完成下列习题,做题后思考讨论交流。

21、(1) (2) (3)= (4) = , (5) , (6)= 。从这些题目中要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一般形式: 设计说明:在讨论中我们要相信学生只要他们能发现一点规律或自己的看法,都应给予鼓励和肯定,同时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提供一定的帮助。(四)归纳小结,巩固提高1、 你能说出一些数的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吗?2、 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有什么区别与联系?设计说明:在教学中要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表现出的不同水平,让学生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断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不要把归纳概括出一般形式作为本节课思维拓展的主要目标。(五)布置作业,巩固新知板书设计: 2.3平方根(2)正数有个平方根,其中正

22、数的正的平方根,叫的算术平方根. (例题示范)作业内容设计:完成课本P66习题2、3、5补充思考题:1、已知2a1的平方根是3,3ab1的平方根是4,求a和b的值2、若,求a、b的值集体意见记录:教学反思:集体备课草录 http:/章 节第二章 勾股定理与平方根主备人周芳庆课 题2.4立方根课 时1课型新授课目 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了解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能用立方运算求一些数的立方根2、能用立方根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在一定的情境只,理解立方根的概念,使学生不断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中要注意感悟“

23、类比”在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与发现的方法与过程,感受到学习的兴趣与乐趣,认识到自我价值,重 点正确地理解立方根的概念及符号表示并能熟练应用难 点正确地理解立方根的概念及符号表示并能熟练应用教 法学 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教 具学 具小黑板、挂图等教学过程设计:(一) 创设情境,感悟新知情境一体积为1的正方体,棱长为多少?体积增加1,棱长为多少?情境二做一个正方体纸盒,使它的容积为64cm,正方体纸盒的棱长是多少?如果要使正方体纸盒容积为25cm,它的棱长是多少?引入课题2、4立方根从实际问题的计算,感受学习立方根的必要性,教学中引导学生借助平方根的

24、定义,平方根的符号表示,开平方运算,自己给立方根下定义,给出立方根的符号表示和什么叫开立方运算(二) 探索活动问题一根据立方根的定义,你能举出某个数的立方根吗?你能用符号表示吗?学生在大量举例中,弄清立方根的概念,提高有条理的表达能力,知道有些数的立方根可以直接表示出来,如=3,而有些数的立方根只能用符号表示,如,了解开立方运算例题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1)-64 () () ()问题一根据计算结果,与平方根作比较,有什么不同?与同学交流设计说明:让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借助平方根的学习经验,主动总结出立方根的性质,注意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任何一个数都有立方根且只有一个;非负数才有平方

25、根且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巩固练习:(小黑板出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任意数a的平方根有个,它们互为相反数 任意数a的立方根有个 是的负的立方根 ()的立方根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的立方根是 ()的立方根是的立方根是 如果a,则a、求下列各式中的x(x)(三) 思维拓展,运用新知、讨论()等于多少?()等于多少?等于多少?等于多少?设计说明:适合基础较好班级使用,()与依据立方根的定义,不难求出正确结果,而与()部分学生有困难,可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教师也要参与,这种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观念,而且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

26、的不足,有利于学生的全面、自主发展,使学生不断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鼓励他们从具体例子中归纳出一般形式()=a与=a这是特殊到一般的过程。、练习2课堂小结,内化新知立方根和平方根有何异同? 2、利用立方根概念进行有关计算板书设计: 2.4立方根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 (例题示范)的a立方根,也称为三次方根。如果x=,那么就叫做的立方根。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a与=a作业内容设计:布置作业,巩固新知P69 1-5集体意见记录:教学反思:集体备课草录 http:/章 节第二章 勾股定理与平方根主备人周芳庆课 题

27、2.5 实数课 时2课型新授目 标知识与能力:1、 知道无理数是客观存在的,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能对实数按要求进行分类,同时会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2、 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过程与方法:3、 经历用有理数估算的探索过程,从中感受“逼近”的数学思想,发展数感,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4、 从中感受“逼近”的数学思想,发展数感,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重 点会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难 点不是有理数,有多大?教 法学 法通过问题情境,使学生在研究、交流的过程中经历数系的扩充,感受数学的逼近思想,发展数感等。教 具学 具投影仪,小黑板教学过程设计:(一

28、)创设情境情境一:提出问题我们通过研究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为,说说你对的认识。设计说明:由学生熟知的实例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情境二:现有一个直角三角形,直角边均为1,斜边为多少?你认识这个数吗?设计说明:在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引出了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情境三:大家都知道2是一个有理数,它的算术平方根为多少?还是一个有理数吗?设计说明: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的客观存在性,同时又产生一个疑问,从而会主动探索研究这个新问题,直至完全没有疑问。情境四:为了生活的需要人们引入了负数,数就由原来的正数和0扩充为有理数。细心的同学会发

29、现还有一些不是有理数的数,和有理数一起构成了实数,它们到底是什么数呢?引出课题:实数。设计说明:让学生明白引入负数和引入无理数一样,都是生活的需要,同时说明了它们的客观性,同时告诉学生作好准备,迎接新的“挑战”。(二)探索活动问题1:是有理数吗?设计说明:有理数范围很大,不少学生想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自然会将此问题变成两个小问题:a、是整数吗?b、是分数吗?若两者都不是,就说明不是有理数。问题2:是一个整数吗?设计说明:从说说对的认识中部分学生就认识到不是整数,如:用刻度尺测量,可知约等于1.4;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可知大于,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知2,所以2,而

30、在1与2之间没有整数。问题3:是1与2之间的一个分数吗?(也就是1与2之间的分数的平方会等于吗?)从直观上认识,从中可以让学生感知不是分数,因不是整数,即不是有理数,是一个新数。设计说明:引导学生经历“有理数实数”的又一次扩充,使学生从中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教学中学生面对这个问题时,可能表现出比较盲目,不知如何着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并给予适当的指导。问题4:有多大?设计说明:问题2是定性的研究,知道,即1.41.5,问题3上升到定量的研究更精确的描述。学生借助研究问题2的思路容易整理出研究问题3的思路。教学中可能学生夹逼的方法各有不同,要鼓励学生进行充分的探索,在探索中体会“无

31、限”的过程。(三)课堂反馈 例题1、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0、3.14159、-0.020020002 0.12121121112(1) 有理数集合 (2) 无理数集合 (3) 正实数集合 (4) 负实数集合 分析:要正确地将以上各数分类,就必须对各类书的概念十分清晰,用概念来判定。练习一:课本P72练习第1题练习二:判断正误,若不对,请说明理由,并加以改正。(1) 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2) 带根号的数不一定是无理数。(3) 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4) 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5) 不带根号的数一定是有理数。练习三:课本P72练习第3题设计说明:在例题后安排了一组练习,练习一主要是对

32、有关概念的强化,练习二主要是通过学生对概念的进一步理解,比较和判断,提高他们的是非辨别力,它是在课本练习第2题的基础上增加了几个问题,其目的是通过一组判断题,帮助学生澄清概念,杜绝两者混淆。练习三可留作课后思考,时间允许的话最好课内解决,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教师也要参与,这种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合作精神,而且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有助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及自主发展。(四)课堂小结怎样的数是无理数?请举例说明说说你对数的认识。(可以小论文的形式出现)板书设计:例题1、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0、3.14159、-0.020020

33、002 0.12121121112(5) 有理数集合 (6) 无理数集合 (7) 正实数集合 (8) 负实数集合 作业内容设计:课本P75 习题2.5 1集体意见记录:教学反思:集体备课草录 http:/章 节第二章 勾股定理与平方根主备人周芳庆课 题2.6 近似数与有效数字课 时1课型新授目 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作用 2、能说出一个近似数的精确度或有几个有效数字,能按照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一个数的近似数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数据,感受数的意义,使得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近似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存在近似数,感

34、受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重 点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取一个数的近似数难 点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取一个数的近似数教 法学 法观察,合作交流教 具学 具投影仪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创设(1) 从早晨起床到上学,你从你的生活环境中获得哪些数的信息?(2) 生活中,有些数据是准确的,有些是近似的,你能举例说明吗?(设计说明:让学生自己搜集生活中与数有关的信息,从中进一步感受数的意义)(二) 近似数实际生产生活中的许多数据都是近似数,例如测量长度,时间,速度所得的结果都是近似数,且由于测量工具不同,其测量的精确程度也不同。在实际计算中对于像这样的数,也常常需取它们的近似值.请说说生活中应

35、用近似数的例子。(设计说明:通过交流生活中近似数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存在近似数,感受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取一个数的近似值有多种方法,四舍五入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用四舍五入法取一个数的近似数时,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例如,圆周率=3.1415926取3,就是精确到个位(或精确到1)取3.1,就是精确到十分位(或精确到0.1)取3.14,就是精确到百分位位(或精确到0.01)取3.142,就是精确到千分位位(或精确到0.001)(三) 有效数字对一个近似数,从左面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称为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例如:

36、上面圆周率的近似值中,3.14有3个有效数字3,1,4;3.142有4个有效数字3,1,4,2.(四) 例题教学例1 小亮用天平称得罐头的质量为2.026kg,按下列要求取近似数,并指出每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1) 精确到0.01kg;(2) 精确到0.1kg;(3) 精确到1kg.(设计说明:简单应用上面所学知识,先四舍五入取近似值,再确定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应注意提醒学生不能随便将小数点后的0去掉.)例2 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对下列各数取近似值,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1) 地球上七大洲的面积约为149480000(保留2个有效数字)(2) 某人一天饮水1890ml(精确到1000ml)(3)

37、 小明身高1.595m(保留3个有效数字)(4) 人的眼睛可以看见的红光的波长为0.000077cm(精确到0.00001)请与同学交流讨论.(设计说明: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用科学记数法记数,不仅便于记一些较大(小)的数,而且易于表示近似数的有效数字)板书设计:例如,圆周率=3.1415926取3,就是精确到个位(或精确到1)取3.1,就是精确到十分位(或精确到0.1)取3.14,就是精确到百分位位(或精确到0.01)取3.142,就是精确到千分位例1 小亮用天平称得罐头的质量为2.026kg,按下列要求取近似数,并指出每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4) 精确到0.01kg;(5) 精确到0.1kg;

38、(6) 精确到1kg. 例2 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对下列各数取近似值,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5) 地球上七大洲的面积约为149480000(保留2个有效数字)(6) 某人一天饮水1890ml(精确到1000ml)(7) 小明身高1.595m(保留3个有效数字)人的眼睛可以看见的红光的波长为0.000077cm(精确到0.00001作业内容设计1 基础训练书p78 1,2集体意见记录:教学反思:集体备课草录 http:/章 节第二章 勾股定理与平方根主备人周芳庆课 题2.7 勾股定理的应用(1)课 时2课型新授目 标知识与能力:能运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条件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在运用勾

39、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把解斜三角形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进一步发展有条理思考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 点勾股定理的应用难 点勾股定理的应用教 法学 法合作交流教 具学 具投影仪,小黑板教学过程设计:1情境创设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勾股定理在实际中的应用。除课本提供的情境外,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另行设计一些具体情境,也利用课本提供的素材组织数学活动。比如,把课本例2改编为开放式的问题情境: 一架长为10m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m如果梯子

40、的顶端下滑0.5m,你认为梯子的底端会发生什么变化?与同学交流 创设学生身边的问题情境,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样的问题学生常常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产生不同的思考方法和结论(教学中学生可能的结论有:底端也滑动 0.5m;如果梯子的顶端滑到地面上,梯子的顶端则滑动8m,估计梯子底端的滑动小于8m,所以梯子的顶端下滑0.5m,它的底端的滑动小于0.5m;构造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计算梯子滑动前、后底端到墙的垂直距离的差,得出梯子底端滑动约0.61m的结论等);通过与同学交流,完善各自的想法,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中感受用数学的眼光审视客观世界的乐趣 2探索活动 问题一 在上面的情境中,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 1m,那么梯子的底端滑动多少米? 组织学生尝试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对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问题二 从上面所获得的信息中,你对梯子下滑的变化过程有进一步的思考吗?与同学交流 设计问题二促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从数学的角度思考实际问题教学中学生可能会有多种思考比如,这个变化过程中,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总比顶端下滑的距离大;因为梯子顶端下滑到地面时,顶端下滑了8m,而底端只滑动4m,所以这个变化过程中,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不一定比顶端下滑的距离大;由勾股数可知,当梯子顶端下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