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答案六年级下册重点课文片断阅读训练测试卷.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970906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 页数:75 大小:1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答案六年级下册重点课文片断阅读训练测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六年级语文]答案六年级下册重点课文片断阅读训练测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六年级语文]答案六年级下册重点课文片断阅读训练测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亲,该文档总共7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答案六年级下册重点课文片断阅读训练测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答案六年级下册重点课文片断阅读训练测试卷.doc(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下册重点课文片断阅读训练测试卷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作者是(孟子 ),他是我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被称为(亚圣)。2、解释文中六个“之”的意思。(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的 (2)惟弈秋之为听定语前置的标志,取消句子的独立性(3)一人虽听之 指弈秋的教导(4)思援弓缴而射之 指天鹅 (5)虽与之俱学 指前一个人 (6)弗若之矣 指前一个人 3、解释加点词语,翻译下列句子:(1)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

2、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以为:( 认为 )援( 引、拉 ) 译: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2)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俱:(一起)弗( 不)若(如) 译: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得好。(3)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为(因为)其(指后一个人)非(不是 )然(这样)译: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4、文中用(对比)的方法叙述二人对待学弈的态度。5、用文中的话说说另一个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答: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6、学弈告诉我们(学习要专心致

3、志)的道理,学了这篇文章我想起了(小猫钓鱼 )一文,两者所讲的道理是一样的。二、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这篇文言文选自( 列子汤问 )。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翻译句子。(1)问其故。其( 指两小儿辩斗 )故( 原因 ) 译:问他们辩斗的原因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以( 认为)去:( 离 )

4、日中( 中午 )译:我认为太阳在早晨刚出来是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3、第一个小孩子的观点是(用原文语句回答):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他的理由是(用原文语句回答):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4、“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是(反问 )句,改成肯定句是: 此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也。 5、两小儿辩斗时,一儿从( 远凉近热 )角度来看,认为“日初出沧沧凉凉”。一儿从( 近大远小 )的角度来看,认为“日初出大如车盖”。6、从文中哪一句可以看出两小儿辩论的复杂性?(孔子不能决也。)7、孔子不能决也,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利用已学的知识解答两个小的疑问。

5、 不管早晨还是中午,太阳离我们是一样远的。 8、孔子竟被两小儿“笑”,请你为孔子辩护。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每一个都有自己不会的知识。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孔子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你们不应笑他。 9、学了本文,你觉得孔子是一个( 实事求是 )的人。10、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 要学习两小儿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发现的品质,也要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三、匆匆1、匆匆的作者是现代著名散文家( 朱自清 ),我还知道他的作品有( 荷塘月色 )。在匆匆这篇课文里,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问题是(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并且描述了时光怎样来去(匆匆)

6、,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 惋惜、无奈之情 ),劝告人们要(珍惜时间)。2、破折号的用法有:解释说明、语意递进、意思转折。说说下列破折号的意思:(1)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解释说明)(2)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语意递进 )3、读句子,仿照作者的写法,将意思写下去。(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像 (2)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的时候,日子 ;( )的时候,日子 。4、“手边过去”“身上跨过”“脚边飞去”“叹息里闪过”这些短语主要

7、是用来说明( 时间匆匆 )。5、这篇课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因时光匆匆、虚度光阴而忧伤、惋惜、无奈)的感情。、鲁迅对时间有着独特的感悟,他说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 、学了这篇课文我想到了有关珍惜时间的诗句有: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

8、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用画出文中比喻句。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指的是出生时的一无所有“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指的是去世时的一事无成()这一段中用一连串的问句强烈地表达出作者(因虚度光阴而无比悲伤)的思想感情。()“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表现了作者(不甘心虚度此生,不甘愿过无所作为的日子,要珍惜时间,要有所作为)的感情。四、桃花心木1、桃花心木的作者是台湾著名作家( 林清玄 ),我们原来学过他的课文有( 和时间赛跑 )。这篇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讲一个种桃花心木的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里找水源的育苗

9、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2、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种树人做法奇怪,一是 浇水时间不一定 ,二是 浇水量不一定 。3、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他的一番话,使我

10、非常感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1)树的“不确定”指的是(老天下雨算不准 ),人的“不确定”指的是( 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 )(2)就桃花心木而言,“很少的养分”指(不确定的水源),“巨大的能量”指(拼命扎根生长,成为百年大树)。就人而言,指在生活的不确定中能锻炼出(独立自主的心)。这是一种(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1)(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我起先以为他太懒,有时隔那么久才给树浇水。

11、 但是,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会枯萎呢? 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但是忙人怎么可能做事从从容容? 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2)(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该不会枯萎吧? 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种树人(3)(语重心长)地说

12、:“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他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4)(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1、本文的作者是台湾作家(林清玄),你知道他的作品还有:心田上的百合花金色印象莲

13、花开落冷月钟笛。2、根据下面的意思在文中相应序号的括号中填上成语。 (1)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2)没有原因。 (3)言辞诚恳,情意深长。 (4)不受外力量控制、支配,自己行使主权。 3、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在下面画“”。 膝盖(q x) 枯萎(wi wi) 从从容容(cng cng) 汲水(j j) 4、读句子,回答问题。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 (1)“不确定中生活”指什么生活? 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2)整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人和树一样,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

14、为坚强的人、有作为的人。“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1)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 (1)、因为桃花心木已经学会适应环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经得起风吹雨打的锻炼,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生长,自然不会枯萎了。 (2)你从“种树的人不再来了”这一举动,再结合自己成长的经历,感悟出什么? 我从小到大都生活在爸爸妈妈身边,得到了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可是一个周末,爸爸妈妈同时出差了,让我自己在家照顾好自己。我吃了两顿方便面,觉得腻了,就跑到婆婆家,让婆婆教我做蛋炒饭和下挂面。后来,我还学会了炒几样菜呢。现在我不但不怕爸爸妈妈出差,有时候还主动帮助妈妈炒菜呢。

15、 我想到了我们的学习。我们从幼儿园到大学,可能要二十多岁才毕业。要更换好几个学校,可是有的同学学习总是需要老师或家长督促才肯完成作业,一旦离开家长,或者换了学校和老师,学习就容易退步。像这样的同学就需要管好自己,培养自己独立自主的心。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门,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1、 本文的作者是(

16、 老舍 )他原名(舒庆春 )我知道他的作品还有:猫、养花、骆驼祥子。2、具体介绍除夕活动分别是: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3、用“ ”画出第一段话的中心句。除夕真热闹。1、 4、选文中说“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表现在哪些方面?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2、 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炮声日夜不绝。初一:铺户都上着板门,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5、春节贴对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请写出一副自己积累的最喜欢的对联(横写要注明上联、下联和横批)。 六十六年前

17、的回忆 在法庭上 1“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了起来了。2“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3“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孩子。”4“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5是的 我是最大的 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 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6“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7父亲立刻会意了,接着说:“似的,她是

18、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三1、请给这个文段加上一个小标题,给第5自然段加标点符号。 2、找出描写父亲神态的句子,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体会到李大钊对革命高难度必胜的信心, 3、“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伟大的力量”是指:是指他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4、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这是,他心里也许在想: 四、.读下面的句子,再写出课文中和它照应的句子。(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妈,明天是4月28日。 (2)工友阎振三一

19、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 三。 (3)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他们夺下父亲的手枪。 (4)4月6日早晨,妹妹换上了新衣,母亲带她去散步了。 我看见母亲和妹妹也被带来了。 五、.回答问题。1.从哪些地方看出局势越来越严重?为什么要介绍当时的局势严重? 答:从“ 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父亲烧掉重要文件书籍,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等可以看出局势越来越严重。局势越来越严重说明父亲的处境越来越危险。 同志和亲人劝李大钊离开北京,但他坚持留下来工作。说明了李大钊革命利益高于一切的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 2.为什

20、么要具体描述敌人逮捕李大钊的情形? 李大钊在被捕时镇定、沉着、冷静,不慌不忙,描写李大钊被捕的情形,表现了革命者镇定从容和大无畏的精神。 3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体会到了什么?七为人民服务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译:人本来就是要死的,有的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却比鸿毛还轻。八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因为 )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 但 )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就)要给他们送葬,开追悼

21、会。4.(因为)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所以)我们从小就要严格要求自己。5.(如果)你说得对,我们(就 )改正。6.(既然)你认为自己的看法正确,(就)应该坚持到底。7.在人生的道路上,张海迪(不是 )懦夫,(而是 )生活的强者。九我能阅读课文段落,并回答问题。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1.这一段话是由(3 )句组成。2.第一句讲的是(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 )。3.第二句讲的是八路军、新四军这个队伍的宗旨。这个宗旨是(我们这个

22、队伍是完全为着解放人民的 ),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这个句子中的( 完全 )和(彻底) 四个字明确地指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与(人民 )的密切关系。4.这一段话是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它点明了(中心论点)十、我理解了课文内容,并能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2.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十一、根据课文填空。文章的第一段中提出了中心论点,即(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后面四个段落围绕这一中心论点展开:第二段

23、引用司马迁的话来说明(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第三段指出为人民服务(要正确地对待批评,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第四段讲了(要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第五段是整个演讲词的总结语,再次号召(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八卖火柴的小女孩1.“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披在肩上,看出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这句话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样写有什麽好处?说明了什么?)这句话是对小女孩外貌的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以美写衰,用小女孩的美丽来反衬她的可怜,让我

24、们更加体会到了她十分可怜。说明了:说明了小女孩家里很穷,在我们认为美好的大年夜了,在我们觉得大年夜是只要等一等就可以来的,而小女孩却从没过好一个大年夜,在大年夜里,小女孩自己的美貌都没空去欣赏一番,可见小女孩那时是多么的饥寒交迫啊!2.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3.小女孩的命运是悲惨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答:从小女孩四次点燃火柴,但火柴灭了,最后和慈祥的奶奶一起去她认为美好的天堂了这几件事中可以看出。4.“敢从”“终于

25、”两次之间可以看出什么?答:可以看出小女孩心里十分矛盾,不知道应不应该点燃火柴。最后的“他赶紧擦照了一大把火柴”又说明了什么?答:说明了小女孩不想让慈祥的奶奶像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一会儿就消失了,所以她赶紧擦着一大把火柴,要留住奶奶。 (一)读下面片断后答问。(7分)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他们俩在快乐的光明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饥饿,没有寒冷,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地去了。1 这段话选自(安徒生 )作家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1分)2 你怎样理

26、解“飞到那没有饥饿,没有寒冷,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话?(2分)答:我的理解是:小女孩是在美好的幻想中死去的,那个“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只能是小女孩梦想中的天堂。3 读了这段话,你想说些什么?(4分)答:我想说“:当时的社会竟是如此的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我对小女孩不幸的遭遇深切同情,希望小女孩在天堂里能得到幸福和快乐。”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来说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离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和自己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B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

27、A 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D奇异)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C闪亮)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音节用“”表示。几乎(jj)暖和(h hu hu huo)2从下面词中选择合适的词填入文中横线上。A小小的 B明亮的 C闪亮的 D奇异的3选择正确答案,用“”表示。(1)文中横线的句子中的问句是A反问( ) B疑问( ) C设问( )(2) 文中划线的句子说明A火柴对于贫穷的小女孩来说实在珍贵,她舍不得抽出火柴来。

28、( )B小女孩实在太冷了,使她顾不上恐惧,抽出了一根火柴。()C为什么说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5用“ ”画出这段话中想象的部分。六那是没有月亮的夜晚,可是整个村子白房顶啦,烟囱里冒出来的一缕缕的烟啦, 着浓霜一身银白的树木啦,雪堆啦,全看 得见。天空 撒 满了快活地眨 着眼睛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 雪把它擦 亮了似的1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2这段话主要写了乡下冬夜快活、欢乐的气氛。读了这段话,我知道凡卡写信时的心情,他之所以把乡村的夜色写得那么美,是因为他的学徒生活十分悲惨、痛苦。3这段话是按从 到 的顺序写的,描写的景物有白房顶 、烟囱 、树木 、星星 、雪堆 、月

29、亮 。4这一段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是 对比 。七“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毒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其,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

30、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1老板、老板娘是怎样打凡卡的?从文中找出表示他们动作的词。(“打”字除外) 揪、揍、捞、戳、 2从这些动词中可以看出凡卡过着怎样的学徒生活? 答:可以看出凡卡过着悲艰苦、难熬的学徒生活。 3为下列词中的“打”选择恰当的解释。打发( D )打酒( C )挨打( A )A殴打 B举、提 C买D派、命令4这一段凡卡向爷爷诉说自己的遭遇,概括起来是 挨打 、睡不好、 挨饿、 、被伙计捉弄 这几个方面。5仔细读一读划线的句子,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答:我体会到了凡卡内心的痛苦和绝望,迫切渴望爷爷接他回家的急切心情。 6画线句子中有两个省略号,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答:第一个是语句的省

31、略;第二个表示语意未尽。 7按因果关系用“ ”给这段话分层,并概括第一层层意。答:第一段写了凡卡所受到的虐待, 8画线的句子在朗读时应用什么语调和情感来读?(A )A哀求 B亲切 C不满 D愤怒9凡卡的学徒生活是不幸的,他才只有9岁,读过课文,你一定会对小凡卡给予深深的同情。与凡卡相比,你对自己的童年有何感受?请以我和凡卡比童年为题写一段话。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作者有意把这个悲惨的故事安排在大年夜一个原本充满快乐的日子,这样做更能激起读者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愤恨。2、小女孩在大年夜不回家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她一根火柴都没有卖出,回去要挨打。二是家里和外面一样冷,课文用了“再说”这个

32、词语把两个原因连在了一起。3、“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句话中第一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她是幸福的,第二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痛苦、就彻底的幸福了。这两个“幸福”的真正意思是和。四、读句子,体会破折号的用法,将序号填在括号里。破折号的作用有四个:(1)表示说明、解释或总结;(2)表示意思的转折或说话的中断;(3)表示语音的延长(4)表示意思的递刊进1、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1)2、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4)3、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2)五、有感情

33、地朗读下面的话,选择正确的读法,在括号里打上“”。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1、朗读这段话时,语调应该是:A、重而急促()B、低沉缓慢()C、高亢轻快()2、朗读这段话时,语气应该是:A、同情悲伤()B、焦急不安()C、激动愤怒()六、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什么?做些什么?请写下来。1.天气冷得可怕。正在下雪,黑暗的夜幕开始垂了下来。属于(环境 )描写,其表达效果是( )。2.雪越下越大,街上像铺了一层厚厚的白地毯。在结构上起( )的作用。3.如果把“她脸上放着光彩,嘴边露着微笑”去掉,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4.说说把

34、小女孩的悲剧安排在除夕夜的表达效果。答:这样更加突显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引起人们第一她的同情。怜悯。5.谈谈对最后一段的理解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但却没有人知道,说明了没有人关心关注小女孩,更没有人体会到她临死前的种种幻象,说明小女孩是孤独的。一.读14自然段,说出下面句子是怎样写出小女孩遭遇的悲惨的。1.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大年夜。答:用环境和大年夜烘托出小女孩命运的悲惨。2.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答:在寒冬腊月,穿着一双大拖鞋,根本不能御寒,而且这样大的拖鞋还是她妈妈穿了很长时间的。表明了女孩家里

35、非常穷,她自己根本没有鞋。3.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答:这句话讲了小女孩一整天没有卖掉一根火柴,没有钱买食物,不仅寒冷,还十分的饥饿。4. 它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答:小女孩并没有注意自己的美丽,她注意的是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因为他饥饿、寒冷、痛苦。以美写衰。5. 每个窗子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二.读课文第511自然段,根据课文填空。因为小女孩冷,她就幻想有(火炉);因为饿,她就幻想有(烤鹅);因为圣诞节就要来了,她就幻

36、想有(圣诞树);因为没人疼爱,她就幻想出(奶奶)。幻想和现实的鲜明对比,说明小女孩生活遭遇极其(悲惨)。“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 一句连用三个“没有”是为了强调(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三.读12、13自然段,回答问题。(l).“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一句中的“谁也不知道”该怎样理解?两个“幸福”该怎样理解?答:“谁也不知道”说明了没有人关心关注小女孩,更没有人体会到她临死前的种种的幻象,说明小女孩是孤独、可怜。第一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

37、,她是幸福的。第二个幸福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痛苦,就彻底的幸福了。(2).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两句中,为什么要写小姑娘的微笑?答:因为小女孩是在美丽的幻象中微笑着死去的,是幸福的。为什么要强调是在“大年夜”冻死?答:因为这样更能突显出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更加突出小女孩生活的悲惨。四.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本文通过记叙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五.总结本课在写作方面值得学习的地方。九跨越百年的美丽一百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

38、,法国科学院人声鼎沸,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全场立即肃然无声。她叫玛丽居里,她今天要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在这里宣布一项惊人发现:天然放射性元素镭。本来这场报告,她想让丈夫来作,但皮埃尔居里坚持让她来讲,因为在此之前还没有一个女子登上过法国科学院的讲台。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而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则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1、“惊人的发现”指的是? 2、“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指的是? 3、用“”划出居里夫人对

39、科学做出巨大贡献的句子。 这点美丽的淡蓝色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还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在她发现镭之后的不断研究中,居里夫人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1、“这点美丽的淡蓝色荧光”指的是? 2、“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指的是? 3、“这项伟大自然发现”指的是? 4、“居里夫人发现的人生意义”是怎样的? 5、请谈谈对划线句子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