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课程]建昌教师考试数学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971512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其它课程]建昌教师考试数学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其它课程]建昌教师考试数学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其它课程]建昌教师考试数学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其它课程]建昌教师考试数学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其它课程]建昌教师考试数学复习资料.doc(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常用的数量关系式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正方体 (V:

2、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

3、2 s=(a+b) h28、圆形 (S:面积 C:周长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9、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ch(2r或d)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10、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11、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12、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13、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14、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

4、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15、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16、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17、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常用单位换算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

5、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 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典型

6、例题3典型应用题 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的和特定的解题规律的复合应用题,通常叫做典型应用题。 (1)平均数问题:平均数是等分除法的发展。 解题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和与之相对应的总份数。 算术平均数:已知几个不相等的同类量和与之相对应的份数,求平均每份是多少。数量关系式:数量之和数量的个数=算术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已知两个以上若干份的平均数,求总平均数是多少。 数量关系式 (部分平均数权数)的总和(权数的和)=加权平均数。 差额平均数:是把各个大于或小于标准数的部分之和被总份数均分,求的是标准数与各数相差之和的平均数。 数量关系式:(大数小数)2=小数应得数 最大数与各数之差的和总份数=最大数应给

7、数 最大数与个数之差的和总份数=最小数应得数。 例:一辆汽车以每小时 100 千米 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又以每小时 60 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往甲地。求这辆车的平均速度。 分析:求汽车的平均速度同样可以利用公式。此题可以把甲地到乙地的路程设为“ 1 ”,则汽车行驶的总路程为“ 2 ”,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为 100 ,所用的时间为 ,汽车从乙地到甲地速度为 60 千米 ,所用的时间是 ,汽车共行的时间为 + = , 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2 =75 (千米) (2) 归一问题:已知相互关联的两个量,其中一种量改变,另一种量也随之而改变,其变化的规律是相同的,这种问题称之为归一问题。 根据求“单一量”

8、的步骤的多少,归一问题可以分为一次归一问题,两次归一问题。 根据球痴单一量之后,解题采用乘法还是除法,归一问题可以分为正归一问题,反归一问题。 一次归一问题,用一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又称“单归一。” 两次归一问题,用两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又称“双归一。” 正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乘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 反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除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 解题关键:从已知的一组对应量中用等分除法求出一份的数量(单一量),然后以它为标准,根据题目的要求算出结果。数量关系式:单一量份数=总数量(正归一) 总数量单一量=份数(

9、反归一) 例 一个织布工人,在七月份织布 4774 米 , 照这样计算,织布 6930 米 ,需要多少天? 分析:必须先求出平均每天织布多少米,就是单一量。 693 0 ( 477 4 31 ) =45 (天) (3)归总问题:是已知单位数量和计量单位数量的个数,以及不同的单位数量(或单位数量的个数),通过求总数量求得单位数量的个数(或单位数量)。 特点:两种相关联的量,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跟着变化,不过变化的规律相反,和反比例算法彼此相通。 数量关系式:单位数量单位个数另一个单位数量 = 另一个单位数量 单位数量单位个数另一个单位数量= 另一个单位数量。 例 修一条水渠,原计划每天修

10、800 米 , 6 天修完。实际 4 天修完,每天修了多少米? 分析:因为要求出每天修的长度,就必须先求出水渠的长度。所以也把这类应用题叫做“归总问题”。不同之处是“归一”先求出单一量,再求总量,归总问题是先求出总量,再求单一量。 80 0 6 4=1200 (米) (4) 和差问题: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以及他们的差,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和差问题。 解题关键:是把大小两个数的和转化成两个大数的和(或两个小数的和),然后再求另一个数。 解题规律:(和差)2 = 大数 大数差=小数 (和差)2=小数 和小数= 大数 例 某加工厂甲班和乙班共有工人 94 人,因工作需要临时从乙班调 46

11、人到甲班工作,这时乙班比甲班人数少 12 人,求原来甲班和乙班各有多少人? 分析:从乙班调 46 人到甲班,对于总数没有变化,现在把乙数转化成 2 个乙班,即 9 4 12 ,由此得到现在的乙班是( 9 4 12 ) 2=41 (人),乙班在调出 46 人之前应该为 41+46=87 (人),甲班为 9 4 87=7 (人) (5)和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它们之间的倍数 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 解题关键:找准标准数(即1倍数)一般说来,题中说是“谁”的几倍,把谁就确定为标准数。求出倍数和之后,再求出标准的数量是多少。根据另一个数(也可能是几个数)与标准数的倍数关系,再

12、去求另一个数(或几个数)的数量。 解题规律:和倍数和=标准数 标准数倍数=另一个数 例:汽车运输场有大小货车 115 辆,大货车比小货车的 5 倍多 7 辆,运输场有大货车和小汽车各有多少辆? 分析:大货车比小货车的 5 倍还多 7 辆,这 7 辆也在总数 115 辆内,为了使总数与( 5+1 )倍对应,总车辆数应( 115-7 )辆 。 列式为( 115-7 )( 5+1 ) =18 (辆), 18 5+7=97 (辆) (6)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 解题规律:两个数的差(倍数1 )= 标准数 标准数倍数=另一个数。 例 甲乙两根绳子,甲绳长

13、 63 米 ,乙绳长 29 米 ,两根绳剪去同样的长度,结果甲所剩的长度是乙绳 长的 3 倍,甲乙两绳所剩长度各多少米? 各减去多少米? 分析:两根绳子剪去相同的一段,长度差没变,甲绳所剩的长度是乙绳的 3 倍,实比乙绳多( 3-1 )倍,以乙绳的长度为标准数。列式( 63-29 )( 3-1 ) =17 (米)乙绳剩下的长度, 17 3=51 (米)甲绳剩下的长度, 29-17=12 (米)剪去的长度。 (7)行程问题:关于走路、行车等问题,一般都是计算路程、时间、速度,叫做行程问题。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搞清楚速度、时间、路程、方向、杜速度和、速度差等概念,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再根据这类问题的

14、规律解答。 解题关键及规律: 同时同地相背而行:路程=速度和时间。 同时相向而行:相遇时间=速度和时间 同时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追及时间=路程速度差。同时同地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后,快的在前):路程=速度差时间。 例 甲在乙的后面 28 千米 ,两人同时同向而行,甲每小时行 16 千米 ,乙每小时行 9 千米 ,甲几小时追上乙? 分析:甲每小时比乙多行( 16-9 )千米,也就是甲每小时可以追近乙( 16-9 )千米,这是速度差。 已知甲在乙的后面 28 千米 (追击路程), 28 千米 里包含着几个( 16-9 )千米,也就是追击所需要的时间。列式 2 8 ( 16-9 )

15、=4 (小时) (8)流水问题:一般是研究船在“流水”中航行的问题。它是行程问题中比较特殊的一种类型,它也是一种和差问题。它的特点主要是考虑水速在逆行和顺行中的不同作用。 船速:船在静水中航行的速度。 水速:水流动的速度。 顺水速度:船顺流航行的速度。 逆水速度:船逆流航行的速度。 顺速=船速水速 逆速=船速水速 解题关键:因为顺流速度是船速与水速的和,逆流速度是船速与水速的差,所以流水问题当作和差问题解答。 解题时要以水流为线索。 解题规律:船行速度=(顺水速度+ 逆流速度)2 流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路程=顺流速度 顺流航行所需时间 路程=逆流速度逆流航行所需时间 例 一只轮船从

16、甲地开往乙地顺水而行,每小时行 28 千米 ,到乙地后,又逆水 航行,回到甲地。逆水比顺水多行 2 小时,已知水速每小时 4 千米。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此题必须先知道顺水的速度和顺水所需要的时间,或者逆水速度和逆水的时间。已知顺水速度和水流 速度,因此不难算出逆水的速度,但顺水所用的时间,逆水所用的时间不知道,只知道顺水比逆水少用 2 小时,抓住这一点,就可以就能算出顺水从甲地到乙地的所用的时间,这样就能算出甲乙两地的路程。列式为 284 2=20 (千米) 2 0 2 =40 (千米) 40 ( 4 2 ) =5 (小时) 28 5=140 (千米)。 (9) 还原问题:已知某未

17、知数,经过一定的四则运算后所得的结果,求这个未知数的应用题,我们叫做还原问题。 解题关键:要弄清每一步变化与未知数的关系。 解题规律:从最后结果 出发,采用与原题中相反的运算(逆运算)方法,逐步推导出原数。 根据原题的运算顺序列出数量关系,然后采用逆运算的方法计算推导出原数。 解答还原问题时注意观察运算的顺序。若需要先算加减法,后算乘除法时别忘记写括号。 例 某小学三年级四个班共有学生 168 人,如果四班调 3 人到三班,三班调 6 人到二班,二班调 6 人到一班,一班调 2 人到四班,则四个班的人数相等,四个班原有学生多少人? 分析:当四个班人数相等时,应为 168 4 ,以四班为例,它调

18、给三班 3 人,又从一班调入 2 人,所以四班原有的人数减去 3 再加上 2 等于平均数。四班原有人数列式为 168 4-2+3=43 (人) 一班原有人数列式为 168 4-6+2=38 (人);二班原有人数列式为 168 4-6+6=42 (人) 三班原有人数列式为 168 4-3+6=45 (人)。 (10)植树问题:这类应用题是以“植树”为内容。凡是研究总路程、株距、段数、棵树四种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叫做植树问题。 解题关键:解答植树问题首先要判断地形,分清是否封闭图形,从而确定是沿线段植树还是沿周长植树,然后按基本公式进行计算。 解题规律:沿线段植树 棵树=段数+1 棵树=总路程株距+

19、1 株距=总路程(棵树-1) 总路程=株距(棵树-1) 沿周长植树 棵树=总路程株距 株距=总路程棵树 总路程=株距棵树 例 沿公路一旁埋电线杆 301 根,每相邻的两根的间距是 50 米 。后来全部改装,只埋了201 根。求改装后每相邻两根的间距。 分析:本题是沿线段埋电线杆,要把电线杆的根数减掉一。列式为 50 ( 301-1 )( 201-1 ) =75 (米)(11 )盈亏问题:是在等分除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他的特点是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配给一定数量的人,在两次分配中,一次有余,一次不足(或两次都有余),或两次都不足),已知所余和不足的数量,求物品适量和参加分配人数的问题,叫做

20、盈亏问题。 解题关键:盈亏问题的解法要点是先求两次分配中分配者没份所得物品数量的差,再求两次分配中各次共分物品的差(也称总差额),用前一个差去除后一个差,就得到分配者的数,进而再求得物品数。 解题规律:总差额每人差额=人数 总差额的求法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第一次多余,第二次不足,总差额=多余+ 不足 第一次正好,第二次多余或不足 ,总差额=多余或不足 第一次多余,第二次也多余,总差额=大多余-小多余 第一次不足,第二次也不足, 总差额= 大不足-小不足 例 参加美术小组的同学,每个人分的相同的支数的色笔,如果小组 10 人,则多 25 支,如果小组有 12 人,色笔多余 5 支。求每人 分

21、得几支?共有多少支色铅笔? 分析:每个同学分到的色笔相等。这个活动小组有 12 人,比 10 人多 2 人,而色笔多出了( 25-5 ) =20 支 , 2 个人多出 20 支,一个人分得 10 支。列式为( 25-5 )( 12-10 ) =10 (支) 10 12+5=125 (支)。 (12)年龄问题:将差为一定值的两个数作为题中的一个条件,这种应用题被称为“年龄问题”。 解题关键:年龄问题与和差、和倍、 差倍问题类似,主要特点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年岁不断增长,但大小两个不同年龄的差是不会改变的,因此,年龄问题是一种“差不变”的问题,解题时,要善于利用差不变的特点。 例 父亲 48 岁,儿

22、子 21 岁。问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 4 倍? 分析:父子的年龄差为 48-21=27 (岁)。由于几年前父亲年龄是儿子的 4 倍,可知父子年龄的倍数差是( 4-1 )倍。这样可以算出几年前父子的年龄,从而可以求出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 4 倍。列式为: 21( 48-21 )( 4-1 ) =12 (年) (13)鸡兔问题:已知“鸡兔”的总头数和总腿数。求“鸡”和“兔”各多少只的一类应用题。通常称为“鸡兔问题”又称鸡兔同笼问题 解题关键:解答鸡兔问题一般采用假设法,假设全是一种动物(如全是“鸡”或全是“兔”,然后根据出现的腿数差,可推算出某一种的头数。 解题规律:(总腿数鸡腿数总头数)

23、一只鸡兔腿数的差=兔子只数 兔子只数=(总腿数-2总头数)2 如果假设全是兔子,可以有下面的式子: 鸡的只数=(4总头数-总腿数)2 兔的头数=总头数-鸡的只数 例 鸡兔同笼共 50 个头, 170 条腿。问鸡兔各有多少只? 兔子只数 ( 170-2 50 ) 2 =35 (只) 鸡的只数 50-35=15 (只) - 4 出勤率 发芽率=发芽种子数/试验种子数100% 小麦的出粉率= 面粉的重量/小麦的重量100% 产品的合格率=合格的产品数/产品总数100% 职工的出勤率=实际出勤人数/应出勤人数100% 5 工程问题: 是分数应用题的特例,它与整数的工作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探讨工作总

24、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个数量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应用题。 解题关键: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时间的倒数,然后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公式。 数量关系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合作时间 6 纳税 纳税就是把根据国家各种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缴纳的税款叫应纳税款。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销售额、营业额、应纳税所得额 )的比率叫做税率。 * 利息 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5、(四)圆锥 1 圆锥的认识 圆锥的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个曲面。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测量圆锥的高: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扇形。 2计算公式 v= sh/3 一、应用题:(1)纳税问题要点:应该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应纳税额 = 收入 税率例题:张强编写的书在出版后得到稿费1400元,稿费收入扣除800元后按14%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张强应该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1400 - 800)14% = 84(元)(2)利息问题要点:存入银行的钱叫

26、做本金,取款时银行除还给本金外,另外付给的钱叫做利息,利息占本金的百分率叫做利率。税前应得利息 = 本金 利率 时间例题:叔叔今年存入银行10万元,定期二年,年利率4.50% ,二年后到期,扣除利息税5% ,得到的利息能买一台6000元的电脑吗?100000 4.5% 2 (1 - 5%) = 8550(元)8550元 6000元 得到的利息能买一台6000元的电脑(3)有关折扣问题要点: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商品现价 = 商品原价 折数。例题:一种衣服原价每件50元,现在打九折出售,每件售价多少元?九折就是90%,5090%=500.9=45(元)例题:一种衣服现在打九折出售,

27、现在售价是45元,每件的原价是多少元?九折”就是90%,90% = 45 =50(4)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要点: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和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完全相同;解答“已知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可以根据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求解;或者根据除法的意义,直接解答。例题:果园里的梨树和苹果树共有360棵,其中的苹果树的棵树是梨树的棵树的20%。苹果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解:设梨树有棵,苹果树有20%棵 + 20 = 360 = 30020 = 300 20 = 60答:梨树有300棵,苹果树有60棵。例题:某工厂六月份用煤60吨,六

28、月份比五月份少用煤25,五月份用煤多少吨?解:设五月份用煤吨 - 25 = 60 = 80答:五月份用煤80吨。 = 1.6(5)比例尺要点: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比例尺 = ,比例尺有两种形式: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例题:在一幅某乡农作物布局图上,20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6千米。求这幅图的比例尺。16千米 = 1600000厘米 = 例题:说出下面比例尺表示的意思。这是线段比例尺,它表示图上1厘米的距离代表实际距离200千米。例题:在一幅比例尺是1:5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城的距离是12.5厘米。甲、乙两城实际相距多少千米? 方法1、12.5500000 =

29、6250000(厘米)= 62.5(千米)方法2、2.55 = 62.5(千米)方法3、12.5 = 12.5500000 = 6250000(厘米)= 62.5千米解:设甲、乙两城实际相距厘米。 = 1 = 12.5 500000 = 62500006250000(厘米)= 62.5千米(6)面积变化要点:把一个平面图形按照一定的倍数(n)放大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后,放大(或缩小)后与放大(或缩小)前图形的面积比是n:1(或1:n)。例题:下面的大长方形是由一个小长方形按比例放大后得到的图形。分别量出它们的长和宽,算算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面积的比是几比几。 量得小长方形的长是2.5厘米,

30、宽是1厘米;大长方形的长是7.5厘米,宽是3厘米。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长的比是7.5 : 2.5 = 3 : 1,宽的比是3 : 1。 = = = 9 : 1 = 3 : 1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面积的比是9 : 1。(7)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正比例的意义和图像要点: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和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用这样的式子来表示: = K(一定)用“描点法”可以得到正比例的图像,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对照图像,能

31、根据一种量的值,估计另一种量相对应的值。例题:仔细观察下表,思考表格中两种量之间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表格1数量/本13681020总价/元41224324080 = 4, = 4, = 4 因为 = 单价(一定),所以单价一定时,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例题:在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这三种量中 当( )一定时,( )与( )成正比例; 当( )一定时,( )与( )成正比例。例题:某造纸厂每小时造纸1.5吨,2小时、3小时各造纸多少吨?造纸时间/时1234造纸吨数/吨1.5根据表中的数据,在下图中描出造纸时间和造纸吨数对应的点,再把它们连起来。 吨数/吨6 5 4 3 2 1 01

32、2 3 4 5 6 7 时间/时造纸吨数与造纸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因为 = 每小时造纸吨数(一定),所以每小时造纸吨数一定时,造纸吨数与造纸时间成正比例。根据图像判断,5小时造纸多少吨?根据图像判断,5小时造纸7.5吨(2)反比例的意义要点: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和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表示它们的积,反比例关系可以用这样的式子来表示: = K(一定)。例题:仔细观察下表,思考表格中两种量之间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为什么?用60元钱购买笔记本,笔记本的单价

33、和可以购买的数量如下表:单价/元1.523456数量/本4030201512101.5 40 = 60 ,2 30 = 60 ,4 15 = 60 因为单价 数量 = 总价(一定),所以总价一定时,单价和数量成反比例。例题:在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这三种量中当( )一定时,( )与( )成反比例。例1、(已知两个量之间的分率关系与它们的和,求这两个量)学校图书馆购进的科技书的册数是故事书的,购进的科技书和故事书一共1500册。购进科技书多少册? 分析与解:这类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可以用方程来解答。需要注意的是根据“购进的科技书的册数是故事书的”故事书是单位“1”的量,要设故事书有册,而不能直

34、接设科技书有册。解答:方法1:设故事书有x册,科技书有册。X + x = 1500x = 1500x = 1050 x = 1050 = 450答:购进科技书450册。很显然,上面解答过程比较复杂。可以这样想:把总数看作单位“1”,根据“购进的科技书的册数是故事书的”,可以把故事书看成7份,科技书有这样的3份,一共有10份,科技书占总数的 ;可以看出科技书和故事书的比是3 :7,根据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法,可以知道科技书占总数的。方法2:3(3 + 7)= 1500 = 450 (册)答:购进科技书450册。例2、(辨析)红花的朵数比蓝花多,蓝花的朵数就比红花少。蓝花:红花:分析与解:如图,根据

35、“红花的朵数比蓝花多”,蓝花是单位“1”的量,平均分成7份,红花有这样的9份。反过来,把红花看作单位“1”,红花平均分成了9份,蓝花相当于这样的7份,蓝花的朵数比红花少。正确解答:红花的朵数比蓝花多,蓝花的朵数就比红花少。例3、(综合题) 小明读一本书,已读的页数是未读页数的。他再读30页,这时已读的页数是未读页数的。这本书共多少页?分析与解:本题中已读的页数和未读的页数均发生了变化,不变的量是一本书的总页数,即已读的页数和未读页数的和没有变,把这本书的总页数看作单位“1”。“已读的页数是未读页数的”,可以转化为“已读的页数是这本书总页数的”;再读30页后“已读的页数是未读页数的”,可以转化为

36、“已读的页数是这本书总页数的”。解答: 3 (3 + 2)= 7 (7 + 3)= 30 ( - )= 300(页)答:这本书共300页。例4、(综合题) 六(1)班原来女生占全班人数的,新学期转出了4名女生,这时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六(1)班现在有女生多少人?分析与解:本题中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均发生了变化,不变的量是男生的人数,因此把男生的人数看作单位“1”。“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可以转化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转出若干名女生后,“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可以转化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解答:4 (9 - 4)= 2 (5 - 2)= 4 ( - )= 30(人) 男生人数30 = 20(

37、人) 现有女生人数 答:现在有女生20人。点评:分率的转化过程通常要借助于份数,可以先分析出单位“1”的份数,再根据关系分析出另外的量的份数,再结合具体的条件进行分率的转化。二、空间与图形1、圆柱和圆锥(1)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圆柱圆锥底面两个底面完全相同,都是圆形。一个底面,是圆形。侧面曲面,沿高剪开,展开后是长方形。曲面,沿顶点到底面圆周上的一条线段剪开,展开后是扇形。高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无数条。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只有一条。(2)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要点:圆柱的侧面积 = 底面周长 高圆柱的表面积 = 侧面积 + 底面积 2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是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容积) = 底面积

38、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是:V = sh 或者V = rh 。例题:用铁皮制作一个圆柱形烟囱,要求底面直径是3分米,高是15分米,制作这个烟囱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分米?(接头处不计,得数保留整平方分米)侧面积:3.14 3 15 = 141.3(平方分米) 142(平方分米)例题:一个圆柱形蓄水池,底面周长是25.12米,高是4米,将这个蓄水池四周及底部 抹上水泥。如果每平方米要用水泥20千克,一共要用多少千克水泥?底面积:25.12 3.14 2 = 4(米)3.14 4 = 50.24(平方米)侧面积:25.12 4 = 100.48(平方米)表面积:50.24 + 100.48 = 15

39、0.72(平方米)水泥质量: 150.72 20 = 3014.4千克例题:在直径0.8米的水管中,水流速度是每秒2米,那么1分钟流过的水有多少立方米?3.14 (0.82) 2 60 = 60.288(立方米)(3)圆锥的体积要点:圆锥所占空间的大小是圆锥的体积,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即V = sh 或者V = rh 。例题: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a立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 )例题:把一段圆钢切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圆柱体体积是6立方米,圆锥体体积是( )立方米例题:一个圆锥形沙堆,高是1.5米,底面半径是2米,每立方米沙重1.8吨。这堆沙约重多少吨?3.14

40、 2 1.51.8 = 11.304(吨)2、图形的放大或缩小要点:把一个图形按一定比放大或缩小,就是把它的每条边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例题:一张长方形图片,长12厘米,宽9厘米。按1 : 3的比缩小后,新图片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这张图片( )不变,大小( )。一张长方形图片,长12厘米,宽9厘米。按1 : 3的比缩小后,新图片的长是( 4 )厘米,宽是( 3 )厘米,这张图片( 形状 )不变,大小( 变了 )。例题:一块正方形的花手帕,边长10厘米,将其按( )的比放大后,边长变为30厘米。一块正方形的花手帕,边长10厘米,将其按(3 : 1 )的比放大后,边长变为30厘米。3

41、、确定位置等内容要点:知道了物体的方向和距离,就能确定物体的位置。根据物体的位置,结合比例尺的相关知识,可以在平面图上画出物体的位置。画的时候先按方向画一条射线,在根据图上距离找出点所在的位置。描述行走路线要依次逐段地说,每一段都应说出行走的方向与路程。例题:下图是按150000的比例尺绘出的方位图。说一说商店、公园、电影院的位置。 电影院30 40 广场 公园 商店公园在广场的东面( 0.75 )千米处。量得公园到广场的图上距离是1.5厘米,1.550000 = 75000厘米 = 0.75千米电影院在广场的( 北 )偏( 东 )( 60 )方向( 0.75 )千米处。商店在广场的( 南偏西

42、 50方向1.5千米处 )。量得商店到广场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例题:下图是某市旅游1号车行驶的线路图,请根据线路图填空。 旅游1号车从起点站出发,向( )行驶到达青水公园,再向( )偏( )( )的方向行( )千米到达抗战纪念碑。由绿博园向南偏( )( )的方向行( )千米到达购物中心,再向北偏( )( )的方向行( )千米到达人民公园。旅游1号车从起点站出发,向( 东 )行驶到达青水公园,再向( 北 )偏(东)(40)的方向行(1.8 )千米到达抗战纪念碑。由绿博园向南偏(东)(60)的方向行(1.7)千米到达购物中心,再向北偏( 东 )(70)的方向行(1.5)千米到达人民公园。模拟试题一、填空。1、( )15=0.8=( )%=( )成2、篮球个数是足球的125,篮球比足球多( )。 3、一个圆锥的体积是76立方厘米,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这个圆锥的高是( )厘米。4、如果3a=4b,那么a : b = ( ):( ) 。5、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度数的比是3 : 2 ,这两个锐角分别是( )度、( )度。6、12的约数中可以选出4个数组成一个比例,请你写出比值不同的两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