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理化生]浅议如何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971573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理化生]浅议如何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二理化生]浅议如何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二理化生]浅议如何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二理化生]浅议如何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理化生]浅议如何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谈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生物课堂教学中黑龙江省绥化市海伦市教师进修校 杨秀丽课堂教学是学校进行学科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主战场,作为一名教师除了担负着以上的重任外,还要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的更新、作为一名学生不但要承受着学习上的压力,还要承受着家庭、社会、经济、就业等压力,这些压力如果不及时进行解压,久而久之浓缩加压就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为此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在意见中强调了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指出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原则和途径。其中在心理健康的途径中提到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

2、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那么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的生物学科,也会承担着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那么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呢?结合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借鉴和参考同行的做法,现将自己的经验呈现给大家,以求共同商切和交流。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熟悉课程标准要求,提高备课质量。生物学科不同于心理健康课,它的每节心理健康内容大多数都是隐含的,只有任课教师在备课时,熟悉课标的要求,挖掘教材知识的内涵,联系教材知识的外延,这样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找到在传授专业知识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中

3、学生物学课程内容隐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内容,教师只有认真钻研教材、熟读课标,才能从中挖掘并开发出有价值的教育内容,再经过教师的精心备课,学生的心理健康就会在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得到教育。得到科学文化素养和心理健康素质双丰收。其次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情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因情施教。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一言堂、灌注式,忽视学生的心理,扼杀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而新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就要求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要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目的,杜朗口中学“三三六”教学模式是从这点出发的,学生在课堂可以自由发言、畅所欲言。整个课堂学生成了主角,教师在课堂中应该

4、做到只是组织、引导、点拨。使整个教学程序乱而有序。我也结合杜朗口中学的教学与本校的实际,实施教学。通过一系列教学方法的改进,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强,在教学过程中他们的地位提高了,他们心理压力得到减压,自我表现欲、成就感得到了认证,这样他们的心理健康得教育。2努力完善评价手段,培养自信心,锻炼自我品质积极的鼓励可以使学生产生动力,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为了使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向上的品质,教师就应该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去促进他。当某学生表达展示不完美时,教师应引导、点拨并给予鼓励性评价;当学生困惑时,教师不要打击,不要默然,而要帮助、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要对他们经常说

5、:“你能行,老师相信你,同学们也相信你。”在教学过程中,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让每一位学生每天都得到一定的成功,在成功中体验快乐,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增进他们学习的动力,这也是完善学生健康心理的过程。3注重个性差异,关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每个班级都有着不同层次的学生,其中学生成绩的好坏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接受不同的教育,个性品质、智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要因材施教、因情施教,注重个性差异。在教学目标确定上要积极根据学情分层次教学,坚持让每位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使每人都能体验到成功,使他们

6、在不同程度上得到进步。反之,如果搞一刀切,就会使一部分学生失去自信心、成就感,久而久之也就自暴自弃、自怨自艾,产生心理障碍,形成心理疾病。因此做到因材施教,因情施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有利于维护和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几年来,由于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注重了心理健康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改进了教学方法,增强激励手段,突出了学生的主动性,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得到了激发,心理素质得到了培养,学生在心理耐压力、社会适应力、情绪反应力、心理控制力等方面得到了加强,形成了一个团结协助、勤奋好学、乐于助人、积极进取的班风、学风,总之,在生物学科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