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理化生]鲁教版 初中化学 教案 汇编四.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971986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4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理化生]鲁教版 初中化学 教案 汇编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初三理化生]鲁教版 初中化学 教案 汇编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初三理化生]鲁教版 初中化学 教案 汇编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三理化生]鲁教版 初中化学 教案 汇编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理化生]鲁教版 初中化学 教案 汇编四.doc(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 第二节课题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活动与探究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用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度;能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测试一些物质的pH。 2.通过对各种操作的比较及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建立正确的测试和读数方法。3.让学生自主测试,拓展活动的空间,培养尊重事实的观念和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教学疑点1.不同生长时期的水果和蔬菜pH是否相同,建议测不同生长时期番茄pH进行了解。2.观察头发光泽需要哪些条件,建议增强光线和利用放大镜观察。3.头发耐拉力,用手拉能否准确感知?建议用测力计去测更科学。为使测出的数据具有科学性,可引导学生取几次的平均值。重点和难点1.测试方法。2.活动方式:学生

2、主持;分组实验。实验准备分组准备:每组有5个烧杯分别装20 mL pH为1、4、7、10、13的溶液,头发五束(同一个人的头发)。稀硫酸、稀盐酸、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洁厕精、醋、洗洁精、石灰水、牙膏、西红柿、牛奶、鸡蛋、萝卜、纯碱溶液、草木灰水、泡菜水、橘子、苹果、造纸厂排放的废水、点滴板、pH试纸、玻璃棒、镊子、小刀、纱布、放大镜、弹簧秤等。教学设计师:先请同学们将5束头发分别放进盛有不同pH(1、4、7、10、13)溶液的小烧杯中,等会观察。师:再请同学们看61页内容,回答,我们从书中获得了哪些信息?生1:溶液的pH7显酸性,pH7显碱性,pH7显中性。生2:测定p的最简单的方法是用pH

3、试纸。点评: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做主持,本身就是对能力的训练,把讲台让给学生,同学们相互理解与支持,合作有了更大的自主空间,行为和表达更具有学生自身的特点。但主持人和同学们是处于同一知识平台,随时需要老师的指点,老师在课前要帮助主持人理好提纲。师:本节课我们学习用pH试纸来测一些物质的pH。今天的主持人为A(男)同学和B(女)同学。(主持人上台)A:说是主持,我们会和同学们一样,也要做实验,我们一起做,一起讨论。B:各组还要把结果写在黑板上,看哪组做得最好。(两位主持人在讲台上做)学生分组实验:测稀硫酸、稀盐酸、水、氢氧化钠溶液的pH。(老师在黑板上画表)(学生自由上台在黑板上板书实验结果)组

4、次123456789101112A、B稀硫酸1111111111.5111稀盐酸2222222222.5222氢氧化钠13131313131313131312.5131313水7777777777777A:有11个组的数据都一样,请问第八组的数据为什么有差别呢?第八组同学:我们是按照要求做的,所得出的就是这个数据。B:你们坚持这个结论吗?第八组同学:坚持,我们同组同学刚才讨论过,可能是我们所测的液体和大家的不同。A:是不是这回事,这可要问老师了。师:我要向第八组同学表示钦佩,这组的液体和大家的确实不同,我向其中多加了水。他们做学问能置疑,能尊重事实。我们要向他们表示祝贺(鼓掌)。点评:测pH的

5、实验操作并不难,如果用灌输的方法,几分钟就可以解决,可是以上对方法的体验和对问题的探究,学生乐学,印象深刻。学生容易做的就更要让学生自己做,更要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也就是抓住机会,让学生易快乐的地方更快乐,把学习这种劳动变成乐事。B:这个不同的现象说明了什么?生:同是某一种液体,浓度不同, pH不同。即同一物质的溶液因浓度变化pH也会发生变化,酸变稀了则pH上升,酸性减弱。碱变稀了,则pH下降,碱性减弱。A:这个解释让我们明确了更多的知识。再请第十组同学说一下,你们得出稀盐酸的pH为1.5是怎么回事?第十组代表:在测的时候,我们发现pH试纸的颜色和标准比色卡并不完全一致,我们就取了中间值。

6、B:那就是说是想像出的一种颜色了,颜色是能想像出来的吗? 第十组代表:好像又不能。生1:既然不能,那么用最接近的颜色反而更准确了。生2:说明用pH试纸只能粗略地测量。教学过程点评生3:书上说,用pH试纸测是最简单的方法,我知道医生给人看病时也常用pH试纸,而给人治病,应该是要求很高的,这是怎么回事呢?(冷场)A:老师,请您回答。师:这就如托盘天平也是粗略地称量,大多数情况,所得到的值已足够达到要求。现在已经过了一段时间,我们把已用过的pH试纸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看一下有没有变化。生1:和先测的值比较,有变化。生2:说明时间长了pH试纸的颜色会发生变化。生3:要求我们在测pH时,把液体滴在pH试

7、纸上后,要立即与比色卡比较,才能反映出液体的pH。师:请同学们任取一种刚测过pH的液体,放在小烧杯中,用pH试纸放在里面看看。生1:液体变颜色了。生2:取出试纸读数,液体的pH与我们刚才的数据有区别。A:我和小B同学也观察到了这个现象,那这说明了什么?生1:这个纸不是普通的纸,是pH试纸(笑声,谁不知道),我是说上面有药。生2:对,就跟我们的衣服上沾上污物,放入水中,污物会扩散到水中一样。生3:如果把pH试纸直接放入药品里,药品可就被污染了,并且也测不准。B:同学们观察和分析得很好,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你们真棒。点评:及时归纳与总结。A:现在我们归纳一下用pH试纸测pH的方法。B:还有,在测时

8、,需要注意哪些方面?(老师边听边板书)方法注意事项(主要原因)1.用玻璃棒取液滴在pH试纸上不能把纸放在试剂瓶里(防止污染药品)2.立即读数准确读数(时间一长,pH试纸会变色)3.取整数值更符合实际4.酸的pH7,碱的pH7,中性的pH=7对书本知识进行了验证点评:在测之前先做猜想,是探究的要素,生活中的经验,被科学实验予以验证。A:现在我们来做下面的实验。我们的桌面上老师为我们准备了许多物品,在测之前,先按你们的经验,把你们认为是酸性的摆放在左边,中性的摆放在中间,碱性的摆放在右边,不能确定的放在旁边,请老师到各组去看看。(学生讨论,摆放老师检查,汇报给主持人:摆得不错)。B:老师认为我们和

9、大家的摆得都不错,可我还想知道你们这样摆放的道理和我们的是否一样。生1:我们吃的有酸味的就是酸性,听大人们讲,有涩味的就显碱性,以前人们用草木灰水来洗衣服,我想草木灰显碱性。生2:听妈妈讲,做米糕要用石灰,有时米糕有涩味,所以石灰水显碱性,造纸厂也用了石灰,所以造纸废水也显碱性。 生3:我是看了书62页的图1018后摆放的,图上没有的则是凭经验和感觉分的,比如纯碱溶液不就是碱性吗,食堂就常用碱水洗油污。A:现在,我们就用今天所学的方法,测一下我们桌面上物品的pH,看看我们的经验对不对。B:做好后,请各组派代表,把结果送上来让我们比较一下。(学生测试,各组代表公布测试结果):同学们的结果比较一致

10、,就是西红柿的结果不大相同,是什么原因呢?生1:大家看,我们的西红柿的颜色不同。生2:我们的西红柿是青的,是没有长大的,它是pH大于7。生3:对,没有成熟的西红柿有的有涩味,今天清楚了,原来显碱性。生4:在不同的生长期,西红柿的酸碱度不同。生5:我有疑问,同学们测的西红柿的pH不一定就是这个值,因为它的汁液的颜色与pH试纸上的显色差不多,说不定pH试纸的颜色是汁液的颜色。师:这个问题提得好,有严谨的思维,老师都还没想到呢!那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讨论、设计、重做(想到的方法有:用滤纸、棉布等过滤,用活性炭吸附等)。点评:应当为学生欢呼,这就是科学的素质,这就是创新的能力。:我和A同学,想知

11、道更多物品的pH,准备向老师要几张pH试纸回家做一做。大部分学生:我也要。老师:好,每人另发几张。(提示:课本61页有比色卡):那我代表同学们谢谢老师了,同学们可要认真做哟。到校后,我们还要好好地交流。另外,我刚才看到,第十一组的同学把一张分成了几小张,这是个节约的好方法,我们还要看谁测的物品多。:大家准备测些什么呢?点评:学以致用,课内外衔接。生1:我想测我家鱼塘的水,进行科学养鱼。生2:我想测雨水,了解我们这里空气的质量。生3:我想测土壤,让农民增产。生4:我想测厨房中的物质,让生活更健康。B:同学们要测的东西还真不少呀,测了之后,我们再好好地交流吧。A:现在,我们一起看书63页。(学生自

12、学)B:我们刚才看了书,了解了溶液酸碱度的重要意义,可要记牢。 A:请大家把放在不同pH的溶液里的头发取出来,按照书上的提示做一下看看。生1:我们没有观察出书上所描述的现象。生2:我们觉得用手拉头发很不好掌握。B:我们能不能再想出一些方法来测呢?利用实验台上的工具,请同学们再设计、再实验。点评:对数据进行分析,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老师有意用一组不同浓度的溶液,创设了真实的问题情景,让学生明白,物质浓度不同,其pH不同。通过怎样操作和读数的讨论,有效地弄清了学科知识,并且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探究要尊重事实这个基本观点。课堂中充分体现了让学生做,让学生说,让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的自主理

13、念,如让学生先摆后测,这样处理,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经验和生活常识。通过对操作方法的探究,调动了学生的创造和设计欲望,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像把一张纸分成几张小纸(节约),用放大镜观察头发,用测力计测拉断所需要的力,用手触摸头发的表面确定粗糙程度等等,这些教科书中没有的东西,都反映了这一特点。因为这节课的难度不大,让学生做主持,同学之间有更强的亲和力,课堂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科学化、生活化、趣味化的色彩浓厚。老师的组织、引导、帮助的角色到位。整个课堂活跃而不失严谨,开放而不失章法。生1:我们发现观察一根头发的光泽有点难,观察一束头发,能够发现差异,并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我们得出的结

14、论是:pH1和pH13时,头发受损最大。生2:用手触摸,能感受到浸入到pH1和pH13里的头发确实变得粗糙了。生3:用弹簧测力计更能准确地测出拉断的难易程度。我们经过多次实验,决定用双股套在弹簧秤的勾上,另一端用镊子夹紧并绕几圈,再均匀用力,直到拉断。怕数据不准,我们还取了几次的平均值。这是我们组所测的数据。(展示数据)pH1pH4pH7pH10pH13拉力(N)2.22.83.42.52.0生4:你们真会想办法,我要提醒的是做实验的头发要一样,否则,就没有科学性。生5:看来,在碱性环境下头发更易损伤,我们以后洗发时要多用水清洗几次。生6:我们还要注意洗发液的质量,毕竟是件“顶上功夫”呢。A:

15、头发还是不易腐蚀的东西,我曾发现一只死老鼠,肉都烂了,可它的毛还是好好的,酸或碱对头发就有这样的损坏,何况其他了。B:54页那个可怕的鸡爪实验也正说明了这一点。A:大家今后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头发,可以向理发师请教。 B:以后我们可要像关注食物是否有毒一样,关注物质的酸碱性了。A:请大家总结我们这堂课的所得,并整理好笔记。B:还请同学们将实验台收拾整理好。AB:谢谢大家的合作。第五单元第四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使学生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并掌握解题格式。能力目标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养学生

16、的审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同时培养学生认识到定性和定量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质和量是辨证统一的观点。教材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对初学者来说应严格按照课本中的五个步骤方法和书写格式来进行计算。即设未知量;根据题意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写出有关物质的式量,已知量和未知量;列比例,求解;答题。这样做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解这种题要求对化学计算题里有关化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理解,那就是依题意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如果化学方程式中某个物质的化学式写错了,或者没有配平,尽管数学计算得很准确,也不会得到正确的结

17、果。可见正确书写并配平化学方程式是顺利解答化学方程式计算题的关键要素。化学计算题是以化学知识为基础,数学为工具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它不仅要有化学学科的思维方法,还应有扎实的数学功底。解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什么,设未知量才不至于盲目。第二是将题目中给出的化学变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依题意找出已知量。然后按解题步骤进行。同时要克服心理上的不良因素,不要惧怕化学计算,要相信自己。基础不好的同学要先做些简单的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逐渐体会将数学的计算方法与化学知识有机结合的过程。然后再做较难的题目。基础好的同学应具有解一定难度题目的能力。在初中阶段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题

18、,较易的题目是运用数学的列比例式,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即设一个未知量,一个等式关系。中等偏难的题,往往要用到解二元一次方程,解三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计算过程难度并未增加多少,只是步骤多,稍微麻烦些。难度主要体现在如何设好多个未知数以及找出这些未知数之间量的关系式。总之,要根据自己的化学知识和数学知识水平,加强化学计算的训练,以求达到熟练掌握解化学计算题的思路和方法。教法建议本节只要求学生学习有关纯物质的计算,且不涉及到单位的换算。计算是建立在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含义的基础上的,包括用一定量的反应物最多可得到多少生成物;以及含义的基础上的,要制取一定量生成物最少需要多少反应物。所以在教学中要将化学

19、方程式的含义与计算结合起来。化学计算包括化学和数学两个因素,其中化学知识是化学计算的基础,数学是化学计算的工具。要求学生对涉及的有关化学方程式一定要掌握,如: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及配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作解题格式的示范,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加深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统一的辨证观点。本节课可采用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20、。教学设计方案重、难点: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教学过程:引入: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和质量关系。那么,化工,农业生产和实际生活中,如何通过质量关系来计算产品和原料的质量,充分利用,节约能源呢?本节课将要学习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就是从量的方面来研究物质变化的一种方法。投影:例一 写出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写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_,叙述出各物质之间质量比的意义_。32g硫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_克二氧化硫。1.6克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_克二氧化硫,同时消耗氧气的质量是_克。讨论完成: S + O2 点燃 SO232 3

21、2 64每32份硫与32 份氧气完全反应,必生成64份二氧化硫。32克 64克1.6克 3.2克学生练习1:写出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计算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_。现有31克白磷完全燃烧,需要氧气_ 克,生成五氧化二磷 _ 克。小结: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求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根据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又可由已知物质的质量,计算求出未知物质的质量,此过程就为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板书:第三节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投影:例2 加热分解11.6克氯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板书:解:(1)根据题意设未知量;设可得到氧气质量为x(2)写出化学方程式; 2KClO32KCl+3O2(3)列出有关物质的式量

22、和已知量;未知量 245 96 11.6 克 x(4)列比例式,求未知量 245/11.6克=96/x x=96 11.6克/245=4.6克(5)答: 答:可以得到4.6克氧气.学生练习,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投影:学生练习2:实验室要得到3.2克氧气需高锰酸钾多少克?同时生成二氧化锰多少克?练习3 用氢气还原氧化铜,要得到铜1.6克,需氧化铜多少克?分析讨论、归纳总结:讨论:1.化学方程式不配平,对计算结果是否会产生影响?2.化学方程式计算中,不纯的已知量能带进化学方程式中计算吗?投影:例三 12.25克氯酸钾和3克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生成多少克氧气?反应后剩余固体是多少克?学生练习:

23、同桌互相出题,交换解答,讨论,教师检查。出题类型(1)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2)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小结: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要求化学方程式要配平需将纯量代方程关系式对关系量计算单位不能忘关系量间成比例解设比答要牢记 水的分解与合成 (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能说出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 3、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涵义。 起点分析:在上节课学生已经了解到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变,本节继续采用学生熟悉的水作为载体,通过对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重点: 1、通过对

24、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2、通过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并能对学过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1、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认识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交流 媒体选择:多媒体系统,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水的三态变化是分子间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如果往水中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会有不同呢? 活动天地 探究课题: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 探究目标:1、通过实验,验证电解水的产物。 2、通过电解水实验,进一步从分子、原子角度

25、理解什么是化学变化。 3、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提出问题:1、水中通以直流电,会有什么现象? 2、水通电与水的三态变化是否属于同一种变化? 收集资料: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做出假设:水通电后有新物质生成 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 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 2、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 该气

26、体是 3、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小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 该气体是 分析归纳:1、电解水是变化。 2、水通电分解生成的两种物质是 和 ,二者的体积比为。 交流与反思: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的 和 改变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反应物分子的重新组合成新的 。知识应用: 1、下图表示宇宙飞船发动机内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C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D氢原子和氧原子保持水的化学

27、性质。 2 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释水受热蒸发和电解水这两个变化板书一、电解水 1、 水 通电 氢气 + 氧气 H2O H2 O2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化学反应。 分析 讨论分析图片获得的信息 2、化学变化的实质:破坏旧分子,形成新分子的变化。 说明水、氢气、氧气由分子构成,也有的物质是直接由原子构成。 3、原子: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具有微观粒子的一般性质。 练习做P38 在线测试 小结 教学反思: 利用图示可较清楚地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帮助学生掌握这一“看图说话”方法。 第二课时 创设问题情境氢气和氧气反应结果是不是还能生成水呢?如何用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 实验探

28、究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观察发生的现象,然后用手轻轻触摸烧杯友情提示本实验导管点火的一端不要用普通玻璃管,最好用铁管、铝管或瓷管、石英管,这样才能看到氢气燃烧时的淡兰色火焰。 板书 氢气 + 氧气 水 H2 O2 H2O 讨论该反应是否是分解反应? 板书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 描述氢气作为新型燃料的优点,教会学生辨证地看问题。 交流共享从分子变化的角度分析氢气和氧气化合生成水的反应。 化学反应的本质:分子分割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板书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在线测试 1、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 ) A、氢气和氧气组成 B、氢原子

29、与氧原子构成C、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D、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2、有关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B、水在通常状况下很稳定,4时密度最大 C、蒸馏水是最纯的水 D、0时会形成冰、水的混合物 3、电解水的实验时,看到的现象是( ) A、两极出都有气体生成,正极出气多 B、正极出氧气,负极出氢气 C、可以看到体积比VH2 :VO2 2 : 1 D、两极出都有气体生成,正极的玻璃管内汇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然 4、下列变化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把糖和水混合后形成糖水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C、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 D、3体积水和7体积酒精混合成70%的

30、消毒酒精 5、在化学反应中,构成反应物分子的 - 重新组合成新的 。 小结 P40 长话短说 反馈练习 P41 挑战自我 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需要记忆的知识教多,以后要注意巩固情第九章第一节化学与能源2课题能源课型新授第 2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几种常见的能源,认识能源开发和节约能源的重要性;2、知道电池能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了解使用化学能电源比燃烧化石燃料具有更多的优点;过程和方法了解几种常见的电池,知道乱扔废弃电池会污染环境,了解回收、处理废弃电池的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方面的重大意义;2、增强环保意识。重点对能源的认识难点电池的原理课前准备教师

31、:1、世界生计盎然的景象的图片; 2、准备演示实验。学生:1、搜集资料 (如何解决能源危机?)2、搜集资料:废弃电池对环境都能造成哪些污染?3、并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小组分析讨论。教 学 环 节教 师 调 控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常见的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能源的危机能源危机的解决能源的转化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废弃电池的处理小结展示图片提出疑问:1、目前我们常利用的能源有哪些?组织学生看图9-12、除化石燃料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哪些能源?根据是否可再生、获取的途径分类列举一些消耗能源多的事实设疑:如何解决能源危机?观看图9-2节能标志在我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也是古老

32、的一种获取能量的方法就是燃烧获取热能,再将热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这种获取能量的方法简单,但转化效率低,并产生大气污染,那么,我们能否寻找到一种转化率高,并且污染少的能量转化方式呢?做演示实验如果废弃电池处理不好会污染环境,那么应如何处理废弃电池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观看思考、回答看书、交流讨论 思考、回答倾听、了解倾听、思考结合实际和搜集到资料,讨论研究。讨论图案的含义思考、讨论观察现象并描述根据所搜集的资料交流、讨论学生各抒己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将化学与生活联系。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学习新内容,教学环节自然、流畅。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回答开放性问题的兴

33、趣。让学生对常见的能源有个系统的认识,便于理解和记忆。将学习内容扩展到生活实际中,让学生感到学习化学的乐趣。让学生互相学习,培养互帮互助的团结精神,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的能力。直观的观察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印象深刻,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以及语言表述能力。练习题1、常见的能源有哪些?2、解决能源危机的方法有哪些?3、造成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4、化石燃料是最理想的燃料吗?为什么?5、化石燃料是可再

34、生能源还是不可再生能源?检测题1、化石燃料可以对环境造成哪些污染?2、电池是将 能转化为 能的装置。3、下列哪个标志是节能标志? (图略)4、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是?5、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废弃电池的认识。作业书:70-2、3课题第九章第二节化学与材料课型新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常见的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及其应用。(2)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3)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过程和方法(1)通过对学习内容的社会调查和有关资料的查阅,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2)积极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

35、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3)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以材料的利用为载体,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意识。(2)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育。(3)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材料的观念。重点树立合理利用各种材料和环境保护的意识。难点树立合理利用各种材料和环境保护的意识。课前准备教师:四种材料的生活物品。学生:就下列调查主题,进行课前探究活动(1)调查制造厨房里各种物品的材料。(2)将调查材料形成报告并分析材料的主要性能。教 学 环 节教 师 调 控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材料的发展日新月异,材料的使用与 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有

36、关材料的一些知识。一 金属材料1 包括金属和合金2 铝,铜,生铁,青铜,不锈钢一 无机非金属材料三 合成材料1 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2 纤维包括天然纤维,人造纤维,合成纤维。3 几种纤维的性质实验4 合成材料耐酸碱腐蚀5 灼烧聚乙烯,聚氯乙烯6 白色污染四 复合材料1 钢筋混凝土,玻璃钢学生谈感想教师小结大屏幕演示动画:由四大材料制成的物品各一种。创设问题情境:(1)你知道每种物品使用的材料吗?指导学生阅书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物品及其材料,性能。指导学生阅书。同上同上指导学生做实验指导学生阅书(1)知道常见的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及其应用。(2)了解使用合成

37、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3)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观看动画思考、回答问题。阅书并划出有用信息展示调查材料。同上展示调查材料同上分组实验并完成书中表格阅书并划出有用信息展示复合材料物品谈体会这样的引课比较有趣自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饱含热情地参与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结合生活经验的同时,了解到材料的使用情况,简练、自然。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养培养学生社会调查能力。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同上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社会调查能力 材料的练习 1在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塑料中,可用做食品袋的是 。鉴别两者的方法及有关现象、结论

38、 。 2、就下列材料,各举一例并说明用途。1) 金属材料;2)无机非金属材料;3)合成材料。3、玻璃,有机玻璃,玻璃钢,不锈钢四种物质,其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4、合金具有许多良好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应用十分广泛,试举出两种常见的合金: 。5、鉴别下列两种物品: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随堂检测题1 手放在一块被火烧烤的板上仍安然无恙,则制造这块板的材料和性质是 ( )A无机材料 透气 B。 特殊钢板 耐高温C纳米碳板 熔点高 D。 有机高分子材料 绝热2下列各组材料中,均属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一组是( )A玻璃 光导纤维 B。光导纤维 混凝土 C。 羟基磷酸钙 聚乙烯 D。 碳化硅 硫化橡胶3材料一般可分为 、 、 、 。4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能自行调温、调光的新型建筑材料叫“云胶”。它低温时呈透明状,可通过90%的光线;受热时则从透明变成白色,可阻挡90%的光线,这一转变可在两三度的温差范围内完成,且是可逆的。用这种材料作房屋的材料,其优点是 。5区分毛线、棉线、尼龙。作业P75-1第九章第一节化学与能源课题化学与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