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某校区4000m3d生活污水SBR处理工艺设计.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977543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学]某校区4000m3d生活污水SBR处理工艺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工学]某校区4000m3d生活污水SBR处理工艺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工学]某校区4000m3d生活污水SBR处理工艺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学]某校区4000m3d生活污水SBR处理工艺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学]某校区4000m3d生活污水SBR处理工艺设计.doc(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某校区4000m3/d生活污水SBR处理工艺设计摘要0 引言1概述1.1 设计任务和依据1.1.1设计任务1.1.2 设计依据1.2 设计要求1.2.1 污水处理厂设计原则1.2.2 污水处理工程运行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1.3设计参数项目进水水质(mg/l)出水水质(mg/l)BODCODSSTNTP18040030530510501010 0.5表1-1 设计要求1.4校区环境条件概况1.4.1地理位置1.4.2 气象水文2 工艺比较分析3 设计计算3.1 原始设计参数原水量 Q=4000m3/d=166.7m3/h =0.046 m3/s流量总变化系数为 Kz = 1.7设计流量 Qmax

2、= KzQ=1.70.046 m3/s =0.078m3/s 3.2 格栅3.2.1设计说明格栅(见图3-1)一般斜置在进水泵站之前,主要对水泵起保护作用,截去生活水中较大的悬浮物,它本身的水流阻力并不大,水头损失只有几厘米,阻力主要产生于筛余物堵塞栅条,一般当格栅的水头损失达到1015厘米时就该清洗。格栅按形状可分为平面格栅和曲面格栅两种,按格栅栅条间隙可分为粗格栅(50100mm),中格栅(1040mm),细格栅(310mm)三种。图3-1 格栅结构示意图根据清洗方法,格栅和筛网都可设计成人工清渣和机械清渣两类,当污染物量大时,一般应采用机械清渣,以减少人工劳动量。本设计栅渣量大于0.2m

3、3/d,为改善劳动与卫生条件,选用机械清渣,由于设计流量小,悬浮物相对较少,采用一组中格栅,既可达到保护泵房的作用,又经济可行,设置一套带有人工清渣格栅的旁通事故槽,便于排除故障。栅渣量与地区特点,格栅的间隙大小,污水流量以及下水道系统的类型等因素有关,在无当地资料时,可采用:(1) 格栅间隙1625mm ,处理0.10-0.05栅渣/103m3污水(2) 格栅间隙3050mm ,处理0.03-0.01栅渣/103m3污水栅渣的含水率一般为80%,容重约为960kg/ m3。栅条的断面形状有圆形、锐边矩形、迎水面为半圆形的矩形、迎水面背水面均为半圆的矩形几种。而其中迎水面为半圆形的矩形的栅条具

4、有强度高,阻力损失小的优点5。3.2.2设计参数(1)变化系数 Kz = 1.7平均日流量: = 4000m3/d=166.7m3/h =0.046 () (2)最大日流量: =1.70.046 m3/s =0.078m3/s (3)设过栅流速: = 0.7m/s (取0.61.0m/s)(4)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 h1 = 0.12m (取0.080.25)(5)栅前水深: h = 0.3 (取0.30.5m)(6)格栅安装倾角: (取)(7)机械清渣设备:采用链条式格栅除污机3.2.3设计计算(1)中格栅(2个)格栅间隙数 n=6个 (3-1) Qmax最大废水设计流量 m3/s 格栅安装

5、倾角 取 h栅前水深 m b栅条间隙宽度 取30mm 过栅流速 m/s 验算平均水量流速= 0.70m/s 符合(0.651.0)(2)栅渠尺寸B2=s(n-1)+nb=0.02(6-1)+0.036=0.28(m) (3-2)圆整取B2=0.3ms栅条宽度 取0.02mB2格栅宽度 m进水渠宽 B1 =0.2(m) 栅前扩大段 L1=0.14(m) (3-4) 渐宽部分的展开角,一般采用栅后收缩段 L2=0.5L1=0.07(m) (3-5)栅条总长度 L=L1+0.5+1.0+L2 =0.14+0.5+1.0+0.07 =2(m) (3-6)栅前渠道超高,采用0.3m(3)水通过格栅的水头

6、损失设栅条断面为锐边矩形断面 = 2.42 , k=3 (3-7) = =0.12(m) (3-8) (4)栅渣量(总)W=0.12(m3/d)0.2 m3/d (3-9)W1取0.03, 宜采用人工清渣。3.3污水提升泵房3.4泵后细格栅(2个) 公式计算同上(1)格栅间隙数 n=32 (个)其中 b取5mm 取0.8m/s h取0.3m反带验算得 =0.8m/s 符合(0.61.0m/s)(2)栅渠尺寸B2=s(n-1)+nb=0.01(32-1)+0.00532=0.5(m) 圆整 0.5m栅条宽度s取0.01m进水渠宽 B1=0.20(m)栅前扩大段 L1=0.18(m)取栅后收缩段

7、L2=0.5 L1=0.09m栅条总长度 L =L1+0.5+1.0+L2=0.18+0.5+1.0+0.09=2m(3)水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设栅条断面为圆形断面=1.83 = =0.5(m)(4)每日栅渣量W: 在b=5mm情况下,设栅渣量为0.05m3/103m3污水 W=0.2(m3/d)=0.2 m3/d采用人工清渣。3.5 旋流沉砂池3.5.1设计说明沉砂池按池内水流方向不同可分为:平流式、竖流式、旋流式;按有池型可分为4种:平流式沉砂池、竖流式沉砂池、曝气式沉砂池、旋流式沉砂池。普通平流沉砂池的主要缺点是沉砂中含有15%的有机物,使沉砂的后续处理难度增加。竖流式沉砂池是污水自下而上

8、由中心管进入池内,无机物颗粒藉重力沉于池底,处理效果一般较差。曝气沉砂池(见可以克服这一缺点,但本设计的流量小,不满足曝气沉砂池的最小有小水深。近年来日益广泛使用的旋流式沉砂池是利用机械力控制流态与流速,加速沙粒的沉淀,有机物则被留在污水中,具有良好的沉沙效果,占地省等优点。 图3-2 旋流沉砂池示意图型号流量(万m3/d)ABCDEFJLPA10.418309103106103101520430112061045表3-1旋流式沉沙池II型号尺寸(mm)3.5.2设计参数旋流式沉沙池II为涡流式的沉沙池,其尺寸由进水量决定。各部件尺寸见图3-2与表3-1.3.6 SBR反应池3.6.1设计说明

9、设计方法有两种:负荷设计法和动力设计法8,本工艺采用负荷设计法。根据工艺流程论证,SBR法具有比其他好氧处理法效果好,占地面积小,投资省的特点,因而选用SBR法。SBR是序批式间歇活性污泥法的简称。该工艺由按一定时间顺序间歇操作运行的反应器组成。 其运行操作在空间上是按序排列、间歇的。 污水连续按顺序进入每个池,SBR反应器的运行操作在时间上也是按次序排列的。SBR工艺的一个完整的操作过程,也就是每个间歇反应器在处理废水时的操作过程,包括进水期、反应期、沉淀期、排水排泥期、闲置期五个阶段,如图3-3。这种操作周期是周而复始进行的,以达到不断进行污水处理的目的。对于单个的SBR反应器来说,在时间

10、上的有效控制和变换,即达到多种功能的要求,非常灵活。 进水期 反应期 沉淀期 排水期 闲置期图3-3 SBR工艺操作过程SBR工艺特点是:(1)工程简单,造价低;(2)时间上有理想推流式反应器的特性;(3)运行方式灵活,脱N除P效果好;(4)良好的污泥沉降性能;(5)对进水水质水量波动适应性好;(6) 易于维护管理。SBR工艺的操作过程如下: 进水期进水期是反应池接纳污水的过程。由于充水开始是上个周期的闲置期,所以此时反应器中剩有高浓度的活性污泥混合液,这也就相当于活性污泥法中污泥回流作用。SBR工艺间歇进水,即在每个运行周期之初在一个较短时间内将污水投入反应器,待污水到达一定位置停止进水后进

11、行下一步操作。因此,充水期的SBR池相当于一个变容反应器。混合液基质浓度随水量增加而加大。充水过程中逐步完成吸附、氧化作用。SBR充水过程,不仅水位提高,而且进行着重要的生化反应。充水期间可进行曝气、搅拌或静止。曝气方式包括非限制曝气(边曝气边充水)、限制曝气(充完水曝气)半限制曝气(充水后期曝气)。 反应期在反应阶段,活性污泥微生物周期性地处于高浓度、低浓度的基质环境中,反应器相应地形成厌氧缺氧好氧的交替过程。虽然SBR反应器内的混合液呈完全混合状态,但在时间序列上是一个理想的推流式反应器装置。SBR反应器的浓度阶梯是按时间序列变化的 。能提高处理效率,抗冲击负荷,防止污泥膨胀。沉淀期相当于

12、传统活性污泥法中的二次沉淀池,停止曝气搅拌后,污泥絮体靠重力沉降和上清液分离。本身作为沉淀池,避免了泥水混合液流经管道,也避免了使刚刚形成絮体的活性污泥破碎。此外,SBR活性污泥是在静止时沉降而不是在一定流速下沉降的,所以受干扰小,沉降时间短,效率高。排水期活性污泥大部分为下周期回流使用,过剩污泥进行排放,一般这部分污泥仅占总污泥的30%左右,污水排出,进入下道工序。闲置期作用是通过搅拌、曝气或静止使其中微生物恢复其活性,并起反硝化作用而进行脱水。3.6.2 SBR反应池容积计算处理要求: 表3-1 处理要求项目进水水质(mg/l)出水水质(mg/l)BODCODSSTNTP180400305

13、30510501010 0.5(1)主要参数BOD-污泥负荷LS=QS污水进水量(m3/d)CS进水的平均BOD5(mg/L)CA曝气池内MLSS浓度(mg/L)V曝气池容积(m3)e曝气时间比e=nTA/24n周期数(周期/d)TA一个周期的曝气时间(h)LS=0.25kgBOD/(kgMLSSd)反应池数N=2反应池水深H=5m排出比1/m=1/2.5活性污泥界面以上最小水深=0.5mMLSS浓度CA=2000mg/L(2)反应池运行周期各工序时间计算1)曝气时间TA=3.6h CS进水的平均BOD5(mg/L)CA曝气池内MLSS浓度(mg/L)LSBOD-污泥负荷(kgBOD/(kgM

14、LSSd))1/m排出比2)沉降时间初期沉降速度Vmax=水温10C时Vmax=1.8m/h水温20C时Vmax=3.6m/h因此,必要的沉降时间为:水温10C时TS=1.4h水温20C时TS=0.7hH反应池内水深(m)安全高度(m)Vmax活性污泥界面的初期沉降速度(m/h)Vmax =7.4104tCA-1.7(MLSS3000mg/L)t水温(C)CA曝气池内MLSS浓度(mg/L)1/m排出比3)排出时间沉淀时间在0.7-1.4h之间变化,排除时间2h左右,与沉淀时间合计为3h4)一个周期所需时间为一个周期所需的时间为所以周期次数为n为n=24/6.6=3.6n以3计,则每一个周期为

15、8h5)进水时间TF=TC/N=8/2=4h根据以上结果,1个周期的工作过程如下:进水(4h) (3)反应池容积计算1) 反应池容积V=2833m32)进水变动讨论根据进水时间=4h/周期(2池3周期的场合)和进水流量模式,一个周期的最大进水量变化比为r=1.5超过一周期污水进水量Q与V的对比Q/V = (r-1)/m = (1.5-1)/2.5 = 0.2如其他反应池尚未接纳容量,考虑流量之变动,各反应池的修正容量为V=V(1+Q/V)=2833(1+0.2)=3400 m3反应池水深5m,则必要的水面积为3400 5 = 680 m3此外,在沉淀排出工艺中可能接受污水进水量V的10%,则反

16、应池的必要安全容量为V=Q-Q=(0.2-0.1)2833=283 m3V =V+ V=2833+283=3116 m3反应池水深5m,则必要的水面积为3116 5 = 623 m2反应池的设计运行水位如图3-4所示:图3-4 反应池的设计运行水位排水结束时水位h1 = 5基准水位h2 = 5=4.17m高峰水位h3 = 5m警报,溢流水位h4 = 5.0 +0.5 = 5.5 m污泥界面:hS = h1 -0.5 = 2.5 0.5 =2.0 m注:()内数字为在排出阶段可能进水量为V的10%的情况。(4)需氧量计算1)需氧量。需氧量以1kgBOD需要1kgO2计OD = 6800 180

17、10-3 1.0 = 1224 kgO2/d每池每周期所需氧量OD = 1224/(32) = 204 kgO2/周期但是以曝气时间4h 计,每小时所需的氧量为OD = 204/4 = 51 kgO2/h2)曝气装置。a. 为水下机械曝气,求所需能力。此外,混合液水温为20C,混合液DO为1.5mg/L,出水深5m。根据需氧量,污水温度以及大气压进行换算,供氧能力为RO = = kgO2/hOD 每小时需氧量(kg/h)CSW清水T1(C)的氧饱和浓度(mg/L)CS 清水T2(C)的氧饱和浓度(mg/L)T1 以曝气装置的性能为基点的清水温度(C)T2 混合液的水温(C)CA 混合液的DO(

18、mg/L) KLa的修正系数高负荷法:0.83低负荷法:0.93 氧饱和温度的修正系数高负荷法:0.95低负荷法:0.97P 处理厂的大气压(mmHg绝对大气压)1个反应池设2台曝气装置,每台供氧量为:Or = R O /2 = 75.5/2 = 37.3 kgO2/(h台)b鼓风曝气。由供氧能力,求曝气供气量为 EA氧利用率(%)以18%计算空气密度(1.293kg/Nm3)OW空气的氧重量(0.233 kgO2/ kg空气)2池合用1台鼓风机,交替使用。此外,另设备用鼓风机1台。1台的空气曝气量为G = GS/1 = 25/1 =25m3/min(5) 上清液排除装置1)污水进水量QS=6

19、800m3/d,池数N=2,周期数n=3,每一池的排出负荷为QD = 2)1池设2台排出装置,则每台排出装置的负荷量为Q = QD/2 = 9.4/2 = 4.7 m3/min3)排出装置的排水能力在最大流量比( r = 1.5 )时,能够排出,所以排出能力为4.71.5 = 7.1 m3/min3.6.4排水口高度和排水管管径(1)排水口高度为保证每次换水=4166.7的水量及时快速排出,以及排水装置运行的需要,排水口应在反应池最低水位之下约0.50.7,设计排水口在最高水位之下2.5。(2)排水管管径每池设自动排水装置一套,出水口一个,排水管1根;固定设于SBR墙上。排水管管径DN1000

20、。设排水管排水平均流速为1.5,则排水量为:=0.106()=360.4() (3-30)则每周期(平均流量时)所需排水时间为:=0.961() (3-31)3.6.5排泥量及排泥系统(1) SBR产泥量SBR的剩余污泥主要来自微生物代谢的增值污泥,还有很少部分由进水悬浮物沉淀形成10。SBR生物代谢产泥量为= (3-32)式中: 微生物代谢增系数,kgVSS/kgBOD; 微生物自身氧化率,l/d根据生活污泥性质,参考类似经验数据,设=0.70,=0.05,则有:=9775(kg/d)假定排泥含水率为98%,则排泥量为=488.75(m3/d) (P=98%) (3-33)或,=1221.9

21、(m3/d) (P=99.2%)考虑一定安全系数,则每天排泥量为1300m3/d。(2)排泥系统剩余污泥在重力作用下通过污泥管路排入集泥井。3.6.6需氧量及曝气系统设计计算(1)需氧量计算SBR反应池需氧量O2计算式为O2= (3-34)式中:微生物代谢有机物需氧率,kg/kg 微生物自氧需氧率,l/d 去除的BOD5(kg/m3) =经查有关资料表,取=0.50,=0.190,需氧量为:R=O2= =16575(kgO2/d) =690.6(kgO2/h) (3-35)(2)供气量计算设计采用塑料SX-1型空气扩散器,敷设SBR反应池池底,淹没深度H=4.5m。SX-1型空气扩散器的氧转移

22、效率为EA=8%。查表知20,30时溶解氧饱和度分别为, 空气扩散器出口处的绝对压力Pb为: Pb=(Pa) (3-36)空气离开曝气池时,氧的百分比为Ot=19.6% (3-37)曝气池中溶解氧平均饱和度为:(按最不利温度条件计算)=7.63()=1.177.63=8.93(mg/L) (3-38)水温20时曝气池中溶解氧平均饱和度为:=1.179.17=10.73(mg/L) (3-39)20时脱氧清水充氧量为: (3-40)式中: 污水中杂质影响修正系数,取0.8(0.780.99) 污水含盐量影响修正系数,取0.9(0.90.97) 混合液溶解氧浓度,取c=4.0 最小为2 气压修正系

23、数 =1曝气池中溶解氧在最大流量时不低于2.0mg/L,即取Cj=2.0,则计算得:=1.38=1.38690.6=953.0(kgO2/h)SBR反应池供气量为:=39708.3()=661.8() (3-41)每立方污水供气量为:=9.53() (3-42)反应池进水容积()去除每千克BOD5的供气量为:=56.1() (3-43)去除的BOD5()去除每千克BOD5的供氧量为=1.35() (3-44)3.6.7空气管计算空气管的平面布置如图3-5所示。鼓风机房出来的空气供气干管,在相邻两SBR池的隔墙上设两根供气支管,为6个SBR池供气。在每根支管上设25条配气竖管,为SBR池配气,六

24、池共六根供气支管,150条配气管竖管。每条配气管安装SX-I扩散器26个,每池共650个扩散器,全池共3900个扩散器。每个扩散器的服务面积为1250m2/650个=1.9m2/个(扩散器布置示意图如图3-6)。图3-5 SBR池空气管平面布置图图3-6 SBR池底扩散器示意图空气支管供气量为:=137.875(m3/min)=2.30(m3/s) (3-45)1.25安全系数由于SBR反应池交替运行,六根空气支管不同时供气,故空气干管供气量亦为m3/min。选用SX-I型盆形曝气器,氧转移效率69%,氧动力效率1.52.2kg/(kWh),供气量2025m3/h,服务面积12m2/个。3.6

25、.8滗水器现在的SBR工艺一般都采用滗水器(见图3-7)排水。滗水器排水过程中能随水位的下降而下降,使排出的上清液始终是上层清液。为防止水面浮渣进入滗水器被排走,滗水器排水口一般都淹没在水下一定深度11。图3-7 旋转式滗水器示意图目前SBR使用的滗水器主要有旋转式滗水器,套筒式滗水器和虹吸式滗水器三种。本工艺采用旋转式滗水器。旋转式滗水器属于有动力式滗水器,应用广泛,适合大型污水处理厂使用。本工艺采用XB-1800型旋转式滗水器。3.7鼓风机房鼓风机房要给曝气沉砂池和SBR池供气,选用TS系列罗茨鼓风机。选用TSD-150型鼓风机三台,工作两台,备用一台。设备参数:流量20.40m3/min

26、升压44.1kPa配套电机型号Y200L-4功率30kW转速1220r/min机组最大重量730kg设计鼓风机房占地LB=2010=200m2。3.8絮凝反应池(竖直往复式隔板反应池)3.8.1设计说明深度处理包括混凝、澄清、过滤、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反渗透等,其目的是去除二级处理水中的悬浮物(SS),溶解性有机物(BOD),N,P等污染物质,以满足水环境标准,防止封闭式水域富营养化和污水再利用的水质要求。混凝的基本原理:向污水中投入某种化学药剂(常称之为混凝剂),使在水中难以沉淀的胶体状悬浮颗粒或乳状污染物失去稳定后,由于互相碰撞而聚集或聚合、搭接而形成较大的颗粒或絮状物,从而使污染物更易

27、于自然下沉或上浮而被除去。混凝剂可降低污水的浊度、色度,除去多种高分子物质、有机物、某些重金属毒物和放射性物质12。在水处理中,凝聚是指脱稳的胶粒相互聚集为较大颗粒的过程。絮凝则指未经脱稳的胶体也可聚结成较大的颗粒现象。混凝则包括凝聚与絮凝两种过程。凝聚是瞬时的,只需将化学药剂扩散到全部水中即可。絮凝则与凝聚作用不同,它需要较长的时间去完成。但一般情况下两者也不好绝然分开。因此我们把能凝聚与絮凝作用的药剂统称为混凝剂。絮凝通常在絮凝池内,以机械或水力等方式造成颗粒碰撞机会,形成易于沉淀或上浮的絮体,最终达到与水分离的目的,反应时间t在1030min之间。用于水处理的混凝剂要求混凝效果好,对人类

28、健康无害,价廉易得,使用方便,本工艺选择明矾。3.8.2设计参数(1)廊道内流速采用6档 (经验数据)(2)反应时间T=20min(3)池内平均水深H1=2.4m,超高H2=0.3m(4)反应池采用钢筋混凝土及砖组合结构,外用水泥砂浆抹面,粗糙系数n=0.0133.8.3设计计算(1)总容积 (3-46)(2)分为2池,每池净平面面积 (3-47)(3)池长池子宽度B按沉淀池宽采用30 (3-48)(4)隔板间距(按廊道内流速不同分为6档) (3-49)取 (5)水头损失按廊道内的不同流速分成6段计算前5段内水流转弯数均为3,则前5段各段廊道长度为 (3-50) (3-51) (3-52)可见

29、可省略。絮凝池总水头损失 (3-53) 图3-8 絮凝池基本结构图3.9滤池(普通快滤池)3.9.1设计说明过滤是利用过滤材料分离污水中杂质的一种技术,有时用作污水的预处理,有时用作最终处理,出水供循环使用或重复利用。在污水深度处理技术中,普遍采用过滤技术。根据材料不同,过滤可分为多孔材料过滤和颗粒材料过滤两类。过滤过程是一个包含多种作用的复杂过程。完成过滤工艺的处理构筑物称为滤池。在污水处理中,颗粒材料过滤,主要用于去除悬浮和胶体杂质,特别是用重力沉淀法不能有效去除的微小颗粒以及细菌。颗粒材料过滤对污水中的BOD,COD等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13。滤池的种类虽然很多,但其基本构造是相似的,在污

30、水深度处理中使用的各种滤池都是在普通快滤池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来的,普通快滤池外部由滤池池体、进水管、出水管、冲洗水排出管等管道及其附件组成;滤池内部由冲洗水排出槽、进水渠、滤料层、垫料层排水系统组成。普通快滤池可以用单层滤料、双层滤料和三层滤料。双层滤料滤池的工作效果较好,一般底层用粒径0.51.2的石英砂,高500,上层用陶粒或无烟煤,粒径为0.81.8,层高300500。滤速810;反冲洗强度为1516,延时810。3.9.2设计参数(1)滤速取10(2)冲洗强度=1316(3)冲洗时间20(4)停留时间1(5)滤池工作时间243.9.3设计计算(1)滤池面积及尺寸 (3-54)采用滤池数

31、6个 ,每个滤池面积为71.43m2,设计滤池长宽比L/B=1.5。 (3-55) (3-56)(2)承托层高度采用0.45,滤料层高度,无烟煤层为450,石英砂层为300,总高度750,滤料上水深采用1.5,超高采用0.3,滤板高度采用0.12。滤池总高度 (3-57)(3)滤池反冲洗水头损失管式大阻力配水系水头损失: (3-58)冲洗强度配水系统开孔比孔口流量系数经砾石支承层水头损失计算如下: (3-59)滤料层水头损失及富余水头为: h4=2m反冲洗水泵扬程: (3-60)3.10接触消毒池3.10.1设计说明城市污水经过一级或二级处理后,水质改善,细菌含量也大幅度减少,但其绝对值仍很可

32、观,并有存在病源菌的可能。因此,污水排入水体前应进行消毒,特别是医院、生物制品以及屠宰场等有致病菌污染的污水,更应严格消毒。目前,用消毒剂消毒能产生有害物质,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已广为人知,氯化是当今消毒采用的普遍方法。氯与水中有机物作用,同时有氧化和取代作用,前者促使去除有机物或称降解有机物,而后者则是氯与有机物结合,氯取代后形成的卤化物是有致突变或致癌活性的。所以,目前污水消毒一是要控制恰当的投剂量,二是采用其他消毒剂代替液氯或游离氯,以减少有害物的生成。消毒设备应按连续工作设置。消毒设备的工作时间、消毒剂代替液氯或游离氯,以减少有害物的生成。消毒设备应按连续工作设置,消毒设备的工作时间、消

33、毒剂投加量,可根据所排放水体的卫生要求及季节条件掌握。一般在水源的上游、旅游日、夏季应严格连续消毒,其他情况时可视排出水质及环境要求,经有关单位同意,采用间断消毒或酌减消毒剂投量。目前常用的污水消毒剂是液氯,其次是漂白粉、臭氧、次氯酸钠、氯片、氯氨、二氧化氯和紫外线等。其中液氯效果可靠、投配设备简单、投量准确、价格便宜。其他消毒剂如漂白粉投量不准确,溶解调制不便。臭氧投资大,成本高,设备管理复杂。其他几种消毒剂也有很明显的缺点,所以目前液氯仍然是消毒剂首选。3.10.2设计参数(1)水力停留时间T=0.5h(2)设计投氯量一般为3.05.0mg/l本工艺取最大投氯量为3.10.3设计计算(1)

34、设计消毒池一座,池体容积 (3-61)设消毒池池长L=35m,有3格,每格池宽b=5.0m,长宽比L/b=7.0。设有效水深H1=4m,接触消毒池总宽B=nb=15.0m,实际消毒池容积。满足有效停留时间的要求。(2)加氯量的计算最大投氯量为则每日投加氯量为:=20.8(kg/d) (3-62)选用贮氯量为500kg的液氯钢瓶,每日加氯量1瓶,共贮用15瓶,选用加氯机两台。(3)混合装置在消毒池第一格和第二格起端设置混合搅拌机两台。 选用JBK-2200框式调速搅拌机,搅拌直径2200mm,高2000mm,电动机功率4.0kW。接触消毒池设计为纵向折流反应池。在第一格每隔7设纵向垂直扩流板,第

35、二格每隔11.67设垂直折流板,第三格不设。图3-9 接触池结构示意图3.11 污泥处理系统3.11.1 污泥水分去除的意义和方法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是由液体和固体两部分组成的悬浮液。污泥处理最重要的步骤就是分离污泥中的水分以减少污泥体积,否则其他污泥处理步骤必须承担过量不必要的污泥体积负荷。污泥中的水分和污泥固体颗粒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般按照污泥水的存在形式可分为外部水和内部水,其中外部水包括孔隙水、附着水、毛细水、吸附水。污泥颗粒间的孔隙水占污泥水分的绝大部分(一般约为70%80%),其与污泥颗粒之间的结合力相对较小,一般通过浓缩在重力的作用下即可分离。附着水(污泥颗粒表面上的水膜)和毛细水

36、(约10%22%)与污泥颗粒之间的结合力强,则需要借助外力,比如采用机械脱水装置进行分离。吸附水(5%8%,含内部水)则由于非常牢固的吸附在污泥颗粒表面上,通常只能采用干燥或者焚烧的方法来去除。内部水必须事先破坏细胞,将内部水变成外部水后,才能被分离。3.11.2 各部分尺寸计算3.11.2.1 集泥井(1)集泥井容积的计算:产泥量根据前面计算所知,有以下构筑物排泥。SBR反应池 1300m3/d P=99%则每日的总排泥为V=1300(m3)考虑构筑物的每日排泥量为1300,需在2.0内抽完,集泥井容积定为污泥泵提升流量的10的体积: (3-63)(2)集泥井尺寸的计算设有效泥深为5,平面面

37、积59,设计尺寸LB=96.5=30,集泥井为地下式,池顶加盖,有潜污泵抽送污泥,池底相对标高-5.5,最高泥位-0.5,最低泥位-5.0。 (3)污泥提升泵的选择选择GMP型自吸式离心泵马力:20kW相数:3极数:4型号:GMP-320-150口径:150 质量:110流量:180最大流量: 222扬程: 17.5 最高扬程:24.0选用六台,两台备用;特点: 同轴直接式构造,效能高、体型小、重量轻,不占空间,安装方便; 采用机械轴封,保证不漏水,不损轴心,免入棉纱之烦恼,延长水泵寿命;本体特殊构造仔细能力高,自吸时间短;叶轮采用开放式,污水杂物的输送能力强; 抽水机置于陆上,装卸维修容易;

38、只要一次加水运转,即可免除往后灌水的麻烦;泵吸入口高于动叶轮;吸入口设止回阀;设空气分离室来有效隔离空气与水;泵体、叶轮材质可按用户要求采用不锈钢。3.11.2.2 污泥浓缩池降低污泥中的含水率,可以采用污泥浓缩的方法来降低污泥中的含水率,减少污泥体积,能够减少池容积和处理所需的投药量,减小用于输送污泥的管道和泵类的尺寸。具有一定规模的污水处理工程中常用的污泥浓缩方法主要有重力浓缩.溶气气浮浓缩和离心浓缩14。根据需要选用间歇式重力浓缩池。图3-10 带中心管间歇式浓缩池1污泥入流槽 ;2中心筒;3出流堰;4上清液排出管;5闸门;6吸泥管;7排泥管(1)设计说明 运行周期22h,其中进泥2.0h,浓缩15.0h,排水和排泥3.0h,闲置2.0h。浓缩前污泥量为1300,含水率。(2)设计计算容积计算浓缩15.0h后,污泥含水率为96.5%,则浓缩后污泥体积为 (3-64)则污泥浓缩池所需要的容积应不小于371.43+1300=1671.43。工艺构造尺寸设计污泥浓缩池4个,单池容积不应小于417.9,取420m3。设计平面尺寸为,则净面积为256。设计浓缩池上部柱体高度为5.0,其中泥深为4.0,柱体部分污泥容积为。浓缩池下部为锥斗,上口尺寸,下口尺寸为,锥斗高为,则污泥斗容积为。污泥浓缩池总容积为满足要求。(3)排水和排泥排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