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 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课程开发研究》成果公报 刘子秀 湖南永州职.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977693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学]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 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课程开发研究》成果公报 刘子秀 湖南永州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工学]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 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课程开发研究》成果公报 刘子秀 湖南永州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工学]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 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课程开发研究》成果公报 刘子秀 湖南永州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学]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 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课程开发研究》成果公报 刘子秀 湖南永州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学]湖南 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成果合集 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课程开发研究》成果公报 刘子秀 湖南永州职.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课程开发研究成果公报 刘子秀 湖南永州职院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课程开发研究成果公报刘子秀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课题批准号:XJK01CZH009课题类别: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学科分类:职业教育 课题主持人:刘子秀党委副书记、教授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主要成员:蒋艾青于桂阳刘慧敏李增援 伍健桥郑建民进入新世纪,高职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面临大好的发展机遇,高职学院为社会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建设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担负着神圣而艰巨的历史重任。而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中产生的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套,需要摸索,需要研究。尤其是课程体系高

2、职与本科有很大的区别,在高等职业院校创建之初,课程建设就已经开始了,经过多年的努力,高等职业教育无论从教学内容上,还是从课程体系上都有了明显的改观,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尽管如此,课程建设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没能突出高职特色,专业建设与实际工作脱节,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落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未能实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尚未形成,教师的实践能力有待提高,使高等职业教育名不副实。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启动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课程开发研究工作,一方面是希望通过课程开发,支撑和丰富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的内涵建设,满足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需要,同时,也希望通过课程开发研究,树立

3、一批示范性的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提升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整体水平与教学质量。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1指导思想:我们根据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与第一次全国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会议精神,以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为指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为重点,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结合我院的全国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生态养殖专业和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园艺花卉专业的实际开展本课题研究,从职业岗位入手,合理调整课程设计,进行课程开发,构建以职业技术能力为主线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体系,

4、探讨建立切实可行的培养模式。2理论基础:课程开发是按照所确定的专业培养目标,产生一系列课程方案与课程文件的过程,主要通过“课程分析”(目标分析)、“课程设计”(教学计划)、“课程编制”(教学大纲)和“课程评价”(目标评价)四个课程开发阶段或手段完成的。21 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课程开发研究遵循的基本原则社会参与原则这一原则关系着人才培养是否符合社会要求,决定着课程建设的成败。高职课程建设的出发点是要符合社会需求,因此了解社会(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就显得至关重要,而对此有发言权的不是学科专家,也不是任课教师,而是那些长期在相应职业岗位上从事实际工作的技术人员、工程师和管理者,是那些已经在实际

5、工作岗位上做着具体工作的广大高职毕业生,他们的意见、建议和感受能反映出对高职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有益于课程建设的正常开展。这就需要聘请相应的社会人员参与课程建设,与他们共同分析,共同研讨,使他们成为课程建设中一支重要力量。这一原则表明社会人员不仅是课程建设的调查对象,而且是课程建设的积极参与者,他们不仅参与课程建设的全过程,而且对最后的课程建设成果进行检验、评价及信息反馈。综合性原则高等职业教育不但要培养学生基本的技术应用能力,更应当培养学生具有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的实践综合能力。这就需要在课程建设中注意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对现有的传统课程和教学经验重新进行总结,从多门学科中选取有用

6、课件,进行合理的排列组合,构建出与普通高等教育有别的课程。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原则高等职业院校一般都是由地方创建,归地方所有,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其毕业生的去向多以地方所属的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基层管理部门为主。由于这些单位和部门呈现出多样化特征,技术含量不一,一些传统工艺和技术仍在发挥作用,一些现代新的科技成果也在使用,这就需要在课程建设中对传统工艺与技术进行合理取舍,对现代新知识、新技术进行适当选取,以培养学生适应不同职业岗位需要的能力。整体优化原则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对课程及课程间的分工与合作进行统筹安排,处理好课与课之

7、间的衔接,确定出各门课的比例关系,分配好课时量,以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和课时的浪费。动态性原则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地研究新问题,吸纳新知识,引进新技术,采用新方法,因此就要求对课程建设采取动态化管理,遵循动态性原则。高等职业教育一直强调人才培养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而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和要求又是不断变化的,这就需要高等职业院校不断检验和调整教学内容,不断丰富课程内涵,根据社会需要的变化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不断充实教学内容,组建新的课程。只有这样,才能创建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2现代

8、高职课程开发的理念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 能力本位教育强调,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必须由工作中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来构成,课程内容必须与岗位能力要求密切匹配,培养高水平的职业技能教育的根本目标。能力本位教育有三种模式:职业任务导向的CBE体系、职业素质导向的CBE体系以及整合职业能力导向的CBE体系。模块组合的课程结构模块是指在某一职业领域,工作范围内,将一项工作划分为若干部分,这种划分要符合实际工作的程序和工作规范,要有清楚的开头和结尾。这样划分出来的每一部分即为一个模块。按照模块化的方式来组织课程内容的方式,既是模块组合的课程结构。要采用这种课程模式,必须对教学内容重新做细致的模块化分析。双元

9、合作的办学模式。 高职课程开发,必须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合作来完成。学校主要负责文化知识课程的开发,因为学校老师多数是学科专家,他们在这类课程方面更有优势;而企业对工作岗位能力的要求更为了解,因此他们在专业技能的开发方面更有优势,只有让学校和企业密切合作,才能开发高质量的课程。 学生主体的教学过程。 学生主体地位确认的教学含义是,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在人格上尊重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与需要来展开教学,也就是个别化教学。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1主要内容本课题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社会需求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内涵与人才培养目标研究,这是研究的思想前提;二是以职业岗位能力为

10、核心,打破学科体系设计课程与教学内容,构建新的“以能力为本”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三是“顶岗实践,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这是本课题研究的特色之处。四是教学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发;五是教材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是试点专业建设与改革取得成效的基础。2研究方法本课题以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生态养殖专业为研究对象,以应用性研究为主,辅以座谈法、专业调查与职业分析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法等。边研究、边实践、边应用。三、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1确立了生态养殖专业学生能力结构要素通过社会调查,与专业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专业家们共同研究确定培养目标及

11、服务方向。认真听取用人单位意见,对生态养殖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结构进行整理和分析。确定生态养殖专业“7个岗位,10个综合能力模块,51项专业技能训练要素”。2构筑生态养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按职业岗位对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校企双向参与,互动互助、产学紧密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多渠道、多模式、多机制地开展产学合作办学,以解决实践环节薄弱及学生就业问题。构建了以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3建立创新、灵活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坚持“能力为主,需要为准、够用为度”的原则,改革过去那种课程学科化,过分强调自身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建立跨越“学科本位”的创新课程体系。在充分考虑学校现有的基础、

12、办学特色、办学条件的基础上,与畜牧兽医行业和企业共同创新设计生态养殖专业产学合作的课程模式,调整、设置和更新课程内容,从而形成具有学院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这个专业课程体系,通过捕捉社会的“兴奋点”,树立“人无我有,人优我转”的专业和课程设置理念。4建好多功能的、综合型的实训基地多年来,我们坚持“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指导思想,经过几年建设和发展,学院的实训基地已基本成型,初具规模。概括起来主要有“一场四园”,即:集约化良种养殖场、水产生态园、蔬菜栽培园、花卉苗圃园和优质水果园。这些实训基地的建成,为产教结合架起了桥梁,为学生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动手能力和岗位综合能力提供了良好的

13、实训条件。5建立了产教结合实践教学体系,产学研结合得到有效推进为了培养生产、建设、管理等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学院确立了以“产教结合、顶岗实践”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了加强实训管理,实行“任务到班,责任到人,学生管理,教师指导,阶段考核,联产计分(酬)”的24字管理办法,将顶岗实践落到实处,并从产业中按合同提取一部分报酬发给学生,使他们享受到顶岗实践的初次回报,提高学生实习实训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出会做、会讲、会算、会管理、能创业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6培养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实行产教结合,需要一大批既懂理论,又能实践的“双师型”教师。他们直接肩负着传、帮、带的责任。学院十分重视

14、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培养、引进、特聘”等措施,加大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双师型”教师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有了提高,该专业有专业教师15人,其中“双师型”教师12人,占专业教师的80%,为产教结合,指导实训储备了较好的师资力量。7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项目实施以来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并构建了具有各自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熟练,综合素质明显提高。着重建设以关键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创业能力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特点,抓住重点,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成为合格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由于试点专业改革

15、方向明确,办学条件优良,人才培养有特色,符合社会和市场需求,毕业生受到社会的欢迎,就业率高达95%以上,相当多的学生在实习期间就与企业签订了就业协议,提前进入实际岗位。8教学方法得到了较大的突破项目实施以来,学院注重教学方法改革,在教学方法上,改革过去那种单一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讲授法为以培养能力为主的启发式、讨论式、案例等多种教学方法。尽量开发与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现代化教育技术,加快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研究和推广使用。多媒体教学使用率明显上升,最高的达到77%。9课题研究成果的特色91项目研究与实践思路清晰,定位准确,采取“边研究、边实践、边改革、边建设、边总结、边推广”的工作方法,重视

16、资料积累、成果转化和实践验证,项目按期完成,达到预期效果。92在试点专业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学校领导和相关专业的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提高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的认识,深入探讨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的人才培养如何适应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明确改革指导思想和改革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清晰、准确,项目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具有可操作性。93行业、企业参与度高。项目研究与实践阶段,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众多企业,积极参与相关专业改革方案的研讨、具体改革措施的设定与实践、专业实训基地的共建、定单培养实验班的实施,学生培养的指导与管理、以及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10课题研究成果的创

17、新点101突出高职特色,校企联合,产学合作教育模式的创新。生态养殖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我院实习农场的集约化猪场等实训基地的优势,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直接到养殖场顶岗实践,参与生产、管理,综合提高实践能力。学生在实习农场的顶岗实践教学时实行“任务到班、责任到人,学生管理、教师指导、阶段考核、联产计分(酬)”的24字管理办法。102课程体系的有较大突破,符合“以能力为中心”现代高职课程开发的理念。遵循注重实践培养能力的指导思想,构建新的课程结构体系,使教学内容更符合社会与企业的实际需要,更有利于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生态养殖专业改革专业原“学科型”的教学体系,进行课程的综合,减

18、少原学科体系中重复的理论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的比重,根据我市畜牧水产行业的职业岗位的需要,实行“模块式”教学,与行业和企事业单位共同研究确定培养目标,构建起适应职业岗位,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四、研究成果推广的范围课题研究实施以来,学院坚持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带动试点专业课程改革与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加强职业能力训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本课题抓住这一焦点,对高职院校办学理念、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职业指导等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对于高职专科毕业生的顺利就业和高职教育科学的可持续发展都有指导和借鉴作用,也为各院校转变办学理念,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适

19、销对路的人才提供重要依据。因而该研究成果的推广范围为高等职业院校,其中某些理论和实践策略对职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决策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该课题研究成果得到了全国许多高职院校的赞同,并被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引进推广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五、研究成果取得的社会效益课题研究的主要观点和成果为高职院校切实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提供了客观依据和指导意见,产生了较深远的社会效益,按课题中提出的建议和措施,围绕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职业指导等工作进行改革和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也明显提高,该课题研究在国内已取得广泛的社会影响。课题实

20、施以来,重点抓了我院国家和省级试点专业教学改革、教育教学研究等示范项目建设工作,带动和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收到了较好效果。通过示范建设,使高职教育功能不断完善,办学体系不断健全,办学体制、机制和模式不断创新,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和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办学特色进一步鲜明。六、主要研究成果目录1成果研究获奖证书(1)地方性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创新体系建设研究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5051(2)农科类创业型高职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优秀论文二等奖(3)构建教学、生产、科研、实训一体化的实践与研究湖南省第三届职业教育教研教改成果奖三等奖湘教通【2

21、002】14号(4)调整教育面向 培养新型农民中国改革实践与社会经济形式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11000320O/S5 (5)高校校办企业管理湖南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四等奖(6)创新办学模式 促进“两个发展”新世纪职业教育发展论坛征文二等奖(7) 加强高职实训教学 培养创业应用型人才全国第五届(2003年)职教优秀论文三等奖2成果研究论文(1)教产研的路子越走越宽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7(2)生态养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农业职业教育2006.1(3)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初探当代教育论坛2003.5(4)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航空教育2003.1(5)浅谈如何加强高职实训教学职业与技术2001.18(6)地方性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创新体系建设研究中国高教研究2003.9(7)产教结合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职业技术教育2002.25(8)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创新的实践与探索中国农业教育2002.6(9)农科类创业型高职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中国农业教育2001.6(10)生态养殖专业教改浅谈中国农业教育2002.4七、试点专业建设与改革中的主要不足及需要解决的问题1新形势下对高职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与研究不够,少数教师思想观念还需进一步转变和提高。2校企合作有待向深层次发展,更多地吸纳企业资金,引进科研项目,并使之很好地融入到课程开发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