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2年级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一章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 章节复习(39ppt).ppt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78391 上传时间:2019-01-28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2年级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一章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 章节复习(39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18~2019学年高2年级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一章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 章节复习(39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18~2019学年高2年级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一章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 章节复习(39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2年级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一章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 章节复习(39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2年级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一章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 章节复习(39ppt).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学),儒学正统受冲击,但未从根本上动摇,近 代:新文化运动,动摇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今 天:批判继承传统思想,构筑和谐社会,百家争鸣,儒家思想形成, 法家是显学,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成为传统思想主流,佛道传播,削弱儒学的权威性,程朱理学融合佛道,儒学新发展,春秋战国,秦朝,西汉,魏晋隋唐,宋明,明清,T,地位,一.百家争鸣,1.形成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春秋战国时期,学术空气空前活跃,形成百家争鸣局面,下列哪项是这种局面形成的客观条件 A.封建制度已经确立 B.社会大变革和诸侯割据局面的影响 C.各国国君重视人才 D

2、.教育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造就大批文士,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物质条件),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士大夫崛起;新的统治阶级没形成绝对权威,思想不受制约,“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 政治和经济的必然反映。”,政治 教育,孔子:,孟子:,荀子:,论语、孟子和“六经”,儒家思想较早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仁.礼.中庸.德治注重政治人事,开创私学有教无类注重全面发展,仁政民贵君轻,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代表人物及观点,一.百家争鸣,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君舟民水”,我们现在认同孔子及其儒家思想,是因为

3、儒家思想具有现实意义。 下列儒家思想中具有现实意义的内容包括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刚健有为 天人协调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和谐与中庸 崇德利用 A B C D,史籍记载:战国时期“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其反映的 现象是 A 儒家、墨家垄断教育 B 教育开始普及民间 C 各国推行儒、墨思想 D 私人办学现象出现,主张“小国寡民”(消极)“无为而治”,老子:,庄子:,老子(即道德经); 庄子,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重要影响,“道”是万物起源,“道”是最高原则,宣扬天道和自然无为 “齐物”观,特点:,“道”是世界的根本; 以“无为”“逍遥”为处世

4、方法。,朴素辩证法和方法论,代表人物及观点,一.百家争鸣,李/商/吴/申/韩非(集大成者),将合一,吸收,理论系统化加强君主集权;严刑峻法;奖励耕战;主张变革,对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建立和秦统一全国起重大作用; 汉后法治思想为儒家吸收,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主旨“兼相爱,交相利”,墨子,商君书韩非子,汉代以后,逐渐失传,特点:,奖励耕战,严刑峻法,墨翟:,讲求功利 刻苦俭朴 自我牺牲,精神:,代表人物及观点,一.百家争鸣,例、韩非主张治国“以法为本” “法不阿贵” 。对他的法治思想评价不正确的是 A.仍有现实借鉴意义 B.与当今“以法治国” 有本质区别 C.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 D.强调法律

5、的至高无上地位,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意思是要人们和平相处,互惠互利。 以下文字中与这一主张相近的是 A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 亡 B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D 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下列材料摘自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请回答 概括孔子上述言论反映出他怎样的政治主张? 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分析孔

6、子提出这些主张的原因和目的,主张:礼、仁、德治、中庸,原因:春秋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时期, “礼崩乐坏”,新旧势力矛盾多,人际关系紧张。,目的:恢复周礼,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荀子与老子的观点 A、都认为人不能改造自然 B、基本上矛盾 C、都认为人具有改造自然的主观能动性 D、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治国思想,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适用时期,最终归宿,德治仁政,无为而治,以法治国,兼爱非攻,汉武帝时期形成外儒内法,兼采各家的治国思想,3.影响,是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大大促进促进了先秦时期思想学术的活跃和繁荣 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奠定中国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

7、 形成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推动了私学的发展,代表人物及观点,一.百家争鸣,1.形成的原因, 孔子的儒学在春秋战国时期不受重视原因:,孔子主张仁、德治,主张维护奴隶制等思想,不符合春秋战国动荡和诸侯争霸的社会形势,不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统治地位的稳固。,重难点突破,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阶级属性。(三维P144),代表没落奴隶主利益: 代表地主阶级利益: 代表小生产者利益:,春秋战国是奴隶制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的时期,老子、庄子、孔子 孟子、荀子、韩非子 墨子,3、韩非子的理论为何受到当时统治者的推崇?韩非子的“法治”思想与现代社会的“法治”思想是否相同?为什么?,原因:韩非子的思想

8、具有务实和进取精神,推动当时各国改革,为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奠定理论基础,有利于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因此备受推崇。,现代“法治”是要实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韩非的“法治”是为加强君主专制。,现代“法治”是否定任何特权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韩非的“法治”对象不包括国君,法律是用来镇压人民的。,不同:,范围: 目的:,3.孟子说:“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对上述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是对孔子思想体系核心部分的继承与发展 其主张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有进步意义 客观地反映了战争频繁年代人民对安居乐业的渴望 站在平民立场上提出了分给农民土地的思想 A. B. C. D.

9、,A,二、独尊儒术,武帝时大一统巩固.专制政体定型.文化共同体基本形 成,需要加强思想统一以巩固政治统一,董仲舒改造儒学,适应了形势的需要,文化体制改革: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原因 措施 及 评价,自汉武帝起,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和主流思想。,教育体制改革: 中央办太学(目的、性质、意义); 地方设郡国学,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汉武帝采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其影响不包括 A 封建政治开始与儒学密切结合 B 从思想上巩固了西汉王朝的统一 C 孔子的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D 儒家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各方面,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

10、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惕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针对加强君权需要),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针对加强中央集权需要),“天正,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黄龙下;王不正,则上变天,贼气并见”,材料三 董仲舒认为要缩小贫富差别,协调各种社会矛盾,提出“调均”的主张。上疏汉武帝“限民名(占)田”,限制豪强兼并土地,不许官吏与民争利,“盐铁皆归于民”,“去奴婢,除专杀之威”;“薄赋

11、敛,省徭役,以宽民力”。这些主张,首先,打击豪强势力,加强中央政权的力量;其次,暂时缓和地主和农民之间的阶级矛盾,加强了封建统治阶级专政。,提倡仁政:提出限民名田和“薄赋敛,省徭役”,“天,仁也。”(春秋繁露王道通三)在董仲舒看来,天的最大特点是仁,而皇帝是天子,因此皇帝必须效法天,实行仁政。,材料四 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痒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 他提出:行礼义,施仁政,以德治为主,重视“教化“,主张用仁德代替严刑。他视“德治“主张为巩固封建统治的基本治国原则。, 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针对加强中央集权需要),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12、(针对加强君权需要), 提倡仁政:提出限民名田和“薄赋敛,省徭役”,(4)提倡德治,推行教化,设立太学,(5)提出“三纲五常”,大力提倡孝道,据材料概括董仲舒的主要思想,材料五 三纲是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五常是仁、义、礼、智、信。,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实际上吸收了: A 孟子的思想 B 荀子的思想 C 韩非子的思想 D 孔子的思想,4.“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这反映出庄子() 看到了事物具有相对性的一面

13、任何事物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否定了各种事物的差别 走上了不可知论 A. B. C. D.,“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想去郑宅尝试3000人同吃一锅饭吗?,解读郑氏义门,“郑氏义门” ,亦呼为“江南第一家” ,位于浙江金华浦江郑宅镇。久居住于此的郑氏族人,向以孝义治家,名冠天下。自南宋至明代中叶,15世同居330余年,鼎盛时期有3300多人同吃一锅饭,其孝义族风多次受到朝廷的旌表。郑氏家规、家仪,历史学家称之为“中国古代家族文化”、“儒学治家”的典范。“郑义门”因此也成为实践中国儒家理想社会的“活标本”。,简 介,郑氏家规,共168条,规定了家族中人的生活起居、生产经营、冠婚丧祭的各个方

14、面的行为规范,维系了大家族内部几代人及与乡邻之间的和睦相处。,第12条: 男训曰:人家盛衰,皆与积善或积恶有关,在家则孝悌为先,处事要仁爱宽恕,遇事能接济他人等都是善事。 女训曰:一个家庭的和睦与否,与女人的是否贤惠有关,何谓贤?事公婆以孝顺,奉丈夫以恭敬,待妯娌以温和,对子孙以慈爱。,以朱熹家礼为宗旨的家训,三、宋明“理学”,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就是理学(本质是新儒学),1.创立:北宋五子,概念:,代表及其思想:,2.成熟:南宋朱熹,3.发展:陆王心学,周、邵:,主张/意义,(将宇宙的自然结构与人的精神结构融合,以寻找其统一的本

15、原,为理学建立开辟道路),二程:,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是“天理”, “天理”的核心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是“仁”。,什么是“理”?什么是“天理”?,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须有一理。 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二程遗书,“理”指自然规律,也指儒家伦理道德。后者为“天理”。,理学 体系,理气论:,修养论:,社会政治理论:,理是根本理离不开气万物之理归为“太极”,评价:,理学的集大成者,一代儒学宗师, 地位仅次于孔孟。其思想做为官方正统儒学,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到重要作用,强调循序渐进强调“仁”与“仁者”,著作:,四书集注,道的价值内涵何为得道 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权力

16、 儒家干预政治关键是正君心,(社会责任感),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行成于思而毁于随,理:意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气: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材料。 物质第一,是唯物主义; 意识第一,是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2.成熟:南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3.发展:陆王心学,(开创者) (集大成者),南宋陆九渊,明代王守仁,意义:,1.“心即理也”,本心即天理,1.天理即灵明,即本心,即良知,2.修养的关键在于“致良知”,3.强调“知行合一”,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观书有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17、主观唯心主义,2.反对埋首书册,主张直接体悟,“发明本心”,5. 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独禁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古代东西方社会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致良知,6.下列有关宋代理学的描述,错误的是 A.是儒、道、佛三家思想融合的产物 B.程朱理学思想中有唯心的一面 C.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D.从北宋起成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C,D,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

18、序 D.“天人感应”理论,程朱理学认为“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这说明理学认为( ) A.“理”是世界的本原 B.吾心便是宇宙 C.物质第一,意识第二 D.佛教和理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朱熹的修养论是指( ) 以本体论为基础 强调日积月累、循序渐进 仅局限于强调获得精神的自足和自由 主张“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A. B. C. D.,陆九渊与朱熹思想的根本区别是( ) A.求“理”的方法不同 B.对“理”的存在的认识不同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不同 D.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态度不同,下列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陆王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完全否定 B.主要区别

19、在于对“理”的认识和求“理”的方法不同 C.对维护封建统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D.两者注重气节,讲求自我克制的思想值得肯定,内容:理是根本,天理即儒家道德,对“理”认识,求“理”方法,哲学范畴,理是外在的,理是内在的,通过学习研究,内心体悟,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目的:为封建统治服务的,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学正统受冲击,但未从根本上动摇,新文化运动:动摇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今 天: 批判继承传统思想,构筑和谐社会,百家争鸣,儒家思想形成, 法家是显学,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成为传统思想主流,佛道传播,削弱儒学的权威性,程朱理学融合佛道,儒学新发展,春秋战国,秦朝,西

20、汉,魏晋隋唐,宋明,明清,T,地位,(儒家思想),“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 一定时期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必然反映。”,明清之际启蒙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明:李贽的反正统意识,主张:,1、反对“存天理.灭人欲”,提出“吃饭穿衣,即是人伦物理”,2、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评判是非的标准,3、提出“童心说”, 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经历:,1.明朝中后期.泉州海外贸易发达,2.祖辈是经商的伊斯兰教徒,传统束缚少,有个性,代表作:, 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4、文风:主张“真心” ,反对摹古,特点,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代表人物与思想,反对君主专制;主张经世致用;挑战正统.提倡个性-三维P149,批判

21、传统儒学,冲击儒学正统地位,但未根本动摇,批判君主专制; 提出君臣平等; 提出限制君权; 学校是最高机构; 认为工商皆本.,批判君主专制; 众治代独治;最注重实学.,发挥唯物论, 尊重物质运动规律.,是近代进步思想(反专制主义)的先声-三维P151,评价:超越前人,代表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明朝灭亡,清朝建立, 反思明朝灭亡的原因; 君主专制加强; 商品经济和资义萌芽的发展。,主旨:循天下之公; 批判君主暴政;,梁启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儒家思想的影响,积极:,儒家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是封建文化的载体,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 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宣传封建礼教,扼杀人性。,

22、有利于巩固和延续封建统治,保持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儒学是中华文明宝贵遗产的重要部分,其很多主张至今仍体现其独特魅力,显示其价值; 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消极:,典例展示,请你依据上面四个历史遗存之照片,用一句话概括每幅图片所反映的主要历史信息,并简要说明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时期、儒学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活动、儒学发展的阶段特征、历史地位)。,黄宗羲(浙江余姚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 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以为是非, 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君主既得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 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 乐,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君与臣

23、,共曳木之人也。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限制君权.学校是最高机构;,认为工商皆本,批判君主专制;,君臣平等.,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主张的根本原因是 A.君主专制制度的空前强化 B.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饿尖锐激化 C.海外贸易的发展 D.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以天下之法代一家之法”,“天子所是未必是,天子所非未必非”,“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李贽,黄宗羲,黄宗羲,探寻名言出处,A.主张学

24、以致用 B.反对封建专制 C.主张男女平等 D.对宋明理学深恶痛绝,例:顾炎武说:“博学于文,行已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这说明顾炎武,例:“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反对君主专制 B.反对封建私有制 C.要求建立平等社会 D.反对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例:王夫之认为“天下唯气而已矣”,“气,道所依也.无其气则无其道”。他所说的“气”指的是 A.客观存在的事物 B.人们的感知器官 C.科学试验的仪器 D.万物发展的规律,李贽是号称“离经叛道”的思想家。他一生正直清廉,做过一任太守,去任时“俸禄之外,了无长物”,以至于在灾荒之年,两个女儿饿死在福建老家。平日他郁郁寡欢,讨厌与假充圣贤的道学家来往。据说与人接触时,“其欣赏者,镇日言笑;意所不契,寂无一语”。,少年求学穷困潦倒 中年做官正直清廉 老年入狱被害致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