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化生]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986192 上传时间:2019-01-28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3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化生]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理化生]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理化生]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理化生]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化生]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部分 全章整体设计一、本章教材体现的课标内容主题3:常见无机物极其应用: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极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二、本章教材整体分析1、教材地位:本章主要讨论硅、氯、硫和氮等典型元素极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将其安排在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理论知识之后,有利于发挥理论知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在第三章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元素化合物知识和研究方法,为元素族概念的形成、原始性质的第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积累感性材料,是学生认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的重要基础。本章内容与生活、社会、工业及高科

2、技联系较为密切,知识性强,趣味性强,可以说全面地体现了化学课程的科学教育功能。2、内容结构:本节沿“物质的性质与用途间的关系”这样一条主线,分别以第一节硅及其化合物、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四条支线,体现化学知识与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与以往教科书明显不同的是,不过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在注重知识内在逻辑的同时,突出了知识与社会、生活、健康、环境的联系,内容紧凑,层层深入。三、教学目标1、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认识不同的非金属单质的性质有较大差异,如氯很活泼,有氧化性;氮不活泼,很稳定等。2、了解氯、氮、硫、硅的重要化合物次

3、氯酸及其盐、氮和硫的氧化物及其水化物(硫酸和硝酸)、氮的氢化物(氨)、二氧化硅和硅酸及其硅酸盐的主要性质,认识某些非金属化合物(氮和硫的氧化物、硝酸和硫酸)既有相似性,又有各自的特性。3、认识氯、氮、硫、硅及其化合物的广泛用途,体会化学的创造性与实用性。4、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对认识和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的良好品质。5、以非金属知识的学习为线索,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物质及其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6、了解氮循环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了解某些污染物的来源、性质和危害,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和生态责任感。四

4、、教学设计思路本章是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化学的基础,也是学生今后在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化学常识。为了使学生对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教学设计要着眼于几种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在知识的衔接上尽量使知识和用途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物质的重要性能与可能的负面作用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认识常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与人类和环境的关系。教学中要注意强化元素化合物知识一般学习和研究方法的训练,使性质与用途紧密联系,深化对元素化合物性质的理解和灵活应用,体现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价值的重要方面,增进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来自观察、实验和经验

5、,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实验”“思考与交流”“学与问”“实践活动”“科学探究”以及习题的设计,增加学生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探究性、亲历性和体验性,使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了更多的体现。五、实施策略1、课时安排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2课时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2课时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2课时第四节 硫酸、硝酸和氨 2课时复习训练1课时考试评价 2课时机动 1 课时2、教法学法安排1、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识和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自主构建的过程,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多让学生参与,让他们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

6、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运用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去构建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如用生活事例来说明SiO2质硬、不溶于水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教科书中的图片、观察陶瓷和玻璃制品等实物来了解硅酸盐的广泛用途等。教学时要尽可能地从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不同角度来理解和认识本章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并以新知识为载体,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2、准确把握教学要求,积极创设探究情景,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突出教学重点。教学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资源,通过观看、阅读、讲解、讨论等多种形式不断创设问题的情景,引发学生讨论、思考、广泛交流,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质疑释疑过程中适当拓展

7、,突出教学重点。在“实验”“科学探究”“实践活动”中要注意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多让学生参与,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二氧化硫时,可以提出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多少及其所属氧化物的类型是什么等问题,引导学生归纳出二氧化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的结论。在此基础上设计验证方案,讨论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动手实验记录现象,分析验证结论的正确性。3、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非金属性质的印象,增强学

8、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观察分析是教学的重要手段与方法。为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教师要明确实验目的,明确实验观察的重点,使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现象,来分析变化的本质。另外还要强调实验的操作要点及要掌握的实验技能等。如说明自来水中含有Cl-,可以设计实验,选用稀盐酸、NaCl溶液、Na2CO3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增强学生对Cl-的感性认识,以自来水作为试剂与AgNO3溶液反应和以蒸馏水与AgNO3溶液混合作为对比实验,通过对比实验来加深学生的理性认识。对使用AgNO3溶液检验Cl-时需要滴加稀硝酸酸化的理由,还可以以Na2CO3溶液为例,对稀硝酸加在AgNO3溶液前和后有什么影响展开讨论。4、

9、采用对比归纳法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来认识物质的共性和个性、区别和联系。如浓硫酸、硝酸作氧化剂时,都是硫、氮元素被还原;都是浓的溶液氧化性比稀的溶液强;浓硫酸、浓硝酸都能与不活泼金属和一些非金属反应;在常温下,浓硫酸、浓硝酸都能使铁、铝表面氧化生成牢固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酸与内层金属的反应等。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比较向学生说明,可以加深理解、方便记忆。5、重视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如做浓、稀硝酸与铜反应的实验时要选用细长的导线铜丝。这样既反应快,又便于及时抽出,污染少;选用12的稀硝酸现象较明显,为增强可观察性,可用白纸作衬托。在做红热的木炭在浓硝酸里燃烧的实验时,要

10、求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指出除碳外,硫、磷也能被浓硝酸氧化。3、“活动与探究”项目实施(1)科普小论文:硅及其化合物在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配图片)(2)实验探究:氯气的漂白性。(3)查阅资料并讨论:减少向大气中排放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的措施。4、教学评价实施(1)纸笔评价建议:本章的重点侧重硅、氯、硫、氮等非金属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的认识和理解上。训练和单元测试所选试题要针对高一年级的实际,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的训练和考查,强化典型物质二氧化硅和硅酸盐,氯气,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及一氧化氮,硫酸、硝酸和氨性质的认识、理解和运用,注意联系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物

11、质的分类等基本概念,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和实验设计的理解能力。针对基础较好对化学比较有兴趣的同学增设选做题,设计一定量的开放性综合性的试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表现评价:课堂纪律、参与表现和课堂练习及课外练习的评价;探究和实验过程中动手、观察、分析以及与同学交流与合作和完成实验报告的评价;实践活动自我分析的评价。007年高三元素及其化合物复习的思考和建议富顺二中 王华友近年高考试题中,元素及其化合物部分的试题一直是紧靠中学教学内容,涉及较多的基本知识点,特别是各部分知识的进一步融合。在选择题和无机方框图推断题中,都在重点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同时配合

12、考查考生的实验能力、计算能力,这已经是多年高考试题的一种稳定的固定模式,为此我们必须搞好该知识板块的复习。一、全面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各部分知识高考试题的已知信息中,个性化条件减少,物质的特性、特殊反应条件和现象都隐蔽化,而共性化条件的试题模式日显突出,单线突破的试题模式淡化,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全面复习,具有全面、牢固的系统知识,才能对此类题作答,同时也增强作答的准确性,减少不必要的丢分。为此应引导学生全面复习,将各类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整理,形成一些规律性的、系统性的知识。重点应作好以下几点:1、把握好大纲要求和命题趋势大纲要求:重点掌握典型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如碱金属侧重于考查钠及过

13、氧化钠的性质推断,卤族元素侧重于考查氯气的化学性质;了解其它常见金属(Mg、Al、Fe)非金属(H、O、S、N、P、C、Si)的单质及某些氧化物、氢化物和盐的性质。高考热点趋势:Na2O2与H2O、CO2反应的实验,CO2与NaOH反应的计算,Al2O3、Al(OH)3的两性,Mg与CO2反应,铝三角、铁三角涉及的双水解,的转化现象,同时NaH、Mg3N2、Al2S3水解也是信息题的好素材。Cl2、S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反应(X2 + 2OH- = X- + XO- + H2O , 3S + 6OH- = 2S2- + SO32_ 3H2O),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归中反应:(5X- + XO3- +6

14、H+ = 3X2 + 3H2O,2S2- + SO32- + 6H+ =3S+3H2O);N2、S的氢化物,高低价氧化物,含氧酸之间的相似转化模式,高温下氧化物转化为单质的模式 C + H2O H2 + CO , H2 O + CO H2 + CO2 , 3CO + Fe2O32Fe +3CO2 ,2C + SiO2 Si +2CO )等。运用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相互转化关系进行物质的推断和检查。2、物质的颜色、气味、实验现象的掌握和归类如某些沉淀的颜色:Fe(OH)3红褐色:Fe(OH)2白色沉淀,迅速转变为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不溶于酸的黑色沉淀:CuS、Ag2S、PbS;溶于酸的

15、黑色沉淀:FeO、CuO、Fe3O4、MnO2(浓HCl);浅黄色沉淀:AgBr;黄色沉淀:AgI、S、Ag3PO4;蓝色沉淀:Cu(OH)2;白色沉淀:AgCl、BaSO4、BaCO3、CaSO4、Ag2 SO4、Mg(OH)2、Al(OH)3;红色:Cu2O、Cu。如某些气体的特征性质:化学式颜色、气味特征性质NH3无色、刺激性气味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极易溶于水(1:700)Cl2黄绿色、刺激性气味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能溶于水(1:2)HCl无色、刺激性气味酸性气体,易溶于水(1:500)H2S无色、臭鸡蛋气味使湿润的Pb(NO3)2试纸变黑,能溶于水(1:2.6)SO2无色,

16、刺激性气味使品红溶液褪色,易溶于水(1:40)CO2无色、无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溶于水(1:1)NO无色、无味遇空气变红棕色,不溶于水NO2红棕色、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得无色溶液(HNO3)3、物质的组成、结构的掌握和归类如两种元素可形成AB或A2B化合物:当均为液态(或共价化合物)时,是H2O2 、H2O;当均为固态(或离子化合物)时,是Na2O2、Na2O(或CuO、Cu2O,是含长周期元素)。如两种元素可形成AB或AB2化合物:当均为固态时,是FeS 、FeS2;当均为气态时,是CO、CO2(或NO、NO2等)4、物质的重要反应的掌握和归类常见的特殊反应类:Na2S2O3+H2SO4=

17、Na2SO4+S+SO2+H2O Si+2NaOH+H2O=Na2SiO3+2H22Al+2NaOH+2H2O=2NaAlO2+3H2 3Fe + 4H2OFe3O4 + 4H2 SO2+Cl2+2H2O=H2SO4+2HCl 4HF + SiO2 = SiF4+2H2OSiO2+ 2CSi +2CO 2FeSO4Fe2O3 + SO2+SO3歧化反应与归中反应类: 常见的歧化反应:(Br2、I2 、与Cl2相似)Cl2+2NaOH=NaCl+NaClO+H2O3Cl2+6NaOH5NaCl+NaClO3+3H2O 3S + 6NaOH 2 Na2S + Na2SO3 +3H2O2H2O22H

18、2O + O2 2Na2O2 +2CO2 = 2Na2CO3 + O22Na2O2 +2H2O = 4NaOH + O2 3NO2 + H2O =2HNO3 +NO常见的归中反应:2Na2S +Na2SO3 +6HCl = 6NaCl + 3S+3 H2O 8NH3 +6NO2 = 7N2 + 12H204NH3 +6NO = 5N2 + 6H20 2Fe3+ + Fe = 3Fe2+Ca(ClO)2 +4HCl(浓) = 2Cl2 + CaCl2 +2H2O KClO3与Ca(ClO)2相似2H2S+SO2 = 3S+2H2O S +2 H2SO4(浓) 3 SO2 + 2H2O5、抓好每一

19、个知识点的复习质量例如硫酸性质的复习:浓硫酸的物理性质:A、密度与质量分数的关系(应注意“浓”是一个范围,与成正比);B、恒沸溶液(98.3%的浓H2SO4有固定的沸点,说明有固定沸点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C、吸水性与脱水性的区别(分别体现的例子)。涉及浓硫酸的实验操作:A、浓硫酸的稀释;B、浓硫酸与另外溶液混合(如酯化反应的反应物);C、硫酸根的检验方法;D、浓硫酸引发的事故处理;E、浓硫酸与稀硫酸的鉴别。浓硫酸与稀硫酸的区别:A、浓度标准;B、性质差异浓硫酸的性质与用途(整理常考的点):A、干燥剂;B、浓硫酸+Cu;C、KMnO4溶液中加硫酸;D、制乙烯;E、酯化反应;F、酯的水解反应;

20、G、苯的硝化;H、蔗糖水解。催化剂工业制硫酸原理:4FeS2+11O2 8SO2+2Fe2O3; 2SO2+O2 2SO3; SO3+H2O=H2SO4相关知识发散:A、HSO4-存在的环境;B、NaHSO4与Ba(OH)2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C、酸碱等体积中和,C(酸)=C(碱)或C(H+)=C(OH-),溶液酸碱性判断;D、离子方程式中的书写形式。二、抓好典型元素的转化关系模式的对比与归纳引导学生在学习元素的重要性质的同时,要善于整理总结,找出它们具有哪些相似的、规律性的转化关系,并努力做到能迁移到试题中作答。如直线型多次氧化转化型:N2(气体NH3NOHNO3NO2S(固)H2SH2SO

21、4S02SO3 、可多次连续氧化,存在多种价态氧化物。HClOHClCl2FeFe2+Fe3+如三角转化型: AlAl3+Al(OH)3AlO2-ABDC例1、已知A、B、C、D之间在不同条件下有如下图示的简单转化关系:A、B、C、D分别代表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粒子)。请按要求写出有关反应式,是离子反应的只写离子方程式(有多种情况的,只写其中一种情况)。 (1)若A、D为同主族元素组成的单质,B、C为化合物。 B是水:_。B、C均为氧化物(反应有重要的工业价值):_,工业价值是_。(2)若A、D的组成元素不同主族:B是水且水是还原剂:_。B是水且水是氧化剂(反应有重要的工业价值):_。工业价

22、值是_。B、C均为氧化物:_。(3)若A、D均为金属单质,B为黑色有磁性固体,则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4)若A、B、D是化合物,C是气态单质,则化学方程式为_。(5)若A、B、C、D均为10电子粒子,则离子方程式为:_ 。(6)若A、B是易溶物质,C、D是难溶物质,则A、B的化学方程式为:_。例2、A、B、C、D、E五种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C+O2+O2AB+H2DE+O2+Cu试回答:(1)若A通常状态下为固体单质,则AE分别为(写化学式):A_; B_; C_;D_; E_。(2)若A通常状态下为气体单质,则AE分别为(写化学式):A_; B_; C_;D_; E_。(

23、3)写出(2)中物质间转化的离子方程式EC:_。三、注重无机框图推断题的解法和强化训练学习无机框图题的解法,主要的环节有:1、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文字说明,列出解题的关键字词;找出框图中的实验现象和变化规律;审查框图中的物质、反应条件、反应过程。2、找解题突破口:寻找特征反应和现象:按题干所给的特定颜色、气味、状态、实验现象特性。从物质的组成、结构方面找:如等电子体微粒,10e-电子体有:CH4、NH3、H2O、S2-、F-、Na+、Mg2+、Al3+、OH-、NH4+、H3O+等;18e-电子体主要有:H2S、HCl、H2O2、S2-、Cl-、K+、Ca2+、O22-等。从反应类型方面找:试题

24、往往没有明显、准确的突破口,而是一个几种元素、化合物都可能合题意的转化关系模式,可利用转化关系尝试法,对有可能的物质一一加以推证,找出其中的唯一性与排它性。例3、(2006年全国)以下一些氧化物和单质之间可以发生如图所示的反应:加氢气高温高温高温氧化物()氧化物()氧化物()单质()单质()单质()氧化物()氧化物()其中,氧化物()是红棕色固体,氧化物()、()、()在反应条件下都是气体。(1)氧化物()的化学式(分子式)是_。 氧化物()的化学式(分子式)是_。(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例4、已知A、B、C、D为气体,E、F为固体,G是氯化

25、钙,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ABDCEFDHG(1)D的化学式(分子式)是_,E的化学式(分子式)是_;(2)A和B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是_;(3)E和F反应生成D、H和C的化学方程式是_ 。例5、(2006年四川)A、B、C、D是按原子序数由小到大排列的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单质。B、E均为组成空气的成分。F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在G中,非金属元素与金属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在一定条件下,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图中部分产物未列出):FGE水盐酸ABDCBIHD+请填写下列空白:(1)A是_,C是_。(2)H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3)E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4)F与G

26、的水溶液反应生成I和D的离子方程式是: _。例6、A、B、C、D代表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A为地壳中含量仅次于氧的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其晶体结构与金刚石相似加氢氧化钠加热加氧化钙高温加热高温A+ED+H2OCB请填空:(1)形成单质A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它的最高化合价为_;(2)B的化学式(分子式)为_,B的晶体类型为_,B和碳反应生成A和E的化学方程式是_;(3)C的化学式(分子式)为_,D的化学式(分子式)为_ 。3、验证:在无机框图题推断中,要将所得结果代入框图,看是否符合在框图中的变化关系,是否符合题干所给已知条件,是否与我们所学知识矛盾。在答题时应注意:答

27、名称,还是符号、化学式、电子式、结构式等;答离子方程式,还是化学方程式;答现象,还是结论;答规律,还是具体物质或具体内容。防止过失丢分。注:参考文献2007年高三化学复习的思考及建议,刘远信。新高考(物化生)。天府名校。导与练。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课标内容和教材关系 l 1、金属的化学性质 l 2、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l 3、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 l 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的主要性质 l 了解它们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l 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二、整体结构与内在联系 三、地位与作用: 高一化学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是对初三学习的

28、金属与酸的反应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等知识的回忆和复习,同时又高于初三的内容,这样编排有利于初中、高中知识的衔接,是连接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知识与高中化学知识的纽带。在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本章开始介绍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化学实验为重要方法和手段,第三章有16个实验(包括科学探究),这些化学反应有9个是氧化还原反应,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可以很好的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知识;还有17个离子反应(包括思考与交流),可以加强对离子反应的认识和书写;有关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是化学计量在实验中应用的复习和提高。所

29、以,第三章是第一章和第二章的补充和提高,也为今后介绍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构成了许许多多的物质,形成丰富多彩的世界。学生今后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知识。第三章的学习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了基础。同时,第三章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还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明确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因此,第三章在整个化学必修1中开辟了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先河,占有特殊地位,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四、教学内容与教材分析

30、1.新老教材对比l金属知识的内容分散 l 知识内容不多、面窄 l 金属知识的纵向对比 l 突出物质的系统性质 l 知识的要求上有高度 l 实验和学生活动较少 l STS教育价值内容少 l 金属知识的内容整合 l 知识内容增多、面广 l 金属知识的横向对比 l 突出物质的特性反应 l 知识的要求上有限制 l 实验和学生活动增多 l STS教育价值内容多 (1)本章知识内容多而广 (老教材高一第二章第13节) Na Na2O2 NaOH Na2CO3 NaHCO3 (老教材高一第五章第2节) Al Al2O3 Al(OH)3 AlCl3 NaAlO2 (老教材高二第四章第1-2节) Fe3O4 F

31、e FeCl2 Fe(OH)2 Fe(OH)3 FeCl3 新教材将老教材中分散的部分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进行整合编排,而将老教材中“碱金属元素”和“元素周期表”等相关内容分散到化学必修2中学习。这充分体现了新教材在编排思路上淡化学科中心体系的新思路。(2)元素化合物知识按元素、不按族进行介绍:老教材:介绍了钠、钠的化合物和碱金属,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新教材:介绍了钠、铝、铁、铜四种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学习由单一的物质中心学习模式转为突出通过物质类别相互反应认识金属及其化合物的通性。(3)必修课程涉及概念原理都还要螺旋上升,不一步到位。新教材中有关“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虽在

32、都属于盐类,但它们的溶液都显碱性,这就是它们被作为食用碱的原因。至于它们为什么显示碱性,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进行下一步学习。”有关盐类的水解原理,不可以在教学中进行。有关Fe3+的氧化性,Fe2+和Fe3+之间的相互转化,限于Fe3+与Fe或Cu反应,Fe2+与Cl2反应,不宜扩展太多,以免加重学生的负担。必修课程应该保证基础,适当提高,为学生将来选择选修课程打下良好基础。(4)实验多,学生活动多本章学习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涉及的性质实验很多,还安排了“科学探究”“实践活动”“思考与交流”“学与问”等多种活动。使得教学内容以多种方式来呈现,主要是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以

33、前课程教材内容以学科为中心,强调系统性,重视知识结论,轻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的状况。引导教师改变教学方法,特别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多样化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得认知、体验;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表达能力、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5)重视具有STS涵义的内容:“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是新增的一节全新内容。反映了金属材料对个人生活、工农业生产、社会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影响。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认识金属材料的重要作用。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化学教学对材料科学应给予更多关注。通过金属材料的发展史,介绍中华五千年的光辉灿烂的古代科技,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学以致用

34、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学生关心社会和生活实际的积极态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更加深刻理解科学的价值,科学的局限和科学与社会、技术的相互关系。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和生动载体,因此,STS涵义内容的增加是非常重要的。 2.新教材的特点(1)同一内容素材发挥多重教育教学功能和价值。新教材必修1第三章引言: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金属起着重要的作用,从五千年前使用青铜器,三千年前进入铁器时代,直到20世纪铝合金成为仅次于铁的金属材料.金属单质和它的化合物有着截然不同的性质.在这一章,我们来研究几种重要的金属和它们的化合物。这段文字的背景是四幅精美的图片:化工厂的全景图。利用扫描隧道显微技术

35、将48个铁原子搬到铜表面上构成的皇冠状图像。绚烂的烟花。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青铜马)。新教材在本章中除了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体现了新教材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的新理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体现了同一内容素材发挥多重教育教学功能和价值的新观念。(2)在“实验探究”与“思考研讨”中学习基本概念教材中出现了“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等概念,这些概念也是教学中的难点。新教材中没有直接给

36、出完整定义,两性氢氧化物的学习是通过氢氧化铝跟酸和碱都可以反应的实验事实,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后,再交流研讨,由学生自己形成概念。不是把知识直接交给学生,而是把获得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进一步突出和强调核心概念形成的思考过程。同时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性质。 (3)栏目多、功能全、定位准:思考与交流: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思考和交流,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化学实验: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第三章共有16组化学实验(包括科学探究6组、实践活动1组)。由此可见化学实验对学生学习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性,

37、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重要性。教师要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训练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科学探究:探究学习活动是一种双重的学习过程,实践活动理性认识的循环往复,螺旋式的上升。科学探究不能等同于实验,学生主要是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意识,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资料卡片:将学习内容以不同形式呈现,代表了对知识不同的要求,使教学内容有层次。为选修课程做铺垫,有助于学生形成终身学习意

38、识。科学视野:选择的内容反映了现代化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开阔了学生视野,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激发化学学习有潜能的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热情。同时,更好地体现了化学课程的时代特色。学与问:增强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归纳与整理:教会学生如何对已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归纳与整理,在学习总结的同时要学会反思,培养学生自主知识建构的能力,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提示: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实验,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这是一个温馨提示,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英文翻译:强化学生的全球意识、时代意识,体现了“教育要面向世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彩图:增强教材的美观。有利于学生复习时回忆和再现实验的过程。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的性质,认识金属的共性和特性。2了解钠、铝和铁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3学习用实验研究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方法,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学会设计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装置。4.通过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实验,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氧化性、还原性、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酸性氧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