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练习题.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987157 上传时间:2019-01-28 格式:DOC 页数:70 大小:332.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学]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理学]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理学]练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理学]练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学]练习题.doc(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 1. 人类进人 21 世纪,英国广播公司( BBs )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 A .马克思 B .爱因斯坦 C .达尔文 D.牛顿2.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 )A.马克思和亚当斯密 B.马克思和大卫李嘉图C.马克思和恩格斯 D.马克思和费尔巴哈3.马克思主义是( )A.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B.人类全部优秀文化成果和总汇C.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和 D.关于未来社会具体设想的学说4.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A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2、B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 .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5.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 B.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

3、义哲学 D.古希腊素朴唯物主义哲学7 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A .马克思 B .亚当 斯密 C .大卫 李嘉图 D.威廉 配第 8 .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A .辩证法 B .历史观 C .劳动价值论 D .剩余价值论 9 .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 .合理内核 B .基本内核 C .精髓 D .核心 10.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A .德国 B .奥地利 C .中国 D.俄国 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 .与时俱进 C .

4、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 .科学性12.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A .科学性 B .革命性 C .实践性 D .与时俱进 1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 .吐故纳新 B .科学严谨 C .博大精深 D .与时俱进 1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A .实现共产主义 B .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 .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 .实现人权 15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A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 .一切从实际出发 C .理论联系实际 D .实事求是 单项选择题答案 1 . A 2 . C 3 . A 4 . C 5 . A 6 . A 7 . B

5、8 . C 9 . A 10 . D 1 1 . A 12 .C13 .D 14 . A 15 . C 二、简答题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给出不同的回答:从创造者讲,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而由其继承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学说。从阶级属性讲,它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 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在实践中又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

6、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这种发展,一方面是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另一方面是他的后继者的补充和创新。第一、列宁主义的诞生。列宁以一个真正马克思主义者的态度,深刻分析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历史条件的变化,认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出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生前不曾有的新变化、新特点,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已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绝对规律。由此,他科学地剖析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深刻矛盾和统治危机,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不失时机地领导俄国工人阶级和革命人民夺取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科学社会主义

7、从理论开始变为现实,从而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第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了中国。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长期奋斗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在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及时提出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战略思想,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是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

8、重要指导思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三、辨析题1.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答案要点 这一说法不准确。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因为只有用发展了的理论才能指导发展了的实践。 2.社会主义从空想

9、到科学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正确。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第一,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无情揭露和深刻批判,是其学说的最有价值和最有生命力的部分,它为后人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激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思想材料。第二,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分析社会发展史的过程中,在猜测和论证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的过程中,萌发了许多进步的、引导人类历史发展方向的思想。但是,空想社会主义有很多局限性,主要在于:空想社会主义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和谈论社会主义等。马克思主

10、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意义在于:第一,科学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之上;第二,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即必须建立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大众通过社会革命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的统治;第三,指明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 无产阶级。所以说,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答案要点 这一说法不对。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马克思说过:“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马克思

11、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它使无产阶级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从这样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四、材料分析题1.阅读下面短文,试分析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有机统一。恩格斯论唯物史观的意义恩格斯指出:”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的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

12、然后才能直接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第776页)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产生之前,一切思想家和历史学家对历史的看法都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唯心史观认为,历史的发展和变更的最终原因应当从人们的思想中去寻找,从政治变动中去寻找,人类社会的历史被说成是某些帝王将相牙。英雄人物随意创造的。然而,人们的思想究竟是从哪里来的?政治变动的原因又是什么,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还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历史唯心主义者是无法正确回答这些问题的。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这个事实,某些资产阶级思想家已经初步认识到了。例如:法国的历史学家梯也里、基佐等人就认为

13、,17世纪的英国革命和18世纪的法国革命,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贵族的进步斗争,是历史进程的主要动因。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也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由工人、资本家和地主三个阶级构成的,并且指出了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对立。但是他们不能阐明阶级的本质不能科学地说明阶级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特别否认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矛盾,反对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这就暴露了他们的阶级局限性。 马克思不仅证明了以往的全部历史,除原始公社制度以外,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全部政治斗争的中心问题是统治权问题,而且证明了阶级和阶级斗争的产生和存在是由人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的。恩格斯以资产阶级产生和取得

14、统治的历史为例说明了这一见解,并且指出每一时期的观念和思想也应当由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条件以及由这些条件决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来说明。恩格斯在同一时期发表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也阐述过这一见解:互相斗争的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一句话都是自己时代经济关系的产物;因而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由法律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点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是由这个基础来说明的。这样,历史破天荒第一次被安置在它的真正基础上;一个很明显而以前完全被人忽略的事实,即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就是说首先必须劳动,然后才能争取统治

15、,从事政治、宗教和哲学等等,这一很明显的事实在历史上应有的权威此时终于被承认了。 答案要点 马克思主义是具有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的理论。这种科学性,不仅体现在它创立时批判地继承了人类的全部优秀文化遗产,特别是吸取了凝结着到19世纪上半叶的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的思想精华c而且作为科学世界观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它产生的历史条件已经具备,并沿着概括科学发展新成果的途径建立起来的,因而它是以可靠的科学知识和历史材料为依据的,是对世界本来面貌的全面而深刻地反映;更重要的是,它坚持以实践为基础,紧密结合实际,不断研究和解决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实践的发展所提出的新情况、新问题,因而它也就能够成为永葆青春活力的科学真

16、理。马克思主义是具有彻底革命性的理论。它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根本利益的理论表现。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的马克思主义,厂开始就主要是面向工人阶级的,并且从工人阶级那里得到了同情,这种同情,它在官方科学那里是既没有寻找也没有期望过的。无产阶级是历史上最先进的生产方式的代表,其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类彻底解放的必然趋势是完全一致的,是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最彻底的革命的阶级。所以作为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一切剥削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思想体系所固有的阶级

17、狭隘性和片面性,它的阶级性和真理性、阶级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因而具有彻底革命的性质,它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一种固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前提;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马克思主义既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尊重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所以它是科学性和革命性高度统一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又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进一步体现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特征。马克思主义不仅科学地阐明了实践的观点在自身理论体系中的基础和核心作用,而且与那些

18、脱离实际的抽象教条截然不同,它是在实践中产生又经过实践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真理。这无论是就它的整体来看,还是就它的每一个组成部分来看,都是如此。马克思主义特别强调其改造世界的实践功能。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就是既能科学地认识世界又能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决不是像黑格尔所比喻的那种黄昏时才起飞的“猫头鹰”,即事后才进行反思的科学,而是马克思自己所比喻的迎接人类黎明即人类解放的“高卢雄鸡”,即批判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完备而严密的理论体系和革命的、科学的、实践的本质,决定了它的社会功能必然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

19、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政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人们正确地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最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最锐利的思想武器。2 材料 l 马克思恩格斯在 1872 年为 共产党宣言 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 25 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 由于最近 25 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

20、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 (参见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48 一 249 页) 材料 2 恩格斯在 1895 年时指出:但是,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惜了,暴露出我们当时( 1848 年革命时期,编者)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 1848 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参见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5 10 页)材料 3 恩格斯指出:“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

21、端,而将来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参见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426 页) 材料 4 恩格斯在 英国状况 评托马斯 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 一文中指出:“他说的很对,任何一种社会哲学,只要它还把某几个论点奉为自己的最终结论,还在开莫里逊氏丸(意即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 一引者注),它就远不是完备的;我们最需要的不是干巴巴的几条结论,而是研究 C 结论要是没有使它得以成为结论的发展,就毫无足取,这一点我们从黑格尔那时就已经知道了;结论如果变成一种故步自封的东西,不再成为继续发展的前提,它就毫无

22、用处。但结论在一定时期应当有一定的形式,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应当摆脱模棱两可的不确定性,应当形成明确的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l 卷,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第 642 页)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答案要点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 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

23、学性是最根本的。彻底的科学性是与理论的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一定意义上说,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认为他们的理论是一成不变的,而总是要求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丰富发展他们的学说。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后,马克思恩格斯一直都是着眼实际,着眼历史条件的变化,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认

24、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的过程。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一词源自古希腊。根据词源学考证,在古希腊文里,哲学之义是“爱智慧”。哲学是( ) A.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B.科学之大全C.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所有规律的科学 D.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出发点是( ) A.从思维出发 B.从实践出发C.从统一性出发 D.从物质出发3.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 A

25、.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D.哲学的基础是对自然科学的概括4.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 ) A.思维对存在的能动作用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问题 D.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5.人们常说“心想事成”,这一观点在哲学上是( )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C.能动反映论的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6.中国古代哲学家张载提出,“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这是( )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7.中

26、国古代哲学家陆象山主张,“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一观点是( )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8.“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是( )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 D.旧唯物主义观点9. .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 A .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B .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C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10.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

27、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11.20世纪西方的“上帝观”发生了变化,有人认为上帝存在能否得到证明不重要,“上帝”观念代表的是一种终极关切,它是一种人心内在的价值观念。这是( )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辩证的唯心主义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12.列宁提出的哲学的党性原则,是指一切哲学( ) A.都不能超越或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都不能超越进步阶级和保守阶级的对立C.都不能回避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D.作为意识形态都具有阶级性13.列宁指出唯心主义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 ) A.辩证法和认识论相分离 B主观

28、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相分离C.自然观和历史观相分离 D.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分离1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引起了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这在哲学对象上表现为( )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C.哲学研究世界的本质,科学研究世界的现象 D.哲学是整体,科学是部分15.休谟说“感觉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屏障”,这一观点是( )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不可知论的观点 D.经验论的观点16.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关键是( ) A.发现了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C.探讨了人与

29、自然的关系 D.提出了首要的基本的实践的观点17.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D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18 .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 A .运动 B .实践 C .精神生产 D .物质生产19.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 A.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 B.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又一个方面C.是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交织在一起的 D.仅仅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出现之后才有的现象20.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特

30、点是( )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阶级性2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 ) A.人类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B.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C.科学的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 D.绝对真理的真正体现22.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是因为它( ) A.并不以科学为基础 B.可以囊括一切科学C.给科学研究提供具体方法 D.只提供指导科学研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根本点是( ) A.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B.对意识能动性的不同回答C.对运动是否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的不同回答 D.对世界本原是一个还是两个的不同回答24.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

31、( ) A.它的革命性 B.它的能动性 C.它的科学性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25.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 A.心外无物 B.世界是意识的表象 C.物是感觉的复合 D.世界是绝对理念的产物26.“二元论”认为精神和物质同为世界的本原,但最终陷入( ) A.折衷主义 B.唯心主义 C.神秘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27.古希腊第一位哲学家的泰勒斯认为,水是世界的本原。这是( ) A.朴素唯心主义观 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原始唯物主义 D.朴素唯物论观点28.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最主要的区别是( ) A.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B.坚持了世界的可知性C.坚持世界是多

32、样性的统一 D.强调了意识的能动性29. 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 A.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B.神秘主义和虚无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D.宿命论和唯意志论30.列宁说:“当然,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这里所讲的“非常有限的范围”是指( ) A.物质是否能为意识所正确反映 B.物质和意识是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C.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和第二性 D.意识能否反作用于物质31 “劳动过程结束时的结果,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候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这一观点是( )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辩证

33、唯物主义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32.“人是目的,也是手段”,这一观点是( ) A.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C.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的观点 D.马克思主义的观点33唯物主义哲学的三种基本形态是( ) A.自然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B.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17世纪的英国唯物主义、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19世纪的德国唯物主义D.物理学的唯物主义、化学的唯物主义、生物学的唯物主义34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 ) A.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 B.形

34、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3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不可逆性 B.客观实在性 C.可知性 D.伸张性36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这是( )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37哲学上看,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 A.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38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 A.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 B.物质生产实践活动C.科学实验活动 D.处理人际关系的伦理活动3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运动和静止相统

35、一的观点C.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观点 D.唯物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40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岐在于是否承认( ) 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4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 A.原因和结果互相作用的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 D.对立统一规律42.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事物存在范围的扩大43.就矛盾的本质而言,它的基本属性是( ) A.绝对性和相对性 B.同一性和斗争性C.有限性和无限性 D.普遍性和特殊性44.在自然

36、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 ) A.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C.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D.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45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桃子等的关系属于( ) A.全体和部分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46.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47.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

37、。这体现了( )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统一48.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B.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C.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事物发展的两种基本趋向49.在我国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的命题。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 A.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间的联系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的联系D.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之间的联系50.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首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看到取得的成绩是主流,同时又不忽

38、视支流。这在哲学上坚持了( ) A.事物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的观点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观点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观点51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52.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53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事物的变化是否平稳

39、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D.事物的变化是否具有必然性54肯定和否定相互依存,离开了肯定就没有否定,离开了否定也没有肯定。这是一种( ) A.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 D.唯物辩证法的观点55.“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是一种( )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C.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D.折衷主义诡辩论的观点56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 A.否定之否定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 D.本质表现为现象的规律57有的哲学家说:在大风扬起的尘土旋涡里,没有任何一

40、粒尘土的分布是偶然的。这是一种( ) A.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58规律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 A.主观性和个别性 B.社会性和历史性C.稳定性和不变性 D.客观性和普遍性59.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是( ) A.社会规律具有自觉性,自然规律具有盲目性B.社会规律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实现的,自然规律是自发地起作用的D.社会规律是不稳定的,自然规律是稳定不变的60.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 A.学习书本知识 B.进行社会调查C.研究历史资料 D.参加社会实践61.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意识往往是不同的,这说明( ) A.意识是主观自生的 B.意识的内容是与生俱来的C.意识不受客观事物的制约 D.意识受人们主观状况的影响62.先设计工程图纸,然后按图纸设工,建成大楼。这一事实说明( ) A.意识在先,意识的产物在后 B.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C.意识对物质有决定作用 D.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6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 A .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 .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 .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D .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64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