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营销]特劳特观点.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989490 上传时间:2019-01-28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400.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管营销]特劳特观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经管营销]特劳特观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经管营销]特劳特观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经管营销]特劳特观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管营销]特劳特观点.doc(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品牌战略方法的演变 1)独特销售主张(USP)战略当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时候,企业是不需要品牌战略的,如何多快好省地生产是企业经营的核心。如20世纪初的福特汽车,由于采用了“流水线”作业,生产效率极大提高,成为美国工业领袖。但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新技术不停地被开发,产品供应越来越多,相当多企业的库存增加,市场出现供过于求。这时候,劳斯瑞夫斯提出了独特销售主张(USP)理论,这种品牌战略方法强调将产品本身独特的卖点(USP)传播出去,借助一个强有力的卖点,就可以最快最好地销售,并建立起自己有独特个性的品牌。如:50年代的M&Ms巧克力,是第一个包有糖衣的巧克力糖,于是它以“只融于口,不融于手”为独

2、特卖点,迅速成为领导品牌。2)品牌形象(BI)战略科技更新很快,竞争对手模仿的速度也就很快,从产品上找出差异来显得日益困难,或者找出来的差异根本不是消费者关心、需要的。渐渐的消费者被同质化的产品“教育”了,他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在乎产品的功能性。实际上到了1960年代时,美国的营销环境普遍处于这种状态,USP理论遇到了瓶颈。针对这种营销环境,大卫奥格威提出,当产品趋向同质化,消费者经验增加,人们开始不注重产品本身的差异,他们对品牌的理性选择减弱了,而是追求超出功能需要的感性价值,企业的战略,转移到差异化的品牌传播上来,期望通过广告宣传等手段,建立起良好的、有独特感性利益的品牌形象,以吸引消费者的购

3、买。这种建立品牌的方法,后来被人称为品牌形象战略。例如:二战前被定位为女士香烟的万宝路,通过品牌形象的打造,将过去广告中富态女子的形象,改成现在我们看到的牛仔形象,通过多年一致的推广,已让“牛仔世界”的形象深入人心,从而使万宝路成为全球头号香烟品牌。 3)品牌定位(Positioning)战略品牌形象大行其道的结果,是不可避免的形象近似和互相干扰,使消费者难以区分。同时,由于社会的发展,产品、媒介与信息爆增,使得消费者疲于应付,此时要通过广告去建立独特清晰的品牌形象,显得日益困难。美国在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品牌形象战略效果越来越不好。这时,杰克特劳特和阿尔里斯先生提出了定位理论,解决了这

4、一营销难题。定位理论指出消费者对过多的信息、品牌倾向于排斥,消费者在购买某类别或特性商品时,更多的优先选择该类别或特性商品的代表品牌,如购买可乐,选择可口可乐,购买创口贴时,选择邦迪,购买安全的汽车时,选择沃尔沃。此时,企业经营要由市场转向消费者心智,企业全力以赴的,是让品牌在消费者的心智中,占据某个类别或特性的定位,即成为该品类或特性的代表品牌,让消费者产生相关需求是成为其首选。如奔驰显示“声望”,宝马适合“驾驶”,富豪是“安全”的汽车,法拉利代表“速度”。 第三种品牌战略(定位)有什么新特点? 1)快速见效,拉动即时销售“定位”, 致力于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据一个独特而有价值的位置(如“防蛀的

5、牙膏”),成为消费者心目中某品类或特性产品的代表品牌,从而迅速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选择,当消费者产生相关需求时,就会想到并选购本品牌。如我们一想到防上火的饮料,就能迅速想到王老吉。2) 远期效果好,建立强势品牌在品牌定位战略的指引下,所有的营销组合找到了整合的焦点,企业彻底消除了任意性的营销投入,令资金不是漫然流失,而是转为一次次的有效投资,从而积聚推广费用,累积起品牌资产,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将成为该领域中的强势品牌,使企业终将在“品牌资产”上得以回报。3) 构筑竞争壁垒,有效防范竞争确立品牌定位战略,意味着企业经营转向竞争导向,不是去模仿竞争者,而是让自己成为不同的选择,以区别于竞争对手。随

6、着品牌定位的建立与加强,品牌将在消费者心智中代表着独特价值的产品,有不可替代的购买价值。最终,消费者将该品牌视为某类别或某特性产品的代表性品牌,从而在该领域形成强势。心理学家发现,心智认知一旦建立,就很难对其进行改变了。同样,消费者一旦对你的品牌进行定位之后,他就很难接受改变,无论竞争品牌花多大力气、多大投入也很难做到改变他的心智。所以,品牌定位战略,能有效构筑起竞争壁垒,抑制其他品牌的进入与发展。4) 节省推广费用亿万的金钱被浪费在漫无焦点的市场营销计划之上,品牌定位的确立,为品牌营销的方向,提供了明确的指南。在一致的营销方向下,营销组合能够达成互动改善,从而有效运用与节省资源。同时,品牌定

7、位战略方法,诞生于产品、媒介信息爆增的现代,其目的在于如何确保品牌信息能快速进入消费者心智。为此,它要求顺应消费者原有认知,不与其发生冲突,从而使信息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而且它只传播一个单纯清晰的定位概念,也易于集中推广力量,达到传播目的。定位”为什么有效? 全新的消费心智模式心理学家发现,在媒体泛滥、信息爆炸、产品种类庞大的信息时代,人们的心智启动了两项功能以保护自己。一是排斥信息,二是自动将信息简化归类。在这样一种心智模式下,消费者的“购买模式”已经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们把产品分成类别储存起来,同时每个类别又只记那么几个足够应付的品牌。有关品牌的新信息,只有符合这种分类才被接受,凡是与心智

8、中已有信息或概念相冲突的信息,一律排斥在外。这就是“选择性记忆”机制。特劳特从中发现了著名的“心智阶梯”原理为方便购买,消费者会在心智中形成一个优先选择的品牌序列产品阶梯,当产生相关需求时,依序优先选购。一般情况下,消费者总是优先选购阶梯上层的品牌。这时,可以认为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有某品类或特性的定位。所以,制定品牌定位战略的目的,是使品牌在某个心智阶梯上占据优势位置,然后去加强和巩固它,并以此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建立定位的方法有哪些? 1)抢先占位战略 指发现消费者心智中有一个富有价值的(阶梯)位置无人占据,就第一个全力去占据它。战略前提:消费者有新品类、新特性的需求或需要(如无绳机、防

9、蛀)。如步步高公司发现在电话机行业里面有一个空白点,没有一个品牌代表着无绳电话。于是它一马当先提出,“步步高无绳电话,方便千万家。”现在步步高已成为了无绳电话机的领导品牌,即当步步高成为无绳电话的代名词时,我们就可以说这个品牌占据了这块心智资源。早在1992年的时候,高露洁发现中国市场的众多牙膏品牌在做的是清新口气、洁白牙齿、消炎止痛等等,而对牙膏类别中最大的心智资源“防止蛀牙”却没有一个品牌全神贯注去抢占。高露洁根据美国牙膏市场的经验知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必然对防止蛀牙的关注会越来越强,于是迅速进入中国市场,开始了十多年来单一而集中的诉求:防止蛀牙。今天,我们一想到防蛀牙膏就能迅速

10、想到高露洁。2)关联强势品牌/产品战略 发现某个阶梯上的首要位置,已为强势品牌占据,就让品牌与阶梯中的该强势品牌/产品相关联,使消费者在首选强势品牌/产品的同时,紧接着联想到自己,作为补充选择。比如说七喜,它发现美国的消费者在消费饮料时,三罐中有两罐是可乐,于是它说自己是“非可乐”。当人们想喝饮料的时候,第一个马上会想到可乐,然后有一个说自己是“非可乐”的品牌跟可乐靠在一起,那就是七喜。“非可乐”的定位让七喜一举成为饮料业第三品牌。国内的金蝶软件曾经通过“北用友,南金蝶”的公关宣传,借用友之势迅速获得发展,也是采用这种方法。战略前提:消费者对某类产品的选择,心目中已有明显的首选。3)攻击强势品

11、牌/产品战略 如果消费者心智中的品类(定位)代表品牌有潜在弱点,新品牌可以由此突破,重新定义该代表品牌为不当的选择,自己取而代之。如泰诺林进入头痛药市场的时候,阿司匹林占据了头痛药市场的首要位置。于是泰诺林攻击阿斯匹林可以导致胃肠道毛细血管的微量出血,就从这一点攻入,把阿司匹林替换掉,成了领导品牌。战略前提:消费者对某类产品的选择,心目中已有明显的首选,而且非常关心新品牌提供的利益,并易于认可原首选品牌的弱点。建立定位的方法有哪些? 1)抢先占位战略 指发现消费者心智中有一个富有价值的(阶梯)位置无人占据,就第一个全力去占据它。战略前提:消费者有新品类、新特性的需求或需要(如无绳机、防蛀)。如

12、步步高公司发现在电话机行业里面有一个空白点,没有一个品牌代表着无绳电话。于是它一马当先提出,“步步高无绳电话,方便千万家。”现在步步高已成为了无绳电话机的领导品牌,即当步步高成为无绳电话的代名词时,我们就可以说这个品牌占据了这块心智资源。早在1992年的时候,高露洁发现中国市场的众多牙膏品牌在做的是清新口气、洁白牙齿、消炎止痛等等,而对牙膏类别中最大的心智资源“防止蛀牙”却没有一个品牌全神贯注去抢占。高露洁根据美国牙膏市场的经验知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必然对防止蛀牙的关注会越来越强,于是迅速进入中国市场,开始了十多年来单一而集中的诉求:防止蛀牙。今天,我们一想到防蛀牙膏就能迅速想到高露

13、洁。2)关联强势品牌/产品战略 发现某个阶梯上的首要位置,已为强势品牌占据,就让品牌与阶梯中的该强势品牌/产品相关联,使消费者在首选强势品牌/产品的同时,紧接着联想到自己,作为补充选择。比如说七喜,它发现美国的消费者在消费饮料时,三罐中有两罐是可乐,于是它说自己是“非可乐”。当人们想喝饮料的时候,第一个马上会想到可乐,然后有一个说自己是“非可乐”的品牌跟可乐靠在一起,那就是七喜。“非可乐”的定位让七喜一举成为饮料业第三品牌。国内的金蝶软件曾经通过“北用友,南金蝶”的公关宣传,借用友之势迅速获得发展,也是采用这种方法。战略前提:消费者对某类产品的选择,心目中已有明显的首选。3)攻击强势品牌/产品

14、战略 如果消费者心智中的品类(定位)代表品牌有潜在弱点,新品牌可以由此突破,重新定义该代表品牌为不当的选择,自己取而代之。如泰诺林进入头痛药市场的时候,阿司匹林占据了头痛药市场的首要位置。于是泰诺林攻击阿斯匹林可以导致胃肠道毛细血管的微量出血,就从这一点攻入,把阿司匹林替换掉,成了领导品牌。战略前提:消费者对某类产品的选择,心目中已有明显的首选,而且非常关心新品牌提供的利益,并易于认可原首选品牌的弱点。定位”战略下营销的展开 解决定位问题,能帮助企业解决营销组合问题。营销组合 (产品、价格、分销、促销)是定位战略战术运用的结果。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例:王老吉定位为“预防上火的饮料”后的营销展开

15、 红罐王老吉的定位是“预防上火的饮料”,围绕该定位企业的营销活动以此展开:产品:凉茶始祖,草本植物提取;价格:上市的价格比普通饮料高,支持其能“预防上火”健康的观点;分销:因为饮食是上火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辛辣”、“煎炸”饮食,所以王老吉首先加大力度开拓餐饮场所,重点选择在湘菜馆、川菜馆、火锅店、烧烤场等。广告: “怕上火,喝王老吉”。促销:向消费者派送“防上火宝典”;在炎夏举行“炎夏消暑王老吉,绿水青山任我行”刮刮卡活动,刮避暑胜地二日游。同于奥美的观点 广告到底是什么? 产品好不好,由消费者说了算;“广告是什么”,自然该由企业来回答。 那企业究竟是如何看待广告的呢? 回到1979年,国

16、内的广告刚刚开始恢复,厂家做广告的目的,是告知产品的存在。由于社会供给的缺乏,“广告一播,等着要货”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80年代,随着众多厂家的兴起,产品逐渐出现竞争,厂家广告的做法,也发生了改变光告知产品已经不行了,需要强调自己的品质、优点,以及厂家的实力。广告成了宣传商标与企业的好方法,用以增强人们对自己产品的识别和购买信心。 90年代前后,相当一部分的企业已成长到一定规模,并有了“知名”商标,这时企业对广告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于是标志设计、CI导入、良好的广告片制作成为热潮。企业期望通过“优美、上档次”的广告包装,来体现自己是一个正规的企业,有一个“大气”的品牌,以赢得消费者的喜爱与信赖。

17、 可以看到,广告一直是企业为吸引消费者购买、促进销售所采用的一种不断改进的宣传方法。在不同的阶段,这种方法的技巧与操作重点,在不断地改进与转化。 最大的变化,来自最近10年国外企业与广告公司带来的观念冲击。国外企业的广告,更多地不在于宣传产品与企业,而在于塑造起一个有独特价值的品牌,通过品牌的特点与个性来影响人们的购买。90年代初纷纷涌入大陆的国际4A广告公司,则鼓吹“品牌资产”与“整合传播”,为广告操作带来全新的观念、理论与方法。 作为国际广告业的意见领袖之一,奥美的观点最富代表性。奥美自50年代以来,一直倡导“品牌形象”理论,推崇“每一则广告都是建立品牌形象长期投资的一部分”。90年代,跟

18、随全球化的“品牌资产”热,奥美则提出“品牌管家”的操作体系,并进一步声称“我们工作不为客户,是为品牌”。接着,整合营销传播(IMC)观念风行,奥美随之提出更为完善的“360度品牌管家”概念,强调在“品牌与消费者的每一个接触点”上实行传播管理。 奥美们给企业的提示是:当今的广告,是通过建立“品牌”来带动销售的;企业需通过“品牌管理”来规范所有的宣传推广,以增进远期的“品牌资产”,从而建立品牌。 企业的新需求 既然国外的品牌可以做得那么大、那么好,而且大型的国际广告公司又说得很有道理,那中国的企业们,似乎也该开始好好地“塑造品牌”了。 从90年代中期以来,“品牌管理”的观念深深地吸引住了中国企业。

19、很多大中型企业,纷纷与国际4A广告公司合作,尝试着打造经典品牌。 企业已经不满足于设计、制作与促销为主的广告服务了,大家要将广告作为最重要的传播工具,科学、严谨、规范地去建立起“富有价值”、长盛不衰的品牌。 国际 4A做不到 然而优秀企业与国际4A的“强强合作”,却并没有结出太多的好成果。近几年常见的现象,倒是企业与广告公司的分分合合,或是企业对广告公司的“土洋兼用”,甚至干脆将国际4A置之高阁。 在中国的企业看来,“建立品牌”的提法很好,但国际4A们的服务却并不贴心。一来广告操作“好看”强过“中用”,不够切实;二来相互的了解又确有差异,沟通难以对接;三者,“品牌管理”的效果也并不明确,到头来

20、很难弄清品牌究竟形成了什么“价值”,积累了何种“资产”。 有些依赖型的企业,则将自己对广告的寄望,完全交付于国际4A公司操纵。最终的结果,常常是豪赌一场,元气大伤。 事实表明,国际4A广告公司的专业操作,有很多地方并不能很好地切合中国的营销实情,以至“先进”却不够“实用”。 品牌管理为何行不通? 为什么“品牌管理”的广告操作,可以协助众多的国外品牌变得更为强大,却不容易令中国品牌取得成效呢? 我们不妨举个例子看看。象海飞丝洗发水,它的品牌管理一直围绕着“去头屑”展开,各种广告宣传、公关活动,都强调海飞丝是去头屑的洗发水,这是品牌长期的战略。最终的结果是,“海飞丝”品牌很清晰地突显出了自己“去头

21、屑”的品牌个性与价值,买洗发水的人想到去头皮屑时,往往会更多地去考虑选择它!类似地,潘婷品牌管理的战略点是“营养头发”,润妍是“黑发”而国内层出不穷的洗发水产品,却难得一见有明确品牌战略的,品牌管理根本无本可依,宣传效果也自然收效甚微。 彩电市场的例子同样明显。松下(画王)的宣传,多年来一直强调自己“画质清晰”,而东芝(火箭炮)则专心宣扬“音响强劲”,都是品牌的长期战略使然。反观同样曾受国际4A“品牌管理”的TCL、康佳,它们与长虹、创维等国内彩电相比,除了知名度的强弱之外,人们很难知道它们有哪些独特的品牌价值。 由此看到,品牌管理可以容易地为成熟品牌(有确定的战略)锦上添花,但对战略未定的品

22、牌,则难以为力换种说法是 :品牌管理的前提,必须要制定品牌战略! 这就象美国五、六十年代的商业情形。那时的美国企业,经过二战后的高速增长,也逐步面临着更多的竞争,需要通过广告去塑造起与众不同的品牌,这促成了很多品牌战略的确定,随之才带来有效的品牌推广与管理。例如:万宝路作为滤咀香烟,最初与其他主要面向女性的滤咀烟差异并不大,是李奥贝纳广告公司于1954年协助它制定了“男性(滤咀烟)”的战略,再通过牛仔形象的广告推广与管理,才令它成为头号香烟品牌。同样,百事可乐也是在60年代确立了“年青一代选择”的战略,才掀起了最有效的广告推广运动,直逼可口可乐,延续至今日。七喜汽水,则于64年定位为“非可乐”

23、,从此一跃成为饮料业第三品牌,开始腾达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商业进程,那些国际型的4A公司,都逐渐地退化了品牌战略方面的服务操作。一方面,是它们服务的企业与品牌大都比较成熟,根本毋需战略方面的服务,使得它们50年代培植起来的制定品牌战略能力,逐步蜕化;另一方面,在较为成熟的商业社会,营销服务业分工细化,协助企业制定品牌战略的服务,已更多地归属于营销(战略)咨询行业,广告公司已主动地将之拒斥在外,并认为应由企业自己去组织解决。 但是作为广告公司的代表国际4A,面对今日的中国,品牌普遍缺乏清晰、确定的品牌战略,奥美等国际4A公司的“品牌管理”操作,显然需要完善。中国企业如果要建立长

24、远的品牌,避免那种“一年换一副面孔”的品牌推广,必须先着重品牌战略的制定,然后才是品牌管理。 定位真的是屁吗? 用广告行业中“说什么”与“怎么说”的比喻,可以很形象地说明“战略”与“管理”的关系。 广告业的操作,离不开两个范畴。一个是“说什么”,象百事(可乐)品牌说“年青人的”,高露洁(牙膏)品牌说“防蛀”,富豪(汽车)品牌说“安全”指的是品牌战略;一个是“怎么说”,象百事可乐为了说明自己是年青一代的选择,一直使用流行巨星为形象代言人的广告,举行各类音乐、体育活动,到青少年场所(如学校)公关与宣传指的是品牌(传播)管理。 很显然,一个品牌必须先解决“说什么”,才能进行“怎么说”。但由于国外的企

25、业,一般都有自己明确的品牌战略,它们对广告公司的要求往往在于“怎么说”,如何“说”得精彩。因此国际4A公司的运作,基本上都在强调“品牌管理”,着力于传播的差异度、震憾性、冲击力,在广告上崇尚“创意”。 今日国际广告界叫得最响的口号,是“创意!创意!创意!”著名的广告创意人乔治路易斯更放出“定位(战略)是屁”的言论,说“定位就象上厕所前要拉开拉链般必然平常”大家认为,做任何广告之前,自然是有战略的,要么是品牌早已成熟,要么是企业一早给出;广告公司全力去做的,应该是创意,杰出的创意! 现在的中国企业,已被“教育”成以“创意”来衡量广告公司的工作了。大家看重的,是作品是否有冲击力、独特、令人难忘,却

26、忘了去思想一下,这些东西到底是为了说什么?品牌战略何在?(“年青”的可乐?“防蛀”的牙膏?“安全”的汽车?)。 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早在1980年为定位一书撰写前言时,即申明了“定位”的意义它是存在于营销管理4P要素之前的环节,影响着所有的后续步骤(包括促销、传播、广告)。这提示着我们的企业,在检查广告公司的工作时,一定要先问问它所支持的“品牌战略”,并要求其广告运动(包括每一个作品)能有效地协助品牌建立起一个定位(如“去头屑”的洗发水)。 所以,在国际广告业一路“品牌管理”与“创意”的高歌声中,中国企业最务实的口号,应该是:定位!定位!定位! 国际4A广告公司的角色错位 鉴于国际先进的广告操

27、作,确实超越于中国现阶段的商业发展,4A公司的广告理论与中国企业现有的经验、认识颇有距离,为了与本土客户建立良好的沟通,奥美等公司非常乐于采用专业推广的方式,培训企业,以期在某些观念上取得共识就象有人戏言,是为企业“洗脑”。 培训的结果,是企业对4A公司的专业度高度认同,在合作过程中更多地依赖于广告公司的决断与操作。 然而从客观上来看,这并非好事。这是因为,国际4A公司的广告操作,源自于它们在西方市场的经验积累与理论总结,它可以很切合西方的营销实际,但却不一定适合现阶段的中国。本土企业过多地仰赖4A公司,通常会失去很多更切实的操作(如某些常规性的促销、区域性公关及机会性宣传等等),使庞大的推广

28、运动,落不到实处,浪费太多资源。 一种典型的现象是,本土企业与国际4A广告公司合作不甚成功,客户虽然对服务效果不满意,但仍然推崇4A公司的专业,检讨合作不佳的原因,更多的是反省企业自身的稚嫩或不够完善,而少去考虑是否4A公司应适应本土市场进行改进。 但是换一种角度看,如果因为客户稚嫩或不够专业,会造成广告公司服务效果不佳,因而广告操作中要不断地培训企业,那么由于国际化的广告操作与中国国情并不十分吻合,是不是也因此要去培训客户的竞争对手,培训整个行业、营销环境与中国消费者?! 回到根本,广告是服务性行业。真正的“专业”,是放弃一切成规流程,从客户的实际出发,根据现实的环境因地制宜,制定出实效的解

29、决方案。 “好将军和坏将军的区别在哪里?前一个依据实际来制订计划,而后一个却试图改变实际以适应计划”(巴顿将军语)。如果企业在检视广告方案时,发现新操作远离日常那些熟知有效的形式,那一定要度量它施行效果的肯定性,考虑推广效应如何去“落地”,以及防范新方案新操作由于执行不力造成的中途夭折。 奥美需要创新 再回过头来看看“广告是什么”它是以促销为目的,一种不断改进中的宣传方法。 在不同时期,由于营销环境的变化,广告会以不同的方法与技术来展开宣传,而这些方法与技术,可以归结成不同的理论。在营销传播史上,广告传播(创意策略)理论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 盛行于美国50年代的广告传播理论,是达彼思广告公

30、司提出的“独特销售主张(USP)”理论。它认为应该通过“说”一个产品的卖点,来区别于竞争产品,吸引消费者的购买。如Dove香皂,最初是通过诉求“含1/4润肤乳”,来促进销售的。 60年代风靡广告界的,则是奥美倡导的“品牌形象”理论。它提倡广告应该通过塑造起品牌形象,增加感性利益,从而吸引消费者购买。例如力士香皂,它可以通过展现上流明星们的广泛使用,为力士增加形象魅力,带动品牌的风行。 营销进入70年代,随着杰克特劳特与艾里斯“定位”学说的逐渐被认同,人们对品牌的本质认识更为深入,意识到广告应该有助于品牌建立一个定位,才能长久地影响消费者购买。如舒肤佳一直强调“杀菌香皂”的定位,强生在坚持“婴儿

31、香皂”的定位。有鉴于此,菲利普科特勒在他的开山之作营销管理一书中,特别强调了定位的战略地位:解决定位问题的好处在于,它能帮助公司解决营销组合问题营销组合(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是执行定位策略的战术细节的基本手段。(营销管理第9版) 在这三个阶段广告理论的演进中,风光无限的“奥美理论”在“定位时代”经受了考验。新的定位理论表明,人们购买品牌更多地是关心它的核心价值(如“杀菌”、“婴儿使用”),而其次才是考虑品牌形象带来的附加价值(如明星使用的高级感)。幸运的是,当时欧美的企业与营销(战略)咨询业都比较成熟,它们会为品牌确立好定位,界定品牌的核心价值,广告公司只要忠实地进行“品牌管理”,就可确保

32、广告的成效了;广告公司真正可以着力发挥更大贡献的,倒正好是通过品牌形象塑造,为品牌附加更多的感性利益。 事实上,奥美的广告操作改进,从“品牌形象”到“品牌管家”,再到“360度品牌管家”,其理论的核心增加品牌产品功能外的感性利益一直不曾改变。 奥美可以在国际广告业顺利地发展下来,是因为它的操作切合营销的发展需要但在中国,它碰到了意外!由于中国企业大多没有明确的品牌定位(战略),而品牌战略的制订在奥美的操作中只是一道象征性的流程,所谓“皮之不存,毛将附焉”。奥美倾向于为品牌塑造附加感性利益的做法,即使能将品牌变得很高雅、很亲切或很体贴,它始终解决不了品牌核心价值的问题;而消费者现在最需要的,显然

33、是“杀菌”、“去头屑”或“安全” 中国企业的要求,应该是国际4A公司们理论突破与操作创新的契机! 回到中国特色 中国企业,是本土市场的主人。这意味着国际4A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必须以中国客户为核心,体认企业所处的营销实情,实践发展出真正适合本土的理论与操作,才有可能真正切实地服务好中国企业,使自己在中国市场获至最终的成功。 现任奥美集团(中国)董事长宋轶铭先生,早在91年就倡导,进入大陆的同行应该必读毛泽东的实践论。其间蕴寓的精神,闪烁至今。让品牌广告直接见效广告自诞生伊始,就是商业中为了促销而进行的宣传活动,一直以来不曾改变过。不过它的具体做法,则随着不同的营销环境阶段,在不停地演变与改进。最

34、初的广告,围绕“产品”展开;接下来,推广“企业形象”成为热潮;时至今日,国际流行的广告操作,是通过建立“品牌”,来赢得消费者的偏爱,长远地带动销售。 这诚然是一种高级的做法。因为国外众多知名的企业,都在不遗余力地推广品牌,而广告业的领袖奥美等国际4A广告公司,也在向中国极力地推荐“品牌管理”的广告方法。于是很多“先进”的中国企业,纷纷扬起了“品牌广告”的大旗,并尝试着与国际广告公司合作,以期打造属于自己的经典品牌。 然而,做“品牌广告”没有错,但奥美等以服务国外成熟企业为主的4A公司,其广告操作更多地着力于品牌远期形象的塑造,对即时的促销作用考虑不够,以致广告短期的实效不彰,对大多处于初始发展

35、阶段的中国企业来说,并不适用。 着眼未来的品牌广告 首先来看看,奥美这类公司究竟是如何做广告的。 我们不妨假定有一个客户走进了奥美,和广告公司开始合作。奥美是肯定不会立即就提出广告方案的。它有一步重要的操作,就是要做比较多的市场调查与消费者研究,先确认你的品牌应该塑造成何种形象,然后再展开广告表现和推广方案。 奥美着重研究的,是消费者的需求、习惯、态度、想法,以及对其他同类品牌的看法、感受和联想;然后结合企业的要求,为品牌进行“品牌写真”用文字描述出客户的品牌,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样的个性,有着何种与众不同的意义和价值。这回答了品牌“是什么”的问题,是后续广告要去表现的核心

36、内容,是广告运作围绕展开的根本所在。(这种对品牌形象性的描述,也是其他4A公司专业操作流程的重点,只不过各自称谓不同罢了:精信叫“品牌性格”,达彼思是“品牌轮盘/精髓”,达美高说“品牌洞见”,不一而足。) 当企业首肯了“品牌写真”的工作,愿意自己的品牌成为“写真”里所描述的样子,奥美接下来就是展开创作方案,努力去展现出品牌这样的一种形象。常用的做法,是以一个“核心(表现)元素”来承载、表征品牌的形象,然后所有的广告依此展开表现,带给消费者一种独特、良好的感受与认知。常用的核心元素,是一句广告语,一个画面,一个符号,或者是一个手势。 例如1998年的洗发水市场,有一个奥妮品牌从宝洁、联合利华、花

37、王等洋货封锁中突围而出,引人注目。它的“皂角洗发浸膏”广告,就是围绕一个秀发延展成瀑布的画面展开的,表现优美、大气,给人极清新流畅的感觉。为了将“秀发瀑布”的形象深印于消费者的脑海之中,奥妮在所有广告中大肆表现这个画面,还花了1800万元请消费者观看黄果树瀑布,以求人们对之印象深刻。 对于此类以塑造感性形象为主的广告,中国企业多少是有些犹疑的,但检视广告公司的操作,却又严谨有度,不偏情理。一来,4A公司通过研究提出来的品牌描述(写真),确实是不错的,而“品牌广告”展现出来的品牌形象,似乎也挺合乎自己事先首肯的写真。二来,看到合作的4A公司对广告方案甚为自信,又想到万宝路也是靠“牛仔”画面成功,

38、飞利浦“让我们做得更好”声犹在耳,耐克一个表现肯定的“勾”风糜全球,哈雷摩托凭一个竖起中指的粗野手势知名远播国内企业对国际合作伙伴提出的广告方案,也就姑且听之了。 中国企业相信,虽然从自己的市场直觉判断,这种品牌广告未必能立即促动人们的购买,但这些先进的操作,应该能科学地塑造起品牌的良好形象,最终带来无穷的效益。 企业们似乎看到了品牌美妙的将来。 企业之痛 现实是,中国企业所期望的品牌蓝图,几乎从来就没有出现过。4A公司对远期品牌负责的做法,唯一发生作用的情形,是在竞争低级的初始市场。这时企业只要有足够的广告投放,加上广告制作相对精良、格调突出,就可以鹤立鸡群般地吸引到足够的注意,然后凭知名度

39、通吃市场。但这种广告的作用,也只是知名度带来的短期促销效果,至于品牌形象的建立则言之甚早。而且,此类初级的市场,已经愈来愈难见着了。 企业最容易见到的结果,是自己迫于短期的销售压力,不得不对形象广告作出调整,直至将既定的广告方案改得面目全非,不了了之。至于之前已进行过的品牌推广与广告投入,自然是一笔勾销。 由于奥美倡导的品牌广告,主要是为了体现“品牌写真”所描述的品牌感性形象,消费者很难从中体悟到什么清晰、具体的信息,即使大致地感受到了广告很别致、独特,也没有直观、鲜明的理由,促使大家行动购买。这样广告呈现出来的促销性不强,很容易就使企业(特别是销售人员)与关系者(如经销商)感觉不对,认为无效

40、,最终导致广告的撤换。 象保健品品牌御苁蓉,是1995年急骤冒起来的品牌。它开始做的是“回避只会滋长问题”、“骗自己等于害自己”等诉求处世观感、为人态度的形象性广告,结果在广告的轰炸下知名度迅速提高,但消费者于此却并无太多感觉,市场平淡如水。于是1997年,御苁蓉转向了“家庭幸福,健康维系”的形象广告,以“(中年人)你的健康是家庭的生命线”等作品,期望在新的感性层面与消费者获得沟通。但是广告随着市场转,未及一年,御苁蓉又改成了针对排尿问题的功能性诉求,广告表现则借助打手枪来比喻排尿,其格调、个性与初始完全不可同日而喻,形象塑造亦随之宣告夭折。 如若成效不彰的品牌广告未能及时终止,则另一种结局时

41、常可被见到企业资源耗尽最后一粒子弹,惨淡收兵。就象前述的奥妮企业,当时广告(主要电视、户外)投入达8000万元,销售走货才1亿多,企业终于承受不住,在品牌形象塑造远未产生效果之前,游戏宣告暂停。 事实上,无论国内国外企业,没有任何一个品牌,是在一两年内就塑造起完善的品牌形象。只考虑最终建立何种品牌形象去迎合消费者,却不拘泥于短期促销效果的广告,对实力雄厚的国际企业或成熟品牌来说,无疑是可行的,因为它们可以不在乎一年半载甚至十年八年的利润;但对于生存中求发展的中国企业而言,诚为不可。许多国际知名品牌进入中国,投入与回报周期大都以10年计, 如博世西门子公司在2001年10月向新闻界正式宣布,20

42、00年开始,西门子在中国的企业已全部盈利,而在此之前他们忍受了长达七年的亏损。这种能够长期预亏的局面,中国企业有几个承受得了! 中国企业普遍尚处于初始的积累阶段,失去今天的持续生长,未来的品牌建设只能是空中楼阁。大家过多地寄望那些形象广告能产生神奇效用,往往收获的只是经验和创痛。 实效的选择 与着眼未来的广告相反,在中国,短期能够奏效的广告倒是更有可行性。本土品牌需要的,是那种可以预知消费者看得明白,可以预知他们会产生何种看法与行动的广告。 这里,可以看一下近一两年显得颇为热闹的无绳电话机市场。在90年代中期以前,无绳电话一直是默默无闻的产品,只有极少数的人关心。但97年,步步高无绳电话突然大

43、肆出现于世人面前,以其出色的广告运动,迅速让国人关注起这种先进的产品来,步步高因此实实在在地在中国打响了一个品牌。 在步步高影响最广的电视广告中,它描述了一个蹲马桶的男子,因为要去接一个电话,匆忙中被松脱的裤子所拌倒,尴尬万分;但有了步步高无绳电话之后,他就可以将电话机随处携带了,即使在卫生间里,也能从容地接听。广告很明白地说出了无绳电话机“方便”的特点,让消费者容易地认识和接受了新产品,同时记住了“步步高”品牌。这使得众多的人们在购买电话机时,立即就可能会想到步步高无绳电话,并加以考虑选择这是直接见效的品牌广告。 同样,在2000年又有一个叫“美之声”的无绳电话陡然崛起,它亦采取了直接见效的

44、品牌广告推广,使自己一跃成为了市场的第二品牌。 美之声原来是TCL王牌的无绳电话,一直没有作过重大的推广,维持比较常规的销售。2000年,它开始重新命名全新推出。美之声品牌的推广,以事件活动为头阵,所有的广告主题都统一为“无绳电话不清晰,免费换成清晰型”,一夜之间在全国燃起了“清晰型无绳电话”的宣传。这种大张旗鼓宣扬“声音清晰”的广告运动,立即击中了无绳电话消费者最关心的“话质”问题,切中了他们通话要清晰、流畅的需求,因而起到了很好的实际促销作用。 接下来的影视广告,美之声则针对领导者步步高无绳电话的“方便”诉求,提出“无绳电话不清晰,方便又有什么用呢?”的诘问,去继续触动消费者,唤醒他们对“

45、清晰”的需求,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 也许正是由于美之声的品牌广告太见效了,它深深地刺痛了竞争者,还引起了相互间在广告上的小小摩擦。最终经过交涉,美之声换下了针对性较强的广告,推出了“再细微的声音也能清晰传递”的广告片,一样直击消费者,快速地建立销售。 这种直接见效的品牌广告,可以协助品牌更快、更多地走入市场,能更好地激起企业、经销商与消费者的热情,从而有利于良性地将品牌推广进行下去,一步步地加强消费者的认知,逐渐为品牌建立起独特而长期的定位真正建立起品牌。 广告要诀 国内企业往往承受不起长期的推广投入,不能带来即时销售和利润的广告,将严重地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而中国企业,在为建立品牌而广

46、告时,应该首要地考虑它的促销性。 同时,品牌广告是建立品牌的基础,企业自身的人员、业界(同行、供应商、经销商)、媒体、消费者,都将从中接收到品牌信息,从而认识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品牌。因此使品牌广告被企业上下及关系者所认同和接受,从而可以顺畅地推广下去,显得至关重要这对中国的本土品牌而言,意味着广告的即时促销性与远期品牌建设,不可分割。 所以中国企业在一个广告运动的启动之前,一定要衡量品牌广告是不是明白、直接地解决了消费者的疑难(如早期康泰克“早一粒晚一粒,消除感冒困扰”)?有没有旗帜鲜明地提供了一种全新、有益的选择(如步步高的“无绳电话”)?是不是明确切实地响应了消费者的需求(如美之声的“清

47、晰”)?只有这样的广告,才能突显出品牌的独特性与价值,又同时实效地促进销售。 21世纪经济报道2001.11.12第14版西门子合资7年开始盈利。在常规传播中建立品牌 恢复广告20多年来,中国企业在广告的做法上,经历了“宣传产品”、“塑造企业形象”、“建立品牌”等不同的操作,而广告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现在,企业不仅要掀起大规模的“品牌广告”运动,在促销推广、纪念活动、公关事件、市场回应上,也经常发起“常规传播”,作为各类活动的配合,以协助企业日常营销工作的进行。 不过近年来的迹象,是愈来愈多的本土企业,受到国外成熟品牌及国际4A公司的影响,更多地倚重于发动大规模、有计划的品牌广

48、告来推广品牌,而对那些时机性、区域性、专门性的常规传播,重视不足。 但是,如果我们能对现实作出考察,则很容易地发现,对中国大多数成长期的企业而言,自己平常所习熟的常规性传播操作,其实完全可以很好地利用,甚至在执行效果上胜出品牌广告。 新广告流行 从90年代初开始,中国企业逐渐接受新观念,系统地做“品牌广告”。在此之前,大家更多的是随机性的产品、企业宣传和促销广告。 首先令本土企业侧目的,是国外大品牌的广告运动,主题统一,表现精美,投放量大,给人以国际名牌的气势和风范。接下来,大家就很愿意与国际4A公司接触和合作,以图能寻得自己品牌的铸造之道。自此,为数不少的中国企业,逐步地接受到了4A公司的专业教育,并依此去改进自己的广告操作。 从4A公司中学到的重要道理之一,就是如奥美广告所说的 “每一则广告,都应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