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语文版八下七单元集体备课谢根桃.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992216 上传时间:2019-01-29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语文版八下七单元集体备课谢根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语文]语文版八下七单元集体备课谢根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语文]语文版八下七单元集体备课谢根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语文版八下七单元集体备课谢根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语文版八下七单元集体备课谢根桃.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五华山中学集体备课教案课题25.桃花源记主备谢根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2、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现象;3、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思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过程与方法1、在诵读的基础上,落实字词,疏通文章,熟知课文内容。2、通过讨论、辨证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理想社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重点1、指导学生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了解古今异义现2、使学生理解本文记叙的顺序、详略,体会本文优美、精炼的语言。3、使学生了解本文反映了怎样一种社会理想。难点了解本文反映了怎样一种社会理想。课时两

2、课时教具PPT教 学 过 程修改、补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学过“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吗?它是晋朝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现在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二、同学们互相交流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三、学生借助校本教材桃花源记“整体感知”,感知课文内容,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相互讨论,学习字词,教师指导、点拔。四、概括文章各段内容(学生归纳,教师总结)第一段:写渔人偶然发现桃花源的经过。第二、三段:写渔人进入访问桃花源的经过。第四段:写渔人再寻桃花源,终不可得。五、分析本文写作线索(以渔人行踪为

3、线索)六、分小组进行诵读比赛,部分同学能当堂背诵。七、布置作业校本教材基础训练部分。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象桃花源的美好画面。二、桃花源给大家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三个词概括。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美丽、神秘、幸福)三、分类感受(一)感受桃花源的美丽1、桃花源美在何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2、教师小结:桃花源美在环境幽雅,风景优美(二)感受桃花源的神秘1、桃花源神秘在何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桃林神秘: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形状奇特。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结局神秘:不复得路,探访未果。

4、(三)感受桃花源幸福1、桃花源的幸福表现在何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发垂髻:怡然自乐(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男女:往来种作(没有战乱,安居乐业)渔人(侧面烘托):杀鸡作食,皆出洒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2、学生小结:桃花源幸福在生活和平安定,丰衣足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四、桃花源中的生活是一种怎样社会理想?(反对战乱,追求和平、幸福、自由生活的社会理想) 五、文中哪一句话表现了桃花源中人的这种社会理想?(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六、文中哪一句话还表现了林中人不愿与世俗交往,受到干扰的心理?(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七、深入讨论1、桃花源这一人间乐园能找到吗?(不能,这是作者虚

5、构的)陶渊明为何要虚构?联系当时社会现实思考(反衬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生活理想)2、有人说陶渊明定作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逃避现实,你怎样评价?(自由辩论)八、总结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向往一种没有剥削与压迫的幸福美好生活,这是我们应学习的,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更应树立一种远大的理想将个人的利益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我们的民族。九、布置作业完成校本教材“课文阅读”部分。十、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五华山中学集体备课教案课题26.岳阳楼记主备谢根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

6、、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过程与方法1、熟读背诵全文并能翻译。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3、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赏析精彩语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重点1、疏通文意, 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 3、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难点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2、理解

7、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课时二课时教具PPT教 学 过 程修改、补充课文导读: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请,为新翻修的岳阳楼写的记文。作者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叙说了事情本末,描述了洞庭湖的大观胜概,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情境,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在记山记水的背后,寓含着作者在政治改革失败后,忧国忧民之心不改的痴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拼音:谪守 朝晖 夕阴 迁客骚人 霪雨 霏霏 薄暮冥冥潜形 岸芷汀兰 皓月 心旷神恰 宠辱偕志 浩浩汤汤 2、朗读全文,做到基本成诵。3、查字典,对照注释,试翻译课文。二、导入新课:1、作家简介。2

8、、背景资料。3、岳阳楼。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三、整体感知课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骄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提问:“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怎么停顿。讨论并归纳:学生甲: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9、学生已: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学生丙: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学生甲与丙的节奏停顿都没有错,没有读破句,只是粗细的区别。学生己的节奏停顿明显错误。“刻诗赋”而不是“刻唐贤”意义不清。“于其上”是介宾短语,不可拆开。节奏错误说明学生己对文意不够理解,应通过多读、多思,琅琅上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2、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3、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4、请学生翻译第3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5、请学生翻译第4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6、请学生翻译第5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四、积累文言现象:1、一词多义。和: 政通人和(和乐) 至若春和景明(和煦)通

10、: 政通人和(顺利) 北通巫峡(通向)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空: 浊浪排空(天空) 长烟一空(消散)一: 一碧万顷(一) 长烟一空(全)极: 南极潇湘(尽,直通) 感极而悲者矣(极点) 此乐何极(穷尽)以: 属予作文以记之(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或: 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候)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2、通假字。 百废具兴(“具”通“俱”,全,都。)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嘱托。)3、词类活用。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作动词,“做太守”。)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后”:形容

11、词作状语“在之后”。)4、古今异义。 气象万千(气象 古义:景象。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微斯人(微 古义:没有。今义:细小。)5、特殊句式。衔远山,吞长江(省略句)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状语后置)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状语后置)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定语后置)吾谁与归?(宾语前置) 6、流传至今的成语。气象万千 心旷神怡 政通人和五、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三。2、背诵课文。第二课时一、检查预习:1、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2、背诵全文。二、研讨课文:1、朗诵全文。2、背诵前要理解文章层次结构,这样有助于快速掌握文章内容,快速背诵。下面请同学们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全文共6段,分为

12、四部分。第一部分(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第二部分(24段):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 (全文的主体)可分为两层。第一层(2段):写洞庭湖的景色并提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第二层(34段):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第三部分(5段):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第四部分(6段):点明作“记”的时间。(这是全文的核心。)3、提问: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讨论并归纳: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

13、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4、提问: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讨论并归纳: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同“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5、提问: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讨论并归纳:(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14、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6、提问: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讨论并归纳: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7、朗读第3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8、朗读第4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9、提问: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恰,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

15、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10、提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讨论并归纳:内涵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1、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讨论并归纳: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12、提问:“进”指什么?“退”指什么?讨论并归纳:“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借代)13、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讨论并归纳: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现箴之意。14、提问:怎样理解

1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讨论并归纳: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乐民之 乐者,民亦乐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任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15、提问: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讨论并归纳: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后才点出警句。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则忧其君调明“古六人之 心”的内涵,

17、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何时而乐”,使文章又推进一层。设问后而警句出现,给人印象极深。三、写作特色: 1、繁简得宜,层层蓄势。2、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3、骈散结合,词语富有生命力。教学反思五华山中学集体备课教案课题27.醉翁亭记主备谢根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也”、“于”、“之”、“而”等虚词的用法。 2.理解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 3.认识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过程与方法1品味文美、情美,背读课文。2理解融情入景、卒章显志的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8、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醉与乐之关系,理解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重点1.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也”、“于”、“之”、“而”等虚词的用法。2.背诵全文难点认识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课时三课时教具PPT教 学 过 程修改、补充第一课时了解作家作品,诵读课文,疏理文意(1、2段),一 导入:二 作者简介:欧阳修: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字永叔,号醉翁,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提倡“文从字顺,务去陈言”。 又号“六一居士”: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一老翁三 解决生字词:请给下列

19、词注音壑 潺潺 晦 肴 蔌 觥筹 伛偻 四初读课文:五疏通文章:(一)一二组朗读第一段:1、 学生提出翻译中遇到的疑问,集体解决。重点字词:环 壑 名 蔚然 翼然 临 自谓 意 重点句: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赏析内容:亭周边的环境: 环滁皆山琅琊山有亭翼然 远 近 面 点亭名的由来:作亭者名之者命名之意 (山水之乐)3、堂上背诵:(二)三四组朗读第二段: 1、 学生提出翻译中遇到的疑问,集体解决。重点字词:幽 晦 若夫 芳 暝 秀重点句子: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2、赏析内容:第二段是如何写景的?写了什么景?朝暮之景四时

20、之景野芳发而幽香(春) 乐亦无穷 佳木秀而繁阴(夏) 风霜高洁 (秋) 水落而石出者(冬)3、堂上背诵。六布置作业:背诵1、2段;做阅读感情本课基础识记和整体感悟部分。第二课时理解文章3-4段内容,堂上背诵。一 检查1、2段背诵情况:二 学习第三段:1、 学生朗读:2、 疏理文章:重点词语:负 于 伛偻 渔 肴 蔌 酣 丝 觥筹 颓然重点句子;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苍然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3、赏析:第三段写游宴,共写了多少幅画面?请给这几个画面起一个小标题。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游山之乐)三 学习第四段:1、 学生齐读第四段:2、 疏理文意:重点词语:已而 阴翳

21、去 乐 谓重点句子: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醉 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3、赏析:(1)出现了7个“乐”字,其实写了多少中乐? 禽鸟之乐 众人之乐 太守之乐(2)为什么要写禽鸟和宾客之乐?有一句话表现了作者复杂感情,是哪句?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既知禽鸟之乐,又乐众人之乐;既能同醉,又能自醒。主旨:醉能同其乐四 理解主旨:贯穿全文始终的感情,体现在哪一个字上?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22、4、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5、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 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乐”:山水乐、游人乐、禽鸟乐、太守乐五作业:背诵三四段,巩固一二段背诵。第三课时理清文章思路,概括中心,探究写作特色一、理清全文思路:醉乐与民同乐二、 探究:1、小组讨论欧阳修“醉能同其乐 ”的感受。太守之乐不仅在于自然景色之美,更重要的还在于与民同乐的这一文章主旨,表达了他的政治理想;同时也曲折地反映了他由于政治上失意,仕途坎坷,怀才不遇,政治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可倾诉而又难以排遣的郁闷。2、主题本文描写了醉翁亭的秀美风光,勾勒了一幅太

23、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3、写作特点: A、.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 B、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C、文中骈散相间,节奏富于变化.4、成语源于古文,本文有几个成语,请找出来。 醉翁之意不在酒 水落石出 觥筹交错三、背诵全文:四、小结,堂上练习,布置作业:背诵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反思五华山中学集体备课教案课题28.湖心亭看雪主备谢根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3体会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4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1诵读课文疏通文意,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2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2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但又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情绪,应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重点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和闲情雅趣。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课时一课时教具PPT教 学 过 程修改、补充一、 导入新课同学们,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自古以来就有无数文人墨客为它留下了不少传世佳作。关于西湖的诗句,同学们能背出哪些?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只有孤寂落寞,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随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欣赏雪景并体会作者情感。二、 作者

25、及背景简介作者简介: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代表作: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三、 朗读课文,疏通文句1教师范读或播放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及停顿。注音:崇祯 (chng zhn) 更(gng)定 毳(cu)衣 雾凇(sng) 沆(hng)砀(dng) 毡(zhn) 更(gng)有此人 喃喃(nn) 2学生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粗知文意。(1)学生自读课文

26、,疏通文句。(2)教师提示下列词语,学生试译,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是日更定:是,这。 更,古代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小时。从晚上八算起。定,开始.余挐一小舟:撑,划。拥毳衣炉火:毳,鸟兽的细毛。毳衣,毛皮衣。雾凇沆砀: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冰花一片弥漫。上下一白:全白。(比较这里的“一”和“湖心亭一点”的“一”的区别。)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痕:指斑迹,迹印。一芥(ji):一棵小草。芥:小草,形容船小。焉得更有此人:焉得:哪能。更,还。客此:在此地客居。客,客居,作动词用。及下船:等到。(3)试译下列文句,突破难点A、大雪三日,

27、湖中人鸟声俱绝。B、拥毳衣炉火C、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D、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有两三粒而已。E、余强饮三大白而别。F、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4)学生齐读课文,加深理解。(5)请同学试译课文,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可举手提问或同学讨论;如无太多疑问,则请同学试译段落(可直译,可意译),其他同学评价。(屏幕显示课文的译文,供学生参考。)四、 整体感知文意1、本文写谁做什么?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能根据课文大意来评价一下吗?(张岱,半夜到湖心亭看雪。他是个“痴人”。)2、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是个“痴人”?(学生讨论并明确课文所写“痴人”的“痴行,痴景,痴情

28、”。)痴行:大雪独行痴景(奇景)(白描): 上下一白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痴情(雅趣):知己之乐 醉情自然3、“痴”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内心世界?(“痴人”就是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五、 合作探究:1、说说本文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有什么特色?(本文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简练自然,不事雕琢。)2、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体会本文所用的白描手法。补: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黑线在白底上勾勒物像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文中的

29、白描能够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颇有韵味。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数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3、白描的例子: (抽象、概括)A、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B、 “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的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 唐韬琐忆中的鲁迅先生 4、渲染的例子: (形象,具体)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

30、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风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六、 比较阅读: 江 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1、赏析湖心亭看雪和江雪写作手法上的不同?(在描写手法上,湖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2、二文表达感情上的不同?(在表达的情感上,湖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七、 结束课文:红楼梦中有诗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却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作者用“痴笔”叙“痴事”,绘“痴景”,抒“痴情

31、”,融叙述、描写、抒情于一炉,借以表达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与众不同的闲情雅趣。八、 布置作业:1、背诵和默写课文。2、利用白描手法写人或物片段。3、收集有关“西湖”“冬雪”的诗歌。(附有关诗词)教学反思五华山中学集体备课教案课题29.诗词五首主备谢根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一)了解古典诗词的不同体裁,积累有关古典诗词的文学常识。(二)学习古典诗词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品味诗词的意境。(三)诵读诗词,体悟作者的情怀和诗词中所蕴涵的哲理。过程与方法1、在诵读的基础上,落实字词,疏通文章,熟知课文内容。2、通过讨论、辨证地看待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古诗中告诉我们的惜时

32、的道理,激发努力学习做事的情感。重点体会诗句的感情,有感情地读诗。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时3课时教具PPT教 学 过 程修改、补充第一课时一、引入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二、研习诗歌归园田居1朗读归园田居,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陶渊明(约365年427年),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名陶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

33、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有“田园诗人”“平淡之宗”之称。 3师生共同读品诗句。首联: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交代了劳作的地点:南山;劳作的成果:草盛豆苗稀;把“盛”与“稀”形成对比,写出了作者不善劳作的特点,同时也写出了劳作的艰辛。颔联:晨兴理荒秽,带月荷(h)锄归。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交代了劳作的时间:一整天;写出了劳作的艰辛,带月荷锄归”写出了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相伴。月下,诗人扛着锄头,穿

34、行在齐腰深的草丛中,的一幅美丽的“月下归耕图”暗示了这种艰辛在作者眼里是快乐的。颈联: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阳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写出了劳作的艰辛,为后文写“衣沾不足惜”做铺垫。尾联: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点明主旨:写出了劳作的艰辛,但这种艰辛在作者看来是快乐的,因为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同流合污的意愿没有被违背。4主旨。诗歌描写了诗人重归田园时的新鲜感受和由衷喜悦 。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黑暗社会污浊的批判,反映了作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5齐读这首诗。 第二课

35、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朗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3写作背景。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4师生共同读品诗句。a) 望洞庭湖八月洞庭湖水盛涨与岸齐平,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天空。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b) 赠张丞相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

36、慕别人得鱼成功。 诗歌的首联和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明确:诗的前两联写诗人登上岳阳城楼所看到的波澜壮阔的洞庭湖。这里“虚”和“太清”都是指天空。诗人不说天空倒映在湖中,而说湖水涵容天空;不说水天一色,而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突出了洞庭湖的宏大气象给诗人留下的深刻印象。云梦泽是古代的大泽,地跨长江南北,后淤积为陆地。如果说“气蒸云梦泽”还只是视觉感受,那“波撼岳阳城”就既是听觉感受,也是触觉感受了。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博大的气势,写得雄浑壮阔,极富艺术感染力。 诗歌的颈联和尾联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明确:后两联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的愿望。揣摩诗句的深层含义。诗人

37、面对波澜壮阔的洞庭湖,生发出“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的感慨,借双关(“济”,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直挂云帆济沧海”)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在天下太平盛世出仕为官,为民谋利,深感惭愧的苦衷。求官而不得,只好“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了。这里用淮南子中的典故,巧为设喻。“垂钓者”,我们可以理解为居官位者,甚至可以理解为指张九龄。诗人希望张九龄引荐自己出仕,自己从此不再做“坐观”者,而也变为执竿垂钓的人。5主旨。诗人借洞庭湖有感,婉转地向张九龄表明了自己愿为国效力的心愿。前四句描绘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后四句抒写诗人渴望得到对方援引的心情。6齐读这首诗。 终南别业1朗读终南

38、别业,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受禅宗影响很大。苏轼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著名代表。3师生共同读品诗句。“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 叙述诗人中年以后即厌尘俗,而信奉佛教。“晚”是晚年;“南山陲”指辋wng川别墅所在地。此处原为宋之问别墅,王维得到这个地方后

39、,完全被那里秀丽、寂静的田园山水陶醉了。“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兴致来了,独自一人前往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种快意的事只能自得其乐。 上一句“独往”,写出诗人的勃勃兴致;下一句“自知”,又写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随意而行,心情悠闲。这二句诗是诗中有画,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 “偶然值林叟(su),谈笑无还期”偶然间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自由交谈说笑毫无拘束,忘了回去的时间。 突出了“偶然”二字 ,写出了诗人那种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4主旨。终南别业表达了作者隐居终南山

40、之闲适怡乐、随遇而安的思想感情。5齐读这首诗。 第三课时渔家傲1朗读渔家傲,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李清照 (1084.2.5.1155.4.10.)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婉约词宗。3师生共同读品诗句。a) 诗文翻译海天相接,翻涌着如云波涛,弥漫着茫茫晨雾,天上群星闪烁银河流转,海里千船摇荡扬帆飞舞。我的梦魂帆仿佛飘进天帝住所。听见他亲切的话语,问我究竟想去何处?我说前方有那漫漫的长路,可叹已黄昏日暮,我空有惊人诗句。九万里长途,大鹏正迎风冲举。风啊,你不要停住,把我这小船吹到那仙人之府。b) 诗歌赏析词牌名渔家傲,标题记梦分析渔家傲上阕:渔家傲首二句写天

41、、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以下三句写词人在梦中飞上了天空,见到天帝,天帝询问自己的去向。 渔家傲上阕一开篇,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 分析渔家傲下阕下阕词人借回答天帝的问话,抒发胸臆,感叹自己空有卓越的才华,虽辛苦求索,终因遭逢不幸,未能找到光明的出路。4主旨。本词将真实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使梦幻和真实,历史和现实融为一体,构成了气度恢弘,格调雄奇的意境。5齐读这首诗。 长相思1朗读长相思,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他是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进士,为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

42、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但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在内心深处厌倦官场庸俗和侍从生活,无心功名利禄。3师生共同读品诗句。a) 诗文翻译。我扈驾【扈驾】随侍帝王的车驾赴辽东巡视,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夜已深,帐篷外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作者思乡心切,孤单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恼之意: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的声音呢?(“故园无此声”看似无理实则有理,故园岂无风雪?但同样的寒霄风雪之声,在家中听与在异乡听,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b) 诗文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上片写长途跋涉的情景。“一程”“一程”的叠用,写出了身离家乡之远,也写出了长途跋山涉水之苦。“身”与“心”相对,“身向榆关”,心在关内,心系故园。“夜深千帐灯”,可见军帐之多,队伍庞大,深夜羁旅于野外,思乡之意更浓。下片“风一更,雪一更”,气候变化渲染了孤寂的氛围,打断了思乡之梦,懊丧之余更怀念宁静祥和的故园。4主旨。长相思描写羁旅荒凉的塞外,抒发了作者浓郁的思乡之情,写尽了词人的孤寂和伤感,含蓄地透露了词人厌恶扈从生活的情绪。5齐读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