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学习.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39998 上传时间:2019-02-07 格式:DOC 页数:83 大小:4.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f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学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f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学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f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学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亲,该文档总共8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f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学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f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学习.doc(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简称平法)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钢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完整的结构施工图的方法。一、 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方法及步骤结构施工图包括结构设计总说明、结构平面图和构件详图。1. 基础施工图的识读步骤1) 看图名、比例。图名常用11断面、22断面或用基础代号表示。读图时先用基础详图的名字(11或22等)去对应基础平面的位置,了解这是哪一道基础上的断面;2) 看基础断面图中轴线及其编号。如果该基础断面适用于多道基础的断面,则轴线的圆圈内可不予编号;3) 看基础断面各部分详细尺寸和室内外

2、底面、基础底面的标高。如基础厚度、大放脚的尺寸、基础的底宽尺寸以及它们与轴线的相对位置尺寸。从基础底面标高可了解基础的埋置深度;4) 看基础断面图中基础梁的高、宽或标高及配筋;5) 看施工说明等。了解对基础的施工要求。2. 柱平法施工图的识读步骤1) 查看图名、比例;2) 校核轴线编号及其间距尺寸,要求必须与建筑平面图、基础平面图保持一致;3) 与建筑图配合,明确各柱的编号、数量及位置;4) 阅读结构设计总说明或有关说明,明确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5) 根据各柱的编号,查阅图中截面标注或柱表,明确柱的标高、截面尺寸和配筋情况。再根据抗震等级、设计要求和标准构造详图,确定纵向钢筋和箍筋的构造要求

3、(如纵向钢筋连接的方式、位置和搭接长度、弯折要求、柱头锚固要求、箍筋加密区的范围)。3.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的识读步骤 1) 查看图名、比例;2) 首先校核轴线编号及其间距尺寸,要求必须与建筑图、基础平面图保持一致;3) 与建筑图配合,明确各段剪力墙的暗柱和端柱的编号、数量及位置、墙身的编号 和长度、洞口的定位尺寸;4) 阅读结构设计总说明或有关说明,明确剪力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5) 所有洞口的上方必须设置连梁,如剪力墙洞口编号,连梁的编号应与剪力墙洞口编号相对应。根据连梁的编号,査阅剪力墙梁表或图中标注,明确连梁的截面尺寸、标高和配筋情况。再根据抗震等级、设计要求和标准构造详图,确定纵向钢筋

4、和箍筋的构造要求(如纵向钢筋伸入墙内的锚固长度、箍筋的位置要求等);6) 根据各段剪力墙端柱、暗柱和小墙肢的编号,查阅剪力墙柱表或图中截面标注 等,明确暗柱、端柱和小墙肢的截面尺寸、标高和配筋情况。再根据抗震等级、设计要求和标注构造详图,确定纵向钢筋和箍筋的构造要求(如箍筋加密区的范围、纵向钢筋连接 的方式、位置和搭接长度、弯折要求、柱头锚固要求);7) 根据各段剪力墙身的编号,查阅剪力墙身表或图中标注,明确剪力墙身的厚度、 标高和配筋情况。再根据抗震等级、设计要求和标准构造详图,确定水平分布筋、竖向分布筋和拉筋的构造要求(如水平钢筋的锚固和搭接长度、弯折要求;竖向钢筋连接的方式、位置和搭接长

5、度、弯折和锚固要求);8)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不同楼层的剪力墙混凝土强度等级由下向上会有变化,同一楼层柱、墙和梁、板的混凝土可能也有所不同,应格外注意。4. 梁平法施工图的识读步骤1) 查看图名、比例。2) 首先校核轴线编号及其间距尺寸,要求必须与建筑图、剪力墙施工图、柱施工图保持一致;3) 与建筑配合,明确梁的编号、数量和布置。4) 阅读结构设计总说明或有关说明,明确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及其他要求。 5) 根据梁的编号,查阅图中标注或截面标注,明确梁的截面尺寸、配筋和标高。再 根据抗震等级、设计要求和标准构造详图确定纵向钢筋、箍筋和吊筋的构造要求(如纵向钢筋的锚固长度、切断位置、弯折要求和连接

6、方式、搭接长度等;箍筋加密区的范围;附加箍筋、吊筋的构造)。5. 板平法施工图的识读步骤1) 查看图名、比例。2) 首先校核轴线编号及其间距尺寸,要求必须与建筑图、剪力墙施工图、柱施工图、梁施工图保持一致;3) 与建筑配合,明确板块编号、数量和布置。4) 阅读结构设计总说明或有关说明,明确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及其他要求。 5) 根据板的编号,查阅图中标注,明确板厚、贯通纵筋、板面标高不同时的标高高差、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和纯悬挑板上部受力钢筋,再根据抗震等级、设计要求和标准构造详图确定纵向钢筋、分布筋构造及末端弯钩。二、 钢筋工程量计算的构件汇总钢筋工程量计算按构件类型分为基础类构件、柱类构件、

7、墙类构件、梁类构件、板类构件、二次结构类构件、其他零星类构件等。汇总如图1-4-1图1-4-7所示。以下是一位钢筋翻样人员总结的易遗漏项目的汇总(完成在后面打钩)序号完成或本工程没有的项目打“”容易遗忘的工程内容1后浇带(包括基础底板、楼层板、墙板、梁)2基础底板集水坑以及排水沟3大底板兜筋或底板封边构造钢筋4板上马凳筋5洞口加筋(板、墙、梁上)6剪力墙板顶加强筋和加强暗梁(包括地下及地上的内外墙)7楼层板面筋非拉通处设计注明的温度钢筋8雨篷、凸窗、阳台及上面栏板等节点9板阳角及阴角加筋10有墙无梁隔墙下加强筋11节点、大样图(窗台、线脚及天沟等)12楼梯及上面的节点大样13水箱、水池及上面的

8、节点大样14非砖混结构墙长超5m及墙高超4m设计加设的构造柱、圈梁15砖墙与柱、剪力墙拉结筋16门窗过梁17门框、门垛18底面、屋面钢筋网19预埋钢筋20门厅、屋面上的装饰构架屮的梁柱及节点21地下室人防节点三、 基本识图1. 基础的平法施工的基本知识1.1. 主要介绍现浇混凝土的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的有关规定。1.2. 独立基础:独立基础平法施工图有平面注写与截面注写两种表达方式。1.2.1. 独立基础的平面注写方式1.2.1.1. 独立基础独立基础的平面注写方式分为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两种;1.2.1.2. 普通独立基础和杯口独立基础的集中标注是在基础平面图上集中引注:基础

9、编号、截面属相尺寸、配筋三项必注内容,以及基础底面标高和必要的文字注解。a) 注写独立基础的编号,见下表:类型基础底板截面形状代号序号普通独立基础阶形DJJ坡形DJP杯口独立基础阶形BJJ坡形BJP其中阶形截面下加标“J”,如DJJ、BJJ;坡形截面下加标“P”,如DJP、BJP。b) 注写独立基础的竖向尺寸普通独立基础:当基础为阶形截面基础时,注写为h1/h2/,如图1-1,注写为h1/h2/h3。当基础为坡形截面基础时,注写为h1/h2,如图1-2。 图1-1 图1-2 杯口独立基础:当基础为阶形截面基础时,注写为a0/a1,h1/h2/,其中如图1-3,注写为a0/a1, h1/h2/h

10、3。当基础为坡形截面基础时,注写为a0/a1,h1/h2/h3,如图1-4。其中a0表示杯口深度,为柱插入杯口的尺寸加50mm。 图1-3 图1-4c) 注写独立基础配筋1) 独立基础底部双向配筋注写规则如下:以B代表各种独立基础底板的底部配筋;X向配筋以X打头,Y向配筋以Y打头注写;当两向配筋相同时,则以X&Y打头注写。如图1-5,表示基础底部配置HRB400级钢筋,X向直径为16mm,分布间距150mm;Y向直径为16mm,分布间距为200mm。图1-52) 以Sn打头引注杯口独立基础顶部焊接钢筋网的各边钢筋。如图1-6,表示杯口顶部每边配置2根HRB400级直径为14mm的焊接钢筋网。如

11、图1-7,表示杯口每边和双杯口中间杯壁的顶部均配置2根HRB400级直径为16mm的焊接钢筋网。 图1-6 图1-7说明 当双杯口独立基础中间杯壁厚度小于400mm时,在中间杯壁中配置构造钢筋,见相应标准构造详图,设计不注。3) 高杯口独立基础的杯壁外侧和短柱配筋注写规定:以O代表杯壁外侧和短柱配筋;先注写杯壁外侧和短柱纵筋,再注写箍筋。注写为:角筋/长边中部筋/短边中部筋,箍筋(两种间距);当杯壁水平截面为正方形时,注写为:角筋/x边中部筋/y边中部筋,箍筋(两种间距,杯口方位内箍筋间距/短柱范围内箍筋间距)对于双高杯口独立基础的杯壁外侧配筋,标注形式与单高杯口相同,区别在于杯壁外侧配筋为同

12、时环住两个杯口的外壁配筋。如图1-8, 表示杯口独立基础的杯壁外侧和短柱配置HRB400级竖向钢筋和HPB300级箍筋,其竖向钢筋为4根直径为20mm的角筋,直径16mm间距220的长边中部筋和直径16mm间距200的短边中部筋;其箍筋直径为10mm,杯口范围间距150mm,短柱范围间距300mm。 图1-8 图1-9 4) 普通独立深基础的短柱竖向尺寸及钢筋注写规定:当独立基础埋深较大,设置短柱时,短柱配筋应注写在独立基础中。以DZ代表普通独立深基础短柱;先注写短柱纵筋,再注写箍筋,最后注写短柱标高范围。注写为:角筋/长边中部筋/短边中部筋,箍筋,短柱标高范围;当杯壁水平截面为正方形时,注写

13、为:角筋/x边中部筋/y边中部筋,箍筋,短柱标高范围。如图1-9,表示独立基础的短柱设置在-2.500-0.050高度范围内,配置HRB400级竖向钢筋和HPB300级箍筋。其竖向钢筋为4根直径为20mm的角筋,5根直径为18mm的x边中部筋,5根直径为18mm的y边中部筋;其箍筋直径为10mm,间距100mm。d) 注写基础底面标高(选注)当独立基础的底面标高与基础底面基准标高不同时,应将独立基础底面标高直接注写在“()”内e) 必要的文字注解(选注)当独立基础的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宜增加必要的文字注解。如,基础底板配筋长度是否要求采用减短方式等等,可在该项内注明。1.2.1.3. 独立基础的

14、原位标注独立基础的原位标注,是在基础平面布置图上标注独立基础的平面尺寸。对相同编号的基础,可选择一个进行原位标注,其他相同编号者仅注编号。原位标准的具体内容规定如下:a) 普通独立基础原位标注x、y、xc、yc(或圆柱直径dc),xi、yi,i=1、2、3。其中x、y为普通独立基础的两向边长,xc、yc为柱截面尺寸,xi、yi为阶宽或坡形平面尺寸(当设置短柱时,还应标注短柱的截面尺寸)。如图1-10,表示的是非对称阶形截面普通独立基础;如图1-11,表示的是设置短柱的对称阶形截面普通独立基础。 图1-10 图1-11b) 杯口独立基础原位标注为x、y、xu、yu、ti、xi、yi,i=1,2,

15、3。其中,x、y为杯口独立基础两向边长,xu、yu为杯口上口尺寸,ti为杯壁厚度,xi、yi为阶宽或坡形截面尺寸。杯口上口尺寸xu、yu按柱截面边长两侧双向各加75mm;杯口下口尺寸按标准构造详图(为插入杯口的相应柱截面边长尺寸,每边各加50mm),设计不注。1.2.1.4. 采用平面注写方式的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综合设计表达如图1-12,表示带短柱的普通独立基础的平面注写方式;如图1-13,表示杯口独立基础的平面注写方式 图1-12 图1-13 1.2.1.5. 多柱独立基础的平面表示多柱独立基础的编号、几何尺寸和配筋的标注方法与单柱独立基础相同。当为双柱独立基础且柱距较大时,需在两柱间配置基

16、础顶部钢筋或设置基础梁;当为四柱独立基础时,通常可设置两道平行的基础梁,需要时可在两道基础梁之间配置基础顶部钢筋。多柱独立基础顶部配筋和基础梁的注写方法规定如下:a) 注写双柱独立基础底板顶部配筋双柱独立基础底板的顶部配筋,通常对称分布在双柱中心两侧,注写为:双柱间纵向受力钢筋/分布钢筋。当纵向受力钢筋在基础底板顶非满布时,应注明其总根数。b) 注写双柱独立基础的基础梁配筋当双柱独立基础为基础底板与基础梁相结合时,注写基础梁的编号、几何尺寸和配筋。如JL(1)表示该基础梁为1跨,两端无外伸;如JL(1A)表示该基础梁为1跨,一端有外伸;如JL(1B)表示该基础梁为1跨,两端均有外伸。基础梁的宽

17、度宜比柱截面宽不小于100mm(每边不小于50mm)。基础梁的注写规定与条形基础的基础梁注写规定相同,请见的相关内容。c) 注写双柱独立基础的底板配筋双柱独立基础的底板配筋可按条形基础底板的注写规定,也可按独立基础底板的注写规定。d) 注写配置两道基础梁的四柱独立基础底板顶部配筋当四柱独立基础已设置两道平行的基础梁时,根据内力需要可在双梁之间及梁的长度范围内配置基础顶部钢筋,注写为:梁间受力钢筋/分布钢筋。平行设置两道基础梁的四柱独立基础底板配筋,可按双梁条形基础底板配筋的注写规定。 图1-14 图1-15如图1-14,为双柱独立基础底板顶部配筋,表示独立基础顶部配置纵向受力HRB400级钢筋

18、,直径为18mm设置11根,间距100mm,分布筋为HPB300级钢筋,直径为10mm,间距200mm。如图1-15,为四柱独立基础基础梁间配筋,表示四柱独立基础顶部两道基础梁之间配置HRB400级钢筋,直径为16mm,间距120mm;分布筋为HPB300级钢筋,直径为10mm,间距200mm。1.2.2. 独立基础的截面注写方式1.2.2.1. 截面注写方式,应对图纸上所有基础进行编号。1.2.2.2. 对单个基础进行截面标注的内容和形式,与传统“单构件正投影表示方法”基本相同。1.2.2.3. 对多个同类基础,可采用列表注写(结合截面示意图)的方式表中内容为基础截面的几何数据和配筋等,在截

19、面示意图上应标注与表中栏目相对应的代号。列表的具体规定如下:a) 普通独立基础普通独立基础列表中应注写:编号、几何尺寸、配筋,基本与平面注写方式相同。b) 杯口独立基础杯口独立基础列表中应注写:编号、几何尺寸、配筋,基本与平面注写方式相同。1.3. 条形基础条形基础整体上可以分为两类:梁板式条形基础,平法施工图将梁板式条形基础分解为基础梁和条形基础底板分别进行表达;板式条形基础,平法施工图仅表达条形基础底板。1.3.1. 条形基础的编号类型代号序号跨数及有无外伸基础梁JL()端部无外伸(A)一端有外伸(B)两端有外伸条形基础底板坡形TJBP阶形TJBJ注:条形基础通常采用坡形或单阶截面。1.3

20、.2. 基础梁的平面注写方式基础梁JL的平面注写方式分为几种标注和原位标注两部分。1.3.2.1. 基础梁的集中标注基础梁的集中标注内容为:基础梁编号、截面尺寸、配筋三项必注内容,以及基础梁底面标高(与基础底面基准标高不同时)和必要的文字注解两项选注内容。具体规定内容如下:a) 注写基础梁的编号:b) 注写基础梁的截面尺寸。注写bh,表示梁截面宽度与高度。当为加腋梁时,用bh,Yc1c2表示,其中c1为腋长,c2为腋高。c) 注写基础梁配筋。(1) 注写基础梁箍筋:1) 当具体设计仅采用一种箍筋间距时,注写钢筋级直间距与肢数(箍筋肢数写在括号内,下同)。2) 当具体设计采用两种箍筋时,用“/”

21、分隔不同箍筋,按照从基础梁两端向跨中的顺序注写。先注写第一段箍筋(在前面加注箍筋道数),在斜线后再注写第二段箍筋(不再加注箍筋道数)。(2) 注写基础梁纵向钢筋(底部、顶部及侧面)1) 以B打头,注写梁底部贯通纵筋(不应少于梁底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1/3)。当跨中所注根数少于箍筋肢数时,需要在跨中增设梁底部架立筋以固定箍筋,采用“+”将贯通纵筋与架立筋相联,架立筋注写在加号后面括号内。2) 以T打头,注写梁顶部贯通纵筋。注写时用“;”将底部与顶部贯通纵筋分隔开,如有个别跨与其不同者,按原位注写的规定处理。3) 当梁底部或顶部贯通纵筋多于一排时,用“/”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注:1、基础梁的底

22、部贯通纵筋,可在跨中1/3净跨长度范围内连接; 2、基础梁的顶部贯通纵筋,可在距柱根1/4净跨长度范围内采用搭接连接,或在柱根附近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且应严格控制接头百分率。4) 以G打头,注写梁两侧对称设置的纵向构造钢筋的总配筋值(当梁腹板净高hW不小于450mm时,根据需要配置)。d) 注写基础梁底面标高。e) 必要的文字注解。1.3.2.2. 基础梁的原位标注a) 原位标注基础梁端或梁在柱下区域的底部全部纵筋(包括底部非贯通纵筋和已集中注写的底部贯通纵筋);(1) 当梁端部或梁在柱下区域的底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2) 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将两种直

23、径的纵筋相联。(3) 当梁中间支座或梁在柱下区域两边的底部纵筋配置不同时,需在支座两边分别标注;当相同时,可仅在一边标注;(4) 当梁端(柱下)区域的底部全部纵筋与集中注写过的底部贯通纵筋相同时,可不再重复做原位标注。注:当底部贯通纵筋经原位注写修正,出现两种不同配置的底部贯通纵筋时,应在两毗邻跨中配置较小的一跨的跨中接连区域进行连接(即配置较大一跨的底部贯通纵筋需伸出至毗邻跨的跨中连接区域。具体见构造详图)b) 原位注写基础梁的附加箍筋或(反扣)吊筋。可直接画在平面图十字交叉梁中刚度较大的条形基础梁上,原位直接引注总配筋值(附加箍筋的肢数写在括号内)。当多数附加箍筋或(反扣)吊筋相同时,可在

24、条形基础平法施工图上统一注明。少数与统一注明值不同时,在原位直接引注。注:附加箍筋或(反扣)吊筋的几何尺寸应按照标准构造详图,结合其所在位置的主梁和次梁的截面尺寸确定。c) 原位注写基础梁外伸部位的变截面高度尺寸。当基础梁外伸部位采用变截面高度时,在该部位原位注写bh1/h2, h1为根部截面高度,h2为尽端截面高度。d) 原位注写修正内容。如当在基础梁上集中标注的某项内容不适用于某跨或某外伸部位时,将其修正内容原位标注在该跨或该外伸部位,施工时原位标注取值优先。1.3.3. 基础梁底部非贯通纵筋的长度规定1.3.3.1. 为方便施工,凡基础梁柱下区域底部非贯通纵筋的伸出长度a0值,当配置不多

25、于两排时,统一取值为自柱边向跨内伸出至ln/3位置;当多于两排时,从第三排起向跨内的伸出长度值应由设计者注明。ln的取值规定为:边跨边支座,ln取本边跨的净跨长度值;对于中间支座,ln取支座两边较大一跨的净跨长度值。1.3.3.2. 基础梁外伸部位底部纵筋的伸出长度a0值,在标准构造详图中统一取值为:第一排伸出梁端头后,全部上弯12d;其他排钢筋伸出至梁端头后截断。1.3.3.3. 设计还应考虑相关规范的规定要求。1.3.4. 条形基础底板的平面注写方式1.3.4.1. 条形基础底板TJBP、TJBJ的平面注写方式,分为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两部分。1.3.4.2. 条形基础底板的集中标注内容为:

26、条形基础底板编号、截面竖向尺寸、配筋三项必注内容,以及条形基础底板底面标高(与基础底面基准标高不同时)和必要的文字注解两项选注内容。具体规定内容如下:a) 注写条形基础底板编号。(1) 阶形截面,编号加下标“J”, TJBJ();(2) 坡形截面,编号加下标“P”, TJBP();b) 注写条形基础底板截面竖向尺寸。(1) 当条形基础底板为坡形截面时,注写为h1/h2;(2) 当条形基础底板为阶形截面时,注写为h1/h2,单阶时注写为h1。c) 注写条形基础底板底部及顶部配筋以B打头,注写条形基础底板底部的横向受力钢筋;以T打头,注写条形基础底板顶部的横向受力钢筋;注写时用用“/”分隔条形基础

27、底板的横向受力钢筋与构造配筋。d) 注写条形基础底板底面标高。e) 必要的文字注解。1.3.4.3. 条形基础的原位标注条形基础的原位标注规定如下:a) 原位注写条形基础底板的平面尺寸。原位标注b、bi,i=1,2,。其中,b为基础底板总宽度,bi为基础底板台阶的宽度。当基础底板采用对称与基础梁的坡形截面或单阶形截面时,bi可不注。对于相同编号的条形基础底板,可仅选择一个进行标注。b) 原位注写修正内容。当在条形基础底板上集中标注的某项内容不适用于条形基础底板的某跨或某外伸部位时,将其修正内容原位标注在该跨或该外伸部位,施工时原位标注取值优先。1.3.5. 条形基础的截面注写方式不多做说明。1

28、.4. 桩基承台1.4.1. 桩基承台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1.4.1.1. 桩基承台平法施工图,有平面注写与截面注写两种表达方式。1.4.2. 桩基承台编号1.4.2.1. 桩基承台分为独立承台和承台梁独立承台的编号规定类型独立承台截面形状代号序号说明独立承台阶形CTJ单阶截面即为平板式独立承台坡形CTP注:杯口独立承台代号可为BCTJ 和BCTP,设计注写方式可参照杯口独立基础,施工详图应有设计者提供。承台梁的编号规定类型代号序号说明承台梁CTL()端部无外伸(A)一端有外伸(B)两端有外伸1.4.3. 独立承台的平面注写方式1.4.3.1. 独立承台的集中标注:独立承台编号、截面竖向尺寸、

29、配筋三项必注内容,以及承台板底面标高(与承台底面基准标高不同时)和必要的文字注解两项选注内容。具体规定内容如下:a) 独立承台编号见上表;b) 独立承台的截面竖向尺寸类似于独立基础,请参考;c) 注写独立承台配筋底部与顶部双向配筋应分别注写,顶部配筋仅用于双柱或四柱等独立承台。注写规定如下:(1) 以B打头注写底部配筋,以T打头注写顶部配筋。(2) 矩形承台X向配筋以X打头,Y向配筋以Y打头;当双向配筋相同时,则以X&Y打头。(3) 当为等边三桩承台是,以“”打头,注写三角布置的各边受力钢筋(注明根数并在配筋值后注写“3”),在“/”后注写分布钢筋。例:3/。(4) 当为等腰三桩承台时,以“”

30、打头,注写等腰三角形底边的受力钢筋+两对称斜边的受力钢筋(注明根数并在两对称配筋值后注写“2”),在“/”后注写分布钢筋。例: 2/。(5) 当为多边形(五边或六边形)承台或异形独立承台,且采用X向和Y向正交配筋时,注写方式与矩形独立承台相同。d) 注写基础底面标高。e) 必要的文字注解。1.4.3.2. 独立承台的原位标注类似于独立基础标注方式。如图1-16,为等边三桩独立承台的平面原位标注;如图1-17,为等腰三桩独立承台的平面原位标注。 图1-16 图1-171.4.4. 承台梁的平面注写方式类似于基础梁的注写方式。1.4.5. 桩基承台截面标注方式自行参考G101图集。1.5. 基础相

31、关构造制图规则1.5.1. 相关构造类型与表示方法1.5.1.1. 基础相关构造的平法施工图设计,是在基础平面布置图上采用直接引注方式表达。基础相关构造类型与编号,按下表规定:构造类型代号序号说明基础联系梁JLL用于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后浇带HJD用于梁板、平板筏基础、条形基础上柱墩SZD用于平板筏基础下柱墩XZD用于梁板、平板筏基础基坑(沟)JK用于梁板、平板筏基础窗井墙CJQ用于梁板、平板筏基础注:1、基础联系梁序号:()端部无外伸,(A)一端有外伸,(B)两端有外伸; 2、上柱墩在混凝土柱根部位,下柱墩在混凝土柱或钢柱柱根投影部位,均筏形基础受力与构造需要而设置。1.5.2. 相

32、关构造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1.5.2.1. 基础联系梁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基础联系梁是指连接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或桩基承台的梁,在基础平面布置图上采用平面注写方式表达。基础联系梁的注写方式及内容出编号外,其余均按11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中非框架梁的制图规则执行。1.5.2.2. 后浇带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HJD直接引注。后浇带HJD直接引注,平面形状及定位由平面布置图表达,留筋方式等由引注内容表达,包括:a) 后浇带编号及留筋方式代号。11G101-3图集中留筋方式有两种,分别为:贯通留筋(代号GT),100%搭接留筋(代号1

33、00%)。b) 后浇带混凝土强度等级Cxx。宜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设计应注明相关施工要求。c) 当后浇带区域留筋方式或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一致时,设计这应在图中注明与图示不一致的部位及做法。设计者应注明后浇带下附加防水层做法;当设置抗水压垫层时,应注明其厚度、材料与配筋;当采用后浇带超前止水构造时,应注明其厚度与配筋。如图1-18,为后浇带引注的示例。图1-181.5.2.3. 上柱墩SZD上柱墩SZD是在板顶面以上混凝土柱的根部设置的混凝土墩。直接引注的内容有:a) 注写编号SZD;b) 注写几何尺寸。按“柱墩向上凸出基础平板高度hd柱墩顶部出柱边缘宽度c1柱墩底部出柱边缘宽度c2”的顺序注写,

34、表达形式为hd c1 c2;当为棱柱形柱墩c1=c2时,c2不注,表达形式为hd c1。c) 注写配筋。按“竖向或斜竖向纵筋的总根数、强度等级与直径箍筋强度等级、直径、间距与肢数(X向排列肢数m Y向排列肢数n)”的顺序注写。(当分两行注写时,不用反斜线“”)。如图1-19,为棱台形上柱墩的引注示例。图1-191.5.2.4. 下柱墩XZD下柱墩XZD是在柱的所在位置,基础平板底面以下设置的混凝土墩。直接引注的内容规定为:a) 注写编号XZD;b) 注写几何尺寸。按“柱墩向下凸出基础平板深度hd柱墩顶部出柱投影宽度c1柱墩底部出柱投影宽度c2”的顺序注写,表达形式为hd c1 c2;当为倒棱柱

35、形柱墩c1=c2时,c2不注,表达形式为hd c1。c) 注写配筋。按“X向底部纵筋 Y向底部纵筋水平箍筋”的顺序注写。其表达形式为:Xxxxxx Yxxxxxxxxxx;倒棱台下柱墩,其斜侧面由两向纵筋覆盖,不必设置水平箍筋,则表达形式为Xxxxxx Yxxxxx。如图1-20,为棱柱形下柱墩的引注示例。图1-201.5.2.5. 基坑JK基坑JK直接引注的内容规定见图1-21,为基坑的引注示例。1-211.5.2.6. 窗井墙CJQ平法施工图制度规则窗井墙CJQ注写方式及内容除编号按本规则规定外,其余均按11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

36、力墙、梁、板)中剪力墙及地下室外墙的制图规则执行。2. 平法梁基本知识2.1. 内容提要介绍平法梁的基本知识,主要是各种梁的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熟悉梁的主要节点构造的内容。梁的集中标注包括:梁的编号、截面尺寸、箍筋规格和间距、上部通长筋、下部通长筋、架立筋、侧面构造钢筋和抗扭钢筋的标注。梁的原位标注包括:左支座和右支座上部纵筋的原位标注、上部跨中购原位标注、下部纵筋的原位标注。注意悬挑端的原位标注。平面注写方式平法梁的注写方式分为平面注写方式和截面注写方式。一般的施工图都釆用平面注写 方式,所以,我们下面只介绍平面注写方式。平面注写方式,系在梁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不同编号的梁中各选一根梁,在其

37、上注 写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的方式来表达梁平法施工图。平面注写包括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图2-1)。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原位标注 表达梁的特殊数值。施工时,原位标注取值优先。2.2. 梁的集中标注在梁的集中标注中,可以划分为必注项和选注项两大类。 在梁的集中标注中,“必注项”有: 梁编号、截面尺寸、箍筋、上部通长筋。“选注项”有:梁的架立筋、下部通长筋、侧面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梁顶面标高高差。在(图2-1)中,集中标注内容有:梁编号:KL2(2A);截面尺寸:300650;箍筋:8100/200(2);上部通长筋:225;侧面构造钢筋:G410;梁顶面标高高差:(-0.100)。2.2.

38、1. 梁编号标注梁编号标注的一般格式:BHm(n)或BHm(nA)或BHm(nB)其中:BH(编号) 包括:KL表示框架梁;WKL表示屋面框架梁;KZL表示框支梁;L表示非框架梁;XI表示纯悬挑梁。m表示(梁序号);n表示(梁跨数);A表示一端有悬挑;B表示两端有悬。2.2.2. 梁截面尺寸标注梁截面尺寸标注的一般格式:bh 或 bhYc1c2 或 bh1/h2其中:b表示(梁宽);h表示(梁高);c1表示(腋长)、c2表示(腋高) 、h1表示(悬臂梁根部高);h1表示(悬臂梁端部高)。【规定】施工图纸上的平面尺寸数据一律采用毫米(mm)为单位。例图2-2中“300X700 Y 500X250

39、” 用于集中标注表示该梁的每一跨都进行加腋。此时,如果某一跨不做加腋,则在该跨原位标注“300700” 。2.2.3. 梁箍筋标注梁箍筋标注格式:d-n(z) 或 d-m/n(z)或 d-m(z1)/n(z2)或 sd-m/n(z)或 sd-m(z1)/n(z2)其中:d表示(钢筋直径);m、n表示(箍筋间距);z、z1、z2表示(箍筋肢数);s表示(梁两端的箍筋根数)例1812150(4)/200(2)表示箍筋为HPB235钢筋,直径12,梁的两端各有18个四肢箍,间距为150;梁跨中部分间距为200,两肢箍。2.2.4. 梁上部通长筋标注梁上部通长筋标注格式:sd 或 s1d1+s2d2

40、或 s1d1+(s2d2 )或s1d1;s2d2 其中:d、d1、d2表示(钢筋直径);s、s1、s2表示(钢筋根数)。例下面介绍几种通长筋的格式225 梁上部通长筋(用于双肢箍);225+222梁上部通长筋(两种规格,其中加号前面的钢筋放在箍筋角部);625 4/2 梁上部通长筋(两排钢筋:第一排4根,第二排2根);225+(412)梁上部钢筋(225为通长筋,412为架立筋);322;420 梁上部通长筋322,梁下部通长筋420。2.2.4.1. 梁的架立筋标注架立钢筋是梁的纵向构造钢筋。架立筋标注格式:s1d1+(s2d2 )或者(s2d2 )其中:d1、d2表示(钢筋直径);s1、s

41、2表示(钢筋根数)说明“+”号后面圆括号里面的是架立筋(s2d2 )表示表示这根梁上部纵筋集中标注全部采用架立筋(仅用于非框架梁)2.2.4.2. 梁下部通长筋标注梁下部通长筋标注格式:s1d1;s2d2其中: d1、d2表示(钢筋直径);s1、s2表示(钢筋根数)。说明“;”号后面的s2d2是下部通长筋。2.2.5. 梁侧面构造钢筋标注梁侧面构造钢筋标注格式:Gsd;(G表示“侧面构造钢筋”)其中:d表示(钢筋直径);s表示(钢筋根数)。2.2.6. 梁受扭钢筋标注“侧面受扭钢筋”也称为“侧面抗扭钢筋”。 梁侧面抗扭钢筋标注格式:Nsd;(N表示“侧面抗扭钢筋”) 其中:d表示(钢筋直径);

42、s表示(钢筋根数)。2.2.7. 梁顶面标高高差标注一般来说,楼层顶板结构是梁顶与板顶(楼面标高)为同一标高;当梁顶与板顶不是同一标高的时候,就要在梁标注中注写“梁顶面标高高差”,注写方法是在圆括号内写上梁顶面与板顶面的标高高差:当梁顶比板顶低的时候,注写“负标高高差”;当梁顶比板顶高的时候,注写“正标高高差”说明 如果此项标注缺省,表示梁顶面与楼板顶面平齐。规定施工图纸上的标高数据一律采用米(m)为单位。2.3. 梁的原位标注梁的原位标注包括梁上部纵筋的原位标注(标注位置可以在梁上部的左支座、右支座或跨中)和梁下部纵筋的原位标注(标注位置在梁下部的跨中)。2.3.1. 梁支座上部纵筋的原位标

43、注梁支座上部的原位标注就是进行梁上部纵筋的标注,分别设置:左支座标注、右支座标注。钢筋标注格式:sd 或 sd m/n 或 s1d1+s2d2其中:d、d1、d2表示(钢筋直径);s、s1、s2表示(钢筋根数);m、n表示(上、下排纵筋根数)例 上图2-4中,在KL2中间支座的右边标注了625 4/2,当支座左边缺省原位标注时,则认为支座左边的配筋也是625 4/2。这个性质称为“缺省对称”原则。例 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不同时,须在支座的两边分别标注。上图2-4中,中间支座的左边标注425,又在右边标注625 4/2,说明该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不同。例 上图2-4中,第3跨的上部没有

44、任何原位标注,则认为该跨上部执行集中标注的上部通长筋425。2.3.2. 梁跨中上部纵筋的原位标注梁跨中上部纵筋原位标注的格式和左右支座上部纵筋原位标注是一样的。 钢筋标注格式:同上。2.3.2.1. 梁下部纵筋的原位标注钢筋标注格式:sd 或 sd m/n 或 s1d1+s2d2其中:d、d1、d2表示(钢筋直径);s、s1、s2表示(钢筋根数);m、n表示(上、下排纵筋根数)2.3.2.2. 梁不伸人支座的下部纵筋原位标注钢筋标注格式: sd m(-k)/n 或 s1d1+s2d2(-k)/ sd其中:d、d1、d2表示(钢筋直径);s、s1、s2表示(钢筋根数);m、n表示(上、下排纵筋根数);-k(表示不伸入支座的钢筋根数)。说明(1) 不伸人支座的纵筋仅限于梁下部纵筋的上排钢筋。(2) 不伸人支座的纵筋仅限于“(-k)”前面所定义规格的钢筋。(3) 030101-1图集规定,不伸入支座的纵筋在距支座0.1跨度处截断。2.3.3. 梁侧面构造钢筋的原位标注 钢筋标注格式同集中标注时一样:Gsd;(G表示“侧面构造钢筋”)说明梁侧面构造钢筋的原位标注其意义与集中标注是不一样的:当在“集中标注”中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