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配送理论研究综述.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54794 上传时间:2019-02-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共同配送理论研究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共同配送理论研究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共同配送理论研究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共同配送理论研究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共同配送理论研究综述.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共同配送理论研究综述摘 要共同配送是物流配送领域一种新发展起来的模式。本文通过从共同配送的概念、共同配送模式、共同配送利益分配及费用分摊、共同配送在具体行业应用的研究、我国城市发展共同配送的研究等五个方面来对国内共同配送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得到了研究结论。关键词:共同配送,研究综述,国内研究央视经济半小时自5月9日起播出的“聚焦中国物流顽症”系列节目,受到了国内物流人的高度关注,其中共同配送这个问题更是引起了很多专家学者的注意。其实在这之前,共同配送就已经被国内学者注意到,并有一大批学者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但是大家可以看到,尽管共同配送这个课题已经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但我国共同配送研究以及实践

2、都处于起步阶段的。对共同配送的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尚处于结合国情的探索阶段,有必要进行深一步的探究。目前我国一些城市也有发展共同配送的初步规划,不过这些都需要理论研究的支持。一、共同配送概念共同配送最早起源于日本,在我国发轫于食品流通领域。源于日本,并且其在日本的发展也是最为充分的。日本运输省对共同配送的定义是指“在城市里,为使物流合理化,在几个有定期运货需求的合作下,由一个卡车运输业者,使用一个运输系统进行的配送”(运输省流通对策本部共同运输系统导入推进纲要)。日本工业标准(JIS)将共同配送解释为“为提高物流效率,对许多企业一起进行配送”。物流术语国家标准里面则做了较为简单的描述:

3、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我国从1992年开始了物流配送中心的试点工作,原国内贸易部印发了关于商品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建设的意见。为了促进物流配送健康快速发展,原国内贸易部又于1996年发出了关于加强商业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建设工作的通知,同时还印发了商业储运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提出了“转换机制,集约经营,完善功能,发展物流,增强实力”的改革与发展方针,大力推动共同配送事业的发展,尽快建成社会化、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体系。而共同配送的优势明显,固共同配送在我国也迅猛发展起来。目前国内对共同配送的研究很少关注共同配送的概念这一块,更多的是针对在我国国情下实施共同配送应关注的问题进行相

4、关的研究。贺政刚、廖伟总结了国内一些对于共同配送概念方面的观点,现归纳如下图:商业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共同配送是由几个配送中心联合起来,共同制定计划,在具体执行时共同使用配送车辆,共同对某一些地区用户进行配送的组织形式”。张悦来“共同配送是集多家连锁企业和工业制造业企业、农业生产商配送网络为一体,经过物流配送多功能服务,进行优化组合后的配送,以达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快速反馈信息,及时、安全地完成配送作业的目标”。牛东来“共同配送是以独自进行配送的若干企业,通过共同化将配送的商品集中汇总后进行配送的方式,它是共同物流的一个方面”。左鹏认为“共同配送是由多家配送中心或由多家企业利用自有的

5、物流资源加以联合来完成的配送任务,是一种资源整合的形式,是实现供应链管理的途径”。尹卫华等“共同配送,即由若干个配送企业联合起来,对某一地区的用户进行配送服务的物流形式。它是一种企业在配送业务上的横向联合、集约协调、求同存异和效益共享,有利于发挥集团性优势的一种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在具体实践中,我们不能因为共同配送的概念限制了自己的视野,更不能因为共同配送的概念而限制或者忽视了共同配送的优越性。我国的研究人员结合具体国情研究中国特色的共同配送的步伐并没有因为对共同配送概念有所不同而停止。而是在各种不同的领域探索着共同配送的具体方式。二、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我国关于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虽然起步比较晚

6、,但是发展还是比较快的。共同配送在各个行业的应用模式研究都有涉及。罗建峰共同配送模式进行分类时,把共同配送的模式分为同产业间的共同配送和异产业间的共同配送,其中异产业间的共同配送分为:异产业间协作模式、共同集配模式、产批结合一体化模式。并认为同产业间进行共同配送的整体组织难度相对较低,发展起来相对容易,对于异产业共同配送而言,集约化程度越高,要求专业化的水平越高,因而对于异产业的共同配送,应主要由第三方物流公司来主导,借助其专业化水平和很强的协调组织能力,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并给出了另外两种模式:“网络连锁+基本共同配送模式”、“产业+网络连锁+基本共同配送模式”。何明珂、石一兵则提出了我国

7、食品行业的集约配送工艺流程,认为在食品流通领域采用集约共同配送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无论是食品零售店、食品加工店还是物流业主都能从中获益。张建鲁也将共同配送分为两类,分别是横向共同配送和纵向共同配送,前者强调中小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后者强调物流企业与流通渠道中的批发和零售商之间的合作。尹卫华与Villiam Lew等按照共同配送的主体区别,将共同配送分为货主主体型和配送专业者主体型,更加体现了共同配送方式的多样性。鲍务英、陈睿则研究了零售企业的共同配送模式,总结了四类模式:大型零售连锁业自建配送中心为门店进行配送、中小型零售商联合开展共同配送、批发商与零售商之间的共同配送、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

8、的共同配送。章懿程认为,共同配送可分为系统优化型的共同配送、车辆利用型的共同配送、接货场地共享型的共同配送和配送中心、配送机械等设施共同利用型的共同配送。这种共同配送模式的分法与大部分学者按共同配送经营主体分法有一定的独特性。陈然、兰洪杰、殷悦研究了在我国冷链物流产业中应该应用的模式,提出在我国冷链产业中需要由多个第三方配送企业来满足一个大地区内多家中小型销售商。它是几个中小型物流配送企业,为减少配送成本,提高配送质量,发挥各自优势,集小成大,联合不同物流力量共同满足多家企业销售网点的配送方式,即多企业满足多客户的共同配送模式。综合来看,以上关于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有从宏观层面进行的一些研究,

9、也有具体落实到微观行业层面的一些研究,不过总体而言,都没有很详实的具体案例分析及算例展示,未能很好的归纳我国共同配送发展的现状。三、共同配送下利益分配、费用分摊的研究对共同配送利益分配、费用分摊研究其目的在于研究维持共同配送运营的最关键问题,即研究共同配送产生的“共同经济效益”如何在成员间进行分配,产生的“共同成本”如何在成员间进行分摊。从上面可以看出,对共同配送下利益分配、费用分摊的研究十分有必要,关系到共同配送组织的根本动力以及生命力。我国学者苏巧玲在研究共同配送利益分配是运用了经典的博弈理论,建立了简单的模型,并进行了实际的算例展示。虽然模型是简单的,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考虑到的问题更多,但

10、是这也算是为利益分配的研究做出了有益的探索。陈顺针对共同配送利益分配不合理的问题,首先通过一个具体例子引出基于 Shapley 值法的共同配送利益分配模型的理论和公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补偿因子的修正方案,最后通过算例可以验证修正后的结果更具合理性和有效性;他认为shaply值算法没有考虑各合作企业在共同配送过程中到达时间的公平性,即指参与共同配送的企业都是平等的主体,合作的同时也存在竞争,所以要求在合作过程中必须被平等地对待,即配送的物品应在相同时间到达各个企业,所以把时间因素作为一个修正因子纳入了计算。杨冬在利润分配问题中,针对共同配送的具体情况,利用合作博弈理论对共同配送环境进行

11、博弈分析提出共同配送形式下博弈的特点和特征。接着提出利用合作博弈解的观点对共同配送中的利润分配问题进行求解的观点,最后对模型进行合理科学的改进,增加风险因子以使其更适应共同配送现状。彭育松、周敏介绍了共同配送和合作博弈对策的一些基本概念,然后针对某一个具体的例子引出了Shapley值方法对合作收益分配模型的理论和公式,最后通过Shapley值方法来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合理性,表明该方法确实是一种实用的好方法。陈月明在传统的夏普利值法中引入合作风险因子,解决合作过程中合作风险带来的交易成本上升问题,利用改进过的夏普利值法对共同费用在各个收益企业之间进行了合理分配。张润红、罗荣桂也是在Shaple

12、y值方法的基础上对利益分配进行相关的研究,当然对传统的方法进行了修正,认为传统方法没有考虑伙伴企业在配送过程中承担的个性化服务费用问题。王旭、贺美亮、林云在深入分析现有共同配送利益分配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计算延迟集货时间的几率,来衡量联盟伙伴可能对共同配送联盟带来的时间风险,并在利益分配的过程中考虑该风险因素,建立了基于时间风险的Raiffa解利益分配模型。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琚春华、高春园、鲍福光、蒋长兵通过分析共同配送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共同配送利润分配 (成本分摊) 的模型及有效求解方法,运用Shapley值法、最小核心法、最小核心多目标规划法、GQP法、简化的MCRS法和

13、纳什谈判模型等有效分配方法对共同配送问题进行求解,并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只有“公平”才能保证各个成员共同参与项目建设,而公平地分配费用也是刺激各个成员和团体间进一步合作的动力,因此,公平可以看作是检验分配方案合理与否的方法。常凯针对当前共同配送战略联盟内各利益实体存在作业成本分担模糊,本文利用作业成本法构造共同配送作业成本模型,建立联合作业成本系统。最后以算例分析,详细地阐述共同配送作业成本核算过程,对共同配送优化提供精确实时的作业成本信息。综合以上的研究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关于共同配送情况下利益分配的研究多集中于深化夏普利值法,在于对该方法细节上的修正以便它更符合实际情况,但较多片面的研究未见综

14、合的修正夏普利法;而对于共同配送成本分摊的研究中,除了传统的一些模型方法,也有学者将作业成本法纳入其中的研究,但总的来说,缺乏实际的说服力,没有加以实际的案例说明。四、共同配送在具体行业应用中的研究中小连锁、零售企业的共同配送研究中,杨琳华认为共同配送有利于降低投资成本和风险、有利于整合物流资源,实现配送集约化、有利于实现企业信息现代化、有利于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提出了走共同配送这个合理途径来突破中小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环节的“瓶颈”问题;宾厚、袁义认为共同配送是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的新趋势,探讨了中小物流企业发展共同配送的优势和难点;宋心宇就目前我国连锁企业实行共同配送的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详尽

15、的分析,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国内连锁企业实现共同配送提出了建议。罗娟娟系统地、实证地分析共同配送的概念与内涵,并比较国内外共同配送发展的特点,提出我国连锁零售企业发展共同配送的思路;对共同配送进行理论分析,总结出不同业态连锁型零售企业的共同配送模式;通过福州永辉连锁企业共同配送体系的构建为共同配送在我国连锁超市的应用提供途径。冷链物流中的共同配送研究中,陈然、兰洪杰、殷悦分析了共同配送的以后模式,并提出了适合冷链物流的模式,认为我国的冷链配送需要由多个第三方配送企业来满足一个大地区内多家中小型销售商。它是几个中小型物流配送企业,为减少配送成本,提高配送质量,发挥各自优势,集小成大,联合不同

16、物流力量共同满足多家企业销售网点的配送方式,即多企业满足多客户的共同配送模式。刘志勇、王 侃认为共同配送模式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在冷链行业中实行共同配送可以降低产品配送成本, 提高配送效率。此外也有共同配送在汽车行业、纺织行业、电子商务、医药流通等行业也有相关的研究。廖英武、胡列格分析了我国医药连锁企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同时介绍了共同配送的概念和医药连锁企业实施共同配送的模式,最后采用夏普利值方法解决了医药连锁企业共同配送中出现的利益分配问题。童晓东分析了江苏、山东、浙江一带的纺织企业的原料储存、产品生产与销售中的运输方式的选择以及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的程度等

17、,提出所调研的企业在物流配送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通过运用统计和仿真的手段,探讨共同配送的可能性以及所采用的配送方式。李戍本论文将共同配送理论应用于汽车物流业,并采用博弈论中的合作对策理论解决共同配送的费用分摊问题。汽车物流实行共同配送可以在不增加物流成本的前提下实现小批量、多批次送货,提高汽车企业物流服务水平;汽车物流共同配送有助十改善我省汽车物流企业“多、小、少、弱、散、漫”的结构状况,有利十优化配送网络;汽车物流共同配送可以整合资源,降低汽车产业采购物流、入厂物流成本,进一步降低整个汽车产业供应链物流成本,提高竞争力;汽车物流共同配送符合物流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8、。宾厚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中小物流企业共同配送模式进行了探讨,认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共同配送是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物流配送。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作为我国物流市场主力军的中小物流企业要想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共同配送无疑是提高物流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的一条捷径。综合以上的研究情况来看,我国共同配送结合具体行业的研究,很少有深入挖掘和具体创新的,大都是浅尝辄止,而且缺乏具体的实践支持和验证。就以后的发展来看,共同配送的研究离不开各个行业,所以结合实际行业应用的研究应该更加结合实际,更加深入,力图为行业的发展提供实际可用的理论指导。五、我国城市发展共同配送的研究物流在

19、我国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很多城市也制定了自己的物流发展规划。而共同配送显然是要收到各大城市的青睐的,因为共同配送具有很大的价值对于城市而言,共同配送在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探索后,已经被证明能够大幅提高物流配送效率,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实现优化配送,无疑是一个城市提升其商业物流环境的重要配送方式。牛晓红研究了城市共同配送与逆向物流之间的整合,认为通过整合运输,可提高车辆的实载率,减少车辆用量,从而降低物流对城市环境造成的危害,并大大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和促进反向物流的发展。赵菊红、张潜提出基于共同配送的城市物流配送方案. 方案通过城市物流配送中心数量确定方法、选址模型以及配送路径的优化问

20、题,并结合泉州市某知名运动鞋店进行了实证分析,说明了城市物流共同配送方案的优势,为实现城市物流配送优化提供参考。何云飞以南京东路商业区为例分析城市中心商业中心配送所普遍存在的问题:客车运货、配送效率低下、道路交通负荷重、货物安全差等,并针对这些问题和问题背后的影响因素,从实施共同配送、配送辅助设施建立角度提出了改进方案和建议。陈大为通过分析日本宅配便配送体系,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提出创建以宅配便模式为基础的共同配送体系的必要性和方法。张俭认为北京的共同配送的发展重在政府的引导,在分析了北京两家大型共同配送公司之后,得出了共同配送具有很强的优越性;并分析了城市发展共同配送要注意整合资源和发展夜间

21、配送,在整合资源、夜间配送之外,如何强化零售环节的货物交接管理来保障食品的安全和质量,也是发展共同配送过程中需要面对的课题;提出了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尽早通过政策的支持和引导,来推进物流配送终端客户和物流配送企业共同完善共同配送模式。张红坚、陈运娟、宁佐俊研究了构建鹰地区零售共同配送中心意义和选址模型,认为近五年来服务业在作为江西东大门的饶鹰地区高速发展零售业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但随着零售业的发展,自身一些矛盾也日益突显,如运营成本居高不下,货物缺损率严重等,从削减成本入手,提出建立共同配送中心策略及建立数学模型来找出建立共同配送中心的最佳地点。齐恒从限制海峡西岸( 简称海西) 物流发展的瓶颈出

22、发,结合海西实际情况,利用共同配送所具有的提高作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作用,研究了加强海西地区配送体系建设的方案。具体分析了建设共同配送体系的必要性,在建设共同配送体系方面,从区域共同配送网络的空间布局、物流节点的功能定位方面展开讨论,给出相应方案。陶经辉、乔均提出南京市商贸流通业应以连锁超市、大型零售集团和批发市场三类商业业态为切入点开展共同配送。连锁超市而言,应以连锁超市现有配送中心为基础,与经营范围相同或部分相同的中小型经营体开展共同配送。大型连锁企业可首先由自己承担本企业的一部分配送业务,而将其余部分外包给专业性社会化物流公司或配送中心,然后再逐步过渡到将全部配送业务外包给专业性社

23、会化物流公司或配送中心。零售大卖场可考虑将大型商贸企业原来的自有仓库改造成配送中心或由大型商贸集团选择一家合适的批发商共建配送中心,共同配送中心可由第三方物流公司管理,所有批发商或生产商向大型商贸集团的供货都首先集中到该配送中心,由配送中心完成各种物流作业后,再由专业物流公司集中配送到大型商贸集团各店铺。批发市场可利用统一的市场仓库群,由专业物流公司集中管理客户的仓库,,以达到开展末端共同配送的目的。王雪瑞、金柱也结合了提出共同配送成为内蒙古物流发展的新策略。综合以上研究情况而言,我国具体到城市(区域)发展共同配送的研究还是缺乏理论的支撑,而且实证研究的较少。城市中发展共同配送是共同配送的题中

24、之意,但是目前我国共同配送发展的现状以及相关研究显然是不够的。以后的方向应该是结合具体城市,运用最新理论对具体城市发展共同配送进行相关的分析,结合城市交通等环境现状,进行相关的实证研究。总结综上所述我国对于共同配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共同配送模式、费用利益分分配、行业应用、城市应用等几个方面;对于共同配送在社会影响方面节能减排方面,提高生产效率方面的研究则比较少,而且相关的实证研究是非常少的,大多数的研究都是浅尝辄止的。研究能够给共同配送在我国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的,则是少之有又少。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应该多多瞄准国际上一些发达的共同配送城市,比如说德国的不莱梅、日本的东京等,通过对他们的研究,学习

25、先进经验;同时结合国内具体城市(区域)进行研究时,要更多的注重实证研究,而不只是纸上谈兵。参考文献1 张长森.连锁零售企业共同配送模式探析J.商业时代,20062 张悦来.关于共同配送的思考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13 贺政刚,廖伟.共同配送国内研究综述J.商业时代,20094 张俭.北京:共同配送重在引导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5 张红坚,陈运娟,宁佐俊. 构建饶鹰地区零售共同配送中心意义和选址模型J.管理探索,20066 陈大为.构建以宅配便模式为基础的长三角区域小件货物共同配送体系J.物流技术,20057 齐恒.海峡西岸经济区物流共同配送体系建设J.实验研究与探索,20118 陈月

26、明.合作博弈下的共同配送利益分配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9 琚春华,高春园,鲍福光,蒋长兵. 基于多种方法的共同配送成本分配模型研究J,201110 陈然,兰洪杰,孙彦飞.共同配送模式研究综述J.消费导刊,200911 刘志勇, 王 侃. 共同配送策略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研究J.物流科技,200712 罗娟娟.共同配送在我国连锁零售企业应用的研究D. 福州: 福州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200413 文晓巍,达庆利.共同配送:我国冷链物流配送模式的优化选择J.现代管理科学,200814 何明珂, 石一兵.在我国食品流通领域实施集约化共同配送的有关问题J.北京商学院学报,199515 牛东来.日本零售业物流启示录之五战略篇 - 共同配送J.商场现代化,200216 陶经辉,乔均.南京市商贸领域的共同配送模式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817 王雪瑞,金柱.内蒙古发展现代物流的新策略共同配送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18 贺政纲,廖伟.我国共同配送的研究方向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819 李戍.吉林省汽车物流共同配送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20 宾厚. 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实行共同配送面临的问题及建议J.商业现代化,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