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男女婚恋观的差异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62774 上传时间:2019-02-0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7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大学生男女婚恋观的差异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当代大学生男女婚恋观的差异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当代大学生男女婚恋观的差异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当代大学生男女婚恋观的差异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大学生男女婚恋观的差异毕业论文.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前言1第 1章 当代大学生的婚姻观恋爱观21.1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新内涵21.1.1 传统的婚恋观21.1.2 婚恋观的新内涵31.1.3 影响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因素分析5第2章 在校男女大学生婚姻观差异62.1 在校男女大学生的恋爱观差异的具体表现62.1.1 关于当代大学生对于婚姻的期望62.1.2 关于当代大学生对于家庭的期望62.1.3 关于当代大学生对于婚姻的看法62.1.4 关于当代大学生对于婚姻时间阶段的预测62.1.5 关于当代大学生对于婚外情人的看法72.2在校男女大学生的恋爱观差异的形成原因72.2.1 传统文化的原因72.2.2 生理因

2、素的原因82.2.3心理因素的原因82.3 影响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因素分析.92.3.1 大学生自身原因是关键.92.3.2 社会大环境是诱因.92.3.3学校教育缺失是催化剂.102.3.4家庭错误引导是导火索.10第3章 大学生婚恋观教育113.1当前高校婚恋观教育的现状与不足113.1.1 教育者观念落后113.1.2 婚恋观教育内容滞后113.1.3 婚恋观教育形式落后123.2 培养大学生良好婚恋道德路径12 3.2.1 政府:多措并举,倡导家庭伦理.13 3.2.2高校:以生为本,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13 3.2.3大学生:端正婚恋动机,调适婚恋心态.13 3.2.4家庭:

3、以爱为纽带,构筑温馨、美满家庭.14结论15谢 辞17参考文献19前言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人生有两次出生:头一次是在开始生活的那一天;第二次则是在萌发爱情的那一天。一个美好的社会是从家庭开始的,一个美好的家庭是从婚姻开始的,而一段美好的婚姻是从正确的婚姻观开始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一场巨大的整体性变革,整个社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传统的固定婚姻模式正在被逐步瓦解。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代,他们的婚姻观、恋爱观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学生在情感上表现得更加大胆和开放。本文旨在通过男女生比较性研究,了解当代男女大学生的婚姻观、恋爱观存在着哪些新的内涵,以及他们婚恋观念上存

4、在着哪些差异,并进一步探讨这些差异存在的原因,可以更好地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1 第1章 当代大学生的婚姻观恋爱观1.1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新内涵1.1.1 传统的婚恋观众所周知,自始以来,社会的基础是家庭,家庭的基础是婚姻,婚姻的基础礼法,中国人的婚姻首先要和乎礼法。礼法则是古代中国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个道德礼法约束下的婚恋很有讲究,在履行婚姻的程序便有一系列庄重、认真、严谨的仪节:纳采、问名、纳吉、纳征、择吉、亲迎。正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整个婚姻的前前后后都在别人的指挥下进行,除了上花轿、拜天地、入洞房之外。因为这些事情必须有自己完成,别人也无法替代。即使无法替代,也

5、要按照礼法来,于是两个新人的婚姻在一大群人的忙活中完成了。这是一个维持社会正常的婚姻秩序的制度。然这种制度下的男女谈不上什么婚恋观,因为他们之间无所谓“恋”只有“婚”。中国传统婚恋观变迁微察一文中曾指出说,“恋”,其实就是现在人所说的爱情,也就是说古代社会下的婚姻是“无爱的婚姻”。当然,所为无爱的婚姻并不是说古代的夫妻就是没有感情的,正所谓“一日夫妻百日恩”,养一只猫养久了都会有感情,更何况人呢!即使没有爱情,何以在一起且又不会容易分散。首先,我们必须知道古代社会的婚姻目的何在。目的之一,“尽义务” ,也就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在古代,结婚的年龄是普遍很低的,一般女子1416岁,男子161

6、8岁就已经在家长的监督下完成他们的婚姻大事。其二,结亲缘,就是礼记所说的“合二姓之好”,使得两个异姓家族结成“亲缘”,从而在社会上形成一个新的相对稳固的利益集团,成为社会组织中高于家庭的一层,从而便利社会秩序的维持。其三,继血统,即“生儿育女”。这是一个新婚夫妇在结婚后必须面对的问题。其四,过日子,即“男人无妻家无主,女人无夫房无梁”所以,在这个礼法社会下,婚姻的目的很明确,一男一女结合在一起,有没有爱情并无多大的关系,甚至相不相适都不要紧,。只要门当户对,有媒有保,便可以结合;只要结合后能相互帮助、团结协助、共建家园,那就是模范户。虽然不能要求每家都是模范,只要不打的头破血流,也就能将就着过

7、下去。至于爱是什么,没大紧要的。所以,无论是对于社会也好还是对于个人家庭也好,头等重要的是,男的不光棍,女的嫁出去就算是和谐了;再者,结婚以后首先是“过不过得下去”,能过得下去再去想什么“爱情”之类的词语。总之,古代社会的婚恋制度的目的是相当明确的。做事的目的明确,其结果也就很容易实现了。古代婚姻的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使得这样一种制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完成了历史赋予它的使命。在走到自己生命尽头的时候,其弊端暴露无遗。从商周时代开始形成那套婚恋制度,经秦汉、魏晋、隋唐、元明的继承与发展,其间也有过对于这种制度的反叛和挑战,然而却是梁祝化蝶的无奈,没有能够在现实的世界中找到

8、归宿。自明清朝以来,此等反叛无论在文学作品中还是现实生活中都有明显的体现,诸如红楼梦、桃花扇、西厢记等等,都对被今人称之为“禁锢”的封建道德伦理进行了或多或少的揭露和批判。尤其上个世纪初叶,再按照原来那种方式来约束男女婚恋行为经不再现实,在自由的呼声下,婚姻自由成了人们展现自己解放的标志。 1.1.2 婚恋观的新内涵在现代汉语大词典中对婚恋的定义是“婚姻与恋爱”。学术界对一些相关概念进行了探讨:对恋爱价值观的界定,李志、彭建国在大学生恋爱价值观特点及教育对策中指出“恋爱价值观是人们的价值观对于恋爱问题的具体体现,是回答为什么恋爱,选择什么样的恋爱对象以及怎样追求爱情生活等的观念系统”。李颖在引

9、导大学生树众正确的恋爱价值观促进青年的健康成长中认为“恋爱价值观,是指青年在恋爱过程中必须承担的,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与贡献以及社会、他人对青年恋爱需要的尊重与满足的统一,是恋爱问题的一种评价、选择方式的概括,体现了青年对恋爱的深刻理解和目的评价”。对爱情价值观的界定,黄希庭等人在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中认为“爱情价值观是人的价值观在爱情问题上的具体体现,涉及什么样的爱情有意义,什么样的婚恋生活幸福以及选择什么样的婚恋对象等问题”。对恋爱观的界定,卢春莉在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新动态探析中认为“恋爱观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恋爱问题上的具体体现,一个正确的恋爱观会引导人们走向健康、幸福和美

10、好的生活”。李庆祝在当代大学生恋爱心态及共对策中认为“恋爱观是人们对待恋爱与爱情的基本观点和态度,它是由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的。对婚恋观的界定,赵冰洁在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研究中认为“婚恋观是人们价值观在婚姻、恋爱问题上的体现;刘亚丽在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特点及引导中认为“婚恋观指人们对恋爱、婚姻和性的基础问题的看法,是人生观的重要构成因素和具体体现”。西南大学苏红对婚恋观的定义是:人们对婚前恋爱、婚姻生活以及婚恋过程中性爱性取向的基本看法,它是人们对待婚姻和恋爱的内在标准和主观看法,其不但直接影响个体对配偶的选择,还会影响个体对未来婚姻、家庭的责任和义务的承担。在其大学生婚恋观结构、特

11、点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他将婚恋观的特点概括为:(1)主观性。在他看来,婚恋观是个体对婚姻、恋爱、性问题进行评价时所持有的内部标准和主观观念,它是支配人们在此方面行为的内部动力。(2)可变性。个体的婚恋观会随着年龄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婚恋观,也会随着所处环境的不同而改变原有的婚恋观,如在初高中时期,个体对配偶的选择往往是注重长相与身材等外貌特征,而到大学阶段,个体对配偶的选择除注重外部特征外还重视其人品与能力。(3)时代性。因为婚恋观中包括婚恋价值观的组成部分,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价值判断越发体现出多元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个体业已形成的婚姻价值评判体系和婚姻行为的稳定性,而折射出这个时代婚恋价

12、值取向的基本特征。如,在择偶标准问题上,各个年代就各有不同,50年代,女青年追求“南下干部”,喜欢工农兵:60年代谈恋爱打上了深深的阶级烙印,配偶须是“根正苗红”;70年代,人们开始注重物质条件,“高价姑娘”出现;80年代人们尊重知识、人才,女方选择男方则注重学识;90年代,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青年人的择偶标准是“谈得来”“情投意合”。(4)相对稳定性。虽然个体的婚恋观具有可变的特性,但是其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还是相对稳定的,它并不是随时随地、时时刻刻都在改变着。5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第2章 在校男女大学生婚恋观差异2.1 在校男女大学生的恋爱观差异的具体表现2.1.1 关于当代大学生

13、对于婚姻的期望大都男大学生认为婚姻幸福的要素是志趣和个性相投,而女大学生则认为门当户对或者一方经济基础雄厚的婚姻更加幸福和稳定。这跟男女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有关。女大学生的依赖心理较强,对于物质和稳定的期望更高,所以,她们希望有经济基础作为依托,更能获得一种安全感。2.1.2 关于当代大学生对于家庭的期望女大学生更倾向从家庭里获取经济依靠,同时,她们希望家庭完整,希望得到孩子。这与现在的主流价值观念是分不开的,现在在大学里流传这样一句话“学得好不如嫁得好”,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女大学生的心态。俗话说“有了媳妇忘了娘,有了孩子忘了孩子他爹”就是这个理。2.1.3 关于当代大学生对于婚姻的看法大

14、学生虽然在表面看已经成年,但不管是社会生活经历,还是对于生活、情感的态度,对人生、社会的看法,都处于一种单纯和初始化的状态。对婚姻的认识更是十分不成熟。一项调查研究表明,42.45%男生认为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而有35.92%认为婚姻是爱情的升华,是相爱的人心灵的结合,是爱情最神圣的象征。但是在大部分女生的眼中,她们则更相信婚姻对于她们来说的更多的是爱情的升华。2.1.4 关于当代大学生对于婚姻时间阶段的预测相对来说,男生更愿意选择在工作两三年后,有一定点经济基础再结婚,而女生则认为是没有定论,有合适的就行。其实,这个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们常说的对于男孩来说,究竟是先成家还是先立业,在这个

15、选择上,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自己的看法。但是,对于女孩来说,一个女生一生中最宝贵的也就是20岁出头的那几年。大部分女生还是会选择在合适的时间与合适的人一起度过人生的美好时光。2.1.5 关于当代大学生对于婚外情人的看法 相对于“对来说,你更难接受你的另一半在身体上出轨还是在精神上出轨”这个问题而言,男生们相对来说更不能忍受的是自己的另一半身体上的出轨,而更多的女生则认为精神上的出轨最不能忍受,当然也有不少的女生认为身体上和精神的出轨都不能忍受。这个回答在一定程度上也告诉我们,女生在对于爱情的忠诚度方面的要求来说,相对来说会更高一些。但是在男生看来,他们更多要求的则是女孩在身体上对于他们的专一,不可

16、否认这与男生强烈的自尊心和占有欲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的。2.2在校男女大学生的恋爱观差异的形成原因2.2.1 传统文化的原因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男权社会,女性几千年来处于从属地位。男性三妻四妾是正常的甚至受到法律的保护,而女性只要稍微有点出格的举动便会被认为是不守妇道,被人唾弃,甚至还会浸猪笼。解放后,虽然女性的地位已经和男性平等,但几千年的纲常伦理观念尤其是守贞观念、牌坊文化已渗入每一个人的灵魂深处, 即使是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占主流的依然是女性必须要约束自己的行为,尤其在性这个问题上,女性更是处于不利地位。如果一个男性与一个女性同居后未能结婚,社会舆论对他的影响几乎微乎其微,而如果换作

17、女性,不仅现在对她的影响很不利,甚至在结婚后,她的婚姻都要受到影响。虽然对男女生同居问题,社会上有各种不同的看法这都是正常的。但具体说来,对男女生的看法又略有不同。如从反对的角度说,对男生,往往用的词为冲动、不成熟,属于策略上的批评;而对女生,则往往会用到不自爱、不检点等属于道德上的谴责。这就使得女生在与男生同居时,所承担的心理压力超过男生。在校园里,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情况:男生有了同居的女友,一般都能坦然面对,不加隐瞒,甚至炫耀。而女生就不同了,一方面出于对男友的爱或被爱的需要勉强顺从,另一方面,出于社会舆论的压力,则往往欲盖弥彰,躲躲闪闪。是否有过同居经历,对男女生未来婚姻的影响也是很不同

18、的。男性对同居问题往往比女性更开放、要求更强烈,但是在正式的婚姻关系中又往往有着很严重的处女情结。这就使得女生一旦进入同居阶段,就立即陷入心理上的被动地位:害怕家长发现,害怕流言蜚语,害怕被男友抛弃,害怕一旦恋爱失败,就会酿成一失足便成千古恨,终日战战兢兢。所以虽然现在男女大学生的同居观都很开放,但是相对于男生来说,女生的观念还是相对保守的。 2.2.2 生理因素的原因 由于缺乏经验、大学生同居导致堕胎的情况时有发生,堕胎对女生的身心的特殊 影响非同一般。首先,生理伤害是不言而喻的。在正常的情况下,一个女性怀孕堕胎是她应该倍受照顾的时候,但大学生同居造成堕胎是一种非正常情况,女性不仅得不到应有

19、的照顾,而且还有可能还得独自承担许多身体痛苦,如不能请假休息,,得不到营养滋补,甚至有些不当堕胎,严重损毁女性身体健康,造成终身遗憾。心理上的压力更不小。羞愧、焦急、恐惧、绝望都有可能纷至沓来,甚至酿成悲剧。因此,堕胎对女生的生理、心理都是极大的伤害。所以在同居这个问题上,女生比男生要拘谨得多。 2.2.3 心理因素的原因 女生是用情感来思维的动物,女生喜欢跟着感觉走,跟着感觉去爱一个人,为实现自己的情感目的,愿意付出自己的时间、精力、金钱甚至生命。因而当恋爱受挫的时候,女生往往在短时间内无法找回自我,陷入自卑和迷惘,走向怯懦封闭,甚至绝望轻生,成为爱情的殉葬品。而男生是用理智来思维的动物,男

20、生喜欢探索事物的来龙去脉,喜欢分析事物运动与变化的内在规律及其客观动因,他只有在进行充分论证和客观比较后,才投入自己的时间、精力、金钱和生命,只要理智告诉他,这样做没有任何好处,就会毫不犹豫地停下来。因此,男生在失恋的时候多会用理智来驾驭情感,分析恋爱失败的原因,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实现自我成长。而一旦发生关系或者同居后再分手,女生受到的心理伤害会远远大于男生。所以,女生在这方面相对于男生来说更保守。2.3 影响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因素分析2.3.1 大学生自身原因是关键事物的内因是影响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的因素。大学生思想活跃、开放,乐于接受新事物,任何一种反传统婚恋观的行为都容易赢得他们的认同,甚

21、至把这些具有挑战意味的大胆行为当作彰显个性和标示成熟的标杆,对传统道德所蔑视的行为往往还给予追捧和效仿。他们认为婚恋行为是个人的私事,排斥学校等外来力量的干涉,在思维上对一些不良的婚恋行为很少给予理性的判断。如网婚,主要是大学生基于好奇心理在现实中不能实现才涉足,而试婚或未婚同居与传统婚恋观是矛盾的,但得到大部分学生的认可。 2.3.2 社会大环境是诱因大学生的婚恋观受社会婚恋观的影响,是一定社会文化、社会心理的写照,也是社会问题的反映。大学校园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受西方思潮的冲击更为强烈。社会的一些不良思想、西方社会的性解放以及自由开放的婚恋观日益冲击我国传统的婚恋观,这些难免会对心智发

22、展尚未健全的大学生带来强烈的冲击。校园急嫁族群体渐趋庞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女性就业压力大的现实,同时也反映了大学生婚恋的功利性。试婚、自助婚、走婚、隐婚、丁克家庭等被一些崇尚个性的青年大学生认同,同样是经济变革和社会发展大环境影响的结果。 2.3.3学校教育缺失是催化剂在很多教育者的眼中,恋爱、性与婚姻是很私密的事情,难登大雅之堂。与学生公开讨论婚恋、性问题,更是有损师道尊严。所以,在有限的婚恋教育中,教育者往往/犹抱琵琶半遮面0,使婚恋教育流于形式,不能给学生以实质性的指导。尽管大学必修课5思想道德修养6或5法律基础6中有专门的章节进行婚恋观教育,但没有开设专门针对大学生心理、生理发育特

23、点的德育教学内容。尤其是有关性的教育在很多高校还是空白。大学生只好依赖网络、书籍、影视作品来获取有限的性知识。2.3.4家庭错误引导是导火索在大学生婚恋观的形成中,父母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教育理念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一些学生产生不良的婚恋观和婚恋价值取向与家庭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比如说,父母经常吵架,家庭不和睦或父母一方对婚姻家庭不忠不负责任,其子女往往容易产生缺乏安全感和责任心等心理问题,甚至对婚姻产生怀疑,否认婚姻的价值。父母对子女经常灌输金钱观念,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的择偶标准,甚至出现“金钱至上”的恋爱观。现实中,有些家长甚至赤裸裸地告诫子女“要娶就娶有钱的,要嫁就嫁有权的”

24、,把择偶标准就简单的变成了钱和权。家庭的错误引导是大学生形成错误婚恋观的导火线。第3章 大学生婚恋观教育3.1 当前高校婚恋观教育的现状与不足 随着大学生恋爱问题的逐年升温,婚恋观教育已引起相关部门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高度重视。新编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统编教材已将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和树立家庭美德作为专门章节。但教育者受传统思想束缚较深,对大学生婚恋观教育问题认识不足,导致教学效果不显著。 3.1.1 教育者观念落后一方面,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强调学习专业知识和拓展能力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强调将理想信念、政治觉悟、意志品质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忽视大学生的情感需求。很多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

25、育理念还停留在“禁止大学生恋爱”的年代。另一方面,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国的家长和教师羞于与孩子、学生交流婚恋问题。在很多教育者的眼中,恋爱、性与婚姻是很私密的事情,难登大雅之堂。与学生公开讨论婚恋问题,更是有损所谓的师道尊严。所以,在有限的婚恋教育中,教育者往往“犹抱琵琶半遮面”,使婚恋教育流于形式,不能给学生以实质性的指导。对大学生婚恋问题的漠视和忽视,客观上弱化了婚恋观教育的效果。 3.1.2 婚恋观教育内容滞后在现有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教材中,婚恋观教育篇幅较少,内容粗略、滞后,缺乏与时俱进的发展与更新;重传统道德原则教育,缺乏恋爱方法、技巧、艺术的教育,忽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是有关

26、性的教育在很多高校还是空白。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生理已发育成熟,而心理发展相对滞后,需要了解性知识,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缺失,使大学生依赖网络、书籍、影视作品获取有限的性知识,片面理解甚至是误解西方的“性解放”和“性自由”思想,导致大学生中庸俗的性自由思想流行和性行为超越社会的认可。 3.1.3 婚恋观教育形式落后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两课”教师、辅导员和党政机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灌输式理论教学和主题讲座进行。这种教育形式较适宜于团体性普及教育,比如传授基本的婚恋常识、婚恋关系的权利和义务、恋爱道德与婚姻法律责任,但不适合就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互动交流和个体

27、性的指导。而婚恋问题具有强烈的个体性,每个人碰到的婚恋问题各不相同,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4.婚恋观教育方法落后。在大学生的婚恋观教育上,现行的教育方法手段单一、粗糙,预防性教育不足,惩罚性教育有余,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由于婚恋观教育“浅尝辄止”,学生的具体问题、焦点问题得不到解决,使得大学生在处理恋爱问题时,违法违纪行为层出不穷,如为恋爱旷课、私自校外租房同居等。教育者平时对学生的恋爱不管不问,出现问题时往往用严格的校纪校规进行处分,有的学生甚至因此断送学业。3.2 培养大学生良好婚恋道德路径3.2.1 政府:多措并举,倡导家庭伦理 1.加强婚恋观宣传教育。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构建

28、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力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婚恋文化对大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渗透力,教育部门、宣传部门、卫生部门、新闻出版部门、广播电视管理部门等政府机关应把婚恋观教育融化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健康、理性、文明的婚恋观。2.加强网络监管,净化网络氛围。要规范网络企业进入与退出门槛,加强日常网络监管,推行网络实名制,倡导网络文明。加大对色情网站、黄色网站的综合治理,推进网络法制建设,加大网络执法力度,壮大执法队伍,健全执法体系,做到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文明上网。3.规范电视文化。 相对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同伴影响,电

29、视媒介以其特定的传播影响力对青少年人生观、婚恋观等诸多方面起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要着力加强对电视节目的监管力度,尤其要规范相亲类、选秀类、感情类、婚姻类等与婚恋观有关的电视节目,并对婚恋题材的电视剧、电影、电视广告等严格把关。3.2.2 高校:以生为本,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1.加强婚恋教育,凸显性教育。据有关的调查显示,在“高校是否有必要开设婚恋教育,性教育课程”中 9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同时,仅22.5%受访者所在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高等学校要重视婚恋观教育,凸显性教育,把思想品德修养、婚恋教育与性教育紧密结合起来。2.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学校应根据学生的特点

30、和需求,努力创造条件,广泛组织开展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的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课余文体活动,如歌手大赛、演讲比赛、辩论赛、文化艺术节、足球比赛、篮球比赛等。同时,要鼓励大学生组建篮球社、文学社、排球社、书画社等学生社团。3.加强师生互动,增进师生情谊。要加强师生互动,老师应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善于听取学生的意见,关注学生的日常心理与行为,了解其兴趣爱好,和学生打成一片,及时、有效地为其排忧解难。学生也要增加自己与教师沟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3.2.3 大学生:端正婚恋动机,调适婚恋心态1.端正婚恋动机。恋爱动机好坏,关系到恋爱能否成功,婚姻能否天长地久,家庭能否幸福美满。有了良好

31、的恋爱动机,才能在恋爱过程中使爱情的心理结构逐步形成,才能建立起经得住一切考验的高洁爱情和稳定的婚姻。大学生应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婚恋观,良好的情感品质,端正恋爱动机。2.加强道德修养,增强婚恋责任意识。道德品质是后天环境教育和自我修养共同作用的结果。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增强婚恋责任意识,加强自我教育,提高自我道德修养。当代大学生首先要自尊自重,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强道德修养,增强婚恋责任意识。3.理性对待爱情与学业,以学业为重。大学生要正确看待爱情,必须明确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能本末倒置。当爱情与学业发生矛盾时,应理智地使爱情服从学业,保证完成学业。肩负重任的当代大学生应处理

32、好爱情与学业的关系,珍惜青春、把握青春、使青春更美好,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3.2.4 家庭:以爱为纽带,构筑温馨、美满家庭1.父母率先垂范,以爱维系家庭和谐。父母应该做好典范,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树立素质教育理论,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积极帮助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的恋爱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以爱维系家庭和谐。父母应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对待孩子要充分尊重,少命令,多协商,让孩子在平等宽松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父母不应该随意爆粗口,言行举止都应该礼貌大方。2.加强心理沟通与疏导,以爱弥补代际鸿沟。交谈是消除代沟、直接有效的沟通方式,父母应主动创设谈

33、话情境、营造交流氛围,多与子女以心换心,并且适当降低对子女的要求。家长应争取给孩子创造宽松和睦的环境,不能按自己的好恶和标准来评价和要求孩子,也不要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学会听取并接纳孩子的意见,将双方的意见取长补短。父母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由“权威式”“保姆式”关系变成“朋友式”的关系。父母应尊重子女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并主动学习、与时俱进,力求与子女建立共同语言。 结论 通过了解当代大学生男女婚恋观的差异,可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于恋爱观的一些特别的想法和特点。 首先伴随着个体解放的自由化,致使恋爱观念的空前开放,告别保守的同时坚守着部分传统。渴望独立的心态缺乏精神世界的充

34、实,存在的虚无和对爱情的期望过高,对于爱情失败承受上的软弱,理想化的愿望面对现实的考量,都是大学生恋爱心理上常有的不足。与成人世界的爱情观念相比,大学生群体更富有理性主义气质,既对爱情保有美好的愿望和诉求,更可贵的是能认识到爱情的副作用,有着对现实的考虑和适当的保有距离。 其次爱情是美好的。能处理好恋爱、学业甚至以后的事业的人是幸福的,但爱情并不是人生的全部。虽然我也认为大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但是这并不代表我反对早恋,相反的,我认为既然在大学生活中,我们有着充裕的课余时间,那么在即将走入社会之时,我们完全可以多谈恋爱,前提是正确认识爱情和做好本分事情,爱情完全是区别于学科超越情商和智商的一门学

35、问,我们完全有必要学习。“宁愿当残损的先知,也不要当健全的奴隶”在我看来,爱情美好的前提是双方共同维持的,我不建议玩弄感情。正视恋爱中的失意,正确看待失恋,对其抱有自爱和理性的认识。学会认输,是理性生活的开始,我们总要抱有最后的救身术,好让我们在暗夜里看到光明。善于换位思考,痛苦终究会离去。我们认为反对和压制早恋没必要,以引导、沟通和理解为主的教育更能解决问题。我们更希望早恋者能认清自身情况自己作决定。 认真对待爱情,理性对待不完美和勇于承担。爱情本来是美好的,但是我们不能过于苛求完美,更不能让爱情消去双方的优点,爱情应该是加法,它使双方更独立,更坚强更有趣。 大学生群体所表现出的开放姿态掩盖

36、不住深植于内心的传统情结,而我们观察到的更多是这样一种传统带来的种种问题,不少大学生中(大部分是女生)对婚姻过于看重,对婚姻年龄过于敏感,这样造成的结果是更多的人嫁给了房子和车子而不是恋爱对象。对此我觉得大学生应该勇于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幸福的人虽然会作错误选择但是永远不作选择的人无疑是越来越不幸福的。我认为在爱情上,应该果断一些,快乐才是重要的,流于沉闷的苦苦经营没必要。 我们认为在关乎自己幸福的事情是需要更多的审慎乐观,无论多么难堪,应该保有尊严,无论多么不堪,也不将就。我们呼吁学校加强性知识教育,并且建议大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学习性知识。我们认为性知识对于大学生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对婚前性行为

37、持不反对也不倡导的态度。我们认为作为成年人应该具备承担后果和理性思考能力。 我们认为在爱情对于大学生来说不是最重要的,我们反对爱情至上的思想,我们认为爱情需要独立的经济能力保证,并呼吁大学生理应学业和事业为先,兼顾爱情,为幸福储备。 最后提醒大家爱情这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一直是大学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对适度和理性的大学恋爱是理解和祝福的。但我们仍要提醒热恋中将要迷失或已经迷失的同学们:大学是装载我们人生知识之车的黄金时期,是决定我们未来发展的关键阶段,请同学们慎重把握,不要在爱情中迷失了方向。在此谨愿广大同学重新思考定位自己的爱情观,用理智经营爱情!16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谢 辞

38、时光飞逝,三年的大学时光就在不经意中即将结束了。人生最大的财富,莫过于你所拥有的友谊和真情。当回首往事的时候,那些痛苦的和欢乐的往事,都会变成嘴角的一抹微笑。在理工的校园里,所有我所熟悉的和认识的的老师、同学,所有我所珍惜的的人和事,都将成为我人生中最珍贵的一段记忆。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曾洁老师,从论文定题到论文最终完成,曾老师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在论文的每一环节都非常认真和严谨地给予我指导和建议,每次即使感觉厌倦想放弃甚至换个论文题目的时候,她也都会为我耐心而细致地提出一些中肯的意见和专业化的建议,这样的责任心和工作态度使我深受感动和鼓舞,成为我顺利完成论文的动力。曾老师渊博的学识、平易近人

39、的性格、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风格使我铭记在心,成为我今后努力工作和认真生活的榜样和指南针。在此,我对我的导师曾洁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大学期间社会科学系的所有老师对我在专业学习中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谢谢我的专业课老师勾老师、张老师、成老师、李老师、焉老师还有其他的几位老师,感谢你们对我孜孜不倦的教导和告诉我们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也感谢你们对我们学生平日里、生活上的关心、关爱和关怀,才让我在现在的工作和学习中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让我能够更好地适应现在的实习生活和学习。三年的专业学习,说短也不算太长,可是我想我会永远记得我的几位恩师在大学这几年内告诫我的东西。这三年的理工生活,

40、也将会是我生命里无法忘记的珍贵记忆和记忆的电影无法剪辑掉的胶片。感谢大学期间给予我关心和帮助的同学们,尤其是Z111451班的同学们三年的相伴不长不短,时间刚刚好,是你们让我在大学中拥有珍贵的友情和回忆,感谢你们三年来对我的帮助和带给我的欢乐与支持。之后的日子里,希望大家都能够坚持自己的梦想,勇敢地向美好的明天迈进!感谢大学期间的各位室友,感谢你们三年来的包容和理解,是你们让我知道了很多是非道理,也明白了每个人都会有或大或小的故事,而关键在于这些小故事里的主角是怎么去整理自己的角色、怎么在人生的道路上演绎自己的角色、做好自己的本分。感谢审阅这篇文章的各位老师,你们的指导和批评是我今后继续努力和

41、工作的动力。最后感谢我的亲人和朋友,是你们的支持和默默的奉献,才给了我完成学业的信心和动力,没有你们,就没有我这三年的学习生涯,更不可能有今天的学有所成。亲情、友情永远是我生活和学习不断奋进的最大动力源泉。不管人生的下一站将驶向何方,在理工学院这个地方的读书生活却是令我永难忘怀的。18参考文献1卢爱新.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2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课题组.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3林崇德,沈继亮.大学生心理健康读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4薛娟.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分析与教育

42、的对策J.河南教育(高教研究版), 2007, (9).5金乐.网络时代大学生婚恋观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07, (4).6杨飏.浅谈当代大学生婚恋价值取向及婚恋观教育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10).7冯志鹏.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几点认识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7, (6).8蔡宜旦.大学生婚恋观变化比较研究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3(4).9胡珍.当代大学生的恋爱与择偶J.中国青年研究,2002(6).10姚利民.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与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3(7).11余喜,夏欧东.网婚现象的社会心理学分析J.中国中医药,

43、2009,(4):73-74.12重庆青年报.2002-12-22(7).13崔庚寅.河北省大学生对试婚的认识与意向做法J.中国性科学,2003, (2):27-32.14林丛,石人炳.浅论/丁克0家庭形成原因及其社会影响J.西北口,2007, (4):65-67.15刘小明、杨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年,254 页。16韩冰、刘俊. 婚恋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年第 5 期。17林更茂、梅萍.析弗洛依德的性理论对大学生性爱观的影响,青年研究,1993 年第 11 期。18卢淑华.1997 5婚姻观的统计分析与变迁6,5社会学研究61997年第2期,第44页。19李伯黍.5教育心理学6,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版,第241)243页。20周文莲.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女性解放D.中南大学,2007.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