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村镇道路工程规划.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66069 上传时间:2019-02-0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 村镇道路工程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四章 村镇道路工程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四章 村镇道路工程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四章 村镇道路工程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村镇道路工程规划.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村镇道路工程规划第一节 村镇交通的特点及道路分类一、村镇交通的特点1特点:(1)交通运输工具类型多、行人多(2)道路基础设施差(3)人流、车流的流量和流向变化大(4)交通管理和交通设施不健全(5)缺少停车场,道路违章建筑多(6)车辆增长快,交通发展迅速2原因(1)对村镇建设中基础设施的地位认识不足,长期以来重生产建设,轻基础设施建设。认为基础设施建设是服务性的,放在从属的地位上。事实证明,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是村镇产业建设的基础,是基础产业之一。(2)对村镇规划、村镇道路规划与治理缺乏统一的认识,缺乏有力的综合治理手段。村镇道路交通与村镇对外交通之间很不协调,各自为政。对村镇的车流和人流缺

2、乏动态分析,难以做出符合客观实际需要的道路规划。(3)治理村镇交通的着眼点放在机动车上,而对村镇大量的自行车、行人和一定数量的兽力车管理不够,忽视车辆的停放问题二、村镇道路的分类和分级1分类村镇道路规划应根据村镇之间的联系和村镇各项用地的功能、交通流量,结合自然条件与现状特点,确定道路系统,并有利于建筑布置和管线敷设。村镇所辖地域范围内的道路按主要功能和使用特点应划分为公路和村镇道路两类。 1)公路 公路是联系村镇与城市之间、村镇与村镇之间的道路,应按现行交通部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见表41)来进行规划。公路按使用任务、性质和交通量大小分为2类5个等级。(1)汽车专用公路:高速公路。一级

3、公路。二级公路。(2)一般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1)汽车专用公路 高速公路。具有特别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专供汽车分道高速行驶并控制全部出入的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矛为25 000辆以上,计算行车速度为60-120 km/h 一级公路。联系重要政治、经济中心,通往重点工矿区、港口、机场,专供汽车分道快速行驶并部分控制出入的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包括摩托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10000-25000辆,计算行车速度为40-100 km/h(2)一般公路 二级公路。联系政治、经济中心或大工矿区、港口、机场等地的高运输量繁忙的城郊公

4、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i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 000-5 000辆,计算行车速度为40一8O km/h 三级公路。沟通县以上城市,运输任务较大的一般公路。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 000辆以下,计算行车速度为30一60 km/h。 四级公路。沟通县、乡(镇)、村,直接为农业运输服务的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00辆以下,计算行车速度为20-40 km/h。2)村镇道路村镇道路是村镇中各组成部分的联系网络,是村镇的“骨架”与“动脉”。村镇道路应按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的规定来规划。根据村镇的

5、层次与规模,村镇道路按使用任务、性质和交通量大小分为3级,见表4.2对村镇内部道路系统的规划,要根据村镇的层次与规模、当地经济特点、交通运输特点等综合考虑,一般可按表4.3的要求设置不同级别的道路。个别中、远期可能升格的村镇,在道路规划时,应注意远近结合、留有余地。若由于资金不足等问题也可分期实施,如先修建半幅路等。第二节 村镇道路系统规划一、村镇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1)满足、适应交通运输的要求(1)村镇各主要用地和吸引大量居民的重要地点之间,应有短捷的交通路线,使全年最大的平均人流、货流能沿最短的路线通行,以使运输工作量最小,交通运输费用最省。 (km/km) (2)村镇各分区用地之间的联

6、系道路应有足够而又恰当的数量,同时要求道路系统尽可能简单、整齐、醒目,以便行人和行车辨别方向以及组织交叉口的交通。(道路网密度 )(3)为交通组织管理创造良好条件。道路系统应尽可能简单、整齐、醒目,以便行人和行驶中的车辆辨别方向,易于组织和管理道路交叉口的交通 2)结合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合理规划道路网走向3)满足村镇环境的要求:4)满足村镇景观的要求:o 所谓街道的造型即通过线形的柔顺、曲折起伏、两侧建筑物的进退、高低错落、丰富的造型与色彩、多样的绿化,以及沿街公用设施与照明的配置等等,来协调街道平面和空间的组合,同时还把自然景色(山峰、水面、绿地)、历史古迹(塔、亭、台、楼、阁)、现代建

7、筑(纪念碑、雕塑、建筑小品、电视塔等)贯通起来,形成统一的街景,对体现整洁、舒适、美观、大方、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村镇面貌起着重要的作用。o 干道的走向应对向制高点、风景点(如:高峰、水景、塔、纪念碑、纪念性建筑物等),使路上行人和车上乘客能眺望如画的景色。对临水的道路应结合岸线精心布置,使其既是街道,又是人们游览休息的地方。当道路的直线路段过长,使人感到单调和枯燥时可在适当地点布置广场和绿地,配置建筑小品(雕塑、凉亭、画廊、花坛、喷水池、民族风格的售货亭等),或作大半径的弯道,在曲线上布置丰富多彩的建筑。o 对山区村镇,道路竖曲线以凹形曲线为赏心悦目,而凸形曲线会给人以街景凌空中断的感觉。这样的

8、情况,一般可在凸形顶点开辟广场、布置建筑物或树木,使人远眺前景,有不断新鲜、层出不穷之感。5)有利于地面水的排除6)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7)满足其他有关要求村镇道路系统规划除应满足下述基本要求外,还应满足: (1)村镇道路应与铁路、公路、水路等对外交通系统密切配合,同时要避免铁路、公路穿过村镇内部。对已在公路两侧形成的村镇,宜尽早将公路移出或沿村镇边缘绕行。 对外交通以水运为主的村镇,码头、渡口、桥梁的布置要与道路系统互相配合。码头、桥梁的位置还应注意避开不良地质。 (2)村镇道路要方便居民与农机通往田间,要统一考虑与田间道路的相互衔接。 (3)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少占田地,少拆房屋,不

9、损坏重要历史义物口应本着从实际出发,贯彻以近期为主,远、近期相结合的方针,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期发展、组合实施。二、村镇道路系统的形式第三节 村镇道路的技术设计一、远期交通量的预测1)按年平均增长量估算2)按年平均增长率估算3)按车辆的年平均增长数估算 村镇一般都有机动车辆增长的历史资料,可以用来估算道路交通量的增长。但车辆增长与交通量增长不成正比,因为车辆多了,车辆的利用率就低,因此,估算时可将车辆增长率打折扣,作为交通增长率。 4)按生成率估算新增交通量 例4. 3某大街计划新建一家2 000m2的娱乐中心和一家5000m2的商店,已知娱乐中心和商店的日出行生成率分别为32车/100甘和4.

10、5车次/1000时,试估算该大街新增多少交通量? 解新增交通量为:2000 x 32/100+5OO0 x 4.5/1000=663车次/日二、村镇道路横断面设计o 道路横断面是指沿着道路宽度、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方向的剖面。村镇道路横断面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根据道路功能和建筑红线宽度,合理地确定道路各组成部分的宽度及不同形式的组合、相互之间的位置与高差。 1)道路宽度的确定 道路横断面的规划宽度,称为路幅宽度,它通常指村镇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建筑红线之间的道路用地总宽度,包括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以及安排各种管(沟)线所需宽度的总和。车行道的宽度是几条车道宽度的总和。以设计小时交通量与一条车道的设计通行

11、能力相比较,确定所需的车道个数,从而确定车行道总宽度。例如机动车行道宽度计算公式为(2)人行道的宽度人行道是村镇道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满足步行交通的需要,同时也应满足绿化布置、地上杆柱、地下管线、护栏、交通标志和信号,以及消防栓、清洁箱、邮筒等公用附属设施布置安排的需要(3)道路绿化与分隔带2)道路横断面的综合布置(1)道路横断面的基本形式(2)道路横断面的选择 道路横断面设计除考虑交通外,还要综合考虑环境、沿街建筑使用、利镇景观以及路上、路下各种管线、杆柱设施的协调、合理安排.路幅与沿街建筑物高度的协调横断向布置与工程管线布置的协调横断面总宽度的确定与远近结合。3)道路的横坡度

12、为了使道路上的地面雨雪水、街道两侧建筑物出人口以及毗邻街坊道路出人口的地面雨雪水能迅速排人道路两侧(或一侧)的边沟或排水暗管,在道路横向必须设置横坡度。 道路横坡度的大小,主要根据路面结构层的种类、表面平整度、粗糙度和吸湿性、当地降雨强度、道路纵坡大小等确定。一般地,路面愈光滑、不透水、平整度与行车车速要求高,横坡就宜偏小,以防车辆横向滑移,导致交通事故;反之,路面愈粗糙、透水且平整度差,车速要求低,横坡就可偏大。三、村镇道路的线形设计 概念:这种使道路各直线段与曲线段在平面和立面上有平顺飞柔和的衔接,并在技术标准上满足道路等级的交通要求,称之为道路线形设计。 道路线形包括:道路平面线形:指道

13、路红线范围内的道路中心线及其他主要特征线在现状地形图上的平面投影位置、几何形状和各部分的尺寸。道路纵断面线形:指道路中心线或其他主要特征线在纵向所作的垂直剖面(立面)线形。1村镇道路平面线形设计是指根据村镇道路网规划已大致确定的道路走向,路与路之间的方位(或坐标)关系,以道路中心线为准,按照行车技术要求及详细的地形、现状勘测资料和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在现状地形图上,最终在地而上确定道路路幅在平面上的值线、曲线路段及其衔接、交叉路口的形式、桥涵中心线的位置及起讫点以及必要公共交通点、绿化分隔带、地上杆线等的平面安排。2道路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有:o 图上和实地选线。即确定所设计路线的起点、终点、中间

14、控制点(指受规划或地形、地物现状、交通要求等的限制,必须通过或避开的平面转折点、纵断面转坡点或控制标高点)和横断面布置在图纸和实地上的具体位置。n 定线应结合自然地形、地物现状、地质水文条件以及临街建筑布局的要求,经济合理地综合考虑。o 平曲线设计是在图纸上和实地定线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选取平曲线半径;根据情况设置超高、加宽和缓和曲线等。o 解决直线曲线)与曲线之间的衔接问题。o 验算弯曲内侧的安全行车视距。如不能保证,则需决定视线障碍物的清除范围。o 确定分隔带、人行道绿化、杆线设施的位置等。o 对沿线的交叉口和广场、桥涵和排水设施,以及其他各项公用和附属设施进行平面布置,确定其具体位置,采

15、用的形式和尺寸。o 绘制道路平面设计图平曲线设计是在图纸上和实地定线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选取平曲线半径;根据情况设置超高、加宽和缓和曲线等。确定最小半径的原则圆曲线最小半径是以汽车在曲线部分能安全而又顺适地行驶所需要的条件,而确定的圆曲线最小半径的实质是汽车行驶在公路曲线部分时所产生的离心力等横向力不超过轮胎与路面的摩阻力所允许的界限。不产生横向滑移。超高横坡度横向力系数,极限值为路面与轮胎之间的横向摩阻系数解决直线(曲线)与曲线之间的衔接问题oooooooooooooooo 道路平曲线的概念:n 为了使车辆从一条折线段平顺回转,徐徐地进入另一折线段,就需要妥善地选择曲线段来与相邻两转折直线段

16、相衔接,这种曲线就称为平曲线。o 平曲线半径的选择:n 在具体计算确定平曲线设计半径时,为便于测设,当R125m时,按5m的整倍数取值;当125mR250m。时,按10m的整倍数取值;当250mR1000m时,则按100m的整倍数取值。此外,当路线转折角在3 -7时,由于曲线外距很小,也可不设曲线,而仅将转折点附近左右各10m范围的路缘石施工时做成平顺弧线形。直线的优点:里程最短定线、设计、量距、绘图、计算、放样方便。无视距障碍驾驶方便车辆不受离心力作用乘车舒适直线的缺点对地形适应性差行车单调易产生疲劳圆曲线的优点符合地形、布线灵活线形优美圆曲线的缺点路线较直线长行车受力复杂视距受阻驾驶劳动强

17、度大测设、施工等工作量大、计算复杂验算弯曲内侧的安全行车视距。如不能保证,则需决定视线障碍物的清除范围。曲线路段由于曲线半径、超高、加宽会引起曲线内侧暗弯,要进行视距检查,清除障碍物,方法是计算横净距Z,绘制包络线(视距曲线)2纵断面线形设计1)概念:沿着道路中心线竖直剖切开然后展开即为道路路线纵断面,主要反映路线的起伏、纵坡以及与原地面的填挖情况,纵断面设计就是要根据汽车的动力特性、道路等级和自然地形,研究道路起伏的坡度和长度,以便达到安全迅速、经济合理以及舒适的目的。2)纵断面图的绘制:纵断面图采用直角坐标,以横坐标表示里程桩号,纵坐标表示高程,为了清楚地反映路中心线上地面起伏情况,通常将

18、横坐标的比例尺采用1:2000,纵坐标采用1:2000。 纵断面图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图的上半部主要是用来绘制地面线和纵坡设计线,同时根据需要标注竖曲线位置及其要素;沿线桥涵及人工构造物的位置、结构类型、孔径与孔数;与公路、铁路交叉的桩号及路名;沿线跨越河流名称、桩号;现有水位及最高洪水位;水准点位置、编号和高程;断链桩位置、桩号及长短链关系等。图的下半部主要是用来填写有关数据,自下而上分别填写直线与平曲线;里程桩号;地面标高;设计标高;填挖高度;土壤地质说明等3)纵断面设计的一般要求 满足设计标准 尽量避免使用极限值 纵断面和地形协调 填挖平衡 满足最小填土高度和排水要求 桥头和交叉口处应该平

19、缓 考虑通道和农田的要求纵断面4)纵坡与平均纵坡 纵坡与平均纵坡概念o 而下坡时又必须用刹车,重车或有拖挂车的车辆都易出事故,对运输的经济与安全极为不利。o (3)平均纵坡o 在道路设计中,平均纵坡是指一定路线长范围内,路线两端点的高差与路线长的比值。平均纵坡是衡量路线线形设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实际调查,从汽车行驶方便和安全出发,为了合理利用最大纵坡、坡长和缓和坡段的规定,还要控制平均纵坡。平均纵坡是在宏观上控制路线纵坡。o ip=H/Lo 式中 ip-平均纵坡;o L-路线长度(m);o H-路线长度L两端的高差( m ) 。村镇道路纵坡设计一般要求I. 纵断面设计应参照城市规划控制标高并

20、适应临街建筑立面布置及沿路范围内地面水的排除。II. 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宜缓顺,起伏不宜频繁。III. 山城道路及新辟道路的纵断面设计应综合考虑土石方平衡、汽车运营经济效益等因素,合理确定路面设计标高。IV.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车行道,宜按非机动车爬坡能力设计纵坡度。V. 纵断面设计应对沿线地形、地下管线、地质、水文、气候和排水要求综合考虑。3竖曲线设计1)相邻两坡度线的交角及坡差“” 表示,坡度角一般较小,可近似地用两坡段坡度的代数差表示,即=i2-i1,式中i1、 i2分别为两相邻坡段的坡度值,上坡为正,下坡为负。凹形竖曲线:竖曲线开口向上,为负;凸形竖曲线:竖曲线开口向下

21、, 为正;设置位置:各级道路在变坡点处均应设置竖曲线。2)竖曲线的计算用圆弧线作为竖曲线3)竖曲线设计的一般要求 竖曲线是否平顺,在视觉上是否良好,往往是构成纵面线形优劣的主要因素。竖曲线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宜采用较大竖曲线半径。 同向竖曲线应避免“断背曲线”。 反向曲线间,一般由直坡段连接,也可径相连接。 竖曲线设置应满足排水需要。4 村镇道路交叉口类型及其设计1)交叉口的交通特征 车辆、行人在交叉口转换方向 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之间有交叉(汇合、冲突、交织) 车速变化很大 通行能力受限制其中冲突点的存在是交叉口最大的问题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左转弯车辆交叉口设计的最终目的:取消或减少冲突点

22、和增加通行的能力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离行驶的地点称为分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向同一方向汇合行驶的地点称为合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互交叉的地点称为冲突点。此三类交错点都存在相互尾撞、挤撞或碰撞的可能性,是影响交叉口行车速度、通行能力和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其中,以直行与直行、左转与左转以及直行与左转车辆之间所产生的冲突点,对交通的干扰和行车的安全影响最大,其次是合流点,再次是分流点。因此,在交叉口设计时,应尽量采取措施减少冲突点和合流点,尤其要减少或消灭冲突点。2)消除或减少冲突点和增加通行能力的方法n 1.立交空间上分开n 2.信号灯时间上分

23、开n 3.渠化(环交)分隔3)交叉口形状及其改建形状十、T、X、Y、错位、多路交叉。u 基本形状:十、Tu 斜交改正交u 避免近距离错位u 多路交叉的改造环岛(五角场)、封路、调整交通4)平面交叉口设计原则 设计基本要求 :所有车、人通畅安全;保证排水通畅 设计原则I. 尽可能正交;无法正交时,斜交角度不小于45、避免畸形交叉。II. 正确选定计算行车速度。III. 正确选定交叉形状、类型。选择合适尺寸,保证视距。IV. 形状:十、T、X、Y形、错位、多路交叉。V. 类型:简单交叉、拓宽交叉、渠化、 环交VI. 做好交通组织设计交叉口车道数路段车道数VII. 保证通行能力VIII. 竖向设计应使行车舒顺、排水迅速。IX. 公路或山城交叉口纵坡应较小。X. 公、铁平交时两侧应各有50米直线,并保证视距。 第四节 村镇用地的竖向规划n综合考虑村镇各项用地、各工程设施的控制标高,并使之达到:尽量保持自然地形,在大的自然地形上创造布置小地形确定场地土方平整方案,选择弃土或取土场地:满足村镇道路交通运输的纵坡要求以及各种不同性质道路间的相互衔接有利于排除地面雨雪水,有利于排水管道及各项工程管线的铺没o利用地形,组织好村镇的通风、日照,创造良好的村镇环境。利用地形巧于布置,为村镇的良好的景观创造条件。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