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北三环路基及排水设计总说明.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66445 上传时间:2019-02-09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40.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北三环路基及排水设计总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广州北三环路基及排水设计总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广州北三环路基及排水设计总说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州北三环路基及排水设计总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北三环路基及排水设计总说明.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广州北三环路基及排水设计总说明 路基及排水设计总说明 一、设计依据 1、广州增城沙庄至花都北兴公路二期工程(荔城至花都北兴段)SJ-1合同段勘察设计合同; 2、关于印发广州增城沙庄至花都北兴公路二期工程(荔城至花都北兴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预评审意见的通知(广东省交通厅,2008年2月15日,粤交规函【2008】279号,以下简称工可预评审意见); 3、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广东省广州市增城沙庄至花都北兴公路二期工程(荔城至花都北兴段)项目核准的批复( 发改基础【2012】2214号); 4、关于印发广州增城沙庄至花都北兴公路二期工程(荔城至花都北兴段)初步设计预评审意见的通知(广东省交通厅,20

2、12年5月19日,粤交基函【2012】975号); 5、交通运输部关于广州增城沙庄至花都北兴公路二期工程(荔城至花都北兴段)初步设计的批复(交公路发【2013】222号); 6、广州增城沙庄至花都北兴公路二期工程(荔城至花都北兴段)定测详勘外业验收意见; 7、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广州增城沙庄至花都北兴公路二期工程增城朱村至中新段施工图设计审查意见的通知(粤交基【2014】1074号); 8、关于广东省广州增城沙庄至花都北兴公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批复(水利部办公厅,水保【2002】119号); 9、本项目地震安全性评价审核意见书(广东省地震局); 10、关于报送广州增城沙庄至花都北兴公路工程

3、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及初审意见的函(广东省国土资源厅,粤国土资函【2001】625号); 11、关于增城石滩至花都北兴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有无压覆重要矿床的审查意见(广东省国土资源厅,粤国土资函【2001】544号); 12、关于广州增城沙庄至花都北兴公路二期工程(荔城至北兴段)考古勘探工作结项的函(广州市文化局,穗文物【2008】378号); 13、关于广州增城沙庄至花都北兴公路二期工程(荔城至花都北兴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环审【2008】75号); 14、沿线市、区规划局提供的规划图、规划要求及对设计方案的意见; 15、沿线市、区相关政府部门意见; 1 16、交通部颁发公路工

4、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及现行其他标准、规范; 17、交通部交公路发2007358号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18、相关会议纪要、协议及函件。 二、采用规范标准 本项目主要采用的规范和标准如下: (一)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2002年) (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三)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 B04-2010) (四)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五)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六)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七)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 D

5、33-2012) (八)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 D32-2012) (九)公路勘测细则(JTG/T C10-2007) (十)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 (十一)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 2005) 其它国家、行业、地方现行执行规范、规程、标准。 三、初步设计预评审意见的执行情况 (1)同意路基标准横断面设计。 (2)原则同意一般路基设计方案。 (3)沿线部分路段分布软土,初步设计提出清淤换填、换填结合碎石盲沟的软土处治方案基本合适。部分软(弱)土路段设计未作处理,如A4K14+900A4K15+010 段等;部分路段的设计图表中的软

6、土层埋深、厚度和处理深度与勘探揭示的软(弱)条件不尽一致,如A4K14+240A4K14+900 段、D1K23+800D1K24+200 等,应进一步核查调整。施工图设计时,应切实加强地质勘察工作,结合地质情况及工期要求,特别对于软弱土层厚度较大、路堤较高的路段,应通过稳定性验算和沉降计算重新分析,核查调整设计方案,并加强施工期间的动态设计。 执行情况:对软土路基段落及软土埋深、厚度、处理措施进行了认真核查和调整。 (4)项目所在区域零星存在崩塌及表层坍滑等不良地质,应加强工程地质勘察,根据不同路段的具体情况采取合理的处治措施,并加强施工期间的动态设计。 执行情况:对所在区域的不良地质进行了

7、详细勘探,据不同路段的具体情况采取了不同的处治措施。 (5)路基边坡防护应根据沿线地质、水文条件,结合填挖高度及坡率,在保证边坡稳定、安全的条件下,以绿色植被(草灌结合)为主,少用圬工砌体。 执行情况:同意审查意见,施工图设计中在保证边坡稳定、安全的条件下,尽量以绿色植被(草灌结合)防护,少用圬工砌体。 (6)部分高边坡处治措施及方案不尽合理,应加强高填方、深挖方、陡坡路堤路段防护方案的论证和比选,做好施工期间的动态设计。施工图设计时,应切实加强沿线高边坡的地质勘察, 注重高边坡的工程类比分析,根据地质勘察资料、水文条件等,合理确定路堑高边坡防护加固方案,应做到“一坡一图”,以确保高边坡的设计

8、深度。 执行情况:施工图设计时根据详勘资料,结合各工点的具体情况采用了不同的加固防护措施并做到了“一坡一图”。 (7)应合理选择取(弃)土场位置,对取土坑(或利用挖方土作填料)的土质应详细探明,并进行相关的试验工作,对土层是否符合填料要求、储量多大,要准确判定。同时应充分考虑排水系统和水流冲刷等问题,避免因取(弃)土不当而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并完善取(弃)土场的复垦工作。 执行情况:对沿线取、弃土场的设置进行了优化,对取弃土场进行了勘探,增做了填料实验,减少了取弃土场设置数量。 (8)原则同意主线一般路段采用沥青路面,面层18cm 厚。应结合沿线筑路材料,进一步做好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合理确定路面

9、方案。 (9)经审查,路堤排水沟设计采用矩形边沟,部分路堑边沟采用盖板矩形边沟,过多采用圬工、混凝土沟,欠合理。在路缘带内设超高纵向排水沟(预制混凝土矩形沟),侵入建筑限界,易被车辆压坏。应进一步根据沿线水文、气象、降雨量等自然条件,结合沿线自然水系、农田水利灌溉、桥涵位置等进一步研究完善排水设计。尽量少采用圬工砌体,尽量采用生态浅形沟。避免路面水直接排入鱼塘、水田、菜地及周围村庄。应结合咨询报告和评审会专家意见对路基、路面排水设计方案作调整。 执行情况:路堑边沟尽量采用浅碟型生态沟,流量不满足要求时采用矩形边沟明沟方案,路堤边沟采用浆砌片石矩形沟方案,取消了原路堑盖板矩形 边沟方案,超高段排

10、水参照广东省公路标准化设计图执行。 四、初步设计交通部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一)原则同意初步设计采用的路基横断面形式、设计参数及一般路基设计原则。 1.浅层软基处理片石渗沟方案不尽合理,下阶段应结合地基状况及地下水影响情况,优化处理方案。 执行情况:根据地质详勘报告,全线软土厚度几乎都在3米以内,采用全部换填处理措施即可,取消了片石渗沟方案,个别较深软土路段根据地基状况及地下水影响情况特殊设计。 2.部分高边坡大量采用锚杆框架梁加固不尽合理,下阶段应结合详勘成果和既有工程经验细化坡体及分层情况优化边坡处治方案,加强针对性设计合理控制费用,保证公路运行安全。 执行情况:结合地质详勘报告,针对各个

11、高边坡的地形地貌及岩土性质情况进行了分别设计,在保证边坡稳定的前提下采用了放缓边坡、宽平台、锚杆(索)加固等方案。 3.同意路基防护采用植物为主圬工为辅的设计方案,边坡高度大于6米的路堤应考虑植物与圬工结合,保证公路运营安全。 执行情况:对边坡高度大于6米的路堤采用人字形骨架(骨架内喷播植草)防护。 (二)同意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及其组合结构方案,面层厚18厘米,即4厘米SMA-13型沥青混凝土上面层、6厘米AC-20型中面层、8厘米AC-25型沥青混凝土下面层。隧道采用复合式路面即即4厘米SMA-13型沥青混凝土上面层、6厘米AC-20型中面层、24厘米水泥混凝土板。下阶段应根据实测轴载和预测

12、轴次,进一步验算路面厚度和结构强度。 执行情况:同意审查意见,路面设计时将结合业主路面专题研究成果优化结构方案。 五、定测详勘外业验收意见执行情况 通过定测外业调查,沿线工程地质分区、水系分布基本特征等基本清楚,基本查明了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类型。主线路基设计宽度和横断面布置符合规范规定和初设评审意见的要求,一般路基、排水、防护等设计方案基本可行。下一阶段,应结合咨询意见和专家意见,加强对软(弱)土路基、高填深挖路基等特殊路基的补充勘查和处治方案的比较、论证。 2 (1)在查清全线软(弱)地基分布、埋深、厚度、性质的基础上,分路段对软基处理方案作深入的比较论证,通过比较,选用安全、经济、有效的

13、处理方案。对厚度不超过3米的表层软(弱)土,可采用换填处理;对需作深层处理的软基,应结合省内成功经验,对排水固结、复合地基等处理方案进行充分的论证、比选。 执行情况:同意验收意见,施工图设计时根据详勘资料针对厚度不超过3米的表层软土采用换填、或铺设土工格栅处理;对需作深层处理的软基,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排水固结、复合地基等处理方案。 (2)补充完善路堑高边坡的地质勘探和资料整理,以满足稳定性分析和方案设计的需要。施工图设计须贯彻“一坡一图”的要求,采用安全稳妥、经济合理的处理方案,并做好排水设计。 执行情况: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对部分路堑高边坡地勘资料不充分的点进行了补充勘探,并做到了“一坡一图”,针

14、对各个点不同的地形地貌及地质情况分别采用了锚杆(锚索)框架梁加固、宽平台卸载清方等方案。 (3)加强路基填料的调查和相关试验工作。排查沿线高液限土存在的可能性;对桥涵台背回填材料,尽量采用沿线合格的材料,如石屑、砂性土、碎石土等。 执行情况:定测验收后完善了路基填料试验,针对桥涵台背处理,施工图设计采用了回填石屑+排水盲沟、回填砂性土方案。 六、施工图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 根据初步设计批复意见,加强了高填深挖、特殊性岩土及不良地质路段的地质勘察工作,针对不同情况提出了路基处理和排水设计方案。 (1)低填浅挖段路床换填级配碎石造价高,建议换填碎石土等路基填料,潮湿路段采用透水性粒料材料填筑。 执行

15、情况:修编时已按审查意见修改。 (2)桥涵台背处理中台背回填材料采用石屑,材料使用较单一。建议按材料来源及供应情况等进行合理选择,因地制宜采用透水性粒料(如沙砾、砂砾等)填筑。 执行情况:修编时已按审查意见修改,采用砂性土或碎石土等透水性材料回填。 (3)由于高边坡地质条件现阶段无法彻底查清,请结合施工开挖后的实际地质及水文情况,做好施工期间的动态设计,由业主组织高边坡设计的专项审 3 查。 执行情况:同意审查意见。 (4)软土不深,采用素混凝土桩处理软基,设计功能不明确,应认真修改完善,对于部分填土相对较低,淤泥不深的路段,应结合工期安排,宜优先采用换填预压,排水固接等方案。 执行情况: 同

16、意审查意见,本次修编时同时结合咨询意见对软基处理方式逐一进行了认真修改完善。 (5)施工图设计较多采用圬工挡土墙,建议尽可能采用生态挡土墙,美化环境,降低造价。 执行情况: 同意审查意见,尽可能采用生态挡土墙。 (6)排水(边)沟应按照“生态、环保、低碳”的设计理念,尽量调整为生态环保方案,并根据排水(边)沟排水长度及汇水量大小,进一步核查截面尺寸是否经济合理。 执行情况: 施工图修编时已根据不同的汇流长度和排水纵坡选择了不同的沟型截面尺寸。 (7)路面施工图全线应统一设计,由我厅另行组织专题审查。 执行情况:同意审查意见。 七、工程界面划分 本次设计内容为SG07标(K20+000K27+3

17、00)路基及路基排水工程,路床以上的工程(含路面工程、路面排水、中央分隔带及中央分隔带排水、中央分隔带开口、土路肩、各种缘石等)纳入路面篇。 八、图纸分册说明 SG07标段施工图主线路基篇共两个分册。 九、路基设计 (一)路基设计原则 1、路基设计遵循 “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理念,力求把各类路基结构与整条高速公路有机统一在一起。 2、路基设计严格按照环境保护的要求执行,避免引发地质灾害,减少生态环境的影响。 3、路基防护设计遵循“安全、生态、景观、和谐”的原则,尽可能采用草、 灌混播的植草生态防护形式。 4、高速公路的排水自成体系,并与当地的泄洪、灌溉系统有机的结合。所有的排水设施泄水能

18、力均应足够。 5、软土路基、陡坡路堤、高填深挖路基设计需结合工期、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综合比选,优选适合本项目的经济、实用的方案。同时,软土路基、陡坡路堤、高填深挖路基设计应采用动态设计。 (二)路基横断面布置 本项目主线整体式路基宽33.50m,分离式路基宽16.75m。 整体式路基其路幅构成: 0.75(土路肩)+3.0(硬路肩)+33.75(行车道) +0.75(路缘带)+2.0(中央分隔带)+0.75(路缘带)+ 33.75(行车道)+3.0(硬路肩)+0.75(土路肩)=33.5m 分离式路基路幅构成: 0.75(土路肩)+3.0(硬路肩)+33.75(行车道) +1.0(硬路肩)+0.

19、75(土路肩)=16.75m(左线) 0.75(土路肩)+1.0(硬路肩)+3 3.75(行车道) +3.0(硬路肩)+0.75(土路肩)=16.75m(右线) (三)路拱横坡 不设超高路段行车道和硬路肩采用2的路拱横坡,土路肩横坡为4。 (四)超高方式 本项目按设计速度100km/h设置超高。当路线平曲线半径小于4000m时,在曲线上设超高。 方向)。 2、超高旋转轴 整体式路基:超高采用绕中央分隔带外边缘旋转的方式。 分离式路基:超高旋转轴位于距左侧土路肩外边缘1m处(行车方向)。 (五)路基设计洪水频率 路基设计洪水频率重现期按100年控制设计,沿河及受水浸淹的路基边缘标高大于路基设计洪

20、水频率的计算水位加壅水高、波浪侵袭高加0.5米的安全高度。 (六)一般路基设计 1、路基边坡设计 (1)路堤边坡 路堤边坡形式和坡率应根据填料的物理力学性质、边坡高度和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地基情况良好时一般采用如下形式: 填方路堤边坡坡率表 填方边坡坡脚均设置护坡道,宽度为1m,设置外倾3%的横坡。 对于放坡受限制路段、斜陡坡路段,需设置路肩挡土墙或路堤挡土墙收坡。 受水浸淹部分的边坡坡率相应放缓一级,并在常水位下填透水性填料。 填方路段边坡高度大于18m按特殊工点设计。 (2)路堑边坡高度及坡率 土质及全风化岩质边坡根据边坡高度、土的湿度、密实度、地下水及地表水的情况、土的成因类型及生成年代,

21、一般路堑边坡坡率采用1:11:1.25,分级高度为810m。 其它岩石挖方边坡坡度根据岩性、地质构造、岩石的风化破碎程度、边坡高度、地下水、地面水情况,采用1:0.51:1.0,边坡分级高度10m。 两级边坡间设平台,宽度2.0m,设3向外横坡,在平台上设置平台截水沟。 4 1、设计标高 整体式路基:路基设计标高为距路线中心线1m处(即中央分隔带外边缘)的路面标高。 分离式路基:路基设计标高为距左侧土路肩外边缘1m处的路面标高(行车 当边坡为单级边坡时高度不超过12米。 边坡坡率采用如下: 进行台帽施工。肋式桥台与桩柱式桥台仅需在台帽后回填碎石土。对薄壁台,路基土填至距离台背3m,台背用碎石土

22、填充密实。 (4)涵侧回填砂性土。回填料应分层压实,压实度不小于96%。盖板涵、拱涵两侧5m范围,采用液压用液压式夯实机进行补压。 5、陡坡路堤、纵横向填挖交界段路基 (1)陡坡路堤处理 地面横坡缓于1:5时,在清除地表草皮、腐植土后,可直接在天然地面上填筑路堤。 地面横坡为1:51:2.5时,原地面应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应小于2m。当基岩面上的覆盖层较薄时,宜先清除覆盖层再挖台阶;当覆盖层较厚时,可予保留。 地面横坡为陡于1:2.5的路堤按照陡坡路堤进行特殊设计。必须检算路堤整体沿基底及基底下软弱层滑动的稳定性,稳定性达不到要求的,应采取改善基底条件或设置支挡结构物等防滑措施。 陡坡路堤填筑应

23、由最低一层台阶填起,然后逐台阶向上填筑,分层夯实,所有台阶填完之后,可按一般填土进行。当地面横坡较陡,出现填筑宽度不能满足压路机所需的最小压实宽度时,应实施超挖。为了及时观测高陡坡路堤填筑过程及填筑以后的地基稳定变形情况,对高陡坡路堤应进行路基稳定和沉降动态监测。 (2)纵横向填挖交界段路基 横向半填半挖的挖方部分在路面结构层以下超挖80cm后碾压夯实,压实度不小于96%;并沿横断面方向铺设双向土工格栅加筋处理。对于土质及全风化基岩横向半填半挖段,挖方侧路床全断面挖除后换填。 纵向填挖交界处的挖方部分在路面结构层以下沿路线方向10m范围内超挖,最大超挖深度2m。碾压夯实后沿路线方向铺设双向土工

24、格栅加筋处理。 对地下水或基岩裂隙水丰富路段为避免下渗水软化路堤,填挖交界处应设置纵向或横向碎石盲沟以拦截地下渗水并于合适位置横向引出。 6、边坡检查梯 路堤边坡高度超过12m、路堑边坡高度超过10m的段落,每隔100m设置一处检查梯踏步,每段边坡需至少设置一处检查梯踏步。 桥头填方边坡设置一处检查梯踏步。 (七)路堤增强补压措施 5 土质及全风化岩质挖方路段边坡高度大于20m、岩质挖方路段高度大于30m按特殊工点设计。 2、地表处理 (1)路基施工前,应对地表进行全面清理,清除地表上层覆盖物。 (2)路堤基底为耕地、草地时,必须先清除地表种植土后方可填筑,清表厚度一般为0.1m,清除的表土应

25、集中堆放,用于绿化用土。在积水洼地上填筑路堤时,应排除明水、清淤后方可填筑。路堤基底为松土时,如松土厚度不大于0.3m,可直接将原地面夯实后填筑;否则应将松土翻挖,再分层回填夯实。 (3)填前基底均需夯压,基底压实度不得小于90%。 (4)水(鱼)塘地段:当路堤全部侵占水塘时,抽水、挖淤后直接进行填筑;当路堤部分侵占水塘时,设围堰抽水、清淤后在塘坎高程以下部分路堤填筑透水性填料处理。 3、低填浅挖路基处理 填土高度小于路面结构层厚度+0.8m的路堤,对路床范围开挖换填碎石土,同时保证压实度不小于96%。浅挖路段应对路床范围开挖换填碎石土,同时保证压实度不小于96%。碎石土可从挖方花岗岩风化层中

26、选用。 4、桥台、涵洞台背处理 为减轻桥涵处的跳车现象,本设计对桥(涵)头路基采用如下处理方案: (1)桥头台后填筑碎石土,碎石土应均匀、密实,并应满足96%的压实度要求。 (2)台后重型压路机压不到的地方要求用小型机具薄层夯实。 (3)台后填筑宜待桥台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方可进行。 肋式桥台先施工承台和肋,然后填土至台帽底,采用机械压实,最后再进行台帽的施工;桩柱式、座板式桥台先填土,采用机械压实后才能钻桩,然后 为消除或减少路基的不均匀沉降,以充分发挥路面的路用性能,对填方中心15m或边坡高度18m的段落以及陡坎地段采用增强补压措施。当路基长度100m时,每压实填高5m进行一遍强夯

27、,路床顶以下0.8m处夯击一次,单点夯击能1000/kNm,夯击遍数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当路基长度100m时,每压实填高3m进行一次冲击碾压,路床顶以下0.8m处应冲压一次,冲击碾压遍数为20遍。本段无补强措施段落。 (八)高填方路基处理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当填土高度18m时,定义为高填路基,需特殊处理。高填土路基按分层填土、分层压实的方式施工。 1、如基底松散或地基承载力低,采用强夯、换填等方法来增强地基土的承载力。 2、根据稳定性验算及填筑施工时路基沉降变形数据,在路床顶以下铺设n层土工格栅。 3、当高路堤为半填半挖路段或陡坡路堤时,结合填挖交界或陡坡路堤的处理措施。 4、当高填土路堤经过软

28、土地段时,结合软土地基处理措施实施。 5、为了及时观测高路堤填筑过程及以后的地基变形动态,对高路堤应进行路基稳定和沉降动态监测。 本段无高填方工点。 (九)深挖方路基 深挖方路基边坡首先利用赤平投影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是否存在平面、楔形体、倾倒破坏等,再对不利结构面及其组合采用极限平衡方法进行稳定性分析,同时对碎裂结构岩质边坡和土质边坡稳定计算采用简化Bishop法。本标段深挖方高边坡8处。 深挖方(路堑高边坡)段落及其处理措施一览表 6 (十)特殊路基设计 本项目不良地质段落主要为淤泥质土,具体段落及处理措施为: 7 8 9 10 准宜用孔隙率作为控制指标,并符合下表要求。 硬质石料压实质量控

29、制标准 中硬石料压实质量控制标准 软质石料压实质量控制标准 十、路基填料及压实标准 全线路基填料主要来自移挖作填,挖方主要为粉质粘土、强中风化的花岗岩、含砾砂岩,以软质石料为主。 1、土质路基 填方路基应分层铺筑,均匀压实。填料应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路槽底面土基在不利季节应达到中湿或干燥状态,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措施提高土基强度。填料强度、压实度及最大粒径要求如下: 填石路堤最后一层为过渡层,铺筑层厚为300mm,过渡层碎石料粒径应小于150mm,其中小于5mm 的细粒料含量不应小于30%。填石路堤宜采用施工参数(压实功率、碾压速度、压实遍数、铺筑层厚度等)与压实质量检测联合

30、控制的双控方法。 3、路基基底的压实度应不小于90%。 4、对于涵洞台后、桥台台后过渡段填土,压实度要求不小于96%。桥台台前填土的压实度要求不小于93%。 5、土路肩填土压实度不小于90%。 6、中央分隔带表面30cm以下填土压实度不小于90%,表面30cm用临时堆放的耕植土填筑。 7、路侧填平段、弃土场的填土压实度不小于90%。 8、修建在填土之上的涵洞基底以下及垫层两侧各1m范围内所有填土的压实度均应不小于96%。 9、涵底垫层压实度须达到96%以上;挡土墙基底垫层压实度须达到97%以上。 11 2、填石路基 根据岩石力学试验报告,本标段路基范围花岗岩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为530Mpa,

31、属软质岩石,抗压强度为5070Mpa,属中硬硬质岩石。对不同强度的石料,分别采用不同的填筑层厚和压实控制标准。填石路堤的压实质量标 10、一般路段基底换填部分的压实度应不小于90%;超过18m的高路堤段基底换填部分的压实度不小于93。 11、每一压实层均应检验压实度,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填筑其上一层。压实度的的检验方法和内容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土建工程)附录B的规定实施。密度法,每200m压实层查4处。 十一、路基边坡支挡、加固及防护工程 (一)边坡防护 1、 填方路堤 (1)当填方路基填土高度小于3m,边坡采用喷播植草防护;当填土高度为36m,边坡采用挂三维网

32、植草防护;当填土高度大于6m时采用人字形骨架植草防护;桥头15米及锥坡范围内采用浆砌片石防护。 (2)平台采用浆砌片石封闭,护坡道、排水沟外侧至界桩范围均采用植当地野草防护。 (3)当排水沟外侧为填平段时,填平段表面采用植草防护;当排水沟外侧尚有填土放坡时,排水沟外侧的填土边坡采用植草防护。 (4)当路基通过鱼塘、水渠等浸水地段,采用M7.5浆砌片石护坡防护。 (5) 草籽应选用适合当地生长、根系发达的乡土草种,并掺入20%的灌木种子。要求成活率不低于90%。边坡植草采用液压喷播植草。 2、挖方路堑 为保护环境,路基防护方案在保证边坡稳定的前提下尽量从绿化着手。以植物防护为主,并适当设置骨架。

33、根据边坡不同岩土性质及风化程度采用不同防护形式 (1)单级土质及全、强风化成土易长植被的岩质边坡,当边坡高度小于6m,喷播植草防护,大于6m时采用挂三维网植物防护。 (2)对于高度大于12米的多级边坡,冲沟发育、水土流失严重的土质边坡、坡残积土较厚的土质边坡、全风化岩质边坡、特殊性岩土边坡等稳定边坡采用人字形骨架结构植草防护。 (3)其余岩质路堑边坡均采用客土喷播植草防护。 (4)平台采用浆砌片石封闭。 2、挡土墙 本段设置了9处挡土墙。设置情况如下: 路基挡土墙段落一览表 十二、路基、路面排水系统及其防护设计说明 (一)排水设计原则 1、高速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自成体系。 2、路基排水尽可能结

34、合沿线排洪(涝)渠、自然沟谷和环保排污设施,形成完整的排水体系; 3、路基、路面水应尽可能快地排至路基外。 4、排水工程外观线形应流畅美观。类型选择应从安全、视觉效果及与周围环境协调角度综合考虑。 (二)路基排水设计 1、 一般路基纵向边沟、排水沟、截水沟 (1)挖方路段边沟用于排泄路面及路堑坡面雨水,采用明矩形沟型式,沟身采用M7.5浆砌片石砌筑,边沟底设置纵向排水碎石渗沟。具体型式根据排水长度和沟底纵坡进行选择。 12 (2)路堤两侧的排水沟设置于护坡道外侧,排泄路基范围的地表水,采用M7.5浆砌片石砌筑矩形沟,在低填或立交范围存在交坡路段采用M7.5浆砌片石排水沟。 (3)汇水面积小及反

35、坡时不设置堑顶截水沟。截水沟设置在路堑坡口3m以外,拦截上边坡地表水,分段引入自然沟谷或排水沟中,以减轻路堑边沟的泄水负担,降低水流对路堑边坡的冲刷影响。截水沟采用矩形,截水沟顶面不能高出地表,开挖后多余的土方也不能随意堆放在截水沟附近。坡顶至截水沟范围内的植被应尽量保持原生态,如被破坏,施工时应注意加以恢复。从景观的要求考虑,坡顶至截水沟之间种植矮灌木加以遮掩。 (4)在路堤或路堑边坡平台上设置平台截水沟,拦截坡面水,平台截水沟与路基急流槽或引流槽相接。路堑平台截水沟的水流可通过急流槽或引流槽引至边沟中,也可以引入到坡顶截水沟中;路堤平台截水沟可通过急流槽引至排水沟。 截水沟采用M7.5浆砌

36、片石砌筑。 2、急流槽 边沟、排水沟、截水沟、自然沟、桥梁涵洞沟渠的相互连接,均设置急流槽。急流槽根据地形设置台阶型。 (1)A型急流槽,适用于路基填挖交界处,连接挖方边沟与填方路基排水沟。 (2)B型急流槽,适用于填方路段的路面排水,连接拦水路缘石与路基排水沟。其中急流槽入口部分由路面标施工单位完成,其余部分由路基标施工单位完成。 (3)C型急流槽,适用于超高路段路面排水,连接横向排水管与路基排水沟。 (4)D型急流槽,适用于堑顶截水沟排水,连接堑顶截水沟与矩形边沟或平台截水沟。 (三)路面排水设计 1、路面排水 路面采用集中排水。 (1)非超高路段 挖方路段路面水由路拱经平缘石汇集到边沟后

37、再通过连接边沟和排水沟的急流槽排至排水沟中。 填方路段路面水由路拱经路肩拦水路缘石汇集,由路堤急流槽排入排水沟。 (2)超高段内侧 与非超高段排水方式一致。 (3)超高段外侧 超高段外侧,在中央分隔带旁设置纵向集水沟,汇集路面超高外侧的水,并排入集水井,再通过横向排水管排入路堤急流槽。 填方路段集水井的设置间距一般应与急流槽一一对应。设置时还应考虑超高路段起止点、结构物位置、中央分隔带开口、填挖交界处、桥头等因素。若没有急流槽,则需要增加设置或调整急流槽位置。 2、中央分隔带排水 中央分隔带采用微凸式。下渗的水汇集到中央分隔带的碎石盲沟中,然后再通过横向排水管排出路堤外。碎石盲沟全线路基设置,

38、盲沟内设置带孔PVC管聚集下渗水。横向排水管设置间距为30m,但在填挖交界路段、凹曲线底部、桥头、结构物迎水一侧需增设,且凹曲线底部需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密设置。一般路段的横向排水管出水口直接设置在边坡上。 以上中央分隔带排水设计图表见路面设计。 3、路面结构层排水 (1)路面面层底部设沥青下封层防止地表水下渗。 (2)在路面结构层外侧边缘设置纵向碎石盲沟,以排除路面结构层内的下渗水,并通过横向排水管及时将水引至路基外。 (3)路面结构的底基层下设置了碎石垫层,挖方路段,碎石垫层与边沟下的排水渗沟相相连。 路面结构层排水设计图表见路面设计。 十三、土石方、取弃土设计、环保及节约用地措施 (一)土

39、石方 土石方计算:填方数量计算至上路床顶面,挖方数量计算至路面结构层底面。 本段挖方1503537方,其中普通土1028717方,硬土224800方,软石90680 方,次坚石159340方;填方1369764方;清表土13945方;挖台阶土方10282方;弃石12175方。 清表土可临时堆放于路基边坡坡脚处,待后期用于中央分隔带填筑或边坡绿化,不再单独设置弃土场集中堆放。 弃土运至K27+250左侧弃碴场(为隧道弃碴场,见隧道设计文件)。 13 (二)路用地界 路基以路堤边沟外侧沟壁以外1m(挡土墙段以墙址以外1m)、堑顶以外1.0m(有堑顶截水沟时以截水沟外侧沟壁以外1m),桥梁以桥面正投

40、影以外1.0m。 耕地保护及节约用地的措施 1、对于公路用地范围、临时施工用地、取、弃土场范围内分布的大量腐质土,应揭除地表草皮,然后集中堆放,以备将来地表回填(如用来对弃土场复耕、中央分隔带、互通立交绿化用地、填方边坡表层填土),恢复植被。 2、当公路用地范围、临时施工用地、弃土场范围内分布有鱼塘,其多年沉积的大量腐质土,需筑好围堰后,抽干鱼塘,再将营养丰富的表层腐质土挖除后集中堆放,以备将来对其它需地表回填的路段进行填土(如用来对弃土场复耕、中央分隔带、互通立交绿化用地、填方边坡表层填土),恢复植被。 3、路基施工完成后,清理边坡土方、清表土方可用于土路肩培土、中央分隔带、互通立交、服务区

41、绿化用土,多余土方可用于弃土场复耕。 4、对于弃土场,设计时采取了充分的防护绿化及排水设计。弃土场均可复耕(如种植经济作物、果树等)。 5、排水沟的挖基土方应采取“就近处理”的原则,将挖基土方堆于排水沟外侧平台处,并摊铺平顺、植草防护。截水沟的挖基土方不应堆放于坡顶,最好尽可能用于附近路段的中央分隔带填土。 6、在施工期间,在运输过程中会给当地的环境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承建单位及时采取洒水、清扫等临时措施,以保证当地环境和居民的生活不受到太大的影响。 7、施工结束后期,承建单位应及时清理施工过程遗留下来的杂物、临时弃土堆等,保证做到全线不留下任何对当地环境、景观和高速公路路基、桥涵有影响

42、的东西。 十四、路床顶面验收标准说明 路床顶面验收标准如下表: 备注:表中未给出压实度验收标准。压实度验收标准按本说明第九大点的要求执行。 路床顶面弯沉验收标准为232.9(0.01mm)。 十五、施工方案及注意事项 (一)路基施工应严格按照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以及其它有关规范和规定的要求办理。 (二)填方基底和防护工程基础开挖后,若发现地质与设计不符或岩土力学指标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及时通知相关单位。 (三)路基压实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并按照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验收。 (四)路堑边坡施工 1、路堑边坡施工应做好临时排水措施,以确保路堑边坡稳定。开挖前应先做好地表截排水设施,再开挖

43、土石方。临时排水措施应尽量与永久排水措施相结合。 2、施工信息化控制 (1)施工中按信息化施工法,若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应及时通知业主及设计单位,进行动态变更设计。 (2)根据本边坡治理的安全等级和实际情况,本边坡的监测采用人工巡视和位移监测两种方法,监测种类分为施工监测和使用监测,主要监测内容有 1变形监测:沿坡顶及平台设置位移兼沉降观测点,变形观测点应在布设初始建立初读值,变形观测在开始施工开挖后开始实施,观测频率根据施工的进度及监测的情况确定,施工期间一般至少每3天应测量一次,竣工后半年内每半个月测一次,其后2年内每个季度观测一次。变形监测的技术要求及精度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观测结果应及

44、时提交设计人员,提交时间应在观测的当天,最迟第二天,遇险情况应在当天以最快的速度提交。 2人工巡视:通过对植物状态、支护结构状态及岩土体变形状态的巡视, 14 路床顶面验收标准 项 次 1 检查项目 纵断高程(mm)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10,-15 检查方法和频率 水准仪:每200m测4断面 权 值 2 掌握边坡动态变形情况。 3监测布设:监测断面应设置在锚固区的关键部位,施工监测可以根据施工情况设若干监测断面,以确保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使用监测时,每段锚固地段至少设置一个观测断面,一个观测断面上至少设置三个观测点。 3 、施工过程中应记录坡面地质情况和地下水出露情况,发现地质和地下水出露情

45、况与设计不符,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和相关部门。 (五)挡土墙施工 1、挡土墙基础开挖后,若发现地质条件与设计不符,应立即通知相关单位。挡土墙基底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基坑开挖夯实后应立即进行基底承载力检测。 2、挡土墙基础采用分段跳槽开挖,分段长度按设计图纸中所示。开挖时须注意基坑支护,开挖后应立即施工挡土墙及墙后回填,严禁开挖基坑长时间暴露。 3、挡土墙基础埋深不小于1m。 挡土墙趾前地面倾斜时,墙趾距地表水平距离不小于2.5m。 4、当挡土墙与桥台相接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桥台不设耳墙,背墙直接与挡墙相接; (2)搭板宽度注意调整; (3)纵向挡土墙与桥台背墙或台帽下挡土墙的衔接; (4)当台帽下设置挡土墙时,应注意施工顺序,应先施工挡墙,再填台后土,待墙强度达到85%方可施工桩基,且台下挡墙位置处的桩基施工不允许采用冲击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