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69096 上传时间:2019-02-09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1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沈阳大学科技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南风化工集团为例专业: 财务管理 . 班级: 2 0 1 1级 1 班 学号: 0 9 1 1 2 3 2 3 1 姓名: 张 岩 答辩日期: 2015 年 6 月 16 日目 录摘要1Abstract2引 言31 资产减值会计的概念及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51.1 资产减值会计相关概念51.2 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基础51.3 新旧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会计的比较72 资产减值会计的国际比较102.1 美国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102.2 国际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112.3 我国新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会计与美国及国际

2、准则的比较123 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会计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163.1 资产减值会计中的确认问题163.2 资产减值会计中的计量问题173.3 资产减值会计中的信息披露问题194 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会计在上市公司中的应用214.1 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通过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214.2 南风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资产减值案例分析225 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25结论27致谢29参考文献30摘 要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目的是为了真实、有效地反映企业资产状况和经营成果,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出台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概念和新规定。论文首

3、先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比了新会计准则在资产减值方面的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然后通过实证方法和案例分析研究了新会计准则的应用情况,主要结论是新会计准则下的资产减值会计参照IAS36和SFAS144进行了改进,提高了计量的科学性,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盈余管理;新会计准则在减值的确认、计量以及披露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在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仍然具备利用资产减值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最后,论文针对上述情况和问题,提出了细化资产组的划分标准、建立和培育各类市场、优化资产减值计量、完善资产转回的相关规定、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增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等一系列建议。关键词: 资产减值

4、; 盈余管理; 资产组; 商誉; 信息披露AbstractThe impairment of assets can reflect the financial situation and the operating results of companies, which ensures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s true and reliable. In 2006,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Enterprises No. 8 - Impairment of Assets produced

5、 a series of new concepts and new regulations. Firstly, this paper compares CAS8 with IAS36 and SFAS144 by a comparative approach, and then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by empirical methods and case analysis. The main conclusion is that the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improve th

6、e efficiency ofthe measurement; The newaccounting standards still hav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in recognized,measurement and disclosure;Under these standards,listed companiesstill haveways to manage earnings by asset impairment.Finally,forthe above situationand problems,this paper proposes a serie

7、s of recommendations, includingrefining ofthe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of theasset group,establishing all kinds of markets, optimizingthe measurementofasset impairment, improving rules of reverse assets impairment, strengthening the internalcontrol, enhancingthetransparencyof information disclo

8、sed and improving theability of accounting personnel.Keywords:assetimpairment;earnings management;asset group;goodwill;information disclos- 31 -引 言如果将资产看作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折现,那么当因为外部或者内部因素的影响而使得未来经济利益减少的时候,就需要应用资产减值这一概念来反映企业资产的真实价值。我国对资产减值的会计规范的发展经历了几个过程,1998年以来实施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要求上市公司应计提“四项减值准备”;2001年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也要

9、求上市公司应计提“八项减值准备”,2006年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在“资产组”概念、公允价值和现值等计量方法应用、商誉等减值测试、减值损失转回方面进行了创新。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对资产减值问题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同时在实务领域也得到了普遍的关注。FASB、IASC等组织研究制定了相对完善的资产减值准则制度,用以应对披露及释放企业资产减值可能面对的风险。同时,资产减值相关准则的完善,也使得会计信息的披露更具有用性。为了规范企业资产减值会计实务,改善以往国内资产减值准则的不具体、不完善的状况,进一步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要求,我国在资产减值方面的探索与研究显

10、得十分必要。长期以来,企业界因受历史等诸多遗留下来因素的钳制,高估企业资产价值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获得真实可靠的企业会计信息,进而影响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现状产生误判;在会计信息透明度方面,由于监管力度不够,企业受利益的驱使,常常通过各种方式操作利润。大量的实证表明,资产减值已成为上市公司增加当期利润的一种常用盈余管理手段,企业逃避市场监管的同时,也造成了会计信息的失真。从2007年至今,新会计准则已经应用了8个整年,在会计实践中,新的资产减值准则在确认、计量和披露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值得总结和探讨。另外,新会计准则的一些规定,如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等,针对的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实务操作

11、中的具体问题,尤其是盈余管理的问题,在现实中是否达到了这样的预期效果,仍然需要通过案例分析以及实证研究来研究体现。通过全面剖析新的资产减值准则的理论和应用,对改进会计准则、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资产减值会计的概念及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1.1资产减值会计相关概念资产是会计中最为重要的要素,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等概念都与资产概念有着重要的联系。从资产的定义上看,某些学者将其看做为尚未消耗的成本,也有一些学者将其看做获取未来经济利益的权利。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对资产的定义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15,实际上采纳了后一种

12、观点。预期的经济利益是资产的本质,也是资产最为重要的特征。从这一定义出发,当因为外部或者内部因素的影响而使得未来经济利益减少的时候,就需要应用资产减值这一概念来反映企业资产的真实价值。新会计准则中对资产减值的定义为:“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值得关注的是,资产减值与资产价值转移这两个概念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又有明显的区别。资产价值转移是资产的价值通过生产的过程转移到了产品当中,而资产减值是以外部原因引起的;资产的价值转移会通过产品销售得到补偿,资产减值不会。资产减值会计是“根据稳健性的原则,以资产减值为会计核算对象,对其进行确认、计量以及披露的一系列会计处理过程。”其本质是用价值计量代

13、替了成本计量。1.2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基础新会计准则下的8个基本原则中,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与资产减值会计有关5。资产减值会计既是客观性原则和相关性原则的权衡结果,也是谨慎性原则的重要体现。客观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计核算的客观性包括真实性、可靠性两方面的意义。真实性要求会计核算的结果应当同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相一致;可靠性是指对于经济业务的记录、报告,要做到不偏不倚,以客观的事实为依据,同时不受会计人员主观意志的影响,避免错误同时减少偏差。从客观性的角度出发,会计人员应该尽量忠于事实,减少主观

14、判断的成分。但是,相关性原则的要求恰恰相反。相关性原则是指“是指会计信息要与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联系,即使用者可以利用会计信息做出有关的经济决策。”相关性要求会计信息应能够帮助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证实或者纠正其预测,这就要求会计工作者要尽可能利用当前所掌握的信息。具体的对资产减值会计来说,在历史成本下,资产减值只有在资产处置的时候才能够确认,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对会计信息使用者来说意义不大。在客观性原则和相关性原则的权衡下,资产减值会计是可以修正历史成本下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将有助于决策。谨慎性原则是指“在会计环境中存在着不确定因素和风险的情况下,应该运用谨慎的职业判断和稳妥的会计方法进行会计处理。

15、”谨慎性原则要求会计计量中,不得高估资产、利润,不得低估负债等。从这一原则出发,资产减值会计在会计环境中存在着不确定性的前提下,夯实企业的资产价值,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1.3新旧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会计的比较我国对资产减值的会计规范的发展经历了几个过程, 1998年所实施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提出上市公司应计提“四项减值准备”,主要是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以及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之后财政部的补充规定又特别强调计提的范围还包括其他应收款;2001年所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上市公司应计提“八项减值准备”,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以

16、及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并第一次提出了“资产减值”的概念;2006年所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将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范围扩大到了全部资产,并在“资产组”概念、公允价值和现值等计量方法应用、商誉等减值测试、减值损失转回方面进行了创新。2001年,我国在上市公司中全面计提减值准备的主要背景是当时物价上涨速度较快,计提减值准备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但是,从实践的结果看,资产减值会计往往被上市公司用作盈余管理,偏离了制度设计者的初衷,新会计准则一方面进一步夯实了企业的资产价值,另一方面也在防止盈余管理方面进行了制度设计14。在新的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会计具体来说有表1中所示的一些规定:表

17、1 新资产减值会计规范13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项目计量模式计提的减值准备可否转回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可以转回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与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孰低可以转回贷款和应收款项成本与持续下降后的公允价值孰低可以转回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与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孰低一般不可以转回长期股权投资属于成本法核算的账面价值与未来现金流孰低一般不可以转回长期股权投资不属于成本法核算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不可以转回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孰低可以转回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不可以转回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不可以转回生物资产消耗性的账面价

18、值与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金额孰低可以转回生物资产生产性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不可以转回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不可以转回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合同预计总成本与合同总收入孰低可以转回递延所得税资产账面价值与未来期间很可能获得的应纳税所得额孰低可以转回融资租赁中出租人为担保余值未担保余值与租赁投资净额孰低可以转回未探明矿区权益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孰低可以转回探明矿区权益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不可以转回从表1中可以看出,新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会计涵盖了可能涉及减值的各种资产,资产减值的计量模式相对来说是多样的,除资产减值准则中规定的项目以外,大多数资产减值是可以转回的。新会计准则与旧会计准则相比

19、,主要变化表现在三个方面:(1)资产减值确认的变化。旧会计准则中,未来现金流量是根据单项资产来确认的。新会计准则中提出了“资产组”这个概念,在一定条件下以资产组为基础进行减值测试。(2)资产减值计量的变化。如表1所示,新会计准则对可收回金额的概念进行了调整,更加强调了公允价值的应用。另外,对于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等资产,一旦计提减值准备,在后续的会计期间将不得转回,这一特别规定是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会计的重要创新。(3)资产减值披露方面的变化。同旧会计准则相比较,新会计准则中不仅要求所披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金额,还要求披露一些更加详细的会计信息,如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累计金额数、资产

20、减值计量中所涉及到的估计基础、折现率以及商誉减值等。通过此类披露数据,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能够更好地了解资产减值的计量过程以及对企业运行的影响,增加了数据的透明度。2 资产减值会计的国际比较2.1 美国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作为世界现代财务会计先行者的美国,从1936年成立的会计程序委员会(CAP)发布会计研究公报(ARBS),到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财务会计准则(SFAS),70余年间确立了许多与资产减值相关的准则与规范,对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3。1947年,美国会计师协会(AIA)颁布APB No.29存货计价。第一次以规范的形式提出了企业可以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

21、记录存货价值。1953年,注册会计师学会在第43号会计研究公告第四章“存货定价”中对成本和市价孰低法的运用作了更为具体的规定。1975年,FASB于第12号财务会计准则里对短期投资的减值进行了一系列的规范,指出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可以对短期有价权益证券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进行计量。第一次明确提出永久性确认标准来确认减值准则。当年,FASB又颁布了第5号准则公告了“或有事项会计”,对或有事项作出了定义,并对或有损失的确认提出了可能性的标准。1984年开始,FASB在会议上讨论长期资产减值问题。1990年12月,出台了探讨备忘书长期资产和可辨认无形资产减值的核算。1993年11月,委员会对外发布征求意

22、见稿长期资产减值的会计核算。1995年12月,FASB发布第121号准则公告了“长期资产减值、处置的会计处理”的要求,对于企业仍在使用的长期资产,当出现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总额低于资产账面价值的时候,企业应当以资产账面价值超过其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由于第121号准则公告和委员会第30号意见书中对长期资产处置的计量方法未能保持一致,因此FASB于2001年10月3日公布了第144号准则“长期资产减值与处置会计”,替代了第121号准则。同年的7月,颁布了第142号准则“商誉和其他无形资产”。由此,美国长期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2.2 国际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相比美

23、国资产减值会计规范的发展,国际资产减值会计规范的发展历史并没有如此的漫长,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可以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于1975年就已经引入了资产减值概念。1993年12月出台的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存货(IAS2 存货)指出,如存货遭受毁损、全部或者部分陈旧过时以及销售价格下降时,可以将存货价值减记到可变现净值。当年还公布的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不动产、厂房和设备(IAS16 不动产、厂房和设备)指出,如果一项或者一组资产出现减值时,应该将账面价值减记到该资产的可收回金额。1996年6月,IASC决定制定资产减值相关的国际会计准则。1997年,IASC就如何具体确认

24、资产减值、如何确认资产的可收回金额等一系列问题,通过了征求意见稿第55号资产减值(E55),来自10个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的20多家知名公司参与了该测试。1998年4月,于马来西亚召开的理事会会议上,通过了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IAS36)。IAS36的出台为企业对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提供了明确的指南,同时又规范了会计核算,大大的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2002年,IASB发布了征求意见书,征求相关于IAS36中资产减值的内部指标以及使用价值确定的意见。于2004年3月,IASB出台了修订后的IAS36,IAS36对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的不断完善,其内容已为很多国家所借鉴。2.3 我国新会计

25、准则中资产减值会计与美国及国际准则的比较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CAS8)是在旧会计准则基础之上,对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基础、计提范围以及减值损失可转回等方面进行了很大程度上的变革,进一步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重点指出了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依据、可收回金额的计量、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计量、资产组的认定和减值的处理方法,商誉的减值测试及有关资产减值信息的披露等具体内容,但在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问题上存在实质性的差异。2.3.1 准则适用范围的国际比较(1)IAS362:涉及了土地、建筑物、投资性房地产中以成本模式计量的、商誉以及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2)SFAS1441:包涵了长期

26、资产(不包括商誉、不摊销的无形资产)、金融交易工具(包括按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的权益性投资)。(3)CAS8:涉及了对子公司、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及投资性房地产中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固定资产、生产性的生物资产、油气资产(指探明矿区权益、矿区井及相关设施)、无形资产(指资本化的开发支出)、商誉等。从上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三者都是适用于长期资产,然而SFAS144在无形资产、商誉、生物资产等方面的规定有许多不同之处。2.3.2 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计量的比较表2 资产减值确认与计量的国际比较11IAS36CAS8SFAS144确认时间企业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减值的迹象对长期资产及

27、可辨认、摊销性的无形资产,企业应在环境变化或者指向表明资产的账面价值无法得到收回时核算资产是否存在减值对商誉和部分无形资产要求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减值测试资产减值迹象1、外部信息来源:(1)资产市价在当期存在下跌,下跌的幅度很大程度上高于因正常的时间推移或者使用而发生的下跌;(2)市场、经济或者法律等企业生产经营环境、资产提供服务的运行市场,在当期或者未来会计期间发生巨大变化,对企业产生了负面影响;(3)市场利率或者其他投资报酬率在当期己经得到提高,从而可能影响到企业计算资产使用价值时所采用的折现率,进而较大程度上降低资产的可收回金额;(4)该企业的净资产账面价值很大程度上高于其资产的市场资本化金

28、额。2、内部信息来源:(1)有证据显示,资产已经存在陈旧过时或者发生损坏;(2)该资产的使用方法或者程度己经发生或即将要发生较大变化,对企业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些变化包括了资产将要被闲置,有计划终止或者重组该资产所属的经营,或者计划在以前预定的日期前处置该资产和重新估计具有确定使用寿命资产的使用寿命;(3)企业内部报告提供的证据显示,资产的经营业绩已经或者将要比预计的差很多。1、资产的市价当期出现大幅度下跌,该跌幅显著高于因时间的推移或企业正常使用而预期的下跌。2、经营所处的经济条件、技术条件或者法律环境及资产所处的市场在当期或将在近期出现很大程度变化,从而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3、市场利率或其他

29、投资回报酬率在当期已经得以提高,进而影响企业在计算资产预期未来现金流量值时的折现率,致使资产可收回金额很大程度上降低。4、有足够证据显示资产已陈旧过时或该实体已发生损坏。5、企业资产已或将要被闲置、停用或有计划的提前处置。6、企业内部有足够报告显示该资产的经济成绩已低于或者很大程度上将低于预期。7、其他足以显示资产可能已经发生了减值的迹象。排除市场利率提高的影响,企业的折现率和企业的市值大大低于其净资产账面价值资产减值损失确认资产可收回金额在很大程度上低于其账面价值时,才确认资产减值损失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总额小于账面价值时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可收回金额确定资产公允价值扣除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同资产预计

30、未来现金流的现中的相对较高者采用未折现的现金流量资产减值损失计量资产可收回金额存在低于其账面价值时,要将资产的账面价值降低至可收回金额,降低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额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以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公允价值计量通过上述条款对比不难发现,CAS8和IAS36在资产减值损失方面的确认及计量上已经基本实现了大体上趋同,但与SFAS144却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差异。确认时间上存在的不同是由于FASB考虑了如对所有资产进行周期性的测试所消耗的成本很大,而造成其他方面差异的原因是由于SFAS144与CAS8、IAS36对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采用了的不一样的标准。CAS8与IAS36是以经济性为标准即一旦

31、发生资产减值就要予以确认,其显著特点是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及计量采用了相同的核算基础。SFAS144是以可能性为标准即当资产的账面金额出现可能不会完全回收时,才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其显著特点表现为确认资产及计量的基础存在不同。2.3.3 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的比较表3 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的国际比较IAS36规定企业应该于每个资产负债表日评价估算是否有迹象显示以前年度确认的除了商誉以外,资产的减值损失将不再存在或者已经减少。如存在这些现象,企业应预估该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如企业对资产可收回金额做出的估计发生了变化时,应转回以前年度确认的减值损失额,资产的账面价值应当增加到可收回金额同时规定:(1)减值损失的

32、冲回应反映该资产在使用或者出售方面的潜在性的服务能力,比确认减值损失时相对提高。若仅是因折现从而导致可收回金额相对高于其账面价值,则不能转回减值损失额。(2)因为减值损失的转回而导致资产账面金额增加的,不能高于该项资产以前年度未确认减值损失时的账面金额。(3)减值损失的转回应当立即在收益表里作为收益加以确认。(4)已经确认的企业商誉减值损失额在以后期间都不得转回。CAS8规定减值损失一旦得以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都不得转回。其适用的范围主要涵盖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但不包括存货、递延所得税资产、金融资产等)SFAS144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使减值资产形成新的成本基础,新的成本基础不应该

33、再调整由此不难看出IAS36允许减值损失额转回是有条件的,与其所代表的“未来经济利益观”是密切相关的,财务会计报表使用者通过减值损失的转回了解有关企业资产未来积极利益中的潜在迹象,致使得当期及未来会计期间的经营活动成果得到更加公允的计量。而SFAS144不允许减值损失额转回的原因在于:资产减值损失使得减值资产形成了新的成本核算基础,已经同其他未减值的资产置于同样的核算基础,因此后期就不该再将资产减值损失加以转回。而我国的会计准则规定不转回的原因在于:(1)我国上市公司多存在提供虚假报表、故意操纵经营利润的现象;(2)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多依赖于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然而我国会计人员业务技术

34、水平相对有限。这相对于SFAS144减值损失不得转回的原因有所不同。3 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会计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3.1 资产减值会计中的确认问题3.1.1 资产减值迹象认定新会计准则中详细地列举了7个判断资产发生减值迹象的标准,使得资产减值在实际应用中更具有操作性,不过由于这些标准中含有大量的定性内容,因此仍然存在着被用于盈余管理的可能。如在7条标准中包括“资产的当期市场出现大幅度下跌,同时其跌幅显著高于因时间的推移或正常使用而预期的下跌”的论述,其中,“大幅度”和“明显高于”属于定性的描述,并没有更加详细的规定,这就增加了主观的成分。这样的论述在7条标准中是普遍存在,如“企业经营管理所处的

35、经济条件、技术条件或法律环境及资产所处的当期市场或在未来近期将发生重大变化”中的“重大变化”;“市场利率或其他回报率在当期市场已经得以提高,进而影响企业计算预期未来现金流现值的折现率,致使资产可收回的金额较大幅度降低”中的“较大幅度”等等,这些论述都有待于出台进一步的细则加以规范。3.1.2 资产减值确认中的“资产组”问题新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的一大亮点是关于“资产组”的论述,资产组的认定“应以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能否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资产组的现金流入为主要依据”。进一步地,准则中提出了认定资产组的若干基本原则,但是我国从98年开始才开始使用现金流量表,很多会计人员并不具备认定资产组所需要

36、的现金流量管理水平和预测水平,另外,企业通过变换经营形式,资产组的划分变化多样,难以辨认7。资产组的认定问题主要与商誉和总部资产的减值相联系。商誉是企业用以获得超额收益的能力,主要表现为企业的投资成本超过其净资产的部分。而总部资产是主要指“包括其事业部或企业集团的办公建筑物、电子信息数据处理工具等资产”。这两者往往不能单独产生现金流量,要依托于某一个或者多个资产组。总部资产分摊至各资产组的方法在准则中没有明确,只有一个基本的处理原则,而商誉的分摊过程中,如果调整其所属的资产组的范围,就很容易地可以控制商誉资产减值的计量,从而产生虚假的会计信息。3.2 资产减值会计中的计量问题3.2.1 公允价

37、值的使用公允价值的使用是新会计准则的主要特点,也是新会计准则下的资产减值会计的主要特点。但是由于我国的各类市场发育还不太健全,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使用还比较少,因此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价格的时间、区域差异较大。在存在活跃市场时,公允价值被认为是市场价格,但是有时市场价格短期内的波动幅度较大,并且存在一定的地理差异。比如一些股票在上市当天价格就有大幅上涨或者下跌,还有的物品在地理距离不是太远的地区中就存在着较大的价格差异。另外,在市场高涨的时候,有时会造成资产价值的高估,而在市场低迷的时候,会造成资产价值的低估,这在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中体现的较为明显。(2)存在关

38、联交易行为。公允价值是以在公平交易中的销售成交价格为基础确定,在企业的实务操作中,企业经营者可能通过关联交易提高销售价格,从而提高资产的公允价值,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3)会计、评估机构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公允价值的使用,很大程度上是以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为依据,有时也需要专业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我国的评估行业发展不够成熟,部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总体不高,这就造成了会计信息质量上的偏差4。3.2.2 现金流量现值计算因为我国各类市场不健全,难以在活跃市场中找到公允价值,往往需要根据现金流量的现值加以计算。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应比照资产在持续使用的过程中和对其进行最终

39、处置时所产生出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选择适当的折现率对其折现后的金额予以确定。”因此这一指标的计算主要取决于资产的剩余年限、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三个指标。资产的剩余年限主要是指到资产处置时持续使用的时间,即资产产生现金流量的剩余年限。在这一指标中,企业的无形资产、商誉等资产通常情况下很难予以衡量,尤其是商誉会随着资产的使用得到不断的升值,这导致了会计人员在确定这一指标时存在一定困难。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主要考虑到三个方面,一是对使用期内的经济状况做最佳的估计,二是现金流量的增长率不能超过所在地区该行业的平均增长率,三是现金流量不能包括尚未承诺的重组事项等带来的现金流量。即使考虑到上述三个方面,对于

40、会计从业人员来说,全面地预测企业各种类型资产在使用期内的经济状况,了解该行业的增长率仍然是一件超出其能力范围的工作,因此,现金流量估计的可靠性仍有待提高10。新会计准则的规定的折现率,是一个综合了当前市场货币时间价及资产特定风险后的税前利率。根据相关的规定,“折现率通常情况下应以资产的市场利率为重要依据,如果无法从当前市场上予以获得的,可用替代利率估计相应折现率,替代利率可用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增量借款利率做适当的调整后确定。调整时,应当充分考虑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相关的特定风险及其他相关货币风险和价格潜在风险。”然而,新会计准则中没有对市场利率进行更为详细的规定,这给会计工作人员留下了一定的

41、可调整空间。国际会计准则指出,市场利率是“与该资产有关的现金流量在金额、时间及风险等方面相当的资产在当前市场交易中的内含报酬率”。3.2.3 处置费用新会计准则对处置费用的表述为“与资产处置相关的法律费用、相关税费、搬运费以及为使资产达到可销售状态所发生的直接费用等”。因为资产处置尚未发生,而且真正资产处置时期各项费用的标准也很难估计,所以在处置费用的预测上主观性较强,具有一定的操纵空间。3.3 资产减值会计中的信息披露问题新会计准则在资产减值会计的披露方面规定比较详细,主要包括:当期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金额、企业提取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每个报告分部当期确认的减值损失金额、发生重大资产减

42、值损失的,说明每项重大资产减值损失的原因以及当期确认的重大资产减值损失的金额、资产组的相关情况、可收回金额的确认依据等等。新会计准则改变了资产减值会计的披露格式,取消了旧会计准则中的资产减值明细表,只披露资产减值准备的总体金额,学者的研究表明,这一改变使得会计信息的信息含量明显降低。从现实中看,很多上市公司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对计提金额、比例、依据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披露,但是披露的计提依据和计提方法往往就是对会计准则中的原文的重复,比如“按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等,没有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进行更为详细的分析,信息量较小,这使得资产减值数据的可靠性明显下降。4

43、 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会计在上市公司中的应用4.1 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通过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资产减值主要由两种因素构成的,一是经济性因素,就是使得公司的会计信息更加符合其经济状况,这也是资产减值会计的初衷,二是盈余管理因素,就是以资产减值为手段,对企业利润进行管理,从而达到其他的目的。国内外的实证研究将盈余管理动机主要分为三种:(1)管理层变更动机。这一动机是说在新任管理层上任之际,往往会进行资产减值测试,降低资产价值,把责任归咎到上一任管理层身上。(2)利润平滑动机。管理层通过操纵利润,使得企业利润在年度之间表现得比较平滑,使市场认为企业的经营风险较低,从而获得较低的融资成本和

44、较高的股票价格。(3)大清洗动机。从国外看,因为公司股东和管理层之间普遍都有激励合约,而合约往往是单向的,即当公司业绩有大幅提升时,管理层会获得奖励,当公司业绩下降时,惩罚力度并不大,这鼓励了管理层操纵利润,使利润在较大下降后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从国内看,类似的动机往往用于保留公司的上市资格,管理层一次性计提减值,降低利润,在之后转回,扭亏为盈,从而避免公司连续亏损失去上市资格。国内的实证研究的结论更多地检验了资产减值的盈余管理因素16。王跃堂(2000)以1998年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基础,主要检验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1998)颁布之后上市公司计提减值准备的动机,结论是国外研究中的一些变量

45、,比如债务契约成本、补偿计划成本等对上市公司的计提行为影响不显著,扭亏动机和亏损动机显著存在,但是公司的治理结构和外部的审计意见也对上市公司的计提行为有显著的影响。戴德明(2005)等在采取一定的技术控制经济因素之后,也发现上市公司倾向于在当年利润低于上一年利润或者低于当年计提的减值准备时,进行资产的大幅减值,也就是存在大清洗的减值动机。王建新(2007)以2001-2004年的数据为基础,从资产减值转回比率和转回金额两个角度研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结果表明上市公司长期资产减值转回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和长期投资上,转回并非由于资产质量的改善,而是出于扭亏等盈余管理的动机,从而为新会计准则的相

46、关规定的出台提供了理论基础9。在新会计准则出台后,罗进辉、李超(2010)基于2001-2008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检验了新会计准则颁布前后资产减值准备的盈余管理动机,结果表明,新会计准则的颁布虽然降低了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规模,但却相应地提高了流动资产的减值准备规模,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规模都显著降低了会计盈余质量,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显著降低了上市公司长期资产减值的转回、流动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对盈余质量的负面影响,但没有改善长期资产减值计提对会计盈余质量的负面影响6。4.2 南风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资产减值案例分析 如上所述,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包括管理层变更

47、动机、平滑利润动机和大清洗动机。新会计准则颁布之后,由于长期资产禁止转回,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盈余管理的现象,但是在实践中,仍有许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典型案例。南风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4月,1997年在深交所上市,是国有控股公司。公司拥有中国最大的硫酸型内陆盐湖,产品主要包括各类无机盐、洗涤剂和化肥等,销售收入32亿元,是国家重点扶持的520家企业之一。南风化工2012年、2013年净利润分别为9184.4万元、8719.6万元,2014年净利润为-6.93亿元,产生了巨额的亏损。这一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经营中产生的。2014年扣除资产减值后的净利润为-5.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