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渝利铁路站后工程3标.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69803 上传时间:2019-02-10 格式:DOC 页数:255 大小:1.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建渝利铁路站后工程3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5页
新建渝利铁路站后工程3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5页
新建渝利铁路站后工程3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建渝利铁路站后工程3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建渝利铁路站后工程3标.doc(2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建铁路重庆至利川线站后工程3标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新建渝利铁路站后工程3标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一、编制依据1. 国家、铁道部、建设部相关法律、法规和重庆市、湖北省有关政策、条例和规定。2.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南(铁建设2009226号)、铁路通信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5-2009)、客货共线铁路信号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6-2007)、铁路电力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7-2007)、客货共线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10208-2008)。3.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48号)、铁路运输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8-

2、2003)、铁路信号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9-2003)、铁路电力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0-2003)、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1-200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4、铁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铁道部令第25号)、铁路通信、信号、电力、电力牵引供电工程安全技术规程(TB10306-2009)。5、投标文件、承包合同、会议纪要。6、成都铁路局、渝利铁路公司相关的安全管理文件。7、中铁二院设计文件及施工设计图。8、现场调查资料。二、编制范围新建渝利铁路工程站后3标(施工里程:DK148000DK274983),

3、主要包括:通信、信息、电力(含隧道照明)、电气化、信号、房屋等六个专业工程,共计131.436正线公里的相关站后配套工程,工程分布在重庆的丰都县、石柱县和湖北省的利川市。三、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3.1工程概况 新建渝利铁路重庆至利川线位于重庆市、湖北省境内,是规划建设的沪-汉-蓉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地处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西起重庆市,向东途径重庆市长寿区、涪陵区,东止湖北省利川市,线路全长264.406km。本线路设计技术标准为国家一级电气化铁路,复线,限制坡度为9,加力坡18.5,最小曲线半径一般地段3500m,时速为客货共运200Km/h;到发线有效长度为850m,双机地段为8

4、80m;牵引机车类型:客机SS9、CRH1,货机HXD3,牵引质量:3500t;闭塞类型为自动闭塞,采用行车调度集中指挥方式;线间距4.4m,建筑限界满足开行双层集装箱列车要求。本标段是由中铁二院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共有六个专业工程;通信、信号及信息、房屋专业由中铁二院监理公司监理,电力及牵引供电由长沙中大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监理,分别由成都铁路局重庆供电段、重庆电务段、成都通信段、重庆房管所等设备管理单位接管。3.1.1自然地理特征本段线路位于丘陵地区,地质结构复杂,沿线分布有灰岩、白云岩、泥质灰岩、页岩、盐溶角砾岩、炭质页岩、煤层(煤线)、顺层偏压、浅埋、危岩落石及块石土、碎石土、砂粘土等等不良

5、地质;而且 T1j2、T1j4含盐溶角砾岩地下水、煤系地层(P2w)地下水对砼具H1侵蚀性;加之,长大隧道多,桥隧比重占80%以上,重难点工程、控制工程特别多,桥隧相连,地形复杂,交通不便;而且设计标准高、施工难度及风险较大;施工中须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加大施工科技含量,确保设备安装的稳定性。3.1.2工程特点本标段工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特点:(1)管内长、大隧道多,桥隧所占比重大,施工难度大。(2)站前和站后施工平面和立体交叉作业较多。(3)新建铁路与既有铁路相距较远,所有材料只能靠公路运输,加之利川境内公路交通不便,施工人员接送以及材料二次运输困难,施工组织难度、运输成本增加和工程

6、成本大大增加。施工中,考虑分散设点的方式,以克服交通不便带来的困难。(4)电气化“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本标段是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关系和路地关系协调的难度较大。3.1.3工程重难点标段内桥隧比重大,地质情况复杂,高空作业面较多,工作难度大;加之站前站后工程结合紧密,施工作业面立体交叉较多,因此本标段施工安全和工期目标是施工生产的重点。根据现场考察,本标段工程施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难点:(1)点多线长、专业多、作业面交叉多,施工协调多。本标段共包括通信、信号、信息、房屋、电力、电气化等六个站后专业及其相关配套工程,无论是站前、站后专业之间,还是站后

7、各专业之间或之内,都存在着平面的交叉和立体的交叉,协调工作量较大。(2)受站前、铺轨工程施工进度的制约,站后工程施工的不连续性大量存在,施工组织难度加大,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站前工程的施工进度进行适时调整。(3)设计标准高、施工技术含量高本工程是按客货共线时速200Km标准设计。针对上述工程难点,本标段将在技术上,充分地利用QC小组的优势,有针对性的选择科研课题,以强有力的有效措施,克服施工技术上高要求;在施工组织和管理上,加强与站前单位的协调,不失时机,提前介入,精心安排,充分利用新建路基作为施工便道,以克服交通不利带来的困难;针对便道长、便道路况较差,送料接工的困难,指挥部将还将采用

8、分散设点的方式进行克服。3.1.4控制工程由于设备安装受房建工程进度影响,房建工程将作为本标段的重点控制工程。3.1.5主要技术特征 3.1.5.1通信工程(1)通信线路类型在铁路两侧电缆槽道内全线分别敷设1条20芯光缆;通信机械室至牵引变电所、配电所、综合工区等各信息接入点地点敷设8芯光缆1条;区间GSM-R基站至光直放站敷设短段光缆一条。地区电缆主要采用HYAT53型市话电缆,特殊地点采用HEYFLT23型低频对称电缆。(2)通信系统的构成及设备类型传输系统新设SDH 2.5Gb/s长途传输骨干网系统,组成2纤1+1复用段保护(MSP)传输系统,满足本线实时性、安全性要求高的业务的相关通道

9、需求,主要解决2Mb/s及2Mb/s以上各种业务通道的需求,并为接入层传输系统提供通道保护。在石柱、凉雾设2.5Gb/s ADM设备。新建MSTP SDH 622Mb/s区段传输系统,提供2Mb/s通道、10M/100M宽带数据的接入。在沿线各车站、线路所、综合维修工区、电气化所亭、10KV配电所等接入点和区间无线基站、信号中继站等接入点设MSTP 622Mb/s ADM设备。重庆通信站设网管系统。接入网:沿线车站、线路所、综合维修工区、电气化所亭、配电所、信号中继站等处设ONU设备,重庆北通信站设OLT设备。在重庆北站设接入网网管系统。基站子系统:重庆北新设一套BSC/PCU,在成都核心网节

10、点与MSC同址设置TRAU。沿线新设基站,并接入该BSU。弱场强区采用光纤直放站及漏泄同轴电缆进行覆盖。网管设置:在重庆北新设OMC-R远程终端。在重庆北新设OMC-T,管理本线光纤直放站。沿线车站新设会议电视终端,与成都铁路局既有会议电视系统沟通。应急救援指挥通信系统由事故抢险现场设备和应急中心设备构成,本工程在重庆北、涪陵北、石柱综合工区各配置1套现场事故抢险接入设备,施抢险救援时接入成都铁路局既有应急通信指挥中心。事件现场采集到的语音、数据、图像等业务信息通过有线、无线或有线(光缆)+无线方式传送到区间接入点,再通过传输设备传送到应急指挥中心,建立应急指挥中心与事故现场问的应急通信网络。

11、综合视频监控系统为各类视频监控应用提供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包括:运营调度视频监控、通信/信号机房视频监控和牵引/电力供电视频监控,并预留客运服务视频监控系统接入条件。本系统采用IP数据网承载,视频图像管理、存储和处理采用区域节点、I类视频接入节点2级分布式处理结构。通信电源、环境监控系统沿线各通信机械室、无线基站等处新设高频开关电源(含蓄电池)设备。本线设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在重庆北设监控中心,在重庆北、涪陵北、石柱综合维修工区设远程客户端,在沿线各通信机械室、信号机房、无线基站、信息化机房设现场监控设备。3.1.5.2信息及防灾工程本线信息系统含货物运输管理系统FTMS、客票预订与发售系统TR

12、S、旅客服务信息系统、办公管理信息系统、公安管理信息系统、综合维修管理信息系统和动车所运用检修管理信息系统。 本线防灾安全监控系统设异物侵限监控子系统。系统由监控数据处理设备、防灾终端、现场监控单元、现场检测设备及传输网络构成。3.1.5.3信号工程全线由成都铁路局调度所管辖,新设一个渝利调度台,接入既有调度集中总机设备。石柱站,沙子站设分散自律型调度集中设备(CTC)分机设备各一套,共两套。采用四显示制式自动闭塞,正向按追踪运行,反向按自动站间闭塞设计。区间设置地面通过信号机,区间轨道电路采用ZPW-2000系列无绝缘移频轨道电路。本段共设置5个信号中继站。本段采用线路按CTCS-2级系统配

13、置地面设备。石柱站、沙子站新建安全冗余型计算机联锁设备共二套。站内采用97型25Hz相敏轨道电路,采用HF4型防护盒。站内室外信号电缆采用综合纽绞数字信号电缆,并经过计算感应电动势后确定护套类型。根据道岔类型配套相应的转辙装置,采用电液转辙设备。新建联锁的车站采用信号综合智能电源屏。3.1.5.4电力工程新建10KV综合负荷贯通线和10kV一级负荷贯通线各一条。两贯通线采用全电缆方式,沿桥、隧、路基两侧电缆槽敷设。10KV贯通线路采用交联三芯铜芯电缆。新建10kV配电所均为双电源单母线分段方式,沙子配电所一路电源自地方35KV变电站接取,另一路电源自沙子220KV牵引变电所220/10KV动力

14、变接取;石柱配电所自地方变电站各接引两路10kV专线电源。新建10KV配电所设置综合自动化系统,具备远动功能,同时设置视频监视系统。设置变配电所的车站,车站负荷由变配电所供电;无配电所车站、区间负荷由10KV电力贯通线路供电;其中区间信号、通信、防灾监控设备等一级负荷的主用和备用电源分别自10KV一级负荷贯通线和10KV综合负荷贯通线各接取一路电源。各车站信号楼或综合站房、信号中继站内设10/0.4KV电力远动开关站,设置10KV贯通线路远动开关、干式变压器、低压配电柜及电力远动终端设备。区间各负荷点供电采用箱式变电站,距离较近负荷共用变电设备。其中一级负荷采用智能箱式变电站,纳入远动监控。车

15、站战场照明采用升降式投光灯塔和简易投光灯塔;有雨棚站台采用雨棚照明专用灯具,无雨棚站台照明采用站台专用灯柱。站场照明采用集中控制,控制箱设在信号楼运转控制室、站房值班室、工区或各场、所的值班室内。500m以下隧道设移动照明插座;500m以上隧道设固定照明和应急照明。设置电力远动系统,对10KV配电所、电力远动开关站及智能箱变、县级以上站房变电所进行监控。电力远动系统按纳入重庆供电段既有电力调度中心设置,对重庆供电段电力调度中心进行相应改造。3.1.5.5接触网工程接触网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结构高度1600mm,困难条件下,露天区段接触网结构高度一般不小于1100mm,隧道内接触网结构高度不

16、小于750mm。全线接触线采用铜锡合金接触线;承力索采用镁铜合金绞线。附加导线采用铝包钢芯铝绞线。接触网路基下锚补偿方式一般采用同侧大轮径滑轮组补偿器加混凝土坠砣方式;隧道内下锚位置加大隧道断面净空,采用大轮径滑轮组补偿器加混凝土的方式;桥梁上接触网下锚采用棘轮下锚补偿方式。区间中心锚结采用两跨式防窜断形式,车站中心锚结采用防窜不防断形式。绝缘锚段关节采用五跨式结构,非绝缘锚段关节采用四跨式结构。电分相采用带中性段的空气间隙绝缘的锚段关节形式,除地面自动切取带电过分相处采用双断口关节式电分相外,其余均采用六跨关节式电分相。3.1.5.6牵引变电工程牵引变电所引入两路独立的220kV电源,王家沟

17、牵引变电所采用线路变压器组接线,其余采用分支接线。牵引变电器采用固定备用的运行方式,并装设备用电源及主变自投装置。27.5KV侧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馈线侧每相设一台备用断路器。新建箱式分区所采用两断路器构成的四边形接线,上下行馈线间设置一台断路器,不同臂的上下行之间设置电动隔离开关。新建箱式开关站上下行接触网之间设置一台断路器相连,正常情况下,实现上下行并联运行。3.1.5.7房建工程一般房屋根据地质条件采用砖混结构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动车所检查库、货物仓库采用钢结构;四电房屋原则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根据地质条件及结构形式而定:填土较深、地基较差时,对体型较大的楼房及跨度较大的房屋采

18、用桩基础等形式,其它房屋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型基础;地质条件较好时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或条型基础。软土地基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地基加固处理。3.2主要工程数量序号主要工程内容单位数量备注1通信工程(1)开挖回填光电缆沟沟公里18(2)敷设光电缆条公里445(3)敷设漏泄同轴电缆条公里206(4)通信设备安装套271(5)电源及环境监测系统套27(6)综合视频监控系统套31(7)GSM-R地面铁塔处82信号工程(1)CTC行车指挥系统套2(2)自动闭塞正线公里126.67(3)ZPW-2000轨道电路区段386(4)联锁道岔联岔35(5)信号集中监测系统站7(6)车站防雷系统站73信息及防灾工程(

19、1)货运运输管理系统套2(2)防灾安全监控系统套2(3)旅客服务信息系统套1(4)售票及检票系统套1(5)办公信息系统套24电力工程(1)高压干线电缆线路条公里298.61(2)高压站场电缆线路公里18.7(3)低压电缆线路条公里71.65(4)电源线路条公里12(5)变配电所座2(6)箱式变电站座94(7)电力远动处14(8)隧道照明公里99.195接触网(1)支柱安装根1794(2)支柱悬挂装配处6958(3)隧道装配处4968(4)硬横跨组123(5)下锚装配处406(6)接触导线条公里325.94(7)供电线条公里52.9(8)回流线条公里265(9)加强线条公里307(10)架空地线

20、条公里56牵引变电(1)架构及软母线组34.4(2)变压器台10(3)配电装置所6(4)电缆敷设所6(5)防雷接地处46(6)室外照明所67房建工程(1)客货运房屋平方米1854(2)通信房屋平方米398(3)信号房屋平方米1613(4)电力房屋平方米840(5)电力牵引供电房屋平方米1069(6)给排水房屋平方米119(7)车辆房屋平方米89(8)工务房屋平方米1247(9)其它生产办公房屋平方米2400(10)居住房屋平方米930(11)房屋暖通平方米10559(12)附属工程平方米10559四、施工总体方案4.1施工组织机构及队伍分布本着联络便捷和靠前指挥相结合的原则,在石柱县设立项目部

21、,全面负责工程施工指挥、协调和管理。项目部按工作需要设置综合部、工程管理部、安质环保部、物资部、财务部、合约部等职能部门,以及四个综合架子队、两个专业架子队和一个中心料库。分别完成各专业任务范围内的施工任务,中心料库负责物资检验、仓储、供应以及加工。项目实施组织机构见图4.1所示。施工管理工程技术工程调度工程试验机械管理工部技术部房建架子队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渝利铁路项目部项目副经理财务管理成本核算财务部物资管理材料管理材料检验设备检验物资部工程预算合同管理验工计价成本核算合约部安全监察质量检查劳动保护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安质环保部项目总工程师项目经理变电架子队第四综合架子队第三综合架子队第二综合

22、架子队中心料库项目安全总监外联内协制度管理劳动人事治安保卫信息管理管理规划 综合管理部第一综合架子队图4.1 项目实施组织机构项目部设项目经理1人,全面负责施工生产,对项目工期、安全、质量负总责;设项目副经理2人,协助项目经理完成施工生产;设安全总监1人,协助经理完成施工安全质量管理;设总工程师1人,负责施工技术管理。项目部配备专职安监工程师、专职质检工程师、专业工程师、试验工程师、物资经济师、机械工程师等专业人员。分别在沙子、石柱、凉雾、汪营设置4个综合架子队和在石柱设置1个房建专业架子队和1个变电作业队。在石柱设中心料库,负责材料、设备的到货检验、仓储、供应以及加工等物资管理。施工队伍部署

23、及任务划分见下表:序号名称驻地施工任务划分1第一综合架子队汪营负责凉雾(DK274+022)福宝山隧道(DK258+097)段(15.925km)段电气化工程施工通信、信号电力、接触网等工程2第二综合架子队沙子负责福宝山隧道(DK258+097)万寿山隧道(DK207+245)段(50.852km)的全部通信、信号、电力、接触网工程以及沙子、王家沟两座牵引所、李子坝分区所和DK211+000凉雾段的开关站等变电工程安装。3第三综合架子队石柱负责万寿山隧道(DK207+245)长洪岭隧道(DK177+110)段(30.135km)的全部通信、信号、电力、接触网工程以及石柱牵引所,板龙河分区所和D

24、K148+000DK211+000间三座开关站等变电工程安装。4第四综合架子队三建负责长洪岭隧道长洪岭隧道(DK177+110)标段起点(DK148+000)段(29.110km)通信、信号、电力、接触网等工程5房建专业架子队石柱负责石柱、沙子车站及设备房屋及附属工程施工6变电专业架子队石柱负责石柱、沙子、王家沟变电所工程施工7中心料库石柱负责本标段的物资到货检验、仓储及供应4.2施工组织总体安排4.2.1指导思想和总体部署针对本工程专业多、站前站后多工序交叉作业,施工难度大、施工组织复杂、施工安全隐患大的特点,项目部将以“接触网为主导,房建工程为主控,多专业立体穿插施工”作为本标段工程施工的

25、指导思想。项目部进场后,充分做好施工准备,科学组织,与站前协调、配合做好电缆槽、过轨预留,处理好交叉施工关系;做好施工图预审、作业指导书、技术交底、施工安全教育、技术培训、物资机具等前期准备工作;及时主动协调设备管理单位,签订安全生产协议书和施工配合协议。施工期间,各架子队均成立专业化作业班组,以接触网架设调整为重点,本着下部基础工程尽早完成,支持结构装配尽量形成完整锚段,为接触网架设提供条件的原则,采取“大循环、小流水”的程序化作业方式,按照接触网工艺流程组织施工人员紧随轨道工程推进作业。为尽可能早地提供设备安装条件,以减少专业交叉带来的成本和工期压力,项目部电力、接触网、房建工程将于201

26、2年7月1日前后率先投入施工,其他专业视其条件成熟情况,相继投入施工。4.2.2总体目标4.2.2.1工期目标本标段工程计划于2012年7月15日开工,2013年12月31日竣工,工程总工期16月15天(622日历天)。4.2.2.2质量目标满足国家和铁道部现行的设计、施工、验收等采用的规范标准;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争创国优、保部优,合同履约率100%;杜绝工程重大质量事故,主体工程质量零缺陷;竣工文件做到真实可靠,齐全整洁,一次交接合格。4.2.2.3安全目标年责任员工死亡率为零,重伤率控制在0.3以下;确保铁路施工行车及人身安全,杜绝一般D类及以上事故;杜绝责任重大交通事故,控

27、制和减少一般事故;杜绝重大机械设备事故;杜绝重大火灾和爆炸物品爆炸事故。4.2.2.4环保目标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严格执行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意见、水土保持报告书及批复意见,减少工程建设对沿线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环境污染控制有效,土地资源节约利用,节能、节材和水保措施落实到位,生活垃圾无害化;确保铁路沿线江河水质不受污染,植被有效保护;将渝利铁路建成一流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I级铁路。4.2.2.5文明施工目标环境整洁、纪律严明、设备完好、信息准确、生产均衡、标识醒目;创省(部)级文明施工样板及文明施工工地。4.2.2.6职业健康目标改善作业环境,杜绝因工病亡、病

28、退事故;杜绝职业病发生;杜绝中毒事件发生。4.3总体进度及节点工期目标4.3.1总体进度安排根据渝利铁路工期目标和“四电工程”集成要求,我部将以接触网工程作为主导本标段工程进度、施工安全的关键性工程,以房建工程将作为本标段控制性工程,以关键工程、重点工程为主线,采取专业化、流水化作业方式,立体穿插,紧随铺架龙头,做好施工组织和管理。为了加强专业间配合,避免相互干扰,总体进度安排如下:1、本工程定于2012年7月15日接触网和电力工程首先开工,2012年8月10日房建专业相继开工,其它专业根据站前工程进度情况适时开工。2、房建工程:2012年底前,沙子站、中继站4通信信号设备房屋、沙子、石柱变电

29、所和配电所必须具备室内设备安装条件;2013年2月底前,都亭山变电所、沙子配电所、石柱通信信号设备房屋、信号中继站设备房屋具备室内设备安装条件;2013年5月底前,所有通信设备房屋也必须全部具备安装条件;3、电力工程: 2013年5月31日前,贯通线和自备线达到送电条件,为通信、信号两专业安装、系统调试提供电源;隧道照明在2013年7月底前达到送电条件。4、通信、信号、接触网和变电工程: 2013年6月30日前,主体工程完工;2013年8月30日前,达到静态验收条件,为2013年10月-11月系统联调和试运行提供条件;5、2013年12月31日所有专业达到开通条件,按建设单位要求全段工程开通。

30、4.3.2节点工期安排4.3.2.1通信工程1、2013年4月30日前完成室外光缆、电缆、漏缆敷设。2、2013年5月31日前完成室外光缆、电缆、漏缆接续测试。3、2013年4月前完成无线基站铁塔基础修建及铁塔安装。4、2013年5月前完成隧道内光纤直放站设备安装。5、2013年6月前完成凉雾、石柱、沙子站、无线基站室内设备安装。6、2013年7月31日前完成所有单站加电调试。7、2013年8月30日前完成系统设备联调联试加电试运行。8、2013年9月前完成全标段静态验收。9、2013年10月前完成全标段动态验收。10、2013年11月试运行。11、2013年12月开通运行。 4.3.2.1信

31、息工程1、2013年5月前完成信息工程综合布线。2、2013年6月前完成信息工程设备安装。3、2013年8月前完成信息工程单站加电调试。4、2013年9月30日前完成信息工程系统设备联调联试。5、2013年10月前完成全标段静态验收。6、2013年11月前完成全标段动态验收。7、2013年12月1日信息系统试运行。8、2013年12月26日开通运行。4.3.2.2信号工程1、2012年12月前完成凉雾、中继站4室内设备安装。2、2013年4月前石柱站、沙子站、中继站1、中继站2、中继站3、中继站5室内设备安装。3、2013年5月31日前完成所有室内导通试验。4、2013年5月31日前完成室外电

32、缆敷设、室外设备安装、配线施工。5、2013年7月31日前完成所有室内、外设备联调。6、2013年8月前完成全标段联调、组网。7、2013年9月前完成全标段静态验收。8、2013年10月前完成全标段动态验收。9、2013年11月试运行。10、2013年12月开通。4.3.2.3电力工程1、2013年4月30日前完成站场电缆敷设。2、2013年5月31日前完成站场照明。3、2013年5月31日前完成贯通电缆敷设。4、2013年4月30日前完成电源线。5、2013年7月31日前完成隧道照明。6、2013年5月31日前完成箱变安装。7、2013年5月31日前完成配电所完成设备安装、二次接线及系统调试

33、。7、2013年8月31日前完成箱变及配电所远动调试。8、2013年9月30前完成全标段静态验收。9、2013年10月31前完成全标段动态验收。10、2013年11月试运行。12、2013年12月开通。4.3.2.4接触网工程1、2013年4月15日前完成接触网支柱、横梁安装。2、2013年5月10日完成隧道打孔。3、2013年5月10日前完成隧道悬挂安装。4、2013年6月30日前完成接触网架线调整作业。5、2013年7月31日前完成设备安装、调试。6、2013年7月31日前完成附加导线作业。7、2013年8月31前完成冷滑试验。8、2013年10月31前前完成全标段静、动态验收。9、201

34、3年12月15日前完成试运行。10、2013年12月31日开通。4.3.2.5牵引变电工程1、2013年3月31日前完成基础浇筑及地网敷设。2、2013年3月31日前完成架构及软母线安装。3、2013年4月31日前完成网栅级硬母线安装。4、2013年4月31日前完成室内、外设备安装。5、2013年5月31日前完成电缆敷设及二次接线。6、2013年6月30日前完成设备试验。7、2013年9月30日前完成远动装置联调。8、2013年9月30前完成全标段静态验收。9、2013年10月前完成全标段动态验收。10、2013年11月试运行。11、2013年12月开通。4.3.2.6房建工程1、2012年1

35、1月底信号中继站4(李子坝隧道出口)达到设备安装条件。2、2013年2月底所有电力变电房屋主体完工,3月底达到设备安装条件。3、2012年12月底通信、信号房屋达到设备安装条件。4、2013年7月底车辆房屋及其他非设备安装房屋主体完工。5、2013年9月底所有房屋装修、主要附属工程完工。6、2013年10月前房屋暖通设备安装、附属工程全面完工。7、2013年10月前房屋验收及验收整改完成。 8、2013年12月开通运行。4.4工程进度横道图(1)通信信息工程序号主要施工内容开工时间完成时间2012年2013年4567891011121234567891011121光电缆开挖、敷设12/9/10

36、13/4/302光电缆接续、测试12/9/1013/5/313设备安装、单机调试13/3/113/7/314通信子系统调试13/6/113/7/315系统联调联试13/8/113/8/316静态验收13/9/113/9/307动态验收13/10/113/10/318试运行13/11/113/11/309开通13/12/31(2)信号工程序号施工内容开工时间完成时间2012年2013年4567891011121234567891011121贯通地缆敷设11/10/113/5/312电缆工程12/7/1513/5/313室外设备安装12/7/2013/6/154室外设备配线12/7/2013/6/

37、305室外对线、导通12/7/2013/6/306室内设备安装12/12/113/5/317室内设备导通13/2/113/5/318室内外设备联调13/6/113/7/319联调、组网13/8/113/8/3110静态验收13/9/113/9/3011动态验收13/10/113/10/3112试运行13/11/113/11/3013开通13/12/113/12/31(3)电力工程序号施工内容开工时间完成时间2012年2013年4567891011121234567891011121贯通电缆线路12/7/2013/5/312站场电缆线路12/10/113/4/303电源线12/12/113/4/

38、304站场照明12/11/113/5/315隧道照明12/12/113/7/316箱变安装12/12/113/5/317变配电所12/12/113/5/318电力远动调试13/8/113/8/319静态验收13/9/113/9/3010动态验收13/10/113/10/3111试运行13/11/113/11/3013开通13/12/113/12/31(4)接触网工程序号施工内容开工时间完成时间2012年2013年4567891011121234567891011121基础工程施工12/7/1513/4/152隧道打孔安装12/7/1513/5/103支柱、横梁安装12/8/113/4/154支持结构安装12/9/113/5/105附加导线架调13/1/113/7/316接触网架调13/1/113/6/307设备安调13/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