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77285 上传时间:2019-02-10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3.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亲,该文档总共10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ppt(10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历史 考核目标与要求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 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答题要求。 2.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3.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 1.辨别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 2.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3.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三)描述和阐释事物与人物 1.客观叙述历史事物和概括历史人物。 2.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或评价历史人物。 3.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 (四)论证和探讨问题 1.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2.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3.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

2、出自己的看法。,历史学科的三大特征: 文明史观、整体史观、现代史观,政治文明(政治史) 物质文明(经济史) 精神文明(文化史),全球史观,世界由相对隔绝到形成互相联系的整体,近代化(现代化),政治近代化 经济近代化 思想近代化,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政治制度:主要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与之相 关的政治领域的各项制度(或国体与政体的总和 ).,国体:指国家的阶级本质,亦即国家 的性质。具体说,一个国家的国体是指在一个国家中,哪个阶级或哪些阶级处于统治地位、掌握国家权力,哪些阶级是统治阶级的同盟者,哪些阶级处于被统治和被压迫的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

3、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体:指一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也叫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早期 政治制度,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夏、商、西周、 东周,秦,清 朝,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形成,发展,(汉唐宋元),顶峰,(先秦),(秦-清前期),(封建社会),萌芽,战国,(商鞅变法),(1840年前),(春秋、战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3)专制制度是与民主制度相对的一个人或少数人独裁政权的组织制度.,专制

4、主义:,中央集权:,(君主专制),1)具体说就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中央的决策方式),2)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帝制的终身制和皇位世袭。,1)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军权、政权、财权),2)中央集权制度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与地方分权相对立。,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四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宗法制,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三省六部制 监察体制(刺史制) 选官制度(世官制、察举制、选举制) 行省制度,内阁制度 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一 中国

5、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四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宗法制,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三省六部制 监察体制(刺史制) 选官制度(世官制、察举制、选举制) 行省制度,内阁制度 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朝代,制度,夏商,西周,秦朝,汉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汉承秦制,郡国并行制,三省六部制、政事堂,节度使,中书门下、参知政事、并为宰相体制,许多权力收归中央,中书省、枢密院,行省制度、宣政院,废丞相分六部、设内阁,沿用行省,设三司,设军

6、机处,承明制,世官制,世官制,皇帝任免,察举制,科举制,科举制,科举制,科举制,科举制,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刺史制度,内外朝制度,王位世袭制,官 僚 政 治,贵族政治,1、萌芽于战国(法家思想:商鞅变法) 2、建立于秦朝(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3、巩固于西汉(内外朝制度、刺史制度、察举制) 4、完善于隋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5、加强于北宋(副宰相的设置) 6、发展于元朝(行省制度) 7、强化于明清(废宰相、内阁制度、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兴衰过程,朝代,制度,夏商,西周,秦朝,汉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皇帝制

7、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汉承秦制,郡国并行制,三省六部制、政事堂,节度使,中书门下、参知政事、并为宰相体制,许多权力收归中央,中书省、枢密院,行省制度、宣政院,废丞相分六部、设内阁,沿用行省,设三司,设军机处,承明制,世官制,世官制,皇帝任免,察举制,科举制,科举制,科举制,科举制,科举制,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刺史制度,内外朝制度,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考点: 分封制和宗法制,(先秦),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夏、商、西周、东周(春秋),(一)夏商政治形式,(二)西周政治形式,奴隶社会,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夏商政治形式,问题探究一:,1、距今五千年

8、时期社会(原始社会)的突出标志是什么? 当时政治上的特征是什么?,2、夏朝政治制度及特点? 3、商朝政治制度及特点?,禅让制(“天下为公”),黄帝、尧、舜,(生产力落后的产物),王位世袭制(“家天下”制度开始:夏朝启),特点:宗族关系(血缘关系),王位世袭制、宗法制,特点:血缘关系为纽带;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拓展练习: 1.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从根本上讲是 A、社会历史的倒退 B、禅让制腐朽的结果 C、奴隶主维持其统治的需要 D、生产力发展的结果,D,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二)西周的政治形式,问题探究二:,1、西周是如何建立的?,武王伐纣 牧野一战 商朝灭亡,2、西周有哪些重要的政治

9、制度?如何去了解这些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1分封制: 含义分封对象目的权力和义务评价,西周主要政治制度,含义:“封土建邦”,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臣属,让他们建立诸侯国。,西周政治制度分封制(周武王、周成王周公),周朝诸侯分类示意表,西周分封的对象是哪些?目的何在?,西周分封的对象相应的 义务和权利又是什么?,如何看待分封制?,王族、功臣、先代贵族,目的:巩固周王朝统治,积极: 稳定政治秩序;和扩大西周王朝疆域。,消极:诸侯权力大,易形成诸侯割据,周天子权威逐渐削弱.,姬姓,2周初实行分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

10、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3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 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D,B,拓展练习:,4.(2006上海)荀子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他们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 5.(2003上海)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的长子于奄国称鲁

11、,并辖“殷民六族”其中殷民指的是 A.夏人的后代 B.商代的后代 C.周朝的百姓 D.少数民族 6.齐太公世家中记载“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姜尚于齐营丘”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王室子弟是西周初年实施分封的唯一对象 B.分封的根本目的是赏赐功臣 C.分封制不注重血缘 D.受封以后,齐要必须定期朝贡,B,D,C,7.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大小轻重”这反映了当时 A.周王室衰微,王命不行 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C.王权衰落,分封制受到了破坏 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8.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是对西周分封制的一种描述。

12、这里的“封建”的含义是 A.封建思想产生 B.奴隶社会的一种等级制度 C.封建社会政治制度 D.分封诸侯建立侯国,C,D,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二)西周的政治形式,问题探究二:,1、西周是如何建立的?,武王伐纣 牧野一战 商朝灭亡,2、西周有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如何去了解这些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分封制在春秋时期走向崩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二)西周的政治形式,问题探究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1)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13、(分封制下诸侯权力较大),21.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 A.实行了内阁制 B.设立了军机处 C.实行了分封制 D.郡县制受到挑战 22“封建诸侯,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A分封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3中华法系的特征是“以礼入法”,这里的“礼”主要是指 A等级 B教化 C习俗 D祭祀 24“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拟)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拟)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拟)焉。疑(拟)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庭乱。” 这表明西周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14、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君主专制 C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D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C,A,A,拓展练习:,C,2宗法制: 特点目的实质影响与分封制关系,西周主要政治制度,宗法制,目的:,保证分封制形成的有效统治,巩固周奴隶制政权。,(核心特点),特点:,A、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B、也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巩固分封制; C、影响深远,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家谱、祭祖),A.嫡长子继承制(正妻所生第一子),C.形成严格宗法关系的等级。,影响:,实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B.以血缘亲疏关系为纽带,周天子-诸候-卿大夫-士

15、(各等级之间形成大、小宗从属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2宗法制: 特点目的实质影响与分封制关系,西周主要政治制度,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1)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宗法制,分封制,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里,表,核心,宗法制在政治 制度上的体现,A“分”是“宗”在政治上的表现(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 B 、“宗”是“分”的内核和纽带,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2)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9.在西周的某一封国的宗

16、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周王 B.该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 10.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右图, 说明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 A.分封制 B.父系家长制 C. 庶子继承制 D.嫡长子继承制 11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共同特点是强调 A等级关系 B政治关系 C臣属关系 D血缘关系,B,D,D,拓展练习:,12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这里的“礼”主要是指 A礼仪 B政权 C风俗 D政治制度 13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D,A,14、下列关于西周的宗法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宗法制是权力分配的原则 B.其最大特点是长子继承制 C.由原

17、始社会父系家长制间接演变而来 D.容易导致诸侯割据纷争 15、下列关于西周的宗法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按军功分配政治权力 B.周天子对诸侯实现集权统治 C.长子优先继承权 D.中华民族尊祖敬宗习俗 16、下列关于宗法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只有周王室才可以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B、凡是嫡长子承位可奉祀始祖的称为大宗 C、大宗小宗之间的关系是绝对的 D、大宗和小宗只是家族的等级关系,D,A,B,17、下列制度中,对我国社会人际关系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礼乐制 B. 分封制 C.宗法制 D 三公九卿制 18.据 史记 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周与鲁的本质关系是 A 父子 B 兄弟

18、 C 平等 D 大宗与小宗 19(2008年广东单科,1)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C,B,D,20、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1)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2)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3)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4)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 1234 B 123 C 234 D 23,C,洛阳市区去老城区的路中央立有一座九龙石柱,名曰:九龙鼎。鼎是王者权力的象征。,楚王问鼎,楚强盛后,庄王曾率军至周

19、都洛邑郊外示威,向周王的 代表询问鼎之大小轻重,史 称“楚王问鼎”。鼎是王位的 象征,说明楚庄王有替代周 王号令天下的野心。,中国古代主要朝代:,奴隶社会(先秦): 封建社会:,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东周(战国)- 秦-西汉-东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 元-明清,奴向封过渡,第一次大一统,第二次大一统,第三次大一统,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第二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考点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西周) 分封制、宗法制,(春秋) 诸侯割据混战,(战国) 各国掀起 自上而下 变法运动,秦的统一,诸侯势力强大“两制”渐渐崩坏,封建

20、经济的发展,秦商鞅变法成效最大,你认为秦始皇最大的功绩是什么?,1、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秦朝),2、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前259-前207),嬴政主要活动史实:,1、统一中国,建立秦朝,2、建立集权统一国家(巩固统一),3、实行暴政,功,过,一、秦的统一(“六王毕,四海一”),问题探究一:,秦是如何统一中国的?为什么能够统一?你如何看待秦的统一?,二、巩固统治的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一、秦的统一,1.秦的统一过程,2)北击匈奴,收复河套,3)统一岭南(南征百越),4)开辟“五尺道”,纳西南夷入版图,1)灭六国(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建秦朝),(修筑长城和直道

21、),(修灵渠,设四郡),(when、who、where、what),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击浮云, 诸侯尽西来。,秦朝建立: 公元前221年 建都:咸阳 建立者:赢政,秦灭六国,建立秦朝,(特点:先弱后强、先近后远),“远交近攻”,秦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 建国家,闽中郡,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南平百越统一岭南,纳西南夷入版图,(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始),(该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始),东至海暨朝鲜,南至北向户,西至临洮、,北居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拓展了疆土,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一、秦的统一,1.秦的统一过程,

22、2)北击匈奴,收复河套,3)统一岭南(南征百越),4)开辟“五尺道”,纳西南夷入版图,1)灭六国(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建秦朝),(修筑长城和直道),(修灵渠,设四郡),(when、who、where、what),(蒙恬),(军事工程建筑),(设郡县),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增加人民负担(赋税和徭役) 作为古代农牧业分界线,人为阻隔农牧文化的交流,对民族融合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对修筑长城的认识和评价,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南下进攻,保障中原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智慧结晶光辉的建筑,文化的象征,世界遗产,积极方面: 消极方面:,例:秦朝修建长城,在当时的积极意义是( ) A创建了世界建筑史上的

23、奇迹 B显示了秦朝的先进与强大 C保护了中原先进文化的发展 D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C,一、秦的统一,1.秦的统一过程,2)北击匈奴,收复河套,3)统一岭南(南征百越),4)开辟“五尺道”,纳西南夷入版图,1)灭六国(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建秦朝),(修筑长城和直道),(修灵渠,设四郡),(when、who、where、what),(蒙恬),(军事工程建筑),(边防军事设施),(云贵高原和川西及甘南),(设郡县),(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质),一、秦的统一,1.秦的统一,2)北击匈奴,收复河套,3)统一岭南,4)开辟”五尺道”,纳西南夷入版图,2、秦统一的条件 (why),1)灭六国,

24、(修长城和“直道”),(修灵渠,设三郡),秦为什么能实现中国的统一?,1、经济基础: 2、民族关系:,3、人心所向:,4、历史因素:,5、理论基础:,战国时期经济发展、各区域联系加强。,长期战乱后人民渴望统一,商鞅变法后秦国强大起来,秦王嬴政任用人才,采取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个人的作用:,民族融合加强。,法家关于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封建 国家的理论,2、秦统一的条件 (why),封建经济,一、秦的统一,1.秦的统一 2.秦统一的条件,3.影响,(how),如何看待秦的统一?,(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2)拓展了疆土,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扩大统一帝国的

25、规模, 。,3)有利于经济恢复发展,安定生活,相互交往。,(“一个结束两个有利于”),4)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奠定基础),秦的统一是进步的,(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分裂走向统一),(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3.秦的统一影响,5)有利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1)结束春秋战国诸侯割据战乱局面,完成了统一。,1)政治上: 2)军事上: 3)文化上: 4)经济上: 5)交通上:,建立集权统一国家(巩固统一的措施)?,一、秦的统一(开疆拓土),二、巩固统治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地方官制,开疆拓土,北击匈奴、统

26、一岭南、纳西南夷,统一文字(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制度 统一货币,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 (陆上:驰道、直道。水上:灵渠),一、秦的统一(开疆拓土),二、巩固统治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萌芽战国:,1、理论:法家思想 2、实践:商鞅变法及各国变法,二、巩固统治的政治制度,1)建立皇帝制度,2)建立中央官制,3)建立地方官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颁布能行全国的法律 (秦律),地方行政体制 (郡县制),中央行政体制 (三公九卿制),皇帝制度,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中央,(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建立集权统一的国家(巩固统一的措施,1)建立皇帝制度,2)建立

27、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制),3)建立地方官制 (推行郡县制),至高无上的皇帝,三公九卿,郡(郡守),县(县令),乡,里,中央,地方,郡县长官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1、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颁布能行全国的法律 (秦律),建立集权统一的国家(巩固统一的措施),1)建立皇帝制度,2)建立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制),3)建立地方官制 (推行郡县制),至高无上的皇帝,三公九卿,郡(郡守),县(县令),乡,里,中央,地方,1、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特点:,强干弱枝。地方绝对服从中央,没有独立性;,皇权至上,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皇帝直接任免中央和地方官吏,不得世袭.官僚政治。,郡县长官

28、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一、秦的统一和开疆拓土 二、巩固统治的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汉承秦制”,秦汉政治制度的影响:,1)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维护了国家的统一;,2)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3)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对中国政治形成了长久的影响.,问题探究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产生的原因?,经济因素: 政治因素: 思想因素:,战国时期法家思想代表韩非,从理论上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主张,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巩固国家统一;适应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加强对人民控制的政治需要。,封建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易造成封建割据,1秦朝专制主

29、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2推行郡县制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是因为这一制度 A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B提高了政令执行的效率 C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 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形成,拓展练习:,A,C,C,3.(2008江苏,1)“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秦朝金字塔型统治机构,三公九卿制度 (中央官制),皇帝,三公,九卿,直接控制,统率,行政,军事,监察,皇帝,中央机构,郡,郡守、郡尉、监御史,县,

30、乡,里,县令、县丞、县尉,郡县制,直接任免,不得世袭,道,试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 说明郡县制的特点,问题探究二:,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性质:都是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相同,被分封的诸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封位世袭。贵族政治,中央政府垂直管理地方。 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不世袭。 官僚政治,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按地域划分,维护周王朝统治 容易形成割据势力,1)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重要标志;2)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3)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特点,贵族政治,官僚政治,不同点,1皇帝制度,2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制),3地方官制 (郡县制),秦朝君主专制中央

31、集权的政治制度,: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取决于皇帝一人的意志。即皇帝至尊、皇权至上、独裁、皇帝世袭。,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其言曰制、诏,史官记事曰上。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所在曰行在。所居曰禁中,后曰省中。印曰玺,所至曰幸,所进曰御。,表者,不需头,上言“臣某言”,下言“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左方下附曰“某官臣某甲上”。 蔡邕独断,秦始皇,例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清康熙帝,年号: 谥号: 庙号:,B,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

32、、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後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 追尊的名号.,第三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第四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考点3:汉代到宋元的政治制度演变 考点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一)法令出一(阅读),(二)君权与相权,(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五)行省的设置(地方行政体制),1.君主专制加强(历代帝王加强君权) 2.中央集权加强(监察地方政治:汉朝州刺史的设置) 3.选官制度 4.中央集权加强(加强对地方行政管理:元朝的行省制度),第三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第四课 专制时代晚期

33、的政治形态,(一)内阁制度的形成,(二)军机处,(三)清朝的边疆政策(阅读),1.废除丞相制度 2.设立内阁制,1.设军机处 2.密折制,君主专制强化,考点3:汉代到宋元的政治制度演变 考点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一)中央机构的演变,(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二)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削弱,君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中央集权加强),(君主专制政体日益强化),朝代,制度,夏商,西周,秦朝,汉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道)制,汉承秦制,郡国并行制,三省六部制、政事堂,节度使,中书门下

34、、参知政事、并为宰相体制,路、州、县三级制,中书省、枢密院,行省制度、宣政院,废丞相分六部、设内阁,沿用行省,后设三司,设军机处,承明制,世官制,世官制,皇帝任免,察举制,科举制,科举制,科举制,科举制,科举制,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刺史制度,内外朝制度,王位世袭制,官 僚 政 治,贵族政治,道州县三级制,(两级),省路府州县五级制,省、府、县三级制,州郡县制,省、道、府、县四级制,密折制,(一)法令出一(阅读),(二)中央机构的演变(君权与相权矛盾),1、汉朝:,西汉:,3)实行内外朝制度。设中朝(内朝、汉武帝),2、唐朝:,三省六部制,3、宋朝:,1)中书门下设

35、置(“同平章事”宰相); 2)设“参知政事”(副宰相、增设)、枢密院(军)、三司(财政);3)三省长官并为宰相的体制。,5、明朝:,6、清朝:,政事堂会议,实分相权,丞相制度的废除、内阁制的设立,军机处的设立、密折制,君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反映了君主专制政体日益强化,演变特点:,1)频繁换相;2)破格用人参与主要决策,4、元朝:,中书省 枢密院,皇 帝,尚书令,侍 中,常 侍,丞 相,御史大夫,太 尉,九 卿,中朝,外朝,决策机构,执行机构,西汉: 中朝制度(汉武帝),执行,皇帝,中书省,门下省,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礼仪、科举,军政,刑狱,国家的工程建设等,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政事

36、堂,草拟,审议,特点:,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相权一分为三(分权);各部门分工、合作,监督、牵制.各部门职责分明,尚书省,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户籍、土地、赋税,三省六部制,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分相权,互牵制监督);提高行政效率。 加强中央的统治力量。为历朝沿袭。,作用:,枢密院,参知政事 副相,三司使,最高行政机构,“同平章事” 行宰相职,长官枢密使,低于宰相,分行政权,皇帝,二 府,机构,职能,官职及权利,中书门下,最高军政机构,分财权,削弱宰相权利 皇帝总揽大权,宋代中央政治制度,明朝政治制度改革的创始者,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废丞相、六部直属皇帝,设立内阁制,内阁制

37、,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1)内阁的职能:,(明成祖朱棣),非决策机构,1、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皇帝直属。(明太祖朱元璋),明朝,2、内阁制度的形成(明成祖朱棣),(2) 内阁的影响:,明太祖,明成祖,明宣宗,明神宗,Y(政治地位上升情况),O,X(时期),侍从顾问,参与机密事务决策,票拟权,“部权尽归内阁”,明内阁政治地位演变图,明君主专制的强化内阁制度的形成,(2)内阁的影响,a、强化了君主专权;,b、皇帝用宦官予以牵制,宦官参政这也导致了明代日益的日益黑暗。,内阁制与宰相制的比较:,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参与决策,无决策权,制约皇权,不能制约,法定,制度赋权,非法定,咨询

38、机构,“内阁首辅” “宰相”?,(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明朝的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的内阁制度是否一样?,问题探究四:,(1)权力不同: (2)性质不同: (3)影响不同:,明朝的内阁无决策权。,西方内阁是权力民主的象征。,明朝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西方内阁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明朝的内阁对皇权无制约作用,强化了皇权专制。,西方内阁防止专制独裁,有利于民主政治建设。,中央,地方,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中央,地方,废丞相,权分六部,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设内阁制,废行省,行三司分权,清太祖,努尔哈赤,国号清,清太宗,皇太极,福临,玄烨,胤禛,弘历,順埮,旻宁,奕宁,载淳,清世祖,清圣祖,

39、清世宗,清高宗,清仁宗,清宣宗,清文宗,清穆宗,天聪、崇德,顺治,康熙(在位:1661-1722年),雍正,乾隆(在位:(1735-1796),嘉庆,道光,咸丰,同治,清德宗,载恬,溥仪,光绪,宣统,清入关后,清朝前期中央和地方权力机构如何演变?反映的本质是什么?,中央权力机构的演变,)清初沿用明制(设内阁、置六部),)雍正时设军机处(中央),)雍正时实行密折制(地方),本质:君主专制的强化,4)地方行政实行省、道、府、县四级制,清朝: 军机处的设立 (雍正帝),原因: 根本目的: 职能: 特点: 影响,西北用兵,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跪受笔录,传达圣旨,西北用兵,清朝: 军机

40、处的设立 (雍正帝),(1)原因: (2)职能: (3)特点: (4)影响,西北用兵,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进一步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简 速 密,(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办事效率高),(地处内廷,决策封闭),密折制,积极:,消极:,(1)军机处的设置(雍正帝),直接原因:,根本目的:,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防止泄露军事机密;,加强皇权;,军机大臣职能:,辅助皇帝处理政务,跪受笔录,传达圣旨。,特点:,简(机构简单)精(人员精干)速(办事效率高)密(地处内廷),作用:,提高了行政效率,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标志,(2)推行密折制,命

41、令地方大员密折奏事,以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军机处和密折制推行的影响:,一方面明显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另一方面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6、清代:,材料1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合作探究二:军机处设立目的、职责、影响。,材料2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职责:跪受笔录,传达旨意.,目的:直接 根本:,加强皇权.,影响:

42、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二)君权与相权,君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反映了君主专制政体日益强化,演变特点:,如何评价?:,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分割相权各部门分工合作,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君主专制逐渐强化,(三)监察体制,演变,秦朝:,中央:,汉朝:,御史大夫,州刺史,御史台、都察院,作用:,汉后历朝:,御史大夫,地方:,中国封建社会监察制度的演变:,知识回顾:,1、秦汉至宋:,郡、县二级制(秦汉),州、郡、县三级(魏晋),道、州、县三级(唐),路、州、县三级(宋),2、元朝行省的设置:,3、明清:,省、府、县(三级),省、道、府、县(四省),(五)行省的设置(地方

43、行政体制),省、路、府、州、县四级(元),1、元朝行省的设置简况: 2、行省与中央的关系。 3、行省设置的作用。,1、元朝行省的设置简况: 2、行省与中央的关系。 3、行省设置的作用。,行省的设立有何作用?,2)巩固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便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利于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3)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问题探究:,1.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结合史实说明),2.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评价),问题探究:,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结合

44、史实说明),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 地方管理制度的特点:,君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君主专制政体日益强化。,中央权力日益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削弱;中央集权日益强化。,汉朝-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破格用人参与政事;,形成“中朝”,三省六部制; 政事堂会议,“同平章事”设立、 “参知政事”增设;,废除丞相制,设内阁制。,设军机处 密折制,秦朝- 汉朝- 元朝-,郡县制,刺史制度 (地方监察),行省制度,问题探究:,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评价),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2)有利于社会安定,促进封建经济文化发展和繁荣,3)有利于抵御外来侵

45、略.,1)使社会进步受到严重阻碍,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3)加强对人们控制,束缚了人们思想的发展,2)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秦朝金字塔型统治机构,二、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秦:,郡县制,唐:,道、州、县,宋:,路、州、县,元:,行省、路、州、县,明:,省、府、县,清:,省、道、府、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汉初:郡国并行,汉武帝后:州、郡、县,元代的行省,蒙古:,东北:,云贵:,台湾:,岭北行省,辽阳行省,云南行省,澎湖巡检司,行省制度(元代开始),行省数目:,十个行省、腹里和宣政院,行省职权:,意义:,它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 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

46、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对于巩固和扩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统治有极大意义。,行使权力受到中央节制,行省官员还要定期觐见皇帝。 中央还采取省官互迁的形式加以控制,先秦时期,秦汉至 魏晋南北朝,隋唐至 明清时期,世袭,才能、品德到门第,考试成绩,下层人士一般没有参政机会,体现封闭的特征。以官举士,百姓不得参与。,中下层地主知识分了提供了机会。,选官制度建立的目的:,强化专制统治,集纳人才以充实执政集团,提高行政效率。,三、选官制度的演变,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的文章格式,是一种非常严格的注重格式的文体。每篇文章的格式非常标准,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等组成部分。在起股、中股、后股、束股4个部分,各有两股互相对应的文字,共有八股,所以称八股文。,命题范围:四书五经,答题观点:程朱理学,答卷文体:固定格式,请大家谈谈对明八股取士看法,禁锢思想;,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导致文风日下,八股取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