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交打印.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78679 上传时间:2019-02-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3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交打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道交打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道交打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道交打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交打印.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总论1、交通广义涵义:人、物、信息的流动,是以某种确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空间进行的。通常涵义:人与物的流动,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包括航空、铁路、道路、水运上的交通)2、城市综合交通分类城市综合交通存在于城市中及与城市有关的各种交通形式。1)地域关系上: 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两大部分;2)形式上:地上,地下,路面,轨道,水上交通3)运输性质上: 客运交通与货运交通。4)交通位置上: 道路上的交通和道路外的交通3、现代城市规划运动下的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带形城市模式、田园城市、有机疏散理论等道路系统的模式和特点)带形城市1882年西班

2、牙工程师马塔提出了“带形城市”的理论。主张城市沿一条40m宽的交通干路发展,干路上设置有轨电车,两旁是方格状的街坊和绿地,“带”的总宽约500m,每隔300m设一条20m宽的横向道路,联系干路两旁的用地。他认为带型城市可以无限延伸发展,并在马德里周围规划了一个马蹄状的带形城市。优点:1.区分出长距离出行和短距离出行;2.生活空间与自然接近;3.交通方式简单明了。缺点?田园城市规划内容:田园城市占地为6000英亩(1英亩=0.405公顷)。城市居中,占地1000英亩;四周的农业用地占5000英亩,除耕地、牧场、果园、森林外,还包括农业学院、疗养院等。农业用地是保留的绿带,永远不得改作他用。在这6

3、000英亩土地上,居住32000人,其中30000人住在城市,2000人散居在乡间。城市人口超过了规定数量,则应建设另一个新的城市。田园城市的平面为圆形,半径约1240码(1码=0.9144米)。中央是一个面积约145英亩的公园,有6条主干道路从中心向外辐射,把城市分成6个区。城市的最外圈地区建设各类工厂、仓库、市场,一面对着最外层的环形道路,另一面是环状的铁路支线,交通运输十分方便。霍华德提出,为减少城市的烟尘污染,必须以电为动力源,城市垃圾应用于农业。 其基本构思立足于建设城乡结合、环境优美的新型城市。“田园城市”的图式表明在规划中通过不同性质用地沿直径方向分层布局,使工业区之间的货运交通

4、在城市外围呈环向流动,居住区之间的生活性交通在居住区内呈环向流动,工作与居住间的交通在城市外半部呈放射向流动,居住与购物游憩之间的交通则在城市内半部呈放射向流动。各类不同性质的交通因用地的合理布局而互不干扰,实现了道路的功能分工。特点:1.实现了不同交通性质在空间上分离;2.铁路与城市有机结合;3.城市在环圈上按不同的半径划分功能。有机疏散理论书P27有机疏散理论是1918年由芬兰建筑师伊里尔-沙里宁为缓解城市机能过于集中所产生的弊病而提出的关于城市布局和城市发展的新理论。受到田园城市理论思想的影响。但它关于城市发展,城市布局,城市结构方面的内容是全新。在城市:它的发展衰败未来一书中对有机疏散

5、理论作了系统地阐述。沙里宁认为当时趋于衰败的城市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城市规划原则与基础的革命性的演变,使城市具有良好的结构,以利于城市健康的发展。(1)对于城市结构方面,沙里宁认为城市结构既要有利于人类居住的天性,便于人们共同的社会生活,感受城市的脉络。(2)他认为城市的聚落是必然的,不应开排除城市的聚落。但是在城市中同时要感受自然环境,使得城市不脱离自然环境。(3)他认为城市是一个有机体,城市内部应与有机体内部一样。(4)他认为为了挽救城市的衰败,必须对城市进行形体和精神上的全面更新。不能任由城市摊大饼发展,凝聚成一块。(5)他认为应该将城市人口和工作岗位分散到可供合理发展的离开城市中心的区域。

6、(6)在关于城市布局,他认为城市中心区不应布置重工业,轻工业也应疏散出去,中心区应布置政府,行政,管理以及商业服务等事业单位,以及这些部门的人居住,其他地方布置绿化。他将人的活动分为日常性活动和偶然性活动,日常性的生活工作的活动应该集中,布置在城市的几个片区。而每一片区内部要能满足居民日常活动的所有要求。而将偶然性活动场所不拘泥于一个位置而应分散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从而给城市交通减少压力。日常性活动主要依靠城市机动交通。特点: “有机疏散”的核心?相对于无序扩张;以预留空间为显著特色;以主干路为主动脉;次干路、支路合理搭配形成有机输送整体。(田园城市卫星城有机疏散新城)3、我国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

7、及解决对策?问题1、人口密集与城市用地的矛盾;2、城市空间布局带来的交通问题;3、城市建设中忽视道路系统的建设;道路功能混乱;4、交通流的混杂和相互干扰;5、城市运输管理落后;6、解决现状交通问题的指导思想缺乏远见。书:1、人口密集与城市用地的矛盾;2、城市用地布局带来的交通分布的合理性问题3、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落后带来的系统性问题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不能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运输体系和交通结构缺乏科学性4、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性问题5、居民交通意识问题对策1、从我国城市人口多、客运量大的特点出发2、从根本布局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3、搞好城市交通规划4、注重完善道路系统5、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城市的发展

8、,制定相应的交通政策6、加强交通的科学化管理书:1、研究城市交通机动化的发展趋势、规律及对城市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和城市交通政策。 (1)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建设布局合理、结构合理、综合性、多层次、能适应各种交通需求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2)严格控制摩托车发展;(3)合理使用自行车(近距离、休闲、健身);(4)引导发展小汽车、出租汽车,实现小汽车与公共交通的差别化、互补性发展。2、立足于城市布局向合理化转化,从根本上减少交通量,使交通分布趋于合理;3、优化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结构,一是要适应时代发展,满足现代化城市交通需求,二是要与用地布局相协调。4、搞好交通规划与用地规划、

9、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的结合。5、实施科学的现代化交通管理。4、城市道路分类(国标及按道路功能的分类)国标的分类(1)快速路(城市快速干路)定义:在特大城市或大城市中设置,主要联系市区各主要地区、市区和主要的近郊区、卫星城镇、主要对外公路。(2)主干路(城市主干路)定义:联系城市的主要工业区、住宅区、港口、码头车站等客货运中心。(3)次干路(交通性次干道、生活性次干道)定义:连接各个区与区内主要道路。与主干路共同组成城市道路主骨架。(4)支路(城市一般道路或地方性道路)定义:是一个地区内的道路(如居住 区)。是地区连接干道的道路。按道路功能的分类(1)交通性道路1)交通性主干路:货运为主的交通性主干

10、路和客运为主的交通性主干路2)交通性次干路(2) 生活性道路1)生活性主干路2)生活性次干路3)生活性支路第二章 交通规划1、交通量、交通密度?交通流三参数?停车视距?交通量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机动车交通量、非机动车交通量、行人交通量)交通密度定义:是指在某一时刻,单位长度路段上的车辆数。(K=N/L)反应一条道路上车辆密集程度。交通流三参数(公式)速度,流量,密度交通流是指某一时间段内,连续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或行人所组成的车流或人流的统称。三参数基本关系:Q=K*VQ-流量(交通量)(辆/h)K密度 (辆/Km)V空间平均车速 (Km

11、/h)停车视距定义:司机发现前方障碍物采取制动措施到完全停止时,所需要的最小安全距离。2、通行能力?定义:在一定的道路、交通状态和环境下,单位时间内一条车道或某一断面上可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或行人数量。(道路容量、交通容量、容量)。一条道路的通行能力随外界条件变化会有一定变化(天气、交通组成、道路设施等)基本通行能力又称理论通行能力,是指道路与交通处于理想情况下,每一条车道(或每一条道路)在单位时间内能够通过的最大交通量。可能通行能力在实际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最大可能交通量。设计通行能力指道路根据使用要求的不同,按不同服务水平条件下所具有的通行能力,也就是要求道路所承担的服务交通

12、量。通常作为规划设计的依据。3、OD调查?(分析)P7376定义:出行的起终点调查。(对交通的源和流,及其基本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分析即OD调查)调查项目:客流OD,货流OD,机动车出行OD步骤:组织调查机构 调查准备 确定抽样率 人员培训 制定计划 典型试验 实地调查居民出行OD调查:调查内容:年龄,性别,职业,收入等基本状况 各次出行的起点终点时间距离,出行目的,所采用的交通工具等出行情况。调查方法:家访,电话询问,明信片调查,职工询问,月票调查得出结论:不同职业日人均出行次数 不同职业的交通结构比例 不同出行目的的交通结构比例 不同出行时间段的交通结构比例4、四阶段法的含义?1、出行生

13、成2、出行分布3、出行方式划分4、交通分配以1962年美国芝加哥市发表的Chicago Area Transportation Study为标志,交通规划理论得以诞生。该阶段把交通规划中的交通需求分析分为交通发生、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和交通分配四个步骤进行,这就是交通规划的四阶段法理论。第三章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1.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1)满足城市各个部分用地布局的“骨架”要求1)道路应该成为分区的基本分界线;2)城市各个级别道路应成为联系城市各个分区、组团、各类城市用地的通道。3)城市道路选线有利于组织景观,与绿地主体建筑配合形成景观骨架。(2)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要求1)道路功能必须

14、与两侧用地性质相协调;2)道路系统完整、交通出行均衡分布;3)道路系统要有利于实现交通分流;4)道路系统应与对外交通有方便合理的衔接;(3)满足城市环境的要求(4)满足工程管线布置要求2.城市干路网类型及特点(1)方格网式道路系统优点:布局整齐、有利于地块的开发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建筑布置和方向识别,有利于机动灵活组织交通。如在交通阻塞时或道路改建施工时,便于疏散和组织交通。缺点:对角交通不方便,非直线系数较大。适用于地势平坦的中、小城市或大城市的局部地区。(2)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外观特征:放射式道路加圆环。莫斯科、伦敦、巴黎、柏林都采用该形式。优点:放射性干道有利于市中心同外围市区和郊区

15、的联系,环形道路有利于中心城区外的市区和郊区的联系。缺点:交通组织不如方格网灵活,街道形状不够规则,市中心交通压力大,城市呈同心圆向外扩张。(3)自由式道路网自由式道路网以结合地形为主,路线弯曲无一定几何图形。一般在山岭地区城市多为这种情况。重庆、青岛、九江等。(4)混合式道路网混合式道路网是前几种的综合,一般大城市多采用。混合路网往往由老城市路网发展而来。1、自然地理条件;2、不同历史阶段;3、现代规划思想,改进;4、组团布局城市。3.城市道路网密度道路网密度可分为干道网和一般道路网密度分别讨论。定义:道路网密度是指道路总长度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即:一、密度过小1.车辆出行汇集在不多的道路

16、上,造成交通拥挤。2. 交叉口间距很大,居民步行出行距离长。二、密度过大:1.车辆将分享更多的道路资源。行人出行方便。2.交叉口的间距会减小,甚至间距仅仅几十米。3.交叉口间距小导致车辆行车困难。4.公交站点与交叉口冲突增大。4.城市道路红线定义:道路红线是道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线,即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5、道路横断面类型及特点(1) “一块板”断面各种车辆在车道上混合行驶,单幅路占地少,投资省,但各种车辆混合行驶,于交通安全不利,仅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大非机动车较少的次干路、支路以及用地不足拆迁困难的旧城改建的城市道路。(2) “两块板”断面在车道中心用分隔带或分隔墩将

17、车行道分为两半,上、下行车辆分向行驶。双幅路断面将对向行驶的车辆分开,减少了行车干扰,提高了车速,分隔带上还可以用作绿化、布置照明和敷设管线等。它主要用于机动车较多,非机动车较少的道路、地形地物特殊,或有平行道路可供非机动车通行的快速路和郊区道路。(3) “三块板”断面中间为双向行驶的机动车车道,两侧为靠右侧行驶的非机动车车道。三幅路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开,对交通安全有利;在分隔带上布置绿带,有利于夏天遮阳防晒、减少噪音和布置照明等。对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十分大但有车速和车流畅通要求、非机动车又较多的城市生活性道路和交通性客运干道宜优先考虑采用。但三幅式断面占地较多,只有当红线宽度等于或大于40m

18、时才能满足车道布置的要求。(4) “四块板”断面在三幅路的基础上,再将中间机动车车道分隔为二,分向行驶。四幅路不但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开,还将对向行驶的机动车分开,于安全和车速较三幅路更为有利。它适用于机动车辆车速较高,各向两条机动车道以上,非机动车多的快速路。6.城市道路网的功能分工城市道路网按期功能可以大致分为交通性(疏通性)路网和生活(服务性)路网两个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的网络。 交通性路网要求快速、畅通,避免行人频繁过街的干扰,对于快速的、以机动车为主的交通性干路要求避免非机动车的干扰,而对于自行车专用路则要求避免机动车的干扰。除了自行车专用路以外,交通性道路网还必须与公路网有方便的联系

19、,与城市中除交通性用地(工业、仓库、交通运输用地)以外的城市用地(居住、公共建筑、游憩用地等)有较好的隔离,又希望能有顺直的线形。 生活性道路网要求的行车速度相对低一些,要求不受交通性车辆的干扰,有较方便和较多的停车条件,同居民要有方便的联系,同时又有一定的景观要求,主要反映城市的中观和微观面貌。生活性道路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联系城市各分区(组团)的生活性主干路,一部分是分区(组团)内部的道路网。生活性道路的人行道比较宽,也要求有较好的绿化环境。一般不采用规整的方格网。第四章 城市客运系统规划1、轨道公共交通的类型及特征?(1)地铁 : 客运量大,5-7万人,5-8,节投资高7-8亿元/

20、。(2)轻轨(LRT):客运量较大,2-3万人,2-4,节投资高1.53亿元/。(3)市郊铁路:(4)其他轨道交通线路:磁(悬)浮列车单轨铁路轨道交通的分类: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市郊铁路、磁悬浮列车、单轨铁路等城际铁路:客运量最大,可达7万人/h.地铁:客运量大,5-7万人,5-8,节投资高7-8亿元/。轻轨:客运量较大,2-3万人,2-4,节投资高1.53亿元/。快速公交BRT:0.51亿/km2、公交合理站距和最佳线网密度确定的条件?站距 公共交通路线的合理站距(d)应使2t步+t车时间最少; )步行距离短 )车辆停车时间不过多 )与周边用地相适应 (中心区密集,郊区疏散) 规范规定:市

21、区500800米。郊区8001000米。 该值偏高,建议中心区可适当降低至400米左右。最佳线网密度P162使2t步+t侯时间最少3、公共交通线网密度? 公共交通线网密度网(/)有公交线路的道路中心线总长度比上有公共交通服务的城市用地面积公交线网密度与出行时间关系图网体现了居民使用公共交通的便捷程度,该数值如果偏低,侧面反应出两个问题:)公交线路少)线路重复系数高,则线路布局有问题; 居民至公交站点距离远,步行时间长公交线网密度的合理取值)公交车保有量一定时,公交线网密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增加非车内出行时间(候车时间与步行时间)。)线路发车时间固定时,候车时间接近常数,线网密度可增加至4km/km

22、2。但增加线路必须增加公交车保有量。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给出线网密度的下限: =34km/km2(市中心区) =22.5km/km2(市边缘区)4、公共交通线路上所需车辆数如何确定?(需要满足的条件)P180所需车数决定行驶车数的条件:1)能够完成客运任务(客运量);2)能够按照一定的t间在路线上运行。t间=2L线60/ W行V营 (min)W行=2L线60/V营t间= 2L线n/V营路线上所需配备的车数为: r:车辆利用率第五章 城市道路设计1、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时,哪些情况需要考虑视距限界?驾驶人员应能随时看到汽车前面相当远的一段路程,一旦发现前方路面上有障碍物或迎面来车,能及时采取措施

23、,避免相撞,这一必须的最短距离称为行车视距。停车视距,错车视距,会车视距,超车视距。三种视距限界P188(1)平面弯道视距限界(2)纵向视距限界(3)交叉口视距限界2、什么是横坡?路拱?超高?横坡:道路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分隔带为自然排水,均设置横向坡度称为横坡。路拱:为了迅速排除路面的雨水,路面表面做成中间高两边低的拱型,称之为路拱。超高:一般常将道路外侧抬高,使道路横坡呈向内侧倾斜的单向横坡,称为超高。3、什么是竖曲线? 纵断面上两纵坡线交点称为变坡点。在变坡点处,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适以及视距而设置的纵向曲线即是竖曲线4、交叉口的交通组织方式?(1)无交通管制,适用于交通量很小的小路交

24、叉口;(2)渠化交通,即使用交通岛或交通划线来组织不同方向车流分道行驶,常用于交通量较小的次要交叉口、异形交叉口和城市边远区地区的道路交叉口。在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配合信号灯组织渠化交通,有利于交叉口的交通秩序,增大交叉口的通行能力。(3)交通指挥(信号灯控制或交通警察手势指挥),常用于一般十字平面交叉口。(4)立体交叉,适用于快速、连续交通要求的大交通量交叉口。5、交通渠化?交通渠化的主要目的和类型? 交通渠化就是用交通标志线或交通岛(又称导流岛)等设施引导各类不同方向、不向速度的车流沿一定的“渠道”通过。(1)缩小交通流的交叉面积,使驾驶人员注意力集中于若干个交叉交织点,提高安全性。(2)尽

25、量使交通流接近于直角相交,转弯车辆避让直行车辆,便于驾驶员判别车辆的相对位置和速度、减少危险性。(3)降低次要道路驶入主要道路的速度,避让主要道路上的车辆,保证速度相对快的主要道路上的车辆畅通。(4)限制驶入方向,常用于单向交通的道路交叉口。(5)设置左转避车道,减少左转车辆与交叉车辆的冲突可能性。6、环形平面交叉口的特点及适用性? 环形平面交叉口又称环交、转盘,就是在交叉口中央设置一个中心岛,车辆绕岛作逆时针单向行驶,连续不断地通过交叉口。特点:变冲突点为交织点,安全,不用信号灯,便于组织交通,绕行距离大,占地面积大,通行能力低。适用于:1、多条道路交汇; 2、左转交通量大; 3、立交过渡;

26、不适用: 1、快速路和主干路的交叉口;交通量大于2700辆/h,交织路段大于1400辆/h 2、非机动车、行人交通量大;优点:驶入交叉口的各个方向的车辆,无需停车,连续行驶;车辆向同方向交织行驶,无冲突点;交通组织简便,一般不需信号灯管理;绿化和城市景观好;缺点:占地面积大;增加车流绕行距离,左转车辆绕行更远;当半径比较小时,车流减速过大;流量有限制; 环交的适用范围:A、适用:1、多条道路交汇,左转交通量大;2、立体交叉过度。B、不适用:流量很大的主干道不宜采用;存在大量行人、非机动车处不宜采用; 7、匝道?变速车道的形式(会画)及特点?匝道:是连接相交两条道路,为转弯行驶的车流而设置的交换

27、道。(书)变速车道的形式(1)平行式:即变速车道与主线车道平行。其特点是车道划分明确,行车容易辨认,但车辆行驶轨迹呈反向曲线,对行车不利。加速车道原则上采用平行式,因为加速车道较长,平行式容易布置,设计简单;但当正线交通量较小而设计车速较高时,加速车道也可采用直接式。用于直行方向交通量较大时。(2)直接式:即变速车道与主线车道以较小夹角斜接。其特点是线形平顺与行车轨迹吻合,对行车有利,但起点不易识别。减速车道原则上采用直接式。用于直行方向交通量较小时。(3)修正纵坡大于2%,加速上坡,减速下坡,变速段要修正。8、喇叭形和苜蓿叶式立交特点?(会画)1)半互通立交 (菱形、半苜蓿叶)2)完全互通立

28、交 (全苜蓿叶及其变形、环形立交,喇叭形)喇叭型立交优点:(1)除环圈匝道外,各个匝道都可以提供高速行驶;(2)只需一座跨线构造物,投资少;(3)没有冲突点和交织点;(4)结构简单,造型美观,行车容易判别方向。缺点:环圈匝道车速低,左转车辆绕行长。全苜蓿叶立交优点:(1)左转变为右转,不存在冲突点;(2)车流组织顺畅,容易;(3)只有一座桥梁;(4)绿化面积大,比较美观。缺点:(1)占地面积大;(2)匝道行驶条件差,绕行距离大;(3)存在交织问题。9、道路路面?面层、基层?道路路面是用坚硬、稳定的材料铺筑在路基上供车辆行驶的结构物。通常由面层、基层、垫层构成。面层直接承受车辆的荷载(车轮压力、

29、水平推力)和自然因素(大气温度、湿度的变化)的破坏作用,并把荷载向下扩散的结构层,需要采用高强、耐磨、整体性好、抗自然因素破坏(日晒、老化、水蚀、冰冻)的材料铺筑。基层是路面的主要承重层,需要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视需要可由若干层材料组成。垫层改善路面的工作状况,在路基和路面间设置透水性强、稳定性好的垫层。(作用是一在水文条件不好的情况下提高路面水稳定性,二是在北方地区提高路面的抗冻性,防止路面冻胀翻浆。)第六章 建筑交通环境与交通设施规划设计1、大型公共建筑选址的道路交通规划问题PPT核心问题:可建不可建?若不可建,给出其重新选址的要点。若可建,会带来哪些交通问题?1、大型公共建筑物所带

30、来的交通量能否与规划的道路系统交通分布协调?2、大型公共建筑物与城市道路的交通干扰问题如何解决?3、大型公共建筑的交通汇集与疏散如何解决?大型公共建筑物的交通组织常见问题1、开口设置(路口、干道旁)2、内部交通混乱(存在安全隐患)3、旁侧道路交通拥挤、混乱4、停车设施不足与混乱5、附近公交、出租车等设置不合理书第一,大型公共建筑所带来的交通量的增加能否与规划的道路系统交通分布相协调,即建筑所依邻的城市道路是否有足够的交通容量容纳建筑所产生的交通量。如果忽视这个问题,在已经很拥挤的道路上再增加大量的交通量,将造成交通阻塞,可能导致打乱城市道路网的交通分布,以致不得不投入巨额资金进行道路网的改造。

31、第二,大型公共建筑与城市道路的交通联系方式。大型公共建筑由于交通活动频繁,应靠近城市干路布置,但必须避免造成对干路交通和交叉口交通的过大冲击,影响城市干路的畅通性、快速性和通行能力,以及交叉口的交通组织。2、站前广场的规划设计要考虑哪些问题PPT常见的设计问题1、对车辆、行人的交通要求不加以分析,造成混乱或乘客 的不便;2、追求广场的宽大、气派,忽略了乘客的要求;3、往往与主干道的交通衔接不良;4、交通流线不遵守靠右行的交通规律;5、广场往往没有考虑乘客的休息要求。车站广场规划设计的原则1、区分站内交通与站外交通(行包货运与客流);2、区分各种交通方式流线;(步行、私家车、公交车、出租车、其他

32、社会车辆)形成以人流集散场地为核心的用地布局。3、考虑步行交通的便捷;4、避免进出车辆对干道的干扰;(右进右出)5、统一考虑周边的道路交通组织.书(1)通过辅助道路把站前广场的各种交通空间与城市干路相联系,对于特别复杂的交通枢纽,可以用多条辅助道路分别把各个交通空间与不同方向的城市干路相联系。这样,站前广场内的各种交通流可以先汇集到辅助道路上,再进入城市干路;城市干路上的各种交通流也可以经过辅助道路再分散到站前广场的各个交通空间。这种布置方式可以使站前广场的交通比较容易组织,对城市干路的冲击大大缓解,城市干路与铁路另一侧城市用地的联系也更为方便。 为了更好地解决人流与各类交通空间的联系,做到人

33、车分离,也可以采用高架人行平台的方式布置站前广场,作为站前广场的人流交通空间。(2)按照城市道路靠右行的原则进行站房建筑内部和站前广场交通流和用地空间的布置;(3)各类交通空间的布置主要依据交通量流线的合理安排,形成以人流集散场地为核心的用地布局形式;(4)站房旅客出入口、行包、售票等设施应与市内公共交通站场及其他停车场的位置相配合,尽可能减少旅客步行距离。一般旅客步行距离应不超过100m,特大型客站在条件困难时,以不超过150m为限;(5)站前广场应配备一定规模的绿化休息空间,平时可为旅客休息候车服务,在节假日高峰期,又可作为临时候车空间,以弥补站房候车空间的不足;(6)行包货运车流宜另设与

34、站前广场分离的专用通道,以减少与人车客流的交叉与干扰。3、车辆停发方式及特点?车辆停放方式及特点?停发方式(1)前进式停车,后退式发车。车辆就位停车迅速,但发车较为费时,不易做到迅速疏散。常用于斜向停车方式的停车设施。(2)后退式停车,前进式发车。 车辆就位较慢,但发车迅速,是最常见的发车方式,平均占地面积较少。(3)前进式停车,前进式发车。 车辆停、发均能方便迅速,但占地面积较大,一般很少采用,常用于倒车困难而又对停发迅速要求较高的停车设施,如公共汽车停车场和大型货车停车场。停放方式1、平行停车方式 车辆停放时车身方向与通道平行,是路边停车带或狭长场地停放车辆的常用形式。平行停车方式的停车带

35、和通道均狭窄,车辆驶出方便、迅速,但单位车辆停车面积较大。占用的停车带窄,但单位长度内停放数量少。2、垂直停车方式 车辆停放时车身方向与通道垂直,是最常见的一种停车方式。垂直停车方式的停车带宽度以车身长度加上一定的安全距离确定,通道所需宽度最大,驶入驶出车位一般需倒车一次,尚属便利,用地比较紧凑。用地紧凑,但所须通道最宽。3、斜向停车方式 车辆停放时车身方向与通道成30、45、60或其他锐角斜向布置,也是常用的一种停车方式。斜停方式的停车带宽度随停放角度和车身长而有所不同;车辆停放比较灵活,驶入驶出车位均较方便,但单位停车面积比垂直停车方式大。停车带宽度随车身长和停放角度有关。车辆进出方便、但单位停车面积比垂直式的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