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的文化内涵与儒学的人格定位.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092970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3.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花的文化内涵与儒学的人格定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兰花的文化内涵与儒学的人格定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兰花的文化内涵与儒学的人格定位.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兰花的文化内涵与儒学的人格定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花的文化内涵与儒学的人格定位.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兰花的文化内涵与儒学的 人 格 定 位,周建忠,南通大学,以物喻人,托物明志,是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方式,也是有深厚文化积淀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渗透到中国人伦理生活领域,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伦理言说。此时的一花一草,一木一石,超越了它的自然属性,也超越了它的审美属性而成为某种伦理观念的直观显现。兰与儒学传统中人格定位的关系便由此而来。,兰花的文化内涵与儒学的人格定位,兰高雅、美丽,被称为花之骄子,天姿国色。兰、兰花、兰文化是一种独立而悠久的文化传统。,兰花的文化内涵与儒学的人格定位,德行高雅 坚持操守 淡泊自足 独立不迁,图腾与兰: 兰介入人类精神生活的肇始,兰花的文化内涵与儒学的人格定位,兰

2、与儒学传统中人格定位之间能够建立对应关系,与它的生物学特性有关:兰叶态绰约多姿,色泽终年常青,花朵幽香高洁,具备了符合民族审美趣味的形式。,图腾与兰:兰介入人类精神生活的肇始, 兰草 兰花 中国兰 洋兰 江浙春兰、蕙兰 福建、广东建兰、寒兰、墨兰 云贵雪兰、硬叶兰 甘肃武陵素心兰 台湾报岁兰、斑叶兰,图腾与兰:兰介入人类精神生活的肇始,栽种溯源:山野栽种(始于春秋) 庭院栽种(始于战国) 宫廷栽种(始于晋朝) 兰场栽种(始于唐朝) 栽种方式:唐朝以前园圃栽培 唐朝开始盆栽,图腾与兰:兰介入人类精神生活的肇始,兰与它的社会学功能有关,它以独有的天姿神韵,最早介入古典贵族生活的各个侧面,最早载入历

3、史典籍,并进入了儒者的审美视野。,图腾与兰:兰介入人类精神生活的肇始,兰与它那段奇特又神秘的际遇有关:怀才不遇的孔子见隐谷中兰与众草为伍,顿起身世之感,从此确立了兰与儒家人格的内在联系,而这种花与人之间同位一体的思维模式则来自人类的图腾崇拜。,图腾与兰:兰介入人类精神生活的肇始,图腾文化是原始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产生于万物有灵论的原始思维模式,图腾又分成若干类型,兰花图腾是一种植物图腾,是人类文明发展序列上比较晚期的图腾的标志。,图腾与兰:兰介入人类精神生活的肇始,植物图腾是将一种比较祥和的美的植物,作为一个人,一个家族,一个氏族的图腾。其中个人图腾有这样三个特征,第一,人就是图腾,图腾就是

4、人,图腾和人是分不开的。第二,人往往用图腾来做自己的名字,比如说兰图腾就叫做兰。,郑穆公 “征兰”之义 刈兰而卒,图腾与兰:兰介入人类精神生活的肇始,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图腾与兰:兰介入人类精神生活的肇始,今日大风寒, 寒风摧树木, 严霜结庭兰。,晋书文苑传记载: 罗含一生清正廉明,虽不断升迁,却保持着正直、恬淡之心,“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 。,图腾与兰:兰介入人类精神生活的肇始,“完全传统化了的艺术应是这样一种艺术,其中的原型即可交际的单位已基本上成为一套秘传的符号”,通过“原型”研究,可以揭示出“渗透着多少世纪以来由秘传的崇拜传统小心翼翼地保存下来的难以理解的奥秘

5、。”,加拿大学者N弗莱(Northrop Frye),Northrop Frye,图腾与兰:兰介入人类精神生活的肇始,图腾与兰:兰介入人类精神生活的肇始,兰对早期贵族和民间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秉兰拂恶、赠兰传情、沐兰致祭、执兰迎祥、纫兰上朝、燃兰溢香、藉兰祭祀等活动中,人们与兰建立了各种的关系。,图腾与兰:兰介入人类精神生活的肇始,楚辞九歌少司命,图腾与兰:兰介入人类精神生活的肇始,这些兰文化的初期形态充分说明,那些从事政治活动和祭祀活动的人(他们可以视作儒者的前身),他们大量地接触兰、运用兰,虽与功利目的联系在一起,没有形成明确的伦理涵义,却为以后孔子对兰的审美意象的界定提供了必要的精神

6、和物质基础。,孔子与兰: 奠定了兰的文化内涵,兰花的文化内涵与儒学的人格定位,“兰有三善:国香一也,幽居二也,不以无人而不芳三也。夫国香则美至矣,幽居则蕲于人薄矣,不以无人而不芳则固守而存益深矣。三者君子之德具矣。”,孔子与兰:奠定了兰的文化内涵,吴海友兰轩记,“兰当为王者香” “兰有王者香” “王者之香”,猗兰操者,孔子所作也。孔子历聘诸侯,诸侯莫能任。自卫返鲁。过隐谷之中,见芗(香)兰独茂。喟然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乃止车援琴鼓之云云,自伤不逢时,托辞于芗兰。,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五八 琴曲歌辞猗兰操引汉代蔡邕琴操,孔子与兰:奠定了兰的文

7、化内涵,孔子称兰为“王者之香”,以示兰花幽贞雅淡,芬芳袭人,然调高和寡,独茂壑谷。,孔子与兰:奠定了兰的文化内涵,闲似文君春鬓影,清如冰雪藐姑仙。 应从风格推王者,岂仅幽香足以传。 潘天寿题兰石图,孔子与兰:奠定了兰的文化内涵,鼠姑称花王,人多爱其色。 兰亦王者香,不以色相悦。 空谷草为俦,岂求美人折。 牧童束担归,付与牛羊吃。 幸遇彼佳人,插佩当首饰。 怜花且自怜,谁为青眼客。 吴茀之题巨幅墨兰,“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不芳”,(1)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孔子家语在厄 (2)且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之学,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忧而意不衰也。

8、 荀子宥坐 (3) 清之为明,杯水可见眸子,浊之为害,河水不见太山,兰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浮江海不为莫乘而沈,君子行道不为莫知而止,性之有也。 文子卷六上德,孔子与兰:奠定了兰的文化内涵,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白露沾长早,春风每到迟。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 崔涂幽兰诗 光风浮碧涧,兰枯日猗猗。竟岁无人采,含薰只自知。 朱熹兰涧 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谁隐谷中香。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康熙咏幽兰 幽兰吐秀乔林下,仍自盘根众草旁。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 朱德咏兰,孔子与兰:奠定了兰的文化内涵,“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

9、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孔子家语六本 与君子游,苾乎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 大戴礼记卷五曾子疾病第五十七回,孔子与兰:奠定了兰的文化内涵,兰香属阵发性幽香,清新而深远,有浓有淡。其化学成分,至今仍是一个谜。 不论是蕙兰的清香,春兰的浓香,某些建兰的木樨香,还有某些报岁兰的檀香味等,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清而幽。,孔子与兰:奠定了兰的文化内涵,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陶渊明饮酒 谷深不见兰生处,追逐微风偶得之。解脱清香本无染,更因一嗅识真知。 苏辙

10、答琳长老寄幽兰 健碧缤缤叶,斑红浅浅芳。幽香空自秘,风肯秘幽香。 杨万里咏兰 一春谷口雨如麻,水洗风吹叶倒斜。移入室中须坐久,自闻香气胜群花。 齐白石兰,孔子与兰:奠定了兰的文化内涵,“兰当为王者香”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不芳”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孔子与兰:奠定了兰的文化内涵,孔子在兰的自然属性与儒家的人格特征之间找到呼应与契合,并借助于兰的文化意象使儒家的人格特征得以直观地、清晰地表达,同时,兰的文化内涵由此而生。,孔子与兰:奠定了兰的文化内涵,因图腾影响,形成民俗 因孔子提倡,形成风气 以上缘由,使兰花的观赏、采集与栽种,成为先秦时代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 由于图腾影响与孔子

11、提倡,兰花的采集与观赏,受到了兰文化的审美制约;反之,兰文化对兰艺的发展产生了导向的作用。,孔子与兰:奠定了兰的文化内涵,郑思肖与兰: 兰文化内涵的发展与延伸,兰花的文化内涵与儒学的人格定位,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既要保持着自身的价值观念这是一种文化能够存在的根基,同时,又要不断应对现实的动荡带来的挑战。而这动荡在中国社会中最激烈的莫过于江山易主,尤其是政权沦落外族之手。在这种时候,儒学人格往往表现为:坚贞的操守、张扬的个性。这一人格定位在郑思肖的画风中得以集中完整的体现。,郑思肖与兰:兰文化内涵的发展与延伸,郑思肖与兰:兰文化内涵的发展与延伸,北宋蕙兰水彩工笔纨

12、扇 画,历史追溯画兰,赵孟坚 墨兰图,画兰兴盛的原因 题材内涵的双重性与中国古代士大夫追求目标的吻合 中国传统笔墨工具效能的发挥 画家往往出生或生活在东南沿海产兰之地 文化传统的延续与惯性,郑思肖与兰:兰文化内涵的发展与延伸,郑思肖 墨兰图,“一国之香,一国一殇,怀彼怀王,于楚有光。”,“老眼空阔,清风古今”,向来俯首问羲皇, 汝是何人到此乡? 未有画前开鼻孔, 满天浮动古馨香。,郑思肖与兰:兰文化内涵的发展与延伸,往往苍凉激楚,即景抒情,各写其身世盛衰之感,非徒以剪红刻翠为工 四库全书总目,空谷幽人,曳冰簪雾带,古色生香。 张炎壶中天,郑思肖与兰:兰文化内涵的发展与延伸,“兰曰国香,为哲人出

13、,不以色香自炫,乃得天之清者也。楚子不作,兰今安在?得见所南翁枝上数笔,斯可矣。赋比以纪情事云。” 清平乐前序,“三花一叶,比似前时别。烟水茫茫无处说,冷却西湖风月。贞芳只合深山,红尘了不相关。留得许多清影,幽香不到人间。” 清平乐词,郑思肖与兰:兰文化内涵的发展与延伸,“王孙书画出天姿,恸忆承平鬓欲丝。长借墨花寄幽兴,至今叶叶向南吹。” 八大山人朱耷题兰石,“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倪瓒题郑所南兰,郑思肖与兰:兰文化内涵的发展与延伸,明代佚人兰花图(旅顺博物馆藏)有王武题诗:“郑生太迂鲁,画兰不画土。造物亦何心,春风自含吐。时去等飘蓬,知后落谁取。

14、” 清诸升兰竹图册(旅顺博物馆藏),亦画兰不画土。,郑思肖与兰:兰文化内涵的发展与延伸,诸升兰竹图册,清原济(石涛)芬兰图(南京博物馆藏)画两枝有根无土之兰,并有题诗“根已离尘何可夺”。 清朱耷兰,只有兰叶、兰花,而无根、土。,郑思肖与兰:兰文化内涵的发展与延伸,朱耷兰,原济芬兰图,扬州八怪之画风主要取法徐渭、朱耷、原济等人,亦以画兰擅长,其中汪士慎、李鱓、李方膺、郑燮画兰尤为著名。,郑思肖与兰:兰文化内涵的发展与延伸,郑燮作品,李鱓兰竹松菊册,坚持操守,张扬个性,由推崇“王者香”的高雅变为崇尚个性的张扬,由“不以无人而不芳”的自赏变为不改其志的坚贞,这是儒学注重个体道德修养的传统在新的现实环

15、境中发生的衍变。,郑思肖与兰:兰文化内涵的发展与延伸,陈之藩与兰: 文化游子的眷恋情绪,兰花的文化内涵与儒学的人格定位,由于这些花,我自然而然地想起北平公园里的花花朵朵,与这些简直没有两样;然而,我怎样也不能把童年时的情感再回忆起来。我不知为什么,总觉得这些花不该出现在这里,它们的前景应该是来今雨轩,应该是谐趣园,应该是故宫的石阶,或亭阁的栅栏。因为背景变了,花的颜色也褪了,人的情感也落了,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陈之藩与兰:文化游子的眷恋情绪,失根的兰花,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祖国的山河,不仅是花木,还有可歌可泣的故事,可吟只咏的诗歌,是儿童的喧哗笑语与祖

16、宗的静肃墓庐,把它点缀美丽了”。,失根的兰花,陈之藩与兰:文化游子的眷恋情绪,宋末画家郑思肖画兰,连根带叶均飘于空中,人问其故,他说:“国土沦亡,根着何处?”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行枯萎了。,失根的兰花,陈之藩与兰:文化游子的眷恋情绪,陈之藩,河北霸县人。1924年生,国立天津北洋大学电机工程系毕业,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科学硕士、英国康桥大学哲学博士。现任美国波士顿大学研究教授、台湾成功大学客座教授。,陈之藩与兰:文化游子的眷恋情绪,陈之藩与兰:文化游子的眷恋情绪,陈之藩用“失根的兰花”来自喻,足见他深厚的儒学素养。因爲兰花是有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象征意象,它身上积

17、淀了一个民族的历史。 从话语层面看,作者思恋的是故园的“花花朵朵”,是“故宫的石阶”,是“母亲”。 从历史意蕴层面看,他思恋的是传统文化,而他思恋的文化中国在现实语境中已无处存身。,陈之藩说过:“是多少多少年的历史,才産生一点传统;是多少多少年的传统,才产生一点风格。”这种对正在消失的传统与风格的珍爱,是“失根的兰花”的深层寓意所在。,陈之藩与兰:文化游子的眷恋情绪,兰花作为儒学传统人格的象征: 郑思肖笔下只是“失土”,失去了滋养它的国土,然而文化根基仍在。 陈之藩的兰花失去的与其说是国土,不如说是“兰花”赖以为生的文化土壤,那是“失根”之痛。 因此,陈之藩们不仅是地域意义上的游子,更是文化意

18、义上的游子。,陈之藩与兰:文化游子的眷恋情绪,据陈健邦又在春风里,看剑河倒影一文介绍,陈之藩“失根的兰花,被收进台湾的中学课本,对在台湾受教育成长的一代有一定的影响。”,陈之藩与兰:文化游子的眷恋情绪,兰花的文化内涵与儒学的人格定位,兰与儒学传统中的人格定位有着密切的关系。兰作爲一种人格的象征,它的内涵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自孔子对它的文化内涵作了人格化定位后,它显示了自身的延展性,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儒学人格进行调整、补充,郑思肖便是代表。在种种变化之中,有一点是始终如一的,即兰在儒学人格的象征谱系中有着“王者”的地位,这可追溯到图腾崇拜的心理机制,但也说明了儒学中浓厚的“兰情结”。,说兰

19、,画兰,咏兰,写兰,其实是在解读自身,是在兰的品格中读自己的精神境界。 兰象征的是儒学传统中“内圣”层面的人格特征,而非儒学人格的全部。,兰花的文化内涵与儒学的人格定位,人格由文化濡化而成。当一种文化发生变迁,它所孕育的人格也就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陈之藩的悲哀由此而来。如果说陈之藩的失落感来自特定历史条件下全权意识形态话语对儒学的曲解,那么,今天经历着文化的转型的失落也是在所难免的。生长于中国本土语境的“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不顺眼”,生长于中国本土语境的儒学传统人格又该如何定位,才能顺应当下中国的文化人格重建的诉求?,兰花的文化内涵与儒学的人格定位,通信地址:江苏省南通市啬园路9号 南通大学 个人(楚辞)网站:http:/ 个人博客:http:/ 电子邮件:,感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